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第4讲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第4讲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第四讲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一、单选题

1、以下()项指的是边际效用

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

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E.以上都不对

2、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E.以上都不对

3、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个单位,则()。

A 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E.无法确定张某该怎么办

4、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则()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C.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E.无法确定张某该怎么办

5、若X的价格变化,X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

A.正常品或低档品

B.低档品

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D.必需品

E.无法确定

6. 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包含()

A.少数几条无差异曲线B.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C.无数的无差异曲线

7. 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

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商品的价格

8. 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9. 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的原因是()

A.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B.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

C.商品X和Y的价格按同样的比率下降

10. 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A.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B.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

C.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11. 预算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A.商品X的价格上升了B.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

C.商品Y的价格上升了

12.当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连结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

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E.以上都不对

13.以下哪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效用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

D 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两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E.以上都不对

14.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单位某物品之后,得之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

A. 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 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E. 以上都不对

15. 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分别为30和20个单位,则 <>

A. 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 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 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 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E. 无法确定张某该怎么办

16. 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 <>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 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C.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D. 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E. 以上都不对

17. 对于效用函数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必要的假定 <>

A.消费者对要消费的商品能排出偏好序

B.如果消费者在X商品和Y商品中更偏好X商品,在Y商品和Z商品中更偏好Y 商品,那么,他在X商品和Z商品中就一定更偏好X商品

C.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消费得越多,他所得到的效用就越大

D.消费者的偏好一定是连续的

E.上述各项对于建立效用函数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18. 一个消费者宣称,他早饭每吃一根油条要喝一杯豆浆,如果给他的油条数多于豆浆杯数,他将把多余的油条扔掉,如果给他的豆浆杯数多于油条数,他将同样处理. <>

A.他关于这两种食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

B.他的偏好破坏了传递性的假定

C.他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的

D 他的无差异曲线破坏了传递性的假定,因为它们相交了

E. 以上各项均不准确

19.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了 <>

A. 消费者为了提高效用而获得另一些商品时愿意放弃的某一种商品的数量

B. 消费者花在各种商品上的货币总值

C. 两种商品的价格的价格比率

D. 在确保消费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E. 以上各项均不准确

20. 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 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了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B. 同一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所代表的偏好水平都相同

C. 消费者只能在一部分无差异曲线上选择商品组合

D. 一条无限长的无差异曲线通过商品区间的每一点

E. 以上各项均不准确

21.对于效用函数U(x,y)=(x+y)/5来说,无差异曲线 <>

A. 是一条直线

B. 显示了边际替代率MRS(x,y)递减

C. 有一正的斜率

D. 破坏了不满足性假定

E. 以上各项均不准确

22 对一位消费者来说古典音乐磁带对流行音乐磁带的边际替代率是1/3,如果<>

A 古典音乐磁带的价格是流行音乐磁带价格的3倍,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B 古典音乐磁带的价格与流行音乐磁带价格相等,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C 古典音乐磁带的价格是流行音乐磁带价格的1/3,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D 他用3盘流行音乐磁带交换一盘古典音乐磁带,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E. 以上各项均不准确

23.一位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z和y。z对y的边际替代率在任一点(z,y)是y/z。假定收入为

B=260元,Pz=2元,Py=3元,消费者消费40单位z商品和60单位y商品。〈〉

A 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B 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z商品的消费,减少y商品的消费来增加他的效用

C 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y商品的消费,减少z商品的消费来增加他的效用

D 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y商品和z商品的消费,来增加他的效用

E. 以上各项均不准确

24.若一个模型仅有两种商品,假定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总效用是正的,下列陈述中哪一个不能从这一假定中推断出?〈〉

A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B 没有两条无差异曲线会相交

C 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

D 沿着任何从原点出发的射线,无差异曲线离原点愈远,所代表的效用就愈高

E 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无论有多大,都是一个限制性约束

25.若在一个仅有两种商品的模型中,MRSxy是一个比价格比Px/Py大的常数,则消费者将会:〈〉

A 不买x

B 不买y

C 在他的预算约束范围内,x,y的所有组合是无差异的

D 调整他的偏好,因为他是有理性的,故MRSxy不会是常数

E 对x有零收入需求弹性

26.在下列情况中,何种情形将会使预算约束在保持斜率不变的条件下作远离原点的运动? []

A x的价格上涨10%而y的价格下降10%

B x和y的价格都上涨10%而货币收入下降5%

C x和y的价格都下降15%而货币收入下降10%

D x和y的价格都上涨10%而货币收入上涨5%

E 上述说法都不准确

二、多选题

1.若张某关于牛奶对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1/4,即一单位牛奶相当于1/4面包,则()

A.牛奶价格为4,面包价格为1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B.牛奶价格为1,面包价格为4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C.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牛奶的消费

D.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牛面包的消费

2.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具有()的特点

A.具有正斜率

B.斜率递减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D.位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高的效用水平

E.密集性

3.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

B.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

C.该消费者应该增加Y的消费,减少X的消费

D 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

E.应该调整X和Y的价格

4.如果在北京,芒果的价格比苹果的价格贵5倍,而在海南,芒果的价格只是苹果价格的1/2,那么两地的消费者都达到效用最大化时,则()

A.消费者的芒果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B.北京的消费者多买苹果,而海南的消费者多买芒果

