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城镇化进程思考

仙桃市城镇化进程思考
仙桃市城镇化进程思考

[仙桃市城镇化进程思考之一]反弹琵琶搭跳板

(2005-09-26 06:25:41)

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潘文华甘勇通讯员吴昌艮

出仙桃城区驱车西行,不过20分钟,到了三伏潭镇。

镇口,一片鲜亮的厂房,簇拥着一排闪光大字:仙桃市盛胜鹅业有限公司。

副镇长谢高祥介绍,这个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今年元月开工,6月底就投产了。

盛胜鹅业的到来,为三伏潭镇添了一家龙头企业,立起一个支柱产业。

这里加工的,是法国优质朗德鹅;主打产品是人称欧洲三大美食之一的鹅肥肝,每公斤售价240元。

像盛胜鹅业这样,今年入驻仙桃市各乡镇的工业项目145个,到位资金11亿元。

这样喜人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平台——跳台:一条道路辟出一条思路

以“1+X”为改革模式,以“一主三化”为发展思路,新世纪到来,仙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怎么发展?招商引资成为必然选择。

城区西南,一片荒郊,只有一家瘫痪已久的棉纺企业。市领导有意识把项目往那儿引。

一个老板来了,看了看,默然无语,走了;第二个老板来了,摇摇头,又走了。接二连三,老板来了不少,都是前脚来、后脚走。

这是何故?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人家一到地方就皱眉头:一条小马路,两边臭水沟,谁个有钱往里丢?

这话刺痛了市领导,也提醒了市领导。基础设施不到位,谁个到你这里来!

一个决策形成了:城区西郊14.5平方公里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按照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高起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行动开始了:连接318,紧贴宜黄高速,将原来仅7米宽的马路拓至30米,路边的臭水沟被改造成绿化带。

一个纪录产生了:几乎在道路拓宽工程开工的同时,第一个新型工业项目———仙明医疗器械公司进园落户了。

几年过去,仙桃工业园已引进59个新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今年税收有望突破5000万元。

一条道路辟出一条思路。下棋要有棋盘,招商要有平台。城镇化的平台搭起来了,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才有了腾飞的跳台。“一主三化”,要突出抓好城镇化。

接点——支点:一把钥匙打开一片天地

旺旺集团,台湾顶尖级的食品企业。2001年,旺旺有意落户仙桃,但提出一个条件:你得有厂房让我进!

一道难题逼出一项工程,这就是仙桃首创的“交钥匙工程”。

当年,仙桃市不仅高起点完成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建起一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

厂房建好交“钥匙”,对方大为感动。一把“钥匙”,打开了仙桃的大门,也为仙桃打开了工业化的一片新天地。当初,旺旺落户,计划只上一条生产线。拿到“钥匙”,立马变一条生产线为三条。几年过去,旺旺不断扩大规模,由一个项目裂变成三个项目,今年再上五个项目,湖北旺旺总厂的牌子也挂到了仙桃。

以城镇建设为载体,搭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的平台,该市彭场镇收获颇丰。彭场围绕无纺布产业的发展,狠抓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建设,工厂建到哪里,市政设施延伸到哪里,城镇服务拓展到哪里。良好的产业环境成了无形的招牌。一时间,南非中央卫材来了,芬兰阿根斯公司来了,美国阿尔法公司来了,香港禾合集团来了……

“承接海内外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是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市委书记马清明说:“承接产业转移要有‘接点’,中部崛起要有‘支点’。这个‘点’就是具有承接和支撑功能的城镇。”

他说,“过去,我们强调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现在反弹琵琶,用城镇化牵动工业化。实践证明,这个路子更有效。”

城镇——城市:一批工业集中区正在兴起

城镇化进程中,仙桃提出一个新理念:把小城镇当做小城市来建设。

怎样实现从“镇”到“市”的跨越?毛嘴镇党委书记李长青的体会是两句话:高点规划、适度超前;拉开格局、提升功能。

在小小毛嘴镇转上一圈,记者感受到它明确的功能分区。紧贴318国道,依次建有生猪交易大市场、饲料批发市场、农贸产品市场;宜黄公路引线旁,是一片新建的居民小区;镇区西南一片,集聚着18家工业企业;道路三纵五横,把小镇梳理得经纬分明。

拉开格局,提升功能,一个明显的效果是工业集中度的提升。地处偏远的陈场镇,去年抓住该市西环路改造的机遇,拓宽和整新城镇道路,同时拉开几条支干道,规划了一个工业集中区。仅仅一年多,区内已集聚7个工业项目。把小城镇当做小城市来建设,充分发挥它的集聚、辐射和吸纳功能,有效改变了过去乡镇工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同时降低了工业企业建设和营运的成本。

近年来,仙桃市有意识地规划和培植了30多个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引进300多家工业企业和1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扎堆发展。

从“镇”到“市”,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巧妙地“扭”在了一起。

节约——集约:“容积率”牵引资源配置

工业发展要占地,仙桃提出四个字原则:节约,集约。

市政府今年22号文件规定,新征建设用地,其投资强度应达到每亩45万元,容积率在0.5(轻工业)或0.8(重工业)以上,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不超过7%。

