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西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

2010年广西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
2010年广西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

2010年广西玉米新品种试验总结

目录

第一节:生产试验总结............................ .2 第二节:普通玉米区域试验总结(共3组)..13 第三节:甜玉米区域试验总结 (35)

第四节:糯玉米区域试验总结 (46)

第五节:预备试验总结 (61)

第六节:引种试验总结 (69)

第一节:生产试验总结

2010年广西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总结

一、试验概况

(一)、参试品种及承担单位

根据广西普通玉米生产试验方案,2010年广西普通玉米生产试验参试品种13个。参试品种名称及供种单位(或个人)见表1,承担试点基本情况见表2。抗病虫鉴定由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承担。

表1 2010年广西普通玉米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

表2 2010年广西普通玉米生产试验承担试点基本情况

(二)、试验方法

玉米新品种参加一年区试后,筛选优良品种参加生产试验,以正大619作对照种。每个品种植面积为200平方米,种植密度为3200~3500株/亩;试验安排在同一地块或相邻地块进行,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及田间管理要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全区收获测产;试验主要调查项目有产量、生育期、果穗外观、粒色、粒型、大小斑病、纹枯病、锈病、青枯病等。试验年限为一年两季。

(三)、试验实施情况及气候特点

2010年春季各试点天气情况:都安试点从2010年2月19日播种到4月1日共40天受干旱低温天气,玉米

出苗和幼苗生长受一定影响。4月2日至6月30日以阴雨天气为主,降水量多,日照少;5月31~6月1日连降暴雨8个小时共降雨352.8毫米。7月1日至7月20日以高温干旱为主,总之在玉米生长期受不良气候影响较大,玉米纹枯病发生严重。桂林试点整个试验期间多雨寡照,导致玉米生育期延长。播种时遇干旱,影响玉米出苗;苗期遇低温阴雨,影响玉米苗期生长;4月14日突遇低温,部分品种出现冷害;5月27日~6月19日遇连续降雨,不利玉米授粉;其中6月17日遇暴雨,个别品种出现倒伏;6月底至7月中旬高温无雨,影响玉米后期成熟。河池试点播种至出苗,天气干旱少雨,经两次喷淋抗旱后,出苗整齐,幼苗期受多次寒潮天气影响,幼苗长势较弱,玉米吐丝散粉期间雨水多,玉米授粉受影响,结实不好,总体秃尖较长。6月8日受大风雨影响,部分玉米品种倒伏,经人工扶整后生长正常。6月19日,正值灌浆乳熟期,再次受大风暴雨袭击,玉米倒伏较严重,部分品种倒折。广西玉米所试点从播种至拔节期间持续低温干旱,但均能及时灌水抗旱。前中期低温寡照,降雨偏少,对玉米生长有一定影响。灌浆中后期雨水较多,部分玉米品种大斑病和纹枯病发生较重。贵港试点整个生育期雨水特别多,特别是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一直下雨,造成个别品种在生育后期青枯病较严重,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天等试点苗期受干旱,后期雨水多,纹枯病较重。

2010年秋季:都安试点从2010年7月28日播种至10月16日天气正常,10月17日至11月23日天气干旱、但对玉米影响不大。贵港试点苗期高温多雨,后期干旱严重,共抽水抗旱三次,生长良好。桂林试点试验期间气候基本正常,8月下旬播种后的高温干旱天气对玉米的出苗影响较大;10月底开始低温天气影响玉米成熟。河池试点播种至九月初,高温干旱少雨,经几次喷淋后,出苗正常,长势较好;9月21日至25日遇连续阴雨天气,对玉米吐丝散粉有一定影响。后期天气正常。广西玉米所试点前期气候正常,散粉吐丝盛期受台风“凡亚比”影响,连续几天强降雨,造成部分玉米组合结实较差。授粉后持续干旱,气温偏低,虽能及时抗旱,但对玉米籽粒灌浆和产量仍有较大的影响。天等试点试验期间玉米前期和中期雨水较正常,后期灌浆后受干旱天气。

全年整个试验期间气候特点是春季前期干旱,低温寡照,不利于玉米苗期生长和拔节孕穗,中后期多雨,河池试点玉米倒伏严重,部分试点纹枯病和大斑病较重。秋季前期气候正常,开花期粉期碰到连续降雨,影响正常授粉,部分结实性差,秃尖长;后期持续干旱,气温偏低,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四)、试验执行情况

广西玉米生产试验由广西玉米研究所、河池市农科所、都安县种子管理站、贵港市良种示范场、桂林市农科所、天等县洞宁玉米良种场共6个试验点承担。上半年共安排6个点次试验,下半年安排6个试点。河池试点因大风,部分品种倒伏较重,都安试点春季纹枯病较重,其余各试点试验总体水平较好,数据可信,可对上报参试品种的相关数据进行正常分析和评价。每个试点的数据都进行汇总。全年共汇总12个点次试验结果。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2010年春季广西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详见附表1、附表3;2010年秋季广西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详见附表2、附表4;2010年春、秋两季广西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详见附表5和附表6;2009年区域试验结果见附表7和附表8;品质测定结果见附表9、抗病虫鉴定结果见附表10.

1、产量结果(见附表5):参加的13个供试种中,一年两季平均亩产429.5~469.3公斤, 13个供试品种均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增产幅度1.4%~10.9%,增产5%以上的供试种有10个。

2、与正大619(ck)比,按增减百分率高低排位,前10名供试种依次是①SP9701,亩产469.3公斤,比ck 增产10.9%,排第一位;②蠡试2893,亩产466.5公斤,比ck增产10.3%,排第二位;③S198和宜单629,亩产分别为459.3和459.1公斤,比ck增产8.7%,并排第三位;④源玉18,亩产458.5公斤,比ck增产8.2%,

排第五位;⑤S159,亩产455.6公斤,比ck增产7.7%,排第六位;⑥GD0818,亩产455公斤,比ck增产7.6%,排第七位;⑦SP9702,亩产452.9公斤,比ck增产7.2%,排第八位;⑧JF0801,亩产451.9公斤,比ck增产6.7%,排第九位。⑨桂0889,亩产448.6公斤,比ck增产5.9%,排第十位。其余品种见附表5。

3、与对照种正大619相比较,各供试种的产量在12个点次中增产点达60%以上的有SP9701、德玉983、JF0801、S198、GD0818、宜单629、源玉18、蠡试2893、SP9702 和S159。另3个品种增产点60%以下。

4、性状综述

(1)、生育期春季109~122天,秋季103~114天,其中宜单629、源玉18较早熟,SP9702较晚熟。(2)、S198、S159等品种抗锈病性较强;SP9701、JF0801、SP9702等品种抗青枯病较强。

(3)、除宜单629、源玉18外,各品种果穗外观米质较好。

三、品种综述:

1、正大619(CK) :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分别为400.4公斤和399.2公斤。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9级,小斑病平均2.1级,纹枯病27.7%,锈病2.1级,青枯病0.5%。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分别为446.8公斤和445.7公斤。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6级,小斑病平均1.6级,纹枯病18.5%,锈病为2.7级,青枯病0%。

两季平均亩产分别为423.6 公斤和422.5公斤。

该品种出苗整齐,苗势好;株高穗位较高,较整齐;果穗较大,较均匀,结实性较好,外观较好。春季都安点纹枯病较重。

2、GD0776: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384.3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3。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减产4%。贵港和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3.6%和4.6%,桂林、都安、河池和玉米所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4.7%、3.3%、23.4%、2.8%。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0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17.4%,锈病1.7级,青枯病0.6%。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74.7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8。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6.2% 。桂林、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0.72%、8.4%、12.8%、1.0%、4.3%,天等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0.3%。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9.6%,锈病1.7级,青枯病0.0%。

两季平均亩产429.5公斤,排第13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4%,增产点58.3%。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高大整齐,抗病性较好,上部叶片较密,后期下部叶片易干枯,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果穗细长较均匀,结实性较好,外观较好,品质优,春季产量较低。

3、SP9701: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45.4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4。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11.2%。桂林、都安、河池、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2.1%、11.2%、25%、32.5%,玉米所、贵港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0.1%、4.5%。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3级,小斑病平均1.3级,纹枯病21.0%,锈病1.3级,青枯病0.0%。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93.2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10.7% 。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8.3 %、20.7%、6.7%、4.5%、33.4%,桂林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3.77%。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3级,纹枯病9.2%,锈病2.3级,青枯病0.0%。

两季平均亩产469.3公斤,排第1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0.9%,增产点75%。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后期保绿度较高,较迟熟,果穗较粗大、均匀,结实性好,出籽率高。

4、黔704: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389.3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2。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减产2.8%。桂林、玉米所均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21.7%、11.5%。都安、河池、贵港、天等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28.7%、12.7%、8%、0.5%。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3级,小斑病平均2.3级,纹枯病27.9%,锈病1.7级,青枯病2.1%。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72.3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9。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6% 。桂林、

河池、玉米所、贵港表现增产,均比对照增产23.85%、8.6%、7.4%、2.0%、,都安、天等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5.6%、1.1%。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3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11.2%,锈病2.3级,青枯病0.1%。

两季平均亩产430.8公斤,排第12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8%,增产点50%。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中等,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都安点春季纹枯病重,果穗较粗长,秋季秃尖较长,春季产量较低。

5、桂0889: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23.5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9。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5.8%。河池、玉米所和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1.3%、11.4%、17%,桂林、都安、贵港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2.6%、1.8%、0.05%。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25.5%,锈病1.7级,青枯病0.8%。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73.7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9。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6% 。桂林、玉米所、贵港、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0.74%、4.8%、3%、36.4%,都安、河池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8.7%、3.4%。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7.5%,锈病1.7级,青枯病0.2%。

两季平均亩产448.6公斤,排第10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5.9%,增产点58.3%。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叶片较细,通风透光性好,抗病性较好,果穗中等大小,较均匀,结实性较好。

6、德玉983: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14.1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1。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3.4%。桂林、都安、玉米所、贵港和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2.7%、5.5%、9.3%、5.6%、10%,河池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15.4%。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16.4%,锈病1.3级,青枯病1%。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62.7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3。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3.8% 。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5%、3.2%、3.2%、5.1%、16.7%,桂林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7.78%。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9.7%,锈病2.3级,青枯病0.1%。

