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装配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技术要求

装配技术要求1、基本要求

1.1组装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本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

1.2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3所有零件(包括外购件和外协件)在组装前必须有检验合格证。

1.4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组装时零件不得有磕碰、划伤或锈蚀。1.6不得组装油漆未干的零件。

1.7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1.8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1.9组装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器。当必须在机器上操作特殊部件时,应采取特殊措施

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2、联接方法的要求2.1螺钉、螺栓联接2.1.1

紧固螺钉、螺栓和螺母时,严禁敲击或使用不当的螺丝刀和扳手。紧固后,不得损坏螺钉槽、螺母、螺钉和螺栓头。2.1.2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一的规定。2.1.3

当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同一零件时,每个螺钉(螺栓)应顺时针、交错、对称地逐步拧紧。如果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2.1.4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2.1.5

拧紧螺钉、螺栓和螺母后,螺钉和螺栓通常应露出螺母1-2节距。2.1.6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

2.2引脚连接2.2.1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2.2.2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

2.2.3重要的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工作长度的60%,并应分布在接合面的两侧。2.3键连接2.

3.1

平键和固定键的键槽两侧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之间不得有间隙。2.3.2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

现象。2.2.3

钩头键和楔键组装后,接触面积不应小于工作面积的70%,非接触部分不应集中在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边坡长度的10%~15%。2.4. 铆接

2.4.1

铆接的材料、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相关标准。2.4.2

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2.4.3

除特殊要求外,铆接后一般无松动。铆钉头必须与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

2.5滚动轴承的装配2.5.1

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2.5.2

对于润滑脂润滑的轴承,大约一半的空腔应填充符合组装后要求的润滑脂。2.5.3

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不得通过滚动体和保

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2.5.4

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靠近轴肩,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端面不大于0.05mm,其他轴承端面不大于0.1mm。2.5.5

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2.5.6

装配可拆卸轴承时,必须按照轴承的内外环和对中标记进行安装,不得反向安装或与

其他轴承的内外环混装。2.5.7

可调头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2.5.8

对于带偏心套的轴承,装配时偏心套的拧紧方向应与轴的旋转方向一致。2.5.9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不得有卡滞现象。.2.5.10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和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的轴向间隙应符合图

纸和工艺要求。2.5.11轴承外圈应与敞开的轴承座和轴承盖的半圆孔接触良好。着色法检查时,应与轴承座均匀接触,与中心线对称120°以内;在与中心线对称的90°范围内与

轴承盖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当使用0.03mm塞尺检查时,不得插入外圈宽度的三分

之一。

2.5.12在轴的两边装配径向间隙有可调的向心轴承,并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端盖限位时,只能一端轴承紧靠端盖,另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c=α△tl+0.15(l:两轴中心距(mm)α:轴的材料线胀系数△t:轴最高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0.15:轴热胀后应剩余的间隙(mm))3链轮链条的装配

3.1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千分之二。

3.3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缘必须拧紧,啮合应稳定。

3.4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2%调整。4带与带轮的装配

4.1同一回路中滑轮槽对称中心平面的位置度为:当中心距小于1.2m时,不大于滑轮中心距的0.3%;大于或等于1.2m时,不应大于滑轮中心距的0.5%。

4.2各传动带的张紧度应达到福田“谷神2”系统检验卡的要求5液压系统的装配

5.1液压系统的管路在组装前必须除锈和清洁。组装和储存时注意防尘防锈。

5.2各种管子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不得有扭转现象。

5.3管路布置应整齐,便于液压系统的调整和维护。5.4注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应符

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5.5装配后液压管路及元件不得有渗漏油现象,为防止渗漏,装配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和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5.6液压控制系统和转向系统应灵活,无卡涩现象。5.7液压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

相关标准进行运行试验。

5.8有关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的其它要求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6.电气系统的装配

6.1电气元件组装前应进行试验和检查,不合格的不得组装。6.2仪表和指示器显示

的数字和信号应清晰准确,开关工作可靠。6.3接线和连接应严格按照电气组装图的要求进行。

6.4所有导线的绝缘层必须完好无损,导线剥头处的细铜丝必须拧紧,需要时搪锡。6.5焊点必须牢固,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焊点应光滑、均匀。7平衡

