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甲沟炎(paronychia)、脓性指头炎(felon)、手掌侧化脓性键鞘炎(suppurative te-
nosynovitis)、滑囊炎(bursitis)和掌深间隙感染,均为临床上常见的手部急性化脓性感
染。病菌主要是金黄葡萄球菌。手部感染大多数由外伤引起,即使如针刺、剪指甲过
深、逆剥新皮倒刺等轻微外伤后,也可发展为严重感染。因为解剖关系复杂,感染可向
深部蔓延,并使引流困难;感染引起的肌腿与键鞘的缩窄或是瘫痕形成,将严重影响手
的功能。
手动作灵活、感觉敏锐,有其独特精细的解剖结构。手部感染的病变和临床表现,与
其解剖生理密切相关。有若干特点:
1.掌面皮肤比手背皮肤的表皮层厚且角化明显,故掌面的皮下感染化脓后可穿透真
皮在表皮角化层下形成“哑铃状脓肿”,治疗时仅切开表皮难以达到充分引流。手部淋巴
回流均经手背淋巴管输送,手掌部感染时手背可能更显肿胀。
缩奎攀奏彝巍澎雍

2.手的掌面真皮与深层末节指骨骨膜,
中、近指节处键鞘以及掌深筋膜之间,有
垂直的纤维条索连接,将皮下组织分隔成
若干相对封闭的腔隙,发生感染时不易向
周围扩散,因组织内压力较高而致剧烈疼
痛,出现明显全身症状。在局部化脓前感
染就可侵及深层组织,如末节指骨、屈指
肌键鞘以及掌部的滑液囊与掌深间隙,引
起骨髓炎、键鞘炎、滑囊炎及掌深间隙
感染。
3.手掌面的键鞘、滑液囊、掌深间隙
健鞘
健鞘
乌:中间隙
鱼阮间隙
挠狈}滑液囊
尺CA滑液囊
图12-2手掌侧的健鞘、滑液囊和深间隙
等解剖结构相互之间,以及与前臂肌间隙之间有关联(图12-2),掌面感染可以一定的规
律向深部、向近侧蔓延。
一、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
指甲根部与皮肤连接紧密,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甲沟,甲沟炎(paronychia)是甲沟
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常因微小创伤引起。脓性指头炎是手指末节掌面的皮下化脓性感
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甲沟炎常先发生在一侧甲沟皮下,出现红肿、疼痛。若病变发展,则疼痛
加剧,红肿区内有波动感,出现白色脓点,但不易破溃出脓。炎症可蔓延至甲根或扩展到
另一侧甲沟,因指甲阻碍排脓形成甲下脓肿,感染可向深层蔓延而形成指头炎。感染加重
时常有疼痛加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甲沟炎加重或是指尖、手指末节皮肤受伤后均可引起末节手指的皮下化脓感染,即指
头炎。初起阶段,指头有针刺样痛,轻度肿胀。继而指头肿胀加重、有剧烈的跳痛,可有
发热、全身不适、白细胞计数增高。感染更加重时,神经末梢因受压和营养障

碍而麻痹,
指头疼痛反而减轻;皮色由红转白,反映局部组织趋于坏死;因末节指骨常发生骨髓炎,
手指皮肤破溃溢脓后,因指骨坏死或骨髓炎致创口愈合迟缓。
治疗甲沟炎初起未成脓时,局部可选用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糊等敷贴或超短波、红
外线等理疗,并口服头抱拉定等抗菌药物。已成脓时应行手术,沿甲沟旁纵行切开引流。
甲根处的脓肿,需要分离拔除一部分指甲甚至全片指甲,手术时需注意避免甲床损伤,以
利指甲再生(图12-3)。采用指神经阻滞麻醉,不可在病变邻近处行浸润麻醉,以免感染
扩散。
指头炎初发时,应悬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以减轻疼痛。给予青霉素等抗菌药
物,以金黄散糊剂敷贴患指。若患指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伴有全身症状,应当及时切开
引流,以免感染侵人指骨。通常采用指神经阻滞麻醉,选用末节指侧面作纵切口,切口远
侧不超过甲沟的1/2,近侧不超过指节横纹,将皮下纤维索分离切断,剪去突出的脂肪使
脓液引流通畅;脓腔较大则宜作对口引流,切口内放置橡皮片引流,有死骨片应当除去;
切口不应做成鱼口形,以免术后瘫痕形成影响手指感觉(图 12-4)0
切开线
切开线
切开线
图12-3甲沟炎与切开引流
图12-4指头炎及切开线
二、急性化脓性键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手的5个屈指肌键,各被同名的键鞘所包绕。拇指与小指的腿鞘分别与挠侧、尺侧滑
液囊相沟通,因此拇指和小指的腔鞘炎可蔓延到挠侧、尺侧滑液囊。两滑液囊在腕部有时
经一小孔互相沟通,感染可能互相传播。示指、中指与无名指的腿鞘不与滑液囊相沟通,
感染常局限在各自的键鞘内,但可扩散到手掌深部间隙(图12-2) o
病因手的掌面键鞘炎多因深部刺伤感染后引起,亦可由附近组织感染蔓延而发生。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手背伸指肌键鞘的感染少见。
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迅速,24小时后症状即很明显,病人都有发热、头痛、不适等
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常增高。
1.急性化脓性腿鞘炎典型的体征为:除末节外,患指中、近节呈均匀性肿胀,皮肤极
度紧张。沿患指整个腿鞘均有压痛,各个指关节呈轻度弯曲,任何被动伸指运动,均能引起
中、重度疼痛。键鞘内感染,如不及时切开引流或减压,鞘内脓液积聚,压力增高,致使肌键
发生坏死,患指功能丧失。炎症亦可蔓延到手掌深部间隙或经滑液囊扩散到腕部和前臂。
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超声波检查手掌远端,将探头横置于手掌前
部,可显露肿胀腿鞘和积存的液体有助于诊断。
2.化脓性滑囊炎尺侧滑液囊和挠

