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

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

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评为元帅后,叶剑英马上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可惜啊,如果叶挺在,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陈毅的应答则多了分风趣:?如果叶挺在的话,我们就有两个叶元帅。?

十位大将的评选,也同样综合考虑了?山头平衡?的因素和当时的职务因素:

粟裕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建国后曾任总参谋长;徐海东是陕北方面的代表,是红二十五军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任军团长;黄克诚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虽然战绩、资历并非最优,但时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谭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山头平衡无关;萧劲光是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张云逸的大将军衔几乎完全凭资历获得,十位大将中他年事最高,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也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罗瑞卿来自华北野战军;王树声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则来自红二方面军。

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是参考因素

除了?平衡山头?、时任职务、资历、业绩等因素外,这些将领们在中共早期革命斗争的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对他们的授衔结果有所影响。

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来有资格入选大将,但他在长征中斗争张国焘时保持了沉默,被认为是站在了张国焘一边。用萧克自己话说是?站错了队?。这成为毛泽东认为其?在历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了他没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因素之一。参加了《萧克回忆录》的编

撰工作的周炳钦认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萧克不仅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还有着与同时授衔的共和国元帅们相处共事的特别经历?,?在这次授衔的55名上将中,他名列榜首。也许这并没有表明其戎马生涯的真实价值,授衔前毛泽东曾亲自找他谈话,对他说,把你放在这个位臵上,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与萧克的个案相对照的是林彪。林彪在十大元帅中资历排在倒数第二位,却名列十大元帅第三位,除了基于战功,他因为在关键时刻支持毛泽东而赢得毛泽东的欣赏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1955年将帅评衔的具体工作中,负责单位和领导一方面要尽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纠正一部分干部错误的认识和态度;另一方面要做好平衡排队工作,尽可能评得公平合理,既使本人基本满意,又使上下左右都没有意见。因为只有评得适当,才能真正达到调动干部积极性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全面考核了解干部的基础上,根据评衔的条件和标准,反反复复地比较,多方面征求意见。中央和军委领导也很关心、重视这项工作,及时听取汇报,及时指示。

高风让衔,比比皆是

对于给不给军衔、给怎样的军衔,大多数将帅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表现得十分豁达。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军工厂赶制了一套大元帅制服。大元帅服的肩章由金黄色底面构成,上面绣着红色的国徽和银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庄严。这套制服本是给毛泽东量身定制的,但他却一天也没有穿过。

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元帅?的消息后,他找到彭德怀和罗荣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泽东表态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参加评定军衔。那时候,刘少奇、周恩来已经主持党务、政务工作,他们拒绝元帅军衔尚可理解,在军中挂名的邓小平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然而,在他的坚持下,他成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12位中央军委委员中,除毛泽东之外,另一个没有元帅军衔的人。

彭德怀也在同干部的闲谈中多次透露:?我并不需要这个牌牌,也够不上什么元帅,如果要评的话,也很难说评个什么‘将’是合适的。但这不是个人问题,倘不评一些元帅,就会使一些人难得依次评下去。?1959年6月,他又在同阿尔巴尼亚国防部长巴卢库谈话时强调:?我不喜欢人家叫我元帅,这是战争的结果,是学人家的,我不喜欢肩上这两块牌牌。?

许光达在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消息后,还曾主动给毛泽东等军委领导写了一份?降衔申请书?:?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同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长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勋卓着:湘鄂赣竖旗,南泥湾垦荒;南下北返,威震敌胆;进军新疆,战果辉煌……

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商请降街。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着者以大将。

毛泽东拿到这封信后,激动极了。军委会议室里,他扬起信,走到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等军委领导人面前:?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彭德怀插话说,这样的报告许光达连写了三次。毛泽东听后点点头,越说越激动,起身离开座位:?不简单啊。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古来如此。?他随即大步走到窗下,双手用力推开窗户,用带着浓浓湖南乡音的语调低吟:?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虽然在正式授衔时,许光达仍被授予了大将军衔,但中央军委在慎重考虑了他的意见后,将他的行政级别定为五级,他也因此成为当时唯一被定为行政五级的大将。

类似的让衔、请求降衔、不争衔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按条件,他理应授衔上将,但当他得知上将名额需要减少时,便立即以自己?是主抓这次授衔工作的人,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为由,申请降为中将。彭德怀几次找他谈话,都拗不过他,最终,他成为当时的兵团级干部中仅有的几名中将之一。

训练总监部军外训练部副部长孙毅,历来谈泊名利,心胸豁达。他对人说:?我只有从劳之苦,而乏建树之功,在评衔时要宁低勿高,授我少将足矣。?但组织上考虑到孙毅资深望重,最后仍授予他中将军衔。

白志文,红军时期就是师长。被评定为少将后,有人建议他去争取一下,他却说:?有什么好争的?多少人连命都没了,我们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同志,牺牲时不到30岁。我们命大活下来了,评一个少将就该知足了!?

