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磅礴的“横槊主人”陈毅

大气磅礴的“横槊主人”陈毅
大气磅礴的“横槊主人”陈毅

“战功显赫,但陈毅终身难舍文学。1954年,陈毅在《水调歌头?自叙》词中,总结自己是“学马列、喜文艺、习工科”。他曾自号“横槊主人”,为自己描画了一个手握重兵器吟诗的骁勇元戎兼诗人形象。”

共和国元帅群体,不乏善诗者。其中的陈毅,即是首先以一个诗人和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巨大转型的“五四”时期,陈毅创作了数量不小的诗歌、小说,还有许多外国文学翻译作品。

从乐至县搬家至成都后,10岁的陈毅亲历了成都的“保路运动”。1916年秋,他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染织专业,但“主要的兴趣是集中在政治和文学方面”。1919年赴法,他的理想是“可以当个文学博士……下了工就补习法文,读文学作品,想搞文艺”。回国后,他在重庆《新蜀报》担任主笔,有《论民众武装》等政论。1923年到北京入“中法大学”,创办过文学刊物《燕风》,参加了当时中国新文学最大的社团“文研会”活动。其文学作品和翻译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理论陆续发表于上海、北京最具有影响的《小说月报》《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晨报副镌》等,其有影响的作品有短篇小说《报仇》《十年的升沉》,白话诗《春光》《游云》等。如其自述“我曾经发表过下面几篇文章:(一)论劳动文艺;(二)对罗曼罗兰及其英雄主义的批评;(三)对法朗士的批评;(四)对巴尔比士著作的介绍;(五)在列宁逝世纪念日与徐志摩的争论。”一些政论性的文章则多发表于邵飘萍创办的《京报》及其副刊《民众周刊》《京报副刊》等。著名作家王统照50年代有诗评说陈毅:“海岱功成战绩陈,妇孺一例识将军。谁知胜算指挥者,曾是当年文会人。”最末两句是说,现在鼎鼎大名的军事家陈毅,当年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最大文学社团的一个作家。只不过军事家的声望和元帅的赫赫战功,遮蔽了陈毅的文学家业绩。

1926年8月,受李大钊派遣,陈毅回川,在杨森部做兵运工作。1927年8月南昌起义失败后,陈毅在半路上赶上队伍,跟随老领导朱德上了井冈山,从此开始真正的军事生涯。陈毅从此身经百战,可谓骁勇无比。如《梅岭三章》所记:“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其诗曰:“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时,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武装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赣南的三年游击战,陈毅说是“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他在《赣南游击词》中有这样一段战争生涯的具体描写:“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如非骁勇异常,陈毅如何能够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如不信,可见该词中的“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等句。

抗日战争爆发,中共南方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及江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军长,指挥过曹甸战役,并且一度担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代理总指挥,负责华中全局。1940年著名的黄桥战役,陈毅领导的新四军以五千人战胜了敌人三万兵,创造了军史上的一个奇迹。抗战结束后,陈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亲自指挥的泗县战役,迅速打开局面,如其诗所记:“淄博莱芜战血红,我军又猎泰山东。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期间,最值得关注的是消灭国民党最精锐的整编74师一战,陈毅在《孟良崮战役》一诗中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我军个个是英豪,反动王牌哪得逃。”

骁勇如此,战功显赫,但陈毅终身难舍文学。1954年,陈毅在《水调歌头?自叙》词中,

总结自己是“学马列、喜文艺、习工科”,其诗作主要收录于《陈毅诗词选集》《陈毅诗稿》《陈毅诗词集》。毛泽东评价陈毅的诗风“大气磅礴”“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等,是恰如其分的。

陈毅曾自号“横槊主人”,为自己描画了一个手握重兵器吟诗的骁勇元戎兼诗人形象。槊,是中国古代重型的长矛型骑兵武器,仅槊锋刃就长达50-60厘米,体力不够者难以操持。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刚刚出任上海市市长兼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党委书记的陈毅,在高位上,戒己劝人防腐反贪,是为《七古?手莫伸》。其诗谓: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渐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鲁迅逝世前后

