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合谷救治心脏急症

内关合谷救治心脏急症
内关合谷救治心脏急症

内关、合谷穴在心脏病急症中的应用

附5例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本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在前臂掌侧,当曲池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神、胸腹、脾胃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心痛,心悸,胃脘疼痛,呕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胁痛,癫狂,痫症,疟疾,肘臂疼痛等,现又多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肌炎,无脉症以及休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等。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家兔或大白鼠的“内关”穴部位,对乙酰胆碱所造成的低血压和垂体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调整效应【1】;可使犬或家兔的实验性心律不齐迅速恢复正常。针刺内关穴,通过X光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项指标的观察,提示风湿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多项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出自《灵枢·本输》,又名虎口。“合”意即合拢,“谷”是山谷的意思。此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两骨相合,形状如山谷的地方,所以名为合谷。又因位于手拇指虎口两骨之间,所以又称为虎口。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合谷穴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1】,配合内庭、颊车、内关、足三里、下关等穴中的1~2穴,对于体表和内脏都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心脏急症指突发性的心脏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心衰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等。80%以上的病理机制有心肌缺血参与。这一类疾病发病快,病情重,直接威胁生命。治疗原则是镇静、扩冠、降压、抗心律失常。

紧急情况下,能否有一种快速、方便、容易掌握又疗效可靠的方法来缓解心脏急症?

笔者从事医疗工作近30年在临床中救治的5名心脏急症患者,总结如下:

病例1

患者,中年男性。2005年10月8日晚在乘坐烟台飞往北京的航班上突发心脏病。在飞机起飞后不久,飞机广播寻找医生,前排有病人需要帮助。现场只有我一个人前去,在未测量出发病乘客的血压和脉搏后,我一边安排机组人员叫地面120急救,一边给予低流量吸氧,同时以指代针双合谷、内关强刺激,不到10分钟,病人缓过气来说:医生我没事了,不用叫120了。但我还是坚持让他到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随行的同伴说,他本来就因为心脏病要到当地的医院就诊,因为一顿大酒耽误了看病,没想到在飞机上出现了险情。

病例2

患者,82岁,女性。2011年10月底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家做午饭,忽然接到单位同事的电话,说其母在院子里散步过程中心脏不适。我拿起血压计、听诊器和针灸针快速赶到事发现场。老太太被家人围住,一人在后面扶着她,一人跪在前面。老人大口出气,舌下含着速效救心丸,患者意识清楚,示意胸部不适。得知老人有心脏病、糖尿病的基础,判断是心绞痛或心梗发作。天气很冷,衣着很厚,来不及量血压,立即双合谷、内关4针强刺激,5分钟左右,老人长出一口气,对跪在他脚下的同事说了句:儿啊,别哭了,你妈死不了了。当999急救到来后,老人的压迫性胸闷、憋气症状已经完全缓解。随访得知,老人在医院CCU 病房第二天,心脏病再次发作,冠脉造影显示一支已经堵塞了95%,当即放了2个支架。现在老人至今生活质量很好。

病例3

患者,女,83岁。2012年重阳前夕,农业部农业司组织老同志去廊坊参观农业园并采摘。上午参观完毕,午饭期间,陪同老人的家属来要藿香正气水,说她妈妈有点中暑,我脑子一闪:天气虽然有点热,但也不至于中暑啊,当家属第二次来要藿香正气水,说不够得多服几支。我问了情况,家属说中暑不想吃饭。我起身前往一看,老人诉胸闷,吃不下饭,追问病史患有糖尿病多年,我立刻意识到不是中暑而是心脏问题,给予速效救心丸5粒舌下含服加一侧内关、合谷针刺,5分钟左右,老人胸闷缓解,随后留针半个小时,午间休息一会儿,下午胸闷症状全无,顺利返京。老人至今未再出现类似情况。

病例4

患者,女,82岁。2012年清明时节带老母亲去郊区小住,环境的变化让老人一时不适应,突然感到头晕心慌气短,一量血压,平时有高血压,一般收缩压都在150mmhg左右,可是当时收缩压只有110mmhg,而且心律每分钟接近100次。没有任何药物,也没有想到送医院,我嘱咐妈妈躺好,同样针刺右侧内关和合谷两穴,留针半小时。当我起针时,妈妈的症状完全消失,血压脉搏恢复如常。

病例5

患者,女,80岁,笔者的婆婆。2014年11月的夜间1点多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憋闷,同时大汗淋漓,待笔者醒来已经持续了半小时。随即推双侧内关穴,很快穴位处出现紫痧,症状也随后缓解,针刺双侧内关并留针半小时。夜里平稳入睡至早晨。上午带婆婆到所在医院检查血液心肌酶,结果显示显著增高,提示心肌细胞急性损伤,进一步到北大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脉严重狭窄,立即放入血管支架,以后未在出现类似情况,目前生活很好。

