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制程管制与管制图

统计制程管制与管制图
统计制程管制与管制图

產品品質具有變異

◎同一人、同方法、同材料、同機器、同量測、與同環

境,生產出產品品質仍具有變異。( 5M1E, Man, Method, Material, Machine, Measurement, Environment)。

產品品質的變異具有統計規律性

◎產品品質的變異具有統計規律性,但它不是通常的確

定性( Determinate)規律,而是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

◎所謂確定性現象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或不可能發生的事件。隨機現象即在一定條件下,事件可能發生可能亦可能不發生的現象。

◎對於隨機現象,通常應用統計分配來描述,並瞭解變異大小、機率大小,此即是統計規律。

演此重要角色者即(統計)管制圖是也。

什麼是管制圖

◎掌握數據的統計規律可以保證和提高產品品質。而扮演此重要角色者即(統計)管制圖是也。管制圖是製(過)程(Process)品質加以測定、記錄,並從而進行管(控)制管理的一種用統計方法設計的圖。

◎管制圖中有中心線(Central Line, CL)、上管制界限

(Upper Control Limit, UCL)與下管制界限(Lower Control Limit, LCL),。UCL、CL與LCL統稱為管

制線。

◎世界上第一張控制圖是謝華特博士在1924年5月16

日提出的不合品率(p)管制圖(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管制圖的重要性

(1)是品質管理七手法的核心。

(2)是預防性的重要工具。

直方圖作法

(1)從數據中,找出最大值(max)與最小值(min)。

(2)計算全距(Range)。R = max-min。

(1)確定所頇組數並決定組數

並求出組距C = 全距/組數

(6) 求出各組的邊界(組下限與組上限)

(7) 確定各組的頻數

(8) 作直方圖

例題:某技術員用車床車制螺絲,要求其直徑為10mm。為了了解該技術員的加工品質,抽查其加工的100個螺絲,分別測得其直徑數據100個。

Max. = 10.60;Min. = 9.22;

Range = 1.38;k = 7 (n =100);

組距= 1.38/7 = 0.192 ~ 0.2

為使得所有數據不會落在組界上,並保證最小值9.22落在第一組內,故取第一組的組下限等於最小值b減去最小量測單位的一半(本題即0.01/2 = 0.005)。則

第一組的組下限= 9.22 – 0.005 = 9.125

第一組的組上限= 第一組的組下限+組距

= 9.215 – 0.2 = 9.415

接著,確定各組的頻數

最後作直方圖

◎直方圖可以種方式表示:

(1)Frequency → (2) Cumulative Frequency

(3) Percent → (4) Cumulative Percent

[(3-1) Relative Fequency → (3-2) Cumulative Relative

Frequency]

(5) Density → (6) Cumulative Density

◎螺絲直徑落在直方圖的可能性大小是以其高度表示,由於各組的等組距,即直方的寬度是相等的,因此用

直方面積表示與用直方的高度表示是相同的。

常態分配的基本概念

(1)若數據愈多,分組愈密,則上例之直方圖亦愈趨近一

條光滑曲線。它實質上即分配(布)。連續值最常見的

分配為常態分配(布)。

(2)常態分配具有以下各項特性:

(a)是一以平均值μ為中心線,呈左右對稱鐘狀圖形的分

配。σ愈大,分配偏離中心μ愈遠,曲線圖愈平緩。μ

與σ是相互獨立的。(二項分配與卜松分配μ與σ是不獨

立的)。

(b)母體的平均值、眾數、中位數均相同值。

(c)機率分配函數圖形向曲線中心的兩端延伸,該漸趨近

橫軸(即機率函數值遞減),即左右對稱並延伸到無窮

遠處。

◎常態分配有一個事實在品質管理中經常用到,即不論μ與σ為何值,產品品質特性值落在[μ - 3σ,μ + 3σ]範圍

內的機率99.73%。反之,落在[μ - 3σ,μ + 3σ

]範圍外

的機率1 - 99.73% = 0.27%,而落大於μ + 3σ一側的機率0.27%/2 = 0.135%。謝華特依此發展管制圖。

◎管制圖的形成,係將上圖順時針方向轉90度後,再上下轉180度,如此可得到一張管制圖。

管制圖的第一種解釋

◎上圖中第五點超出UCL,表示螺絲直徑過粗。該點應作什麼判斷?

