2017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练习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提升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练习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提升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
2017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义练习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提升训练 Word版含答案.doc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

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

..祐二年进士第

......。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

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

..、亳.、沧三州

...。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

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

...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

.....。甫数月,丁母艰

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

..”,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B.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解析:选B。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可根据动词短语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解析:选D。《论语》不是“六经”之一,“六经”还包含《春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解析:选A。“声名闻于四方”是弱冠之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在翻译时应注意:“饮食冠裳”都是动词;“假”,借给,配给;“辇”,载着;“堪”,忍受;“猝”,突然;“去”,离开。

答案:(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

(2)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奇。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三十一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主动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河北征发百姓疏通黄河,从其他各路征调民力,齐州应当出民夫两万人。各县起初按照户籍,让三个男丁出一个服役,曾巩搜括了隐瞒和遗漏的户口,使之达到了九人派出一个,从而节省了好几倍的费用。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绩的优劣。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了部队突然聚集的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这个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

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住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互相推举担任住持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二、(2015·武汉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建初

..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

其变。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六年,迁护乌桓校尉

..,黎阳故人乐随训徙边。鲜卑闻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余人,期冰合渡河攻训。先是,小月氏胡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悉驱群胡妻子内之。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

斗我曹,今邓使君

..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因发湟中秦、胡兵,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

永元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胡人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傿叹息曰:“此义也。”乃释之。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文的“武威种羌”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②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B.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C.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D.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解析:选D。本句写邓训在胡人病重时,不让他们自杀,而是给他们治疗一事。“困疾者”是治疗的对象,“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是邓训制止胡人们自杀的行为,“使医药疗之”是治疗的行为,“愈者非一”是治疗的结果,“小大莫不感悦”是胡人们对邓训的感激。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B.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建初,为东汉章帝年号。

C.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

D.秦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先生。

解析:选D。汉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他驻守之处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

B.诸羌谋反时,邓训被朝廷任命为乌桓校尉,以防羌人的进攻。后来他又率领湟中秦、胡兵出塞对迷唐发起攻击。

C.邓训没有任由羌人和胡人互相攻击坐得渔翁之利,而是打开城门收容胡人的妻子儿女,帮助胡人渡过危机。

D.邓训五十三岁时病死在任上,胡人都非常悲痛,他们大吼长号,有的甚至自残身体,想要追随邓训而死。

解析:选B。诸羌谋反时,大臣们推举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并非乌桓校尉。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1)“由是”,因此;“报怨”,报仇;“忧”,以……为忧,担心。(2)“原”,推究;“所以”,……的原因;“得意”,满意;“恩信”,恩惠和信誉。

答案:(1)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

(2)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我们的恩惠和信誉不够。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年少时有远大志向。汉显宗即位,最初任用邓训为郎中。邓训乐善好施,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附他。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想杀掉赤沙乌桓,乌桓心怀怨恨,图谋反叛,皇帝下诏命令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来防备乌桓叛乱。邓训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使狐奴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建初六年,邓训被提升为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乐意跟随邓训迁徙到边疆。鲜卑人听说了邓训的威望恩德,都不敢南下接近边塞。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羌人各部落十分愤怒,于是相互消除仇怨缔结婚姻,交换人质结成联盟,会集四万多人,约定黄河结冰后渡河攻打邓训。先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有两三千骑兵,因为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以少胜多。虽然他们首鼠两端,但汉朝也时常收容并使用他们。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朝廷有利。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汉朝平时驻守的兵力不少于二万人,运送军需品的费用,白白耗尽了官府的钱财,凉州的官吏百姓,命悬一线。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我们的恩惠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

于是下令打开城门,让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全部进来。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能够与父母团聚。”大家都很高兴,叩头说:“我们听从邓使君的命令。”邓训于是安抚供养其中数百个勇敢的少年,作为自己的随从。

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人病重,就把他抓来绑起来,不给他刀子,派医生治疗他,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邓训乘机征调湟中的秦、胡兵力,出塞后在写谷对迷唐发起攻击。

永元四年冬,邓训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三岁。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泣吊丧的每天有几千人。按戎人的习俗,父母去世了,子女们以悲伤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呼号。等到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声哭喊,甚至有人用刀子割自己,说:“邓使君已经死了,我们也一起去死吧。”先前邓训任乌桓校尉时属下的官民都在吊丧的路上奔走,以致城中人都走空了。城中的官吏抓住他们不让走,但人们并不理会,官员们把情况告诉校尉徐傿。徐傿叹息地说:“这是大义啊。”便释放了他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