鲁迅逝世前后 1936年10月15日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16日下午作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 17日上午续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后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后复曹靖华信,表示要养好病继续战斗。下午,访鹿地君,往内山书店。晚,周建人来,谈至十一时。至一时上床就寝。 18日二时即睡不好觉,三时半坐起来,气喘又发,后来继以咳呛,咳嗽困难,气喘更加厉害。六时半左右,支撑起来执笔,断续写成一信,通知内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从半夜起,哮喘又发作起来了。因此,已不能践十点钟的约,很对不起。”并托内山请医生。此信为鲁迅之绝笔。 19日早晨5时25分,一贯言辞激烈、最富战斗性的作家鲁迅,因肺病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现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寓所。10时,遗体送到万国殡仪馆。殡仪馆的吊唁大厅、走廊,都挂满了挽联,直到大厅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绳子挂满了雪白的挽幛。 20日上午九时开始瞻仰遗容。灵堂上布满了各界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会的挽词是:“鲁迅先生这种不屈的精神才是我们工人的模范”;上海工人救国会的挽词是:“民族之光”;上海丝厂工人的挽词是:“我们的朋友”;上海烟厂工人的挽词是:“精神不死”;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平、津、济、青、杭、京、沪、汉、晋、桂等二十七学联全体学生的挽词是:“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郭沫若的挽词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许广平的献词是:“……你曾对我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瞻仰遗容者络绎不绝,前来吊唁的有工人、学生、小贩、报童、人力车夫、学者。(四天间,签名的个人有九千四百七十人,团体一百五十六个。未签名者不计其数。) 21日下午3时,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大殓。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蔡元培主持了在万国公墓举行的葬仪,宋庆龄、邹韬奋、章乃器、田军、内山完造等讲了话,胡愈之致哀词。在哀乐声中,由宋庆龄、沈钧儒将一面绣着“民族魂”的白绸旗子,覆盖在灵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这位倔强的骑手和战士告别,灵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吕骥、冼星海临时谱写的《安息歌》:愿你安息,安息!愿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里……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怀念二、谈《水浒传》三、讲“碰壁”四、救助车夫五、关心女佣或:一、沉痛悼念二、谈读“水浒”三、笑谈“碰壁”四、救助车夫五、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一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 1、检查背诵《少年闰土》课后“资料袋”内容,进一步增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2、阅览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新词,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 2、齐声朗读全文的中心句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研读课文,深入感知 1、给课文每一部分加小标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沉痛悼念、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2、研读第一段。(出示课件) 师:(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汇集到上海来。……(选自《悼念鲁迅》巴金) ①师:就是这样一位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先生离“我”而去了,小小年纪的“我”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感有点惊异,“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生2:“我”感万分的悲痛:“……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师:鲁迅先生的逝世震惊了全中国,从“数不清的挽联”花圈,“来来往往吊唁的人”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这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3、品赏交流“趣谈水浒” 师: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作品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反动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体现鲁迅把对孩于的希望、对未来的信念和反对封建思想的斗争相结合的思想。 我们就从趣谈水浒这件事,深刻领会鲁迅先生对孩子的关爱情吧! ①指名朗读第二部分,趣谈水浒(出示课件) ②师:“我”是怎样读《水浒》,又是怎样交流《水浒》的? 生:读《水浒传》,囫囵吞枣;谈《水浒传》,张冠李戴。 重点理解: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③师:“我”读《水浒》囫囵吞枣,谈《水浒》张冠李戴。伯父是怎样批评“我”的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素材:关于鲁迅的挽联

关于鲁迅的挽联 方悬四月,悬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郭沫若) (“双星”指高尔基和鲁迅两位文坛伟人,先后去世仅隔4个月)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 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郭沫若) 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 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郭沫若)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蔡元培) 侠骨柔肠,横眉俯首;胸中海岳,笔底风雷。(钱昌照)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懋庸)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孙伏园)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挽幛、挽幅、挽带和挽联

挽幛、挽幅、挽带和挽联 挽幛和挽幅,是用以为悼念死者而撰写的一种区别于挽联的挽书,是一种哀悼的礼品,被用来悬挂于死者的家庭、灵堂、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的场所等。 1、挽幛 挽幛多是独立成幅的,也称“礼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绸布作成,也有用纸糊装裱成轴的,称为“礼轴”。为了便于悬挂,挽幛一般为竖式,上面的文字为直写。 2、挽幅 挽幅,也是挽书的一种,它与挽幛的不同在于挽幅多是横挂的,挽幛则都是竖挂的。挽幅上面的文字一般为横写。 挽幛、挽幅的题辞不拘形式、不限字数,有只写一个“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为多。挽幛、挽幅用语可用固定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撰写合适的词句,但应注意挽幛、挽幅属哀悼送礼之用,在文字措辞上,要直抒胸臆、真挚凝炼,颂扬而不过褒、哀痛而不凄惨,应具有褒扬悼念之意。 挽幛、挽幅的制作 挽幛、挽幅的制作没有一定的程式,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字体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决定;白字黑纸或黑字 - 1 -