体会

针灸治病的依据的是经络理论。穴位分布在经络上,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经络,气至病所,起到缓解病痛,改善症状。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舒膈理气、化瘀止痛、调畅气血的功效,临床常以内关穴为主穴治疗心血管急症,且具有疗效可靠、取穴方便、副作用小、创伤小、成本低等特点。[2]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内关、合谷能稳定交感神经,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基础的患者在寒冷、过劳、酗酒、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等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等,针刺内关等穴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对心肌呈现良好的保护作用[3]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呈现良好的调整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冠脉供血,减轻心肌缺血[4]。也有报道在心绞痛发作时因含服硝酸甘油片引起不适反应的给予针刺合谷穴 ,使心绞痛的发作得以缓解和中止[5]。

用内关、合谷穴位配合按压或针刺方法能够快速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血压不稳、心律不齐,缓解紧张、憋闷、心慌、气短等症状,为医者、目击人提供有效的方法,帮助病人度过险境,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内关、合谷穴位置都在双手,方便易取,不受体位、衣着、天气环境的影响,操作者可以很快同时刺激2个穴位。便于掌握和推广。

心血管病急症治疗指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专题笔谈 作者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武汉,430060) 心血管病急症治疗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黄从新 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最为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心源性休克又是AMI 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是由于大量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显著下降,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近10年来,随着诊断及治疗手段的进展,一方面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有所下降。北京地区 1971年以前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2016%,至1978年以后 降至10%以下,1983年时为714%。国外发生率约为10% (214%~1510%)。常规药物治疗的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 的病死率高达80%~90%,约50%在休克开始10h 内死亡, 80%在1周内死亡;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支持下行急诊血 运重建(包括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病死率下降至50%以下。另一方面,在 AMI 的治疗中,由于可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给予有 效的治疗,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减少,泵衰竭已成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据Norris 报道,60年代末期AMI 死于心律失常者占52%,死于泵衰竭者占41%;而至70年代末期,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死于泵衰竭者占62%,而死于心律失常者仅占12%。上海地区报道心源性休克占AMI 死亡原因的 4311%,北京地区占2418%,香港地区占1815%。由此可 见,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是我们面临的长期课题,掌握并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将成为能否改善其预后的关键。为此,笔者复习了有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经验,将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救治经验予以概述,旨在加深对这种心血管急症的认识。 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的目的在于使心排血量及灌 注压能满足全身的需要,支持心功能,防止梗死延展,并尽可能减少缺血、坏死范围,打断恶性循环,可采取下列措施。 1 一般治疗 一些心外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心源性休克,纠正这些影响休克的心外因素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有效的镇静、止痛 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时可表现有剧烈疼痛,剧烈胸痛可诱发、加重休克,且在某种状态下,疼痛甚至是导致休克难 以逆转的原因之一。严重持续的疼痛状态可使患者恐惧或焦虑不安,可加重原已存在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使休克进一步恶化。一般说来,处理严重疼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给予吗啡制剂。因肌肉或皮下给药吸收程度不可预测,故目前多主张静脉给药,但AMI 溶栓治疗后列为禁忌。静脉注射的常用剂量为3~5mg ,如对呼吸及血压无明显影响而胸痛仍未缓解者,必要时15~30min 后重复1次,极少数病人需用较大剂量的吗啡方能奏效。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对于AMI 并发心脏性疼痛的患者其标准的止痛方法是联用硝酸甘油、止痛剂、吸氧及β受体阻滞剂。 1.2 充分的通气、给氧 氧气是一种治疗性“药物”。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尤以顽固性心源性休克更显著。目前常见的给氧方法系用鼻管或半开放面罩吸氧,对于顽固性心源性休克者应配置高流量的给氧系统(8~10L/min )或床旁血氧评估系统如皮肤的每搏血氧计连续监测,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大于或等于90%。但对于严重低氧血症者, 8~10L/min 的流量、100%氧面罩吸氧和经适当使用气管扩 张剂如舒喘灵治疗后,氧分压仍不能维持8100kPa 以上或无法保证呼吸道通畅者,推荐应用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高浓度吸氧,而此时必须严密注意胸腔内正压引起的不良血流动力学效应。此外,治疗顽固性心源性休克时,给氧必须和其它药物的使用同时周密地考虑(如镇静剂、血管活性药物、纠酸药物等)。 1.3 适当补充血容量 AMI 并发心源性休克时均存在着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 足,亦是导致休克难治的常见原因。因此,纠正低血容量是控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环节。在无急性肺水肿的前提下,可谨慎使用等渗容量扩张剂,如30min 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00mL ,详细监测血压、心率以及肺部听诊,以观察治疗反 应。有学者称此法为液体耐量试验。若经此处理,患者临床情况好转,尿量增多,血压升高,休克体征逆转,表明血容量不足,可再在1h 内静脉滴注250~500mL 液体。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倡导在行中心静脉压(CVP )和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情况下,以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 )或CVP 等指标来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若PCWP ≤1187kPa 或 CVP <1118kPa ,可于短时间内(1~2h )给予容量负荷,直至 低血压纠正或PCWP 达2100~2140kPa 或CVP 达1147kPa 为止。在此期间至少15min 测定1次有关参数。如初测 PCWP 在2100~2140kPa 或CVP 达1118~1176kPa ,可先于

