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运输需求概述

运输需求是运输规划、组织的基础。

1.运输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运输需求两个必须条件——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对于每个具体的运输需求来说,一般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3.运输需求要素

(1)流量——运输需求量

(2)流向——客货流的空间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

(3)流程——运输距离

(4)流时——运送时间

(5)流速——送达速度

(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

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

1.广泛性

2.多样性

3.派生性

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

4.规律性

5.不平衡性:时间、空间和方向

运输需求的不平衡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6.部分可替代性

如,对发电用煤的运输可用长距离高压输电来替代;对参加会议的旅客运输可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视会议来替代。

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一)运输需求的产生

1.旅客运输需求

(1)旅客运输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

(2)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

(3)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

2.货物运输需求

(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

(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

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

(3)人口数量

(4)运输服务价格

(5)运输服务质量

(6)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人员流动较小;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方面有较大自由,人口流动相对频繁。

(7)相关运输线路的开通。刺激客运需求总量增加,并对客运需求起到分流作用。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

(3)技术因素

(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

(5)市场价格因素

(6)人口增长与分布

四、运输需求函数

(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1)运输需求量——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2)运输需求函数:表征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Q=f(P,a1,a2,…,an)

式中Q-运输需求量 L-经济发展水平P-运输服务价格 A-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N-人口数量

上式是运输需求量的一般表达式,并没有表示运输需求量同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确定关系。要得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函数关系,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和数据统计、数量计算,从而得到确切的函数表达式。

2.运输需求曲线

假定a1,a2,…,an均保持不变,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二)运输需求曲线

运输需求曲线是假定除运输服务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运输需求与价格的关系曲线。

当某一条件组合中的运价上涨时,运输需求量将减少,反之则增加,并且此变动是沿该条件组合既定的需求曲线移动的。

当运价以外的其它条件改变时,则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如引起需求增加,则曲线移至右上方,需求减少,则曲线移至右下方。

(三)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每变化百分之一,运输需求量相应变化百分之几。

一般情况下,运输需求弹性是指运输需求的运价弹性。旅客运输中的生产性旅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尤其是有相当部分属于公费旅行。消费性旅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但它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输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较小,价格弹性较小,而低收入地区,运价变动对旅行者影响较大,价格弹性要大些。除此之外,货物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与货物自身价值、货物的季节性、市场状况、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有关。

五、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量是指在一定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与货物空间位移量。

1.运输需求、运输供给与运输量的相互关系

(1)运输量是真正实现的运输需求,受运输供给制约。

(2)运输量=min{运输供给,运输需求}

在假定需求与供给均衡,或者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运输需求量才是现实的运量。如果供给不足,实际运量肯定要小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量。实际运量小于需求量的那一部分,不是由人们支付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由供给不足造成的。

2.运输需求预测

(1)没有分清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区别,以“运量预测”简单代替运输需求预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测的准确程度。

在运输能力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运量预测尚可以代表对运输需求量的预测;

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考虑运输能力限制的运量预测结果,就难以反映经济发展对运输的真正需求。

第二节运输量预测的概念与方法

一、运输量预测的概念

运输量预测是根据运输及其相关变量过去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和规律性,参照当前已经出现和正在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运用现代管理、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运输及其相关变量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一种科学推测。

(二)运量预测的类别

1.按预测经济活动的范围分

宏观预测——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对整个商品生产和流通体系的发展方向所做的综合性预测。

微观预测——从企业角度,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环境、产品(劳务)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预测。

二、运量预测的内容

1.社会总运输量预测

2.各种运输方式的运量预测

3.地区间的运量预测

4.运输企业在运输市场上的占有率预测

三、运量预测的方法

定量分析法——因果关系模型、时间关系模型、结构关系模型

1.因果关系模型——影响因素分析法

因果关系模型基本出发点是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依存性,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详细分析,揭示出运输需求同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便预测未来的运量。

优点是:在数据信息充分完备的条件下,预测精度较高且可分析不同因素对运量的影响;

