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的灰空间

传统民居的灰空间
传统民居的灰空间

第6卷第4期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6№.42006年12月

JOURNAL OF XUZHOU INSTITU 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 GY

Dec.2006

传统民居的灰空间

王春雷,谢海琴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 要:灰空间是我国传统民居中比较常见的空间形式,如庭院与天井、檐廊、门楼或门道、亭等空间.对传统民居建筑中此类灰空间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基于融合自然、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居;灰空间;模糊空间;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TU 0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992(2006)0420018204

G ray Spaces in T raditional R esidential H ousing

W A N G Chun 2lei ,X I E H ai 2qi n

(School of A rt a nd Design ,Chi na U niversit y of Mi ni ng a nd

Tec h nology ,Xuzhou ,J ia ngsu 221008,China )

Abstract :Gray spaces are comparatively habit ual forms of space in our t raditinal dwelling hou 2ses ,such as t he courtyard or small yard ,eaves gallery ,gate house or porch ,pavilion ,etc.This paper p robes into t he forms and causes of such gray spaces in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hous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nat ure 2harmonized and human 2oriented architect ural designs.K ey w ords :residential housing ;gray space ;f uzzy space ;t raditional cult ure

收稿日期:2006210208

基金项目: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062R427)

作者简介:王春雷(1979-),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

自古以来,人们建造房屋作为自身的庇护场所,但同时人的动物属性又使得人们企图摆脱有限的人造空间,回归到无限的自然环境中去.灰空间正是在人们这种矛盾的心理中产生的.

1 灰空间的概念

灰空间是利休灰空间的简称.利休灰空间是由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利休灰一词源自古

代日本和歌:利休灰色的雨下个不停……

).黑川纪章将利休灰作为日本的传统空间与文化的矛盾以及歧义的象征,认为利休灰最能代表日本传统文化.利休灰一方面是指带有不同倾向的灰色,所表现的是一种简朴而又清纯的美学思想,外表暗淡柔

和,然而洋溢着色彩的微妙和深刻的激情,表现了日本文化将矛盾着的东西加以融合从而所具有的多元性;另一方面,它是指以数寄屋为代表的日本传统建筑,即将建筑的三度空间淡化为二度空间,注重建筑的各种二度平面性,表现为平面的、绘画性的、精神的以及多价的甚至矛盾的、模糊的空间形态[1].因此这类空间形态具有多义性、不定性和含混性.对这类空间人们习惯上称为灰空间或模糊空间.灰空间所包含的内容有两个方面:(1)空间形态的不确定和模糊性.这类空间往往表现为一个空间和另外一个空间的媒介结合区域,如室外和室内的过渡空间.(2)空间场所的多义性,即空间场所的多用途.如传统民居中的庭院不仅是正房、厢房等单体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而且是住宅内部的露天空间,既为各栋单体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日照、排水等条件,也为住户提供了洗晒、乘凉、休息、儿童嬉

第4期

王春雷,等:传统民居的灰空间

19 

戏等场所,还可以种植花木、摆放鱼缸,将生态因素引入院内,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正是由于这类

空间场所用途的不确定,因而具有矛盾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故也可将其称之为灰空间.

2 我国传统民居中灰空间的表现形式

实际上,早在黑川纪章提出所谓灰空间概念之前,这种空间形态就已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大量应用.如传统民居建筑中庭院与天井、檐廊、门楼或门道、亭、照壁等都可以看作是灰空间的表现形式.庭院与天井(见图1、图2)是我国传统民居的主体,它们是室内和建筑外更广的空间的过渡空间,相对于室内,是外部空间,而相对于建筑以外的更广的空间,它们又成为内部空间.庭院与天井作为室内与室外的中介空间,从而改变了自身的空间性质.由于室内外的空间关系对等,且院落作为建筑与自然的中介空间具有双重性,因此室外设计室内化与室内设计室外化是等同的,室内或室外的连续性往往会延续到对方中去,为自然环境的引入提供了良好途径,并打破建筑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性,从而获得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2]

.

