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和启发(精)

合集下载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作者:过麒天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12期摘要:作为亚洲最早步入现代化的国家,日本从二战时期的盲目军事扩张中脱身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的现代设计亦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其设计产品成为“优质设计”的代名词。

通过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以及设计产业成功原因的探讨,归纳了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期望对中国设计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历程成功原因借鉴意义作为一个面积仅有37万平方公里,拥有近1.3亿人口的岛国,日本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日本的现代设计在国际上亦具有较高的地位。

日本的现代化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

当时的设计,如传统工艺、绘画及建筑设计等大多固守于传统,虽然浮世绘等日本传统艺术对西方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当时日本本国的设计还未向“现代设计”迈进。

明治维新后,日本踏上了军事扩张的道路,着重于军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产业的畸形化和工业设计探索的局限性,这一阶段的日本设计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现代设计”。

但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模仿和学习的天赋,从公元7世纪学习中国唐朝的文化,到明治时期学习德国工程技术、模仿英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以及在二战结束后汲取英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科技成果,日本对外学习借鉴的成果可谓丰厚。

然而日本也并未以模仿为主要途径,而是在汲取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土文化,形成了日本现代设计的“双轨并行”体制,即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和风设计”。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一)明治维新阶段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步入现代化的起点,此后日本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

但这一期间日本的工业设计并未真正发展起来,只有平面设计如绘本插画、木刻印刷图案(浮世绘)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日本浮世绘中鲜艷的色块、优美的线条、新奇的构图刺激着西方艺术设计师们的神经,促进了西方艺术界“新艺术运动”的发起。

因此,明治维新时期可以说是日本现代设计的起步阶段。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启发

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启发

不管是從日本設計的特征還是從索尼公司 的設計原則,我們都可以看出日本設計並 不是偶然,是日本政府、設計師以及日本 的企業努力而得來的結果,而這些都是值 得學習與借鑒的。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启发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 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世界上 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 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日本在 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 义的样板。 日本重视集团和团体,而轻视个人,因此文化可以兼而具有活跃和稳定 的双重特征。从团体出发,增强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 日本现代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双轨并行的道路:传统和现代设计平行发 展,互相不干预,但是在可能的时候也互相借鉴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 大精深且有很多是可以与现代设计融合的,这样与传统文化的接合,可 以推进设计的前进与发展;
日本現代設計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原因
1.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像德國學習工程技術 2.從英國借鑒社會管理; 3.從美國學習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創業投資經驗; 4.中國先進的文明不斷傳入日本,在不斷學習中,日本建立了法律體制 和文化體制等。
以上幾點,為日後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原因
日本設計後來居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日本政府,設計師和企業家的重視,關注; 2.以技術為本,重視設計發掘,提高市場競爭力; 3.善於學習吸收國外先進設計經驗, 4.重視設計教育,注重設計人才培養。
日本政府,設計師和企業家的重視,關注
日本的現代設計能够後來居上離不開日本政府的重視,日本政府通過 成立了一系列機構和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本國設計師的利益,獲取國 外最新設計信息,對日本設計發展起了關鍵作用; 1.1951年,日本政府邀請美國設計大師羅維赴日講學; 2.1951年成立了“日本出口貿易研究組織”,为日本政府提供有關 产品 設計的情報,負責派遣留學生和國外設計專家來日講學 3.1957年成立“工業設計促進會” 4.1957年加入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等。 5.日本经济的的高速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大企业开 始意识到设计对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设计有了更为广阔 的发展空间; 6.GK公司積極推廣設計,使公眾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使設計獲得社 會的理解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

日本建筑设计领先的原因1背景介绍众所周知,普利策建筑奖是表彰建筑师在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奖项,被誉为建筑学届的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已经有7位日本建筑师获此殊荣。

获奖人数居于世界第二。

除此之外,在日本还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如黑川纪章、矶崎新、隈研吾等,他们也都是世界级的著名建筑大师。