C.芒果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北京的消费者要大于海南的消费者

D.苹果对芒果的边际替代率,北京的消费者要大于海南的消费者

E.无法确定

5.若张某关于牛奶对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1/4,即一单位牛奶相当于1/4单位面包,则 []

A 牛奶价格为4,面包价格为1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B 牛奶价格为1,面包价格为4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C 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牛奶的消费

D 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面包的消费

E 以上都不对

6.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

A 具有正斜率

B 其斜率递减

C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D 位于上方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高的效用水平

E 密集性

7.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 []

A 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

B 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

C 该消费者应该减少X的消费,增加Y的消费

D 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

E 应该调整X和Y的价格

8.如果在北京,芒果的价格比苹果贵5倍,而在海南,芒果的价格只是苹果价格的1/2,那么两地的消费者都达到效用最大化时,[]

A 消费者的芒果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B 北京的消费者多买苹果,而海南的消费者多买芒果

C 芒果对苹果的边际替代率,北京消费者要大于海南消费者

D 苹果对芒果的边际替代率,北京消费者要大于海南消费者

E 无法确定

9.效用达到最大时()。

A 边际效用为最大;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

10.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 可以替代的;

B 完全替代的;

C 互补的;

D 互不相关的。

1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 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 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1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房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 价格之比;

B 数量之比;

C 边际效用之比;

D 边际成本之比。

13.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 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的价格;

C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14.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变动。

15.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是因为()。

A 商品x的价格上升;B商品y的价格上升;

C 消费者收入下降;D商品x的价格不变,商品y的价格上升。16.预算线反映了()。

A 消费者的收入约束;

B 消费者的偏好;

C 消费者人数;

D 货币的购买力。

17.在消费者均衡点以上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A 大于预算线的斜率;

B 小于预算线的斜

C 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D 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零预算线的斜率。

18.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则会()

这种商品的购买。

A 增加;

B 减少;

C 不改变;

D 增加或减少。

19.假定x和y的价格不变,当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 增购x,减少y;B减少x,增购y;

C 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20.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y/dx=-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商品时,他愿

意放弃()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 1/2

B 2

C 1

D 1.5

21.消费者剩余是()。

A 消费过剩的商品;

B 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

C 消费者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大于货币的总效用部分;

D 支出的货币总效用。

22.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A 实际所得;

B 主观感受;

C 没有购买的部分;

D 消费剩余部分。

23.某劣质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A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驾轻就熟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 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 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24.当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收入变动时,连结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 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D恩格尔曲线。

25.恩格尔曲线从()导出。

A 价格—消费线;B需求曲线;

C 收入—消费线;D无差异曲线。

26.需求曲线从()导出。

A 价格—消费曲线;

B 收入—消费曲线;

C 无差异曲线;

D 预算线。

三判断题

1 一个消费者在超市上购买商品,如果他认为甲商品比乙商品更急需,主要原因

是乙商品是一种紧缺商品。

2 某种商品的效用对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是价格不一样。 ( )

3 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数量感到足够了,这说明他对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已达到了极大值。

4 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的全部效用以常数比例增加,说明其边际效用

等于零。

5 对所有人来说,钱的边际效用是不会递减的。

6 在收入制约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在现实中往往难以达到。

7 两种商品的价格是相同的,根据比价原则,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的效

用一般是相同的。

8 两种商品的价格不相同,但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每元的边际效用有可

能相同。

9 作为消费者的合理选择,哪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最大就应当选择哪一种商品。

10 吉芬商品是一种低等品,但低等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11 恩格尔曲线是根据价格消费曲线引致出来的。

12 价格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的变化。

13预算线的平行移动说明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价格没有发生变化。

14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效用之比。

15 预算线上的各点说明每种商品的组合是相同的。

16 一个消费者喜欢X商品甚至Y商品的主要原因是X商品的价格比较便宜。

17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根据两种商品的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

18 低等品对价格下降的反应是减少对该种商品的购买。

19 如果消费者的偏好的不发生变化,效用最大化均衡点也不会发生变化。

20 恩格尔曲线的斜率是负数,说明该种商品是必需品。

21 收入消费曲线是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引起效用极大变化的轨迹。

22无论什么商品,其替代效应总是负数(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23 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要求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

24 消费者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效用极大化的点的变化。

25 正数斜率的无差异曲线是不存在。

26 在预算线上的各种商品的组合,其开支金额是相等的。

27 商品的价格越高,无差异曲线就越向原点移动。

三、计算题

1.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2. 一个风险回避者有机会在以下两者之间选择:在一次赌博中,他有的概率得到1000元,有75%的概率得到100元;或者,他不赌博可以得到325元。他会怎样选择?如果他得到的是320元,他会怎样选择?

3. 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4元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各是多少?

(3)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4.若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是-b的直线,价格为Px、Py,收入为M时,最优商品组合是什么?

5. 若甲的效用函数为U=XY,试问:

(1)X=40,Y=5时,他得到的效用是多少?过点(40,5)的无差异曲线是什么?

(2)若甲给乙25单位X的话,乙愿给甲15单位Y。进行这个交换,甲所得到的满足会比(40,5)的组合高吗?

(3)乙用15单位Y同甲换取X,为使甲的满足与(40,5)组合相同,乙最多只能得到多少单位X?