心脏急症的急救课件

心脏急症的急救课件 心脏急症的急救课件恩阳区上八庙镇卫生院卫生院李建东心力衰竭分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是心脏病后期发生的危急症候。 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现为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病情发展严重时,病人常常在夜间憋醒,被迫坐起,咳喘有哮鸣音,口唇发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咳粉红色痰,脉搏细而快。 右心衰竭初起可有咳嗽.咳痰.哮喘.面颊和口唇发紫.颈部静脉怒张。下肢浮肿,严重者还伴有腹水和胸水。同时出现左心和右心衰竭的为全心衰竭。 急救措施首先要让病人安静,减少恐惧躁动。有条件的马上吸氧(急性肺水肿时吸氧可通过75%酒精溶液),松开领扣.裤带。让病人取坐位,两下肢随床沿下垂,必要时可用胶带轮流结扎四肢,每一肢体结扎5分钟,然后放松5分钟,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口服氨茶碱.双氢克脲噻各2片,限制饮水量,同时立即送病人去医院救治。 心肌梗死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重的心脏急症,是导致中老年人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患者在发病后几个小时内死亡,其中未能及时到医院就诊便死亡的病人约占到1/3,及早发

现和正确处理非常重要。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就要考虑到心肌梗死的可能。 急救方案: 1.让病人就地安卧,不要翻身,保持安静和情绪平和,周围 的人也不要大声说话,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千万不要让病人步 行到医院,如急送病人至医院,人背.车拖,一路颠簸,易使病情恶化。 2.如有供氧条件,立即让病人吸氧,同时速与急救站联系。 3.如有家用常备药箱,遇到心肌梗死病人发作时,首先让患 者立即躺下,停止活动,口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如有胸痛者, 可将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嚼碎后置于患者舌下。心跳呼吸骤停者 亦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 心跳突然停止的急救 1.突然晕厥.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心脏停跳10~15秒钟由于 脑缺氧引起昏厥,意识丧失,病人可以突然由坐位.站位倒下,大声喊叫也无反应。同时出现面部和四肢肌肉抽搐,长达几分钟。 2.心音.脉搏.血压突然消失。观察脉搏以大动脉搏动为准, 成人以颈动脉,股动脉,幼儿以肱动脉为准。 3.呼吸停止。开始时呈现断续或叹息状态,每分钟只有几次 呼吸,呼吸动作小,胸部见不到起伏征象,很快呼吸完全停止。 呼吸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跳20~30秒钟以内。