段苏权,红军时期就是黔东独立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四野第八纵队司令员。授衔那天,他站在少将行列里。他的周围,是当年他亲自指挥的团长;前排的中将行列中,有几位当年在他手下当过师长;再前排的上将行列中,则站着曾与他同样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战友。有同事小声说:?老

段,你该站前边去,向前走两排。?他却淡淡一笑:?组织上叫我站这里,我就站这里。?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宋任穷回忆说,授衔的初步方案公布后,大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认可,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对结果并不满意。有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泪长流,两三天不吃饭;还有人跑到领导那里,说自己如何劳苦功高,点着名要高级军衔;更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后,竟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毛泽东听到这些事,很不高兴,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欧阳青在《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景式扫描(上)》一文中描述,王必成和王近山都被评为中将。王必成觉得自己的军衔低,便找到老领导谭震林,希望他能帮自己向上面反映一下。谭震林还真去了,结果让上边一顿批评。王必成知道以后,还专门找谭震林道歉。谭震林丝毫没怪罪王必成。谭震林的很多部下都说,?谭老板?人很厉害,爱发脾气,但对部下很体贴。王近山也喊过几嗓子,被邓小平严肃地批评了一顿,就算了。

还有被评定为少将的钟伟。他在红军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师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中又任四野的十二纵队司令、四野四十九军军长。这次授衔时,和他平级的人大多被评上了中

将,这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低了?,火气上来,骂了人。这事传到林彪耳朵里,他气得将钟伟叫去狠狠批评了一番。事实上,关于钟伟的军衔评定过低,毛泽东心里十分清楚,所以评级后,钟伟的待遇一直是按中将甚至上将的标准定的,毛泽东甚至亲自点名,让他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可算是低衔高配的好例子。

还有,从部队调到外交部当大使的和在地方工作的人中,有的也提出要军衔。好在有些高级干部的思想工作,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亲自出面去做了。

实事求是地讲,王近山、王必成等人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他们并未违反党的规定,也不该因此受到人格和品德上的质疑或批判。只是相比较而言,让衔者当然更值得尊敬、佩服,甚至是敬仰。

就这样,伴随着大家的不同反应,将帅军衔评定从1950年开始筹划,在经历了5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后,直到1954年9月28日,才出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名单,1955年9月27日才召开将帅授衔典礼。单从时间上,就能看出将帅人选的遴选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而1955年的将帅授衔,也因此呈现出多面、多层次的立体状态,作为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重要现场?,被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 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开国元帅和大将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原来是这样排名的 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 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 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开国元帅与大将、上将的区别

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十大元帅资料图 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开国元勋将帅

开国元勋将帅,仅健在4位上将 1955年9月,当中国的历史伟人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向众多的将帅授衔之际,全军上下,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 8名。之后,又补授上将2名、中将2名,补授、晋升少将562名,到1965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从此,1600多将星便以其璀璨的光辉诞生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幕中了,令世人瞩目,令世人敬仰,令中国人民自豪,令中华民族骄傲。 1989年3月29日,随着86岁的肖劲光海军大将的辞世,十位大将都离开了我们。 1992年5月14日,93岁高龄的聂荣臻作为最后一位元帅,带着亿万人民的思念离去,十位元帅也都走了。元帅、大将相继离世后,那些当年横戈马上,为新中国奠基的一代开国上将,尤其是健在者便成为中国军队中最为瞩目的星座,人民敬仰的焦点。 在上个世纪6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8名,他们分别是:贺炳炎(1960.7.1)、李克农(1962.2.9)、甘泗淇(1964.2.5)、刘亚楼(1965.5.7)、赖传珠(19 65.12.24)、赵尔陆(1967.2.2)、杨至成(1967.2.3)、阎红彦(1967.8.1); 在7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9名,他们分别是:郭天民(1970.5.26)、李天佑(1 970.9.27)、李涛(1970.12.20)、谢富治(1972.3.26)、陈伯钧(1974.2.6)、陈明仁(1974.5.21)、彭绍辉(1978.4.25)、苏振华(1979.2.7)、周士第(1 979.6.30); 在8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19名,他们分别是:邓华(1980.7.3)、王建安(1 980.7.25)、陈奇涵(1981.6.19)、傅秋涛(1981.8.25)、杨勇(1983.1.6)、黄永胜(1983.4.26)、王新亭(1984.12.11)、周纯全(1985.7.28)、肖华(1 985.8.12)、许世友(1985.10.22)、韩先楚(1986.10.3)、唐亮(1986.11.2 0)、李志民(1987.11.16)、乌兰夫(1988.12.8)、陶峙岳(1988.12.26)、朱良才(1989.2.22)、董其武(1989.3.3)、韦国清(1989.6.15)、傅钟(19 89.7.28); 在90年代逝世的上将有15名,他们分别是:钟期光(1991.5.22)、宋时轮(1991.9.17)、刘震(1992.8.20)、王震(1993.3.12)、陈再道(1993.4.6)、李达(1993.7.12)、王宏坤(1993.8.20)、周桓(1993.10.27)、杨得志(19 94.10.25)、李聚奎(1995.6.25)、陈士榘(1995.7.22)、王平(1998.2.8)、张宗逊(1998.9.14)、叶飞(1999.4.18)、陈锡联(1999.6.10)。 进入新世纪逝世的上将有2名,他们就是:张爱萍(2003.7.5)、杨成武(2 004.2.14)。