白纸,也可以布代纸。挽幛是竖挂直写方式,文字必须从右向左分三部分书写;挽幅是横挂横写方式,文字则应从上而下分三部分书写。 例:挽幛实例挽幅实例 第一部分,面向挽幛右手边(挽幅上顶边)顶头写上死者的姓名加颂词(亦称上款);第二部分,正中间写上祭悼语,祭悼语一般不要超过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也可不要这一部分;第三部分,面向挽幛左手边(挽幅底边)顶尾写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称呼和时间。 3、挽带 挽带,也有叫“花圈挽联”,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献花圈、花篮时撰写的联语。挽带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挽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挽语的用词,尤其是上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有“悼念”、“哀悼”、“追悼”格,也有“千古”、“安息”格;下半联有“敬挽”、“泣挽”、“同挽”格,“率子”格和“叩拜”、“泣拜”、“哀献”格等。 挽带的长短、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大小裁剪,挽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八字型。书写挽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楷书,但必须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在书写格式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 - 2 -

名家挽鲁迅

名家挽鲁迅 1、郭沫若: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饮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2、孙伏园: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3、蔡元培: 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4、姚克、斯诺: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5、佐藤村夫: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6、陈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解释 1郭沫若: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饮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当时鲁迅被誉为“中国的高尔基”,而这两位文坛巨星仅隔四个月先后殒落。下联是说自己虽系鲁迅知音,曾怀着钦敬的心情诵读先生的大作《二心集》,遗憾的是两人竟无一面之缘。 2孙伏园时任《晨报》副刊编辑,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当时就连载于《晨报》副刊上。且二人接触频繁,过从甚密。鲁迅逝世,孙伏园深为悲痛,因以鲁迅所著书中及所主编的刊名缀为一联: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3蔡元培和鲁迅是好朋友。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鲁迅在北大作讲师,教《中国小说史略》,每周一小时,被称作是“一小时功课的讲师”。在国民党统治时期,

鲁迅屡受迫害,蔡元培多方维护,一直到鲁迅逝世。 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针对当时批评鲁迅杂文不严谨的意见,称道鲁迅文章“最严谨”,当然也包括杂文在内了,这是对鲁迅作品确切的评价。下联是根据鲁迅的遗嘱说的,鲁迅叫孩子“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 4鲁迅先生的逝世,也引起了一些外国朋友的悲痛,当时剧作家、翻译家姚克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正在鲁迅的指导下,精心编译《活的中国》一书,鲁迅逝世的噩耗传来,二人悲痛万分,合撰挽联一幅以寄托哀思: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联语贴切生动,既嵌入了先生《呐喊》和《彷徨》两部名著,表明了其丰功伟绩;又赞叹先生确实是文化革命的主将,是黑暗中国的精神领袖。 5先生在日本的挚友佐藤村夫,在得知先生逝世的噩耗后,亦撰联以寄托哀思: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此联以排比手法,“三有”对“三不”,歌颂了鲁迅的伟大功绩和高尚情操,切人切事,要言不烦。 6 1950年10月,在纪念鲁迅逝世14周年话会上,陈毅即席撰挽联一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名人名家悼挽联12辑-挽联大全

名人名家悼挽联12辑-挽联大全碧血卫山河百里危城留与社会树模范 浩气存天地千秋青史合为民族表英雄 蒋介石挽范筑先(范筑先[1881-1938],原名金标,字竹博古四十年名满寰区为旧学诸贤后劲 弃尘六阅月邦犹杌陧问先生何地埋忧 严复挽杨守敬,曾任勤政学堂教长 布衣名闻四海著书风靡五洲此为儒效 学说深印洞庭哭声上薄衡岳吾与招魂 吴恭亨挽王闿运 采莲湖首倡稻改山乡脱贫迈开第一步 高都镇广种嘉禾塘米飘香福泽万千家 闽宜怀念薛亭 长征宿将含泪思往昔恨天何不遗一老

淮海兵丁吞声忆当年斫地只缘失元戎 闽宜挽邓小平 此地自难忘一别千秋山上桃花江畔石 君家谁最苦重洋万里天涯芳草镜中人 曾籽香挽夏义可,夏乃挪威人,曾获世运会游泳亚军 存亡犹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毛泽东挽徐谦 单港永存名典籍流芳抚墓碑追怀故旧 黄河长饮恨烽烟尚炽闻鼙鼓痛失忠良 黄克诚挽董世明(1943年6月,31岁的新四军3师22团副团恩来同志献身革命鞠躬尽瘁日月同辉 开慧烈士血洒中华泪飞化雨山河痛悼 戚墅堰机车工厂挽周恩来 而立正英年冀晋横戈妙语洪钟惊将士

古稀谋盛世邕城剪烛遗言磬玉启愚蒙罗立斌挽胡耀邦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毛泽东挽王铭章 风节树朝端鸣风声高为感恩慈酬再造文章惊海内登龙望城更会书画重千秋林则徐挽顾莼 风雨忆江南杯酒论诗自许平生得诤友烟波惊湖上衰残衔泪那堪昨夜写君碑林散之挽高二适 改进掷勋名揽胜飞吟淡泊襟期完独行余生接师友佐谈联酌绸缪歌哭恋同居陈三立挽林开謩 公早死一年帝制若成想此日是何景象