两季平均亩产438.4公斤,排第11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3.6%,增产点83.3%。

该品种苗势中等,植株穗位不整齐,部分果穗露顶,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果穗较长,大小不均匀,烂顶较重,部分果穗结实性较差。

7、JF0801: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26.7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7。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6.6%。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6.3 %、8.4%、13.9%、2%、15.3%,桂林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8.2%。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3级,小斑病平均1.3级,纹枯病15.6%,锈病1.3级,青枯病0.0%。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77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7。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6.8% 。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5.3 %、9.9%、8.2%、3.1%、21.7%,桂林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3.84%。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3级,小斑病平均1.3级,纹枯病10%,锈病2.7级,青枯病0.0%。

两季平均亩产451.9公斤,排第9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6.7%,增产点83.3%。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苞叶紧,抗病性较好,较迟熟,果穗较粗,较均匀,结实性较好,外观优,出籽率较高。

8、S198: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27.3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6。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7%。桂林、都安、河池、贵港和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4.1%、6.7%、13.8%、7%和13.9%,玉米所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0.3%。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0级,小斑病平均2级,纹枯病21%,锈病1.3级,青枯病0.8%。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91.2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2。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10.2% 。桂林、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天等均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2.16%、6%、14.5%、5.7%、5.3%、20.8%。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3级,纹枯病7.7%,锈病1.3级,青枯病0.0%。

两季平均亩产459.3公斤,排第3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8.7%,增产点91.7%。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果穗稍细较均匀,果穗露顶烂顶较重,外观较差,外观品质优,出籽率较高。

9、GD0818: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44.2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3。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11.3%。桂林、都安、玉米所、贵港和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1%、2.7%、16.0%、18.0%和37.1% ,河池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8.0%。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0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18.7%,锈病2.0级,青枯病0.0%。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65.8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2。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4.3% 。桂林、河池、玉米所、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4.59%、11.9%、5.0%、12.0%,都安、贵港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4.7%、0.6%。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6.8%,锈病2.3级,青枯病0.8%。

两季平均亩产455.0公斤,排第7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7.6%,增产点75.0%。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较迟熟,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果穗粗大较均匀,果穗外观较好,籽粒较浅,轴粉红色,结实性较好,外观品质优。

10、宜单629: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34.1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5。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8.7%。桂林、河池、玉米所、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6.3%、21.4%、22.3%和6.1%,贵港和都安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9.5%、4.4%。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0级,小斑病平均2.3级,纹枯病24.4%,锈病2.0级,青枯病1.5%。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84.0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6。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8.6% 。桂林、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天等都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2.2%、6.3%、10.9%、0.5%、3.5%、22.3%。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3.0级,小斑病平均2.0级,纹枯病17.7%,锈病3.0级,青枯病0.0%。

两季平均亩产459.1公斤,排第3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8.7%,增产点83.3%。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矮,较整齐,较早熟,纹枯病和锈病较重,都安点春季纹枯病重,果穗较粗较均匀,结实性较好,粒深。

11、源玉18: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49.4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12.2%。桂林、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和天等都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3.3%、7.1%、18.0%、22.6%、2.5%、8.4%。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7级,小斑病平均2.3级,纹枯病23.8%,锈病1.7级,青枯病1.6%。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67.5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1。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4.6% 。桂林、河池、贵港、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5.65%、3.5%、4.1%、11.4%,玉米所、都安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3.8%、1.2%。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3.0级,小斑病平均2.0级,纹枯病14.3%,锈病2.3级,青枯病0.1%。

两季平均亩产458.5公斤,排第5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8.2%,增产点83.3%。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矮,较整齐,较早熟,抗病性较差,果穗较粗,较均匀,结实性较好,行数较多,粒较深。

12、蠡试2893: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47.4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2。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12.1%。桂林、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和天等都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9.0%、5.4%、21.1%、14.2%、8.6%、15.1%。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0级,小斑病平均2.0级,纹枯病20.2%,锈病1.3级,青枯病1.5%。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85.6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5。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8.7% 。桂林、都安、河池、天等、贵港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1.0%、8.2%、16.5%、27.0%、5.6%,玉米所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1.4%。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2.0级,纹枯病7.5%,锈病2.0级,青枯病0.0%。

两季平均亩产466.5公斤,排第2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0.3%,增产点91.7%。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果穗较细长,较均匀,部分果穗烂顶,结实性较好,粒较深。13.SP9702: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20.6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10。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5.4%。都安、玉米所、贵港和天等都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5.6%、1.6%、4.4%、34.5%。桂林、河池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1.4%、9.5%。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3级,小斑病平均1.7级,纹枯病12.8%,锈病1.3级,青枯病0.0%。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85.1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4。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8.8% 。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天等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9.3%、17.3%、12.5%、6.0%、16.5%,桂林表现减产,比对照减产6.6%。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2.0级,纹枯病5.7%,锈病1.7级,青枯病0.0%。

两季平均亩产452.9公斤,排第8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7.2%,增产点75.0%。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较迟熟,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果穗较粗大较均匀,结实性好,果穗外观好。

14.S159:

2010年春季平均亩产424.0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8。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6.2%。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和天等都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 6.9%、3.9%、14.7%、3.0%、9.0%,桂林表现减产,分别比对照减产3.3%。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7级,小斑病平均1.3级,纹枯病16.9%,锈病1.3级,青枯病0.0%。

2010年秋季平均亩产487.2公斤,平均产量排位第3。比对照种正大619(CK)平均增产9.0% 。桂林、都安、河池、玉米所、贵港、天等都表现增产,分别比对照增产0.11%、10.6%、15.2%、12.2%、6.4%,10.4%。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1.3级,小斑病平均1.3级,纹枯病6.7%,锈病1.3级,青枯病0.1%。

两季平均亩产455.6公斤,排第6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7.7%,增产点91.7%。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果穗较长大,较均匀,结实性较好,籽粒色优,外观品质优,粒较深。

三.完成周期试验的品种评定结果

本周期供试种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标准:广西区试供试种,经两年四季(即一年两季区域试验和一年两季生产试验)试验后,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符合下列条件者,通过广西区试:①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不低于5%或方差分析达到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不低于3%;区域试验不减产,生产试验增产5%以上。②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有不低于60%试点比对照增产,平均倒伏和倒折率12%以内。③容重不低于685g/L,粗淀粉含量(干基)不低于69%,粗蛋白含量(干基)不低于8%,粗脂肪含量(干基)不低于3%。④和对照种产量相当综合性状不低于对照,在品质、抗病(虫)性、熟期等具有一至多项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种。

2009年广西玉米区试各参试种两季结果详见附表7和附表8,2010年广西玉米生产试验春季参试品种品质分析结果详见附表9,2010年广西区试普通玉米品种抗病虫性鉴定春、秋季综合评定结果详见附表10。

1、GD0776:

2008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493.6公斤,比对照种桂单22号增产5.2%,排第6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90.9%。

2009年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7.5公斤,排第15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0%,增产点54.5%。

2010年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29.5公斤,排第13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4%,增产点58.3%。

生育期春季平均114天,秋季平均96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半紧,株高299cm,穗高133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优,轴色白色,穗长20.5 cm,穗粗4.79cm,秃顶长1.7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4.6,日产量4.79公斤,千粒重301克,出籽率80.7%,空秆率0.6%,倒伏率9.3%,倒折率1.4%,田间调查大小斑病1~3级,平均1.4级,纹枯病19.0%,粒腐病0.0%,茎腐病0.2%,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3.1 %,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802g/L,粗蛋白12.16%,粗脂肪5.70%,粗淀粉70.00%,赖氨酸0.32%。

抗病虫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38.9,抗锈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

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高大整齐,综合抗病性较好,上部叶片较密,后期下部叶片易干

枯,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果穗细长较均匀,结实性较好,外观较好,容重较高,品质较好,春季产量较低。产量和增产点次不达标,结束试验。

2、SP9701: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491.9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6.8%,排第1位,一年两季参试13点次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6.9%。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9.3公斤,排第1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0.9%,增产点次75%。

生育期春季平均119天,秋季平均104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61cm,穗高109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8.2cm,穗粗4.82cm,秃顶长1.1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3.7行,日产量4.4公斤,百粒重35.4克,出籽率84.0%,空秆率0.3%,倒伏率1.0%,倒折率0.1%,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3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5.9%,粒腐病0.2%,茎腐病0.3%,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0.3%,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90g/L,粗蛋白10.65%,粗脂肪5.21%,粗淀粉71.41%,赖氨酸0.33%。

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37.6,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后期保绿度较高,较迟熟,果穗较粗大、均匀,结实性好,出籽率高。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3、黔704: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29.4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7.8%,排第2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90.9 %。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0.8公斤,排第12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8%,增产点次50%。

生育期春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100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半紧,株高257cm,穗高104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20.3cm,穗粗5.3cm,秃顶长2.6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5.0,日产量4.99公斤,百粒重35.5克,出籽率82.1%,空秆率1.8%,倒伏率0.0%,倒折率0.0%,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4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4.7%,粒腐病0.0%,茎腐病0.5%,锈病1~5级,平均2.5级,青枯病0.7 %,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64g/L,粗蛋白9.24%,粗脂肪5.27%,粗淀粉72.36%,赖氨酸0.30%。

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63.0,中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感纹枯病,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都安点春季纹枯病重,果穗较粗长,秋季秃尖较长,春季产量较低。产量和增产点次不达标,结束试验。

4、桂0889: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469.6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2%,排第4位,一年两季参试13点次有9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69.2%。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8.6公斤,排第10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5.9%,增产点58.3%。

生育期春季平均115天,秋季平均102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68cm,穗高117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9.2cm,穗粗4.62cm,秃顶长2.0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4.2,日产量4.4公斤,百粒重30.3克,出籽率80.6%,空秆率0.2%,倒伏率0.7%,倒折率0.6%,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5级,小斑病1~5级,平均1.7级,纹枯病11.7%,粒腐病0.0%,茎腐病0.0%,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0.9%,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90g/L,粗蛋白10.48%,粗脂肪5.06%,粗淀粉71.55%,赖氨酸0.31%。