这个规定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赵丽华介绍了今年招商引资的两个变化。一是项目用地由老板点变成了政府规划,再不是你要哪里给哪里;二是由过去老板要多少给多少变成了按投资强度供地,得看看你的“容积率”。

容积率(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成了审批项目一道必经的门槛。正在建设中的湖北神羽公司,规定容积率为0.5,规划设计容积率达到了0.8。走访各乡镇,记者不仅看到了经济发展的蓬勃态势,也深切感受到各地珍惜土地的忧患意识。

彭场镇集聚了116家企业,他们的办法是向内部挖潜,向空中发展,向存量要地。仙福纸业引进香港隆盛集团,投资5000万元扩规改造,地没增一分,产值增长10倍。

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是仙桃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原则。今年,该市新开工工业项目共使用土地1610亩,其中以流转的形式盘活农村小学等闲置集体土地110亩,为企业牵线搭桥盘活存量国有土地700亩,占供地总量的50%。工业项目亩均投资强度已由几年前的30万元增至74.5万元。

仙桃城镇化进程思考之二

城镇化建设,仙桃市领导常念“五不”经

不吃“后悔药”,说的是规划要从长计议;不唱“空城计”,是说要有产业支撑;不做“复印机”,强调各具特色;不犯“冷热病”,指管理要持之以恒;不欠“子孙债”,指要节约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五不”的核心,是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链。

仙桃15个乡镇(不包括3个城区办事处),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市农办副主任梁先明屈指数来:郭河的生态养鸡、三伏潭的鹅业、毛嘴的生猪、陈场的鸭、张沟的网箱养鳝、胡场的水产、沙湖的湘莲、杨林尾的服装,在全省乡镇中,规模均首屈一指;彭场,是闻名全国的无纺布第一镇。

九个“单打冠军”是怎样形成的呢?

万亩沙湖飘莲香——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一进宾馆的餐厅,菜还没点,一大盘翠绿圆润的莲子就端了上来。剥开一尝,甘甜清香,鲜嫩可口。“这就是沙湖的湘莲。”热情的主人介绍说。湘莲,味道爽口,而主人介绍的几组数据更叫人爽心。湘莲名义上姓“湘”,主要产地却在我省。全国湘莲产量,我省占70%,仙桃占全省的30%以上,沙湖又占了仙桃的35%。产量往上翻,价格却没有往下掉。2000年,1公斤湘莲最多卖5元,今年最高卖到13元。沙湖2000种莲户,人均增收500元至800元。

吃了沙湖的莲子,记者想到沙湖探个究竟。

驱车沙湖,只见公路两侧,水波荡漾;片片莲池,已挥洒了它生命的价值,在秋风中归于沉静。

镇党委书记谢玉强介绍,莲业在沙湖形成规模,也有过波折。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农民迫于水患频频,引进湘莲种植。由于规模有限,销售不畅,价格时起时落。种莲的农民左顾右盼,看水产来钱就改养鱼,看稻谷丰收又改种稻。结果,“两头赶,没早饭”。特色产业没形成,农民收入也不稳定。2000年后,镇上来了专业收购户,湘莲面积随之扩展。但当时仍是湖北种莲,湖南加工。

镇党委考察沙湖地理环境,认为种莲大有可为,便抓住机遇,引进万荷堂莲业公司从事湘莲深加工。同时,规划海拔22.5米以下的低湖田全部改种湘莲,每年递增5000亩。这样一个特色产业便逐步形成。几年间,沙湖种莲面积扩大到2.5万亩。

杨林尾来了“水洗大王”——培植特色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9月8日,在厦门投资洽谈会上,香港百通公司与仙桃市杨林尾镇政府正式签订合同,投资1亿元建立服装水洗加工基地。人称“水洗大王”的百通,为何如此青睐仙桃的这座偏远小镇?百通的老板说,这里有最好的产业环境。记者在镇上一转,发现这里的资源大都和服装产业紧紧“扭”在了一起。服装工厂、服装学校、居民小区里的服装工人,大车小车运送着服装的原材料和成品……

偏居仙桃东南一隅的杨林尾镇,凭借5500套设备、6200名熟练工人、700万件年生产能力、3.9亿元产值,迅速崛起为一座服装新城。

镇党委书记陈长生介绍,服装产业成为该镇的支柱,有历史的渊源。改革开放初期,镇上和附近的群力村各办了一家服装厂,虽然只有几十台机器,厂子也没红火多久,但播下了服装业的种子。

2002年,镇里引进老板对原有两家服装厂进行改制,服装业重现活力。一些有积蓄的老板也回乡创业,全镇服装企业发展到13家,还有40多家小型的服装加工作坊。

服装业的兴起,还得益于这里独特的产业氛围。陈长生分析,镇里有2

万多富余劳动力,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镇上的服装老板有以师带徒的传统,储备了一批专业人才;镇里有上百人在外做服装生意,培育了市场意识;镇政府不失时机地开办服装学校,为企业输送了急需的人才。

特色不是人为赋予的。陈长生说,发展特色产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外婆家”开秤渔民笑——关键在于培植龙头

仙桃有个“外婆家现象”。“外婆家”是郭河镇引进的一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它的牌子在仙桃一经打出,周边方圆上十公里的鱼价就一直看涨。据当地水产养殖户介绍,前几年,上好的草鱼一公斤也就卖个四块五六,今年卖到了七块六七。排湖周围30万亩养殖水面,还满足不了“外婆家”的胃口。