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98例观察

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及治疗98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9-05-07T16:20:51.9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作者:谭艳洁于璐 [导读] 目的:主要研究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98例心血管急症患者,包括心绞痛患者33例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 200331)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常见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措施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98例心血管急症患者,包括心绞痛患者33例,心房纤颤患者12例,窦性心律过速患者29例,心肌梗死患者1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8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急诊急救与治疗干预,评价我院临床急诊急救工作与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在本次研究中,由86例患者好转出院,占总例数的87.76%;有8例患者无效,占总例数的8.15%,4例患者死亡,占总例数的4.08%。在比较不同病症患者的急诊急救措施与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后发现,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所采用的心血管急症的急诊急救与治疗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好转出院的患者比例高,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心源性猝死患者急诊死亡率高的问题一直尚未得到解决,因此应该成为我院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心血管急症;急诊急救;临床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98例心血管急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1.5±5.7)岁,包括心绞痛患者33例,心房纤颤患者12例,窦性心律过速患者29例,心肌梗死患者1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8例。 1.2方法 在患者入急诊科之后,立即针对患者病症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1)心绞痛。当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脸色苍白、胸部疼痛、疼痛延伸向左肩或者左上肢时,可以诊断为心绞痛,让患者平卧休息,并给予连续吸氧,肌肉注射75±25mg的盐酸哌替啶止痛,并口服10mg硝酸异山梨醇、10粒速效救心丸。除此之外,对患者的足三里、间使、内关等穴位进行按摩。 (2)心房纤颤。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心房激动频率为300-600次/min,心率在120-160次/min,并且无规律性之后,即可确诊为心房纤颤。 (3)窦性心动过速。当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恍惚、心音有力、乏力、心悸等症状时,可以确诊为窦性心动过速,此类患者的心率一般为120-150次/min。急救过程中取患者平卧位,于1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艾司洛尔,同时静脉滴注艾司洛尔,用药量为0.05mg·kg-1/min,若发现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增加负荷量艾司洛尔的注射量,但是最高用药量不应该超过0.2mg·kg-1/min。 (4)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出汗、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胸骨后持续压榨性疼痛时。让患者平卧休息,口嚼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250mg;静脉注射5mg硫酸吗啡,注射频率为20次/min;基于患者连续吸氧;对于休克患者,采用心肺脑复苏方法进行治疗干预。 (5)心源性猝死。患者主要表位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瞳孔放大、丧失知觉等症状,无法测量血压,即可诊断为心源性猝死。急救过程中立刻对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干预,取患者仰卧位,放低头部,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开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并配合电击除颤、胸外心脏按压等干预措施;静脉注射1.5mg肾上腺素,每隔5min注射一次,根据患者疾病发展情况,逐渐将注射量增长到5mg。若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则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再次急救。 1.3观察指标 统计本组98例患者的急诊急救效果情况,包括好转率、无效率与死亡率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2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本组98例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治疗后,患者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好转出院的患者例数达到了86例,占总例数的87.76%;而相比之下,急诊急救治疗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总例数的8.15%,并且有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站总例数的4.08%,详细资料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病症患者急诊急救治疗效果资料表 统计学处理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门诊急诊急救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干预手段,根据心血管急症的特征,必须要在短时间内确诊患者疾病类型,并方便在现场实施救治[1]。在本次研究中,本组98例心血管急症患者主要病症包括心绞痛、心房纤颤、窦性心律过速、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五种,这些病症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并且在心电图、患者临床表征等方面均可以发现。所以当急诊急救人员接触患者之

常见急症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常见疾病急救与护理 创伤的急救与护理 一、急救原则:迅速、准确、有效包括现场急救、转送中救护、急诊室救护 二、现场救护:先抢救生命,后保护功能,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1)脱离危险环境 (2)解除呼吸道梗阻:松开衣领,侧卧位偏向一侧,清除异物。 (3)处理活动性出血:加压包扎、伤部抬高。 (4)处理创伤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排气减压,开放性气胸,无菌敷料封口。 (5)保护好断层肢体:无菌包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 (6)伤口处理:外漏部分严谨回钠。 (7)抗休克:止血、输液、扩容 (8)现场观察 三、转送途中的救护:力求快速,保证途中抢救 1、伤员体位:依据伤情选择,一般仰卧位,颅脑外伤侧卧或头部偏向一侧,胸部伤半卧位,休克取中凹位。 2、搬运方法:脊柱骨折平卧位,担架运送,3—4人一起搬运。 3、途中注意:头在后,下肢在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四、急诊室救护 1、抗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加压输液。 2、控制出血:加压包扎伤口,抬高肢体。 3、胸部伤口的处理:开放性气胸迅速封闭伤口,张力性气胸快速穿刺引流。 4、颅脑损伤:防止脑水肿,使用高渗液。 5、腹部内伤处置:尽快输血、抗休克、手术。 昏迷的急救与护理 一意识障碍程度分为: 1、嗜睡:处睡眠状,可唤醒,又很快入睡。 2、昏睡:较深睡眠状,不易唤醒,答非所问,各反射存在。 3、昏迷:意识丧失,外界刺激不能感知。 二、急诊处理: 1、病因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供氧,必要时予以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输注抢救药物,脱水降颅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失衡。 3、护脑治疗 三、救治原则 1、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氧供。 2、维持循环功能,抗休克。 3、补充葡萄糖,减轻脑水肿,纠正低血糖。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对症处理,预防感染,控制高热和抽搐。 6、积极寻找和治疗病因。 四、护理重点

心血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

全面认识高血压 ——主讲人: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副教授周桃元 【主持人】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就在我们身边。我国高血压已突破3.3亿,其中1.38亿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所以我们一起来全面认识高血压。今天我们请到了权威专家,来自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副教授周桃元主任,周主任您好。 [周桃元简介] 周桃元,男,1965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祁阳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省中医心血管科学会委员及永州心血管科学会委员。曾在湘雅医院进修心血管科一年,每年都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会议2-3次,毕业后一直从事科临床工作,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诊治各种心血管科疾病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十七篇。 [周主任]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周主任,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是哪种疾病? [周主任] 是高血压病。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跟高血压有关的疾病。 ?每100个脑出血病人中有93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脑梗塞病人中有86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冠心病人中有50~70人患高血压。 【主持人】高血压总是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健康,早期患者并