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70.0,抗锈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叶片较细,通风透光性好,综合抗病性较好,果穗中等大小,较均匀,结实性较好。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5、德玉983: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12.2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4.3%,排第3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9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81.8%。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8.4公斤,排第11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3.6%,增产点83.3%。

生育期春季平均107天,秋季平均92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80cm,穗高119 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20.5cm,穗粗4.7cm,秃顶长1.3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4.4,日产量5.07公斤,百粒重30.9克,出籽率82.5%,空秆率0.3%,倒伏率0.0%,倒折率0.6%,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5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7.1%,粒腐病0.0%,茎腐病0.1%,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1.1%,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98g/L,粗蛋白10.89%,粗脂肪5.64%,粗淀粉70.73%,赖氨酸0.30%。

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1.7,感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中等,植株穗位整齐度稍差,部分果穗露顶,果穗粗长、较均匀,综合抗病性较好。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6、JF0801: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32.4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8.4%,排第1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11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100%。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1.9公斤,排第9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6.7%,增产点83.3%。

生育期春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94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半紧,株高271cm,穗高108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9.0cm,穗粗5.2cm,秃顶长1.0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4.3,日产量5.17公斤,百粒重33.1克,出籽率81.7%,空秆率0.7%,倒伏率0.0%,倒折率0.2%,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4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10.3%,粒腐病0.0%,茎腐病0.4%,锈病1~3级,平均1.8级,青枯病0.0 %,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76g/L,粗蛋白10.76%,粗脂肪6.05%,粗淀粉70.69%,赖氨酸0.31%。

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39.7,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苞叶紧,抗病性较好,较迟熟,果穗较均匀,结实性较好,外观优,出籽率较高。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7、S198: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07.9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4.5%,排第4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90.9%。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3公斤,排第3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8.7%,增产点91.7%。

生育期春季平均112天,秋季平均96天,幼苗长势中,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76cm,穗高126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穗轴白色,穗长19.9cm,穗粗4.7cm,秃顶长1.0cm,穗行幅度10~16行,平均穗行数13.1,日产量4.84公斤,百粒重33.3克,出籽率84.6%,空秆率0.3%,倒伏率0.0%,倒折率0.1%,田间调查大小斑病1~1级,平均1.0级,小斑病1~1级,平均1.0级,纹枯病5.8%,粒腐病0.27%,茎腐病0.0 %,锈病1~3级,平均1.1级,青枯病0.2%,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80g/L,粗蛋白10.53%,粗脂肪5.40%,粗淀粉70.74%,赖氨酸0.33%。

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47.4,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

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果穗稍细较均匀,果穗露顶烂顶较重,外观较差,外观品质优,出籽率较高。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8、GD0818: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00.6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3.0%,排第5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7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63.6 %。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0公斤,排第7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7.6%,增产点75.0%。

生育期春季平均113天,秋季平均97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88cm,穗高133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穗轴红色,穗长19.2cm,穗粗4.9cm,秃顶长1.3cm,穗行幅度12~16行,平均穗行数13.5,日产量4.72公斤,百粒重32.4 克,出籽率81.8%,空秆率0.6%,倒伏率2.4%,倒折率2.3%,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4级,小斑病1~3级,平均1.7级,纹枯病9.3 %,粒腐病0.0%,茎腐病1.0 %,锈病1~3级,平均2.1级,青枯病1.6%,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90g/L,粗蛋白10.39%,粗脂肪6.27%,粗淀粉71.03%,赖氨酸0.29%。

抗病虫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65.8,中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感大斑病和纹枯病,较迟熟,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果穗粗大较均匀,果穗外观较好,籽粒较浅,轴粉红色,结实性较好,品质优。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9、宜单629: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14.1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5.8%,排第2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9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81.8%,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9.1公斤,排第3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8.7%,增产点83.3%。

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秋季平均93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紧凑,株高221cm,穗高82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马型,果穗外观中上,穗轴白色,穗长19.9cm,穗粗4.9cm,秃顶长0.7cm,穗行幅度12~16行,平均穗行数13.5,日产量5.19公斤,百粒重35.7 克,出籽率85.3%,空秆率0.4%,倒伏率0.0%,倒折率0.2%,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5级,小斑病1~3级,平均1.7级,纹枯病13.9 %,粒腐病0.0 %,茎腐病0.5 %,锈病1~5级,平均3.0级,青枯病0.9%,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44g/L,粗蛋白10.39%,粗脂肪5.00%,粗淀粉70.07%,赖氨酸0.33%。

抗病虫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高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83.6,感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矮,较整齐,较早熟,高感纹枯病,果穗较粗较均匀,结实性较好,粒深。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10、源玉18:

2009年春季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27.4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8.5%,增产极显著,居参试种第1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90.9 %。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8.5公斤,排第5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8.2%,增产点83.3%。

生育期春季平均107天,秋季平均92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半紧,株高232cm,穗高86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穗轴白色,穗长18.6cm,穗粗5.1cm,秃顶长1.1cm,穗行幅度14~22行,平均穗行数16.7,日产量5.27公斤,百粒重30.7克,出籽率86.7%,空秆率0.2%,倒伏率0.5%,倒折率0.2%,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9级,小斑病1~3级,平均1.7级,纹枯病10.2 %,粒腐病0.0%,茎腐病0.02%,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8%,丝黑穗病0.1%。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60g/L,粗蛋白9.41%,粗脂肪5.74%,粗淀粉72.51%,赖氨酸0.28%。

抗病虫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77.8,中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矮,较整齐,较早熟,感纹枯病,果穗较粗,较均匀,结实性较好,行数较多,粒较深。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11、蠡试2893: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510.2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5.0%,排第3位。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9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81.8 %。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5公斤,排第2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10.3%,增产点91.7%。

生育期春季平均110天,秋季平均98天,幼苗长势中下,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41cm,穗高94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优,穗轴白色,穗长20.2cm,穗粗4.7cm,秃顶长1.0cm,穗行幅度10-16行,平均穗行数13.9,日产量4.86公斤,百粒重34.9克,出籽率83.6%,空秆率0.0%,倒伏率0.0%,倒折率0.0%,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4级,小斑病1~3级,平均1.4级,纹枯病6.2%,粒腐病0.0 %,茎腐病0.1 %,锈病1~1级,平均1.0级,青枯病0.0%,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90g/L,粗蛋白9.76%,粗脂肪5.10%,粗淀粉72.24%,赖氨酸0.30%。

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74.9,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感纹枯病,果穗较长、较均匀,部分果穗烂顶,结实性较好,粒较深。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12、SP9702: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473.0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2.7%,排第3位,一年两季参试13点次有9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69.2%。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2.9公斤,排第8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7.2%,增产点75.0%。

生育期春季平均121天,秋季平均108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72cm,穗高128cm,穗筒型,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红色,穗长17.9cm,穗粗4.74cm,秃顶长0.8cm,穗行幅度12~16行,平均穗行数14.2,日产量4.2公斤,百粒重28.1克,出籽率83.4%,空秆率0.2%,倒伏率1.8%,倒折率1.2%,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7级,小斑病1~5级,平均1.7级,纹枯病5.9%,粒腐病0.1%,茎腐病0.9%,锈病1~5级,平均1.6级,青枯病0.0%,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90g/L,粗蛋白10.98%,粗脂肪5.24%,粗淀粉70.50%,赖氨酸0.31%。

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枯病,病情指数为24.4,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较迟熟,河池点春季倒伏严重,果穗较粗大较均匀,结实性好,果穗外观好。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13、S159:

2009年春秋两季区试平均亩产480.4公斤,比对照种正大619增产4.3%,增产显著,排第2位。一年两季参试13点次有11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84. 6%。

201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6公斤,排第6位;比对照正大619(CK)平均增产7.7%,增产点91.7%。

生育期春季平均115天,秋季平均103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52cm,穗高100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9.5cm,穗粗4.74cm,秃顶长1.2cm,穗行幅度10~16行,平均穗行数13.6,日产量4.3公斤,百粒重32.5克,出籽率82.2%,空秆率0.5%,倒伏率0.4%,倒折率0.0%,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4级,小斑病1~3级,平均1.5级,纹枯病6 .8%,粒腐病0. 0%,茎腐病0.0 %,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0.1%,丝黑穗病0.0%。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790g/L,粗蛋白11.49%,粗脂肪5.82%,粗淀粉70.04%,赖氨酸0.31%。

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1.3,高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

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果穗较长大、均匀,结实性较好,外观品质优,粒较深。通过广西普通玉米区试,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

14、CK:正大619

2010年春季品质测定:容重808g/L,粗蛋白11.15%,粗脂肪5.79%,粗淀粉70.50%,赖氨酸0.33%。

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0.3,中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该品种出苗整齐,苗势好;株高穗位较高,较整齐;果穗较大,较均匀,结实性较好,容重较高,外观品质较好。春季都安点纹枯病较重。

四、区试会议讨论结果

1、推荐自治区品种审定的参试种:SP9701、JF0801、S198、GD0818、宜单629、源玉18、蠡试2893、S159、桂0889、德玉983、SP9702

2、结束试验的参试种:GD0776、黔704。

第二节:普通玉米区域试验总结

2010年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一组)总结

一、试验概况

(一)、参试品种及承担单位

根据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方案,2010年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1个。参试品种名称及供种单位(或个人)见表1,承担试点基本情况见表2。抗病虫鉴定由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承担。

(二)、试验方法

1、玉米新品种参加一季筛选试验后,择优筛选优良品种参加区域试验,试验一年后,淘汰平均亩产低于对照或综合抗性差的供试种,择优选择综合表现良好的品种参加生产试验,试验保持11个参试种左右,两年四季(含一年两季生产试验)结束一个供试种试验。

2、田间试验设计: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五行区,小区面积20㎡,单行单株种植,密度统一为3300株。产量进行方差分析,“T”测定。

(三)、试验执行情况

广西玉米区域试验(一组)由广西玉米研究所、柳州市农科所、河池市农科所、贵港市良种示范场、桂林市农科所、北海市农科所共6个试验点承担。上下半年共安排12个点次试验,其中河池试点上半年6月8日和6月19日遭受强暴雨袭击,造成玉米倒伏严重,部分品种倒折严重,整个试验做报废处理,得出数据不参加汇总,列出的结果仅共参考。汇总11个点次试验结果。

