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重点实词

《小石潭记》重点实词

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2(3(4(5

(6(7(8(9)

(10(11(12)悄

(13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重点句子翻译

《小石潭记》的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为……感到快乐)之。 译文: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向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 译文: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向下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8、潭西南而(表修饰)望,斗折/蛇行,明(现,看得见)灭(隐,看不见)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1)

部编版2020《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 作者简介、背景及主旨 .作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

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3.主旨: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三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青葱的树

《小石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2.选自:《柳河东集》 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 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交待同游者 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 3.写作特色: 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 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 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 三、要点 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主题思想】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小石潭让》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文章结构】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堪”“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小石潭记》课文、字词、翻译、内容理解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由、从。篁竹:竹林。闻:听到。如:好像。环:珮环。乐:以…为乐。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伐:砍伐。取:取得、开辟。下:往下走。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译文:砍了竹子,开辟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以:用。为:作为。近:靠近。卷:弯曲。以:而。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译文:潭用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翠蔓:翠绿的藤蔓。差:长短不一。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可:大约。许:来,左右。澈:穿过。布:映在。佁然:呆呆的样子。 译文: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 俶: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译文: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欢乐。 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可:能够。源:源头。 译文:顺着小石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看到它的源头。 环:围绕。寂寥:寂静寥落。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

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以:因为。清:凄清。居:停留。去:离开。 译文:因为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 隶:附属。从:跟从。小生:年轻人。 译文: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一词多义: 1、从:从小丘西行()隶而从者() 2、环:如鸣佩环()竹树环合() 3、清:水尤清冽()其境过清() 4、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5、为:为嵁()全石以为底()为念珠各一() 6、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7、缀:蒙络摇缀()缀行甚远() 8、见:下见小潭()才美不外见() 9、差:犬牙差互()参差披拂() 10、道: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1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部编版古诗文默写(直接默写+理解性默写)

古诗文默写33.闭之,则右刻“,”,左刻“,”。(魏学洢《核舟记》) 34.潭西南而望,,。(柳宗元《小石潭记》) 一、填空35.,蒙络摇缀,。(柳宗元《小石潭记》) 1.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36.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3.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8.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 4.,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9.天之苍苍,??(《庄子·北冥有鱼》) 5.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40.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6.,胡为乎中露?(《诗经·邶风·式微》)二、理解性默写 7.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一、《回延安》贺敬之 8.,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 9.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激和热爱之情,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 10. ,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情景;夸张句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 11. 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描绘了延安新貌。 12.,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万籁此都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14.,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15.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6.,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17.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 18.,!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19.自经丧乱少睡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21.满面灰尘烟火色,。(白居易《卖炭翁》)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22.是马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23.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24.,,;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虽有嘉肴》)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2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礼记·虽有嘉肴》)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2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礼记·虽有嘉肴》)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27.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2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 29.蒹葭萋萋,。,。(《诗经·秦风·蒹葭》) 30.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诗经·秦风·蒹葭》) 3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三、《小石潭记》柳宗元 32.,。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周南·关雎》)(1) 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小石潭记》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小石潭记》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篁竹】。 2、【如鸣珮环】。珮、环,。 3、【心乐之】。乐,。 4、【水尤清冽】。尤,。 5、【全石以为底】。 6、【卷石底以出】 。 7、【坻】。 8、【堪】。 9、【翠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可百许头】。可,。许,。12、【若空游无所依】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澈,。 14、【怡然】。 15、【俶尔远逝】 。俶尔,。 16、【翕忽】。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18、【犬牙差互】 。 19、【凄神寒骨】 。 20、【悄怆幽邃】 。悄怆,。邃,。 21、【清】。 22、【隶而从】。 23、【二小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翻译: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翻译: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 三、课内阅读理解: 1、、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文学家,“”之一。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部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作家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 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 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 《江雪》、《渔翁》。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 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 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 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 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的细致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因被贬官后内心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忧伤、愤懑之情,以及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 (1)隔篁竹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尤:格外 (3)为坻坻:水中的高地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7)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 (8)悄怆幽邃幽邃:幽深极了 (9)崔氏二小生小生:年轻人 (10)蒙络摇缀蒙:覆盖络:缠绕缀:下垂 (11)参差披拂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的样子 (12)日光下澈澈:穿过、透 (13)明灭可见明灭:或隐或现 (14)不可久居居:停留