仙桃市城镇化进程思考之三

仙桃市推进城镇化,十分注重发挥背靠大武汉的区位优势,把区域城镇化的小盘子融入全省城镇化的大盘子,融入中部崛起的大战略。

从仙桃城区到各个乡镇,记者都能感受来自大武汉的呼吸和血脉的跳动。

从“死角”到“客厅”

对仙桃人而言,武汉是一个消费的大市场。仙桃地里种的、水里养的,都要尽快地端上武汉人的餐桌。因此,交通的对接,成为仙桃市融入大武汉的首选。 2002年,该市西流河镇作出一项决定,投资400万元,修一条公路,直插318国道。

翌年8月,这项决定变为现实。一条10.05公里的新路,从西流河走周帮,直接连上318国道。此路一通,相比原来绕道仙桃城区,行程缩短40公里。用当地司机的话说,现在“一不小心”就拐进了武汉。

该镇党委书记李少云算了一笔账。走新路,1公斤鲜鱼减少运输成本0.4元,西流河5万亩水面,农民因此可增收1000多万元。他说,路程缩短,水产新鲜度提高了,如今早晨起网的鱼,中午就成了武汉人的下酒菜。

一个更为宏伟的“对接”正在进行。从仙桃到汉南,一条65公里的仙汉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该市交通局局长郭生元介绍,打通这条路,将使半个仙桃约50万亩耕地、20万亩水产更加畅快地融入武汉的“血管”。

郭生元举例说,沙湖镇紧邻武汉的汉南区,但进武汉非要绕道仙桃城区。仙汉公路修通后,沙湖进武汉将缩短60公里路程。原来的“死角”,一下变成了直通武汉的“客厅”。

由交通对接,引发出了农产品与超市对接、水产品与大市场对接、菜园子与大专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对接。全面对接大武汉的行动在仙桃展开。

从“配套”到“错位”

今年3月,仙桃工业园内又一家外资企业———瑞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它的主打产品是轿车刹车片,直供神龙公司。

这是该市实施“1+8”产业配套的一着活棋。市委书记马清明认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核心是整合圈内产业资源,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去年初,该市成立专班,分析武汉市汽车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摸清神龙公司外购零部件清单,确定了与武汉汽车产业配套的“线路图”和“时间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瑞阳被引进仙桃。如今,仙桃市已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多家。瞄准武汉市优势产业,补充和延伸上下游链条,成为仙桃工业发展的战略取向。武汉纺织业缺少面料印染和后整理生产线,爱帝、博奇等公司的产品要到上海或江浙地区加工。瞅准这一“断层”,仙桃主动“填平补齐”,迈亚投资4.2亿元新建高支纯棉色织布印染、织造和后整理生产线,去年8月投产以来,已为武汉10多家服装企业染整高级面料2000多万米。

配套武汉是一种选择,错位发展也是一种取向。仙桃市实施“1+8”,在强调融入的同时,突出资源禀赋,实行差异化竞争。丝宝集团,把研发和销售中心放在武汉,把生产加工基地放在仙桃,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使大城市的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中等城市的劳动力优势得到完美结合。该市正在规划实施的排湖万亩生态园和三洑潭体育休闲度假项目,将使仙桃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汉“后花园”。

从“接球”到“发球”

2003年元月,中百仓储仙桃店在一片鞭炮声中开业;一年后,中商百货接踵而至。弹丸之地的仙桃城区,一时间商战如火。

对中百、中商的进入,有人表示担心,怕外来企业夺了自己口中的“食”。市领导态度开明,打开城门,准备接好武汉发过来的“球”。仙桃商界有识之士也深明大义:与其关门自保,不如“与狼共舞”。两年来,仙桃的商业企业虚心学习中百、中商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商城大厦过去10年经营面积无变化,中百一进来,它就“长”高了一层楼;中商一进来,它又“长”高了一层楼。

仙桃有家商业企业叫“富迪”,在中百、中商进军城区的同时,它把主力部队拉到了农村。近几年,富迪以乡镇为主战场,在仙桃和周边县市建起了114家超市,其中有12家建在中心村的村头。今年前8个月,该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被称为江汉平原上的“富迪旋风”。

仙桃市城镇化进程思考之四

城镇化,打破“二元结构”的阻隔,把城市和乡村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一种全新的生活,悄悄地改变着昔日的“泥腿子”。走村串镇,记者在仙桃看到了一幅幅城乡交融的和谐图景。

八步村农民肖冬芝:第一次领工资,心都快跳出来;现在习以为常了每个月的第一天,彭场镇邮政储蓄大厅里都挤满了人。靠近柜台的地方,晃动着许多只紧握存折的手。

他们是彭场镇的农民,也是来领取工资的工人。肖冬芝就在其中。37岁的肖冬芝现在镇里一家无纺布加工厂做车工,每月工资1000多元。她家在离工厂不到1公里远的八步村,丈夫做些与无纺布有关的小生意,一年能赚万把块钱。家里的4亩责任田,交给了亲戚打理。“第一次领工资,心都快跳出来。”肖冬芝对记者说:“过去,拿工资似乎是城里人的专利。现在,我们也拿习惯了。”“还有一个变化蛮逗人。”她说:“几年前进厂,要托人找关系;现在呀,都是老板提着礼品到家里请。为啥?厂子越来越多,缺人呗!”