无明显的不适感,因此高血压患者并不重视,我国的高血压现状怎样? [周主任] 我国高血压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可以概括为:三高、三低、三误区。 三高:患病率高(11.26%);死亡率高(41%);致残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35.6%);治疗率低(17.1%);控制率(4.1%)。 三个误区: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 【主持人】什么是血压? [周主任]血液要想在全身流动就需要有压力,血压就是指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主持人】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怎样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是多少? [周主任] 诊断高血压时要确诊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也就是说测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值,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下肢血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有头痛、头昏、心悸、耳鸣等症状,少数患者则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发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或(和)舒压≥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5/75mmHg. 血压高低与症状不成正比,有无症状都要常规测血压。 【主持人】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周主任]有以下情况的人,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大:吸烟、饮酒过量、焦虑、不经常活动、肥胖、摄入盐和脂肪过多,胆固醇高,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心脏骤停的急救护理常规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护理常规 按急诊抢救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姓名,轻拍患者肩部,观察其对刺激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呼吸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感觉:面部贴近患者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呼出;听:耳听患者呼吸道内有无气流逸出的声音,判断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用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头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不超过10秒。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护理措施】 1.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紧急呼叫值班医师,积极就地抢救,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2.紧急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建立呼吸通道 (1)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背部坚实的平面(木板、地板、水泥等),取仰卧位,双腿伸直,解开上衣,放松裤带 (2)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患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外向上抬颏。若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应当及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再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法: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2秒,确保胸廓隆起。送气时,用一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子防漏气; 呼气时,两手指松开。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应用简易呼吸器法: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L/min,一手以“F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钟。送气同时观察人工呼吸的有效指征,即见患者胸廓起伏。 (4)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跪于患者的右侧,快速确定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按压手法: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的准确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要部 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幅度:使患者胸骨下陷成人为4~5cm;5~13岁儿童为3cm;婴幼儿为2cm。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5)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指征:①能摸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6mmHg)以上;②发绀减退,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由灰转红:③散大的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或挣扎;⑥可以排尿;心电图波形改善以上只要出现前2项指标,说明有效,应继续行CPR。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可用面置呼吸囊加压给氧,必要时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给药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 4.进行心电监护。如出现室颤,经药物治疗无效,应尽快进行电除颤术 【健康指导】

心血管急症救治(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风险防范(续完)