侧滑液囊的感染,分别由小指和拇指腿鞘炎引起。
挠侧滑液囊感染时,拇指肿胀微屈、不能外展和伸直,压痛区在拇指及大鱼际处。尺侧滑
液囊感染时小鱼际处和小指健鞘区压痛,以小鱼际隆起与掌侧横纹交界处最为明显。小指
及无名指呈半屈位,如试行伸直可引起剧烈疼痛。
治疗早期使用抗菌药,如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休息、平置或抬高患侧前臂和手
以减轻疼痛。发病初期可用红外线、超短波理疗。如经治疗仍无好转且局部肿痛明显时,
需切开引流减压,可在肿胀腿鞘的远端与近端各作一纵形小切口,分别插人一根细塑料管
作对口引流,切口应当避开手指、掌的横纹。术后将手抬高并固定在功能位置,从一根细
塑料管持续滴注加有利多卡因的抗生素溶液,另一根作持续引流,伤口覆以湿敷料。脓性
腿鞘炎也可切开引流,切口选在中、近两指节侧面,纵行打开整个键鞘。分离皮下时认清
健鞘,避免伤及神经和血管。切口内置人乳胶片引流。不能在手指掌面正中作切口,以免
损及肌腿,且以后所发生的粘连或皮肤瘫痕挛缩可影响患指伸直。
挠侧滑液囊感染时在拇指中节侧面以及大鱼际掌面各作约1 cm的切口,尺侧滑囊炎
f
葬{{奔)沸彝蘸蘸彝
在小指侧面和小鱼际掌面各作两个小切口,排出脓液后,用两根细塑料分别插人腿鞘与滑
囊,术后的引流与灌洗方法同前所述。病人痛苦小,疗效比较满意。
三、掌深间隙感染
手掌深部间隙位于手掌屈指肌健和滑液囊深面的疏松组织间隙。外侧与内侧分别为
大、小鱼际肌。掌键膜与第三掌骨相连的纤维结构将此间隙分隔成挠侧的鱼际间隙与尺侧
的掌中间隙。示指键鞘炎可蔓延至鱼际间隙感染;中指与无名指腿鞘感染,则可蔓延至掌
中间隙。有关的解剖关系见图12-2 .
病因掌深间隙感染可以由键鞘炎感染蔓延而引起,也可因直接刺伤而引发。致病菌
多为金黄葡萄球菌。
临床表现掌深间隙感染均有发热、头痛、脉搏快、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全身症状。还
可继发肘内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触痛。
掌中间隙感染可见掌心隆起,正常凹陷消失,皮肤紧张、发白、压痛明显,手背部水
肿严重;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处于半屈位,被动伸指可引起剧痛。
鱼际间隙感染时掌心凹陷仍在,大鱼际和拇指指蹼处肿胀并有压痛。示指半屈,拇指
外展略屈,活动受限不能对掌。
治疗掌深间隙感染可用大剂量抗生素静脉滴注。局部早期处理同化脓性键鞘炎,如
无好转应及时切开引流。掌中间隙感染时纵行切开中指与无名指间的指蹼掌面,切口不应
超过手掌远侧横纹,

以免损伤掌浅动脉弓(图12-5)。亦可在无名指相对位置的掌远侧横
纹处作一小横切口,进人掌中间隙。
t
.
一~、
~,丫
图12-5手指屈肌健鞘炎、滑囊炎、掌深间隙感染的手术切口
(1)示指掌侧键鞘炎与鱼际间隙感染的切开线(2)手指腔鞘炎与挠、
尺侧滑囊炎的切开线(3)掌深间隙感染的切口
鱼际间隙感染引流的切口可直接作在大鱼际最肿胀和波动最明显处,皮肤切开后,使
用钝头血管钳轻柔分离,避免损伤神经、血管、肌键。亦可在拇指、示指间指蹼处作切
口,或在第二掌骨挠侧作纵切口(图12-5)。手掌部脓肿常表现为手背肿胀,切开引流应
当在掌面进行,不可在手背部切开。
(吴文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