6.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为p=a-bq,a、b>0,假定征收100t%的销售税,使得他支付的价格提高到P(1+t)。证明他损失的消费者剩余超过政府征税而提高的收益。

7.假定效用函数为U=q0.5+2M,q为消费的商品量,M为收入。求:

(1)需求曲线;

(2)反需求曲线;

(3)p=0.05,q=25时的消费者剩余。

8.把40元的收入用于购买两种商品A和B。A每单位需10元,B每单位需5元。(1)写出预算方程。

(2)若把收入全部用于购买A,能买多少单位A?

(3)若把收入全部用于购买B,能买多少单位B?并绘出预算线。

(4)假设商品A的价格降到5元,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写出预算方程并绘出预算线

(5)又设收入降到30元,两种商品价格都是5,写出预算方程,并绘出预算线。

9. 某人现消费20单位的X和20单位的Y,图3-3是他的无差异曲线。问:(1)若此人放弃每单位Y会得到一单位X,他愿意吗?

(2)若此人放弃每单位X会得到一单位Y,他愿意吗?

(3)以什么样的交换率此人才能保持现行的消费水平?

10.表3-6给出了某人对商品X 和Y 的边际效用。假定X 和Y 的价格都为4元,收入为40元,且全部用于购买X 和Y 。 表3-6

Q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Ux 16 14 11 10 9 8 7 6 5 3 1 MUy 15 13 12 8 6 5 4 3 2 1 0

试问:(1)此人满足最大时,各购买多少X 、Y 商品?(2)若“商品Y ”换成储蓄,对他的行为有何影响?(3)假设当此人消费的X 增加时,MUx 也连续地增加(MUy 仍保持不变),他将怎样进行消费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11. 已知约翰每月收入120元,全部花费于X 和Y 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U=XY ,X 的价格是2元,Y 的价格是3元。求:

(1)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 和Y 各为多少?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3)假如X 的价格提高44%,Y 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

(4)假如约翰原有的消费品组合恰好代表全社会的平均数,因而他原有的购买量可作为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加权数,当X 价格提高44%时,消费价格指数提高多少?

(5)为使他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须提高多少个百分率?

(6)你关于(4)和(5)的答案是否相同?假如不同,请解释为什么约翰的效用水平能保持不变?

12. 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分别为Y X U 2

3=和3X+4Y=100,而另一消费者的效

用函数为U=X6Y4+1.5lnX+lnY ,预算约束也是3X+4Y=100。求(1)他们各自的最优商品购买数量;(2)最优商品购买量是否相同?这与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矛盾吗?

13.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 ,Px=1(元),Py=2(元),M=40(元),现在Py 突然下降到1元。试问:

(1)Y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Y ?

(2)Y 价格下降对Y 需求的收入效应相当于他增加或减少多少收入的效应?收入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Y ?

(3) Y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X ?收入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X ?Y 价格下降对X 的需求的总效应是多少?对Y 需求的总效应是多少?

14.约翰的爱好是白酒,当其他商品价格固定不变时,他对高质量的白酒的需求函数为q=0.02M-2P 。收入M=7500元,价格P=30元。现在价格上升到40元,问价格上涨的价格效应是多少瓶酒?其中替代效应是多少瓶?收入效应又是多少瓶?

四、分析题

1.我国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请回答这种措施。

(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

(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的效应?

(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2. 某消费者原来每月煤气开支为50元,煤气的某些用途如取暖等可用电替代。现在煤气价格上涨100%,其它商品价格不变,政府给予消费者50元作价格补贴,试问该消费者处境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3. 假定约翰效用函数为:U=10+2M,这里,U是效用,M是货币收入(万美元)。他有2.5万美元,想投资于某公司的产品试生产。他认为有0.5概率损失全部投资,有0.5概率得到3.2万美元,试问:

(1)如果他投资,他的效用是多少?

(2)他是否进行这笔投资?

4. 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实物(如食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为什么?试用无差异曲线来说明。

经济学基础 偏好与效用

【课题】偏好与效用 【教材版本】 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类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吴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效用的概念。 2.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 效用的构成因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教学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教学媒体】 制作PPT。 【教具及教学方法】 投影仪 情境导入法,课件法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第二环节新授课 第三环节教学演示总结学生训练 【教学过程】 偏好与效用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导入:

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一般去超市都买哪些东西,你们购物车里面的东西是不是都是相同的? 让学生间展开讨论,教师请学生起来作答,根据他们的购物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不同的购物情况,从而引出新课 以下可以解惑:1.偏好与欲望 2.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一、欲望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不足之感,求足之愿 它是一种心理感觉,特点是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 学生归看一下课件上的打油诗,它是人无止境欲望的真实再现 二、偏好 偏好是你对于物品的喜欢程度,属于主观评价。 如,有些人喜欢喝啤酒、有些人只喝可乐;有些人喜欢流行音乐、有些人喜欢古典音乐。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甲之砒霜,乙之佳肴” 三、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 效用就是从某一商品的消费中我们自己得到的满足感、幸福感。 两个特征: 主观性:徐悲鸿的“八骏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8363455.html,/so?q=%B0%CB%BF%A5%CD%BC&opt-imag e=on&fm=QH360&ie=gbk) 相对性 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与玉米面窝窝头的故事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增量。