1、若製(過)程正常,即分配不變,則樣本(點子)超出

UCL的機率只有1/1000左右。

2、小機率事件原理:小機率事件實際上不發生,若

發生即判斷異常。

管制圖的第二種解釋

◎引起製(過)程變異的原因為偶因和異因(Chance Cause & Assign Cause)[戴明---製(過)程變異的原因分為共同原因和特殊原因(Common & Special Cause)]兩大類。偶因的變異是恆常系統(Constant System)確實存在於自然中,而『異因對品質的影響甚大,20字箴言---疑難雜症、對症下藥、藥到病除、莫犯同症、標準化之』。

◎偶因是不可避免的,但對品質的影響微小,故可視其為背景噪音而聽之任之。『異因對品質的影響甚大,執行20字箴言』。

◎管制圖上的管制界限是區分偶因與異因的科學界限。

◎ 穩態,也稱統計管制狀態,是製(過)程中只有偶因造成的變異而沒有異因造成的變異之狀態。

◎ 穩態是生產追求的目標,因為穩態下,有下列好處:

(1) u

◎ 通過對製(過)程的不斷地調整,穩態總是可以達到的。 ◎ 管制圖的第三種解釋:品質變異雖不能完全清除,但實施管制圖與執行『20字箴言』是使品質變異成為最小的有效工具。

◎ 推行SPC 為什麼能夠保證實現全過程的預防?一道工序達到穩定稱為穩定序,道道工序都達到穩定稱為全穩生產線,SPC 所以能保證實現全過程的預防靠的就是全穩生產線。

◎ 統計管制圖SPC 既然稱為『管制』,就是要某個標準作為基準來『管理未來』,在SPC 中,所選擇的標準就是穩態。這是SPC 的一個基本概念。

◎管制圖對製(過)程的監控是通過抽樣來進行,很經濟。

但既是抽樣就不可能沒風險,不犯錯誤。何謂兩種錯誤?

(1)第一種錯誤:虛發警訊。

生產正常下而樣本(點子)偶而超出界限外,根據點子

出界就判異,此乃犯了第一種錯誤。以符號α表示。

(2)第二種錯誤:漏報警訊。

製(過)程已經異常,但仍有部份產品,其品質特性值的數值偶而落於管制界限內。倘抽取此樣本(點子),描點會在界內,此乃犯了第二種錯誤。以符號β表示。

如何減少兩種錯誤所造成的損失

(1)管制圖之三條管制線,一般常態分配之CL居中不

動,而且UCL與LCL互相平行,故只能移動UCL 與LCL二者之間的間距。

(2)解決辦法是,使兩種錯誤『造成的總損失最小』之原

則,依此來確定管制圖的最佳間距。(此最佳間距是隨著不同產品與5M1E而變化的,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管制圖最佳間距)。經驗證明,謝華特提出3σ方式較好。(1021B)

◎謝華特所提出的3σ方式的公式為:

UCL =μ+3σ

CL = μ

LCL = μ-3σ

式中μ、3σ為母體參數

◎謝華特所提出的3σ方式的公式,應用時需經下列兩步驟

(1)將3σ方式的公式具體化到所用的具體管制圖;

(2)對母體參數進行估測推論。

◎母體參數與樣本(統計)參數不可混為一談,母體包括過去製成的產品、現在正在製造的產品、以及未來將要製造的產品的全體。而樣本只是過去製成的產品的一部份。故母體參數是不易精確知道,只能通過已知的樣本來加以估測推論,而樣本參數則是可知的。

◎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從一個人的眼睛可以看出人的內心世界。管制圖是製(過)程的之窗,從管制圖可以看出製(過)處於何狀態。