764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10月 第29卷 第10期(总第196期)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October,2014,Vol. 29 No.10(Serial No.19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过30余年的 临床应用、开发研究和不断完善,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安全和有效性已获大量临床试验的循证。目前,临床上对多支、复杂和高危(左主干等)冠状动脉病变的PCI 治疗已不少见,特别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合并高龄、心功能低下、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严重损害和有脑血管病史的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已失去外科搭桥手术机会等的高危患者的PCI 也越来越多。如何保证PCI 的安全和质量已成为国际介入界的难题,也将是介入医师、医院管理者甚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所面临的新挑战或新任务。尽管国际学术届不断更新和修订相关指南,甚至适宜技术指南,明确了“该做或不该做”的策略性指导意见,但始终难以解决PCI 技术上“怎么做和怎么做最优从而保证患者安全”的操作层面的问题。在今年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上,美国造影和介入协会(SCAI)就举办了“PCI 风险防范”专题研讨会,邀请了美国、亚太和中国的专家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并要求明确5条建议的解决方案。可见,鉴于冠心病患者病情和PCI 技术操作本身均有一定风险,如何做好PCI 风险防范,保证患者安全,是摆在国内外专家和管理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风险 PCI 的风险,就是PCI 患者的安全风险,应是每位PCI 术者重点防范的风险靶标。这些风险包括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安全和有效性已获大量临床试验的循证。但在真实世界中,临床上面对多支、复杂和高危病变PCI 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功能低下、脑卒中病史、肾功能衰竭、肺功能严重受损和高龄(如≥80岁)已失去了外科搭桥手术机会的极高危的PCI,做好介入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已成为国际介入界所面临的新难题。本文针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PCI 严重并发症、支架内血栓和各种合并症加重,提出了做好“PCI 的无效假设”,从介入医师、科室主任和省市级介入质控中心层面提出了PCI 的风险防范措施。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患者;风险防范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PCI 的各种并发症、支架内血栓(stent thrombosis, ST)和各种合并症(co-morbidities)加重。MACE 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住院期间发生率分别为0.5%、5%和1%~2%;Resolute all comers 研究1年时发生率分别为1.6%~2.8%、4.1%~4.2%和4.8%~4.9%。PCI 各种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穿孔破裂并发症、穿刺血管出血、血肿、严重出血、血栓和栓塞以及药物过敏等等,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若急救不及时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支架内血栓包括早期、晚期、晚晚期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5%、0.5%和0.5%/年,一旦发生轻则心肌梗死,重则致命。可见,上述各种风险的直接结果都可导致患者死亡和心梗,如果防范不严,则风险势必更大,只有严加防范,将这些风险降至最低,才能保障患者安全。2 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PCI 的风险,应做好PCI 的“无效假设”即每例PCI 均有风险或失败的假设,针对风险,在PCI 介入医师、科室主任和省市级质控中心管理层面,从严格指征、风险评估、策略制定、规范操作和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充分认识和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严加防范。 2.1 介入医师的风险防范及措施 所有PCI 资质的介入医师,是做好PCI 风险防范的主力军和责任人,如果每位PCI 术者都能主动地有效防范PCI 风险,则PCI 患者的安全自然就有 心血管急症救治 (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风险防范(续完) 杨跃进 专题笔谈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模拟急救情景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急诊模拟情景 1. 接诊环节。 病人家属按床头铃呼叫护士,护士及时到达病房,发现病人意识丧失,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摆正患者体位,解开患者衣领,另一护士前来协助抢救工作,轮流为患者胸外按压。同时绑上袖带,吸氧、上心电监护。 值班医生为患者查体: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心电监护显示:患者无呼吸、无心跳、无血压,考虑心脏骤停。 立即心肺复苏:A:保持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开辟静脉通道,给肾上腺素1mg 静推,必要时5-10 分钟重复一次。同时急查心电图。 立即通知上级医师,请ICU、心内科医师会诊。 2.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初步处理。 询问患者家属,患者发病心脏骤停前有无诱因,既往有无心脏病、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结膜是否充血、水肿、苍白,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位置、范围、程度,有无震颤、心包摩擦音;心脏的左右浊音界;心脏的心音、额外心音、杂音。 目前患者病情危急,况且年岁已高,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治疗措施,在救治过程中仍可以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3.死亡。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到ICU治疗,救治更加方便。由于本院医疗技术和技术力量与上级医院有一定差距,您与其他亲戚商量,可以往大医院转院治疗,我们会积极陪护,但在转院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后果,我院概不负责。如留院治疗,我们会积极治疗,现已告知上述风险,如果没有问题,请在病危通知单签字。 对病人处理: 1. 吸氧2.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体温、心律、血压、脉搏3. 开辟第二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维持有效呼吸、防止脑水肿与缺氧、促进脑细胞代谢、防治肾衰竭及预防感染。 护士核对值班医生医嘱,重复确认,执行医嘱。 值班医师按照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3. 会诊与处理。 ICU心内科医师5分钟到达病房。 心内科医师:继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完善相关检查,寻找病因与予以治疗。 ICU医师:患者病情危急,转入ICU进一步观察治疗。

心血管病特色专科五年发展规划

心血管病特色专科五年发展规划 近年来,心血管学科各分支发生了深刻而迅速的变化:从最初药物洗脱支架带来令人振奋的结果,到今天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关注;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治疗的重要意义从提出到广泛接受;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到经导管介入;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过去的几年,我院心血管学科的发展也与时俱进,现已建成为济宁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山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完成建设“精品特色专科”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落实科学发展的观念,完善学科建设,构造全新的学术平台。 一、指导思想 心血管科学科建设和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患者为中心,以创建省精品临床专科为主线,以心脏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和介入治疗为主旨,以创建济宁市区域专科医疗中心为目标。抓队伍、提素质,抓管理、上水平,抓质量、求发展,实现科室“"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 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心血管科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治学严谨、技术精湛、具有开拓精神和区域影响力的心脏亚学科带头人,把心血管科培育成医院的“精品”,济宁市的“品牌”。 (一)业务开展计划 1、2017年完成心脏介入人才准备,成立心脏导管室,规范化建设CCU,开展冠心病的介入与起搏治疗;

2、2018年开展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和治疗、床旁有创监测、IPBP和射频消融治疗;组建心外科,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 脉搭桥术; 3、2019年拟开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瓣膜成形; 4、202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开展心脏康复治疗,形成自身特色; 5、2021年把心血管科发展建设成为山东省精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在以下方面: (1)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能够熟练掌握无保护左主干、多支多处弥漫性病变,CTO病变及分叉成角病变等介入技术,常规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冠脉内超声、光学相干成像系统(OCT)、冠脉血管内多普勒等 项技术,PCI无论数量和质量在济宁市、鲁西南地区及省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2)射频消融与起搏治疗 能够开展房颤、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总体成功率在95%以上,在省内具有领先地位。开展植入性心脏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例数在济宁市处于领先地位。 (3)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能够开展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并发乏氏窦瘤 破裂、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开展目前国内先进介入中心的所有常规治疗项目,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图

