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环保思想

佛教的环保思想
佛教的环保思想

佛教的环保思想

在开始本文的写作之前,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在这里,我不想再重复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报道和数据,相信这对于每一位真正关心环境问题的人都不是新鲜的话题。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就环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展开论述,相信在这一点上,应该也不会有人公开地表示反对。但问题是,为什么环境恶化始终得不到有效的逆转?

如果将环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场疾病,在“病来如山倒”的今天,我们是不是还能够对它的痊愈抱有乐观的态度?我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实际行动;一方面还在于治疗方案,在于所采取的措施是治标还是治本。

如果我们的环境保护仅仅是在污染出现后才设法治理,在灾难降临后才设法补救,那么,在这场环保与环境危机的赛跑中,我们永远都是被动的,注定无法获得最后胜利。事实上,真正的污染源不只是几家企业,也不只是几个伐木者,而是当今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生佛教的弘扬,正是致力于从佛法的角度为民众提供健康的生活理念,并以此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在环保的问题上,佛法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和帮助呢?

一、克服欲望与贪婪

在佛法中,将贪、嗔、痴比作危害我们心灵健康的三毒。尽管它们是无形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仪器可以测量到它们的存在,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往往是有形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之所以会恶化到今天这种危机四伏的地步,究其根源,就是人类的贪婪所致。

所以,古今中外的宗教家和智者们都将少欲知足作为人类的美德,作为人格升华的基础。在佛教的修行中,同样以此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准则。在《佛遗教经》中,佛陀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如果说,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过多的欲望能够阻碍他的解脱,那么,对于整个人类的命运而言,过多的欲望就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所说的欲,主要是指盲目的物欲。因为佛教将欲分为善、恶、无记三类,并非所有的欲望都是不合理的。

欲望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能量”,就在于它永远都处于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不从根本上对治它,铲除它,它就会无休止地驱使我们为之效力。现代人非常重视个人的自由,我们总是在抱怨环境的束缚,抱怨家庭的束缚,事实上,即使外在环境没有给我们制造任何压力,我们的心灵也未必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为欲望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控制,将自己的主权拱手相让。欲望又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新的欲望又会接踵而至,向我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有了一千块的时候,就希望得到一万块,然后我们就必须为完成这九千块的目标努力;当我们有了一万块的时候,就会希望得到十万块,然后我们又必须为完成这九万块的目标努力。常常是我们拥有得越多,反而感觉自己缺少得越多。一个只有一千块的人,认为自己只缺九千块;可一个有一万块的人,就会认为自己还缺九万块。既然世上已存在拥有亿万家产的人,我们希望得到的一万和十万似乎并不是过高的要求,希望得到百万和千万似乎也不是痴人说梦。且不论我们最后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向谁去索取这一切?不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负担最终会落到自然的身上,因为大自然才是

生产资料的唯一提供者。

人类曾经梦想制造出永动机,其实,欲望就是我们的永动机。具体到每个人,这一生的欲望会随着色身的消亡而结束。但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一方面,个人欲望正随着经济发展而飞速增长;一方面,人口递增又制造出了庞大的基数。所以,这台以欲望作为动力的机器,非但永远不会停止,还会以更强劲的功率运转。在现代社会中,习惯以数字来总结一切:人均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等。如果欲望也能以相应的量化指标来进行衡量,我相信,不论是人均欲望还是世界欲望总值,都远远超过了以往各个时代。

而和这急剧增长的欲望所对应的又是什么呢?是地球上日益贫乏的资源储备,是业已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或许,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关心森林的减少,去关心水土的流失,去关心臭氧层的空洞。但即使再麻木的人,也不会看不见河流的污染,不会感觉不到空气的污染。长此以往,不仅我们所向往的财富会成为无本之木,即使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致命的影响。我们还能喝什么?我们还能呼吸什么?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我们不能对欲望进行有效的节制,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只能落得自掘坟墓的下场。那么,如何才能对治我们的欲望呢?佛陀接着告诉我们:

“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悯,是名知足。”

知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足方能常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知足就是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在过去的丛林中,老和尚总是告诫弟子们要惜福。现在想来,这句话的确特别有道理。

从个人来说,一生的福报有相对的固定性;从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说,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过去几千年,我们已经习惯于大自然无私的奉献和给予,似乎大自然的宝藏是无尽的,可以供我们尽情索取。但随着人类对地球有了更多了解之后,我们才发现,地球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说大自然的恩赐是人类共同的福报,那么,它不仅属于我们的祖先,属于我们,更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曾经有人说过,我们不是从祖先的手中继承了这个地球,而是从后代的手中借来了这个地球。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合理使用,而是像败家子般任性而为,那么,大自然赐予的这份福报很快就会被我们挥霍一空。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孙又何以为生?等待人类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十六世纪以来,在西方唯物论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以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高于一切。当追求物质利益成为生活的最高目标时,人类也不知不觉地物化了。我们总以为,只要有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人类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世界就能获得和平安定。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却是: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为争夺资源而导致的争斗也始终没有停止。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物质生活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身的问题。确切地说,是人类心灵的问题。

佛教认为,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只要人类的贪、嗔、痴还存在,对能源的过度开发就不会停止,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也不会停止。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首先就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贪、嗔、痴。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二、纠正幸福的观念

近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中国人穷了很久,但在过去那些缺乏参照的年代,我们并没有因为贫穷而失去心理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如此精彩。几乎在一夜之间,致富成了民众最为迫切的愿望。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化,其实就是一种西

化。应当承认,富足的生活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在这一点上,人类也的确拥有平等的权利。各行各业都在与世界接轨,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水准就不能向发达国家看齐呢?

理论上说,这一要求是合理的。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又是什么呢?虽然我们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虽然我们向来以地大物博而引以为豪,可中国还有太多的人口,这使得我们的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在中国从道德社会迅速走向功利社会的今天,这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不能阻挡“一切向钱看”的冲动。在民众心目中,有了钱就可以脱贫,有了钱就可以达到小康,拥有财富似乎就拥有幸福。既然财富等同于幸福,只要能得到幸福,自然会不惜一切。

在发展经济的共同目标下,人们潜在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激发。遗憾的是,在很多时候,人类的创造力与破坏力是成正比的。森林被大批砍伐,矿产被过度开发,连野生动物也在劫难逃。是的,或许它们都转换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财富,但自然却因此而更为贫瘠。钱很快就会用完,树木又需要多久才能成林呢?生态又需要多久才会恢复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财富能否等同于幸福呢?我们在世间的生存,的确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在基本生存解决之后,财富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钱能买到药品,却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食欲;钱能买到享乐,却买不到快乐。

在今天,很多人对财富的追求,早已不再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是转向财富的积累。对于他们来说,财富的意义或许就体现在数字的变化上,今天增加一个零,明天又减少一个零,如此而已。问题是,一旦陷入这样的追求,心态就会随着数字的增减而变化,似乎人生的全部意义便在于此。只要有利可图,其他一切又算得了什么?现在有句话叫做“穷得只剩下钱了”,这不仅仅是幽默,事实上,正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可悲的是,当整个社会也走向这一歧途时,道德解体了,自然破坏了。最后的结果或许就是,整个世界也穷得只剩下钱了。