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

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

..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

..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选自《晋书·王浑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B.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C.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D.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解析:选A。这段文字,主要是说王浑官职变动的情况,可据官职名断开。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言文中,“加”“迁”“转”等词,都表示官职的变动情况。其中“转”,是平级的调动。

B.“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C.“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D.“太熙”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四个年号,前后只用了五个月左右。属于我国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法。

解析:选D。“太熙”是年号纪年。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武帝即位后任命他为越骑校尉,后加封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诚心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他自认为因一时的宠幸统军,不合乎原有的规章。

解析:选A。王浑是“咸熙中为越骑校尉”。属于“非其时”之类的错误。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东中郎将,监淮北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数”,多次、屡次;“陈”,陈述;“见”,表被动;“所历”,所经历过的,所担任的;“著称”,著名、出名、有名望;“薨”,死、去世。还要注意“多见纳用”为被动句。

答案:(1)(王浑)迁任东中郎将,监理淮北诸军事,镇守许昌。屡次陈述治国方略,意见多被采纳。

(2)王浑在所担任的职务上,一直有名望,元康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参考译文: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京陵侯的爵位,被封为大将军曹爽的属官。曹爽被杀后,按照惯例,他也被免了官。后来被起用为怀令,参管文帝安东军事,逐渐升迁为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年间任越骑校尉。武帝接受封禅,加封王浑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王浑开仓赈济百姓,百姓依赖他。泰始初年,增加封邑一千八百户。一段时间后,迁任东中郎将,监理淮北诸军事,镇守许昌。屡次陈述治国方略,意见多被采纳。

转任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兼领豫州刺史。王浑的管辖地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前后来投降依附的吴人很多。吴将薛莹、鲁淑的军队号称十万,鲁淑军临近弋阳,薛莹军临近新息。当时州兵都放假休息,军队只有一旅人,王浑用船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薛莹等人没有料到晋军的到来。王浑打败他们,因有功封王浑的次子王尚为关内侯。迁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寿春。吴人大规模在皖城屯田,图谋在边境制造祸害。

王浑派遣扬州刺史应绰督统淮南各军攻破他们,并且攻破了另外一些军屯,焚烧了吴人积储的谷物一百八十多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王浑于是在东部边境陈兵,了解那里地形的险易,逐个地观看敌城,考察攻取的形势。

等到大规模讨伐吴国,王浑率军队从横江出兵,派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打寻阳濑乡,又攻击吴牙门将孔忠,都打败了他们,俘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派遣殄吴护军李纯占据高望城,讨伐吴将俞恭,打败了他,斩杀俘获很多。吴国的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恐惧而来投降。吴国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人率兵数万向城阳进发,王浑派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打败了他们,在阵前杀死两员将领,并斩首七千八百人,吴人十分恐惧。转任征东大将军,又镇守寿阳。王浑不崇尚刑法,处事决断公正。当时吴人刚刚归附,很是有畏惧之心。王浑安抚外乡人,诚心安慰接纳,座上没有空着的席位,门前没有滞留的宾客。于是江东人士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太熙初年,迁任司徒。惠帝即位,加授侍中,又在京陵设置士官,如同睢陵那样。等到诛杀杨骏,重视旧臣,于是加授王浑军职。王浑认为司徒是文官,主掌国史不统领军队,统率军队则下属官吏穿红色服装,自认为偶然受到一时的宠幸,权且掌管军队,不符合旧典章,于是命令自己的下属官吏都穿黑衣。议论的人赞美他谦虚而识大体。王浑在所担任的职务上,一直有名望,元康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2018北京市丰台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8.01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问题日益加剧,包括环境污染、资源匱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全球化更加剧了城市间的资本、资源和创造力的竞争,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命题。 2008年,IBM公司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报告中,首先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希冀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人们所面对的各行各业中,2010年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IBM经过研究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个核心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智能互联时代;利用遍布全市的各类硬件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随时随地实现对城市全面感知和监测,通过传感设备智能识别及立体感知城市的位置、人口、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变化,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交通、医疗、安全等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智能化集成,从而能及时主动作出响应,保诬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所以,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此后这一理念被世界各国接纳,并作为应对金融海啸刺激经济增长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建设条件的一项是(2分) A.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 B.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 C.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D.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智慧城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是由六个核心系统构成,并智能互联、相互协作的宏观系统。 B.通过智能手段随时随地对城市进行感测,并识别感知关键信息的变化。 C.将智能互联感测的数据整合、处理,并能智能化集成为具体业务流程。

