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界面及界面改性方法

界面结合强度低,则增强纤维与基体很容易分离,在材料的断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起不到增强作用;但界面结合强度太高,则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应力无法松弛,形成脆性断裂。

在研究和设计界面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而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

界面结合有机械粘接与润湿吸附、化学键结合等。

大多数界面为物理粘结,结合强度较低,结合力主要来自如色散力、偶极力、氢键等物理粘结力。

偶联剂与纤维的结合(化学反应或氢键)也不稳定,可能被环境(水、化学介质等)破坏。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使用,其界面可保持相对稳定。增强剂本身一般不与基体材料反应。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原则:

1)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间的浸润性。一般可采取延长浸渍时间,增大体系压力、降低熔体粘度以及改变增强体织物结构等措施。2)适度的界面结合强度

3)减少复合材料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4)调节界面内应力和减缓应力集中

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改性方法

1、颗粒增强体在热塑性聚合物基体加入两性相溶剂(增容剂),则能使液晶微纤与基体间形成结合良好的界面

2、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界面改善

a)纤维表面偶联剂

b)涂覆界面层

c)增强体表面改性

2、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

金属基体在高温下容易与增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金属基体多为合金材料,在冷却凝固热处理过程中还会发生元素偏聚、扩散、固溶、相变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方式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扩散结合、机械结合。总的来讲,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几种界面结合方式共存。

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的界面有3种类型:第一类界面平整、组分纯净,无中间相。第二类界面不平直,由原始组分构成的凸凹的溶解扩散型界面。第三类界面中含有尺寸在亚微米级的界面反应物。多数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研究方法:

1)对增强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在增强材料组元上预先涂层以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的浸润性,同时涂层还应起到防止发生反应的阻挡层作用。

2)选择金属元素改变基体的合金成分,造成某一元素在界面上富集形成阻挡层来控制界面反应。尽量避免选择易参与界面反应生成脆硬界面相、造成强界面结合的合金元素

3)优化制备工艺和参数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因此优化制备工艺和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是优化界面结构和控制界面反应的有效途径。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陶瓷基体复合材料指基体为陶瓷材料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包括金属和陶瓷材料。界面结合方式与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基本相同,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机械结合和扩散结合,其中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几种结合方式同时存在。

陶瓷基体复合材料界面控制方法

1)改变基体元素例如:在SiCPCS纤维强化玻璃陶瓷(LAS,LiO,Al2O3,SiO2)中,添加百分之几的Nb(铌)时,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反应,在界面形成数微米的NbC相,获得最佳界面,从而达到高韧化的目的。

2)增强体表面涂层在玻璃、陶瓷作为基体时,使用的涂层材料有C、BN、Si、B等多种。防止成型过程中纤维与基体的反应,调节界面剪切破坏能力以提高剪切强度。纤维表面双层涂层处理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中里面的涂层以达到键接及滑移的要求,而外部涂层在较高温度下防止纤维机械性能降低。

残余应力

●高聚物复合材料的残余应力是由于树脂和纤维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和固化过程

中树脂体积收缩产生化学应力。前者影响较大。残余应力的存在,导致材料粘结强度下降。残余应力对材料的影响程度依赖于纤维的含量、纤维与基体的模量比和纤维的直径

●金属复合材料残余应力来源于热和力学。设计过程要注意基体模量不能太低,膨胀

系数要相差不大

●陶瓷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导致残余应力。纤维的膨胀系数往往大于基体材

料。在一定程度下达到所追求的增韧机制。但基体和增强纤维都是脆性的,残余应力过大容易导致裂纹

复合材料界面与设计

先进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与表征进展 姓名:卢刚班级:材研1005 学号:104972100244 摘要:本文简述了界面的形成与作用机理,着重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改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face an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mainly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about the UI improvement of the polymer-based composites. 1引言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和基体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复合材料具备了原组成材料所没有的性能,并且由于界面的存在,纤维和基体所发挥的作用,是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存在的。 界面是复合材料组成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结构与性能,以及粘合强度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的性能。所以,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复合材料界面的分析表征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光电子能谱、动态力学分析、原子粒显微镜等,在复合材料界面分析表征中得到充分利用,为揭示界面的本质、丰富界面的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界面的形成与作用机理 2.1界面的形成 复合材料体系对界面要求各不相同,它们的成形加工方法与工艺差别很大,各有特点,使复合材料界面形成过程十分复杂,理论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增强体与基体在一组份为液态(或粘流态)时的接触与浸润过程。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要求组份间能牢固的结合,并有足够的强度。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使材料在界面上形成能量最低结合,通常都存在一个液态对固体的相互浸润。所谓浸润,即把不同的液滴放到不同的液态表面上,有时液滴会立即铺展开来,遮盖固体的表面,这一现象称为“浸润”。