将帅的角色定位与管理

“将”、“帅”的角色定位与管理 管理起源于军队。军队作战就是靠人,就是兵与将的结合。创业者的成长,很像是在军队里一个好士兵的成长过程。 从卒开始,一点一滴,先管理自己,成长到管理他人的将才,再成长为借助他人管理的帅才,最终做到成为实施全面管理的王者。 第一步:卒 古时士兵叫“卒”,5名士兵形成一个基本单位“伍”,负责人叫伍长,然后随着所管理人数的增加,会称为什长、百夫长、千夫长:古代一种军职,五人为一伍长,十人为什长,百人为百夫长,五百人为小都统,一千人为大都统.三千人为正,偏将,五千人为正偏牙将,一万人设正副将军。明时边军中时有此职位,统率十人。后戚继光编练新军时,将其扩大为十二人,称一队,设队长。 大多数创业者步入企业,首先都会在基层做“卒”,并且做“好卒”。有趣的是,统计结果显示,很多人都做过销售。据美国的一项统计,超过50%的出身于销售员。 从最基层做起的好处是什么呢?其一,一个创业者一定要从卒做起,把最基本的工作干上几种,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比如,人人都希望减小工作强度,提高工资待遇。你没做过基层,是很难知道基层工作之辛苦,也很难去切身考虑劳动强度的,更不要说理解一个基层员工月收入增加50、100元给他带来的那种鼓励和兴奋。其二,知道什么样的“卒”能一步步培养成伍长、什长、百夫长、千夫长。 象棋的“拱卒”一去不复返,能逼死“将”、军旗的“工兵”以身殉职,能赢来全局胜利。 第二步:将 古谚云:猛将拔于卒伍,丞相取自州郡。意思是,大将的形成,往往是从最基层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古时最初级的将军叫“千夫长”,统领一千名“卒”。就是说,做到将军的人,已经经过各中间级别的锻炼,能带领和管理足够多的人了。 将的工作是什么呢?首先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平时则是训练下层各级官兵,成为合格的士兵、士官;关键时刻则能带领手下,实现上级确定的目标。 将对应的,应该是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对于(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领导人与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制度实质上是将董事会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经理手中。最早起源于美国公司结构治理,近年来,中国一些企业纷纷实行首席执行官制度,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企业首席执