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做梦都想发财的人,一天,幸运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甚至比他想要得到的更多。因为他获得了点石成金的魔力,任何东西只要一经他的手,就会变成真正的黄金。他迫不及待地将他的屋子变成了黄金的宫殿,然后是花园、街道。当最初的狂喜渐渐平息之后,他想起应当和家人一道来分享这份奇迹,可他的妻儿也成了冷冰冰的金子塑像。于是他开始感到孤独,只好安慰自己说:“毕竟,我有了再也用不完的黄金,虽然没有了亲人,但我还可以用金子买到我想要的一切。”结果他很快对购物也厌倦了,因为他买来的一切都变成了同样的金子。最后,他开始饿了,这时他才发现所谓的幸运已为自己带来了最大的不幸,因为所有的食物在他手中都成了无法食用的金子。“老天呵,把我的魔力收回去吧!”他哭泣着、恳求着,在饥饿和孤独中慢慢地死去。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把自然中的一切都变成了钱,钱能够买到的或许也只是钱了,我们又将何以为生?所以说,财富决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标,更不是幸福的唯一保障。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幸福是由众缘和合而成。从个人生活来说,幸福离不开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此外,和睦的家庭、真诚的友谊、纯洁的情感,也都是幸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的幸福又是建立在世界和平的基础上。时至今日,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为掠夺资源而爆发的争斗始终没有停止。当世界失去安宁的时候,生活在其间的每个人又何尝有幸福可言?而从生存环境来说,人类的命运又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我们的幸福来自于自然的馈赠,来自于自然的哺育。所以,保护自然也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前提。只有认识到幸福的真正内涵,我们为寻求幸福所付出的努力才可能行之有效。

三、改变生活的方式

观念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生存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利益,但我们应当如何追求利益呢?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一体的,我们的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也是一体的。遗憾的是,现在的人很少能意识到这一点。这与唯物主义的盛行是分不开的,既然人生是断灭的,至多也不过百年而已,所谓的人生目标自然不可能更长远,眼前的利益也自然高于一切。

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得人们寻找一切可能致富的捷径,丝毫不考虑这些短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八十年代中期,乡镇企业迅速遍及中国大地,在高峰期达到了一千多万家,万元村乃至亿元村都不再是神话。但在农民们富起来了的同时,被占用的耕地有多少?被污染的河流有多少?据有关专家预测,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中国200年后就将无地可耕。

如果说农村的致富是以丧失土地为代价,那么,都市的繁荣又是以什么换取的呢?为了满足我们日益膨胀的物欲,多少资源被无谓地消耗了?仅以包装为例,每年用于包装的材料要吞嗜多少森林?要制造多少垃圾?我们将有用的资源变成无用的垃圾,仅仅是为了刺激一下人们的消费欲。我们是否想过,带动消费的同时,就是在鼓励我们浪费——浪费所剩无多的自然资源!

在市场经济的准则下,企业的成功在于能否制造商机,商业的繁荣在于能否带动消费。这一切,使我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节俭是祖先们千百年来倡导的美德,但在今天,我们轻易地丢弃了这个传统。仅仅是几年的时间,我们甚至习惯了一次性消费。过去的人,一生也许都用不了几双筷子,但一次性筷子的推广,使我们的消耗超出了祖先的几百甚至几千倍。是的,我们已经有了支持这种消费的财力,但我们是否也有支持这种消费的资源呢?还有那些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的饭盒、一次性的杯子、一次性的宾馆用品……生活固然是多了点便利,但地球却多了难以承载的垃圾。据说,在卫星照片上,这样的白色垃圾已经和长城一样醒目了。如果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那么只能是文明的耻辱。

生活观念的改变还表现在对时尚潮流的追逐。每年甚至每季度都会推出的流行时装,使服装仅仅因为款式过时就被我们舍弃。即使是耐用的电子产品,同样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我们已经有了彩电,我们的电脑也还可以继续使用,但既然厂家推出了更新的型号,为什么就不能换一个?为什么就一定要像从前那样物尽其用?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已然成了现代人的消费口号。需要指责的只是商家吗?事实上,我们的消费观也在决定着商家的投资取向,彼此的关系是相互的。

佛法认为,任何行为都需要有因和缘的推动,两者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市场导向其实只是一种外缘,是一种鼓动消费的增上缘,但关键因素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懂得惜福,如果我们不是那样喜新厌旧,不是那样积极响应商家推出的每一款新品,市场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大,对资源的消耗就不会那么快,制造的垃圾也就不会那么多。

如果我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实在所需无多。但如果我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现代人,一个走在时尚前列的现代人,那么我们的需求就会永无止境,对自然的消耗也会永无止境。所以,人类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的需要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科技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正相反,现代人普遍都感觉活得很累,在竞争的压力下不堪重负。我们不仅累了自己,更累了哺育我们的自然。

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活,与此同时,对大自然的探索也始终没有停止,希望以此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那么,人与自然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中世纪,神学占据了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对上帝的信仰,使得回归神的怀抱成为人生唯一的归宿。启蒙运动之后,随着人本思想的兴起,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类在世界的地位也得到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倾向于二元对立,从上帝之子、自然之子转而成为地球的主人。人类不必臣服于上帝,更不必臣服于自然,正相反,万物不过

是为我所用的消费品,自然不过是生产资料的提供者。人类在欲望的怂恿下,将征服自然当作理所当然的权利,从大自然中无尽地索取,以满足人类最大限度的需求。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儒家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人生的真正享受,将人与自然的感应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教更进一步提出了“依正不二”的思想,所谓“依正”,即依报和正报。佛教将人类称为正报,将我们生存的世界称为依报。正报和依报是息息相关的,依报败坏了,正报则无以生存。佛教认为,世界是缘起的,它的存在和毁灭是来自条件的成败,来自因缘的聚散,正所谓“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那么,它的发展规律又是怎样的呢?佛陀告诉我们:“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内在联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互相影响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对立,无疑会使人类自取灭亡。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过去我们总是将自然比作母亲。尤其在人类生活的早期,万物有灵的思想曾经盛行于世界各个民族,这也使自然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的奥秘被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人类开始变得狂妄,与此同时,自然也开始失去了安宁。但无论我们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都无法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毕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建造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制造了现代科技的产品,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生活还是离不开脚下这片土地。现代化环境虽能为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却不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只有回归自然,才会使我们感到真正的放松,才会缓解紧张生活带来的压力。

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似乎只有财富才是至高无上的。可是和大自然的给予相比,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又算得了什么呢?是自然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资源,使人类得以延续并发展。如果没有汽车、电话,人类一样可以生存,但如果没有粮食和水,又能维持多久呢?更不必说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空气。所以,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才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离不开太阳带来的光明,离不开江河对我们的哺育,更离不开大地对我们的负载。

现代化的生活环境需要通过劳动去创造,而大自然的给予却不需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我们只要懂得珍惜,懂得保护,就能永远享有。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无疑是饮鸩止渴。现在有句话叫做“年轻时以健康换金钱,年老时以金钱买健康”。我们都知道,健康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或许能以自然来换金钱,到将来,我们还能以金钱买来大自然曾经无偿为我们提供的一切吗?或许有人会说,河流污染了,我们不是还有瓶装的矿泉水可以喝吗?那么,到大气污染到无法呼吸的那一天,我们又去哪里采集新鲜的空气出售呢?即使可能,我们为购买空气而付出的费用,又需要多少劳动才能换来呢?