政潮瞬百变国难未已有何人宏济艰难 花金荣挽蔡锷 国家事岂有此理正需要先生不断咒骂 悲痛中别无他说只好劝大众继续斗争 1936年胡子婴挽鲁迅联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毛泽东挽杨裕民 灰撒江河看不尽波涛涓滴都是人民泪 志华日月信无际光焰浩气长贯神州天 范曾挽周恩来 挥师破敌阵红旗舞神州名播千家万户 坐帐追科学两弹惊环宇誉满四海五洲 江津中学挽聂荣臻 兼擅鲁仲连申包胥之长不帝秦能复楚

名人名家悼挽联 第21页

名人名家悼挽联第21页 滇南独立旗川北同仇血大义凛然问谁实挽回劫后共和一觉惊残皇帝梦 筹安六君子劝进诸督军群心死矣赖我公激发普天积愤大声唤起中国魂谢国梧挽蔡锷 负元龙豪气子固奇才行路数万里下笔数千言傲骨依然海上归来曾一见 忆建业论交长沙对酒出门必共车入室必同席知心何往灵前哭奠摧五衷吴熙挽杨漱艘 贱子于人间利钝得失渺不相关独与公情亲数年见为老书生穷翰林而已

国史于大臣功罪是非向无论断有吾皇褒忠一字传俾内诸夏外四夷知之范当世挽李鸿章 破门出而千万里滇南燕北风风雨雨为人民奋斗终身烈士丹心李闻气节 秉笔直书四十年艺苑儒林是是非非凭实践检验真理史家本色马列学风 民盟中央挽吴晗。滇南燕北:吴抗战期间曾在云南西南联大任教 倘许我作愤激语谓神州将与先生毅魄俱讫号哭范巨卿白马素车无地赴 便降格就利害观何国人忍把万里长城自坏从容来君叔抽

刀移笔向谁言 汤化龙挽宋教仁。来君叔:东汉将领来歙,被人刺死 要为强项耻再折腰忍俊那能禁笔一管笛一枝不恨夺官风流小过袁于令 得遂归心常开笑口遗荣复何累田未荒妾未老无多酌我消受狂名盖次公 吴熙挽杨西庚宝吾大令 筹策忆津门言犹在耳自誓功成则退事败则殉决意讨奸雄公已盟心如白日 养疴栖海岛忠竟捐躯徒伤亲老无依子孤无怙怆怀悲故旧

我惟翘首问青天 李沛泽挽蔡锷 腐儒议论近来多独掌高蹠远不主故常公之心本磊落光明谤书盈箧夫何憾 大海风波今又作问圣伏祖徂凭谁扫荡我所思在封疆将帅哀泪霑衿讵为私 吴熙挽陈宝箴 公来使我生公去使我骇公逝使我悲七尺躯系天下安危存宜尸祝殁宜尸祝 贼至还他战贼退还他守贼炽还他死一腔血酬半生知己成

亦英雄败亦英雄 胡林翼挽罗泽南 民权方伸铤而走险元首违誓愤与争存信楚国多才罔顾九死一生更番革命 前兹反正福庇南滇后此除奸又闻西蜀惜昊天不吊应合三巴六诏痛哭斯人 李环裕挽蔡锷 莫谓法无人为社会求安而战为民族图存而奔胡马陷巴黎元首不降真慷慨 休云春若梦有河山再造之功有日月重辉之绩神龙归大海

部分挽联汇总.doc

部分挽联汇总 致挽对联,简称挽对联,有的地方叫丧对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的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对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对联的内容主要在“挽”字上下功夫,以表示人们对死者的景仰之情。 请看下对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这是毛泽东在王尔琢追悼大会上所作,对联运用“词语同位”法,上下对联分别以“尔琢”、“阶级”在相同位置上重复三次,以“一哭”、“二哭”、“生为”、“死为”层层递进,令人悲恸之情油然而生。再看毛泽东的一副挽母对联: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毛母逝世,毛泽东把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凝于笔端,描绘了母亲病中呼儿的感人场景和儿未能尽欢的愧疚之情,对母亲信佛而不能长生的惋惜,追忆了母子间的深情,充分表达了母爱之深沉和哀思之无穷。 请看两副挽名人对联: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