(四)试验实施情况及气候特点

2010年春季试验2月22日至3月18日播种,广西玉米研究所播种最早,贵港市良种繁殖示范场、桂林市农科所试点均在3月中播种,比较迟。各试点生育期间天气情况:广西玉米所试点从播种至拔节期间持续低温干旱,但均能及时灌水抗旱。前中期低温寡照,降雨偏少,对玉米生长有一定影响。灌浆中后期雨水较多,部分玉米品种大斑病和纹枯病发生较重。柳州试点播种至幼苗前期干旱低温,幼苗中后期低温寡照,使苗期长势较弱;抽雄前至乳熟期雨水较多,使抽雄授粉及灌浆不利,形成果穗秃尖较长和小半边缺粒或发育不良;乳熟后期至收获时高温闷热,又引起早衰或提早成熟,百粒重较轻。河池试点播种至出苗,天气干旱少雨,经两次喷淋抗旱后,出苗整齐,幼苗期受多次寒潮天气影响,幼苗长势较弱,玉米吐丝散粉期间雨水多,玉米授粉受影响,结实不好,总体秃尖较长。6月8日受大风雨影响,部分玉米品种倒伏,经人工扶整后生长正常。6月19日,正值灌浆乳熟期,再次受大风暴雨袭击,玉米倒伏较严重,部分品种倒折。桂林试点整个试验期间寡日多雨,导致玉米生育期延长。播种时遇干旱,影响玉米出苗;苗期遇低温阴雨,影响玉米苗期生长;4月14日突遇低温,部分品种出现冷害;5月27日—6月19日遇连续降雨,不利玉米授粉,部分品种空杆率升高;6月17日暴雨,造成个别品种倒伏。6月底至7月中旬高温无雨,影响玉米腊熟期生长。贵港试点整个生育期雨水特别多,特别是5月中旬至7月上旬-直下雨,造成个别品种在生育后期青枯病较严重,对产量造成-定影响。北海试点播种至糼苗期,天气严重干旱,影响糼苗生长;拔节前至抽雄前,期间很少有阳光,20多天阴天寡日照影响雌雄穗的生长发育;抽雄后天气正常,有利开花授粉及籽粒发育。

2010年秋季试验8月4日至9月1日播种,柳州、河池、南宁在8月初播种,北海试点播种最迟,各试点生育期间天气情况:广西玉米所试点前期气候正常,散粉吐丝盛期受台风“凡亚比”影响,连续几天强降雨,造成部分玉米组合结实较差。授粉后持续干旱,气温偏低,虽能及时抗旱,但对玉米籽粒灌浆和产量仍有较大的影响。柳州试点中前期高温干旱,灌水稍多;抽雄前后持续雨水,对散粉不利,秃尖较长或小半边缺粒或发育不良;后期低温,收获期延长。河池试点试验期间,播种至九月初,高温干旱少雨,经几次喷淋后,出苗正常,长势较好;9月21日至25日遇连续阴雨天气,对玉米吐丝散粉有一定不良影响。后期天气正常。桂林试点试验期间试验期间气候基本正常,8月下旬播种后的高温干旱天气对玉米的出苗影响较大;10月底开始低温天气影响玉米成熟。贵港试点苗期高温多雨,后期干旱严重,共抽水抗旱三次,生长良好,北海试点没有特殊的自然灾害,后期干旱。

2010年春季前期干旱,低温寡照,不利于玉米苗期生长和拔节孕穗,中后期多雨,河池试点玉米倒伏严重,部分试点纹枯病和大斑病较重。秋季前期气候正常,开花期粉期碰到连续降雨,影响正常授粉,部分结实性差,秃尖长;后期持续干旱,气温偏低,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㈠、产量结果分析

1、联合方差分析(河池试点春季试验和北海试点秋季五谷8609、GD0902和桂种2号报废,仅对南宁、柳州、

贵港、桂林、4个试点进行分析)

一年多点(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性状:小区产量。年份:2010年春秋两季。试点:4个。品种:12个。重复:3。结果见表一。

由表一可见,试点间、品种与试点互作间差异不显著,年份间、试点与年份互作间、区组间、品种间、品种与年份互作间、品种与试点与年份互作间差异极显著。这说明本试验设计及布局科学合理。参试品种在不同环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适应特定环境有较高的产量。

2、品种间产量差异比较(LSD法)

从表2可看出,与对照种正大619产量相比,GD09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金育168减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品种比对照种增、减产均不显著。

3、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通过品种稳定性(Ebehart—russell)分析,品种间回归系数差异不显著,回归模型极不适合。

4、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春季5点(除河池),秋季5点(除北海)]

表3 品种的高产稳产性(HSC法)分析表

从表3可见,按照高稳系数法(HSC)分析原理,GD0901、五谷8609、CPG981和南校206的HSC值相对较大、产量较高,说明这些品种稳定性和丰产性较好;金育168、庆农772、兆玉938和南校207的HSC值相对较小、产量低,说明这些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差;GD0902产量虽较低,但HSC值较大,说明其稳定性较好。

㈡、各试点结果评价(详见表4)

对区试试验各承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表4可知,柳州试点秋季试验准确度较低,其余试点各季试验准确度较高。从各试验点的误差变异系数CV(%)及整个试验的CV(%)来看(表1、表4),各试点的CV%在均10%以下,表明试验总体水平较好,数据可信,可对上报参试品种的相关数据进行正常分析和评价。但个别试点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㈢、主要性状表现

2010年两季性状表现:11个参试品种中,生育期春季97~118天,秋季83~118天,除五谷8609、金育168、CD09001春季、秋季比正大619分别早熟3~4天和5~7天,GD0901、桂种2号春季比对照迟熟2天外,其余品种生育期均和对照种正大619相当.株高242.8~283.9cm,穗位高90.1~124.6cm,除南校206株高和穗位比正大619高外,各参试种株高和穗位全部是低于对照。穗长17.3~20.9cm,穗粗4.72~5.52cm,其中正大619果穗最长(20.9cm),其次是五谷8609、南校206(20.2cm),金育168、CD09001较短(17.3cm、17.6 cm);果穗最粗是CD09001(5.52cm),其次是GD0901(5.3cm)、GD0902(5.19cm),其余为4.72~5.06cm。日产量是五谷8609最高(4.59㎏/日),其次是GD0901(㎏4.56/日);金育168(㎏3.87/日),兆玉938(㎏4.02/日)最低。果穗外观金育168较差,其余较好,百粒重29.3~32.3克,其中最重GD0902(32.3克),其次是南校206(332.1克),而兆玉938((29.3克)最轻。出籽率78.4~83.3%,其中五谷8609(83.3%)最高,其次是

兆玉938(82.8%),最低是GD0902,出籽率为78.4%。各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大斑病和小斑病,大斑病平均在1.0级~2.5级之间,小斑病平均在1.0~2.1级之间;兆玉938大小斑病各个试点都为1级,其余为1~5级和1~3级;茎腐病0.0~1.6%,对各品种危害较轻;纹枯病发生在6.8%~24.5%之间,其中金育168为24.5%,为害最重,CPG981(7.5 %)、南校206(6.8%)较轻,其余的都在7.5%~13.2%之间。锈病金育168感病较重,桂种2号各个试点都为1级,其余锈病幅度都在1~3级,1~5级之间,青枯病发生率在0.0~7.9%之间,CD09001青枯最重,其次是桂种2号(5.7%)、南校207(4.6%)CPG981青枯为零,其余在0.1~1.7%之间。除庆农772丝黑穗病为0.2%外,其余各参试品种都没有发生丝黑穗病。

三、品种综述

1、正大619(CK):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55.2公斤,排第5位。春季平均亩产422.6公斤,排第8位,亩产幅度290.6~548.3公斤;秋季平均亩产487.7公斤,排第3位,亩产幅度378.3~584.5公斤。

生育期春季平均109天,秋季平均107天,幼苗长势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79.2cm,穗高120.1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优,轴色白色,穗长20.9cm,穗粗4.72cm,秃顶长2.9cm,穗行幅度10~18行,平均穗行数13.8,平均行粒数36.0粒,单穗粒重137.6克,日产量4.26公斤,百粒重31.6克,出籽率80.0%,空秆率1.5%,倒伏率0.0%,倒折率0.0%,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8.1%,粒腐病3.9%,茎腐病0.0%,锈病1~3级,平均1.9级,青枯病0.1%,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0.3,中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高,不整齐,部分果穗露顶,抗病性较好,中大果穗较均匀,秃尖稍长,粒色优。

2、兆玉938、: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30.5公斤,比对照减产5.4%,排第11位。春季平均亩产398.2公斤,排第11位,比对照减产5.8%,亩产幅度275.6~475.0公斤;秋季平均亩产462.7公斤,比对照减产5.1%,排第10位,亩产幅度323.9~538.3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2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18.2%。

生育期春季平均108天,秋季平均107天,幼苗长势中,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株高242.8cm,穗高94.9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优,轴色白色,穗长19.4 cm,穗粗4.72cm,秃顶长2.0cm,穗行幅度10~16行,平均穗行数13.6,平均行粒数37.3粒,单穗粒重132.4克,日产量4.02公斤,百粒重29.3克,出籽率82.8%,空秆率0.7%,倒伏率0.0%,倒折率0.0%,田间调查大斑病1~1级,平均1级,小斑病1~1级,平均1.0级,纹枯病13.2%,粒腐病9.5%,茎腐病1.3%,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3%,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68.1,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果穗露顶较重,感纹枯病,粒腐病较重,果穗不均匀。产量和增产点数均未达标,结束试验。

3、五谷8609、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86.8公斤,比对照增产4.4%,排第2位。春季平均亩产464.8公斤,比对照增产10.0%,排第2位,亩产幅度336.7~577.8公斤;秋季平均亩产508.7公斤,比对照减产0.2%,排第4位,亩产幅度405.0~568.4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0点次中,有7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70.0%。