尽管人类对宇宙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比地球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所以,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当我们居住的房子倒了,我们可以搬家;当我们生活的城市毁了,我们可以迁徙;可当我们生存的地球趋向毁灭时,人类又到哪里寻找安身立命之地呢?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人类中心论的观点,从自然的使用者、破坏者,成为自然的看护者。不论我们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毁坏自然,都等于是在谋害自己的母亲,那么,人类可能在这样的罪行中幸免于难么?所以,我们应该像对待母亲一样去对待大自然,像尊重母亲一样去尊重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继续得到自然的呵护,才会在它母亲般的怀抱中获得安宁。也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在背弃自然的任性行为中走向毁灭。

五、培养良好的心态

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有一颗不同于动物的心。我们的烦恼和痛苦,是来自心的感觉;我们的快乐和幸福,也是来自心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心灵的作用,正

是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界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保能否见效,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自然。

1、感恩心

人类总是不停地追逐,却不懂得对已经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我们能拥有明亮的眼睛就是财富,因为对于那些盲人来说,绚丽多姿的彩色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能拥有清晰的听觉也是财富,因为对于那些聋人来说,悦耳动听的音声世界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健全的色身,仅仅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多么富有和幸运呵!

同样,我们要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假如有一天,太阳不再如期而至,地球就会陷入黑暗;假如有一天,江河不再提供水源,人间就会成为废墟;假如有一天,空气不再充盈天地,世界就会令人窒息。我们享受着阳光和空气,却不必为此付出任何费用。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免费享受,习惯到熟视无睹的地步。滴水之恩,尚要涌泉相报,我们从自然中得到的,又岂止是滴水之恩?如果说我们有享受自然的权利,那么,我们同样有保护自然的义务。不仅是为了使用自然而珍惜它,更是为了表达一份感恩的心。

佛陀告诉我们,世界会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天文学家也告诉我们,地球会有毁灭的一天。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这一天的到来还非常遥远,其最终结果也不是人类所能左右的,但我们的行为却能加快或减缓它毁灭的速度。尤其在今天,被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人类,破坏力已远远超过了从前。在人类生活的早期,祖先们也砍伐过森林,也捕杀过动物,但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尚不足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与自然的丰富蕴藏相比,也还是微不足道的。或许正是自然的宽容,将人类纵容到今天这种忘恩负义的地步。但自然不会永远沉默,事实上,频频发生的自然灾难,正是它向人类发出的一次又一次警报。如果我们还不能反省,而是继续随心所欲地生活,无疑是在加速自己的灭亡。工业时代到来之时,人类为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而欢呼,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搭上的只是奔向末日的列车,还会要求它快一些、再快一些吗?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更以它的宁静祥和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世上还有什么比大自然所展现的美更加丰富吗?还有什么比大自然所带来的享受更令人心旷神怡吗?遗憾的是,现代人似乎已经忽略了自然的存在。我们每天想的只是金钱、事业,想到的只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喧闹的声色刺激。我们没有闲暇去欣赏田园风光,没有心情去感受鸟语花香。电力使城市彻夜灯火通明,却使皎洁的月光变得暗淡,我们已很难理解古人对于明月的眷恋,也不再对它带来的清凉心怀感恩。当诗情画意从生活中悄悄溜走时,我们越来越浮躁的心又靠什么去滋润呢?

从钢筋水泥的建筑中走向郊外吧,在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身心,体会一下清风带来的慰藉,泥土带来的芬芳。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享受自然的时候,才会由衷感激它的给予,才会珍惜它的一草一木。而不是去污染江河,那是自然的血脉;不是去破坏植被,那是自然的毛发;也不是去掠夺矿藏,那是自然的骨骼。如果说自然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它不仅属于今天的我们,也属于我们的后代。我们是继承者,但决不是唯一的继承者。

2、尊重心

佛教认为我执是人类一切烦恼的根源,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我执,我们才认为一切都要为我所用。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也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因为我执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烦恼,也带来了暴力和毁灭。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才能与自然和平相处。所以说,生态文明就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之上。

自然有它既定的运转程序,一年四季,播种有时,收获有时;世间万物,出生有时,消亡有时。与自然的存在相比,人类的历史是极其短暂的。但自我中心主义的盛行,却使人类妄想成为自然的操纵者。我们随意地开发自然,试图将地球改造为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除

了制造一个人为的机械世界,我们能制造出崇山峻岭,制造出江河湖海吗?我们可以种植草坪,但能够种植出草原吗?我们可以发电,但能够与太阳提供的能量相比吗?

我们还根据自我需求来决定动植物的命运,尽管现在已经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但被保护的也只是珍稀的野生动物而已,与此同时,每天又在屠杀多少家禽?我们何尝考虑过动物的生存权利?在现代化的饲养场,家禽从生到死都被固定在牢笼似的方寸之地,吞吃含有激素的饲料,只是为了让它们尽快走上人类的餐桌,结果是让人类间接吞吃那些合成饲料。为了粮食丰收,我们大量制造并使用杀虫剂,且不说由此造下的杀业,我们最后又得到了什么?粮食似乎多了,但都是被农药污染过的慢性毒药,结果是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每天服毒。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研制出越来越多的抗生素,但人类并没有在和细菌的对抗中远离疾病,事实上,新的耐药菌不断出现,无休止地与人类展开竞赛。

我们以为,有了科技的武装,就可以随意地改造自然,就可以创造出一整套崭新的发展规律。当我们陶醉于舒适的生活环境时,可曾想到,安乐只是暂时的,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如果我们不能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能顺应自然的法则,最终只能将人类和自然共同推向不断毁灭的恶性循环之中。

3、爱心

我们懂得爱他人,才有资格接受他人的爱,也才有因缘得到他人的爱。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父母和兄妹的爱,有妻儿和朋友的爱。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这份爱,不给予相应的回馈,这份爱就会像无源之水般逐渐枯竭。

我们和自然的关系也是同样。大自然对人类的爱,似乎没有任何条件,又似乎无穷无尽。但如果我们对世界缺乏爱心,不去创造爱的因缘,我们拥有的一切很快就会结束。是的,自然的给予不需要我们用金钱去交换,但它需要一份爱心,一份珍惜。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富饶的,是绿色的。千万年来,大自然无偿地哺育着人类。但它也是有血有肉的,在它的血肉被不断地榨取后,它也需要爱护,需要休养生息。

让我们停止那些釜底抽薪式的掠夺吧!让我们用行动来保护自然,用爱心来慢慢抚平自然的伤口。我们爱护河流,江河才会流淌清洁的水源;我们爱护植物,大地才会成为美丽的花园;我们爱护动物,动物才会成为人类的朋友。