◎倘一道工序從未應用過管制圖,則一開始建立管制圖對該道工序進行分析,稱為『分析用管制圖』,幾乎可肯定其不會處於穩態。此時頇執行『20字箴言---疑難離症、對症下藥、藥到病除、莫犯同症、標準化之』,進行改進,最終達到只有偶因而無異因的穩態,建立起『管制用管制圖』

分析用管制圖

分析用管制圖主要用以分析下列二點:

(1) 所分析的製(過)程是否處於統計穩定。

(2) 該製程的製程能力指數(Process Capability Index)是

否滿足要求。荷蘭學者維爾達(S. L. Wierda)把製程能力指數滿足技術要求者稱之技術穩態。統計穩態(先前所述者)與技術穩態二者是互相獨立的,其是否達到可分四種狀態:

※ 狀態 最不理想,頇調整使之逐步到達狀態?;

※ 到達狀態?的途徑:;

以具體的技術經濟分析決定。為經濟寧可保持狀態 。 管制用管制圖

◎只有當製(過)程達到所謂確定的狀態,才能將『分析用管制圖』的管制延長作為『管制用管制圖』。其間要以『判穩與判異準則』為基礎及橋樑。

◎進入日常製程管理後,關鍵是保持所確定的狀態。

◎製程運作一段時日,可能又出現異常,則執行『20字箴言』使製程恢復所確定的狀態。

※由數學的角度視之,『分析用管制圖的階段』就是『製程參數未知的階段』,而『管制用管制圖的階段』則『製程參數已知的階段』。

◎謝華特管制圖的設計思想是先確定α,再看β。

按照3σ方式確定UCL和LCL就等於確定α0=0.27%。汽车基地

https://www.360docs.net/doc/fe7210084.html,

(1)

(2)通常統計上一般採用α為1%,5%,10%等三值,而

謝華特以經濟原則及為了增加使用者的信心,把其管

制圖的α取得特別小(0.27%),如此β將變大,需要增

加第二類判異準則『界內點排列不隨機判異』。(α = 0

則UCL與LCL之間隔將為無窮大,從而β= 1,即

必有漏報)。(檢定力(Power) = 1- β)。

對於判異來說,『點子出界就判異』此準則雖不百發百中,也是千發九九七中,因此很可靠。但管制圖上,若描一點子未出界,是否判穩?其二可能性---製程穩定或是漏報,故一點子未出界不能立即判穩。倘連續m個點均未出界,則情況不同矣,依小機率事件原理,則判定製程處於穩態。如接連在管制界內點子更多,即使有個別點子偶而出界,製程仍視

同穩態。此判穩準則之思路。

判穩準則

在點子隨機排列的情況下,判穩條件如下:

(1)連續25點,界外點數d = 0;

(2)連續35點,界外點數d ≤ 1;

(3)連續100點,界外點數d ≤ 2。

※為保險,往壞處想,點子出界亦頇執行『20字箴言』。判穩準則之α分析

判穩準則用隨機現象進行判定

α1= 1- combin(25,0)*(0.9973)^25 = 0.0654;

α2 = 1- [combin(35,0)*(0.9973)^35

+combin(35,1)*(0.9973)^34 (0.0027)] = 0.0041;

α3= 1- [combin(100,0)*(0.9973)^100

+combin(100,1)*(0.9973)^99*(0.0027)

+combin(100,2)*(0.9973)^98*(0.0027)^2]= 0.0026經上述推導結果,α1太大,與α2,α3不相稱。有些專家認為上述三條判穩準則中應取消第(1)條,只保留第(2)、(3)條。但謝華特管制圖國際標準ISO 8258:1991(E)仍保留了上述三條判穩準則。

判異準則有二類:

(1)點子出界(包括壓線)就判異;

(2) 界內點排列不隨機則判異。(原則上有無窮多種)。

模式1 點子屢屢接近管制界限

此模式中,『接近』係指距離管制界限在1σ範圍內(下圖為3點中有2點接近管制界限判異)。

此時屬下列情況的,點子排列不隨機判異:

(1)連續3點中,至少有2點接近管制界限;

(2)連續7點中,至少有3點接近管制界限;

(3)連續10點中,至少有4點接近管制界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