7.1脱粒滚筒、无级变速、转速超过400R/min、重量大于5kg的皮带轮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平衡精度不低于G6三级。7.2旋转部件的不平衡质量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校正:7.2.1

用补焊、螺纹连接等加配质量(配重)。7.2.2

用钻销拆下质量块(拆下重量)。7.2.3

改变平衡块的数量和位置。

7.3采用加质量法校正时,必须固定牢固,防止工作过程中松动或飞出。7.4用去除质量的方法进行校正时,注意不要影响零件的刚度、强度和外观。7.5对于旋转或组合部件,不得随意移动。八

各调节机构应保证操作方便,调节灵活、可靠。各部件调节范围应能达到规定的极限位置。

9.各操作机构应保证操作轻便灵活,松紧适度。所有需要自动返回的控制装置应能在控制力消除后自动返回到原始位置。10大会

10.1总装时,对随机附件也应进行试装,并要保证设计要求。10.2刚性割台离地间隙应一致,其差值允许不大于15mm。10.3行走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应保证收割机停车可靠。

10.4发动机起动平稳,熄火完整可靠;当环境温度不低于-50℃时,应能平稳启动。

10.5整机的所有标记应按设计要求粘贴到指定位置,不得歪斜或不平。10.6试验机出厂前,应确保主机有2小时以上的运行记录。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规范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1.1、使公司产品的机械装配符合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2、使本公司产品的机械装配符合行业标准。 1.3、使公司机械人员在进行机械装配作业时有章可循。 2、范围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公司从事机械装配作业之员工或技术人员。 3、作业前准备 3.1、作业资料:包括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物料BOM表等,直至项目结束,必须保证图纸的完整性、整洁性、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3.2、作业场所:零件摆放、部件装配必须在规定作业场所内进行,整机摆放与装配的场地必须规划清晰,直至整个项目结束,所有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齐、规范、有序。 3.3、装配物料:作业前,按照装配流程规定的装配物料必须按时到位,如果有部分非决定性材料没有到位,可以改变作业顺序,然后填写材料催工单交采购部。 3.4、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 4、基本规范 4.1、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4.2、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 4.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 4.4、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4.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4.6、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应加润滑油(脂)。在加润滑油之前保证表面清洁。 4.7、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 4.8、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无特殊要求的,必须保证无明显偏差。 4.9、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 4.10、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4.11、现场配作时或追加加工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 4.12、对于容易生锈零件,装配时不得用手直接接触,装配完成后,在有需要的地方喷防锈油 5、联接方法 5.1、螺钉、螺栓联接 5.1.1、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5.1.2、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定稿版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技术要求汇总 1. 尺寸精度要求:机械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尺寸精度包括线度、平度、圆度、直线度、圆柱度等要求,根据具体产品的功能和工作条件来确定。 2. 装配精度要求: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要求是指在组装过程中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装配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寿命,需要 通过设计合理的配合尺寸和加工工艺来保证。 3. 表面质量要求:机械产品的表面质量要求是指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防腐性等要求。表面质量的要求可以通过加工工艺的选择和 表面处理来实现,如抛光、喷涂、镀层等。 4. 材料要求:机械产品的材料要求是指产品所使用的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性能要求。根据不同产品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 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材料检测和认证。 5. 制造工艺要求: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要求是指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包括加工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 设备、工艺控制等方面。 6. 产品可靠性要求: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指产品在预定的使用寿命内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概率。产品的可靠性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 如设计的可靠性、材料的可靠性、加工的可靠性等。 7. 安全性要求:机械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保障。安全性要求包括使用时的安全措施、紧急情 况下的安全保障、防护设备等。

8. 环境适应性要求:机械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是指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和保持稳定性能的能力。环境适应性要求考虑到 温度、湿度、振动、腐蚀等因素。 9. 可维护性要求:机械产品的可维护性要求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进行维修和保养的能力。产品的可维护性包括易拆装、易维修、易 更换零部件等要求。 10. 经济性要求:机械产品的经济性要求是指在满足以上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经济性要求需要考虑到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以上是机械设计制造常用的技术要求汇总。在实际的机械设计制造过 程中,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应用领域,技术要求还会有所差异。设计人员需 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能、品质、经济性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应用各 项技术要求,以实现优质的产品设计和制造。