在今天,地球上的物种已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它们还在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如果我们不停止盲目的破坏,不对此加以保护,终有一天,会成为地球上的孤家寡人。当一切生物的末日来临时,人类的末日还会远吗?佛教所提倡的不杀生,正是基于对一切有情的慈悲。现代社会提倡人权,但佛教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众生权”。慈是给予众生安乐,悲是拔除众生痛苦。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慈悲之心对待一切众生,不仅要杜绝杀生的行为,更要积极地放生,护生。如果我们对动物都能付出爱心,自然就能对人类付出爱心,也就能为社会带来“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和乐景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慈与悲,就是爱心的升华,是对自然最有力的保护措施,也是实现人间净土的力量。

佛家说说

佛家说说 导读:说说大全佛家说说 1、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3、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4、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在是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微笑而爱上你。 5、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

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8、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就是真相,是自性,是真理,这就是佛。 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10、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11、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12、为爱坚持的人,记得坚持可以,但是不要为爱受伤。 13、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4、梦想总是考验寂寞,当一片一片梦落下,却来不及救起,那就只能自己默默忍受。 1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6、人生,需要有一些时刻,慢下来,静下来,听花开的声音,观叶绽的曼妙。告诉自己,活着,真好。 17、你跌跌撞撞,落得这一身伤,就当是为青春,画下的残妆。 18、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19、一个软弱的人不可能找到坚强的理由,只能找到软弱的理由;而一个坚强的人不需要坚强的理由。 20、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21、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2、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23、总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那就一个人,勇敢的走完。

环保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环保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范文一:环保工作总结】 一、切实加强全员安全教育,提升全员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本身是一种预防措施,要减少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的根源是加强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对安全工作的了解和对安全操作技能的掌握。我班按照计划每周举行一次安全活动,利用学习与讨论座谈相结合,利用报刊、通讯、黑板等途径强化安全宣传,使广大职工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 灵活教育,虚实结合。班组的铆工、气焊、操作三大工种采取循环方式每月一次学习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全面了解各工种的安全操作知识、预防安全事故的方法、应急事故处理技能、查找隐患能力等。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岗位特点、季节特点、人员特点组织开展了‘夏季安全防治、冬季安全防治、安全活动月、消防灭火演练等系列活动,一方面加深员工对安全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针对性集中整顿和演练锻练了职工的应变能力和应急能力,做到遇事不乱处事不惊。

针对公司的事故案例通报,我们及时进行教育,组织全员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经过、事故处罚情况以及事故造成的后果,敲响警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掌握类似事故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制度建设,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 班组在确保各阶段工作目标的同时都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内容,并按照‘生产无隐患、个人无违章、班组无事故’的要求建立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让每个职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明确安全生产的要求。 班组像一个家庭,不容许任何一名员工受到伤害,我班实施了‘两人互联互保,班组联防’的安全防护体系,全班十二名员工结成六个对子,在工作中互联互保,相互保护,发现险情,制止违章,起到了监督、保护作用。对新入厂工人班组严格落实入厂三级教育。今年新来的两名职工经过严格认真的三级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且班组指派两名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对他们进行帮教,熟悉新工作,纠正不规范,适应新的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实际工作,我班建立了安全学习制度、班前五分钟

佛教的环保思想

第一部分 佛教的环保思想 济群法师 在开始本文的写作之前,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在这里,我不想再重复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报道和数据,相信这对于每一位真正关心环境问题的人都不是新鲜的话题。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就环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展开论述,相信在这一点上,应该也不会有人公开地表示反对。但问题是,为什么环境恶化始终得不到有效的逆转? 如果将环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场疾病,在“病来如山倒”的今天,我们是不是还能够对它的痊愈抱有乐观态度?我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实际行动;一方面还在于治疗方案,在于所采取的措施是治标还是治本。 如果我们的环境保护仅仅是在污染出现后才设法治理,在灾难降临后才设法补救,那么,在这场环保与环境危机的赛跑中,我们永远都是被动的,注定无法获得最后胜利。事实上,真正的污染源不只是几家企业,也不只是几个伐木者,而是当今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生佛教的弘扬,正是致力于从佛法角度为民众提供健康的生活理念,以此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在环保的问题上,佛法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和帮助呢?

第二部分 一、克服欲望和贪婪 在佛法中,将贪、嗔、痴比作危害我们心灵健康的三毒。尽管它们是无形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仪器可以测量到它们的存在,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往往是有形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之所以会恶化到今天这种危机四伏的地步,究其根源,就是人类的贪婪所致。 所以,古今中外的宗教家和智者们都将少欲知足作为人类的美德,作为人格升华的基础。在佛教修行中,同样以此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准则。《佛遗教经》中,佛陀这样告诫他的弟子们: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馀,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如果说,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过多的欲望能够阻碍他的解脱,那么,对于整个人类的命运而言,过多的欲望就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所说的欲,主要是指盲目的物欲。因为佛教将欲分为善、恶、无记三类,并非所有

环保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集才建筑工程 环保设备安全技术操规程目录 1、潜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洒水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隔膜压滤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油水分离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全自动洗车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彗星式过滤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潜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潜水泵使用符合以下条条:潜入水下深度不超过5m,水温不超过40℃,水中含沙量或含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的体积比不超过0.1%,粒度不大于0. 2mm。 2、使用潜水泵前应留意其型号、流量和扬程等性能,使其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3、潜水泵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开关,防止其在水下工作时漏电而引发触电事故。 4、尽量避免在电压降压过大开机,电源电压与额定电压不可相差10%,电压过高引起电机过热而烧坏绕组,电压过低则电机转速下降,造成启动绕组长时间通电而发热甚至烧坏绕组和电容器。如使用地点距离造成启动绕组长时间通电而发热甚至烧坏绕组和电容器。如使用地点距离电源较远,应适当加粗导线截面积。 5、运转前用500v兆欧表测量冷态下电机定子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最低不得小于5MΩ,否则不可使用,应驱除潮气后才能使用。 6、使用前应在陆地上空转1分钟,检查电泵运转是否正常,转向是否正确。 7、潜水泵下水时切勿使电缆受力,不得用力提拉电缆,以免引起电源线断裂或破损,使用前应全面检查电缆,发现破损立即换新。 8、潜水泵运转后,发现出水量很小或者不出水时,说明旋转方向反了。应切断电源,将三相电源中任意两相接线交换后开机。 9、潜水泵工作时要注意检查水位下降情况,不得让潜水泵在水

面或脱水运转。 10、潜水泵不得陷入泥中和横放,以免杂物堵塞水泵叶轮。 11、潜水泵如出现突然不转,或水量突然显著减少等不正常现象,须停机检查,务必先行切断电源,然后搬运拆卸。 12、潜水泵使用完毕后,应及时从水里取出并做好保管。 13、定期对潜水泵进行维护保养,更换密封件。

