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山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标准编制说明

《霸王山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标准编制说明

1制定依据与任务来源

根据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的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琼质技监[2013]26号)将《霸王山鸡养殖技术规程》标准列入制定计划,批准由海南大学、昌江县红丰饲养专业合作社共同承担制定任务。为了便于操作,将本标准更名为《霸王山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

霸王山鸡是是红色原鸡驯养后代或以红色原鸡为父本,本地鸡为母本杂交的F1代鸡群,经过几世代的选种、选育,已经形成了外貌特征一致、生产性能稳定的杂交鸡群,目前已通过了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的鉴定,成为新的省级保护资源。

原鸡(Gallus gallus)俗称野鸡、红原鸡、茶花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原鸡属,是家鸡的祖先。原鸡分布于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在中国分布于西南部及南部和海南岛等地。海南岛近几十年来由于毁林开荒,种植橡胶,致使热带雨林大面积消失,使原鸡的分布区域缩小,再加上过度狩猎导致原鸡种群数量降低,目前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确定为濒危物种,载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中国珍稀濒危野生鸡类》中,在我国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原鸡为家鸡主要近缘祖先,具有体小肉香、

肉质鲜美、极耐粗饲料、易饲养等诸多优点,与家鸡不存在生殖隔离,即人工驯养的原鸡能与家鸡自然交配,因此原鸡是我国遗传资源丰富的可持续利用的珍贵野禽。在当今崇尚动物食品的“自然、生态、安全、美味、口感好”等消费心理下,可利用原鸡作为父本去改良家鸡,在本地土鸡优质风味的基础上,引入“野味”,改善并提高其肉质品质,这是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新尝试。从2009年开始,在海南昌江、五指山、万宁、琼海、文昌等县市地出现了大量的饲养驯养红原鸡或杂交山鸡的专业户,年出栏量达200多万只。野山鸡饲养户反映该鸡易养、少病、毛色亮丽,与野鸡相似,另外食料少、饲养成本低、肉质好、售价高、利润高,因此该项目市场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杂交山鸡野性较强、管理饲养较大区别于文昌鸡等家鸡饲养,饲养管理技术不规范,造成山鸡成活率、出栏率和饲料报酬都不高,严重制约了海南山鸡产业的发展。本标准的编制,是以霸王山鸡饲养基地为示范点,研究和总结海南山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以充分发挥山鸡的优良性能,加快山鸡产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3、本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写制定依据以下原则:一、本标准以霸王山鸡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总原则。促进野鸡杂交利用,推进山鸡产业化标准化饲养,开展生态养殖,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二、以科学性、实用性原则。根据海南山鸡养殖实际情况,发展现状,在不断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科学实用原则,既注重科学技术的融入又结合生产实际,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