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散文专题 一、【新课标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

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科&网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 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 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 ..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 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 ..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端审:稳重谨慎。夙敏:早慧。佳器:指良材,有用的人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7届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微写作及大作题》汇集

2017届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微写作及大作题》汇集 东城二模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8分。 26.微写作(8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阅读整本书,与阅读零散的篇目相比,会有不同的收获。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写一则短文,向刚入学的高一同学介绍自己阅读整本书的体会。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临近高考,有些同学觉得晚上学习效率高,所以常采用开夜车复习的方法。针对这种做法,请你写一段规劝的话。要求:态度友善,有说服力。 ③请以“凝望”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语言有文采。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四世同堂》中钱先生说“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很多现象背后的道理。 请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美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科技日新月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二十年后,语文课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展开想象,以“二十年后的语文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描写有画面感,内容注意合理性。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8分。 26.(8分)略 27.(50分)略 西城二模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3.微写作(12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经典名著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熟知。 ①有人说:“大师的笔触,处处惊人。”请从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处笔触(可以是情节设置、细节刻画、手法运用、遣词造句等),阐释其“惊人之处”。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80字左右。 ②经典小说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但有时也可能有不合自己想法的地方。如果让你改动这六部作品中的某情节,你想怎样修改?请简述你的修改方案并谈谈这样修改的理由。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180字左右。 ③不同的人对春天的感受也有不同,上述作品中的人们对春天各自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这些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其对春天的感受。要求明确所选人物是谁,所写内容符合所选人物的特点,不超过180字。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所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考官向前来应试的高中生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未来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回答:想上贵校。 考官又问:上了我们这所学校后,你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坦言还没去想这个问题。 考官提示道:你难道没有想过未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宇航员、机械师、厨师、演员、运动员、教师、军人……? 很多学生回答:那是小时候想的事了,都记不得了。 上面这段考官与学生关于“未来做什么”的对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

2017届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试题(有答案)2017新闻类阅读专项训练 考纲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期(份)和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

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豪莎士比亚诞辰4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

(精心打造)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2017年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许将字冲元】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是福州闽县人。【举进士第一】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对】神宗召见他回答有关问题,【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编修中书条例。【初】当初,【选人调拟】候选官员的调动,【先南曹】先要经过南曹,【次考功】接着是考功。【综核无法】综合考核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靠着改动文字干坏事,【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候选的人又不能告诉长官。【将奏罢南曹】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开辟公堂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无留难】士人没有再遭遇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地界,【遣使请代地】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岁聘之使不敢行】宋方每年受聘的使者不敢去,【以命将】就任命许将去。【将入对曰:】许将入朝对答说:【“臣备位侍从】我在侍从的职位上(充数),【朝廷大议不容不知】朝廷重要的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有以折之】(直译)没有能够用来驳斥他们(的材料/依据)//(意译)不对他们进行驳斥,【则伤国体】就会伤害到国家的体面。”【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公文资料。【及至北境】到了契丹境内以后,【居人跨屋栋聚观】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曰】说道:【“看南朝状元】看看南朝的状元。”【及肄射】等到练习射箭,【将先破的】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萧禧馆客】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禧果以代州为问】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将随问随答】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萧禧又说:【“界渠未定】界线没有定下来,【顾和好体重】以和好为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将曰】许将说:“【此事】这(件)事,【申饬边臣岂不可】命令/指示守边大臣/边地官员难道不可以(吗),【何以使为】为什么要用/派使者呢?”【禧惭不能对】萧禧羞愧/惭愧不能回答。 【归报】归来报告,【神宗善之】神宗认为(它/他做得)好,【明年】第二年,【知秦州】(他)担任秦州知州,【又改郓州】又改任郓州知州。【上元张灯】元宵节点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官吏登记(那些)做过偷盗的人(并把他们)关入狱中,【将曰】许将说:“【是绝其自新之路也。】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悉纵遣之】(把他们)都释放了,【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从此民众没有一个人犯法,【三圄皆空】三座/多座监狱都空了。【父老叹曰】年高的长者/年高有德望的人感叹说:【“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郓州的风俗是士子喜欢聚集到茶馆或酒楼议论官府的政事/政务/政策,【将虽弗禁】许将虽然没有禁止,【其

(完整版)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

2017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审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专题13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题卷