该镇党委副书记高新华证实,彭场近几年一个月开工一家工厂,全镇1万多户农民,3.4万农村劳动力,有2万多人在工厂上班。镇上110多家企业,每年发工资就要2亿多元。

彭场是仙桃的一个缩影。近三年来,仙桃市每年新增200多家企业,有2万多农民从农业转移出来。现在,全市有26万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占农村劳力的46%。“好多年没插过秧,腰都弯不下去了。”从肖冬芝羞赧的笑容中,似乎还能看出她对田野的留恋。

住在怡宁花园的龚道立老汉说:没想到这辈子能过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青葱可人的香樟,多姿的身影在日光中摇曳;庭院里的丛丛竹叶,轻拂着人行道上的彩色方砖。一色的红顶白墙,一色的两层洋楼,这是哪个城市的温馨家园?

这里叫怡宁花园,是毛嘴镇一个由农民自建的住宅小区。

67岁的龚道立老汉是怡宁花园住户之一。他原本住在离镇上3公里多的船埠头村,两个儿子都在镇上做工,攒了些钱想盖房子。兄弟俩一合计,回村建房不划算,干脆把家安在了毛嘴镇。

去年,龚老汉觉得身体不如从前了,锄头一撂,跟着儿孙们进了城。问起生活情况,龚老汉一边打开煤气灶给孙子下挂面,一边说:“自在得很,没想到这辈子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老人介绍,小区里住的,全是进城的农民。“有的人家,装修可讲究呢!”他用手指着马路对面的一户人家说。

毛嘴镇党委书记李长青说,该镇每年都有80到100户农民到城镇建房,新建的怡宁花园、古堤小区等,90%的住户都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

有关部门介绍,近三年,仙桃市每年约有1万农户到城镇建房或购房。每个乡镇,都有农民越ǖ木用裥∏ ?/P>

张沟镇农民陈福宝:电视一开,孙娃子把床都搬下来了

今年的“五一”节,张沟镇三同村农民陈福宝感觉过得更有味道。为啥?有线电视进村了。

提起电视,60多岁的陈大爷可有话要说。有一次他进城,看城里的电视又清晰频道又多,心里就落下了个惦记,啥时农村也这样就好了。仙桃市领导理解农民的心愿。从去年开始,铺开了有线电视进农村的网络。赶在今年4月底,陈大爷所在的三同村家家户户都“有线”了。

五一节,陈大爷家儿子媳妇也回了。老两口、小两口,都爱看电视。特别是两个孙子,平时上学功课紧,到过节就想饱饱地过把电视瘾。两个娃子小脑壳

一转,干脆把床从楼上搬了下来,并在爷爷奶奶的床边。电视一开,一家人靠在一起,其乐融融。“过去看电视,频道少不说,还老是‘飘雪花’。”陈福宝说,“看有线电视,48个频道任选,感觉可不一样。”“电视丰富了农村人的生活,抹牌赌博的也少了。”他还说。

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启斌介绍,有线电视,只是仙桃市五网进村工程中的一项。自去年实施以来,已铺通200个村,走进了4万多农民家庭。

近年来,该市累计投入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多亿元,推动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向农村延伸。目前,全市所有镇办场区均通二级公路,电网实现镇办村组、农户、农业产业化基地全覆盖。

仙桃市城镇化进程思考之五

仙桃市推进城镇化进程,贯穿着怎样的发展思路和理念?采访过程中,记者与市委书记马清明、市长陈吉学有过几次深入的交谈。他们的认识或许能带给人们一些新的启示。

从历史方位和全局高度看城镇化取向

当前,为什么要把城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马清明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所决定的。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正从初期向中期过渡,工业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也面临十分突出的现实矛盾,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拉大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无疑,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他说,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机遇在哪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人家转移,我们承接。但承接要有“接点”,这个“接点”就是具备良好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城镇。机遇对所有的地方都是平等的。加快城镇化建设,为招商引资搭台,就能更有效地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

加快城镇化步伐也是解决“三农”难题的抓手。陈吉学说,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缩小农村才能繁荣农村。几年来,仙桃市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每年新增民营企业200家以上,移民建镇、引农进城接近万户,城镇二、三产业目前已吸纳农村劳动力2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城镇化使城乡逐步走向融合。

一主三化,当前要突出抓好城镇化

发展县域经济,省委提出的“一主三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马清明说,一主三化,不能割裂开来,也不能平均用力。它是一个系统,要“扭”在一起抓。怎么“扭”?从实践经验看,要牵住城镇化这个“牛鼻子”,因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平台和载体。我们所要实现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工业的起点相对较高,对基础设施等城市功能有很强的依赖性。