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恶魔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 这是北平风沙文艺社挽鲁迅对联,该对联一反传统作对联常规,打破力避同字相对的戒律,以突出主题,表明了鲜明的爱憎及沉痛的心情。 经学驾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这是一副挽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对联,对联中对章太炎一生做了概括性的评价,上对联赞学问,下对联颂人品,字精意穷,大气磅礴,笔墨传神。 过去农村用挽对联较少,近年来,广大农村在移风易俗方面有了新的改观,村上死了人,写一副挽对联已是常事,这表现了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请看下对联: 白手起家经甘苦; 黄泉寄梦问稼穑。 一看便知,这是追悼一老农的挽对联,此对联语言朴实,真切感人,不见悲哀之辞,却发悲哀之声。 为人写挽对联要注意: 第一,称颂死者功绩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拔高; 第二,不宜用华丽辞藻或空话、套话,以免以辞掩意。 第三,注意挽者与死者的关系,用词要得当,感情要凝重。

悼念鲁迅的挽联

悼念鲁迅的挽联 悼念鲁迅的挽联 张广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逝世,消息发布后,海内外人士纷纷撰写挽联,以示哀悼。 蔡元培撰写的挽联颇具功力:“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联语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上联用鲁迅名作《中国小说史略》,下联是鲁迅的遗嘱。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的挽联通俗平实:“这世界如何了得,请大家要遵从你说的话语,彻底去干;纵躯体有时安息,愿先生永留在我们的心头,片瞬勿离。”表达了当时人民群众期望鲁迅先生不死的共同愿望。 一代文豪郭沫若撰写的挽联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上联是说刚刚相隔四个月,文坛上接连坠落两颗巨星,东亚西欧的人民为失去他们万分悲痛。“双星”指高尔基和鲁迅。高尔基于同年6月18日逝世,距鲁迅逝世相隔整整四个月。下联是讲作者怀着钦敬的心情诵读《二心集》,遗憾的是从来没有见过鲁迅先生一面,现在只能遍地向先生招魂。这副挽联,既表达哀悼之情,又高度评价了鲁迅先生在中国和世

界文坛上的崇高地位。 “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诚何年,四个月前流过两行泪,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十载来打出一条血路,待吩咐,此贵端赖后死肩。”这是著名文学家唐弢撰写的挽联。上联以“不哭”反衬“哭”,极表痛苦哀思;下联高度赞扬鲁迅先生的言行品德,并表示要发扬鲁迅精神,担负起先生未竟的事业。悲切之心,浸透联中;奋发之意,激励后人。在悼念鲁迅的挽联中,这一副要算是最长的了,联语凡70言。此联虽长,长而不烦,而又贴切自然。 姚克和埃德加·斯诺当时正在翻译《活的中国》,闻说鲁迅逝世的噩耗,二人十分沉痛共同撰写了一副挽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文词洗练,言真意切,深切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鲁迅《呐喊》和《彷徨》著作名的嵌入也很自然贴切。 鲁迅老友孙伏园的挽联独具特色:“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将鲁迅所著书名和所主编之刊名连缀起来,实在巧妙,同时又表达出无限缅怀之情,感人至深。 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先生在日本的挚友佐藤村夫,甚

挽鲁迅联撷萃

挽鲁迅联撷萃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噩耗传出,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撰联以寄托哀思。 蔡元培的挽联为:“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联语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上联用鲁迅名作《中国小说史略》,下联是鲁迅的遗嘱。 郭沫若有三幅挽联,其中一联曰:“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饮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此联含义颇深,当时鲁迅被誉为“中国的高尔基”,而这两位文坛巨星仅隔四个月先后殒落,下联是说自己虽系鲁迅知音,却无一面之缘。 鲁迅当时和孙伏园接触频繁,二人过从甚密,《阿Q正传》当时就连载于孙伏园任编辑的《晨报》副刊上。鲁迅逝世,孙伏园深为悲痛,因以鲁迅所著书中及所主编的刊名缀为一联。联云:“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此联功力颇厚,堪称嵌名联之绝唱。 正当姚克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鲁迅的指导下,精心编译《活的中国》一书时,惊悉鲁迅逝世噩耗,二人悲痛万分,合撰挽联一幅以寄托哀思:“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右,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联语贴切生动,既有名著嵌入,又能赞叹结合,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1950年10月,在纪念鲁迅逝世14周年的茶话会上,陈毅即席撰挽联一幅,其联为:“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这幅挽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之儒风,实乃联中之佳作。 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先生在日本的挚友佐藤村夫,甚是悲痛,亦撰联以寄托哀思,联语曰:“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此联以排比手法,“三有”对“三无”,歌颂了鲁迅的伟大功绩和高尚情操,切人切事,要言不烦。 在悼念鲁迅的挽联中,最长的一幅要算是先生的弟子唐弢的了,联语凡70言:“痛不哭,苦不哭,屈辱不哭,今年成何年,四个月前流过两行泪痕,又谁料,这番重为先生湿;言可传,行可传,牙眼可传,斯老真大老,三十年来打出一条血路,待吩咐,此责端赖后世肩。”上联是说高尔基、鲁迅先后四个月逝世,作者悲痛难当,下联是对鲁迅战斗精神的热情沤歌。此联虽长,长而不烦,而又贴切自然。 在挽鲁迅联中,感情最为复杂的要算是徐懋庸了。鲁迅生前曾和徐懋庸进行过论战,虽说鲁迅曾对徐产生过误会,亦撰文严厉的批评过他,而徐还是深敬鲁迅的,因此鲁迅逝世,徐的挽联实在不好写,其联为:“敌乎?友乎?唯余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联连续发问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复杂心情,亦把自己从尴尬的处境中解脱了出来。