生育期春季平均106天,秋季平均102天,幼苗长势中,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半紧,株高256.1cm,穗高93.3cm,穗筒型,籽粒红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优,轴色红色,穗长20.2cm,穗粗4.97cm,秃顶长0.7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5.2,平均行粒数40.0粒,单穗粒重146.0克,日产量4.59公斤,百粒重30.0克,出籽率83.3%,空秆率1.4%,倒伏率0.0%,倒折率0.15%,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8级,小斑病1~5级,平均1.6级,纹枯病11.7%,粒腐病1.3%,茎腐病1.6%,锈病1~3级,平均1.2级,青枯病1.7%,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2.9,抗锈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中等,植株穗位较整齐,抗病性较好,株型好,果穗较粗大,较均匀,结实性好,外观优,粒较深,出籽率较高,产量较高。继续参加生产试验。

4、GD0901、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93.5公斤,比对照增产8.4%,排第1位。春季平均亩产478.7公斤,比对照增产13.3%,排第1位,亩产幅度351.7~600.6公斤;秋季平均亩产508.2公斤,比对照增产4.2%,排第2位,亩产幅度410.0~593.9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10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90.9%。

生育期春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107天,幼苗长势上,后期田间评定上,株型平展,株高275.3cm,穗高115.2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红色,穗长20.0cm,穗粗5.30cm,秃顶长1.8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5.3,平均行粒数37.7粒,单穗粒重153.6克,日产量4.56公斤,百粒重31.8克,出籽率81.5%,空秆率0.8%,倒伏率0.0%,倒折率0.15%,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1.7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10.7%,粒腐病0.0%,茎腐病0.3%,锈病1~3级,平均1.4级,青枯病0.8%,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枯病,病情指数为40.7,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综合抗性较好,感大斑病,果穗较粗大,不够均匀,部分果穗基部结实较差,行数较多,粒较深,产量较高。继续参加生产试验。

5、CPG981、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70.1公斤,比对照增产3.3%,排第3位。春季平均亩产429.2公斤,比对照增产1.6%,排第6位,亩产幅度306.7~543.3公斤;秋季平均亩产511.0公斤,比对照增产4.8%,排第1位,亩产幅度405.0~572.8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6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54.5%。

生育期春季平均109天,秋季平均107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56.8cm,穗高109.3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8.8cm,穗粗5.06cm,秃顶长1.7cm,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数15.7,平均行粒数34.4粒,单穗粒重140.8克,日产量4.37公斤,百粒重31.2克,出籽率82.3%,空秆率1.3%,倒伏率0.0%,倒折率0.05%,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7.5%,粒腐病0.3%,茎腐病0.0%,锈病1~3级,平均1.9级,青枯病0.0%,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枯病,病情指数为42.2,抗锈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不整齐,感大斑病,果穗较粗、较均匀,行数较多,粒较深,出籽率较高,产量较高。继续参加生产试验。

6、GD0902、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58.3公斤,比对照减产1.7%,排第8位。春季平均亩产439.6公斤,比对照增产4.0%,排第3位,亩产幅度335.6~572.2公斤;秋季平均亩产476.9公斤,比对照减产6.4%,排第11位,亩产幅度360.6~562.8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0点次中,有6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60.0%。

生育期春季平均108天,秋季平均107天,幼苗长势中,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株高275.8cm,穗高102.1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红色,穗长20.0cm,穗粗5.19cm,秃顶长2.2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5.2,平均行粒数36.4粒,单穗粒重142.8克,日产量4.16公斤,百粒重32.3克,出籽率78.4%,空秆率0.8%,倒伏率0.0%,倒折率0.1%,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12.4%,粒腐病2.1%,茎腐病0.2%,锈病1~3级,平均1.2级,青枯病0.2%,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62.1,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较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感纹枯病,部分果穗露顶,果穗较粗、大小不均匀,秃尖较长,粒较大、较深。产量未达标,结束试验。

7、南校207、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41.2公斤,比对照减产3.1%,排第10位。春季平均亩产404.0公斤,比对照减产4.4%,排第10位,亩产幅度301.1~498.4公斤;秋季平均亩产478.3公斤,比对照减

产1.9%,排第7位,亩产幅度378.9~572.3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5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45.5%。

生育期春季平均107天,秋季平均108天,幼苗长势中,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株高245.7cm,穗高97.5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红色,穗长20.0cm,穗粗5.02cm,秃顶长2.3cm,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数15.1,平均行粒数38.0粒,单穗粒重135.2克,日产量4.12公斤,百粒重29.7克,出籽率78.8%,空秆率1.8%,倒伏率0.5%,倒折率0.2%,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2.0级,小斑病1~3级,平均1.6级,纹枯病12.0%,粒腐病1.7%,茎腐病0.7%,锈病1~3级,平均1.5级,青枯病4.6%,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44.4,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较弱,植株穗位不整齐,抽雄时弯头,果穗露顶较重,感大斑病和青枯病,果穗较均匀,结实性较差,秃尖较长,烂顶,外观较差。产量未达标,结束试验。

8、桂种2号、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68.4公斤,比对照增产0.5%,排第4位。春季平均亩产431.0公斤,比对照增产2.0%,排第5位,亩产幅度318.9~551.7公斤;秋季平均亩产505.8公斤,比对照减产0.8%,排第5位,亩产幅度406.1~620.6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0点次中,有6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60.0%。

生育期春季平均111天,秋季平均108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株高260.4cm,穗高108.5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19.7cm,穗粗4.98cm,秃顶长2.4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4.6,平均行粒数37.3粒,单穗粒重145.9克,日产量4.16公斤,百粒重31.3克,出籽率82.6%,空秆率0.7%,倒伏率0.0%,倒折率0.3%,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6级,小斑病1~3级,平均1.2级,纹枯病12.7%,粒腐病0.0%,茎腐病0.5%,锈病1~1级,平均1.0级,青枯病5.7%,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37.6,抗锈病,抗茎腐病,中抗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感青枯病,较迟熟,中大果穗较均匀,秃尖较长,粒较深。产量未达标,结束试验。

9、金育168、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01.2公斤,比对照减产11.9%,排第12位。春季平均亩产381.2公斤,比对照减产9.8%,排第12位,亩产幅度283.3~497.2公斤;秋季平均亩产421.2公斤,比对照减产13.6%,排第12位,亩产幅度301.1~542.3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没有一个点次比对照增产。

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秋季平均102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下,株型半紧,株高255.1cm,穗高90.1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下,轴色粉红色,穗长17.3cm,穗粗5.01cm,秃顶长1.8cm,穗行幅度12~18行,平均穗行数14.7,平均行粒数31.7粒,单穗粒重121.1克,日产量3.87公斤,百粒重30.7克,出籽率81.3%,空秆率1.8%,倒伏率0.0%,倒折率0.4%,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1级,小斑病1~5级,平均2.0级,纹枯病24.5%,粒腐病0.2%,茎腐病0.5%,锈病1~7级,平均4.3级,青枯病0.6%,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63.3,感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整齐,大小斑病、纹枯病和锈病较重,抗病性差,果穗短小,部分果穗半边结实性较差,外观较差。产量和增产点次均未达标,结束试验。

10、南校206、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55.0公斤,和对照平产,排第6位。春季平均亩产429.2公斤,比对照增产1.6%,排第6位,亩产幅度310.0~532.2公斤;秋季平均亩产480.7公斤,比对照减产1.4%,排第6位,亩产幅度316.7~587.4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7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63.6%。

生育期春季平均109天,秋季平均108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上,株型平展,株高283.9cm,穗高124.6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20.2cm,穗粗4.80cm,秃顶长2.4cm,

穗行幅度10~18行,平均穗行数14.0,平均行粒数36.9粒,单穗粒重138.7克,日产量4.20公斤,百粒重32.1克,出籽率79.6%,空秆率1.9%,倒伏率0.0%,倒折率0.2%,田间调查大斑病1~3级,平均1.6级,小斑病1~5级,平均1.7级,纹枯病6.8%,粒腐病3.4%,茎腐病0.0%,锈病1~5级,平均1.9级,青枯病0.1%,丝黑穗病0.0%。抗病虫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高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15.2,感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较好,植株穗位较高大、不整齐,个别果穗露顶,果穗大小不均匀,秃尖较长,粒较大,外观较好。产量未达标,结束试验。

11、CD09001、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52.4公斤,比对照减产0.6%,排第7位。春季平均亩产433.6公斤,比对照增产2.6%,排第4位,亩产幅度303.3~539.4公斤;秋季平均亩产471.1公斤,比对照减产3.4%,排第9位,亩产幅度342.8~577.8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5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45.5%。

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秋季平均100天,幼苗长势中上,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株高252.1cm,穗高109.9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轴色白色,穗长17.6cm,穗粗5.52cm,秃顶长2.4cm,穗行幅度12~22行,平均穗行数16.5,平均行粒数33.6粒,单穗粒重138.5克,日产量4.46公斤,百粒重30.1克,出籽率79.6%,空秆率1.7%,倒伏率0.8%,倒折率0.2%,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5级,小斑病1~5级,平均2.1级,纹枯病12.1%,粒腐病0.7%,茎腐病0.4%,锈病1~5级,平均1.9级,青枯病7.9%,丝黑穗病%。抗病虫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55.6,抗锈病,高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不整齐,大斑病和青枯病较重,抗病性较差,后期叶片枯黄,果穗粗短较均匀,秃尖较长,行数较多,粒较深。产量和增产点次均未达标,结束试验。

12、庆农772、2010年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43.0公斤,比对照减产2.6%,排第9位。春季平均亩产409.6公斤,比对照减产3.1%,排第9位,亩产幅度299.5~534.4公斤;秋季平均亩产476.4公斤,比对照减产2.3%,排第8位,亩产幅度361.1~643.0公斤。一年两季参试11点次中,有5点次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45.5%。

生育期春季平均109天,秋季平均109天,幼苗长势中,后期田间评定中,株型平展,株高285.9cm,穗高114.3cm,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果穗外观中上,轴色白色,穗长19.8cm,穗粗5.17cm,秃顶长3.2cm,穗行幅度12~20行,平均穗行数16.2,平均行粒数34.8粒,单穗粒重135.2克,日产量4.04公斤,百粒重30.0克,出籽率77.5%,空秆率2.6%,倒伏率0.0%,倒折率0.2%,田间调查大斑病1~5级,平均2.1级,小斑病1~5级,平均1.7级,纹枯病9.5%,粒腐病3.6%,茎腐病0.3%,锈病1~5级,平均2.2级,青枯病0.1%,丝黑穗病0.2%。抗病虫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36.5,感锈病。