第4讲 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第四讲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 一、单选题 1、以下()项指的是边际效用 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 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E.以上都不对 2、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 D.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 E.以上都不对 3、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个单位,则()。 A 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E.无法确定张某该怎么办 4、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则()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C.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E.无法确定张某该怎么办 5、若X的价格变化,X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X是() A.正常品或低档品 B.低档品 C.正常品或吉芬商品 D.必需品 E.无法确定 6. 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包含() A.少数几条无差异曲线B.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 C.无数的无差异曲线 7. 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 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商品的价格 8. 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第四章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教案

课题: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课时:6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13秋商务、14春商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网民特征及上网条件 2、认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 3、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模式分析办法,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简单的分析。 4、知道影响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5、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意识和学习热情。通过问题讨论、自我阅读、师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1、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构成 2、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网络营销工具、网络消费者 二、导入新课 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是制定网络营销战略计划的前提、基础。分析网络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动机,才能为有效开展网络营销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才能有针对地制定出正确的网络营销策略。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互联网络环境分析 1、互联网在中国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普及率达到约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

2、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受到资金持续追捧。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披露的投资事件达30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数为17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约为3.78亿美金,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约为2225万美金。 3、云计算近两年在国内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降低了创业初期成本投入。 云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热的话题之一,其便利和优势不必多说。创业公司人才、资金短缺,都将会成为创业路途中主要的问题。云服务的面世和普及恰恰可以帮助创业公司克服这些问题。创业公司可以在付出较少成本后,就可以得到便捷、高效、安全的云服务。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填空 1、个人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好处或满足称为效用,它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是一种心理感觉。 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也在增加。 3、一个人从增加1单位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4、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经济分析中假设个人选择的消费量是要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6、如果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7、预算线说明了在收入与价格及定势,家庭所能进行的最大消费量。 8、如果用横轴表示A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B商品的数量,A商品价格上升将使预算线更加陡峭。收入增加将使预算线向外(右方)移动。 9、无差异曲线表明了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 10、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替代效应意味着该商品的消费量减少,而如果该商品是正常商品,收入效应又会加强前一种效应。 11、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居民收入越高,对所有正常商品的消费量越多,这就是所说的收入效应。 12、当工资率上升时,替代效应鼓励减少闲暇,收入效应鼓励增加闲暇。 二、判断 1、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T) 2、一种商品的效用代表了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F ) 3、从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所得到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T )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 F ) 5、当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使总效用最大时,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T ) 6、如果居民户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而且所有收入全部支出,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T ) 7、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如果X商品的价格下降,其替代品的消费就要增加。( F ) 8、效用无法观察也无法衡量这一事实使边际效用理论基本是无用的。( F )

市场营销学复习第四章—第六章复习课程

第四章购买行为研究 概念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满足其个人或家庭生活需要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决策或行动。 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 重点问题 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外在因素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包括: 1.动机。动机与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动机导致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消费者动机是很复杂的,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两部分: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马斯洛指出人类的需要可以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成不同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两个层次需要属生理的和物质方面的需要,后三个层次主要是心理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2.感受。指消费者在其了解的范围内,通过其眼、耳、鼻、舌、身接受外界色、形、味等刺激或环境所形成的心理上的反应,是个体对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感受有四个特征:(1)感受的选择性。(2)感受的有组织性。(3)感受受外在刺激的影响。(4)感受个人因素的影响。营销人员要掌握以上特点,充分利用企业的营销策略,使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被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理解正确。3.态度。通常指个体对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习惯性的内在心理反应。态度不仅是在后天环境中产生的,也是针对某一对象产生的。营销者研究“态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消费者的态度形成、消费者态度的内容 4、学习。即指“在相似的情况下,由过去的行为所引发的行为改变”,换言之,学习是指由于经验面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在因素包括: 1、相关群体。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相关群体可分为参与群体与非所属群体。相关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向消费者展示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供人们选择;第二,相关群体能够影响人们的态度,帮助消费者在社会群体中认识消费方面的“自我”;第三,相关群体的“仿效”作用,使某群体内的人们消费行为趋于一致化;第四,相关群体中的“意见领袖(或意见领导者)”,有时有难以估计的示范作用。 2、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分为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营销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爱好,通过适当的信息传播方式,在适当的地点,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

市场营销学第四章 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 练习题

第四章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社会角色动机知觉态度消费者市场 习惯性购买行为复杂型购买行为协调型购买行为变换型购买行为 文化:文化是区分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的主要因素,是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区别于其他群体行为特征的集合。 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规范。 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指个人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群体、组织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动机:动机是一种驱使人满足需要、达到目的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 知觉:知觉是指感觉器官与大脑对刺激做出解释、分析和整合的创造性过程,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却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态。 态度: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评价、感受和由此导致的行动倾向。 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满足个人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习惯性购买行为:它是一种对于价格低廉、经常购买、品牌差异小的产品,不需花时间进行挑选,也不进行信息收集、产品评价就进行购买的最为简单的购买行为类型。复杂型购买行为:它是一种面对品牌差异大的产品,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慎重选择,仔细比较后才购买,以求降低风险的购买行为类型。 协调型购买行为:它是一种面对品牌差异小而购买风险大的产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购选,购后有出现不满意、不平衡的心里,为寻求协调平衡而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搜 集产品信息的购买行为类型。 变换型购买行为:它是一种对于品牌差异明显的产品,不愿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而是不断变换所购产品品牌的购买行为类型。 二、单选题 1、家庭属于( A )