缺点是自变量或外生变量未来值的选择带有预测性,因而影响预测准确性。

(1)乘车系数法

(2)产值系数法

(3)产运系数法

(4)回归分析法

(5)重力模型法

(6)出行选择模型

第三节运输需求管理与运输组织

一、运输需求管理的产生背景

道路交通供求矛盾尖锐、供不应求、交通拥挤问题——普遍现象。从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过程来看,解决这一矛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小汽车时代的初期——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是落后于运输需求的增加。

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高交通容量、交通网的利用率——仅仅考虑了交通供给。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运输需求管理——交通运输供求的不平衡是交通拥挤的本质,从供求两个方面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二、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1.运输需求管理的含义

运输需求管理——指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及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路线等的选择行为。

2.需求管理的目的

(1)运输需求减少

(2)实现运输需求在时间、空间上的均衡化

(3)保持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间的有效平衡

(4)使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

3.具体目标

(1)减少交通源的发生。

(2)较少出行过程中时空消耗。

(3)力求使路网在时间上、空间上载荷平衡。

4.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原则

(1)均衡性原则:消除或减少非必要的运输需求,抑制或限制不合理的需求方式,实现需求时空分布的均衡。

(2)平衡性原则:使现有需求被控制在现有供给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求得现实的运输供需平衡。

(3)互补性原则:抑制需求与增加供给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4)双向性原则:需求管理应与先进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实行既侧重需求,又侧重供给的双向管理模式。

5.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

(1)在出行产生阶段——尽量减少出行的产生

(2)在出行分布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终点向非拥挤的终点转移

(3)在出行方式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方式向非拥挤的方式转移

(4)在空间路线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路线向非拥挤的路线转移

(5)在时间选择阶段——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时段向非拥挤的时段转移

6.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1)改善运输系统外部环境:控制人口、改善城市及城市群规划

(2)价格手段:购车费、停车费、通行费、乘车费

(3)非价格调节管理手段:调节和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对车辆使用的控制与引导

(4)技术手段:合乘管理、响应需求的公共交通、可变收费系统、路径诱导系统等

三、城际运输需求管理

城际间的客货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客货运输的承担人主要是运输企业或大型企业的运输车队,少量客货运输由私人运输方式承担,这样使城际运输具有很强的计划性。

(一)城际运输的主要矛盾

城际运输供给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一是运输能力落后于运输需求的发展;二是运输需求波动性变化,而运输能力在一定时期具有稳定性。

(二)城际运输需求管理的重点

寻求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均衡性,运输需求的替代性

(三)城际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措施

(1)加强运输计划工作

(2)价格策略

(3)错时出行政策

四、运输需求管理中的运输组织对策

(一)机动车保有与使用的控制——削减了交通源的产生

车辆定额配给制、车辆拥有税、车库要求、车辆的标准与等级、燃料和相应的车辆使用税

(二)各种机动车交通削减政策

交通安宁政策、地区禁行、单双号行驶法、限制线路或指定线路、货车交通控制

(三)错时出行政策——均衡时间分布

(四)共乘措施

促进公共交通、轿车合乘

(五)价格策略

合理调整各种运输方式的票价;区域收费:线路收费、区域许可证、电子化道路收费系统;停车收费

五、运输需求管理对策实施的特点

对策的系统性

对策的综合性

对策的针对性

对策的可行性

六、运输组织与运输需求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运输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决定运输供给的数量、特征以及相应的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输组织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运输组织也是运能供给的一种调控手段,因此也会间接地实现对运输需求的调控。

对于关系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全局的交通网络,如铁路,当其某一局部的供给能力不足而成为瓶颈时,利用运输组织的方法调控过量的运输需求,实施限制装车,防止运用车偏集,综合平衡运量与运能,是与运用经济杠杆和价格机制进行需求调控并行不悖的有效手段。

对于各种随机产生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在某个时段、某些地段由于过度集中可能造成交通拥挤时,也必须运用科学的运输组织方法诱导交通流、均衡交通流量。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信号系统依据不同时段交通流特性的预测所建立的信号配时方案,以及实行机动车的停车诱导,就是通过交通组织调控交通流量的例证。

现代交通提倡文明出行,更是运用更高层次的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手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力求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需求,以减少交通流量。