挽联----名人挽联 26

挽联----名人挽联26 俞樾挽邻居母 青灯四十载,独抱冰心,欢膝下佳儿,止存双凤,闺中贞女,先跨孤鸾,老景逼桑榆,半死枯杨遭闰厄; 丹诏九重天,特褒苦节,算萱花慈寿,已过七旬,桐叶孙枝,刚符八士,高风标绰楔,平分清籁到邻春。 俞樾挽孙衣言 数丁酉甲辰庚戌三度同年,洵推理学名臣,内官禁近,外任屏藩,晚以太仆归田,老去白头重游泮水; 刻横塘竹轩水心诸家遗集,自任永嘉嫡派,文法桐城,诗宗山谷,更有封章传世,将来青史岂仅儒林。 俞平伯挽茅盾 惊座文章传四海; 新民德业播千秋。 俞庆棠挽鲁迅 不做空头文章家,死者已用了铁笔铁肩,挑过民族解放的担子; 要作真心革命者,活人要拿出赤心赤血,赶走压迫中华的敌人。 俞明震挽曾纪泽 综中西为一家言,横览九流无此学;

立功名于万里外,不缘世业足封侯。 俞慰曾、王澹如、张佐汉挽孙中山 四十年救国殉身,瞬已两度星移,遗憾未成功,须早日进行工作; 八阅月伤心浩劫,料应九原瞑目,英魂同杀贼,助吾侪贯彻主张。 郗朝俊挽孙中山 遗嘱皆建国大纲,炳如日月; 公葬是千年旷典,矗起园陵。 饶应祎挽俞樾 硕德几人存,湖山载酒,风月谈诗,九十年来,天以清闲留著作; 名园无恙在,肝胆怜才,齿牙奖士,一千里外,我为耆旧痛凋零。 疯九挽袁世凯 卖康梁而宠幸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十数年立地顶天,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 抗孙黄以作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鳖入紫泥。 施明挽孙中山 病才匝月,陨此明星,宏愿未全偿,寄语同胞须努力; 生有自来,死胡其速,天年如可假,定知国事不棼丝。

施佳挽鲁迅 妻子莫痛,朋友休悲,且遵遗嘱,管自己的事,越专越好;民族将亡,奴隶更苦,若求生存,学先生一样,不屈不挠。 施芹生挽孙中山 溯民国以还,谁与群魔互搏,堪称为中坚之柱,撑兹大厦;知先生此去,不随异物同朽,当化作革命之花,开遍神州。 施敬则挽江宽轮 野哭遍江头,痛鬼籙新登,有几多温峤别母,徐淑辞夫,伯道抛儿,参军失妹; 挽歌腾众口,看祖筵广设,空余此桂醑盈觞,椒浆荐几,湘弦写怨,楚些招魂。 施蛰存挽张伯驹 走海移桑,闲老京华贵公子; 尘琴掩瑟,歌残梁苑旧词人。 洪深挽“四·八”烈士及叶挺 风驰万里争民主; 星陨三边哭国殇。 洪北江挽王夫之 痛哭西台,当年航海忠臣,知己犹如瞿相国; 羁栖南岳,此后名山著作,同心惟有顾亭林。 数生平文字之交,春风并坐,夜雨联床,回首前尘悲若梦;

悼鲁迅先生

悼鲁迅先生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远僻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讯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他作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 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国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作中国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驱。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从中国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尤其是在国难加深、民族解放运动炽烈的时候,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导师,我们的哀痛不是没有原因的。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1936年10月在上海 鲁迅逝世前后 1936年10月15日发表《半夏小集》,无情地揭露了叛徒、汉奸之类的丑恶嘴脸。

名人名家悼挽联5辑-挽联大全

名人名家悼挽联5辑-挽联大全音容笑貌与江海长存 功勋伟业同日月齐辉 佚名挽周恩来 游戏人间一笑怜兵解 团圞天上三生卜月圆 张大千挽川剧名丑周企何妻 百岁老人永使百花齐放 万年不朽赢来万口同声 郭沫若挽齐白石//齐白石(1863-1957) 播文明诲勉谆谆犹在耳 兴科教音容栩栩永铭心 闽宜怀念田致祥 覆地翻天纪元重开新史