特别是42岁的藤本壮介,2013年被指名设计了英国伦敦肯辛顿公园蛇形画廊临时展馆,是迄今为止设计过此展馆的最年轻的的建筑师。

虽然这些日本建筑师未获得普利策建筑奖,但他们的名声及作品却名扬海外。

那么,为什么在日本却有如此众多的世界级建筑师大师和获奖建筑师?日本成为建筑强国的秘密何在?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国建筑界讨论的并不是很多。

中国的华夏文明对日本有着及其深刻影响,不管是文字、哲学思想,美学等,当然,建筑也不例外。

因为日本古代建筑具备了中国建筑的一切特点,大致可以说它隶属于中国建筑体系。

但是,日本古代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它们的美学特征。

除早期的神社外,日本古代的都城格局、大型的庙宇和宫殿等,比较恪守中国型制,而住宅到后来则几乎完全摆脱了中国影响而自成一格,结构方法、空间布局、装饰、艺术风格等都与中国住宅大异其趣。

茶室、数寄屋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的独创了。

它们的美学特征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重视并擅长于呈现材料、构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丽质。

此外,到我国明代中后期日本出现类似西方抽象艺术的浮世绘和枯山水。

总而言之,日本古代建筑可以归结为:洗练简约,优雅洒脱注重表现自然材料气氛。

到了近代,这种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工业革命,中国和日本得到完全不同的结局。

一个是受百年欺压,现在还在完成着先进国家早已实现的工业化任务的中国;而另一个则是全盘西化,在短短三十几年就完成了基本的工业革命,并走向海外扩张的日本。

二战之后,日本更是成为与欧美平齐的发达国家,建筑方面也不例外。

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思考

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思考

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思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的国际化带动了经济的繁荣,设计也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达国家相继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之路。

通过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成功因素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从制造大国转为设计大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一)经济发展为设计提供了“沃土”日本现代设计是从第二次世界之后开始的,为了促进本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生产,战后的西方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的设计。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占领了经济萧条和工业萎缩的日本,一方面日本成为了美军的制造业和后勤补给的服务部门,另一方面美国又希望日本的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起来,有利于抗衡西方和亚洲的共产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向日本分享了美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成果,并对日本的商品开放了美国的市场。

特别是美国政府派遣在美国颇有声望的工业设计罗维赴日讲学,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设计人才。

由于得到了美国的扶植,1953年到1960年间日本的经济和工业迅速发展,设计产品包含了日用品、包装、电子、耐用消费品和汽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家一流水准,到了80年代已经是世界上最瞩目的设计大国之一了。

(二)政府的重视是设计发展的保障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和设计的发展与政府对设计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由于日本的商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好的设计和好的质量是日本赢得国际商业竞争的唯一途径,设计在贸易与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使日本对于设计的教育开始得到重视。

日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美学教育与培养,在四年级时就开始了设计教育类课程,形成了设计教育体制,所以在日本几乎人人都具备一些设计能力。

设计教育为设计的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也奠定了设计能够一时间飞速发展。

日本政府与企业通力合作,建立了一个良好健康的国内市场与环境,对外又有贸易与经济的支撑,从而使日本现代设计日趋成熟。

(三)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的道路日本在亚洲的最东部,四面环海,多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死亡有着深刻体会形成了日本民族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

日本设计中学到什么作文

日本设计中学到什么作文

日本设计中学到什么作文
同为东方国家,日本设计的迅速崛起,其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拿来主义”
学习西方,走捷径,以迎合国际市场。

譬如日本的汽车工业,—开始便引进了西方最先进的生产线,起步虽远远晚于XX,但站在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前列,避免了走XX“计划性废止制”的弯路;继承了XX汽车制造业“内重质量,外部造型朴素”的优点,以其良好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及新颖的外形设计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成为世界上汽车第一生产大国。

正是擅于扬长避短,日本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走了一条直线发展的捷径。

(二)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
在这方面成就卓著的首推XX公司。

例如XXXX年它推出的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盒式磁带放音机风靡全球至今畅销不衰,该设计成为日本设计的—个里程碑。

