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框架图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联系观(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发展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

克矛盾观(矛盾的观点)

思实践观

义主观能动性

学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本认识的根本任务

构认识的发展

社会实践观

人生观

历史唯物主义

群众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

社会发展规律

注;

自然界客观

1.哲学的基本任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人类社会世界

2. 世界观、哲学和方法论人类思维世界——主观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本质特征)

统一

可以结合

对立交织对立

从属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四到第六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第六章作业题及第一、第二章补充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本大题各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Ch4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2. 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Ch4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Ch4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4. 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 Ch4 A. 劳动生产率 B. 剩余价值率 C. 年剩余价值率 D. 利润率 5.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ch4 A. 交换价值 B. 价值

C. 使用价值 D. 价格 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Ch4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7. 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 。 Ch5 A. 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B. 避免两败俱伤 C. 相互之间竞争 D.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8. 劳动力商品的最根本特征是( 。 Ch4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 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9. 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Ch4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 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10.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是 ( 。 A.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政治的矛盾 C.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提高生活水平与实现资本增殖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西方哲学 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 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 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 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 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 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结构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辩证唯物主 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 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 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 的物实践手段 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 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 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 践活生产实践 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践 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 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 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性 多样性的统一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 对于青少年应该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两个哲学体系的正确思想,从而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两个哲学体系中的冲突域融合,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1.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哲学也在五千年间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是[1]: (1)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墨子的兼爱哲学、老子的道生万物哲学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孟子尽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荀子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2)两汉哲学: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哲学思想、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3)魏晋玄学:王弼贵无论、裴頠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 (4)隋唐佛学:天台宗三地圆融、法相宗万法为识、华严宗四法界、禅宗自性顿悟。 (5)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二程天即理、朱熹大成的理学思想、陆九渊心学思想、王守仁致良知。 (6)明清时期:王夫之理依于气、颜元的哲学思想、戴震的哲学思想。 (7)近代哲学: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洪秀全的哲学思想、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一下几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代青年有很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框架体系-内容超级经典完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专题复习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归纳 *一个核心:世界是物质的 *三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四个基本概念: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八个基本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 一、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原理 3)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 3、唯物辩证法(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观 A.联系的普遍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E.系统优化方法原理 2)发展观 A.发展的普遍性 B.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A.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E.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F.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4)创新观(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要求) A.辩证否定观 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2、价值观、人生观(时间人生价值)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与价值观)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文档Word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a)原理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i.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ii.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情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iii.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iv.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 v.要辩证地把握客观实际,注重客观实际的整体性、全面性、变动性; vi.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vii.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 viii.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的反作用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2)原理容: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字a) 句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基础。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消极,则会使人悲观、可以催人向上,精神,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b)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a) 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起阻碍作用。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b) 作用,重视精神的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 原理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a) 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b)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即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利用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各章试题及答案川大精品课第六章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景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 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沦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D.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于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框架图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联系观(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发展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 马 克矛盾观(矛盾的观点) 思实践观 主 义主观能动性 哲 学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基 本认识的根本任务 结 构认识的发展 社会实践观

人生观 历史唯物主义 群众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 社会发展规律 注; 自然界客观 1.哲学的基本任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人类社会世界 2. 世界观、哲学和方法论人类思维世界——主观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本质特征)