专题1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作石头沙土等,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 ,。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答案】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哀民生之多艰 【题型】默写 【难度】较易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俱佳,尤其是春冬之时的水。《三峡》一文中 “,”两句,就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了水之秀美。(2)有些人离家在外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陌生人时,往往会发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感喟。 (3)“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在《登高》一诗中“,”,这两句诗从时空两方面着笔写出了他的悲愁和孤独。 【答案】 (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同是天涯沦落人(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题型】默写 【难度】较易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2)《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鸟徙于南溟广击水、高飞升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物各有主,只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了成为音乐,看到了成为美景,而且“,”,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现在为自己与朋友所共同享受。 【答案】 (1)皆若空游无所依(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题型】默写 【难度】较易 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鱼儿动态的句子是“,”。 (2)屈原的《离骚》中“, ”两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与小人没有调和的余地。 (3)《劝学》一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 【答案】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题型】默写 【难度】较易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在男女两人商量婚嫁时,氓的坏脾气已有所显露的句子是: “。” (2)屈原《离骚》中写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承担的句子是:“,。”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深情地表达对远行朋友的无限牵挂的句子是:“,。” 【答案】 (1)将子无怒(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2010--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汇编(附答案解析)

2010--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汇编及详解答案 2017 二、【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学|科网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 .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 .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7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海淀区2017届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8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课标Ⅲ卷文言文许将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 (1.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 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 臣下 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 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 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 屈服,使折服 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 2.大臣 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练习)射,(许) (许)将随问随答。禧又曰: , (古指大诸侯国,这里指契丹)分画矣。” 将曰: (认为……好)之。 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 ,(许)将曰: 句,是。 [yǔ](多个监狱)皆空。父老叹曰: 见狱空耳。”多指年轻人)喜聚(省略“于”, (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 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 (通“纵”,好像)一人。”

数, 辅重臣) 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初, 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 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墓。哲宗 问(许)将,对曰: 的品德)事。” (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 ,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二、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 同知礼院,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 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 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 ..问兵马之数,将

(完整版)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

让名著阅读点亮语文 ——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 微作文题目: 1、《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的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做简要点评。 让名著阅读点亮语文——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微作文导写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能需要通过这样的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导写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旨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精准审题,以小见大,在180字内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是微写作的命题初衷。经过多次训练,考生对这一写作形式大多熟悉,但也容易形成“套路”写作。这就要求在审题和选材上下功夫。“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短小篇幅,窥得写作一斑,因此审题乃微写作斩获高分的第一要务。读题中圈定题干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不在细枝末节上消磨耽误。 微写作和名著阅读的结合已经是一个被广泛练习过的考查形式了。同时,本次微写作将六本必读名著分散到三个小题中由学生任选,可以说也是在为学生降低难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深刻的名著与人物来进行写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与名著阅读的考点结合,今年的微写作在文体要求上显得比较模糊。学生更应该有意识地明确每个题目的写作任务:“简述情节并简要评论”的介绍性文段应当以清晰明确为佳,“以花喻人并陈述理由”的议论性文段应当以分析说理为主,“描述雕像及其意图”的抒情性文段,应致力于优美动人。 第一篇 要求选取“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的情节,进行叙述和点评;这就要求学生

(完整word版)2017高考语文真题散文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散文专题 一、【新课标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学科&网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详解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详解原文译文与注释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前去寻仇。可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 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赵憙还不到二十岁,召见后,即任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让他到舞阴,李氏就向他投降。 光武攻破了王寻、王邑,赵憙受了伤,有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战功,回来后拜为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平素与邓奉友善,屡次写信给他,恳切地指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诬告赵憙与邓奉合谋,帝以此感到怀疑。等到邓奉失败,光武帝搜得赵憙写给邓奉的信,于是大惊道:“赵憙真是一位长者啊。”后来拜为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gèng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大姓李子春起初担任琅邪相,豪强掠夺兼并,为人所患。赵憙一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未查出,就极力查问其中的奸情,逮捕拷问李子春,两个孙子自杀。京城为他说情的达数十人,最终没有听从。当时赵王刘良病重将死,光武帝亲临看望赵王,问他有什么要说。赵王说:“我平素与李子春相好,今犯罪,怀令赵憙想杀他,愿乞求留其性命。”帝说“:官吏奉法,法律不可歪曲,你再说还有什么要求。”赵王再没有说话。这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当时平原盗贼很多,赵憙与诸郡讨伐追捕,斩其首领,余党受其株连者数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作恶罚及其身就行了,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