小石潭记字词解释翻译

小石潭记 字词解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岗。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使……鸣叫。如:好像。7.乐:以……为乐(含有“感觉”“觉得”的意思)。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道路。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10.见:看见。11.水尤清洌(liè),尤:格外,特别。清洌,清澈。洌:凉。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全石:整块石头。石底:石底有些部分。13.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表承接,不译。出;露出。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17.屿:小岛。18.嵁:不平的岩石。19.岩:小岩石。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左右。头:条。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都。所依:依靠的东西。2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布:散布。彻:直透。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然:……的样子。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向远处。逝:游去,离去。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收缩。27.乐:逗乐。似:好像。与:同,跟。游者;游玩的人。者;……的人。相:一方对另一方。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30.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交错。其:它的,指溪水的。31.不可知其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可:能3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寥:寂静,空虚。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邃,深。33.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以,连词,表示原因。清,凄清。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呆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居:停留。之:代小石潭的景物。而:表顺承,不译。去:离开。35. 余:我的36.同游者:共同游览的人。游:游览。者:……的人。37.隶而从者:我带着一同去的。隶:随从。从:跟随。38.二小生:两个年轻人。39、百二十步:一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原文 翻译 加点字 重点短语 默写考点等

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ai)环,心乐(la)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a),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a):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

小石潭记 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 一、课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译文: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林和树木围绕着, 10.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字词句内容知识点全方位梳理汇总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汇总 一、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 1、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作上可记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2、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具体描写小石潭中的景物: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源流的方位和描写小石潭的样貌。

《鱼我所欲也》与《小石潭记》重点知识检测重点知识检测(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与《小石潭记》重点知识检测重点知识检测 (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检测 一、重点实词释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易写错的字填空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 3.一()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4.呼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尔而与之,乞人不()也。 5.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所识穷乏者()我与? 7.()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乎?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一文体现作者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通过举乞丐不吃嗟来之食的例子,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写出了乞丐身上的傲骨,以此为例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 4.《鱼我所欲也》中表明自己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并指出其原因的句子是“?”。 5.《鱼我所欲也》中的“?”解释了不苟且偷生而要舍生取义的原因。 6.《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三句是“,,”。 7.(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Ⅱ)《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检测答案 一、重点实词释义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 《小石潭记》这篇游记篇幅短小,全文只有192个字,却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这篇课文,应把握好如下三点: 1.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2.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小石潭,不仅“下见小潭”,点出了“小”,而且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也暗示了潭的范围不大,否则,潭的范围怎能尽在眼底,又怎能一览无余?又例如写“水尤清冽”,是从侧面写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又清晰地写出鱼儿的静态是“怡然不动”,动态中“傲尔远逝,往来翁忽”,而且“似与游者相乐”,又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柙态写得维妙维肖。再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3.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解说: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是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所在。把握了以上三点,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课文。) 自读思考 1.试比较本文与《桃花源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语,仔细加以品味。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似与游者相乐④天涯若比邻 4.背诵全文。 1.两文开头部分都十分简约地交待了是怎样发现美景的,《桃》文:“缘溪行……忽逢桃花林……从口入”才出现桃花源。《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隔篁竹,闻水声,……下见小潭”这样先写外景,从远处写来,为主要景物的描写作好铺垫。2.①(小石潭四周)是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枝条相互)覆盖着,缠绕着,摇曳连接,长短参差,随风飘荡。②(流进小石潭的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也像蛇那样蜿蜒爬行,(有的地方)看得见,(有的地方)看不见,十分明显。③(小石潭周围的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使人感到(情绪)忧伤,幽静极了,幽深极了。3.①√②×③×④√4、

八年级语文下册 26《小石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语段训练 26 小石潭记 (一)[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6.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两文内容分析。) 8.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1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字词、翻译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 ②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 ③南.流数十步南:________ ④不可名.状名: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理解性默写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 (2)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或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如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情趣。 (7)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8) 本文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空竹,水声,小潭,潭边青树、翠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第一段“伐竹取道”与上文“隔篁竹”呼应,又为下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埋下伏笔。 本文第二段写潭水有清,澄的特点,用到侧面描写,好处是 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景物描写潭水;无一字在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潭水,游鱼,用到特写镜头写法。作者写鱼采用手法,先写鱼“佁然”即静止不动的样子,潭底石头上清晰映着鱼的影子,这是静止的画面。又写“俶尔远逝”一些鱼一会游到这,一会游到那,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 (9)文中既表现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还有无所依。 (10)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和“潭西南而望”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本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寂寥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