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界面及界面改性方法 界面结合强度低,则增强纤维与基体很容易分离,在材料的断面可观察到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起不到增强作用;但界面结合强度太高,则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应力无法松弛,形成脆性断裂。 在研究和设计界面时,不应只追求界面粘结而应考虑到最优化和最佳综合性能。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 界面结合有机械粘接与润湿吸附、化学键结合等。 大多数界面为物理粘结,结合强度较低,结合力主要来自如色散力、偶极力、氢键等物理粘结力。 偶联剂与纤维的结合(化学反应或氢键)也不稳定,可能被环境(水、化学介质等)破坏。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使用,其界面可保持相对稳定。增强剂本身一般不与基体材料反应。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原则: 1)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间的浸润性。一般可采取延长浸渍时间,增大体系压力、降低熔体粘度以及改变增强体织物结构等措施。2)适度的界面结合强度 3)减少复合材料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4)调节界面内应力和减缓应力集中 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改性方法 1、颗粒增强体在热塑性聚合物基体加入两性相溶剂(增容剂),则能使液晶微纤与基体间形成结合良好的界面 2、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界面改善 a)纤维表面偶联剂 b)涂覆界面层 c)增强体表面改性 2、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 金属基体在高温下容易与增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金属基体多为合金材料,在冷却凝固热处理过程中还会发生元素偏聚、扩散、固溶、相变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方式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扩散结合、机械结合。总的来讲,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几种界面结合方式共存。 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的界面有3种类型:第一类界面平整、组分纯净,无中间相。第二类界面不平直,由原始组分构成的凸凹的溶解扩散型界面。第三类界面中含有尺寸在亚微米级的界面反应物。多数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控制研究方法: 1)对增强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在增强材料组元上预先涂层以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的浸润性,同时涂层还应起到防止发生反应的阻挡层作用。 2)选择金属元素改变基体的合金成分,造成某一元素在界面上富集形成阻挡层来控制界面反应。尽量避免选择易参与界面反应生成脆硬界面相、造成强界面结合的合金元素 3)优化制备工艺和参数金属基体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因此优化制备工艺和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是优化界面结构和控制界面反应的有效途径。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陶瓷基体复合材料指基体为陶瓷材料的复合材料。增强体包括金属和陶瓷材料。界面结合方式与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基本相同,有化学结合、物理结合、机械结合和扩散结合,其中以化学结合为主,有时几种结合方式同时存在。 陶瓷基体复合材料界面控制方法

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

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 摘要:介绍了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界面改性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木塑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兴起的环保型复合材料,由聚合物基体和木纤维(木粉、竹粉、稻壳、秸秆等)按一定比例加工而成。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聚合物基体有热固性聚合物和热塑性聚合物,而热塑性聚合物可回收利用、连续生产,是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主要聚合物基体。常用的热塑性聚合物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由于热塑性木塑复合材料中木纤维的填充量较高,聚合物基体与木纤维之间的界面相容性较差,影响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此外,氢键的作用也导致木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增强,从而影响木纤维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因此如何改善聚合物基体与木纤维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是制备性能优良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关键。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主要通过改性木纤维或添加界面改性剂的方法进行。木纤维的改性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如干燥、交联)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纤维素表面与聚合物基体的啮合;化学改性主要是将纤维素表面的羟基反应掉,形成化学键,如将木纤维表面的羟基进行乙酰化以降低木纤维的表面活化能,或利用相容剂的羧基或酰基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1],如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异氰酸酯、氯化苯甲酰等。从改性效果来看,化学改性方法明显优于物理改性方法。添加界面改性剂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是使用较多的方法。界面改性剂通常一端含有极性基团,另一端含有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能与木纤维的极性部分亲和,而非极性基团则和极性较弱的聚合物基体亲和。界面改性剂主要是起桥梁的作用,通过降低两相间的界面能,促进木纤维在树脂相中的分散,降低木纤维之间的凝聚力,提高聚合物基体的分散能力;并且加强了高分子链与木纤维间的机械缠结以增强两者的界面亲和力,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常用的界面改性剂有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硅烷偶联剂、钛酸酯、铝酸酯等[2]。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法多种多样。木纤维的改性或界面改性剂的合成可以在加工木塑复合材料之前独立进行,也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原位进行,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来看,越简单的界面改性方法越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推广应用。 1热塑性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研究进展 1.1PP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PP是常用的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聚合物之一,但它是非极性聚合物,与木纤维的界面相容性较差。PP-g-MAH是常见的PP基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剂[3-5],因为马来酸酐价格便宜,界面改性效果良好,而且PP-g-MAH可采用反应性挤出,生产效率高。PP-g-MAH能降低木纤维的表面自由能并降低纤维之间的吸附力,增强聚合物基体的渗透能力,改善纤维的分散和取向,通过机械啮合提高界面黏合力。PP-g-MAH与木纤维表面的羟基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能发生酯化反应,在聚合物与木纤维之间形成桥梁,从而提高界面黏合力[6]。此外,采用马来酸酐对木纤维进行接枝改性也是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重要方法。Nenkova等[7]在含有10%马来酸酐的丙酮溶液中采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马来酸酐对木纤维进行表面改性,木纤维和马来酸酐发生化学反应,增加了界面黏合力,制得的PP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Demir等[8]分别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S)、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硫醇(MS)和PP-g-MAH作为PP/丝瓜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剂,改善了聚合物与丝瓜纤维的相容性,提高了其力学性能和抗吸湿性。AS和MS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界面黏合力增强,其中MS改性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高。近年来也有研究者采用固相接枝法[9]或熔融接枝法[10]开发出多种单体的PP接枝共聚物,其具有接枝率高、界面改性效果好等优点,是木塑复合材料优良的界面改性剂。