市场营销习题第四章市场购买行为研究分析

市场营销习题第四章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作者:————————————————————————————————日期: 2

《市场营销学》习题 二00六年九月

第四章市场购买行为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需要层次论”,下列属于第三层次的是()。 A、安全需要 B、自尊需要 C、社会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社会阶层是按一定的社会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成若干()。 A、社会等级 B、相关群体 C、次级群体 D、初级群体 3. 组织市场需求波动幅度()消费者市场需求波动幅度。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不等于 4.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最广泛、最深远影响的因素是()。 A、文化因素 B、社会因素 C、个人因素 D、心理因素 5.家庭成员对人们购买行为影响颇大,家庭成员属于()。 A、基本群体 B、次要群体 C、向往群体 D、参照群体 6.下列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那一项不属于社会因素()。 A、参照群体 B、身份、地位 C、社会阶层 D、家庭 7.西方人婚礼喜欢穿白色的礼服,而中国人偏爱红色,这是在()差异上的表现。 A、亚文化 B、文化 C、观念 D、个性 8.我国通常把非盈利组织称为()。 A、医院、学校 B、慈善机构 C、基金会 D、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9.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的目的是为了()。 A、降低调研成本 B、了解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C、区分不同阶层消费者,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 D、采取适当营销策略诱导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 10.王刚准备购买一套两室两厅单元房,其购买行为属于()。 A、习惯性购买行为 B、寻求多样化购买行为 C、化解不协调购买行为 D、复杂购买行为 11.生活消费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 A、起点 B、中间点 C、终点 D、极点 12. 产业市场的需求是()。 A、始发需求 B、引伸需求 C、间隙需求 D、偶发需求 13.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小,消费者购买行为就()。 A、复杂 B、简单 C、一般 D、困难 14.一般来说,消费者经由()获得的信息最多。 A、公共来源 B、商业来源

经济效用与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消费偏好又指消费者对于所购买或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爱好胜过其他商品或劳务,又称“消费者嗜好”。它是对商品或劳务优劣性所产生的主观的感觉或评价。偏好受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偏好的重要性质是偏好的有序化,即消费者对于商品组织的偏好程度是有顺序的。 消费者偏好假设 现代经济学对消费者偏好有三条假设:一、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两个组合,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偏好程度;二、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三、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永远大于数量少的组合。 消费者在商品选择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对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进行精确计量,比如消费者无需说出对于某一种商品或商品组合的效用是另一种的若干倍。消费者只要知道某一种商品或商品组合比另一种所带来的效用更多或更少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需要具体知道各种商品对消费者所能产生的效用量是多少,只要能知道消费者可以按照满足程度对不同商品的效用进行次序排列就行了。 消费者偏好的特点 偏好具有差异性。体现为不同的消费者对不同的产品的喜欢程度不同,或者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表现出的喜好不同,即同样的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价值可能完全不一样。 偏好具有不确定性。消费者偏好会随着文化、社会等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产品的替代品增多,产品生命周期也在缩短,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使得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很难保持固定的偏好。 偏好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偏好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消费者偏好的相对稳定性和偏好的不确定性并不矛盾,偏好的不确定性是长时期来看的,考虑的主体是所有消费者,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偏好会随着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只考虑一部分消费者,从短期来看,当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时,其偏好是很难发生改变的。 偏好具有价值决定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或心理感受决定产品的价值,即消费者效用越高说明其产品的价值越高,反之,则价值越低。产品的价值是通过价格体现,因此,产品价格应该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期望价格,当价格超过消费者的期望时,消费者尽管偏好某种产品也不会采取消费行为,所以消费者偏好具有价值决定性,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产品价格高低的影响。 消费者偏好的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的偏好不稳定又模糊不清,此时要提供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偏好是不可能的。然而,由于他们对自己的偏好不明确,因此容易受影响,易在企业劝说下相信其定制方案供给是令人满意的,是真正符合他们喜好的。并且如果此定制化的供给方案成功的话,这些消费者就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该定制化方案符合了他们先前的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笔记(第3章--偏好与效用)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 第2篇 选择与需求 第3章 偏好与效用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理性选择定理 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 为了便于经济分析,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人们的偏好关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完全性(completeness ):偏好是完备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中进行比较和排序。例如,对于任何两个消费组合A 和B ,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 ,要么偏好其中的B ,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其中,无差异是指消费者从两个消费选择中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2)传递性(transitivity ):偏好是可以传递的,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消费组合A 和B 中更偏好A ,在B 和C 中更偏好B ,那么消费者在A 和C 中更偏好A 。这一假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 (3)连续性(continuity ):如果消费者认为消费组合A 优于B ,那么接近 A 的消费组合也一定优于接近B 的消费组合。 2.效用及其表示方法 (1)效用的含义 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或拥有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不同于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给予的主观评价,不同的消费者在相同的时间、地点消费相同数量的商品组合可以分别获得不同的效用,即使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消费同样数量的商品组合也可获得不同的满足程度。效用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分。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2)效用的函数表示——效用函数 ①效用函数的含义 经济学家常用效用函数来说明个人偏好的次序,来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12,,,n U X X X L ;其他事物 其中,1X 、2X 、…、n X 分别代表了某一个时期消费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其他事物 表示消费者的福利还来自其他许多方面,假定不变。 ②效用函数的单调变换与效用测度的不唯一性 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的偏好,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填空 1、个人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好处或满足称为效用,它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是一种心理 感觉。 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也在增加。 3、一个人从增加 1 单位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4、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经济分析中假设个人选择的消费量是要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6、如果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7、预算线说明了在收入与价格及定势,家庭所能进行的最大消费量。 8、如果用横轴表示 A 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 B商品的数量, A 商品价格上升将使预算线更加陡峭。收入增加将使预算线向外(右方)移动。 9、无差异曲线表明了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 10、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替代效应意味着该商品的消费量减少,而如果该商品是正常商品, 收入效应又会加强前一种效应。 11、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居民收入越高,对所有正常商品的消费量越多,这就是所说的收入效应。 12、当工资率上升时,替代效应鼓励减少闲暇,收入效应鼓励增加闲暇。 二、判断 1、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 T ) 2、一种商品的效用代表了它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多大。( F ) 3、从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所得到的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T )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递减。( F ) 5、当消费者把自己的收入用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使总效用最大时,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 T )