区试会议评定:该品种苗势好,植株穗位较高大,不整齐,锈病较重,抗病性较差,叶片较窄,空杆较多,果穗较粗短、较均匀,秃尖长,果穗半边结实性较差,外观较差。产量和增产点次均未达标,结束试验。

四、区试会议讨论结果

继续生产试验参试品种:五谷8609、GD0901、CPG981。

结束试验品种:兆玉938、GD0902、南校207、桂种2号、金育168、南校206、CD09001、庆农772。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来源 玉米是XX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XX区连续九年对高产玉米生产的加大扶持投入和连续六年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以及四年的玉米产业体系建设综示区项目实施,我区玉米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玉米生产已发展成为XX区粮食生产的主导作物,面积产量数据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201X年玉米种植面积3 7.8538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3 8.29%,总产2 1.69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 5.57%,平均单产573kg。 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的粮食安全,影响农民增收,最终影响XX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农字53号】文件精神,以及201X年9月29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会议要求,设置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增加党委政府对玉米生产的重视力度,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对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X年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示区建设项目,旨在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XX区玉米种

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任务目标 综示区样板建设 完成1000亩综示区玉米集成技术推广,产量较对照增100kg亩。成本降低100元。带动万亩玉米生产较对照增50kg亩。201X年综示区样板 1000亩,百亩核心区100亩,带动区10000亩。百亩核心区产量指标750kg亩以上,千亩区产量指标700kg亩以上,万亩带动区600kg 亩以上。 承担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对创新、集成的玉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1-2个新品种提供 下年示范。 对本区域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负责本区域的玉米产业需求和信息采集,调研玉米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 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 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 三、实施结果 项目布局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病虫草鼠害综合 防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乡镇级玉米 间套种样板、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尽可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1. 试验目的:选择2—10个玉米品种在同一块地种植,在栽培管理上统一管理,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下,能够最高产、高效的玉米品种。 2. 参试品种:现有的品种由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 3. 试验设计:这9个品种随机排列在大田播种,排列为从西往东一号品种排到: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每一个品种播种面积不小于3亩。 4. 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4.1 试验地点:奇台县坎尔孜乡东坎尔孜村,试验农户:艾斯卡尔。 4.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经土壤化验结果该地块土壤中碱解氮100克/公斤,有效磷10.6,速效钾309,有机质26.1。 4.3 试验主持人:高亚汗、试验技术指导人:依明江。 5. 田间管理:验地试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4月18日机械铺摸播种,播行50—40厘米,采取宽窄行,株距22厘米。从西往东排列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亩播量3公斤。5月4日出苗,5月14~15日间定苗,5月9日和19日进行两次中耕,5

月4日喷施除草剂天仙配亩用量50克,因玉米对除草剂有敏感性打完此药后在玉米田里有了多多少少的影响,对新玉45号特别敏感,玉米损害率达到30%左右。6月10日进行机械施肥,化肥用量硫酸钾3公斤,二铵13公斤三料10公斤。6月20日灌头水,全生育期灌7次水,6月25日玉米长到小喇叭口期时,为防治玉米螟的危害,用呋喃丹投入。7月10日为防治野蛮的危害结合灌水灌水口放入锐劲特,亩用量为200克。9月10 成熟,9月15日收获。 6. 调查及结果:试验地出苗后每三天观察一次进行记载,每个处理中去三个点,定点调查,点上调查记载。 5.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各生育期调查。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并制定本办法。 1.2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是鉴定和筛选适宜不同玉米生态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1.3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国家玉米品种审定和区域布局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管理体系 2.1 根据农业部授权,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实施。 2.2 各省级种子管理站有义务协助全国农技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组织管理。 2.3 根据我国玉米生态区划和生产实际,设置若干试验组别,分别委托主持单位组织实施。试验管理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各组主持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从事省级玉米区域试验组织管理经验,热爱本工作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组织能力,办事公道,能胜任本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章主持单位和承试单位的职责 3.1 主持单位的职责,一是根据本管理办法组织本组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并贯彻全国农技中心的试验指导意见;二是协助全国农技中心或根据其委托组织召开区试年会及试验考察;三是按时完成试验总结并对参试品种(组合)提出具体评价意见,以便

区试年会审核;四是制定本区的试验实施方案,提供给区试年会修改和确定;五是负责处理试验有关的日常工作。 3.2 承试单位的职责,一是严格执行试验实施方案;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试验田,田间管理要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并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可靠;三是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并按时完成年度试验报告;四是对试验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章试验设置 4.1 根据玉米生态区的分布和生产实际,在全国玉米生态区设置若干个组别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相应配套的区试预备试验(引种试验)、生产试验、生产示范和品种展示,试验组别可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4.2 试验采用滚动式,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3年,生产试验1一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安排。 4.3 预备试验参试品种一般以50个左右为宜;区域试验每组一般8一12个品种(不含对照);生产试验需根据区域试验结果确定,一般不超过5个(不含对照)。参试品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增减。 4.4 预备试验全国安排30个左右试点,区域试验每组安排10个以上试点,生产试验每品种安排2个以上省、每省3个以上试点。 4.5 预备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小区面积12或15平方米,一般不设重复,对照依据区域试验的相应组别确定;区域试验小区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组设统一对照(CK1)和辅助对照(CK2)各1个;生产试验采用对比排列,一般不设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作为对照,密度根据品种特点和生产实际确定,每品种每试点面积不得少于0.5亩,田间管理略高于大田生产水平,施肥水平与大田生产相当。 4.6 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由主持单位通知育种单位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4.7 对完成试验程序并推荐国家审定的品种,安排国家玉米品种生产示范。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模板】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 1 试验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客观、科学、公正地鉴定参试新品种的丰产性、生育期、综合抗性及遗传稳产性、适应性,为筛选我区不同生态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加快我区玉米新品种的试验、审(认)定和推广步伐。 2 试验组别及单位分工 2.1 试验组别 根据我区玉米生态区分布和生产实际,品种比较试验设置7个熟期组(如下表)。 熟期组对照品种 种植密度 (株/亩) 生育期指标(比对照≤天) 超早熟组九玉201 5000 3 极早熟组九玉5 5000 3 早熟组区丰垦008 4500 3 中早熟组九玉1034 4500 3 中熟组区金山33 4500 3 中晚熟组丰田6 4500 3 晚熟组郑单958 4500 3 2.2 主管部门 负责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执行情况检查、试验结果汇总等。 单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品种管理科负责人:XXX 地址:XX市呼伦北路74号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n:chenchunmei0224@https://www.360docs.net/doc/f118098402.html, 2.3 试验主持单位及负责人 承担品质分析样品穗的套袋、样品邮寄任务,完成试验汇总报告,指导、检查试点。 超早熟、极早熟、早熟组:XX公司,祁春阳,qcy9898@https://www.360docs.net/doc/f118098402.html, 中早熟、中熟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邮寄所,冯勇,fy6250@https://www.360docs.net/doc/f118098402.html,

中晚熟、晚熟组:XX公司,郭志明,tlgzm@https://www.360docs.net/doc/f118098402.html, 2.4 承试单位 承担相应试验任务,完成试验总结报告等。 2.5 种子接收与编码单位 负责试验种子的接收、分装、编密、邮寄等。 3 参试品种和供种单位(见附表) 4 试验设计与要求 4.1 试验种子要求 4.1.1 供种量 每品种供种3公斤。 对照种由指定单位统一提供,每个对照品种40公斤。 4.1.2 种子接收单位及负责人 单位名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负责人:XXX 地址:XX市XX区昭君路22号邮编:010031 联系电话:********、******** 传真:******** 4.1.3 供种时间供种单位必须在4月1日~4月10日前将种子寄达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4.1.4供种要求 ⑴采用邮政特快、宅急送、快递等方式直接送到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一些需种子接收单位自取的其它方式(如汽车托运、一些限区快递公司)不予受理。 ⑵各供种单位提供的种子必须达到国标GB4404.1一级,保证参试种子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大粒种子要适当增加供种量。不得提供包衣种子。 ⑶包装要扎实,每份种子要有品种标签,注明参试组别和联系方式。包装外要标明品种名称和参试组别。 ⑷无法提供种子的供种单位要提前告知种子接收单位,说明原因和不参试品种 ⑸如因供种量不足、供种时间超期、种子质量不合格、种子包衣、未标品种名称和组别等原因,造成不能正常参加试验或影响试验结果的,由供种单位自负。 4.1.5 密码编号所有参试品种实行密码编号制,同组试验密码分多套。密码编号由编码单

罗平县2014年玉米新品种展示总结

罗平县2014年玉米新品种展示 总结(阿岗) 一、试验目的 通过展示曲靖市本地选(引)育的优良玉米新品种,观察相关性状表现,鉴定新品种在我县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筛选适宜我县推广的玉米新品种,扩大本地自育玉米新品种的影响力,促进玉米新品种推广,为品种适宜种植区域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展示品种 (一)参试品种:1、J1401,2、J1403,3、J1402,4、大天1号,5、天玉3000,6、路单2号,7、大玉7号,8、宣宏2号,9、新中玉801,10、宗单6号,11、宗单5号,12、曲晨11号,13、宣黄单试验种,14、宣黄单8号,15、云瑞3号,16、靖单12号,17、华兴单7,18、靖单13号,19、麟单8号,20、西单5号,21、西单7号,22、曲晨8号。 (二)供种单位:曲靖市农科院。 三、田间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长20.01米,宽2.4米,小区面积48.024平方米, 规格为(0.4+0.8)×0.29米,每行69塘,每小区种植2个双行,播种276塘,单株留苗,