图1 北京民居四合院

Fig.1 Courtyard dw elling ———the local 2style

dw elling house of B eijing

檐廊是另外一种灰空间的形式.它是室内与庭院之间的一种过渡空间,使得室内外两者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如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的三坊一照壁的形制中每一坊房都有夏廊(即外廊),它不仅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而且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平时的日常活动都在此进行.

在我国北方民居中,在入口处大都设有门楼或门道,此处空间不仅是作为内外空间进出的一种标志或符号,还是人们由公共性的街道步入私密性住宅的一个过渡空间,通过这种空间的过渡、光感的过渡、声音的过渡、方向的转换的过渡、地面铺设质感与地坪

标高的过渡、开与合的过渡、视野的过渡等,人们会油然生出已经进入家的感觉,照壁的设置则加强了这种感觉[3].行为建筑学认为,当人们在街上时会保持着公共性的礼仪举止,进入家以后就亲切随便了

.

图2 传统民居中的天井

Fig.2 Sm all yard in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housing

另外,亭也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中一类比较重

要的灰空间形式.亭的造型丰富,四面空灵通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最为微妙,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也最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由于亭的四面通透,将外界的自然景观纳入亭内,使人从客观的景物观赏进入主观的艺术意境.此时,景物为“实”,情为“虚”,情景交融即成意境.人们也从主观的意境突破有限,进入无限,使人对周围景物、历史和整个人生产生一种富于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4].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门和窗也可以看作是灰空间的表现形式.门窗的开设,可以加强室内与自然界的交流.一方面,室内因开设门窗将室外光线、景

观引入室内,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建筑也因开设门窗而显得灵动起来.我国北方民居的火炕常常占满卧室的整面朝南窗户,沿炕边的窗台很低,明亮的玻璃窗透进满炕阳光,可以看清楚院中的一切,显得格外舒适.在南方园林中,门窗的设置、对景、借景等手法的运用使得建筑立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产生无尽的意趣.

在上海传统民居中,住宅的过道设置为短过道以减少交通面积,短过道的布置如同房间一样,可陈设家具,并设天窗或隔扇,使窗户的光线照射在整个短过道的墙面上,显得甚有生气(见图3).

3 我国传统民居灰空间产生的原因

对于中国传统民居中产生如此多的灰空间的

20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6卷

形态成因,拟从气候条件、功能因素与传统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

图3 上海传统民居中的短过道

Fig.3 Short corridor in traditional local 2style dw elling houses of Sh anghai

3.1 气候条件

众所周知,气候是影响建筑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会产生不同形态的建筑,我国丰富的气候条件产生了多样的建筑空间类型,也产生了多种灰空间的形式.在我国北方及西部地区,房屋大部分是围绕庭院展开,而在我国南方的居室则以天井居多.无论是北方的庭院还是南方的天井,同样都是以发挥采光、通风、调节小气候等功能为主.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风沙较多,房屋的建造要考虑到充分享受日照,同时要抵御风沙,即形成了四合院的布局及庭院横向间距较大的形式;在我国南方地区,如何遮阳、隔热、通风则为主要问题,故而南方居民庭院进深都比较大,正厢连成一体,采用大出檐以保持宽阔前廊,仅在房屋之间留出狭小的露天空间(天井),以求得穿堂风[5].

再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及德宏的傣族干阑式建筑(见图4),由于当地气候炎热、多雨且多虫蛇等动物,所以建筑采用上下两层,楼下架空,四周无墙,为典型的灰空间形态,作为畜厩、杂用、碓米用;楼上堂屋、卧室外有前廊和晒台,在前廊这种室内外过渡空间中设有座椅和铺席,并有宽大的坡檐以挡雨遮阳,为日常起居活动用.傣族民居称晒台为“展”,有短栏围护,为盥洗、晒衣、晾晒谷物的场所.这种建筑模式也是受到了当地气候的影响.

3.2 功能因素

功能是人们对建筑所持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

求,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个体而变化发展,始终是建筑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推动建筑发展的动力

.

图4 傣族民居干阑式建筑

Fig.4 Pile 2supported building in Local 2style dw elling houses of the Dais

从功能而言,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庭院能有效地排除外界的干扰,既保持了安静的环境也满足了各

内部空间的采光问题.庭院的花木、水池等能改善调节院内小环境,使室内空间引入外景、延伸空间、再造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6].庭院中所创造的“与世隔绝”的气氛,也是道家清净无为、修身养性的“室外桃源”,体现了“在虚静恬淡寂

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庄子?天道).

