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完整版)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完整版)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总论第一章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一.会计的产生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1.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2. 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二.会计的发展: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1494(一)古代会计(古复式簿记)

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西周时期,1.“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

“会计”即“月计岁会”

总和算之为“会”

2.西汉时期,中国产生“三柱结算法”

公式:入—去=余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

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

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公式:进-缴=存-该

收入支出资产、债务负债、投资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 20C40年代)

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三)现代会计(20C40年代今)

1.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附带职能独立职能独立学科

2.实物计量货币的综合计量

3.原始计录与计量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目标管理

4.手工操作机械操作电算化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属性(性质)

技术性(自然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1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逐渐形成的专门研究会是人们在长期会计工作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1.含义:计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属于管理学科。 P6)2. 分支(会计的职能与目标第三节一.会计的职能(即内在功能) 1.核算(反映提供会计信息)职能

四个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计量(算帐)报告确认

实现条件①转换

三个阶段:记账、算帐、报账输入记录(记账)输出(报账)②特点: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完整性,连续性和

系统性。

2.监督职能

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①监督内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强制性和严肃性

②特点连续性

完整性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3.二者关系:辩证统一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4.派生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二.会计的目标

1.会计目标: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

基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2.两个层次 why 为什么提供会计信息?决策的需要

具体目标:提供会计信息(4W) who 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

4W what 提供什么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现金流

How 怎样提供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

决策有用观:强调反映信息及时相关性

3.两种学术观点

受托责任观:强调反映信息可靠性

我过会计准则观点是以上两种观点的统一

第四节会计的任务和作用

一.会计的任务(会计的职能具体化)

积极

二.会计的作用

消极:会计信息失真

第五节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体系

会计方法具体包括核算、监督、分析等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1.设置会计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2

编制会计报表6.财产清查 7. 会计核算方法应用程序:资料收集转换阶段整理报出阶段

储存计算阶段

转换登记编制

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账簿会计报表

设置账户财产清查记账凭证

成本计算

复式记账

核算循环

会计循环

资金循环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

含义: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即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即会计客体。

宏观上讲: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包括

微观上讲: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单位的经济业务

二.资金运动过程

根据不同行业分析:三个阶段:资金投入、运用与退出货币资金

三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储备资金

资金分为四种形态:生产资金

1.工业企业资金运动分析空间上并存成品资金

资金运动特点:时间上相互继起

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三个阶段:资金投入、运用与退出

两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货币资金

资金分为两种形态:

空间上并存商品资金

资金运动特点:时间上相互继起

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两个阶段:资金取得与运用

3.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特点:直线式的一线运动

三.资金运动状态

资金运动过程中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

资金运动静态表现指单位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和权益总值,其内容反映在资产负债

表中。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指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不断转变形态的后果,表现为收 3

入、费用和利润,它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其内容反映在利润表中。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资产总值

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

企业的资金分布及存在状态债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及设备、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权等

自由资金:所有者投入资金、

企业内部形成——未分配利润

企业的资金取得及形成来源借入资金:银行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债务: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应交税费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

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

☆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定义: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

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单位拥有或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1年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

的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二)负债

1.定义: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

时义务。

2.特征:☆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分类(按偿还期长短)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

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三)所有者权益

4

定义:也称股东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1. 它在数值上等于企业内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相对于负债):☆无需偿还,除非减资、清算( 2.特征

☆企业清算时,负债具有先偿权☆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且承担风险 3.来源构成实收资本=注册资本投入者投入的资本

>注册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1.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

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

☆表现为企业资产增加、负债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收入实现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指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分类商品销售收入

(1)按收入的性质分:提供劳务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出租)

投资收益

(2)按收入比重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

1.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与向所有者

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费用产生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费用产生会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3.分类成本(与产品生产有关):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营业成本

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费用(与产品生产无关):销售费用

税金及资产减值

(六)利润

1.定义: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直

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2.特征:☆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与收入费用有关(指广义的收入和费用)

☆未分配前属于所有者权益

3.来源构成

利润:营业利润、总利润、净利润

5

收入与利得的联系和区别

费用与损失的联系和区别

划分会计要素的意义三.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1. 是设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依据2. 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架3. 会计等式第三节会计等式一.

含义: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1.

等式种类:静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2.