佛教基本概念

佛教基本概念 ---田灯燃 1、四圣谛 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2、五蕴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3、四大 地、说、火、风 4、六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5、六境 色、声、香、味、触、法 6、六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7、六触 根、境、识三种和合产生六触,分别为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8、六爱 眼触为缘所生爱,耳触为缘所生爱,鼻触为缘所生爱,舌触为缘所生爱、身触为缘所生爱、意触为缘所生爱。 9、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 10、六界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11、十二缘起 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12、八正道 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3、三十七道品 (1)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2)四正勤:恶未生时努力防止其发生、恶已生后努力将其灭除、善未生时努力使其产生、善已生后努力使其增长 (3)四神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4)五根:信、勤、念、定、慧 (5)五力:信力、勤力、念力、定力、慧力 (6)七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舍觉支、定觉支、念觉支 (7)八正道 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4、四向 预流向、一来向、不还向、无学向 15、四果 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无学果 16、三学 戒、定、慧

17、四无量 慈、悲、喜、舍 18、三解脱门 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 19、四无畏 说断德无畏、说智德无畏、锐障碍法无畏、说对治道德无畏20、六道 天道、人道、地狱道、恶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

环保工作岗位职责

-------------------有限公司 环保工作岗位职责 1、环保主管工作职责 (1)环保主管负有环保工作监督落实的管理职责;(2)负有监督、管理环保工作人员出勤、记录、检查等工作责任;(3)负责配合当地环保监测站每周期的污水处理综合加测工作;(4)负责外协承包人员与公司签订的协议合同工程的监督进度、追踪、工程验收等工作;(5)环保主管负责落实并执行环保系统的工作改善计划及措施。 2、环保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 2.1污水操作人员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操作污水处理流程及要求,确保污水处理过程的正常运转,是水质达标排放;(2)准时上下班、坚守岗位,不早退迟到,并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记录,做到“三交清”,交清水质、水量、气量及处理效果,交清运行记录及具体工作内容,交清安全措施、工具物品、设备情况等;(3)负责责任区内及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上级主管;(4)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清洁、整齐、安全、正常运转;(5)如实填写《污水处理运行记录》要求做到全面、准确、完整、及时、清晰;(6)厢式压滤机滤出的污泥应及时入临时仓库并做好标识、记录,及时组织外运处置;(7)努力做到环境文明卫生,及时清理污泥、生活垃圾等,确保现场安全及卫生。 2.2水质化验员主要职责: (1)掌握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掌握与本人所承担工作相关的基本操作技术,确保数据准确;(2)保持化验室整洁干净,保管好实验室财产;(3)注意药品的分门别类,对于剧毒,强腐蚀性等物品,药品应写明名称、浓度、配置时间、配置人、有效时间(标液应记录配置人、标定人及复核人);(4)完成实验记录的登记、分析,做到科学规范记录,不得篡改数据,对于异常数据应进行多次测量分析。 核准:审核:编制:日期:

环保设备的设计优化及新技术应用

环保设备的设计优化及新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03T16:15:14.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李星标[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东莞市合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减少生活和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物,提高环保设备的性能,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此从环保设备的应用现状出发,提出了几个环保设备新技术的运用。 关键词:环保设备;优化设计;新技术;应用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矿产资源为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量成倍的增加,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也日益增加,导致我国环境日益恶化。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不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活健康,甚至在将来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必须加强对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不断的改善当前的环保设备,使用新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一、环保设备概念 环保设备主要指对环境污染的产品进行治理和改善或缓解而由生产企业或建筑安装单位建造出来的机械产品、构(建)筑物以及环保设施。其中有给水处理设备、废水处理设备、废弃物管理设备、废弃物循环利用设备、大气污染控制设备、消除噪声设备、监测仪器和设备、科研和实验室设备、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设备等。 伴随环保问题愈加凸现和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加深,环保设备的数量和产品种类与日俱增,但是环保设备自身导致的各种污染和资源浪费也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负担。因此,在开发和设计环保设备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且综合考虑环保设备的模块化、智能化、节能化、人性化等方面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将人与人、人与设备的关系保持平衡,并且使设备和环境和谐相处。 二、现阶段我国环保设备的应用现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投入使用环保设备,从投入使用到现在经历20多年的时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环保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我国环保设备在不断采用新的技术以及引进新的环保设备,不断提高我国的环保水平。目前,在工业污水以及空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开始使用环保设备。从目前整个世界范围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垄断者整个环保设备市场,并且我国的国产环保设备主要采用了国外的环保技术。为了能够促进环保设备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加大对环保资金的投资力度,并且促使我国的环保设备向着以单机出口为主向单机出口与设备成套出口并举的方向发展。 从狭义上来讲,环保设备主要包括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置、空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等。从广义上来讲,环保设备主要包括管线、泵以及相关的监测仪器。针对不同的污染来源要使用不同的环保设备,使得环境污染能顾得到及时的治理。目前,在我国环保设备的使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随着政府在环保设备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环保设备开始向着成熟的领域发展起来。在使用环保设备的时候,更加注重环保设备的优化设计,并且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环保设备的健康发展。 三、环保设备新技术的运用 1、运用水力透平技术 水力透平装置主要是安装在环保设备的透平轴上,并且是由沿着圆周均匀排列的叶片组成的回收装置。然而水力透平装置的环保原理主要充分利用流体所具有能量,并且通过使用透平装置将这种能量转换成动能,并且用转换好的动能来对叶片进行冲击,推动叶轮的不断转动,最终驱动透平轴旋转。在环保设备上运用水力透平技术,不仅能够合理使用剩余的能量,而且也能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目前,在我国的石油化工加氢裂化装置、大型合成氨装置以及海水淡化装置等领域已经广泛开始运用水力透平技术,并且这些装置成为具有长远经济效益的节能装置。在许多发达国家,水力透平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化工等产业中通过采用反转泵来将剩余的能量收回,并且通过使用这个装置能够使得剩余能量的利用率逐渐降低,并且当反转泵在达到一定的转速之后能够利用剩余的能量。 2、运用现代化自控技术 在现代环保设备的处理工作中,工业污水的处理是重点工作。在处理工业污水的时候,不仅涉及到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而且与经济、与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处理工业污水中所使用的工艺技术一定要坚持成熟、经济以及合理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奉行节能降耗、工程投资低、运行成本低以及操作管理方便的理念。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工业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还没有取得喜人的成绩,所以要全面推行现代化自控技术,最终能够对工业污水进行全方面的处理。由于工业废水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冶金废水、造纸废水、农药废水等,每一个生产厂家要根据废水的种类以及成分来设置合理的、科学的监控仪表,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最终使得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3、优化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主要是指一种单变量的控制技术。然而最优的控制技术主要是指一种多变量的控制技术,在这个系统中具备一定的子系统或者在系统内部具有基于设备和相互协调的数字模型。最优的控制技术不仅具有软件以及智力技术,而且该控制技术也不会产生污染,所以最优的控制技术是一种绿色的高科技产品技术。通过使用优化控制技术,可以保障这个系统以及它子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环保设备的设计优化 在设计环保设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且要引进先进的国外环保技术促进我国环保设备的设计优化。 1、在设计设备的时候要符合环保的相关要求 在设计环保设备的时候,要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可以分解、没有公害没有毒的材料,并且要优先选择可再生的环保材料。在设计环保设备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树脂、石棉以及含氯橡胶的有害材料,并且在确保设备性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减少附加材料的使用。除此之外,在设计环保设备的时候,设计尽量要简洁,从而能够节省一定的能源。 2、在设计设备的时候要符合人性化的要求 由于一线的工作人员是环保设备的使用者,所以在设计环保设备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控制室中要采用隔音、减震以及保温的材料,并且要确保操控室的密封性能良好以及环保性能的良好。在选择空调的时候,一般要选用无氟空调,并且在设置各个操控杆的时候要确保其设计的合理性,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佛家文化