城市功能越齐备,配套环境越优越,产业集聚的基础就越好,企业营运的成本就越低。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总之,有了城镇化,民营经济就有了发展的舞台,工业产业就有了集聚的基础,农业产业化也就有了龙头落地的载体和链条伸展的空间。培植特色就是培植竞争力陈吉学说,仙桃市抓城镇化,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不唱“空城计”,指的是要强化产业支撑。建设城镇,不是为了修几条宽敞的马路,建几条漂亮的街道,其要义是为产业集聚搭台。城镇是不是真正繁荣,关键看有没有一二个产业作支撑。产业发展起来了,城市才有活力。另一句是不做“复印机”,强调培植特色产业。各个地方,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选择和培植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不能搞“大而全”,也不能搞“小而全”。

培植特色就是培植竞争力。马清明认为,当今世界,资源全球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地方经济发展同质化面临严峻的挑战。任何区域,产业特色越明显,产业集中度越高、精细化程度越深,产业状态就越靠前,地方经济就越有竞争力。怎么培植特色?马清明说,关键是培植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把地区城镇化融入中部崛起大战略

仙桃的城镇化取向是与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大战略紧紧相连的。马清明用两句话阐述市委的指导思想:融入大武汉,促进大发展。地方城镇化建设的小盘子要融入全省、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大盘子。马清明说,武汉城市圈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圈的发展,最要紧的是“1”与“8”之间的良性互动。怎样实现良性互动?这就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圈内产业结构,强化圈内经济分工与协作,避免产业趋同、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构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陈吉学介绍,近几年,仙桃着力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拉开了与

武汉对接的大通道;坚持配套发展,主动承接武汉的产业延伸;同时,找准自身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外向型、产业轻型化”的新路子。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敏鸽 摘要: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改革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 形成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改革投融资制度,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产业化,增强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走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制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 26-0069-02 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52.6%, 超过 50%的中国城镇化正在驶入加速的快车道,然而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 改革开放后, 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使得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起来, 成为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后备力量。但是在随后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却造成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后果,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贫富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因此, 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分割化的现象成为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同时, 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 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而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 人口不能自由流动, 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农民进城只是身份变了,居住地变了,不能享受同等的福利,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一大批进城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或技能, 很快就沦为城市贫民。所以, 现

区域经济学论文-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6%,超过50%的中国城镇化正在驶入加速的快车道,然而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问题、对策研究 一、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在国际上叫“城市化”,二者是同一个概念,都是对Urbanization 的翻译。“城市”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城”,是指带有围墙和驻军的政治中心、军事要塞和居民聚集区;“市”,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逐渐形成商品贸易市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二者空间趋合、功能相融,统称为城市。“城市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城市数目的增多,规模扩大和人口、资源、财富、产业的集聚,其本质是传统的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形态向现代城市市场经济社会形态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 在中国,“城镇化”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中文的语境中,镇和市,既有权力的界定,还有大小的差别。通常会认为“城市”会比较大,级别高;而“城镇”则会比较小,级别低。城市化强调大城市的发展,意思接近于日本和中国台湾所说的“都市化”,城镇化更多的是强调中小城市、小城镇。 二、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2012年达到52.6%。这意味着,在过去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但是,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中国的城镇化率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的城镇化水平。农民进城了,但没有市民化。第一,由于行政区划变动,传统的农村变成了社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改变,但是作为市民统计被城市化了。第二,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户籍问题把农民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生活在城镇但没有在城镇落户,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另外,由于土地增值的潜在利益分配与户口的紧密结合,导致不少农民不愿融入城市社会。据统计,中国有2.6亿农民工“漂浮”在城市中,游离于城乡之间。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36%的城镇化率甚至更少。 三、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 改革开放后,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使得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后备力量。但是在随后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却造成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后果,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贫富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分割化的现象成为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障碍和问题。同时,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而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农民进城只是身份变了,居住地变了,不能享受同等的福利,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大批进城农民由于缺乏资金或技能,很快就沦为城市贫民。所以,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外在的城镇化,是以城镇人口数量提高为目的的城镇化过程。 (二)规划体制不健全,土地制度存在弊端 规划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城镇建设只谈城镇,

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要]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生产力要素不断重新配置和合理组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因此,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农民有效地从土地经营上解放出来,降低土地经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奔小康的根本问题。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发展是否能实现跨跃式发展,是否有一个稳定社会形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就业增收问题是一个关键,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都是非农产业发展的过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减少的过程,是城市化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途径地向外转移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三农”问题深为各级领导所重视,新一届青岛市委、市政府也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桥梁则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基本状况 城乡人口与农村劳动力。青岛市目前有720万人人口,非农人口24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34.3%;农村人口480万人,占65.7%。农村劳动力254.08万人(男/女劳动力比例为 63.7:46.3),约占全部劳动力的61%。 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生活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进程。 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与就业结构:据抽样调查,2002年我市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119.98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2%。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99.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2%。第二产业从业劳动力80.18万