XX公司不断创新,把销售利润的10%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因而其产品常常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XX公司创造了电子世界的许多第一,成为日本企业技术与设计起飞的缩影。

(三)提倡“以人为本、为人设计”的宗旨
日本设计的无微不至创造了市场,引导了消费。

如XX公司为了迎合儿童心理,在XXXX年推出系列录音机和收音机,其鲜艳的色彩、粗大的按钮把高科技产品玩具化,吸引了儿童消费群体。

纵观我国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设计发展却难如人意。

如何让设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起飞的助推器?我想,应把设计纳入国
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范畴,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行为,通过实施不同措施,可使设计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尊重、支持和推广。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设计美学)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历程一、背景:19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基本没有进入过真正的经济和平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所以日本始终没有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

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特别是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

二、发展1、日本的工业化与西方设计艺术思潮在日本的初步传播(明治维新到1945年)日本明治唯心之后,逐渐摆脱了东方文化的范畴,把文化和经济大门向西方开放,从而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西方的技术和文明迅速传入日本,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西方对日本产生影响的同时,欧洲出现的一系列设计探索也给日本传统工艺带来了冲击。

在德国工业联盟的影响下,1926年建立了“帝国工艺会”,以“日本工业产品现代化、设计与机械生产相结合为宗旨”,在1927年创办《帝国工艺》杂志。

1928年成立了“国立工艺指导所”进行图案、木工、金属工艺、漆器工艺的研究工作,寻找日本工艺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933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师陶特来到日本对传统工艺现代化现状提出批评,强调新材料和标准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把包豪斯的一些思想介绍到日本。

战前这40年日本的设计艺术处于传统和现代的矛盾之中,在追随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和目的传统工艺现代化两者之间徘徊,主体处于传统手工业上,对现代设计处于模仿阶段。

2、缓慢恢复发展阶段(20实际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二战后,日本把精力主要用于发展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逐渐意识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重要意义,政府、产业界、设计界、设计师纷纷携手展开一场全方位的现代工业设计运动。

1947年举办“美国文化生活展”;1948年《工艺新闻》专辑介绍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其他活动;1949、1950年分别于横宾、神户举行“日本贸易博览会”,“日本产业博览会”展出大量美国工业设计产品;1949年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工业标准颁布;1951年美国工业设计奠基人洛威访日;1956年包豪斯运动创始人格罗佩斯访日。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日本设计为什么能后来居上?去过日本的朋友我想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日本的拥挤。

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在郊外,你很少发现有开阔的景地。

加上资源的匮乏,让日本这个似乎被放逐的民族同时被上帝赋予了积极思考的野性。

个人一直偏激一个观点,那就是环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质,人只有在恶劣的环境下才会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而一切的改变也均是为了让自己所处的环境相对优越于从前。

其自然环境决定的因素往往人为是无法改变,于是人们只好积极的改变自己.......住在日本的酒店你常常会被一些巧妙的小设计吸引,往往不足2个平方的洗手间也可以被他们设计的很有味道,浅颜色甚至白色被大量的使用,是因为空间的足够狭窄,于是我们不难得到一个结论,正因为日本的资源稀少,所以人们更加懂得珍惜和节约,他们积极的思考如何尽可能的节约资源,满足自我的需求,于是设计便得到了更好的升华... ...日本的设计,我总结为减法设计,因为他们尽可能的节约自然资源,于是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设计上,他们的出发点始终以节约为宗旨,在日本有很多的日常用品包装采用了家庭装,目的是为节约包装的成本,而家庭装的包装也仅仅是以功能为主导的设计(无印良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日本很少看到色彩张扬,制作昂贵的广告画面,那是因为整个民族都懂得应该节约,所以他们会将心思用在产品本身的研究上,努力将产品做到完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尽可能用产品来说话,而企业也无须太多的在广告或者推广上做过多的竞争。