传统民居的檐廊(见图5),是室内与庭院的过渡空间.处于檐廊中,人们既没有完全与室内隔裂,又可以享受到外部自然空间,在室内室外两种空间中游刃有余.这类空间在夏季可以为人们遮阳、挡雨,还为人们提供一个饮茶、娱乐的场所;在冬季则给人们提供了晒阳、手工劳作、儿童玩耍的场所

.

图5 巴蜀民居的檐廊

Fig.5 E aves gallery in local 2style dw elling houses of B a and Shu

我国南方等多雨地区,街道两旁的店铺均为单坡的外廊相连(见图6),外廊进深大,既是店铺的一部分,又是街道的公共空间,该空间既可在烈日下遮阳,也可在雨季供路人躲雨、休息,除此之外,还起到了保护木构的作用.

第4期王春雷,等:传统民居的灰空间21 

图6 街道旁的外方廊

Fig.6 Anteporch aside the street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建筑形态及灰空间形式与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3.3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发展和融合,,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的传统建筑也必然会反映出这一精神.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是以孔子的仁学思想为核心的,而构成这个思想模式和仁学结构的首要因素是血缘基础,血缘的纽带也正是“仁”的基础含义.孔子的仁学体系提出“孝”、“悌”,从纵横两个方面把氏族关系和等级制度构建起来,从而继承并改造了宗法统治制度.正是这种血缘关系使得我国传统民居形成向心内聚状态,成为我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形态[7],形成了庭院、天井等灰空间.当然,一种建筑形态的形成也并非受到单一思想文化的影响,而是经过多种思想文化的交融而综合形成.如在建筑中的庭院、天井等空间中种植些花木,点缀些石景,引入自然、再造自然,形成景物形象,顿使空间具有美感且生趣盎然.这也非常符合道家追求生存环境天人合一的观点.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也受到阴阳五行观点的影响.建筑外部的广阔空间同建筑构成外“虚”内“实”的阴阳关系;院子在形态上是由四周房屋相围合,构成外“实”内“虚”的阴阳关系;门楼或门道同庭院则构成了另一种外“虚”内“实”的阴阳关系.正是这些客观现象的阴阳交融、虚实结合,使得我国传统民居具有了艺术和生命之美.

中国传统民居环境观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与自然环境契合无间.在这种环境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民居才会出现大量的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灰空间,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也因这些模糊不定的空间而更显精彩.

4 结 语

灰空间使得传统建筑将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令空间与自然中的阳光、风雨等要素高度融合.而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功能主义建筑流派的影响下,空间变得冰冷,缺少人文关怀,传统的模糊空间消失,但人们内心所追求的恰恰就是这些具有歧义的、模糊的空间形式.虽然当今在许多建筑师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有意识的将中国传统建筑中空间的形态意识地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努力创造空间与自然融合的作品,但从更大的环境来看,做得还不够深入,尚不能使两者的融合达到极至,这就需要我们重新研究和深入挖掘传统灰空间的精髓,以创造出更多融合自然以人为本的优秀作品.

注:本文图片分别出自孙大军《中国民居研究》、荆其敏,牛利安《中外传统民居》、季富敏《巴蜀城镇与民居》及中国古镇游编辑部《中国古镇游》.

参考文献:

[1] 郑时龄,薛 密.黑川纪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7.

[2] 孔宇航,韩宇星.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分析与继承[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2296. [3] 荆其敏,张丽安.中外传统民居[M].天津:百花文艺出

版社,2004.

[4] 扬春艳,马 辉.浅谈灰空间与人的心理[J].华中建

筑,2004,(2):52254.

[5] 袁 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模糊空间所体现的功能

性[J].华中建筑,2003,(5):96299.

[6] 夏 为,赵 坤,李亚军.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简析[J].

低温建筑技术,2005,(6):27229.

[7] 陆元鼎,扬谷生.中国民居建筑[M].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出版社,200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