开国将帅各省分布情况

中国第一将军省---江西(325人) 江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地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在这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1927年秋。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了秋收起义一。随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是中央苏维埃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全省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5万多人,无名烈士更是难以计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无数江西儿女积极投身革命(仅赣南地区就有33万人参加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涌现了军事家方志敏和上将萧华、陈奇涵、赖传珠等325位开国将军,是中国出将军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将帅总数的 20.l%)。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都、于都、瑞金一带,其中的兴国(54人)、吉安(46人)。永新41人)三县均为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中国第二将军省---湖北(235人) 湖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19if年10月川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武昌首发起义,爆发了辛亥革命,动摇厂清王朝的统治;1927年8月 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外展上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927年*月13日,在黄安、麻城爆发厂著名的“黄麻起义”,建立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即诞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这里涌现了林彪、李先念、徐海东、王树声4位军事家(1位元帅、2位大将)和王平、王新亭等14位上将、31位中将、187位少将。将帅总数为235人,是中国第二大将军省。湖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鄂东北地区靠近鄂豫皖边界的大悟、红安、麻城、黄陂一带。其中红安县出了61位将军,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大悟县出了37位将军,也是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 中国第三将军省、军事家大省---湖南(202人)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之地,尤其是在进入中国近代社会以后,更是涌现了一大批对中国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湖南也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毛泽东在这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彭德怀等在这里领导了平江起义;贺龙,任弼时等在这里领导创建了湘鄂赣、湘鄂川黔苏区……从而,造就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现代37位军事家中,湖南籍有15位,占40.5O%。1614位开国将帅中,湖南籍有202人,占总数的12.30%,为全国第三大将军省。尤以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居多,10位元帅 中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人(占30%),10位大将中有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等6人(占60%),57位上将中有王震等 19人(占 33.30%),177位中将中有 73人(占 41.20%)。湖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靠湘赣边界的平江、浏

新中国开国元帅和大将

新中国开国元帅和大将、上将、中将的待遇区别 (2013-11-02 17:43:34) 转载▼ 标签: 开国元帅 历史的长河 委员 十位 文化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54年后的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也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

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毛泽东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将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中将是行政六级,享受部长待遇,自中将以上都是高级将领,可配备警卫、秘书和保健医生、厨师、勤务员;少将行政七级,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不同级别之间,待遇、权力地位的确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外,最初确定的评衔标准里,还有一条:要适当照顾到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 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的宋任穷在几十年后回忆说,当时,少将以上军衔由军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难度最大的“平衡、排队”的任务,就落到了总干部部头上,他们认真研究、反复斟酌,而从最后结果来看,这种平衡因素起了相当的作用: 朱德、彭德怀,因为战功卓着,排在了十大元帅的前两位;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贺龙,借助南昌起义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陈毅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方面的力量;罗荣桓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这是中国军队特有的中国特色;徐向前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份成为元帅;聂荣臻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叶剑英一直是“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评为元帅后,叶剑英马上想起了牺牲的战友:“可惜啊,如果叶挺在,新四军就出了两个元帅。”陈毅的应答则多了分风趣:“如果叶挺在的话,我们就有两个叶元帅。” 十位大将的评选,也同样综合考虑了“山头平衡”的因素和当时的职务因素: 粟裕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建国后曾任总参谋长;徐海东是陕北方面的代表,是红二十五军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任军团长;黄克诚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虽然战绩、资历并非最优,但时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是第二野战军的代表;谭政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山头平衡无关;萧劲光是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张云逸的大将军衔几乎完全凭资历获得,十位大将中他年事最高,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也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罗瑞卿来自华北野战军;王树声曾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授衔时任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则来自红二方面军。 几个重要时期的表现,也是参考因素

开国元帅将军名单

中国开国元帅将军名单 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大将: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 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上将: 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 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李聚奎 中将: 徐立清肖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 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风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肖望东丁秋生赖毅旷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聂鹤亭王尚荣苏静刘少文刘西元孔石泉袁子钦傅连璋韩振纪李耀邓逸凡汤平余秋里陈庆先刘忠孙继先张藩徐斌洲韦杰滕海清庄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余立金吴富善黄志勇胡奇才周彪彭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鹏 刘金轩张达志赛福鼎钟汉华秦基伟孔从洲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康张才千张翼翔覃健鲍先志皮定均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刘飞梁从学钱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何德全徐深吉韩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镕肖新槐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胜黄新庭吴先恩 少将: 1955、56、58年授予少将军衔: 丁盛、丁世方、丁先国、丁武选、丁荣昌、丁莱夫、卜万科、于权伸、万振西、马龙、马辉、马卫华、马文波、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马白山、马忠全、马泽迎、马琮璜、王直、王胜、王屏、王谦、王力生、王才贵、王义勋、王之平、王云霖、王凤梧、王六生、王文介、王文轩、王文模、王平水、王东保、王兰麟、王永浚、王再兴、王光华、王全国、王兆相、王兴