机械工程中的装配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装配要求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设计、制造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学科。在机械设 备的制造过程中,装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装配要求是指在机械设 备的装配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性 能和质量。 一、装配过程的准备 在开始装配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明确装配的 目标和要求,并制定出详细的计划。然后,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完好无损。同时,还要对零部件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 要求,并做好分类和组织的准备工作。 二、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装配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确 保零部件的准确性和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有更高要求的机械装配,还 需要进行适当的润滑处理,以减少磨损和摩擦。此外,对于关键部位 的装配,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 三、装配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在机械工程中,装配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技术要求。首先是正确的 拆卸和组装顺序。不同部件的装配顺序应该合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 麻烦。其次是正确的安装和调整方法。在装配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 和规范进行正确的安装和调整,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最后是注意

安全。在装配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在装配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验。通过检验,可以确定装配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满足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质量检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目视检查、测量、试验等。通过合理的质量检验,可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五、装配后的维护保养 在机械设备装配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润滑、调整等工作。通过定期维护和保养,可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机械工程中的装配要求涉及到装配过程的准备、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质量检验以及装配后的维护保养。在机械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要求,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只有符合装配要求,机械设备才能正常运行和发挥其作用。

机械零件装配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装配基本要求 一、概述 机械零件的装配是指将各个零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 的机械装置的过程。为了确保装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机械 零件装配的基本要求。 二、清洁要求 在开始装配之前,应对零件进行清洁处理。清洁要求包括以下 方面: 1. 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油污、灰尘或其他杂质; 2.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对零件进行清洗,确保零件表面干净无污染; 3. 对于有润滑要求的零件,应在清洗后进行适当的润滑处理。 三、尺寸要求 在装配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或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检查 和控制。尺寸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 检查零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对于配合零件,确保其配合尺寸满足要求,避免过紧或松动;

3. 对于有标准要求的零件,应参照标准进行检查。 四、装配顺序 装配顺序是指按照一定的次序将零件组装在一起的过程。正确 的装配顺序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装配顺序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 根据设计图纸或规范的要求确定装配顺序; 2. 对于复杂的装配工作,可以使用预装配、分组装配等方法, 提高装配效率; 3. 注意装配顺序中的依赖关系,确保组装过程中的零件能够顺 利配合。 五、紧固要求 在机械零件的装配过程中,必须注意紧固件的使用和紧固力的 控制。紧固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 使用正确的型号和规格的螺栓、螺母、垫片等紧固件; 2. 根据设计要求控制紧固力,避免过紧或过松; 3. 对于有防松要求的紧固件,应使用防松装置或锁紧剂。 六、质量检查

在零件装配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装配的质量符合要求。质量检查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1. 检查零件是否装配正确、位置准确; 2. 使用检测工具对装配结果进行尺寸和配合的检测; 3. 对关键部位进行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测试。 综上所述,了解和遵守机械零件装配的基本要求对于保证装配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机械设计装配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技术要求 装配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1.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1.2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 须符合有关规定。 1.3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 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1.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1.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1.8 各零、部件装配后 相对位置应准确。 1.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 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 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2、联接方法的要求 2.1 螺钉、螺栓联接 2.1.1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2.1.2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紧力 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一的规定。 2.1.3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2.1.4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2.1.5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钉、螺栓一般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 2.1.6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 2.2销连接 2.2.1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 孔内。 2.2.2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一90°。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其零件图技术要求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 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 4、未标注倒角为C 5、圆角R3、R2 5、零件去除氧化皮。 齿轮参数 技术要求 1.调制处理后齿轮硬度=229-286; 2.齿轮精度8级; 3.未注明倒角C2; 4.齿轮齿数35,模数6,压力角为20度;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齿轮轴 技术要求: 1、45号钢正火 170~217HBS 2、未标注圆角为R=2mm 3、锐边倒钝 技术要求: 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 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

4、未标注圆角为R1,倒角为C1;