浅析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3321620.html, 浅析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 作者:王淼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03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分析了形成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应该大力宣传节约资源的环保理念,完善地方法规,分散城市功能,合理规划布局,兴建卫星城市,采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加强污染物的治理,达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可利用污染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等等。 关键词:城市化;环境保护;资源问题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人文进步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标志。随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总是向着经济发达的区域流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人口向着城市人口转移,这一人口定向性聚集的过程,导致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兴城市的不断兴起。这一现象就是所谓的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世界城市化最早在英国开始。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在世界上最先实现了 城市化。中国的城镇化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化给中国带来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然而,由于有些地区城市化进程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城市病”的问题和矛盾,使城市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基础设施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1.中国的城市化起步于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发展战略,50年代中国城市化就是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中开始起步和发展的,这种工业化战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但是一直发展缓慢。中国城市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双重性的特点:(1)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很高。(2)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却很低。 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发展时期较短。我国1949年城市人口占10.6%,到1978年为12%,从1978年以来以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地位的确定,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到20世纪末城市化水平为36.2%,进入21世纪高 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48%。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美国72%,英国87%,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 一、城市化概述 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2.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 3.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 4.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 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 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区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拥挤的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我国大部分城市还不具有良好接纳包容这么多农村人口的条件,这就使得原本就不算发达的城市,无法解决这部分迁移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住房等各种问题,也给原本基础设施条件差、住房条件差的城市无形中增加了更多的压力,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工商业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设备密度高,活动强度大,人多车多,导致交通拥挤。城市地域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功能混杂,建筑密集,

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重庆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难点和对策探讨 根据重庆市委、市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渝委发[2001]号34号)加快重庆市城镇化进程的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末的33.09%提高到届时的全国平均水平(据有关部门测算为45%);把万州和涪陵建设成为大城市(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黔江、江津、合川、永川、开县、长寿、南川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成为20-30万人的中等城市;多数县城发展成为10-20万人的小城市;100个左右的小城镇发展成为3-5万人的中心镇或特色镇。在城镇化发展速度上,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发展是一个缓慢、加速、再减慢的过程。在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后,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当前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为36.4%,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经过努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原因,目前重庆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与直辖市的地位很不相称,加快城镇化进程困难也是相当大的。 一、加快重庆市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难点 1、农村工业化水平落后。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重庆市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村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重庆市农村的工业化水平仍比较落后。至 2002年末,在重庆市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工业生产的只有5.1%,直接从事农业的比重仍高达63.5%。重庆市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的工业化,没有农村的工业化发展,农村的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转移劳动力的生活生存成本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还要承担转移劳动力工业化所必需的技术装备成本和发展成本。 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城镇化并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简单集中,而是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尽管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民的市场意识、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等观念还非常淡薄。从整体上说,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目前重庆市农村还有文盲214.78 万人,文盲率达6.95%。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农村居民,即使户籍制度上成为城镇居民,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生活技能,在城镇生存下去也比较困难。 3、城镇就业压力增大。2002年,重庆市城镇的登记失业人数为16.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 4.1%)。今后随着市有企业改革的继续深化,城市的下岗失业规模还有可能扩大。我们不仅有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每年还有6‰左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保守估计每年也需要净增加40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势必会加大今后重庆市城镇化推进的难度。 4、耕地资源不足。截止到2002年末,重庆市只有耕地面积2075.5万亩,也就是人均仅有0.67亩耕地。根据建设部测算,每一个城市人占地需要100平方米左右(包括生活占地、公共交通、绿化、水电工程、厂矿、水面等),城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 下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地下空间建设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很多建筑工程设计中都设置了地下室,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不仅会影响它的使用功能,事后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也费时费力费钱,且效果还不理想,因此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1地下室防水设计的目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施地下室防水设计的目的是:隔离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入室内,营造一个正常的室内生产、生活及储存环境;同时利用防水层保护地下建筑结构,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安全。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内容可分为概念设计和构 造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本性的基础原则,正所谓“磨刀 不误砍柴工”、概念正确则“事半功倍”; 构造设计包括主体防水和节点防水,主体防水又分为结构自防水和附加防水。主体防水是必须的,附加防水则可选,也称“其他防水层”,以柔性外防水为主;节点防水包括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线、柱顶防水等,也被称作“细部构造防水”。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遵循以防为主,以排为辅的基本原则,因地制 宜,设计先进,防水可靠,经济合理; 一般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外墙主要抗水压或 自防水作用,再做卷材外防水(即迎水面处理),卷材防水做法,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施工; 地下工程比较复杂时,设计时必须了解地下土 质、水质及地下水位情况,设计时采取有效设防,保证防水质量; 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设 计应该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地下室设防标高的确定,根据勘测资料提供的 最高水位标高,再加上500mm为设防标高,上部可以做防潮处理,有地表水按安全防水地下室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柔性防水或刚性防水, 必要时可以采用刚柔结合防水方案。在特殊要求下,可以采用架空、夹壁墙等多道设防方案; 地下室外防水工作面时,可采用外防内贴法, 有条件转为外防外贴法施工; 对于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埋 件等薄弱环节要精心设计,按要求作细部处理。 2地下室防水的施工及技术