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综述了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国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指出了我国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标签:酚醛树脂;改性;复合材料 酚醛树脂(PF)由酚类(苯酚、甲酚、二甲酚和间苯二酚等)和醛类(甲醛、乙醛和糠醛等)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成,是最早合成的热固性树脂。普通酚醛树脂由于受分子结构的限制,热稳定性和残炭率较低,限制了其应用。为了克服传统酚醛树脂脆性较大、交联度低、耐热性不佳、释放游离甲基和游离酚等缺陷,对酚醛树脂进行复合改性是常用的方法,以此获得性能优越的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清漆、胶粘剂、涂料、模塑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耐烧蚀材料等方面。 1.酚醛树脂的结构 酚醛树脂的结构主要有线型酚醛树脂和甲阶酚醛树脂。线型酚醛树脂在加热过程中逐渐软化,温度降至常温后又变硬,即在重复加热、冷却过程中重复塑化、硬化,表现出热塑性,而不具有热硬性。甲阶酚醛树脂含有水分,为聚合度不大的线型分子混合物,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溶剂中,具有高温固化性,属可溶性热固性酚醛树脂。 2.复合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酚醛树脂反应活性低,固化反应放出缩合水,且必须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固化,制约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为弥补这一缺陷与不足,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能,在其分子链极性节点周围形成连接界面,使分子链间的键能增强,通常在酚醛树脂中引入高耐热性纳米材料,可提高其在高温下的质量保持率,降低其高温炭化率,从而使材料在高温下的基本性能得以提高。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和增韧改性主要是通过共混或化学反应来实现。 2.1化学改性制备 酚醛树脂的化学改性是指应用化学反应改变苯酚甲醛树脂分子结构的一类改性方法,途径主要有:羟基醚化或环氧化、控制分子链交联状态的不均匀性及引进钼、硼、磷、有机硅等组分,可以提高树脂的耐热性尤其是瞬时耐高温的特性。环氧综合性能良好,能兼顾热固性酚醛树脂和双酚的优势,提高材料的粘接性与耐热性,改善树脂脆性;有机硅的耐热性和耐潮性良好,与酚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可增强酚醛树脂的耐热性与耐水性;硼元素能显著改善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耐瞬间高温性、耐烧蚀性,增强其力学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

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成绩 专业材料工程 课程名称、代码1512011080405 年级 姓名学号 时间年月 任课教师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 【摘要】界面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除增强材料和基体受力外,界面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及其改性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各种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界面相容性。 【关键词】聚合物;复合材料;综述;增强 1 前言 界面是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观结构,它作为增强体与基体连接的“桥梁”,对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复合材料一般是由增强相、基体相和它们的中间相(界面相)组成,它们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结构、性能与作用,增强相主要起承载作用,基体相主要起连接增强相和传载作用,界面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桥梁,同时是应力的传递者[1]。目前对增强相和基体相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对作为复合材料三大微观结构之一的界面问题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其原因是测试界面的精细方法运用起来较困难,描述的理论尚不完整,尤其从力学的角度研究界面的性质、作用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和破坏机理等方面的工作正在开展。界面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2],尤其是层间剪切、断裂、抗冲击等性能,因此随着复合材料科学和应用的发展,复合材料界面及其力学行为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复合材料的强度、刚性及韧性是代表其物理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复合材料进行界面改性使两相界面具有合适的粘附力,形成一个相互作用匹配且能顺利传递应力的中间模量层,以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一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3]。 2 无机刚性粒子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 无机刚性粒子增强聚合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克服了以往用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增韧聚合物时在韧性提高的同时刚性下降的缺点。常用的无机刚性粒子[4]有CaCO3、SiC、BaSO4、滑石、硅石灰、蒙脱土以及煤灰等。欧玉春[5]等提出刚性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的界面结构模型,即在均匀分散的刚性粒子周围嵌入具有良好界面结合和一定厚度的柔性界面相,以便在材料经受破坏时能引发银纹,终止裂缝的扩展。在一定形态结构下它还可引发基体剪切屈服,从而消耗大量冲击能,又能较好地传递所承受的外应力,达到既增强又增韧的目的。 在PP/CaCO3复合体系中用酯酸类偶联剂在刚性粒子表面引入柔性或弹性界面层,降低