态会计等式(一)静定义:由静态会计要素组成的表明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等式。意义:既表明了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同时也表明了这些资产的归属关系。

+所有者权益等式关系:资产=负债作用:是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动态会计等式(二)定义:由动态要素组成反映出企业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费用=利润(广义的收入、费用)等式关系:收入

作用:是利润表的编制基础

(三)综合会计等式

定义:由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的等式。

等式关系: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作用: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的定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并引起

会计要素有关项目变动的事项。

(一)经济业务的分类外部经济业务

1.按其涉及的关系和范围

内部经济业务

收款业务

按其是否与货币资金有关付款业务

转账业务(不涉及到货币收支)

(二)经济业务与会计方程式的关系

6

使会计业务在左右两边金额发生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有以下四种类型:☆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有关要素同时等额增加☆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有关要素同时等额减少☆引起会计等式一方有关会计等式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引起会计等式要素内部一增一减,且增减金额相等

计核算基础会第三章第一节会计假设

核算范围

前提核算内容会计基础条件核算程序核算方法

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时间、空间的基本假定。一.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

和组织。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2.意义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要处理的经济范围

☆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规定了会计处理对象和相应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假设

1.定义: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当前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在可以

(完整版)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总论第一章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一.会计的产生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1. 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2. 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二.会计的发展: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1494(一)古代会计(古复式簿记) 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西周时期,1.“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 “会计”即“月计岁会” 总和算之为“会” 2.西汉时期,中国产生“三柱结算法” 公式:入—去=余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 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 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公式:进-缴=存-该 收入支出资产、债务负债、投资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 20C40年代) 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三)现代会计(20C40年代今) 1.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附带职能独立职能独立学科 2.实物计量货币的综合计量 3.原始计录与计量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目标管理 4.手工操作机械操作电算化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属性(性质) 技术性(自然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1

大学基础会计习题(附答案)及案例(三)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2.强调经营成果计算的企业适合采用()。 A.收付实现制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D.实地盘存制3.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 A.收益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D.营业外支出4.凡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 A.收益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 C.营业性支出D.营业外支出5.对应收账款在会计期末提取坏账准备金这一做法体现的原则是()。 A.配比原则B.重要性原则 C.谨慎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6.在会计年度内,如把收益性支出当作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则会()。 A.本年度虚增资产、收益B.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增收益 C.本年度虚增资产、虚减收益D.本年度虚减资产、虚减收益7.会计对各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选作统一计量标准的是()。 A.劳动量度B.货币量度 C.实物量度D.其他量度 8.存货价格持续上涨时,下列计价方法中符合谨慎性原则的是()。 A.先进先出法B.后进先出法 C.加权平均法D.先进后出法 9.配比原则是指()。 A.收入与支出相互配比B.收入与营业费用相配比 C.收入与产品成本相配比D.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10.财产物资计价的原则是()。 A.权责发生制原则B.配比原则 C.历史成本原则D.收付实现制原则 11.下列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A.支付职工工资B.支付当月水电费 C.支付本季度房租D.支付固定资产买价 12.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符合()。 A.历史成本原则B.配比原则 C.客观性原则D.可比性原则 13.各企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这符合()。

基础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陈国辉主编 教学视频 网址汇总

《基础会计》第二版 陈国辉迟旭升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配套教学各知识点视频网址汇总 讲课老师陈国辉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1 总论: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94-70ae&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94-70af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2 会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e5-711a&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e5-711b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3 会计的含义及有关观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e3c-7345&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e3c-7346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4 会计对象的含义及基本内容(结合制造业企业):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d58-726d&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d58-726e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5会计目标的含义: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e7-711f&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e7-7120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6 会计假设的含义及组成: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96-70b3&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96-70b4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7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含义及四条原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9f8-6f17&obje 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9f8-6f18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8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及另四条原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9fa-6f1c&obje 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9fa-6f1d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9 会计的任务与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e16-7304&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e16-7305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10 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具体内容之资产: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d3a-723a&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d3a-723b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11 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97-70b8&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97-70b9 基础会计教学视频12 会计要素的组成之收入与费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005375898.html,/resource/details?uu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e9-7124&obj ectId=oid:ff808081-217cb8a3-0121-7cb94be9-7125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陈国辉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各节的内容基本按照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需要予以安排,在内容阐释的深浅程度上,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我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会计的含义及其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2)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3)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成本计算的方法等;(4)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规范体系和企业会计工作组织等。 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备知识。 适用专业与年级 《基础会计》教材适用于财经院校各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特别应作为我院教师组织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复习考试的依据。本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课程共72学时,4学分。其中:课堂讲授54学时,3学分;实验室实验18学时,1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一门会计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陈文铭、张捷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课堂讲授及作业布置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也是学好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课程。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介绍相关的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布置作业,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但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本门课程的作业大多安排在课外进行。 实验室实验在整个课时安排中占有较大比重,应周密安排,在课堂讲授结束之前,及时与实验室联系,安排实验时间与具体地点,在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按时到场,根据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确保实验效果。