总之,通过有效的交通运输组织,也能够实现对运输需求进行调控和管理的目的。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二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运输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运输需求概述 运输需求是运输规划、组织的基础。 1.运输需求——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求与运输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运输需求两个必须条件——具有实现位移的愿望,具备支付能力。 对于每个具体的运输需求来说,一般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3.运输需求要素 (1)流量——运输需求量 (2)流向——客货流的空间走向、产生地和消费地 (3)流程——运输距离 (4)流时——运送时间 (5)流速——送达速度 (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 二、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 1.广泛性 2.多样性 3.派生性 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 4.规律性 5.不平衡性:时间、空间和方向 运输需求的不平衡体现在时间、空间和方向上。 6.部分可替代性 如,对发电用煤的运输可用长距离高压输电来替代;对参加会议的旅客运输可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视会议来替代。 三、运输需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一)运输需求的产生 1.旅客运输需求 (1)旅客运输需求:公务、商务、探亲、旅游 (2)公务、商务——生产性旅行需求 (3)探亲、旅游——消费性旅行需求 2.货物运输需求 (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 (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 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

(3)人口数量 (4)运输服务价格 (5)运输服务质量 (6)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就业制度,人员流动较小;市场经济体制——就业方面有较大自由,人口流动相对频繁。 (7)相关运输线路的开通。刺激客运需求总量增加,并对客运需求起到分流作用。 2.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体制、政策因素 (3)技术因素 (4)运输网的布局与运输能力 (5)市场价格因素 (6)人口增长与分布 四、运输需求函数 (一)运输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1)运输需求量——在一定时间、空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运输消费者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的数量。 (2)运输需求函数:表征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间的数量关系。 Q=f(P,a1,a2,…,an) 式中Q-运输需求量 L-经济发展水平P-运输服务价格 A-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N-人口数量 上式是运输需求量的一般表达式,并没有表示运输需求量同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确定关系。要得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函数关系,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经济分析和数据统计、数量计算,从而得到确切的函数表达式。 2.运输需求曲线 假定a1,a2,…,an均保持不变,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二)运输需求曲线 运输需求曲线是假定除运输服务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运输需求与价格的关系曲线。 当某一条件组合中的运价上涨时,运输需求量将减少,反之则增加,并且此变动是沿该条件组合既定的需求曲线移动的。 当运价以外的其它条件改变时,则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如引起需求增加,则曲线移至右上方,需求减少,则曲线移至右下方。 (三)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每变化百分之一,运输需求量相应变化百分之几。 一般情况下,运输需求弹性是指运输需求的运价弹性。旅客运输中的生产性旅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尤其是有相当部分属于公费旅行。消费性旅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但它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收入高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运输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较小,价格弹性较小,而低收入地区,运价变动对旅行者影响较大,价格弹性要大些。除此之外,货物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与货物自身价值、货物的季节性、市场状况、资源分布及生产力布局有关。 五、运输需求与运输量预测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物流需求预测

物流需求预测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阮俊虎)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 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 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 动的诸方面[1]。物流需求的度量可以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度量体系。实物量意义上 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环节和功能的具体作业量,如货运量、库存量、加工量、配送 量等;价值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是所有物流环节全部服务价值构成的综合反映,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供应链增值等 [2]。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 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 预测。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 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流需求定量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归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三类。 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 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 种简便算法。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 [3]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刘劲等(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数法对百色 地区港口货运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 常用方法。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 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移动平均法可以 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杨荣英等[4](2001)在讨论移动平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平均线方法,并介绍了运用移动平均线进行物流预测的方法。李海建等[5](2019)利用二次移动平均线模型对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的规模进行了预测。 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 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阮俊虎) 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1]。物流需求的度量可以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度量体系。实物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环节和功能的具体作业量,如货运量、库存量、加工量、配送量等;价值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是所有物流环节全部服务价值构成的综合反映,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供应链增值等[2]。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流需求定量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归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三类。 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刘劲等[3](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数法对百色地区港口货运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移动平均法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杨荣英等[4](2001)在讨论移动平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平均线方法,并介绍了运用移动平均线进行物流预测的方法。李海建等[5](2003)利用二次移动平均线模型对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的规模进行了预测。 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移动平均法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韦司滢等[6](1999)将指数平滑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应用在三峡移民工程建材配送决策支持系统中。黄荣富等[7](2003)、