空心玻璃微珠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空心玻璃微珠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空心玻璃微珠(ES)是由经特殊工艺制成的薄壁封闭的微小球形颗粒,具有中空、质轻、耐高低温、隔热保温、电绝缘强度高、耐磨、耐腐蚀、防辐射、隔音、吸水率低、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近年来作为复合材料填充剂,已广泛应用于建材、塑料、橡胶、涂料、航海和航天等领域。 1 空心玻璃微珠在建材中的应用 空心玻璃微珠密度低且不易吸水,可作添加剂制备低密度、低黏度、低渗透性及结合力强的轻质注浆水泥。用腔内全部填有水泥浆的空心微珠制成的轻质水泥(σc28值在27~33 MPa 之间),优于传统膨胀珍珠岩轻质水泥(σc28=1~5.5 MPa)和膨润土轻质水泥(σc28=17~40 MPa),且其隔热性能随微珠粒度的减小而提高。当微珠的腔内没有水泥浆时,样品的隔热性能得到最大改善。在美国,空心玻璃微珠已用于人造大理石生产,填充适当的空心玻璃微珠,可改善人造大理石纹理布局及颜色的连续性,降低固化时间,改善冲击强度,提高抗龟裂能力,降低破损率,同时改善机械加工性,减小后处理工具的磨损,且便于搬运及安装。人们开始将空心玻璃微珠用于涂料研究,以提高涂料的隔热、隔音性能。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玻璃微珠表面镀银并用于涂料中,结果表明,在控制反应温度和浓度的条件下,可使镀银玻璃微珠的红外辐射率由原来的1.02降为0.70,将其应用于涂料后,涂层的红外辐射率为0.80。 2 空心玻璃微珠在塑料、橡胶中的应用 近年来,空心玻璃微珠作为新型无机粉末填料用于工程塑料和橡胶的填充,使其具有优异的流变加工和抗冲击性能等优点。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对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有机硅树脂等的填充改性。用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混合工艺,研究了经过表面预处理的玻璃微珠填充PP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适当表面处理的玻璃微珠可以通过熔融共混均匀分散在PP中,粒子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填充体系随着玻璃微珠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增大,冲击强度下降。流动性随着玻璃微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然后随之下降。采用不同粒径的中空玻璃微珠填充聚丙烯,在较低的弯曲载荷下,随着HGB体积分数的增加,试样热变形温度(t d)明显增大;而在较高的弯曲载荷下,试样的t d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当载荷及微珠含量一定时,t d随着HGB粒径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函数形式增大。尼龙6是一种具有较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工程塑料,通常是使用玻璃纤维进行改性来提高性能和拓展使用领域。但同时产生流动性差、玻纤外露、收缩率高、后翘曲严重、加工困难等不足。空心微珠是尺寸小,表面光滑坚硬,有极好的流动性、分散性,吸油率低,耐高温,用于填充尼龙可以改善浮纤外露,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改善流动性能,加工方便、降低收缩变形率,克服制品后翘曲现象,提高制品的耐热温度及耐磨、耐划伤性,且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填料制备了玻璃微珠填充改性含油铸型尼龙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加入玻璃微珠的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降低,耐磨性提高,其磨损行为主要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该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有所降低,但线膨胀系数减小。用硅烷偶联剂对空心玻璃微珠进行表面处理后填充MC尼龙,改善了MC尼龙和空心玻璃微珠的相容性,使复合材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不经偶联剂处理的分别提高了约15.7%、12.2%和246%;同时耐热性提高,而吸水率和收缩率降低。夏英[11 ]在80%ABS树脂中加入20%的粒径为5 μm经表面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珠,制得了综合性能较佳的空心玻璃微珠改性复合材料,其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熔体流动速率及氧指数分别为7.7 kJ/m2、47 MPa、69 MPa、2.75GPa、5g/10min和22.4%。邓聪[12]用空心玻璃微珠填充改性聚甲醛(POM),结果表明,影响复合体系性能的主导因素是