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延续城市文脉

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延续城市文脉 系名称:建筑系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高洁指导教师:王力忠 【摘要】:“城市从其起源时代开始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的文明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设施;同时又能扩大自身的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社会发展更加复杂的形式,从而保存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遗产”①。 城市作为人类智慧文明的载体,在时间的积淀中形成自身的历史文化,构成本土的城市特色,在社会的不断演变发展中实现自我调解和自我完善。然而,当今全球化迅速蔓延,建筑趋同,城市趋同乃至文化趋同现象愈演愈烈,这已经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城市文脉延续下去,是当代城市建设者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从景观方面、城市方面、建筑方面以及人的体验方面展开讨论城市文脉的延续问题,希望探寻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脉延续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文脉传承景观城市建筑 【英文翻译】:The city as a carrier of human wisdom and civilization, conforming of its ow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time of accumulation, constitute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nd continue to evolve in society to achieve self-medi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Today, however, as the rapid spread of globalization , the convergence of architecture, the urban convergence as well as the intensified cultural convergence has led to worldwide attention. In the situatio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protect the city'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contemporary city builders faced with.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continuation of urban contex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andscape, the city, the architectural and human experience in the urban, hoping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urban contex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城市文脉是“城市赖以生存的与其本质密切相关的背景”,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等②。它既有共时性又有历时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之间进行动态的、内在的联系,从而构成了城市特有的文脉。它体现了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城市文脉包含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显性形态包括人、地、物;隐性形态是指对城市发展有潜在深刻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习俗、心里行为等。 所谓城市文脉的延续,就是指现在的文化与过去的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缺失任何一种文化都构不成文脉。城市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其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文脉不是名声古迹、文物遗址的堆积,它是一种城市的记忆,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就中国而言,从上世纪中叶至现在,大多数城市都经历了城市功能的同化、泛化,城市功能以经济功能为主,城市不断地破旧立新,将传统当垃圾清除,然而新建的内容却缺乏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文脉的断绝将不可避免。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1978年以前 1.城市化水平。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 上海

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陈斌超 (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省庆阳市邮编:745000)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发展较快,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放过热,城市化区域不平衡,城镇贫困人口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农民工、留守儿童、老人不断增加,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措施,如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协调区域间的发展;解决城市贫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大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等。 关键词:城市化;面临问题;措施 “城市化是指第二、三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导致了城市化,城市化也反过来促进了他们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得到了许多好处:经济成果喜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每个国家都避免不了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中,许多问题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显现出来了。 1 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发过热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以前(即1978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人口基数过大,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绪论 房地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才慢慢出现的新兴产业,却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支柱性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日益深厚,不仅影响着与房地产业有关系的一些企业,对整个金融范围甚至上升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样一来,房地产业是否能够蓬勃发展就显得弥足重要,它作为支柱性的产业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国家的未来,直接刺激经济水平的提高。 城镇化作为国家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决定,不仅已经拿来被一些有名望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对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举足轻重,显而易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带来的就是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的暴涨。 随着房地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住房供应量不断地增加,导致出现了

房价迅速上涨、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形,房地产业该如何实施定位和快速有效的控制以及优化房地产业发展规模,这就是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所得结果期望能够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业发展,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 二、城镇化建设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我国城镇化水平与房地产业规模的量变关系。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比较缓慢的状态下,甚至出现过短暂的停滞现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这还要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扶持,特别是踏入21世纪以来,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竟然超过1,500多万人,城镇化率更别提了,高出1.37%,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城镇化水平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高达51.3%,终于打破了50%的极限;到2015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更是多的惊人,7亿多是什么概念,城镇化率更是高达56.1%,这与“十二五”规划的贯彻执行密不可分。 (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规模基本情况。随着房地产热一波波朝我们袭来,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问题,随之而生的就是一

最新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 2 .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水平?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的速度慢 C.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 农村人口比重超过城市人口 4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5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人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 . 下列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化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C. 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 D.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7 .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化进程逐步变缓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转到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8 .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 . 下列措施中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办法的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 11?1 4 问题。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优化调控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环境效应及其优 化调控 国贸2班周星2012218090

摘要前言: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近数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文章分析讨论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措施。 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的聚居地,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城市居民用水、工业生产用水以及其它城市用水需求逐年增加,但是供水能力不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问题却成为了制约我国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因而城市也成为污染集中的地方。水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源泉,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 目前我国正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推行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左右,2010年达29%,2050年将达47%左右。建国初期我国有城市136座,“七五”末期450座,到“八五”末期猛增至640座。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出现了一些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环境条件相似,类型、功能互补的城市群。我国已有5个超大规模城市群(沪宁杭、京津唐、珠三角、四川盆地以及辽宁中部),这些城市群面积大、影响和辐射范围广。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快速驱动作用、对财富的迅速增值能力,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但城市水资源环境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城市“水泥森林”造成的区域水文循环的改变、人口剧增和生产高度集中导致的用、排水日增等问题,制约了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物质代谢的严重失衡 如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系统,则城市水环境的“水质”污染实际上是城市物质代谢失衡的结果。自然条件下,某一系统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保持平衡,自然系统中不存在废物的概念。而在城市区域,输入了大量的矿石、燃料、化学合成物质。这些物质部分转化为产品,部分在生产过程中以工业污水形式排入水环境,或以气体、颗粒物的形式进入大气环境,随大气降水一起进入水环境,转化为产品的部分又通过人们的消费和使用以生活污水的形式排入水环境。大量污染物进入城市水环境,必然造成城市水环境物质代谢的失衡。 1.降水与城市水环境污染 城市大气水环境物质代谢失衡是造成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人类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改变了清洁大气的物质成分。这种污染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点源,即工厂企业排放的来自于矿石、燃料及一些化学合成物质的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二是流动污染源,即城市交通中大量的汽车尾气污染和车辆行驶过程中造成的道路扬尘。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代谢大多是通过溶于雨水或被雨水所携带的途径。虽然这对大气的净化十分有利,但在严重大气污染情况下,通过雨水途径代谢的大气污染物使雨水的化学成分或物质含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世界上许多城市群出现的酸性降水,以及由此造成的城市地表水酸化和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降水将污染物直接带到地表,甚至携带到较远的地区。由于城市人口十分密集,加上垃圾收集系统的不完善,降水达到地面后溶解了大量的污染物,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有毒物质。由于我国目前对城市雨水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因此城市雨水会直接造成城市地表水环境的损害。