物流预测方法大全

(事实上,需求预测必须将短期需求预测或生产进度安排与长期战略性需求预测有机结合起来,才会真正地起作用。短期预测是根据存储单位(SKU)水平做出的,它与销售、客户关系,以及依据预订库存或安排运输来实施计划的系统和软件等相互作用。相比之下,长期预测则是在更为集中的基础上作出的。在月度或季度时间段内,对一系列产品的生产做出预测,作为财务和产能计划的 成为企业持续成功的必要条件,拥有好的需求预测的公司 的抗风险性明显较高。 2001年,电子企业承受了由严重反差的需求预测而带 来的库存压力,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在 2000年的下半年,电子行业的预测会如此看走眼呢?事实

上,从执行主管到营销经理以及供应链计划者,每个人都对其它制造行业几个月前已经发出的销售急速下滑的警报视而不见,即使是高级的软件工具也没能对过高的需求预计给予警告。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是复杂的。既有人为的因素--不愿意接受繁荣就此 平台。 1、需求预测平台 1.1 改进需求预测工具 2000年时,很少有公司购买成套的供应链管理工具以

有效地改进需求预测,许多公司还处于定单管理或运输管理自动化的早期阶段,供应链计划者常常使用已过时几个月的信息。这些公司都觉得可以将制造的东西统统卖出去,或是他们产品的生命周期比他们做预测的时间段还短。他们只是简单地将短期预测进行外推,即使有调整也是少量 另一方面,许多供应链计划软件并不能进行需求预测。许多供应商只是开始将战略性预测所需的因果分析技术合并起来,这与短期的、详细的生产预测是不同的。而且,尽管在分析最近或预测未来6~12个月的销售时,因果分析预测是需要的,公司可以借此准备投资资金和产能预测,

交通规划及需求预测

交通规划及需求预测 规划,即是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而现代规划的概念有两层独立的含义:1、战略规划:通常是长期的反映规划的经济及商务方面内容,涉及高层管理者或企业的管理层;2、战术规划:反映设施的技术层面,涉及技术管理层,他们负责具体设施管理,以及与高层管理者或企业的管理层协调后在战略规划范围内进行未来扩展的事物。 一、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交通规划是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道路交通需求,规划道理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通常分为城市道路网规划及公路网规划两部分。 1、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原则 (1)一般原则 满足人流、客货车流的安全畅通,同时反映出城市风貌、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设施提供空间,并满足城市日照通风与城市救灾避难要求。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要求是道路网络系统的首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规划的道路网络系统必须“功能分清,系统分明”,为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创造条件,使城市各交通区之间有“方便、迅速、安全、经济”的交通联系。 按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交通性质、交通速度及交通流量等指标,可将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快速路及主干路为交通性干道,次干路兼交通性和生活性两重功能,并以交通功能为主,支路一般为生活性道路。 (2)各种城市道路规划原则 道路网规划首先应规划以通行机动车为主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构成城市道路网的骨架,在此基础上规划次干路、支路等其它道路。 ①快速路:为高速、行程长的汽车交通连续通行设置的重要道路,一般在大城市、带状城市或组团城市内设置,并与城市出入口道路和市际高等级公路有便捷的联系。应设置中央分隔带以分离对向车流,并限制非机动车进入,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出入。快速路出入道路的间距以不小于1.5km为宜。快速路与快速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国内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文献综述 (河北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阮俊虎)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1]。物流需求的度量可以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两种度量体系。实物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主要表现为不同环节和功能的具体作业量,如货运量、库存量、加工量、配送量等;价值量意义上的物流需求是所有物流环节全部服务价值构成的综合反映,如物流成本、物流收入、供应链增值等[2]。 物流需求预测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需求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同的预测方法和手段。物流预测方法可以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如德尔菲法和业务人员评估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但多数是定量预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流需求定量预测方法进行综述,归为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因果关系预测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三类。 1.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综述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依据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预测依据。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有增长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灰色模型、以及在经济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混沌与分形等。 增长率法指根据预测对象在过去的统计期内的平均增长率,类推未来某期预测值的一种简便算法。该预测方法一般用于增长率变化不大,或预计过去的增长趋势在预测期内仍将继续的场合。刘劲等[3](2002)在利用增长率系数法对百色地区港口货运量进行了逐一分析。 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产品的需求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移动平均法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杨荣英等[4](2001)在讨论移动平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平均线方法,并介绍了运用移动平均线进行物流预测的方法。李海建等[5](2003)利用二次移动平均线模型对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的规模进行了预测。 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移动平均法则不考虑较远期的数据,并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给予近期资料更大的权重;而指数平滑法则兼容了全期平均和移动平均所长,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仅给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即随着数据的远离,赋予逐渐收敛为零的权数。韦司滢等[6]( 1999)将指数平滑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应用在三峡移民工程建材配送决策支持系统中。黄荣富等[7(] 2003)、张云康等[8](2008)在进行指数平滑法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流需求多种方法组合预测。 随机时间序列模型就是指在所研究对象的一组实测时间序列的基础上,通过