统一 可以结合 对立 交织 对立 从属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关于世界本原关于世界状态的观点 唯物 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根据其产生和存在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根据其学派的不同,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这三种哲学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以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与中国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来的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多方面的高度契合。因此,合理地阐释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 二、中国哲学的深刻性思想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给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深刻的改造,使得传统的文化因素、哲学因素都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有机内容。 首先,在中国哲学中,我们所运用的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对于解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是可能的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中国哲学在建立哲学本体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一个直觉与逻辑相统一、知识与境界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掌握了其方法论原则可以适当地防止不可知论、相对主义等的发生。因此,正确地认识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和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哲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次,中国哲学中所阐述的人性论思想对当今我们正确认识与把握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向意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东西方人,在对人性论思想上的理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人性论预设的差异。 最后,表现为中国哲学对本体论观念的理解,对了解古代的本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本体论思想大致有三大传统占主流地位,分别为:理本论,以理作为本体;气本论,以气作为本体;心本论, 以心作为本体。由此可见,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气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它突显出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这一特征。这一特质在中国哲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哲学中常常把本体概念视为虚位概念;二是将本体理解为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的不同方面的整体实在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循序渐进地融入中国哲学的体系中,成为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器,拥有了能够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真理。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着相互整合的整合点,有着相融和相通之处。具体表现为: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传统朴素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一元论指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进一步表明物质的多样性,当然气一元论并不完善,但也为朴素唯物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契合之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等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也同样不间断地传递着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的理论传统。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的相融之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整体性、普遍性、客观性,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所用。中国古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 系结构图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西方哲学 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 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 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 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 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 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 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结构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辩证唯物主 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 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 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框架结构)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 逻辑结构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 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总的概括 从不同角度作出回答 狭义上和广义上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 统一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逻辑结构 第一章 逻辑结构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 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 幕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精选文库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世界和实践1 I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厂实践是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以实践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 事物的普遍联系 世 界 的 物 质 性 及 其 发 展 规 律 普遍联系与发展 客观规律性与 主观能动性/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I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意识的能动作用 事物的永恒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J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及相互转化 3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相互转化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辩证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意识的作用 L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分别掌握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各自的基本内容,了解社会形态的两种划分标准。 教学重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国家、意识形态 教学难点:社会的观念结构 人类社会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经济结构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揭示社会有机系统形成的基础、原因和机制,揭示其基本构成和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过程和规律。 第一节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要素 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子系统,其中,生产力是其根基。 一、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力的构成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以及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它体现着在生产活动中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力”和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自然力不断地被“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外部自然力被同化于人的体力、自然规律被同化为人的智力的过程。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构成生产力的本质。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一类是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各种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体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是个内容广泛的物质系统,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其中生产工具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除了生产工具外,劳动资料还包括劳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作为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扬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一历史时代,因而二者之间必然有着许多相同点。 1.时代背景相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同,都产生于19 世纪中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了产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国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这时也已发展到了自己的成熟期,社会的基本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激烈,工人运功此起彼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自然科学前提相同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像近代早期处于分门别类的研究、搜集材料科学阶段,而是已发展到“整理材料科学”阶段。自然科学是以研究客观物质发展过程为特征的科学,有机化学、地质学、动植物学以及生理学、胚胎学等已纷纷建立起来。最重要的是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些划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为人们超越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创立现代西方哲学奠定了自然科学前提。正因为如此,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证精神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充分的表现出来。 3.哲学思想来源相同 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是它们的哲学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如培根的实验科学精神及归纳法等,对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现代的科学主义思潮从孔德实证主义开始贯穿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过程之中。欧洲大陆的唯理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和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费希特把客观理性主义转向主观的非理性主义等,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人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就是从此发源,从而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中一支重要的哲学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法国的唯物主义、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人本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4.对待近代西方哲学的态度相同 批判、继承和超越。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出发点、立场、原则、方法出发来猛烈的批判近代哲学以及西方哲学传统。第一,他们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把世界二元化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传统。第二,批判近代哲学的哲学观。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去建立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以及企图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和知识的基础,成为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他们要追求绝对普遍的永恒真理、终极存在。恩格斯宣告了这种近代哲学的“终结”,后现代主义则宣布大写的哲学死了。第三,他们批判了近代的先验的形而上学的理性原则和极端理性主义。近代西方哲学的理性是抽象的先验的不证自明的东西,用理性代替了中世纪的上帝,理性成为万能的君主和神明,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近代哲学家们认为一切都是有理性的,都是符合理性的原则,理想的社会应是理性的社会。近代的资产阶级由抽象的理性主义原则,企图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他们梦想中

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结构图 1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辩证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唯物论(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方法论:我们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辩证唯物,切忌主观随意。(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物主义1、联系的观点(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又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整体影响部分,部分也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同时又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唯物(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 马克思辩证法2、发展的物的灭亡。(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我们要对前途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 主义哲观点好充分的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学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方法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具有普遍性。方法论: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 观点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具有特殊性。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普遍 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5)矛盾的不平衡性。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 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统一。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在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 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认识论:(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检验真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2、两个矛盾、两个规律 主义3、群众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 4、人生观取向。(3)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价值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 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括号内。)1.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D.英法 空想社会主义 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A.俄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法国共产党 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资本论》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C.巴黎公社的工人起义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理论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 6.斯大林提出了()A.社会主义同时胜利理论 B.社会主义一国首先胜利理论C.反法西斯战争理论D.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立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立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1936年通过的苏联新宪法 7.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是()A.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暴力革命 8.“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一著名论断出自于: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9.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A.阶级统治B.工农联盟C.消灭阶级D.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10.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B.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C.目的和手段的统一D.全体人民享受广泛的民主权利 11.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初表达是()A.世界市场B.世界消费C.世界交往D.世界历史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阶段,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A.帝国主义时代 B.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C.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13.构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是()A.社会主义政治制度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文化制度D.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有机统一 14.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就在于() 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的成功和辉煌 C.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 D.社会主义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全面改造旧社会B.发展生产力C.维护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D.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6.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是() A.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在当前斗争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D.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参考答案:1.C 2.D 3.C 4.D 5.C 6.B 7.D 8.C 9.D 10.A 11.D 12.C 13.D 14.D 15.D 16.C]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两大理论基石是()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辩证唯物主义 E.暴力革命论 2.19世纪初期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A.莫尔 B.摩莱里 C.圣西门 D.傅立叶 E.欧文 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缺陷是()A.没有尖锐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B.没有科学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C.没有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 D.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E.没有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是()A.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逐步激化 C.现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D.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E.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5.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C.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D.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道路和主要任务 E.无产阶级的 建党思想和策略原则 6.无产阶级革命是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在于()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无产 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E.无产阶级革命消灭一切 阶级的革命 7.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划时代的意义是() A.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 了现实。B.提升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水平。 C.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统治。 D.动摇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E.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局面。 8.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C.共同富裕 D.按劳分配E.消灭阶级和剥削 9.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历史贡献是() A.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着重要的历史 作用B.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C.社会主义坚定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D.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获得广泛的影响和认同 E.社会主义最终战胜了资本主义 10.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本质不同 C.民主原则不同 D.民主形式不同 E.民主原则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