城镇化进程中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以怀化市为例 (湖南城市学院谢凯华) 摘要: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和绿色智能,把城镇化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怀化市以省域次中心城市作为现阶段发展目标,在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怀化市城镇化进程中引发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具体分析怀化市城镇化进程中,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为落实怀化市委四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奋力实施“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发展战略,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问题怀化市原因对策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 natural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ization. Since the eighteen party, highlight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emphasizing people-oriented,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and green smart, the 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ombined. Huaihua City, the provincial center city as the curr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goal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ncerned. This paper in Huaihua city urbanization caused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lithosphere, 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 as a starting point, specific analysis of Huaihua Cit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resulting in cultivated land area reduce, soil erosion, air pollution, greenhouse effect, water pollution etc.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for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Huaihua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of the Tenth Plenary (enlarged) meeting of the struggling to implement the "two belt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ne center and four Huaihua provide according to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使许多城市的旧城区陷入了原有城市功能衰退、物质环境老化、历史文化特色消失等重重困境,如何抓住改造契机,让旧城区重现昔日的繁荣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研究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丰富的感受大多来自记忆。穿行于现代却日渐陌生的城市,再没有什么去提醒你驻足回望,那份失落是记忆的失落。城市是记载着人类生存的历史,没有旧街区和旧建筑的城市,如同一个失去记忆的人,很难想象余生如何渡过。 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城市也在不断变化。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这一系列延续至今的痕迹,形成了一条历史文脉,记载着城市的兴衰。保护好那些有幸逃过无数劫难的城市肌理、传统街区、历史建筑,就是在维系这一千古传承的脉络,使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而城市,注定是要发展的,不会因怀旧而止步;改造也是必然的,因为生活在继续。在用地日趋紧张、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已成了有效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 随着更多的旧城改造项目的深入进行,人们逐渐认识到旧城改造是一项涉及到建筑、规划、经济、社会、文化和景观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计划,仅仅满足于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应转向旧城的环境、社会、经济及人文等的全面复兴。 2.4旧城改造与复兴的城市设计原则 从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旧城改造与复兴的城市设计应当从城市空间、人文、历史、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期让旧城区展现出和谐的空间形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旺盛的活力。从对旧城区的特点认识以及城市设计在旧城区改造上的作用出发,并结合旧城改造与复兴的实践经济与教训,可以总结出旧城改造与复兴中,城市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2.4.1物质空间的整体性多样性及公共性原则 在旧城区的物质空间建设方面,城市设计应当探寻旧城区原有的空间规律,遵循功能和艺术的原则,创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空间。整体性(也被称为系统性)是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城市区域内的整体性,旧城区也是城市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旧城区的空间环境设计必须从城市全局出发,不能与城市分割开来,同时要努力加强旧城区与城市的联系,从活动系统、交通系统等多方面加强这种联系。二是从旧城区自身的整体入手考虑旧城区的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中作用明显。对于保障让城镇居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设和谐城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大力推动下,城市森林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率先介绍国外城市森林的发展状况,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的城市森林研究机构,中国林学会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会。1995年,原国家林业部充分考虑我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基础,国家林业局提出以城市为“点”,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以我国林业区划的东北区、西北区等八大林区为“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林业局又在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设立专门课题,支持中国三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2002年,在国务院直接指导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林业建设理念被吸纳为国家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2003年,中国林科院创办了中国城市林业研究的第一份全国性学术性刊物《中国城市林业》,同年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交流大会。2004年11月,在苏州和北京两地召开了“首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6年6月,中国林科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经济日报社等在贵阳市召开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论坛作出重要批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有40多个城市的市长和其他政府官员参加会议。到了2005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参加会议的城市达到了76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二)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东部已经初步形成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城镇密集地区,中西部省会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强。城市森林作为一种与城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森林类型,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我国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匀,且呈现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许多林地因为城市居民从事体育锻炼、野餐等活动而受到人为干扰,产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迹多,比如林下草本、灌丛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叶被清除等,特别是市区林地,植物组成简单,纯林、纯草类型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于城市周围的土地基本上是农业生产用地,保留的林业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为城市森林建设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进的外来物种比较多,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对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仅靠乡土树种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许多树种必须满足景观效果、净化污染等特殊需求。 城市森林的内涵丰富。从国内外对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来看,它已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树林。狭义上讲,城市地域内以林木为主的各种片林、林带、散生树木等绿地构成了城市森林主体;而广义上看,城市森林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是以各种林地为主体,同时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园、草地、苗圃等多种成分,与城市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设既要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一定面积的树木群体的森林涵义,又不能忽视单株树木的作用。 (三) 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十分注重与中国国情、城市市情和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