(完整版)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本概念 1.系统工程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78)对系统工程的定义如下: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把极其复杂的研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工程则是组织管理这种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2.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指的是为了在分析中得到一个较理想的准确度而需要的数据点数量。物流分析设计结果的有效性--取决于样本容量及在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点的数量数据点的数量,样本容量随着期望准确程度、置信度、数据变异性的增加而增加。 3.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据以建立能够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体系。具体方法有:趋势外推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通过对可量化的资料近行整理、归纳、统计和汇总,制作成各种图表,通过对相应图表的分析,为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4.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就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分析常被用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中。 5.物流系统需求 物流需求即指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效率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 6.时序预测法 它是以一个指标本身的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去寻找市场的演变规律,作为预测的依据,即把未来作为过去历史的延伸。时序预测法包括平均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和马尔可夫时序预测法。 7.因果分析法 它包括一元回归法、多元回归法和投入产出法。回归预测法是因果分析法中很重要的一种,它从一个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历史和现实变化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

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第四节运输需求与运量预测 一、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关系 需求预测是运输需求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与运输有关的各项经济分析、研究和决策中,运输需求预测往往是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真正做好需求预测也是难度相当大的工作。 在这里必须明确“运输需求”与“运输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运输量则是指在一定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与货物空间位移量。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是通过运输量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运输量可以是公路上的汽车流量、航线上的旅客人数或是铁路列车运送的货物吨数。运输量的大小当然与运输需求的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不是一回事,运输量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对运输的需求。运输需求能否实现要取决于运输供给的状况,在运输能力完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运输量就可以基本上反映运输需求。但有时候,特别是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运输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运输业完成的运输量仅是社会经济运输需求的一部分,如果增加运输设施、扩大运输能力,被不正常抑制的运输需求就会迅速变成实际的运输量。图6-6是运输需求、运输供给与运输量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由该图可以形象地看出,运输需求的真正实现,即运输量形成是受运输供给制约的。 图6-6运输需求、运输供给与运输量的关系 转引自毛保华博士论文《运输设备分阶段协调发展问题研究》,1993年 明确“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概念对预测运输需求是很重要的。过去有许多预测工作没有分清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区别,在大部分预测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过去的历史运输量数据预测未来运输需求的方法,以“运量预测”简单代替运输需求预测,这种概念上的误差当然会影响到预测的准确程度。显然,在运输能力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运量预测尚可以代表对运输需求量的预测;而在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不考虑运输能力限制的运量预测结果,就难以反映经济发展对运输的真正需求。 我们不反对或排斥使用“运量预测”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运量预测已在实际经济工作中被很多人接受和应用。我们只是提醒注意需求预测和运量预测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在实际经济分析中要注意预测所依据的资料、条件和方法,严格把握它们的经济含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运量预测的类别 运量预测的头绪很多,范围很广,根据预测的目的、角度和其他特性,可以把运量预测分为不同的类别。