复合材料界面制备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复合材料界面制备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孟明艾复合1001 3100706025 摘要:材料界面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与应用范围, 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优劣与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和性能关系密切。分析材料界面的物理与化学过程、物质传输、能量转化及研究材料界面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对研究新材料和传统材料及其应用有着愈来愈重要的意义。 复合材料界面介绍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以微观或宏观的形式复合而组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接触构成的界面,是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纳米以上)、结构随基体和增强体而异的、与基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界面相(界面层)。界面是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结构,它是增强体和基体相连接的“纽带”,也是应力及其他信息传递的桥梁,其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性能。因此,深入研究复合材料界面的的制备、技术形成过程、界面层性质、结合强度、应力传递行为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有效进行控制界面,是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 复合材料界面及其组成 界面相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界面相内部即使是同一组分其内部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无论从物理状态还是化学情况,界面相各个组分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扩散和相互影响,并不是一个绝对规整的结构。对于界面相,界面层的形成和结构大体可分为:1.表面的粗糙及活性而形成的吸附层;2.表面的化学物质与基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成的物质;3.表面诱导的结晶层;4.聚合物和纤维冷却时,因收缩差所引起的残留应力层。 复合材料界面研究现状 界面与材料的各种性能的关系是复合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当前界面研究的重点是界面润湿、界面结构、界面结合机制和界面稳定性,它对颗粒的分布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关润湿机理、改善途径及影响因素仍是今后界面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是,由于界面尺寸很小且不均匀,化学成分及结构复杂,对于界面的结合强度、界面的厚度、界面的应力状态尚无直接和准确的定量的方法,对于界面结合状态、形态、结构以及它对复合材料的影响尚没有适当的试验方法,需要借助电子质谱、红外扫描等试验逐步摸索和统一认识。因此,迄今为止,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主要表现在:(1)界面表征手段测试手段存在局限;(2)界面改善方法:无法解释界面在材料失效过程的确切作用;(3)材料力学研究:理论模型与材料加工的实际过程有很大差异。 复合材料界面制备技术的研究 制备技术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性能,同时也是它进一步应用发展的重要因素。材料界面制备技术主要是接合。所谓接合,是指为得到具体指定特性的坯料而使用的一种材料复合手段。接合形式有物理吸附、化学反应、

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摘要:近年来,各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日益更新,从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各种制备技术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使得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文综述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几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正文:一·陶瓷基复合材料 工程陶瓷的开发是目前国内外甚为重视的新型材料研究领域。纯陶瓷材料因其脆性,不能满足苛刻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目前广泛采取增韧技术来提高陶瓷的使用性能。纤维和晶须增韧陶瓷是一类有效的方法。用纤维来增韧陶瓷的技术是十年代以后开始的,最初是用碳纤维增强陶瓷,八十年代以来又开发了用陶瓷纤维和晶须增韧陶瓷,增韧效果不断取得进展,增韧技术也不断有所创新。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最有前途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以其优异的高韧性、高强度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连续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料(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简称CFCC)是将耐高温的纤维植入陶瓷基体中形成的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特别是具有与普通陶瓷不同的非失效性断裂方式,使其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开始在航天航空、国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在连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概念,为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开辟了一个方向。随着纤维制备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开发出制备这类材料的有效方法,使得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日渐成熟。 由于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有着优异的高温性能、高韧性、高比强、高比模以及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能有效地克服对裂纹和热震的敏感性[5-6],因此,在重复使用的热防护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和广泛的市场。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类似金属的断裂行为,对裂纹不敏感,不会发生灾难性破坏。其耐高温和低密度特性,使其成为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空天飞行器防热结构的关键材料。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耐热,耐磨,导热,导电,尺寸稳定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抗天零部件,也用于制造各种民用产品。 按基体分,金属基复合材料分为:铝基、镁基、钛基、锌基、铁基、铜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分,可分为: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纤维有C、SiC、Si3N4、B4C、Al2O3等纤维;粒子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粒子有:Al2O3、TiC、SiC、Si3N4、BN、SiC、MgO等。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1)叠层加压法:工艺过程是:将金属(合金)箔片或纤维增强金属片按要求剪裁,并一层一层的进行叠层,然后加热加压进行成型和连接,一般是在真空或气体中进行。适于这种方法的材料有铝、钛、铜、高温合金,其增强纤维随需要而定。为了改善连接性能,有事在两片之间加入中间金属或在待连接表面涂覆或沉积一层中间金属。 (2)辊轧成型连接法:其主要的基材是铝、钛箔片,增强纤维主要是B、C、SiC、Si3N4等,有时在基材表面要涂覆一层低熔点的中间金属,增强纤维表面要预先浸沾铝或经物理气相沉积(PVI)、化学气相沉积(CVI)处理。 (3)钎焊法:在增强纤维与基材之间加入箔状、粉末状或膏状的钎料,经真空钎焊或保护钎焊而成。钎焊法可以制造管材、型材、叶片等。 (4)热等静压法:如图2所示,其工艺过程是:将纤维与基材进行叠层并装入一模具中,