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 张伯驹挽毛泽东 经百战浴血功洗清汉水 留一片伤心地还我长城 于右任挽二十六军抗日阵亡将士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 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 蒋介石挽胡适 君今安在乎吾未之也矣 无不善画者莫能图何哉 范当世挽吴汝伦 民国将兴生此擎天玉柱 彼苍何意殄我万里长城 周志仁挽蔡锷 全凭着八旬老母两双手

成就了一代伟人老英雄 续范亭挽朱德母 如此乾坤待卧龙而不起 正当风雨失鸣鸡其奈何 蒋智由挽黄遵宪 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 生沦异域有为安有为哉 康有为挽刘光第 死国埋名公等争先入地 挥戈挽日某也何敢贪天 李烈钧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死者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生的主张宽容那才糊涂 王造时挽鲁迅 天生慕容绍宗专为侯景

谁怜公子无忌不死蒙骜 骆成骧挽蔡锷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毛泽东挽朱德母 我辈犹生变悲哀为力量 公等不死继传统有人民 董必武、李维汉挽李公仆、闻一多五老只余二人悲君又去 九泉若逢三友说我就来 刘咸荥挽友 熄了光耀着世界的火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上海学生剧团挽鲁迅 相喻独秀峰永怀大洲驿

谁谓三神山竟为五丈原 刘建藩挽蔡锷 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 蒋介石挽胡适 学博思深群尊儒林巨臂 笔枪墨剑实开抗倭先河 冯玉祥挽鲁迅。1939年鲁迅逝世3周年时作一老不遗失恸岂唯吾党 万方多难招魂怕望江南 梁启超挽张謇 一品承恩魂魄长依华屋 九重念旧馨香宜彻幽泉 梁同书挽兄梁春淙,官封一品 已使日寇灭亡忠魂可慰

写作素材 古今名人挽联

1.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写孔子) 2.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写孔子) 3.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写孔子) 4.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写荆轲) 5.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实读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思夕,问君谁能拔抑磊落之才。(信陵君祠) 6.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悼屈原) 7.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写屈原) 8.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悼屈原) 9.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祠) 10.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11.江东才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写项羽) 12.此地疑仙,蓬莱、瀛洲、方丈;不知有汉,美人、名马、英雄。(写项羽) 13.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写张良) 14.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写韩信) 15.家传十四篇书,合三苍为一;律讽九千字学,通五经无双。(写许慎) 16.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写王昭君) 17.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鞲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陕西苏武庙) 18.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19.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忠臣之遗像,万古清高。(武侯祠) 20.心悬八卦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成都武侯祠)

鲁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自读自悟,认识鲁迅。在朗读中体会对话描写的生动、动作描写的准确。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初识鲁迅。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认识鲁迅。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对少年时期的鲁迅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让我们认识周晔眼中的鲁迅——身为伯父的鲁迅。板书课题,读“我的伯父鲁迅”;再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前者亲切,后者能体会到一份尊敬,读出亲切与尊敬。 2、出示下列生字词,为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多音字:挨打挨骂淌了一摊血的确北风怒号正月 二类字:殡仪馆吊唁水浒约翰镊子硼酸水 形近字:追悼——掉泪慈祥——详细厉害——经历遗体——调遣3、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读正确。 4、再读课文,发现课文形式上的特点,给每部分加小标题,了解作者从哪几件事来写鲁迅先生。 检测:出示生字段,认读并结合课文内容给每段加上小标题。 ①挽联数不清,吊唁各色人。爱戴鲁先生,呆立泪满巾 ②囫囵吞枣搞不清,张冠李戴说一通。伯父一句玩笑话,叫我读书要认真。 ③鼻子扁又平,不知是何因。四周黑洞洞,碰壁所造成。周晔恍然悟,你可知原因? ④饱经风霜,仔细端详。表情严肃,深深哀叹。 ⑤三更半夜写文章,咳嗽阵阵声不断。反劝佣人多休息,为人着想众人仰。 5、请大家拿起一支笔,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呢?(学生自读自悟,勾画圈点,写下自己的感受。) 6、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7、全班交流: 第二段: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读出“我”内心的惭愧。);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第三段:这是一位幽默风趣的伯父(分角色朗读,读出伯父的风趣幽默);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第四段:这是一位慈祥善良的伯父(体会动词中的“蹲”,感受伯父的善良。);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第五段:这是一位关心别人的伯父。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 8、总结:伯父就是伯父,他和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慈祥善良、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可是现在,再也见不到伯父了,请大家读:“我呆呆地望着……”下节课,让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深入认识鲁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鲁迅;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怀念鲁迅。通过具体事例感