6、如果居民户用于所有商品的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而且所有收入全部支出,就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T ) 7、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如果 X 商品的价格下降,其替代品的消费就要增加。( F ) 8、效用无法观察也无法衡量这一事实使边际效用理论基本是无用的。( F )

基于数据挖掘的移动通讯消费者行为分析.doc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移动通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客户与企业之间的黏度是移动通讯企业一直的目标。消费行为分析是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分析都是借助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的,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项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 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环境中,如果既能拥有大量的信息,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进行数据分析, 从而发现潜在信息的技术。对客户进行细分能够帮助企业从更加深入全面的角度洞察客户、 了解客户价值取向,基于这种洞察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向合适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做 的产品套餐。基于此背景提出了该课题。 如何从大量的消费者消费记录中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移动通讯企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的移动通信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以数据进行驱 动,对移动通讯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了相关分析,基于已处理的数据,进行消费者细分。通过 K-Means、Two-Step 和 Kohonen 聚类方法,分别进行聚类,最终选择了 K-Means 的细分结果作为消费者细分准则,得到五类消费者,即重要保持客户、重要发展客户、重要挽留客户、 一般价值客户和低价值客户。本文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数据挖掘的相关理论,并对消费者行为分析 进行分析,第二章阐述了数据挖掘理论,介绍了数据挖掘的特点和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 以及数据挖掘的特点。第三章进行了消费者行为分析,包括客户关系的管理、CRM流程、消费者行为分析和消费者细分的方法,以及移动通讯企业的消费者细分问题。第四章描述了移动通讯消费者细分的案例,进行了数据预处理消费者聚类,以及细分客户消费行为分析。第五章进行了移动通讯消费者的相关性分析,包括消费者购买的相关性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分 析,在第六章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文在移动通讯消费者购买倾向上共进行了CART算 法、 CHAID算法和 C5.0 算法,这三种算法进行处理,最终的二道重要保持客户和年龄关系较大, 重要挽留客户和消费频率关系较大,重要发展客户则和最近一次消费时间相关性高,一般价值客户和消费频率与消费金额有关,低价值客户则和性别有一定关系。针对此,在展开营销策划时,可以针对性进行营销。j6j7f6o1k3 。 关键词: RFM、客户细分、数据挖掘、CART算法、消费者行为

第四章习题(消费者市场)

第四章消费者市场及其购买行为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某种相关群体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称为() A.“意见领袖” B.“道德领袖” C.“精神领袖” D.“经济领导者” 2.消费者在购买一些价值不高但品牌差异明显的产品时,往往不愿花长时间来选择,而是不断变换所购产品的品牌,这种购买行为称为() A.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B.寻求多样性的购买行为 C.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D.复杂的购买行为 3.在购买汽车,保险,维修工具等商品时,表现何种家庭决策类型()A各自做主型 B丈夫支配型 C妻子支配型 D共同支配型 4.在度假,孩子上学,购买和装修住宅时,表现何种家庭决策类型()A各自做主型 B丈夫支配型 C妻子支配型 D共同支配型 5.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分,最低层次需要是指() 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 C.尊敬需要 D.安全需要 6.获取高学历表现何种需求() A生理的需求 B安全的需求 C社会的需求 D尊重的需求 7.随着我国人际交往的频繁,生活方式的变动,社会上出现的茶社,酒吧,咖啡馆表现何种需要() A生理的需求 B安全的需求 C社会的需求 D尊重的需求 8.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的需要 B社会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9.我们每天置身于广告信息的洪流中,但真正留下印象并且能够回忆起的也许只有几条,表现何种知觉过程() A选择性注意 B选择性保留 C选侧性理解 D选择性删除 10.对于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营销者要提供完善的() A.售前服务 B.售中服务 C.售后服务 D.无偿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 1、与生产者市场相比,消费者市场主要呈现的特征是() A、广泛分散性 B、多样复杂性 C、易变发展性 D、关联替代性 E、非专业可诱导性 2、购买者消费行为模式中,“刺激—反应模式”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A、生产数量 B、外界刺激 C、购买者“黑箱” D、购买者反应 E、以上都正确 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A、文化因素 B、社会因素 C、个人因素 D、心理因素 E、环境因素 4、属于“刺激—反应”模式中,外界刺激因素中营销因素的有() A、产品 B、文化 C、促销 D、政治 E、技术 5、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示范性 B、一致性 C、共同性 D、仿效性 E、可比性 6、决定参照群体影响强度的因素是() A、市场的必需程度 B、市场与群体的相关性 C、产品的生命周期 D、个体对群体的忠诚程度 E、个体在购买中的自信程度 7、下列不属于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有() A、个性 B、自我观念 C、动机 D、认知 E、态度 8、一般参与购买决策的成员有哪些() A、发起者 B、影响者 C、决策者 D、购买者 E、使用者