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1.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2.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 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 二.会计的发展 (一)古代会计(古1494复式簿记):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 1.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 “会计”即“月计岁会” 总和算之为“会” 2.西汉时期,中国产生“三柱结算法” 公式:入—去=余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 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 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公式:进-缴=存-该 收入支出资产、债务负债、投资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 20C40年代) 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三)现代会计(20C40年代今) 1.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附带职能独立职能独立学科 2.实物计量货币的综合计量 3.原始计录与计量单式记账复式记账目标管理 4.手工操作机械操作电算化 第二节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属性(性质) 技术性(自然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基础会计(第六版)陈国辉、迟旭升期末考试卷

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会计科目是()。 A.会计要素的名称 B.会计报表的项目 C.会计账簿的名称 D.会计账户的名称 2、“在途物资”账户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应属于( )账户。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所有者权益类 D.损益类 3、更正错账时,划线更正法的适用范围是()。 A、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B、记账凭证正确,在记账时发生错误,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C、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正确,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D、记账凭证上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正确,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4、()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 A.会计要素 B.会计账簿 C.会计科目 D.会计账户 5.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必须采用( )。 A.等额登记B.同方向登记C.同时期登记D.平行登记 6、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 )。 A.复式记账法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借贷平衡 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7、下列业务中,引起收入增加的业务是( )。 A. 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B.以现金支付产品运杂费 C. 销售产品、款未收 D.购入机器设备 8.对应收账款进行清查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实地盘点法B.技术推算法C.抽样盘点法D.查询核实法 9、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适用于()的单位。 A、规模小,业务量少 B、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多 C、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少 D、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 10.下列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 A.资产负债表B.利润表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D.现金流量表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5道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某人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1 600元(原借现金1 200元),超支400元用现金补足。此项业务应编制的记账凭证有( )。 A.现金付款凭证 B.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现金收款凭证 E.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2.下列项目中属于资产要素特点的有( )。 A.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B.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必须能以货币计量D.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E.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基础会计答案陈国辉

基础会计答案陈国辉 【篇一:基础会计陈国辉主编目录】 旭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会计的含义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第四节会计的任务与作用第五节会计的方法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对象第二节会计要素第三节会计等式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第一节会计假设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第四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账户与会计科目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第三节借贷记账法第四节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第五章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一节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概述第二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第三节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第四节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第六节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六章账户的分类 第一节账户分类的意义第二节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第三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七章成本计算 第一节成本计算的意义、原理与要求第二节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第三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 第八章会计凭证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第二节原始凭证第三节记账凭证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第九章会计账簿 第一节账簿的意义与种类第二节账簿的设置与登记第三节账簿的启用与错账更正 第四节结账与对账第五节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第十章财产清查 第一节财产清查概述第二节存货的盘存制度第三节财产清查的内 容和方法 第四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十一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第六节会计报表附注 第十二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第一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概述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第三节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第四节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第五节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 第十三章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第二节会计信息 处理电算化 第三节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四节电子商务和网络会计 对会计的影响第十四章会计规范体系 第一节会计规范体系概述第二节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内容 第三节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第十五章企业会计工作组织 第一节会计工作组织的基本内容第二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第三 节会计职业道德 第四节会计岗位责任制第五节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第六节会计档案管理与会计交接制度主要参考书目 【篇二: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1.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2.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 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 的需要 二.会计的发展复式簿记):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 1.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 现在中国。零星算之为“计” 总和算之为“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