1955年元帅和大将上将授衔条件

1955年元帅和大将上将授衔条件 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2年11月5日第7版作者:朱冬生 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1614名授少将以上军衔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战功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除去几位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和4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以外,其余都是老红军。这批将帅在战争年代全部都是身经百战的师以上领导干部,他们的赫赫战功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因而相应的授衔等级也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 可能是首次授衔距今已有50多年,人们对过往的历史已经不太熟悉,因此今天常常能听到,某某大将应该授元帅衔而被授予了大将,某某上将应该授大将衔而被授予了上将,某某中将应该授上将衔而被授予了中将,某某少将应该授中将衔而被授予了少将。这些疑问绝对是一件好事,说明这1614名将帅都不是寂寂无名之辈,能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知,就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历史的认可。至于对个别将帅军衔是否对等,恐怕和人们对当时授衔条件不清楚有关。 笔者长期从事党史军史人物研究,在总政干部部,笔者有两年多的时间参加了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书军事人物卷》我军高级将领列传的工作,看到过相关的历史文件,也差不多看过全部少将以上领导干部的履历档案表,因而对1955年高级将领的军衔评定及授予条件是清楚的。 元帅 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10位元帅都分别是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人民军队的建立而发动的重要武装起义,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 中央及各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10位元帅都分别是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 中央军委及主要红军部队的创建者或领导人。10位元帅一般都分别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或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及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创建者、总指挥或领导人。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武装的领导人。10位元帅一般都分别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或是八路军的总司令、副总司令,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的师长、副师长,新四军的军长、副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及各大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10位元帅一般都分别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或是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副司令员或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 全国解放后授衔前的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0位元帅一般都是全国解放后、1955年授衔以前的中央军委副主席或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同时兼任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 大将

二战十五大将帅排名

二战十五大将帅排名 朱可夫元帅 苏联元帅,苏军副最高统帅,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二次获得列宁勋章。指挥了莫斯科会战、列宁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第聂伯河会战、柏林会战等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华丽的辞藻对朱可夫元帅来说永远是多余的,他是继拿破仑之后最优秀的军事统帅。 马歇尔五星上将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世界军事史上,骁勇善战的将领不计其数,但是有一位从未带兵打仗的将军却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他就是马歇尔将军。作为盟军军事战略的主要计划者和实施者,他在幕后参加了每一次战役,诺曼底登陆战之前,罗斯福本意是让马歇尔将军出任盟军最高统帅,可是却受到了军界一致反对,包括元老潘兴将军也直接上书罗斯福,原因很简单,就是无法找出比马歇尔将军更优秀的人来主持大局。马歇尔将军思想缜密、性格谦逊、战略计划宏大而有效,很少出现误判。罗斯福总统曾经说:“马歇尔将军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或许这也是我们所有军事爱好者想说的一句话。 曼施坦因元帅 德国陆军元帅,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制定并指挥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他个人提出闪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完成了史上最诡异的奇袭。苏德战争爆发,率第56装甲军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先锋,随后调任第11集团军司令,转战克里米亚半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两战俘虏苏军43万余人,旋即晋升元帅军衔,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不久升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几乎凭借个人之力在东线与苏军作战,战功卓著,延缓了德国的灭亡,后因与希特勒战略不一致

被解职。曼施坦因元帅擅于指挥装甲部队大兵团作战,性格坚韧,目光远大,精于奇袭和强攻,是西方军事专家公认的德国军队中最优秀的统帅。 尼米兹五星上将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珍珠港被袭之后,出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在逆境中扭转士气,指挥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吉尔伯特登陆战、菲律宾战役等海战史上有名的大战,取得了制海权,成就了美国延续至今的海上霸业。尼米兹将军精于海战,战术变化多端,性格温和,擅于用人,发掘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军将领,称之为历史上最优秀的海军统帅丝毫不为过。凯瑟林元帅 德国空军元帅,南线、西线德军总司令。凯瑟林元帅二战初期任第1航空队司令并进攻波兰,不久任第2航空队司令,转战比利时、法国、大不列颠,1040年7月,因战功显著越级晋升元帅军衔。苏德战争爆发,他率第2航空队参加闪击苏联,对中路集团军群的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久升任德军南线总司令,一个空军元帅担任战线总司令是极其少见的,他在意大利组织防御,成功遏止盟军攻势长达一年之久,直接导致盟军不得不选择从诺曼底登陆。安奇奥抗登陆战、古斯塔夫防御战是其经典之作。战后他在意大利的对手亚历山大元帅专门写信要求纽论堡不要审判他,一个空军统帅能得到敌人陆军元帅的尊重,不敢说绝后,至少是空前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陆军和空军两者精通的优秀统帅。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苏联元帅,白俄罗斯方面军总司令,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7枚,并曾获得波兰元帅军衔。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参与指挥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