偏好关系与效用理论

偏好关系与效用理论 在第二节课的课件刚开始的部分,就出现了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决策分析绪论之后,我们首先要学习偏好关系与效用理论?毫无疑问,众所周知地,每一门课程的第一节课都是绪论,那将偏好关系与效用理论放置在紧接决策分析绪论之后的第二节课,说明了这一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的基础地位。 图1 思考题 当初在本科阶段学习决策课以及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阶段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偏好关系与效用理论这一块的内容。因为这一部分是一个不懂决策的人在入门阶段最容易学习并理解的知识点,而且容易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的领悟感。在学习决策课中的偏好关系与效用理论之前,我们采用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判断方案优劣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比较方案的期望值,在学习了决策之后,才明白决策人的偏好更多地由他的效用函数决定而非期望函数。 图2 本人效用函数图 举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一个游戏有两个方案,方案A能够100%获得0.1元;方案B 以50%概率获得50元,50%概率输掉50元。若所有人都按数学期望来进行决策,则都会选择方案A。但是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有很多的决策者都会选择方案B,因为他们认为0.1元的获利对他们的诱惑不如50%概率获得50元,哪怕有50%的可能会输掉50元,但这也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如果换一个游戏,比如方案A确定获得500元;方案B以55%概

率获得5500元,以45%概率输掉5500元。则按数学期望都应选择方案B,但实际情况中很多人因为无法接受45%概率失去5500元而选择方案A。就我个人而言,在前一个游戏中,方案B严格优于方案A;在后一个游戏中,方案A严格优于方案B。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即使是实际生活中较为简单的决策,也绝对不是以期望为唯一标准的。在这两个小游戏中,决策者所做的不同选择,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他们的风险态度。风险态度有风险追求型、风险中立型以及风险保守型,如图3所示。而从上文的图2可以看出我是风险保守型的。 图3 风险态度示意图 此外,效用还有一个特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它的有界性。有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死亡的效用是负无穷的。实则不然,以过马路为例,每年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有大量的交通事故发生于道路之上,因此丧命的遇难者数量也十分巨大。也就是说,只要选择过马路,就有丧命的可能,那么如果死亡的效用是负无穷的话,则过马路的效用就是负无穷,那么就没有人会选择过马路了。但现实中显然不是这样的,如图4所示。 图4 过马路的行人 总之,偏好关系与效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既浅显又高深,是决策分析与方法这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对于帮助初学者走进决策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在决策分析绪论之后,我们首先要学习偏好关系与效用理论。以上就是我对这道思考题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3)

课题名称: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 所需课时:6课时本节课时:2课时时间:160分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 知识目标: 认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模式分析办法,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简单的分析; 掌握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及购买过程及其参加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二、重点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掌握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及购买过程及其参加者; 三、难点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生产者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交流教学法(启发式、角色扮演、案例等), 目标教学法; 2. 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步骤 (一)问好 (二)引入 在学生中搞个小调查:你经常买什么东西?为什么?(见附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很多生活事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出购买行为模式之一:习惯型及其特点。 设计这个小调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买行为总结出习惯型的特点。 (三)知识点讲解及讨论 1.询问学生:有没有买过什么东西之后就后悔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忆自己的购买行为中,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冲动型、经济型、不定型的行为购买模式及其特点。最后,引领学生讲出在消费中我们应该进行理智购物及如何才能做到。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分为: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不定型、疑虑型、想象型(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购买行为模式及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饰演顾客,一个饰演工作人员——导购) 2.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衣服、旅游等并提问学生:你们想购买这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自己拥有这些东西后的感受和感觉而得出想象型购物的特点。(你们作为消费者有不同的购买习惯,不同的消费者有不用的购买行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这一环节就是学生从哪几方面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四个方面“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给学生展示才干的平台,指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1、文化因素:围绕“不吉利的“4””这一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可结合切身体验,具体事例讲述,组长记录,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文化因素包含哪些方面,并要善于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问题。 文化 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低等动物的行为主要受本能支配,人类行为大部分受学习所得而来。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受到家庭、环境及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到一套基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形成一定的偏好和行为模式。a) 价值观: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b) 风俗习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长期形成,世代相传,成为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在饮食、服饰、居住、婚丧、信仰、节日、人际交往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心理特征并影响购买行为。c) 审美观: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评价,受社会舆论、思想观念等影响,并制约欲望和需求取向。 亚文化一种文化会因各种因素影响,使价值观、风俗习惯及审美观等表现出不同特征,形成亚文化。亚文化主要表现为:a) 民族亚文化:各个民族在宗教信仰、节日、崇尚爱好、图腾禁忌和生活习惯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并对消费行为产生深刻影响。b) 宗教亚文化: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对客观生活的态度、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从而影响消费行为。每种宗教都有其主要流行地区和鲜明的特点。c) 地理亚文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爱好,使消费行为带有明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4-1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概述 1、效用的概念 消费者是在经济中能够做出统一的消费决策的单位。那么,消费的目的是什么? 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不足之感,求足之愿。它是一种心理感觉,特点是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马斯洛有关人的五大需求)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评价。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在度量效用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中普遍使用基数效用概念。基数是指1、2、3……,是可以加总求和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例如:对某消费者而言,看一场精彩的电影的效用为10效用单位,吃一顿麦当劳的效用为8效用单位,则这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为18效用单位。 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西方经济学中多使用序数效用概念。序数是指第一、第二、第三……,序数只表示顺序或等级,是不能加总求和的。例如:成绩列第一和第二,仅表明第一优于第二,至于第一、第二各自的具体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表示。沿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该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看一场精彩的电影,还是吃一顿麦当劳。并且,就分析消费者行为来说,以序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比以基数来度量效用的假定所受到的限制要少,可以减少一些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假设。 欲望 效用幸福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005.8 1.效用U(utility)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 3.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 那么: 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 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 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 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 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 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 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 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 令:()Q 3= f...()12 f. f,()12 8= 2= f,()9 TU=,()5 f 1= 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 5.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