折合每亩密度3831株,各品种实收计产。 J1401、J1402、J1403每个展示种只种一个双行,小区长20.01米,宽1.2米,小区面积24.012平方米, 规格为(0.4+0.8)×0.29米,播种276塘,单株留苗。 四、试验情况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在阿岗镇乐作村委会阿革小寨,地块位于阿岗至乐作公路边,海拔1890m左右,前作烤烟,土壤为石灰岩山原红壤,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交通方便,无灌溉条件。 2、试验经过:试验于5月27日机耕,5月28日人工拉绳点播、盖种。6月8日出苗, 8月6-16日抽雄吐丝,9月17日大风导致严重倒伏放弃后期管理。 3、施肥及田间管理: 底肥:复混肥(N:P2O5:K2O=15:7:6)60公斤/亩。 追肥:全生育期追肥一次,亩施尿素30公斤。定苗后于6月25日一次性追肥盖膜,每小区2.16公斤。 五、品种表现 由于风力较大,试种地整个片区倒伏严重,时期偏早,还没有进行病害调查及田间考种,也没有进行产量实收,只能根据前期观察和中期观摩简单说明。 从中前期的总体表现,包括株型、株高、长势、抗病性来看,大天1号、宣黄单试验种、宣黄单8号、靖单12号、华

100个玉米品种抗性鉴定试验总结

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巍山县植保植检站蹇永祥余国俊 摘要: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灰斑病在不同玉米品种上发病情况,通过病情指数、严重度鉴定出品种的抗性。经过三年对100个玉米品种的多次试验,得出了多个较抗病生理性状好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玉米品种;灰斑病;抗病性;鉴定;严重度 玉米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作物。它也是我省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200-15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28%,占大春粮食面积的30-37%,占全省粮食面积总产的28%,我县种植玉米达10万亩,占全县粮食面积总产的50%左右。但由于多年来品种、结构未从根本上进行调整和高氮肥栽培以及后期缺乏精细管理,我省的玉米灰斑病、大、小斑病为主的叶斑病在近年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灰斑病发生极其严重。为保证玉米种植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高玉米品质、产量,尽量挽回因玉米灰斑病造成的损失,我县对100个玉米品种开展了为期三年抗性鉴定试验。最终得出结果,并把抗、中抗、高抗且生理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种推广于实际生产。 1、试验时间及地点 本试验于2007年至2009年的4—10月开展。地点选在永建镇永利村委会唐家明田中,海拔1900米,属坡地,中等肥力,粘性土壤,

浇水方便,前作为小麦、玉米,4月底翻地,深20cm,塘施底肥复合肥20kg/亩,5月中旬下种,5月底出苗,10月初采收。 2、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材料为大理州植保站提供的84个品种及本县选择的16个品种(见表二),试验设100个处理,一次重复,共100个小区,按当地常规种植,每小区宽1.5m,长4m,16塘点播,密度为3600株/亩,简单随机排列。 玉米腊熟期(9月初)调查,每小区定点、定株(5株)、定叶(穗位叶上3叶下2叶,共6叶),调查病情指数、严重度,见表二。并根据平均严重度鉴定出各个玉米品种的抗病性。 3、试验对象及分级标准 3、1灰斑病及病原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aniels)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2玉米灰斑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

最新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

按照《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产业办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内容的各项任务,现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产创建活动完成情况 一是新华镇隆胜村八组,涉及农户26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00亩,二是新华镇五星村二组,涉及农户32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63亩。 二、具体工作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绿办主任任组长,乡镇、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高产创建项目的组织实施、上报、督促检查、目标考核、档案整理等工作。聘用万亩示范片技术责任人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负责制定高产创建技术方案、检查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了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位,我们专门成立临河区产业办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产业办正副主任亲自挂帅,以保障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2、严格管理,规范运作 按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制定了玉米高产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管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奖励办法等具体要求,同时从地块的选择、创建标准、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进一步促进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有序开展。 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公开,杜绝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 在档案资料管理上坚持对高产创建活动的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按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文件、图片、影像资料等及时归档,全面体现了高产创建活动的建设成效。 3、注重培训,普及技术 高产创建活动中,对技术人员和示范区农民进行了培训。在冬春农闲季节集体培训农民,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指导组,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培训并指导实践,传播田间管理知识,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示范片农民怎么种、如何管。培训村社技术干部6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册)。 4、抓好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小结

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小结 摘要:通过对新引进的7个杂交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浚单20、奥玉19、登海11号等3个品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玉米品种引进 为了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改善玉米品种结构,我们于2003年从外地引进7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本项试验示范,现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共有7个杂交玉米新品种参加试验,分别是浚单20、濮9794、丰乐5号、汇元1号、奥玉19、登海11号、汇元6号,设对照豫玉22号品种1个。 1.2 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嘉禾县龙潭镇杉树下村王金生、王秋生等人的旱土里,位于省道1806线旁,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蔬菜。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双行区组排列,小区长方形,面积41.8平方米,四周设3—5行保护行,重复3次;采用直播方式种植,每亩播种量2— 2.5公斤。3月28日播种,株行距50×70厘米,每穴播3—4粒,2叶1心时间苗,4叶1心时按每穴2株定苗。安排每小区种3行,126穴,定苗后每小区计252株,折合每亩4019株。田间管理按现型生产水平操作,基肥每小区施腐熟圈

肥1.5担、过磷酸钙2.5公斤,复合肥3.2公斤;定苗后每小区施0.95公斤尿素催苗;9—10叶展开时,每小区施尿素0.6公斤作穗肥。 1.3.2 试验记载试验进行定点观察和室内考种记载。记载项目有:生育期、株高、株型、穗长、穗总粒数、千粒重、小区产量等。 2、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试验结果见附表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区组间F值为0.375,不显著,处理间F值为171,达极显著,说明品种间存在差异。实际产量最高的品种是濮9794,为575.7公斤/亩,比对照豫玉22号增产3 3.2%,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汇元1号,实际产量为567.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31.4%,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增产的还有浚单20号、奥玉19、登海11号,分别比对照增产29.2%、15.5%、12.5%。比对照减产的有丰乐5号、汇元6号,减产幅度分别为12.2%和5.9%。 2.2 生育期各参试品种生育期见附表2。生育期比对照长的有奥玉19、登海11号、濮9794、丰乐5号等4个品种,长3—5天;比对照短的有浚单20、汇元1号等两个品种,短2—5天。 2.3 经济性状 2.3.1 植株性状各参试种的植株高度在2.45—3.0米之间,最矮的是浚单20,株高2.45米,比对照豫玉22号矮0.5米;株高比对照矮的还有奥玉19、汇元1号、汇元6号、丰乐5号,比对照矮0.1—0.3米。最高的是登海11号,株高3.0米,

2011年玉米品种试验总结报告[1]

陇种管发[2011] 号 陇县种子管理站 关于上报2011年度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总结的 报告 市种子管理站: 现随文报来《2011年宝鸡市春播玉米品种试验总结》壹份,请审阅。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玉米品种试验总结报告 抄送:县农业局,档(二) 共印10份

2011年春播玉米品种展示总结 一、试验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快玉米良种更新换代步伐,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种子事子稳步发展,特征集玉米新品种,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工作,为种子经营者和农民群众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及安排 展示田位于陇县城关镇店子村二组,海拔800米,地面平整,土层深厚,水浇地,壤土,肥力中等;参试品种为35个,对照品种为豫玉22号。 三、试验设计及栽培管理情况 展示田未设重复,各品种的密度按供种单位的要求确定。播期为4月21日,前茬为冬闲地,播前亩施有机肥2500kg,并亩施磷肥40kg,进行了机耕深犁耙耱。全生育期结合锄草施肥2次,亩追施碳铵25kg,尿素25 kg,在整个生育期间严格按照试验记载标准,对各个品种的性状、特性进行了观察记载。 四、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播前墒情较差,为保证一播全苗,采取统一开沟渗行点播;出苗期大部分品种苗齐苗壮,有个别品种种子量少播量不足且发芽力较

弱,存在缺苗断垄现象,用时采取同行移栽措施进行了补救;苗期晴雨天气交替出现,气温回升较慢,光照不足,长势较常年缓慢;幼苗达到5叶期时及时进行了施肥、松土和除草,苗情逐渐恢复正常且长势旺盛;6月中下旬遇连阴雨天气,土壤含水量较大导致旺长,7月中旬组织统一除草施肥并加强了田间管理,8月份出现的强降雨对试验品种影响不大,倒伏品种较少,个别品种出现了斑病;8月下旬至收获期晴雨天气交替出现,光照不足,延迟了部分品种成熟,使之丰产性不能充分表现,参试品种未发生大面积病害及虫害。 五、产量结果 表1产量及产量结构表 品种名称亩产(Kg) 较 CK增 产(Kg)较 CK增 产% 位次 产量结构 亩株数单穗粒重百粒重 潞鑫8号470.1 48.3 11.5 25 2887 191.6 28.8 盛单216 520.0 98.2 23.3 15 3062 199.8 27.1 潞玉6号564.6 142.8 33.9 8 2464 273.9 37.1 富友9号543.3 121.5 28.8 12 2887 221.4 32.0 强盛101 512.9 91.1 21.6 17 2887 209.0 36.5 双惠100 614.2 192.4 45.6 3 2887 250.3 37.9 奥瑞10号535.7 113.9 27.0 13 2887 218.3 34.4

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09-09-29T10:49:07.420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杜河本[导读] 为促进我场畜牧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我场引进青贮玉米品种6个前言:为促进我场畜牧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我场引进青贮玉米品种6个,通过试验从中选出适合我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玉米饲料品种,应用于生产并为我场的农业结构调整开辟广阔空间。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实验设在我场第六作业区156号地东侧,土壤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0%,前茬种植圆葱作物,肥力中等,地势平坦。 供试品种分别是:东农215、龙青1号、阳光1号、龙单23、青101、高油106、垦粘一号品种为对照。 1.2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不设重复,4行区,行长80米,每品种为一区,每区面积214平方米。 1.3栽培管理 5月26日播种,当天完成,采用播种机进行田间作业,平方米株数为4-5株,亩施肥24公斤,尿素7.5公斤、二铵8.5公斤、33%硫酸钾6公斤,喇叭口期追肥一次,人工除草二次,中耕二遍。 1.4气象条件对本年度的影响 今年春季雨水大,整地较晚,播种期推后,出苗后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生长,后期7月下旬降雨较大并有大风天气,致使部分玉米倒伏,但影响不大。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调查 各品种在6月8日出苗,抽雄期在7月23日,对照品种抽雄期晚2天,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2.2生育性状调查 从果穗产量及果穗比率来看,表现最好的是东农215;其次是龙青1号和高油106. 从产量性状上看,龙青1号产量最高,阳光1号、高油106产量次之。 3.结论 丰产性分析,试验的6个品种均比对照高产,其中龙青1号、阳光1号、高油106、青101品种产量较高,亩产超过5吨,东农215和龙单23产量较低,建议不作为青贮优选品种。 根据田间观测和产量结果认为,参试6个品种叶量比例均大于对照,龙青一好在各品种中产量最高;参试的6个品种在收获时果穗的成熟度均比对照低,对照品种垦粘1号在收获时果穗达到蜡熟末期,其它6个品种都在乳熟中期或乳熟初期;垦粘1号在我场是主栽品种,建议龙青1号、高油106和阳光1号可在我场搭配种植。 (作者单位: 156334黑龙江省佳木斯建三江分局鸭绿河农场)