碳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在尼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工 程 塑 料 应 用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第47卷,第7期2019年7月 V ol.47,No.7Jul. 2019 141 doi:10.3969/j.issn.1001-3539.2019.07.026 碳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在尼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顶顶1,张福华1,杨吉祥1,李晓峰1,李彦希2,曾骥1 (1.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306; 2.浙江四兄绳业有限公司,浙江台州 317016) 摘要:对近几年碳纤维(CF)表面改性及其在CF 增强尼龙(CFRPA)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将CF 表面改性方法划分为干法改性、湿法改性和纳米材料多尺度改性三大类。其中干法改性包括气相氧化法、等离子体氧化法和辐照处理;湿法改性包括液相氧化法、阳极电解氧化法和上浆处理法;纳米材料多尺度改性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改性。比较了各种表面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并对CFRPA 复合材料中CF 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碳纤维;尼龙;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表面改性中图分类号:TQ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39(2019)07-0141-06 Research Progress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arbon Fib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lyamide Composites Zhang Dingding 1, Zhang Fuhua 1, Yang Jixiang 1, Li Xiaofeng 1, Li Yanxi 2, Zeng Ji 1 (1.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 Shanghai 201306, China ; 2. Zhejiang Four Brothers Rope Co. Ltd., Taizhou 317016,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situations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arbon fiber (CF)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F reinforced polyamide (CFRPA) composites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 Accordingly ,the surface modi ?cation of CF can be classi ?ed into dry modi ?ca-tion methods ,wet modi ?cation methods and nanomaterials multi-scale modi ?cation methods. The dry modi ?cation methods include gas phase oxidation ,plasma oxidation and irradiation treatment ,the wet modi ?cation methods include liquid phase oxidation ,anodic electrolytic oxidation and sizing treatment , the nanomaterials multi-scale modi ?cation methods include graphene modi ?cation and carbon nanotube modi ?ca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surface modi ?c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F surface modi ?cation technology in CFRPA composites was prospected. Keywords :carbon ?ber ;polyamide ;composite ;interfacial bonding ;surface modi ?cation 碳纤维(CF)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出色的热稳定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行业[1–6]。尼龙(PA)作为一类典型的热塑性树脂与CF 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CF 增强PA (CFRPA)复合材料与热固性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可回收性、易于加工、成型时间短、抗冲击性好等优点[7–9]。CFRPA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首先取决于CF 和PA 树脂基体自身性质。同时,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最终力学性能。 然而,未经任何处理CF 表面是非极性的[10–11],表面活性官能团极少、化学惰性较强,但PA 树脂基体因含有大量的 酰胺键通常表现为极性,造成了CF 与PA 树脂基体之间浸润性较差,界面粘结力较弱,限制了CFRPA 复合材料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因此,要想扩大CFRPA 复合材料应用范围,获得力学性能更为优异的CFRPA 复合材料就必须对CF 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对CF 表面改性可以有效增大CF 表面的粗糙度,同时在其表面引进大量的活性官能团,改善纤维与基体之间的浸润性,进而提高纤维表面与基体之间的机械嵌锁力和化学键合力,使得所受应力在纤维与基体界面之间得到有效传递。 基于PA 复合材料的CF 表面改性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干法改性、湿法改性和纳米材料多尺度改性。干法 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ZR1420500) 通讯作者:张福华,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E-mail :fh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06758260.html, 收稿日期:2019-03-12 引用格式:张顶顶,张福华,杨吉祥,等.碳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在尼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9,47(7):141–146. Zhang Dingding ,Zhang Fuhua ,Yang Jixia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arbon fib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lyamide composites[J].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2019,47(7):141–146.