我想这也是日本之所以很少看到有诸如中国一样的户外广告的原因,这种相互制约而又相互谦让的特质,又间接的影响了这个民族懂得相互尊重,因为他们没有选择,他们的环境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以有恶劣的而残酷的竞争,他们只有大和而存在......同样是一卷手纸,日本人会将中间的孔设计成方形,目的是为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因为方形所形成的阻力有效的阻止了人们的浪费。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总之对于日本的设计,我的理解是他们在做减法设计,而影响他们做减法设计的动机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

日本服装设计崛起的若干原因浅析

日本服装设计崛起的若干原因浅析

日本服装设计崛起的若干原因浅析作者:刘丽敏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3期[摘要] 在纳米医学研究中中,纳米材料和纳米加工能力的获得,纳米结构的形貌和性能的表征,有着十分重要地位。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诞生,使人类不仅能够观察到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情况,而且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实现原子操纵。

本文回顾了STM的发展历史,介绍了STM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其在纳米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科技纳米医学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服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独特的个人价值体现,它的多元化的体现则是整个设计行业中最为明显的角色之一。

八十年代各种服装风格的出现和并存发展,使得很多不同于西方民族的设计观念被东方世界所关注和接受,最成功的一个例子莫过于以东方人的审美观念为设计灵魂的日本服装设计。

一、八十年代日本服装设计的设计风格特点日本的服装设计在八十年代就成为世界服装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计风格是以独特的东方人的审美和人生哲学为基础的,同时受到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及先进技术和材料的影响,加之设计师自身的独特个性和主观意图,使风格呈现出了大胆、新颖、打破传统同时具有创意的特点,设计师在这里充当了非常主要的角色,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三宅一生、高田贤三、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师群。