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及至西汉末年,它始由西域传入我国。佛法东传后,受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善恶观、人生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由于佛教在中土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对现实生活至善的追求并与传统伦理的不断融合,使得中国佛教善恶观及劝善理论特别丰富。正缘于此,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它的社会功能也就趋向一种劝善化俗之道,以通俗的教化劝导人们止恶从善,避恶趋善。佛教寺院的慈善活动乃应时而起,至唐达到兴盛。 (一)修善功德观 善恶是中国佛教文化中关于心性论的一对范畴。在印度佛教中,它原指心性的净染。《大乘义章》卷十二有言:“顺理为善,违理为恶。”《成唯识论》卷五也说:“能为此世他世顺益,

故名为善”;反之,违损此世他世则恶。由此看来,佛教最初的善恶观是以能否契合佛理为标准,凭染净来作为善恶的尺度。具体而言,顺应佛法、佛理是善,心地清净无染是善;违理背法是恶,烦恼痴迷是恶。“善恶是根,皆因心起。”于是佛教就制定了一系列戒律约束众徒,以断恶修善。佛门认为,只有不断改过,心地才能恢复清净,才能修成善果。因此,佛门中有“十善十恶”之说。所谓“十恶: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乃至贪欲、瞋恚、愚痴,此名十恶。十善者,但不行十恶即是也”。这样,佛教徒以十善十恶为准尺,明善辨恶并求改过积德,产生一种崇贤尚善的力量。佛法对于修行实践的佛教徒在修善方面还有更高的要求:即“修三福”、“持五戒”。修“三福”的具体内容有:一是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是受持众戒,不犯众仪;三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行善事。“五戒”是指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饮酒,戒妄语,这与十善颇有相通之处,只是佛门中人将其奉为戒律并身体力行视作功德无量。这种佛教的伦理道德观推动了南北朝以来中国慈善活动的开展。后世人们不杀生而行放生,建放生池、立放生会,不偷盗而行施舍,设善堂、建义局,凡此种种善行就是佛教教义中三福、五戒、十善中蕴涵着的慈善思想外在的具体表现。 至于行善的方法,佛家也有其特别的论述,诸如“修福田”、“布施”等。所谓福田,就是行善有如农民播种于田,必有秋收之获,多行善事于前,将会受诸报于后。“福田说”即以此为譬,劝导世人多行善举,多积功德。这成为佛教教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慈善思想内容。唐宋时的悲田养病坊、福田院之名就直接源于此。至于布施,大乘佛教就认为,“以己财事分与他,名之为布;己惠人,名之为施”。它还将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财布施是施舍财物,济人贫匮之苦;法布施是讲授正法,破迷开悟;无畏布施是帮助他人免除畏惧,使之身心安乐。除布施外,佛教还讲爱语与利行,以此度众生。爱语是以善言相劝谕,并以众生平等之心,亲近众生,随机教化;利行则是笃行诸种善举,以利众生。这就是说,佛教徒应该与众生结缘,同舟共济,同甘共苦,逐渐指引他们修德行善,劝勉佛教众徒“诸恶莫作、

环保岗位工作职责责任

环境保护组长岗位职责 厂长是全厂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公司及全厂的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其主要职责是: 1、在组织生产、经营规划、计划实施、总结、考核、奖惩全过程中都必须把环保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2、每季检查一次分管副职及环保部门的工作,听取分管副职及环保部门的汇报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公司环保管理机构,配备合格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4、审定公司及全厂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并组织检查落实情况。 5、组织完成公司年度安全环保专业考核内容中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指标。 环境保护副组长岗位职责 分管副厂长在厂长的领导下,直接负责公司的环保工作,协助厂长实现环保工作目标。其主要职 责是: 1、及时向厂长汇报本单位环保工作情况及改进措施和意见。 2、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环保工作大检查,并亲自参加,对查出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 3、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安全环保工作计划,主持制定安全环保规章制度、环保专业考核办法,并组织落实。 4、检查监督各分厂安全环保员搞好环保工作。 5、检查指导有关车间、部室领导职责范围内的环保工作。 6、每季召开一次环保工作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的重大问题。 安全环保科长环境保护岗位职责 1、在厂长和分管副厂长的领导下,负责抓好公司的安全环保工作。 2、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文件。 3、负责编制年度环保计划、专业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4、定期召开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文件和指示。 5、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污染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6、负责公司安全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7、参加公司及分厂范围内的污染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8、负责环保治理项目验收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9、参加建设项目的环保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和验收工作。 10、负责检查考核司的绿化和清洁卫生工作。 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1、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检查督促本单位各部门、各车间执行国家环保方针、政策、法令、条例、标准等。 2、编制建筑有限公司水泥厂的环保管理制度。 3、负责建筑有限公司水泥厂的环境状况调查,编制环保工作的各种规划、计划,督促并协同有关部门实施。

佛家思想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这首《天真的预言》翻译过来,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诗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天真的预言,参悟千年的偈语。 意义: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我信仰这个)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禅语: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家禅语: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佛家禅语:《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佛家禅语: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佛家禅语: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佛家禅语: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佛家禅语: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佛教基本观点

佛教基本观点 一、教主佛教教主释迦牟尼,2500年前出生于现今尼泊尔,与中国孔子同时期人。他诞生时,天地震动、百鸟朝鸣、九龙吐水、彩霞纷飞,一从母体落地便独自行走七步,步步脚底莲花,且指天划地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成语唯我独尊就来自这里。在佛教里,唯我独尊并非贬意,而是一种自信的象征。他当太子时,有享不尽安乐富贵,但这些他都不留恋,而是喜欢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一次在他出城时,看到步履艰难的老人,痛苦万状的病人,僵硬可怕的死人,以及烈日炎炎下干活的农夫,颈上勒着粗绳不断受鞭打的耕牛以及小鸟吃虫等境象后,感到人生无常、凄凉,动物界苦痛、残酷,为此,他想出家,他想寻找这些缺陷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既为了拯救自己,也为了拯救他人,拯救世界。释迦牟尼25岁时(一说是19岁时),入山求道,少吃少穿少睡,做了六年的苦行修炼者,以致瘦骨如柴,但没有获得成就。他体会到,靠苦行和折磨身体是不能解脱的。明白到,修道贵在修心,克服心理的缺陷,才是解脱的上策。于是,他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的牛奶供养。身体复原后,于一个星光灿烂、圆月当空的夜晚,即十五月圆日,禅坐于一棵菩提树下,并发下誓愿说:不证悟解脱,不起此座。经过一段强有力的禅定观照,于黎明时分,石破天惊、天地浮沉,