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递减。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 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证明(拉格朗日乘数法):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 一、重点掌握 1.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是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它是主观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2)边际效用的含义; (3)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2.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在收入、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所消费的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注意掌握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两个条件)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b.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d.凸向原点。 4.消费可能线 (1)消费可能线的含义; (2)注意消费可能线的形状,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画出一条消费可能线; (3)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变动时,消费可能线就会发生变动。 5.序数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用无差异曲线表示偏好,用消费可能线表示收入与价格既定的限制条件,当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相切时,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3)要求能够用图形说明。 二、一般掌握: 1.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剩余的含义; (2)消费者剩余并不是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3)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指标,即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就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 2.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 (1)需求定理表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2)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随着购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这样,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下降。

消费者行为学阶段练习一及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消费者行为分析阶段练习一(第一章~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扩展型决策——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该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即为扩展型决策。 4、动机——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个体采取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5、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企业可以影响消费者行为是基于消费者行为的( C )特点。 A:多样性 B:复杂性 C:可诱导性 D:多变性 2、消费者研究始于( D )。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19世纪末 3、最初从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是( A )。 A:凡勃伦 B:斯各特 C:科普兰 D:盖斯特 4、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的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是( A )。A:扩展型决策 B:有限型决策 C:名义型决策 D:解决限定问题决策 5、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为( D )。 A:搜集信息 B:评价品牌 C:购买 D:认识问题 6、消费者将过去贮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是( B )。 A:外部信息搜集 B:内部信息搜集 C:外部信息处理 D: 内部信息处理 7、消费者为那些最重要的属性规定一个最低的绩效值标准是( B )。 A:联结式规则 B:重点选择规则 C:按序排除规则 D:编篡式规则 8、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论述,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层次为( D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自尊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9、联结刺激与反应的中间变量是(C )。 A:需要 B:自我概念 C:动机 D:生活方式 10、赫茨伯格将导致对工作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以下不是保健因素的是( D )。A:工资水平 B:福利待遇 C:工作条件 D:提职 三、判断题: 1、参与产品购买决策的人被称为消费者。√ 2、消费者处置旧产品的方式和感受会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产生间接影响。×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分析(3)讲课教案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 析(3)

课题名称: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 所需课时:6课时本节课时:2课时时间:160分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 知识目标: 认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购买模式分析办法,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简单的分析; 掌握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及购买过程及其参加者;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二、重点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式,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掌握生产者购买行为的特点及购买过程及其参加者; 三、难点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生产者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交流教学法(启发式、角色扮演、案例等), 目标教学法; 2. 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步骤 (一)问好 (二)引入 在学生中搞个小调查:你经常买什么东西?为什么?(见附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很多生活事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出购买行为模式之一:习惯型及其特点。 设计这个小调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买行为总结出习惯型的特点。(三)知识点讲解及讨论

1.询问学生:有没有买过什么东西之后就后悔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忆自己的购买行为中,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冲动型、经济型、不定型的行为购买模式及其特点。最后,引领学生讲出在消费中我们应该进行理智购物及如何才能做到。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分为: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不定型、疑虑型、想象型(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购买行为模式及特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饰演顾客,一个饰演工作人员——导购) 2.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衣服、旅游等并提问学生:你们想购买这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自己拥有这些东西后的感受和感觉而得出想象型购物的特点。(你们作为消费者有不同的购买习惯,不同的消费者有不用的购买行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这一环节就是学生从哪几方面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四个方面“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给学生展示才干的平台,指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 1、文化因素:围绕“不吉利的“4””这一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可结合切身体验,具体事例讲述,组长记录,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文化因素包含哪些方面,并要善于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去解决问题。 文化 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低等动物的行为主要受本能支配,人类行为大部分受学习所得而来。一个人在社会中成长,受到家庭、环境及社会潜移默化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