院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心肺复小组专项急救(总值班),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报警器,通过网络 直接通知复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原因(6H6T),注意脑复及超长期复。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 E D ,或由复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6)心电图监测和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和电技术两方面: 1)电击除颤:心室纤颤可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所需能量为200~360焦耳。2)药物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硫胺、溴苄胺等;若由于洋地黄中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静注。 3)对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静注治疗。 三重症监护室处理 (1)维持有效的循环: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处理心律失常;防治急性 左心衰竭等等。 (2)维持有效呼吸:关键问题是要防治脑缺氧及脑水肿,也可用呼吸兴奋剂,

心血管急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心血管急症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研究 心血管急症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要是由于 患者内膜发生撕裂现象,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遇见较为强烈的冲击,从而出现内膜剥离和扩展,形成真假两腔[1]。若在此过程中患者内膜撕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加大破裂 加重,最终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本研究以18例心血管急症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其采取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措施,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 龄范围在2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45±2.64)岁,其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 为5例,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一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9年)诊断标准,并且对所选患者按照Stanford分型法进行分型。 1.2诊断及治疗方法 其中通过CT和经胸超声检查(TTE)确诊的患者为4例,通过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和经胸超声检查(TTE)确诊患者为12例,通过CT和经食道超声检查(TEE)确诊 患者为2例。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自身意愿等其中采用保守治疗为38.89%(7/18),采用介 入治疗患者为61.11%(11/18)。 2结果 2.1患者主要临床症状 所选患者主要症状为:疼痛、胸闷气短以及血压升高等,其中有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疼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其中出现疼痛症状为16例,占88.89%,出现血压升高人数为 14例,占77.78%。 2.2动脉夹层的分型情况 根据Stanford分型法对患者主动脉进行分型,分型结果显示,大部分为Stanford B型,详见 表1。 表1 分型情况(n/%)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增长和年 轻化发展的趋势。人体中的主动脉是由内膜、中模和外模构成,此三层膜紧密结合[2]。动脉 夹层主要是因为血管的中模结构出现异常,而血流对血管的冲击从而出现内膜剥离和扩展,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剧烈疼痛,主动脉夹层相当凶险,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出现 死亡现象。诱发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的因素有很多,如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 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中高血压是诱发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CT、CTA、TTE和TEE四种影像学对患者进行诊断,CT检查主要优势在于 迅速、无创,并且对鉴别主动脉增宽的原因有重要作用,其缺点在于诊断显示破口或分支及 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等存在不足。CTA主要优势在于检查主动脉夹层过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并且其诊断率极高本研究诊断率为100%,同时能够较好的显示破口和主要分支血管,其

导管室心脏急诊介入手术的护理配合与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8415696.html, 导管室心脏急诊介入手术的护理配合与效果作者:陈敏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 要】目的:探讨对急诊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105例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的患者共有91例,其余14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选择择期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冠脉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3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后进入康复期。结论:优化手术护理配合,可提高工作效率,为介入手术赢得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导管室;心脏急诊;介入手术;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247-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其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1];该病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常见因素,临床治疗主要措施为早期采取介入手术治疗,促使患者动脉再灌注得到恢复,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功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介入手术中常出现并发症,需要加强护理配合,充分评估病情,抓住患者病情瞬间变化,为抢救工作赢得时间,提高和医生之间的配合度,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病死率。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手术患者,加强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为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男57 例,女48例;年龄45~86岁之间,平均(61.4±3.7)岁;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45例,非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心绞痛28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皮试、化验、备皮等准备工作,之后给予心电监护、除颤仪,将患者送至导管室,嘱患者采取平卧位,给予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患者局部麻醉,将造影导管、动脉鞘导入,将造影剂注入,之后进行透视;将血管腔狭窄部位确定后,采取球囊顶扩张,达到效果后将支架植入,植入效果满意后将导管拔除,对伤口进行包扎。 1.3护理措施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心源性呼吸困难: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体循环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缺氧有关 心前区疼痛: 1、疼痛:心前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炎症累及心包有关。 心悸: 1、不舒适:心悸:与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有关。 心源性水肿: 1、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及钠、水潴留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卧床过久。营养不良有关。 晕厥(心源性): 1、有受伤的危险:与晕厥发作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主动脉瓣狭窄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 1、活动无耐力:与心功能不全,心排出量下降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左心衰竭致肺淤血,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3、体液过多: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肾血流灌注不足,钠水潴留有关。 急性心力衰竭: 1、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有关。 2、焦虑、恐惧:与病程长、丧失劳动能力和突发的病情加重致极度呼吸困难及窒息等,监护室的抢救设施和抢救时的紧张气氛对病人的影响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淤血呼吸道内大量泡沫痰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心律失常: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2、焦虑:与严重心律失常至心跳不规则,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和疗效不佳。缺乏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绞痛、脑栓塞、猝死。 风湿性心瓣膜病: 1、活动无耐力:与心瓣膜病致心排血量降低有关。 2、焦虑:同上。 3、有感染的危险:与肺淤血及风湿活动有关。 4、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活动。心绞痛: 1、疼痛:心前区疼痛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乳酸及代谢产物积聚、刺激神经末稍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绞痛的发作影响活动有关。 3、焦虑:与心前区疼痛及对预后的忧虑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有关冠心病的知识有关。