终于证道开悟,获得解脱,成为一个圆满的觉悟者即佛陀。以后,他在印度大陆等地走南闯北,宣扬他的主张,共49年,80岁时去世。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并无经典,他去世以后,弟子们集结他说过的教法,这便是现存的佛经。二、基本教义(1)因缘法则:佛教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皆遵循因缘法则而生灭。佛陀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什么是因,即事物的内部原因,什么是缘,即事物的外部条件。佛陀认为,内因和外缘的和合,便产生了万事万物,如氢气与氧气在某一条件下一合和,便成了水。而内因和外缘,一旦离散,万事万物便消灭,如水在某种条件下一分离便又成了氢和氧。(2)无常法则:这世界,既然因缘而成,佛陀又推理出无常法则,即世间事物无法恒常。自然界的沧海桑田,人类的生老病死,一切都在生住异灭中。果子看似不动,实际上,时刻在腐朽之中。地球,亿万年后,也有毁灭的一天。佛教本身,到一定时候,也将不复存在。名利、地位、金钱,何不如此。因此,存在是暂时的现象,变化和运动才是事物永恒的本质。(3)空的法则:从无常原则,佛陀又推出空的法则,万物无常,不能久远,终归灭亡,因此是空的。佛家的空,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不能永恒地存在。不能把空,理解为空空如也的空,什么也没有的空。有人以为,四大皆空,是指财、色、名、利空,这是误解,实际是指地、水、火、风空。佛家的空,实际上是一种妙有,说空,又有形式

社区环保工作人员工作总结(一)

社区环保工作人员工作总结(一) 一、健全组织,强化网格化管理 一是为确保环境保护责任目标任务的完成,社区成立了由主要领 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辖区共建单位、环保网格员、信息员 和环保专干任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辖区内环境保护 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二是严格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由社区主要 领导担任三级网格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网格长,社区内又按照小区划 分为4个四级网络,每个网格确定1名人员担任网格员,具体负责各 自网格内环境监管工作,配合上级环保部门加强对辖区重点行业企业 的环境监察和现场检查,同时将本辖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及时上报至上 级部门以便配合市、区环保部门加以整治。三是我们还将环保工作列 入社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年初制定工作方案,定期研究环保工作,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并注意加强对网格员的督查和考核,采 取逐级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晰。 二、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在环保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宣传为先导”的方法,组织开展 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以达到凝心聚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的目的。一是利用今年“6.5”世界环境日,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辖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二是通过宣传橱窗、横幅标语、宣传栏及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使 广大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使“人人参与、个个关心”环 保工作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三是在社区服务大厅开辟专门的环保吐书角,提供《绿色视野》、《环境保护报》已经一系列倡导低碳出行、

绿色生活的环保书籍供居民阅读,通过一系列的环保宣传教育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居民的环保参与程度,使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走进了千家万户并深入人心,使环境保护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三、强化措施,加强日常管理 一是不断培育社区环境文化氛围。通过修建环保配套设施、增加环保宣传栏、布置制度文化墙等措施有力提升社区环境文化氛围。 二是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社区区域内设有一个垃圾转运站和0多个垃圾桶,积极推行“垃圾袋装化”,有专业的环卫队伍专门负责环境卫生和垃圾清运,真正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三是建立“绿色志愿者”队伍。通过组建“绿色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义务劳动”和“回收废旧电池”等活动,既美化了环境又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绿色志愿者”队伍主要是以辖区内的党员、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通过他们进行宣传劝导,使得居民的环境意识与参与环境事务的热情双提高,在社区掀起了“绿色”新风尚。 四是建立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问卷调查,共同商讨社区内的环境事务,并将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居民大会、张贴公告等方式公开征求居民的意见或告知。通过环境管理协调机制推动环境工作迈向深入,最大限度的让老百姓参与进来。 五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在今年高考、中考期间积极配合区环保部门在辖区内集中开展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为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休息环境;二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严禁居民“秸秆焚烧”行为,对于在巡查中发现的个别居民焚烧菜梗、杂物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发放《关于秸秆禁烧等烟尘污染防治工作致全区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材料并结合电子宣传栏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切实改善了辖区环境质量,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及新技术采用 宣吉财

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及新技术采用宣吉财 发表时间:2018-11-29T18:29:36.6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作者:宣吉财[导读] 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工作的有序展开无不促进技术管理方面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采用更简化了环保工作宣吉财 身份证号码:33068119870728XXXX 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工作的有序展开无不促进技术管理方面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采用更简化了环保工作,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依循常规执行监测工序,维持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可充分发挥环境管理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功用性能,力求环境建设整体发展要求的达成。本文主要对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及新技术采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环保设备;设计优化;新技术采用引言 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工程的设备中起着控制环境保护规模,缩短环境建设周期,增长总投资的效益的作用。环境保护投资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也日益愈发广泛,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也愈发让人们重视,其实究其根本,重视的是整个环境保护工程设备项目的建设。而且,设备功能管理是协调职能的主心骨。正面效率可从监督制度,环境保护的有序性、监督水平的提高等看出。以便让环保人员直观看到环境冲突的数据,令项目以低产高出来保证工时和质量的高效率统一,凡事预则立,因此环保设备所具备的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也可见一斑。监测与评价相结合,规范环境保护工作。负面效应当及时发现,统一进度,不让环境保护工程工作的任何一部分掉链子。 1环保设备产业现状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环保产业开始出现,但是相对而言已经起步较晚。早期国家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导致现阶段国内环保设备企业结构比较分散,虽然环保设备企业数量较多,但集中度不够高,没有大型规模的环保设备企业,同时这些企业所开发的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核心部件仍然需要进口。上市公司中涉及到环保设备领域的企业较少,没有优势显著的企业,行业的代表度较低。近年来,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国家加大力度扶持环保产业,力争使其在 2020 年能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顺势迅速崛起,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的环保设备企业将快速发展,前景乐观,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盲目扩张、重复建设。根据相关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我国环保设备行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处理设备、大气污染处理设备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三个方面。其中水污染处理设备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相对成熟并且前景较为广阔。但是随着我国冬季雾霾现象愈发严重,大气污染处理设备需求量持续增长。市场调研发现,现阶段处于我国环保设备销售量前列的为除尘设备、燃煤烟气脱硫设备以及城市污水处理设备。而生活垃圾处理设备、脱销设备销售量增长迅速,其中自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逐渐提高。但我国环保设备技术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总体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周期也比较长,造成核心设备仍以进口为主。 2014 年,我国环保设备产量达到 58 万多台(套),同比增长 22%以上。同时,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地域性很强,华东地区的环保设备产业比较发达,其中浙江、江苏两省环保设备企业产值超过全国总产值一半。但是,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环保设备产业相对薄弱。 2设计优化及新技术采用流程 2.1由现状考虑到问题本质 环境监测验收工作以现有状态作为出发点,探究其根本,抵制管理层的松懈,使质量验收工作不出现滞后,抑或漏洞百出的现象。一成不变只会让隐患暴露的更多,也许方方面面无法周全地考虑到,但是基本合理的规范,健全的制度都应不断随时代更新,环境监测验收审查包括监测的内容、审查监测环境保护项目的可行性、审查环境保护依据、监测环境保护编制、审查环境技术经济指标、审查环境保护的工程量、污染度和达标度、审查工程项目的填写内容、收集资料,掌握数据、调查研究、分析质量指标并进行审查、整理资料。这一系列的编制,如果还不够周全,就不失为人为执行力和管理的责任了。 2.2由发现问题到考虑解决方案 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工作中必定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此时,须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以求达成健全制约机制,例如:与主管负责人员积极配合,尽量做到环保设备在运行有效的前提下,能采取合理措施,使生态资源不流失、不浪费。提高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特别是在国家环境监测法律体制逐步完善,监测手段多元化的形势下,要求设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发挥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设计优化技术水平和素质优化设计方案,要使环保设备运行时的工作程序进行规范。 2.3考虑环保设备的性能 由于环境质量因地点变更常波动,监测复杂程度上存在问题,面对环境杂质的不单一、多样化,让环境保护工作有很大的难度,且环境质量跟随时间、空间不断变化,此时,监环保设备的性能需跟进检测进度,随着时代发展,了解不断更新的环境变化动态。合理的学习多地区多领域的新型案例,为环保工作中出现的难度大类型复杂的新型环境提供预案保障。从而根据出现的多发状况,设计出预备方案下具有针对性性能的环保设备,随着科技发展的时代,纵然,机器化监测操作部分多一些,多种不确定因素更需要技术设计工作人员的事前工作的充分准备,谨慎行事。考虑多种突发状况,与此同时,预备多份解决方案,以备不时之需。以不变应万变,应当是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2.4考虑最优解决方案 环境保护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改革。面对着国家重视生态型社会的趋势,环保设备设计优化工作的编制与管理工作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环境保护节约投资,提高环境效益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设备监督监测就是为了协调,协调在各个环境建设环节、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各种漏洞,在设计环保设备功能时,需进行规划环保预期目标,考虑环境建设项目的各部分,整个项目需由可动性强的计划控制,主要控制预目标变化、质量规范化、加大各种规范性的执行力度,以及实施中的反馈和决策来实现的。同时,在考虑效益最大化时也需考虑计划可行性。考虑国内现阶段技术开发程度,技术准备阶段:如高科技机械新技术检测、编制工作等硬性技术的技术交底等。再者,设备用于环境验收项目实施中:如处理各种数据变动,随季节变动的技术筹划和举措的考虑,有关数据与技术结合的审核,各种规范的实施管理措施等。 3环保设备产业前景