物流需求预测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 5 月二〇一五年 5 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物流需求预测 摘要 理解市场需求预测的基本原理,掌握定量预测方法的计算步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预测方法,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进行估计,为其它的运作管理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物流需求;定量;定性 第1章物流需求预测方法 1、物流需求的定性预测方法: 1.1德尔菲法 (1)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专家人数的多少,可根据预测课题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宽窄而定,一般不超过20人。 (2)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 (3)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预测值的。 (4)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成图表,进行对比,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也可以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加以整理,或请身份更高的其他专家加以评论,然后把这些意见再分送给各位专家,以便他们参考后修改自己的意见。 (5)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逐轮收集意见并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主要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三、四轮。在向专家进行反馈的时候,只给出各种意见,但并不说明发表各种意见的专家的具体姓名。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 (6)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 1.2主观概率法 1.3市场调研法 (1)确定市场调研的必要性 (2)定义问题 (3)确立调研目标 (4)确定调研设计方案

企业内部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报告

下载更多咨询报告,尽在****** 宝钢集团内部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下称“宝钢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单位。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在上海浦东揭牌成立,是“世界钢铁十强”之一。 公司内部实行母子公司体制。通过组建三年来的资产重组和整合,现有全资子公司26家,控股子公司24家,其中钢铁业子公司18家,贸易业子公司12家,金融业子公司3家,另有参股子公司25家。依据公司经营业务的不同,可将宝钢集团的钢铁生产与贸易业务划分为三部分(如图2-1):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钢股份”),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宝钢国际”)及其他企业。 图2-1 宝钢集团组织结构图 宝钢股份是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由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独家发起、经国家经贸委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宝钢集团的国内全资子公司。宝钢股份成立于2000年2月3日,并于当年12月份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现有注册资本125.12亿元人民币,资

产总额达580.42亿元人民币,现有职工总数为15,745人1。 宝钢股份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钢铁冶炼、加工、电力、煤炭、工业气体生产,码头、仓储、运输等与钢铁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咨询服务。宝钢股份实际业务主要从事高档钢材和其他钢铁产品的冶炼、加工和销售。 宝钢股份是全球生产同类产品的低成本钢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国内最现代化的综合性钢铁公司。 (二)宝钢股份对于未来物流网络体系的构想 宝钢股份致力于建立服务于其营销体系的最优化物流网络。这一构想着重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和对承运公司的政策支持两方面。 1.加强对信息平台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利用,解决由于物流业务覆盖面广,异地办公造成的承运公司与宝钢股份、承运公司之间、承运公司与运输仓储企业之间以及各办事处之间信息不畅或通信费用高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与协同作业。宝钢股份拥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各承运商可以“搭乘”宝钢股份的“便车”,强化本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2.对承运企业的政策支持 宝钢股份要将业务委托量向强势承运公司进一步倾斜。目的在于: (1)加深承运公司对宝钢股份业务依赖程度,促使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1以上数据均来自宝钢股份2001年年度报告。

L-OD的物流需求预测

泸州市基于L-OD的物流需求预测 摘要:物流需求对物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物流需求进行相关的预 测。依据泸州市2001至2008年物流发展的现实情况,运用基于L-OD的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对其 物流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加以适当的分析,得出泸州市的物流将会大幅增加的结论。 关键词:物流需求;L-OD;三次指数平滑法 Logistics demand forecasting based on L-OD in luzhou Abstract: Needs of logistic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its indust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orecastit.From2001 to 2008,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luzhou, apply logistics demand forecasting method based on L-OD to analyze, this article predicts the logistics demand in luzhou, and gets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logistics needs of luzhou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demand of logistics; L-OD; Three exponential smoothing 1 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泸州市是我国著名的化 工基地和闻名遐迩的酒城,其交通运输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泸州是长江上游经济带、 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合作区、攀西——六盘水等区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泸州 港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四川第一大港,拥有四川唯一的集装箱码头,为泸州市 物流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市物流企业已达553家,其中三友、宏图、君安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2009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占全市GDP 的6%。今年上半年,物流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10.8%。 泸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持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市场表现出了 对物流的强劲需求。物流需求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是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 也是物流规划与设计的依据,因此对泸州市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泸州市基于L-OD的物流需求预测 2.1 2009年至2020年,泸州市GDP值及其增长率的预测 已知泸州市2001年至2008年间GDP值,如表2-1和图2-1所示。 表2-1 泸州市2001—2008年GDP值/亿元 年度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GDP 177.9 194.2 215.8 258.8 284.9 331.12 403.8 508.4