木塑复合材料的分类及改性

木塑复合材料的分类及改性木塑复合材料(Wood-plastic composites,简称WPC)是采用木材加工剩余物、森林抚育剩余物、废旧木材、农作物秸秆等木质纤维材料和废旧热塑性塑料为主要原料,通过挤出、压制等成型方式形成的复合材料[1]。木塑复合材料既具有木质纤维材料的高强度和高弹性,又具有塑料的高韧性和耐疲劳等优点,是一种既似木材又优于木材的新型代木材料[2]。 2010 年中国国内木材需求总量约为3.6亿m3,供需缺口达到1.2亿m3。随着需求的增加,供需缺口逐年增大,预计2015年达1.5 亿m3,2020年达2亿m3,到2050年接近6亿m3[3]。木材资源供应愈发严重不足的形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生丰产木材因其生长周期短、成材率高、经济效益好等显著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厂商和研究者的青睐。我国人工速生林主要品种有杨木、柳木、桦木、泡桐和桉木等。然而,速生木材与天然针叶木、阔叶木相比,存在着材质差、纤维短、易变形、易腐朽虫蛀等缺点,无法满足高档次木材加工业的要求,缺乏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研究者以基于物理、化学原理的新技术对速生木材进行改性,使其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甚至达到优质天然木材的性能[4],早在20 世纪30 年代,改性后的压缩木就曾用于欧美军用飞机以防雷达探测,目前速生木材改性技术是世界发达国家重点研究的技术领域之一。木塑复合材料(WPC) 就是木材改性的一种。 木屑是木塑复合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纳入国家和地方生产计划的林区和大中城市制材加工厂,每年要产生大约250 万吨木屑,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得到利用,大部分被丢弃,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原料浪费。废旧塑料是木塑复合材料的另一主要原料,据我国轻工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塑料制品总产量

第十五章-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
第三部分 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第十五章 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合材料的界面及 作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改性方法,几种聚 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形成和改善界面的途径,界面表征 的方式。 重点内容: 1、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改性方法。 2、复合材料改善界面的途径。 难点:复合材料界面与性能的关系。 熟悉内容: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
2
主要英文词汇:
Composite material---复合材料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Residual stress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残余应力 Reactio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反应 Modificatio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的界 面改性 Mechanics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力学
3
Bonding strength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黏结强度 Optimum design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 优化设计 Compatibility of composite interface---复合材料界面相 容性 Mechanics of composite---复合材料力学 Micromechanics of composite---复合材料细观力学
4
参考教材或资料:
1、复合材料学----周祖福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复合材料----陈华辉 邓海金 李 明 (中国物质出版社,1998) 3、复合材料概论----王荣国 武卫莉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4、复合材料--------吴人洁(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倪礼忠,陈麒(科学出版社,2002) 6、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尹洪峰,任耘(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高性能复合材料学---郝元恺,肖加余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新材料概论--- 谭毅, 李敬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9、先进复合材料----鲁 云 朱世杰 马鸣图 (机械工业已出版社,2004) 10、复合材料--------周曦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15、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设计
21世纪对材料要求多样化,复合材料开发有很大发 展,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优劣与界面结构和性能关系密 切。
15.1复合材料的界面概念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相之间化学成分有显 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 域。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约几个 纳米到几个微米。大量事实证明,复合材料的界面 复合材料的界面实质上 界面相 是纳米级以上厚度的界面层(Interlayer)或称界面相 (Interphase)。
6
1