三宅一生的时装一直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而以深向的反思维进行创意。

三宅一生品牌的作品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

正是这种玄奥的东方文化的抒发,赋予了作品以神奇魁力。

在造型上,他开创了服装设计上的解构主义风格。

高田贤三的作品,则是西方审美与东方传统结合的最为成功的例子,这相对于三宅一生的作品更能被西方的大众所接受。

在服装造型上,高田贤三一直以“自然流畅、活动自如”为其作品的首要条件,在设计理念上大胆运用了和服的剪裁方式和西方传统审美的融合,整体给人以一种东方的韵味及浪漫的风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現代設計的特征
紧凑性 轻便性和便携性(portability ) 直线性形式(rectilinearity ) 选择性(selectivity ) 减少主义特征(minimalism ) 模数体系和标准化特点(modularity and Standardization) 从内向外的设计模式 从细节到整体的设计模式 集体主义工作方式
善於學習吸收國外先進設計經驗
日本是一個善意大量借鑒外國文明精華並發展出自己独特體系的國家。 在二戰爆發後,日本的現代設計活動陷於停止,二戰結束後,日本的 現代設計以吸收歐美的現代設計的成果為基礎發展起來。 日本設計的發展首先是從學習和借鑒歐美設計開始的。日本設計界創 辦刊物、舉辦展覽,利用各種宣傳手段介紹歐美國家的設計與文化生 活,給日本設計師許多有益的啟發,促進了日本工業設計的進步。 1951年邀請美國設計大師羅維赴日講學,講授了工業設計課程,還 親自示範工業設計程序與方法,有力地促進了日本工業設計的發展; 1951年成立“日本出口貿易研究組織”專為日本政府提供有關設計 的情報,並負責派遣留學生和邀請國外重要設計專業來日訪問; 1973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在日本辦展,日本設計師看到了 布勞恩公司的產品,他們吸取了其產品的風格特點,並在新興的電子 產品設計中發展了一種高技術風格,即强調技術魅力的象征表現。
4 )日本人喜好模数系统。所谓模数系统是指以某个基本 单位作为设计发展的数量化单元。日本人因为生活习惯的 原因,往往以称为塌塌米的大小的基本模数单元,或者以 纸糊门扇为单位度量建筑大小。从建筑到用品,日本人形 成了长期对于基本单元为设计中心的习惯,这个,正是现 代设计所需要的要素。这四个方面的特征,加上日本江户 时期奢华的装饰风格,的确对欧美的现代设计发展起到非 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日本现代设计在战后发展非常迅速, 日本人极为重视新的技术,但是同时却又不抛弃他们传统 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设计中对于袖珍或者微型化
不管是從日本設計的特征還是從索尼公司 的設計原則,我們都可以看出日本設計並 不是偶然,是日本政府、設計師以及日本 的企業努力而得來的結果,而這些都是值 得學習與借鑒的。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启发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 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世界上 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 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日本在 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 义的样板。 日本重视集团和团体,而轻视个人,因此文化可以兼而具有活跃和稳定 的双重特征。从团体出发,增强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 日本现代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双轨并行的道路:传统和现代设计平行发 展,互相不干预,但是在可能的时候也互相借鉴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 大精深且有很多是可以与现代设计融合的,这样与传统文化的接合,可 以推进设计的前进与发展;
日本現代設計的曆史
世界設計趨勢中。 從1961年起,日本工業進入發展階段,。1968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名列世界 茅,國民收入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准,設計也得到極大的發展,由模仿逐漸 走向創造“日本風格”,從而成為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的設計大國。20世紀70 年代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設計方法,大量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並且十分 强調技術和生產因素,在國際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近年來日本的工業設計界也開始對傳統文化進行自覺的反思,產品設計更多 地體現了日本文化的特色。
日本設計後來居上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日本政府,設計師和企業家的重視,關注; 2.以技術為本,重視設計發掘,提高市場競爭力; 3.善於學習吸收國外先進設計經驗, 4.重視設計教育,注重設計人才培養。
日本政府,設計師和企業家的重視,關注
日本的現代設計能够後來居上離不開日本政府的重視,日本政府通過 成立了一系列機構和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本國設計師的利益,獲取國 外最新設計信息,對日本設計發展起了關鍵作用; 1.1951年,日本政府邀請美國設計大師羅維赴日講學; 2.1951年成立了“日本出口貿易研究組織”,为日本政府提供有關 产品 設計的情報,負責派遣留學生和國外設計專家來日講學 3.1957年成立“工業設計促進會” 4.1957年加入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等。 5.日本经济的的高速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大企业开 始意识到设计对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设计有了更为广阔 的发展空间; 6.GK公司積極推廣設計,使公眾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使設計獲得社 會的理解
重視設計教育,注重設計人才培養
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業設計院校—千葉大學 成立了工業設計系,日本藝術大學隨後也成立了 工業設計系,這標志着工業設計正式被納入日本 大學的教育體系,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有了正式 的突進。到1966年,东京造型大学与爱知县艺术 大学等许多设计院校相继成立,从而在60年代后 期,基本上形成了完善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为 日本设计界培养了大批优秀设计师,为设计的长 远发展准备了条件。
日本現代設計發展後來居上的原因和啟發
日本現代設計的曆史