环保岗位工作职责责任精选文档

环保岗位工作职责责任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

环境保护组长岗位职责 厂长是全厂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公司及全厂的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其主要职责是: 1、在组织生产、经营规划、计划实施、总结、考核、奖惩全过程中都必须把环保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2、每季检查一次分管副职及环保部门的工作,听取分管副职及环保部门的汇报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公司环保管理机构,配备合格的环保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4、审定公司及全厂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并组织检查落实情况。 5、组织完成公司年度安全环保专业考核内容中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指标。 环境保护副组长岗位职责 分管副厂长在厂长的领导下,直接负责公司的环保工作,协助厂长实现环保工作目标。其主要职责是: 1、及时向厂长汇报本单位环保工作情况及改进措施和意见。 2、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环保工作大检查,并亲自参加,对查出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 3、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安全环保工作计划,主持制定安全环保规章制度、环保专业考核办法,并组织落实。 4、检查监督各分厂安全环保员搞好环保工作。 5、检查指导有关车间、部室领导职责范围内的环保工作。 6、每季召开一次环保工作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的重大问题。 安全环保科长环境保护岗位职责 1、在厂长和分管副厂长的领导下,负责抓好公司的安全环保工作。 2、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文件。 3、负责编制年度环保计划、专业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4、定期召开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文件和指示。 5、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污染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6、负责公司安全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7、参加公司及分厂范围内的污染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8、负责环保治理项目验收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9、参加建设项目的环保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和验收工作。 10、负责检查考核司的绿化和清洁卫生工作。 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在公元1世纪前后,印度佛教开始由西域传入中国。自从中国有了佛教之后,中国的宗教、哲学、伦理、建筑雕刻、语言文学以及生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的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有关佛教传入中国的各种传说,多将佛描绘成为头顶金光、轻举飞升的神仙。例如“明帝感梦”的记载即是如此:“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为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金黄色。?帝于是遗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明帝梦见金人,形象高大,头顶有日月一样的光芒。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表明当时流行的神仙方术在人们头脑中有很深的印象;明帝以此询问群臣,就有人将明帝梦中的形象与佛联系起来,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在哲学方面,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佛教各派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证据来论证客观世界的虚幻性,同时又千方百计地论证主观精神世界的绝对性,因此佛教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一种唯心哲学对我国原有的哲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宋朝时期的朱熹把这一理论渗入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之中。佛教的三论宗主张“诸法性空”,又称法性宗、空宗。该宗以真俗二谛为纲,以“无得正观”为基本思想,认为一切万有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是无自性的,也就是毕竟空无所得,但为引导众生而以假名说有,这就是“中道”。该宗通过重重否定的“四重二谛”,表明佛所说任何言教不过是权教,只有忘言绝虑才能真正体悟佛说的真理。而佛教的其它体系还有“性具实相”、“三谛圆融”等等学说,大大丰富了中国的哲学体系。 在宗教方面,佛教输入了新的观念、新的教义,形成了新的教派,而且对道教和儒教也有重大的影响。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儒、道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与儒、道的交融互动中,最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教。佛教以其特有的教义教导人们要空灵、空寂、空无,不要怨怨相报,忍耐人间百般苦,以求西登极乐世界。另外,佛教以其浩如烟海的宗教文献和其宇宙论及其精密的宗教仪规,大大地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 道教和儒教在很多方面也学习了佛教的一些思想。而在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内地之时,道教也逐步形成,双方同时面临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传播的问题,造成了佛、道互争高下的局面;魏晋以后,佛教的发展逐渐达到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程度,于是导致了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上与儒、道的争辩。西晋道士王浮与僧人帛法祖争辩屡败,遂编造《老子化胡经》以贬损佛教。它称佛教是老子西行为教化凶顽的胡人而设,这也就是著名的“老子化胡”说;到东晋时佛教方面侧出现了《清净法行经》予以回应,它提出“三圣东行”说,即老子、孔子和颜回分别是佛的三个弟子摩诃迦叶、儒童菩萨、光净菩萨所化现,以证明佛教高于道教。在其后更是进一步将道教中的伏羲、女娲也看作是宝应声菩萨和宝吉祥菩萨。《清净法行经》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与道教之争的发展,至南北朝时期佛道之争更是激烈。尽管它们之间的争斗十分激烈,但作为在同一地区发展的宗教,必将趋于融合。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出了三点:一是区别了“在家”、“出家”修行所应遵循的不同规范;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