高性能有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研究

高性能有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研究 201001130606 高同舜

高性能有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研究 摘要:为了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芳纶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 料的界面粘结性能,本文从树脂基体入手,依据相似相容原理和纤维的结构特点开发出两种新型热固性树脂—PCH 树脂和AFR 树脂,分别用作UHMWPE 纤维复合材料和芳纶复合材料的基体,以未经表面处理的纤维作增强材料,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UHMWPE 纤维/PCH 和芳纶/AFR 复合材料,并通过测定接触角、层间剪切强度(ILSS)、横向拉伸强度和扫描电镜观察形貌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 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UHMWPE 纤维和PCH 树脂浇注体的溶度参数相近,PCH 树脂溶液在UHMWPE 纤维表面的接触角为15.6°,说明对其具有良 好的浸润性;UHMWPE/PCH 复合材料的ILSS 和单丝拔出强度分别为42.6MPa 和21.8MPa,均远大于UHMWPE/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的相应强度,扫描电镜分析也表明UHMWPE 纤维增强PCH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界面粘结性能。AFR 树脂溶液与芳纶纤维的接触角为42.8°,而EP 与芳纶的接触角为68°,说明AFR 树脂对芳纶的润湿性优于EP;芳纶/AFR 复合材料的ILSS、横向拉伸强度和纵向拉伸强度分别为74.6MPa、25.3MPa、2256 MPa,比芳纶/EP 复合材料的相应强度分别提高了28.7%、32.5%和13.4%,其复合材料破坏面的形貌也 说明芳纶与AFR 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较好。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of UHMWPE fiber and aramid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two new thermosetting resin systems (PCH and AFR) have been developed according to law of similar mutual solubility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fibers. The adhesion properties of UHMWPE fiber/PCH and aramid /AFR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s of the contact angle,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transverse tensile strength and scanning electron croscopy etc.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 strong interaction occurs between fibers and the matrix due to the structural and polar similarity. In the case of slight ifference between solubility parameters of UHMWPE fiber and cured PCH resin, it is found that the wettability of PCH resin on surface of the fiber can be improved and UHMWPE /PCH composite has excellent transverse tensile strength,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and the pull-out strength together with the outstanding interfacial bond property. The contact angle (42.8 °) between AFR resin and aramid fiber is smaller than the contact angle (68°) between the epoxy resin (EP) and aramid fibers. Therefore, the AFR resin had better wettability with the aramid fibers. The 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transverse tensile strength and longitudinal tensile trength of aramid/AFR composite are respectively 74.6 MPa, 25.3MPa and 2256 MPa, increasing by 28.7%, 32.5% and 13.4%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aramid fibers/EP composite. According to the SEM photograph of aramid fibers/AFR composite, AFR resin had good interface bonding performance with aramid fibers .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Keywords: UHMWPE fiber; aramid fiber; composites; interfacial adhesion

复合材料界面层材料的研究

复合材料界面层材料的研究* 卢国锋1,2 ,乔生儒1,许 艳3 (1 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2;2 渭南师范学院装备工程技术中心, 渭南714000;3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渭南714000)摘要 界面层是复合材料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对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成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叙述界面层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层状结构界面层材料(包括层状晶体结构材料和多层陶瓷界面相)和非层状结构界面层材料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 界面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 on the Interphase of the Comp ositesLU Guofeng1, 2,QIAO Sheng ru1,XU Yan3 (1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Thermostructure Composite Materials,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2 Center for Arma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3 Library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Abstract The interlayer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composites,and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the materials.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functionality of interphase,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nterphase mate-rials with layer structure,including layered crystal structure and multilayer ceramic interphase,and the interphase ma-terials without layered structure is introduced.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work are analyzed,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are p ointed out.Key  words interphase,composites,mechanical property,oxidation resistan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0772089);渭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13YKS003) 卢国锋:男,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基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 E-mail:lug uof75@163.com0 引言 界面层是复合材料中处于增强体和基体之间的一个局部微小区域。它将增强体和基体彼此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起着传递载荷,阻止裂纹越过增强体表面进行扩展,缓解残余热应力,阻挡基体和纤维间元素的相互扩散、溶解和有害化 学反应, 阻止纤维在高温环境下发生氧化的作用[1] 。界面层在复合材料中所占的体积分数虽不足10%,但却是影响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抗环境侵蚀能力等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脆性纤维增强脆性基体复合材料来说,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层是决定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界面层材料及其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在复合材料界面层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功能 一般来讲,界面层的功能主要有4个:传递、阻止裂纹扩展、缓解和阻挡。传递作用是指界面层作为一个“桥梁”将作用于基体的载荷充分传递至复合材料的主要承载者———纤维增强体上。阻止裂纹扩展是指当基体裂纹扩展到界面层 区域时, 基体和纤维沿它们之间的界面发生分离,并使裂纹的扩展方向发生改变,即裂纹偏转,阻止裂纹直接越过纤维表面进行扩展。缓解作用是指界面层通过过渡作用和界面滑移减少残余热应力。阻挡作用是指阻挡基体和纤维间元素的相互扩散、 溶解和有害化学反应,阻止外界环境对纤维增强体的侵害[ 1,2] 。以上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界面层功能,但不同功用的复合材料对界面层的要求不同。例如:以承受载荷为主要目的的复合材料对前3种功能有更为苛刻的要求, 而以抗氧化为主要目的的复合材料则对阻挡功能要求更严。一种界面层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界面层的材质、结构、厚度以及界面层与纤维或基体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为了满足不同复合材料功能的需求, 不同功用的复合材料应具有不同的界面层。复合材料界面层的研究正是在这种需求下不断进行的。目前常被研究的界面层材料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层状结构材料和非层状结构材料,其中层状结构材料又包括层状晶体结构材料和多层陶瓷界面相。 2 层状晶体结构界面层材料 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材料由于其层间结合力较弱,当外 ·04·材料导报A:综述篇 2 013年11月(上)第27卷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