【交通运输】交通规划及需求预测

公共设施规划及需求预测原则及方法探讨 规划,即是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而现代规划的概念有两层独立的含义:1、战略规划:通常是长期的反映规划的经济及商务方面内容,涉及高层管理者或企业的管理层;2、战术规划:反映设施的技术层面,涉及技术管理层,他们负责具体设施管理,以及与高层管理者或企业的管理层协调后在战略规划范围内进行未来扩展的事物。 一、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交通规划是指经过调查分析、预测未来的道路交通需求,规划道理网络,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通常分为城市道路网规划及公路网规划两部分。 1、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原则 (1)一般原则 满足人流、客货车流的安全畅通,同时反映出城市风貌、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设施提供空间,并满足城市日照通风与城市救灾避难要求。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要求是道路网络系统的首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规划的道路网络系统必须“功能分清,系统分明”,为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创造条件,使城市各交通区之间有“方便、迅速、安全、经济”的交通联系。 按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交通性质、交通速度及交通流量等指标,可将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快速路及主干路为交通性干道,次干路兼交通性和生活性两重功能,并以交通功能为主,支路一般为生活性道路。

(2)各种城市道路规划原则 道路网规划首先应规划以通行机动车为主的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构成城市道路网的骨架,在此基础上规划次干路、支路等其它道路。 ①快速路:为高速、行程长的汽车交通连续通行设置的重要道路,一般在大城市、带状城市或组团城市内设置,并与城市出入口道路和市际高等级公路有便捷的联系。应设置中央分隔带以分离对向车流,并限制非机动车进入,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出入。快速路出入道路的间距以不小于1.5km为宜。快速路与快速路、快速路与主干路或交通量较大的次干路相交时,宜采用立交形式。与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相交时,可采用进口拓宽式信号控制。原则上不能与支路相交。 ②主干路:道路网络的骨架,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线,以交通功能为主。机非分流,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公共建筑物出入口。主主相交宜采用立交,近期可采用信号控制,但应保证有建立交的空间。 ③次干路:介于主干路和支路间的车流、人流交通的主要集散道路,应设大量的公交线路,广泛联系城内各区。 ④支路: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的连接线,其上可设公交线路。 ⑤环路:当穿越市中心车辆过多,造成市中心区道路超负荷时,应在道路网络中设置环路。可全环和半环;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 ⑥城市出入口道路:具有城市道路与公路双重功能,考虑城市用地发展,出入口道路两侧的永久性建筑物至少离道路红线20~25m。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两条以上的出入口道路。 2、公路网规划的原则 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公路建设决策的

宝钢集团的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报告

第二部分宝钢集团内部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下称“宝钢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单位。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七日在上海浦东揭牌成立,是“世界钢铁十强”之一。 公司内部实行母子公司体制。通过组建三年来的资产重组和整合,现有全资子公司26家,控股子公司24家,其中钢铁业子公司18家,贸易业子公司12家,金融业子公司3家,另有参股子公司25家。依据公司经营业务的不同,可将宝钢集团的钢铁生产与贸易业务划分为三部分(如图2-1):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钢股份”),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宝钢国际”)及其他企业。 图2-1 宝钢集团组织结构图

一、宝钢股份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一)宝钢股份基本情况介绍 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是宝钢集团公司钢铁业的核心企业。宝钢股份是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由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独家发起、经国家经贸委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宝钢集团的国内全资子公司。宝钢股份成立于2000年2月3日,并于当年12月份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现有注册资本125.12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达580.42亿元人民币,现有职工总数为15,745人1。 宝钢股份的业务经营范围包括钢铁冶炼、加工、电力、煤炭、工业气体生产,码头、仓储、运输等与钢铁相关的业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管理咨询服务。宝钢股份实际业务主要从事高档钢材和其他钢铁产品的冶炼、加工和销售。 宝钢股份是全球生产同类产品的低成本钢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国内最现代化的综合性钢铁公司。 1以上数据均来自宝钢股份2001年年度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