5.装配要求: 技术要求 1.装配前箱体与其他铸件不加工面应清理干净,除去毛刺毛边,并浸涂防锈漆。 2.零件在装配前用煤油清洗,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晾干后配合表面应涂油。 3.减速器剖分面、各接触面以及密封处均不允许漏油、渗油,箱体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其他任何涂料。 4.齿轮装配后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斑点,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30%,沿齿长不小于50%,齿间隙为0.10mm。 5.调整、固定轴承时应留有轴向有0.2-0.5mm。 6.减速器内装有50号机械润滑油,油量达到规定的深度。 7.箱体内壁涂耐油油漆,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8.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变速箱齿轮装配 技术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技术要求: 1、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3、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 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4、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5、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轴承配合 技术要求 1、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2、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Organized at 3pm on January 25, 2023 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we be better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一般零件图技术规定: 技术规定: 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 3、零件应经调质解决; 4、未标注倒角为C 5、圆角R3、R2 5、零件去除氧化皮。 齿轮参数 技术规定 1.调制解决后齿轮硬度=229-286; 2.齿轮精度8级; 3.未注明倒角C2; 4.齿轮齿数35,模数6,压力角为20度; 2.热解决规定: 经调质解决,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解决。

3.公差规定: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规定。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齿轮轴 技术规定: 1、45号钢正火 170~217HBS 2、未标注圆角为R=2mm 3、锐边倒钝 技术规定: 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 3、零件应经调质解决; 4、未标注圆角为R1,倒角为C1;

5.装配规定: 技术规定 1.装配前箱体与其他铸件不加工面应清理干净,除去毛刺毛边,并浸涂防锈漆。 2.零件在装配前用煤油清洗,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晾干后配合表面应涂油。 3.减速器剖分面、各接触面以及密封处均不允许漏油、渗油,箱体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其他任何涂料。 4.齿轮装配后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斑点,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30%,沿齿长不小于50%,齿间隙为0.10mm。 5.调整、固定轴承时应留有轴向有0.2-0.5mm。 6.减速器内装有50号机械润滑油,油量达成规定的深度。 7.箱体内壁涂耐油油漆,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8.按实验规程进行实验。 变速箱齿轮装配 技术规定: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实验。实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26198复习进程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26198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 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 4、未标注倒角为C 5、圆角R3、R2 5、零件去除氧化皮。 齿轮参数 技术要求 1.调制处理后齿轮硬度=229-286; 2.齿轮精度8级; 3.未注明倒角C2; 4.齿轮齿数35,模数6,压力角为20度;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齿轮轴 技术要求: 1、45号钢正火 170~217HBS 2、未标注圆角为R=2mm 3、锐边倒钝 技术要求: 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 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 4、未标注圆角为R1,倒角为C1;

5.装配要求: 技术要求 1.装配前箱体与其他铸件不加工面应清理干净,除去毛刺毛边,并浸涂防锈漆。 2.零件在装配前用煤油清洗,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晾干后配合表面应涂油。 3.减速器剖分面、各接触面以及密封处均不允许漏油、渗油,箱体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其他任何涂料。 4.齿轮装配后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斑点,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30%,沿齿长不小于50%,齿间隙为0.10mm。 5.调整、固定轴承时应留有轴向有0.2-0.5mm。 6.减速器内装有50号机械润滑油,油量达到规定的深度。 7.箱体内壁涂耐油油漆,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8.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变速箱齿轮装配 技术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XXXX有限公司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中的基本术语及装配过程的一般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验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1368 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 GB/T 10095.1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GB/T 11365 锥齿轮和锥双面齿轮精度 3 术语与定义 3.1 装配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 3.2 总装 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3.3 清理 用锉刀或油石修正零件的飞边、毛刺的工艺过程。 3.4 清洗 用煤油或水质清洗剂清洗零件的工艺过程。 3.5 齿侧间隙 齿轮副工作表面法线方向的距离。 3.6 配作 以已知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一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加工的方法。 4 一般要求 4.1 凡待装配的零件和部件(包括外购件和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明方能进行装配。 4.2 凡已涂漆的零部件,在油漆干透之前不得进行装配; 4.3 零部件在装配前,必须检验砂型、铁屑、飞边、毛刺、油污、灰尘、泥沙等杂物是否清除干净。其配合面及摩擦面,不允许锈蚀、划痕、碰伤及检验时所划的标记。配合面应用清洗剂或油(煤油、柴油、汽油)清洗,干后根据情况涂适量的润滑油(脂)。零件的油孔、油槽应清洁畅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