日本是一個善意大量借鑒外國文明精華並發展出自己独特體系的國家。日本的設計起 步比歐美發達國家要遲緩得多,二戰前,日本的民用工業和工業設計並不發達,很多 工業產品直接模仿歐美的樣式且廉價質次,二戰爆發後先打設計活動陷於停頓,戰後 日本經濟經曆了恢复期、成長期和發展期三個階段,逐漸步入世界先進行列,現代經 濟也隨之得以快速發展。 1945-1952年是日本工業的恢复期,隨着工業的恢复與發展,設計成為十分迫切的工作。 日本設計的發展首先是從學習和借鑒歐美設計開始的。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的工業設 計院校—千葉大學成立工業設計系,同年,日本藝術大學隨後也成立工業設計系,這 標志着工業設計正式被納入日本大學的教育體系,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有了正式的途 徑。1951年受日本政府邀請,美國設計大師羅維赴日講學;1952年,日本成立了日本 工業設計協會;同年舉辦了戰後日本首次工業設計展覽—新日本工業設計展。這標志 着日本工業設計從恢复其進入成長期。 1953-1960年是日本工業的成長期。1953年是日本經濟發展的重大轉折點, 日本的现 代设计得以真正的发展。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大企业开 始意识到设计对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工业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本政府通过成立了一系列机构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国设计师的利益,获取国外 最新的设计信息 ,对日本设计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1951年成立了提供有关产品设计 的情报,负责 派遣日本留学生到外国留学和邀请外国重要设计专家来日访问讲学的 组织“日本出口贸易研究组织” ,1957年成立了“工业设计促进会”;1957年日本設 計設計最高獎-Gmark獎得以成立。 1958年設立了主管工業設計的部門-工業設計科; 1957年日本工業設計協會以集體會員身份加入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使日本設計 融入
G高市場競爭力
1973年日本設計師看到了布勞恩公司的產品,他們吸取 了其產品的風格特點,並在新興的電子產品設計中發展了 一種高技術風格,即强調技術魅力的象征表現。20世紀 70年代日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設計方法,大量使用計算機 輔助設計,並且十分强調技術和生產因素,在國際上取得 了很大成功。
日本的历史是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使之成为自己文化的组成部 分的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學習和借鑒国外的优秀的
設計,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本国特色的设计风格,走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合 计道路; 发展设计教育,培养设计人才是发展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因为日本总体文化中的模式和类型众多,日本人珍惜他们辛辛苦苦学 习和发展出来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每一个文化模式、每一个文化类型, 不希望、也努力做到不会出现以某一个文化类型、体系压倒另外一个 的情况,尽量做到兼收并蓄,尽量做到文化的多元化,所以他们使每 一个模式与类型都得到发挥。这是值得中国设计师学习和借鉴的。 還有一个是日本人的哲学观念影响。他们一向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比较 辨证的,宇宙一切都像四季,变化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此 在设计上不追求永世不变的单一标准,而更加具有宽容,在观念上和 设计上更加具有高度的弹性。比较多的人对日本传统文化能够顺利地 与现代文化接轨,而不象其他亚洲国家那样需要经过痛心疾首地研究, 唯恐国粹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蚕食或破坏非常感兴趣。這是值得亞洲 國家學習的。 在日本,设计是集体活动,因而一向提倡团体设计方式要注重培養團 隊精神,
谢谢观赏
5)日本人传统的神道信仰― 对于自然、祖宗的尊敬和崇 拜,形成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并且形成了干 净、整洁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 6)日本人对于佛教禅宗的信仰― 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 自然的文化。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在思 想上也推崇老庄的无为学说,精神上推崇退隐化、自我控 制、自我修养、以小我为中心的内心世界和孔孟的大我、 次序、仁人、中庸、外部体系同时并存。 7 )日本17 世纪到19 世纪经历了高度商业化的江户时期 一这个阶段,日本商业文化高度发展,形成大众、都市文 化,形成日本人重视和喜爱奢华平面装饰特征、喜欢商业 修饰和大众化的文化特征,是日本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 影响因素。特别在平面设计上体现丰富。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占领时期一形成日本人消 费社会的趋向、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特征。 9 )朝鲜战争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一形成日本人对于 高科技的喜好的文化特征。
日本現代設計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原因
1.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像德國學習工程技術 2.從英國借鑒社會管理; 3.從美國學習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創業投資經驗; 4.中國先進的文明不斷傳入日本,在不斷學習中,日本建立了法律體制 和文化體制等。
以上幾點,為日後日本現代設計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日本現代設計後來居上的原因
索尼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
索尼公司拟订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即: 1 .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功能性。产品的功能必须在产品 还在设计阶段的时候就给予充分考虑,不但在使用上具有 良好的功能,并且还要方便保养、维修、运输等; 2 .产品设计美观大方; 3 .优质; 4 .产品设计上的独创性; 5 .产品设计合理性,特别要便干批量化生产; 6 .索尼本企业的各种产品之间必须既具有独立的特征, 同时又应该有内设计特征上的内部关联性。索尼的电视机、 音响设备等等都必须各自清楚,又同属于一个体系; 7 .坚固、耐用; 8 .产品对干社会大环境应该具有和谐、美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