玉米新品种总结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 总结 植保植检站 2013年10月5日

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 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玉米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项目》是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由植保植检站承担实施。项目实施地点设在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的高码头镇,面积5000亩,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中等肥力水平,种植结构以小麦-玉米为主,玉米亩产一般在450公斤左右,属中等水平。 项目规划内容:在项目区内推广玉米配方施肥技术,核心示范田面积1804亩,涉及分化台、宋名口、丁大寺、丁河涯4个行政村,在项目建设期内,对项目区干部、农民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5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0份,辐射带动周边5000亩。 项目投资资金总额为12万元,全部由财政拨付。其中购买玉米新品种9.74万元,印刷资料、技术培训、租车、雇佣技术员等费用2.26万元。 二、项目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科学制定方案 县植保站、县农开办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实施,县植保站由站长岳彩峰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实施工作,并成立项目专家组,整合科技项目、植保技术推广经费,进行综合使用,

集全站力量搞好技术、资金支持。同时,农开办成立了协调组,积极配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实施前,专家组先后3次深入该项目区对需求意向、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及时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2、示范引路,辐射带动发展 为保证项目的全面实施,采取示范引路、辐射带动的实施策略,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举办技术培训班,田间现场指导,建立了高标准样板示范田,集中显示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目的,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3、推广新品种,科学施肥 项目区常年种植玉米品种浚单20,品种单一、病虫害日益加重,随着生产发展需要,玉米品种急需更新换代,我们抓住推广新品种这个核心,强化增产内因,围绕科学施肥这个重点,强化增产保障,切实解决限制项目区玉米生产水平提高的瓶颈,抓住问题关键,取得了显著效果。经多方考察,在往年小面积示范的基础上,项目区内我们选定了玉米优良新品种伟科702,该品种抗病性强、综合丰产性状好,在今年的生产中表现出极强的丰产稳产性。据统计,项目区用于玉米新品种补贴共9.74万元,占项目资金总量的81.2%,满足了项目生产需要,深受欢迎。 4、强化技术指导,全程服务 针对项目实际,我们总结出几项易掌握、好运用的措施加强宣传,重点普及关键技术,采取了专题培训、技术讲座、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总结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总结xx种子总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种子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如种子科研育种已向多元化发展,农作物育种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出发,2004年实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在培育和广泛引进品种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分布,相对集中,突出优势作物和重点地区,因地制宜,组织新良种和种子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促进品种更新更换,实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项目资金计划安排情况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资金计划安排210万元。其中: 1、各类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经费198.0万元。含水稻、玉米、甘蔗、大豆、西瓜、花生、红薯、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2、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正常开展费用12.0万元。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网络。包括水稻、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水稻、玉米、甘蔗、西瓜、大豆、花生、红薯、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水稻、玉米、甘蔗品种生产试验等。 (2)组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开展相关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3)广泛引进新品种,建立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建立水稻、玉米、马铃薯、西瓜四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召开全区性水稻、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现场考察会议等。

(4)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标准描述工作。建立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标准描述种植基地。 (三)项目布局 见附表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试验的人工、农资、田租等补助,没有土建工程,具体开支如下: (一)各类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经费补助198.0万元 1、水稻、玉米、甘蔗新品种筛选试验3万元。 2、水稻、玉米、大豆、西瓜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154.0万元。 3、马铃薯、红薯等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筛选20万元。 4、水稻、玉米、西瓜、甘蔗等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21万元。 (二)水稻、玉米、西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12万元。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1)农作物品种试验,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品种依据。据统计,2004年共引进各类农作物品种658个参加试验示范,其中水稻品种293个、玉米品种273个、西瓜品种43个、大豆品种11个、花生11个、红薯17个、甘蔗10个。 (2)通过试验示范,带动面上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并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实施新品种试验示范,带动面上新品种的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水稻新品种推广面积300万亩,玉米新品种推广面积200万亩。水稻品种按亩增25公斤计,新增稻谷7500万公斤;玉米品种按亩增30公斤计,新增玉米6000万公斤。

玉米种子公司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玉米种子公司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在这即将逝去的XX年里,我的感悟是:“一份耕坛一份收获”。用辛勤的汗水换来扎实的技术,用努力的付出换来美好的生活。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的我,时刻谨记我的工作使命,努力用专业知识为公司服务,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锻炼自己,在这一年里,我一直不断的学习,来补充自己的不足,我深知要达到新时期的高标准,唯有先调整自己的理念,彻底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下面本人查找问题如下: 一、年初至今,我一直在学习状态工作着,许多专业知识淡薄,导致了工作上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工作思路条理不清,导致了我工作效率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 三、主观上思想有过动摇,未给自己加压,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四、忽略了团队协作,没有经常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人员之间沟通; 五、工作思路上也缺乏一些创新意识。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技术员作为单位的一个主要职能岗位之一,“高效,准确”是我技术人员

应尽的职责 。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我们负有很大的义务与责任。只有不断的反省与总结,工作才能得到提高!。 查找自身的不足才能进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要实现自已的人身价值,企事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荣辱,为实现共同的目标 我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思想觉悟方面,我一直要求自己要有努力学习的精神、创新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永不满足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我们要把这几种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工作中中去。 对于即将到来的XX年而言,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把自身融入到工作中去,重点放在加强专业知识与拓展提高这几方面,下面就工作计划与思路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掌握新工作软件“OA自动化办公”软件,补充建筑专业知识,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完善工作体制,加强自我修养,进一步加强xsteel建模软件的应用性学习,为今后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针对流程节点,对工作认真负责。 从今年的工作流程节点中学习不少关于对工作责任制方面的知识,所以,加强对工作责任的概念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在今年许多工作中,都没有真正的认清自己工作重点是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来源 玉米是XX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XX区连续九年对高产玉米生产的加大扶持投入和连续六年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以及四年的玉米产业体系建设综示区项目实施,我区玉米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玉米生产已发展成为XX区粮食生产的主导作物,面积产量数据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2013年玉米种植面积37.8538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38.29%,总产21.69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5.57%,平均单产573kg。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的粮食安全,影响农民增收,最终影响XX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农(科)字(2009)53号】文件精神,以及2009年9月29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会议要求,设置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增加党委政府对玉米生产的重视力度,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对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示区建设项目,旨在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任务目标 (一)综示区样板建设 完成1000亩综示区玉米集成技术推广,产量较对照增100kg/亩。成本降低100元。带动万亩玉米生产较对照增50kg/亩。2014年综示区样板1000亩,百亩核心区100亩,带动区10000亩。百亩核心区产量指标750kg/亩以上,千亩区产量指标700kg/亩以上,万亩带动区600kg/亩以上。 (二)承担玉米新品种(技术)筛选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对创新、集成的玉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1-2个新品种提供下年示范。 (三)对本区域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四)负责本区域的玉米产业需求和信息采集,调研玉米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 三、实施结果 (一)项目布局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乡镇级玉米间套种样板、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使资金、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总结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总结 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总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种子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如种子科研育种已向多元化发展,农作物育种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出发,2004年实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在培育和广泛引进品种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分布,相对集中,突出优势作物和重点地区,因地制宜,组织新良种和种子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促进品种更新更换,实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项目资金计划安排情况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资金计划安排210万元。其中: 1、各类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经费198.0万 元。含水稻、玉米、甘蔗、大豆、西瓜、花生、 红薯、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2、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正常开展费用12.0万 元。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网络。

包括水稻、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水稻、玉米、甘蔗、西瓜、大豆、花生、红薯、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水稻、玉米、甘蔗品种生产试验等。 (2)组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开展相关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3)广泛引进新品种,建立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建立水稻、玉米、马铃薯、西瓜四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召开全区性水稻、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现场考察会议等。 (4)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标准描述工作。建立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标准描述种植基地。 (三)项目布局 见附表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试验的人工、农资、田租等补助,没有土建工程,具体开支如下:(一)各类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经费补助198.0万元 1、水稻、玉米、甘蔗新品种筛选试验3万元。 2、水稻、玉米、大豆、西瓜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154.0万元。 3、马铃薯、红薯等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筛选20万元。 4、水稻、玉米、西瓜、甘蔗等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21万元。 (二)水稻、玉米、西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12万元。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范文.doc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范文 玉米是XX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XX区连续九年对高产玉米生产的加大扶持投入和连续六年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以及四年的玉米产业体系建设综示区项目实施,我区玉米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玉米生产已发展成为XX区粮食生产的主导作物,面积产量数据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2013年玉米种植面积37.8538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38.29%,总产21.69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5.57%,平均单产573kg。 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的粮食安全,影响农民增收,最终影响XX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的通知【云农(科)字(2009)53号】文件精神,以及2018年9月29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会议要求,设置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增加党委政府对玉米生产的重视力度,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对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示区建设项目,旨在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

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任务目标 (一)综示区样板建设 完成1000亩综示区玉米集成技术推广,产量较对照增100kg/亩。成本降低100元。带动万亩玉米生产较对照增50kg/亩。2018年综示区样板1000亩,百亩核心区100亩,带动区10000亩。百亩核心区产量指标750kg/亩以上,千亩区产量指标700kg/亩以上,万亩带动区600kg /亩以上。 (二)承担玉米新品种(技术)筛选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对创新、集成的玉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1-2个新品种提供下年示范。 (三)对本区域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四)负责本区域的玉米产业需求和信息采集,调研玉米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