2019急诊急救的护理规范

一、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 1、关于2级急重患者评估指标错误的是() A、急性脑卒中 B、癫痫持续状态 C、活动性或严重失血 D、发热伴粒细胞减少 E、严重的局部创伤——大的骨折、截肢 2、关于响应时间对应错误的是() A、Ⅰ级急危--即刻 B、Ⅱ级急重--10min C、Ⅲ级急症--30min D、Ⅳ级非急症--24h E、Ⅳ级亚急症--60min 3、关于4级亚急症患者评估错误的是() A、病情稳定,症状轻微 B、吸入异物,无呼吸困难 C、呕吐或腹泻,无脱水 D、轻微出血 E、关节热涨,轻微肿痛 4、分诊级别为3级的是()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E、绿色 5、关于级别评定标准错误的是() A、生命体征 B、即时检验或检查 C、以病人诉求为基础 D、症状/体征 E、ABCD原则 二、精准心肺复苏 1、关于精准心肺复苏的内涵错误的是() A、发生心跳骤停时判断准确,反应迅速 B、高质量的CPR操作 C、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综合性脏器支持 D、只与冠脉冠状动脉压有关 E、针对病因的正确处理 2、关于呼气末CO2监测循环功能正确的是()

A、通气功能不变时,心输出量减少,由外周转运至肺的CO2减少,导致PETCO2升高 B、呼气末CO2浓度或者分压的监测可以反映肺通气 C、反映肺血流 D、休克,心跳骤停及肺梗塞,肺血流减少或停止,PETCO2浓度迅消失 E、PETCO2可反映循环状况,用于循环监测 3、理想的冠脉灌注压参数不应该是() A、简单易得 B、无创伤 C、准确可靠 D、程序复杂精密 E、成本低 4、PETCO2对心脏骤停的预后判断错误的是() A、CPR期间,PETCO2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肺内的供血量 B、如果在CPR期间,PETCO2低于10mmHg,则有必要设法改 善胸外按压 C、如果在CPR期间,PETCO2低于10mmHg,则没必要改善胸 外按压 D、在对插管患者进行CPR时,如果PETCO2的值持续低于 10mmHg,则说明不太可能出现ROSC(自主循环恢复) E、如果PETCO2突然增加到正常值35到40mmHg之间,则可以 认为这是ROSC(自主循环恢复)的一个指标 5、高PETCO2的意义正确的是()

心血管急症中心静脉穿刺术诊疗

心血管急症中心静脉穿刺术诊疗 摘要】中心静脉穿刺术是急诊学常用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各种介入治疗的基础,从事介入治疗的医师,通常最先掌握的技术就是股静脉和股动脉穿刺术,穿刺技术一般采用改良的Seldinger穿刺法。 【关键词】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导管法 Seldinger穿刺法1953年由Seldinger首先采用经皮穿刺法进行血管插管的技术,该技术取代了以往直接穿刺血管或切开暴露血管进行插管造影。此穿刺插管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很快得以广泛应用。 Seldinger穿刺法操作的基本步骤是:以带针芯的穿刺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慢向后退针,退至有血液从穿刺针尾端喷出(静脉血是缓慢溢出)时,即插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沿导丝插入导管,并将导管插至靶血管,进行造影或介入治疗。 改良Seldinger穿刺法:1974年,Drisoll对Seldinger穿刺法进行了改良,他以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血管,当针尖穿透血管前壁,进入血管腔,有血液从针尾喷出时,即停止进针,不再穿透血管后壁,然后插入导丝、导管。改良穿刺法因不穿破血管后壁,发生血肿等并发症的机会就更少,该方法已成为目前主要的血管穿刺法。 一、中心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适应证:①需快速输血及补液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可随时调节输入量和速度;②监测压力;③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患者的抢救;④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⑤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⑥中心静脉压用于判断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有效循环血容量。 穿刺置管途径: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动脉穿刺多选股动脉和桡动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1)锁骨上路:患者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 (2)锁骨下路;患者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1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从锁骨中点下lcm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进针时紧靠锁骨下缘可减少气胸的发生机会。在进针的过程中同时回抽,当回抽到暗红色血液时停止进针,并反复回抽测试其是否通畅,确定在静脉腔内后即可进一步置管。 2.颈内静脉起源于颅底,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再下行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右侧无胸导管而且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段基本为一直线,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故临床上常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针。 (1)前路:患者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操作者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