挽联

挽联 挽联 挽联 致挽对联,简称挽对联,有的地方叫丧对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的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对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对联的内容主要在“挽”字上下功夫,以表示人们对死者的景仰之情。 请看下对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这是毛泽东在王尔琢追悼大会上所作,对联运用“词语同位”法,上下对联分别以“尔琢”、“阶级”在相同位置上重复三次,以“一哭”、“二哭”、“生为”、“死为”层层递进,令人悲恸之情油然而生。再看毛泽东的一副挽母对联: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毛母逝世,毛泽东把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凝于笔端,描绘了母亲病中呼儿的感人场景和儿未能尽欢的愧疚之情,对母亲信佛而不能长生的惋惜,追忆了母子间的深情,充分表达了母爱之深沉和哀思之无穷。 请看两副挽名人对联: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恶魔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 这是北平风沙文艺社挽鲁迅对联,该对联一反传统作对联常规,打破力避同字相对的戒律,以突出主题,表明了鲜明的爱憎及沉痛的心情。 经学驾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这是一副挽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对联,对联中对章太炎一生做了概括性的评价,上对联赞学问,下对联颂人品,字精意穷,大气磅礴,笔墨传神。 过去农村用挽对联较少,近年来,广大农村在移风易俗方面有了新的改观,村上死了人,写一副挽对联已是常事,这表现了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请看下对联: 白手起家经甘苦; 黄泉寄梦问稼穑。 一看便知,这是追悼一老农的挽对联,此对联语言朴实,真切感人,不见悲哀之辞,却发悲哀之声。 为人写挽对联要注意: 第一,称颂死者功绩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拔高; 第二,不宜用华丽辞藻或空话、套话,以免以辞掩意。 第三,注意挽者与死者的关系,用词要得当,感情要凝重。

祭往挽联中的现代名人

祭往挽联中的现代名人 挽联是我从未涉猎过的题材,读此书之前,也从未想到,小小的挽联竟然可以如此高度精炼的概括一个人的一生。挽联文化或者不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但是本书囊括四十位近代名人的挽联,读毕仿佛看了一本浓缩的纪传体民国史。这些挽联用词精炼简洁,并且最大特点是用典极多,如无注释,恐怕得脑子里全是书的老夫子才能看得懂,故不得不佩服民国时期的学风鼎盛。这里挑一些精彩的挽联: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yan4,审判定罪)之则为元凶。——章太炎可以看出,当时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不像如今,半圣之誉名满天下。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时曾有一联互讽,颇为有趣: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偏相左。藩臣多误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上联嵌左宗棠的姓与他的字季高,下联嵌曾国藩。曾国藩弟弟曾国璜挽其兄:无忝所生,病如考,殁如妣,厥德有常,更如王父,孝友式家庭,千里奔临空自泣;以古为鉴,文似欧,诗似杜,鞠躬尽瘁,殆似武乡,功名在天壤,九原可作耐人思。上联见手足之情,下联将其比作欧阳修、杜甫、诸葛亮。左宗棠:左宗棠15岁有一联自勉,十分狂傲: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死后,李鸿章挽,叙两人交往,也赞其功: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

惟先生知我;棍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俞樾:俞樾俞平伯是清代著名经学学者,学问渊博。同治状元、宣统师傅的陆润庠挽:五十年宦海抽身,小隐吴中,合洛社香山,一代耆英推老辈;四百卷遗书寿世,闻名海外,数儒林文苑,千秋史册此佳人。李鸿章:即便是历史课本里似乎也曾评价李鸿章为卖国贼,然当时便有有识之士承认,李鸿章是晚清政府中为数不多的较有见识的大员之一。梁启超挽联: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耶;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下联哀叹国家屡遭浩劫,李鸿章的作为,实乃被浩荡历史推动的。盛宣怀:盛宣怀是实业开山之祖,中国近代化的前驱。其发起的铁路国有政策激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成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故《清史稿》评价其是大清王朝的罪人。可他又在清廷做官,故历史课本里也没有他的名字,真是两面不是人。钓鱼岛也是盛宣怀的产业,这故事颇有意思:常州有个穷书生张成昭投奔盛宣怀,让他帮忙弄了一张郎中照会,想挂牌开业中医,但盛宣怀怕他医术不精连累自己,便让他到盛府开办的善堂里切脉开方。此时,慈禧说身体不太好,而御医马培芝已经去世,各路名医一听给慈溪治病,生怕惹祸上身不敢去,盛宣怀只得叫张成昭配些药送去。张成昭用了几味滋补调理的寻常药方做了“回春万寿丸”送去,慈禧服用后精神果然好了不少,便要盛宣怀要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