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10年1月19日

主讲人:刘明明

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调节胜利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正常用法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成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由于药品质量问题,并排除了有意或意外的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所致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1.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症状较轻,如麻黄碱用于止喘的同时出现中枢兴奋作用,一起失眠为其副作用。副作用一般对集体危害不大,病人尚可耐受,故只需适当对症处理。

2.毒性反应:各类药物毒性反应不同,一般随着剂量加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加重。如青霉素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洋地黄过量一起心律失常。用药时应注意避免毒性反应发生。

3.变态反应:指少数人对药物的特殊反应,也叫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并不易预知,过敏体质的病人易发生,首次用药很少发生,常在第二次或多次用药后出现。临床表现常见有药热、皮疹、哮喘等,严重时可引起休克。为预防药物过敏反应发生,应许文过敏史,一些药物用药前药做皮肤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应禁用该药。

4.后遗效应:指听药后血药浓度已见降到值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而言,这种效应应可以很短暂,也可以较持久。如睡前服用长效巴比妥类安眠药,经过一夜,药物在体内虽已大部消除,但次晨起床后仍可有嗜睡、头脑不清醒、乏力等宿醉现象。有的后遗现象很严重而且持久,还能引起器官损害,如链霉素长期应用,停药后造成永久的神经性耳聋,便是严重的后遗效应。

5.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由于肠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抑制,不敏感细菌大量繁殖,可引起白色念珠菌或抗药葡萄球菌等继发感染发生。

6.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指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尤其在胎儿发育的头三个月内,最易受药物影响。如反应停在治疗早期妊娠反应后,引起胎儿四肢段小的畸形。

护理人员在病人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的不良反应,做好记录,并主动询问和检查有关症状,以便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考核和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考核和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不良反应监测员:各科组长及护士长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任务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任务是对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业务技术指导,收集、整理、分类、保管与评价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资料,反馈不良反应信息,并在药品安全性方面负责向药品监测管理部门咨询。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工作职责 1、向本院医护人员宣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解释有关问题。 2、密切关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动向,并督促医护人员认真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特别注意新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论轻、重度,只要认为可疑都应及时报告。 3、负责指导和督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员的工作。 4、不定期对本院严重或疑难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因果关系评价会聘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员工作职责 1、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病历的收集工作。 2、督促主管医生护士正确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报告表中各项应无漏项,合格后送交药剂科。 3、应本着“可疑就报”的原则,及时向药剂科通报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每年每个科室向药剂科报告本科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10份,若有漏报,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给予处罚。

四、药物不良反应专家组工作职责1、负责评价本院收集的不良反应病例。2、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五、药剂科工作职责 1、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2、负责收集、整理、分类、保管、评价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3、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交流与反馈工作。 4、不定期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及院ADR监测小组通报全院ADR发生情况及报告表收集情况,对ADR发生频度高的药品、对导致严重或致死性ADR 的药品,应尽量寻找原因,并提出减少或避免发生ADR的应对措施,必要时与厂家联系。 六、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部分内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3月4日发布) 1、第三章是有关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规定 (1)第十三条、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2)第十五条、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3)第十六条、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2、第五章是关于处罚的规定第二十七条 (一)无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二)

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 一、药品不良反应定义:(Adverse drug reactions)。英 文缩写:ADR )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为药品不良反应。 注:判断ADR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药品必须合格,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及其他不合格药品出现的反应,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范畴;二是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说明书明示的规定,在正常的使用范围内。任何非正常的、不合理的及超大剂量的经验用药、没有根据的所谓“个体化给药”不是药品不良反应;三是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具有非预期性和有害性。 例如:卡托普利片,主要成份是卡托普利,用药主要目的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在正常用药用量的情况下,有的人会出现干咳、眩晕、头痛、心律加快等有害的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一)按药理作用关系:可分为A型、B型、C型三种; (二)按不良反应等级:可分为一般、严重、新的; (一)按药理作用关系分类 A型不良反应: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相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例如:阿司匹林片,它的主要成份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主要功效是解热镇痛,普遍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等,按要求一般解热用药不超过3天,止痛用药不超过5天,超过上述规定患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A型不良反应。 B型不良反应:是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其特点是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而且时间关系明确。 例如:注射用青霉素钠,它的主要成份是青霉素钠,主要功效是抗菌消炎,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进行了过敏皮试,但也会出现一些皮疹、荨麻疹较常见的不良反应,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B型不良反应。 C型不良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其潜伏期较长,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其特点是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难以用试验重复,其发生机理不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例如:四环素类药物不仅可以影响婴幼儿时期发育的乳牙牙色,而且孕妇若服用此类药物,还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期发育的乳牙牙色。许多儿童的牙齿与骨骼发育障碍均与长期服用四环素有关。—C型不良反应。 (二)按不良反应等级分类

2021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 制度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品质量和药物治疗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 1.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列入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 2.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严重、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引起死亡;致畸、致癌或缺陷;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

久的或显著的伤残;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四、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需详细记录、调查,按规定要求对典型病例详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按规定报告。 五、应定期收集、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每季度直接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严重、罕见的或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事件)不良反应病例,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医疗机构各科室、药房工作人员应注意收集、分析、整理、上报本单位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患者使用本医疗机构药品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经核实后,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并上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药房工作人员发药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药品不良反应史,讲清必须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服用,如用药后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六、防疫药品、普查普治用药、预防用生物制品出现的不良反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常识

药品不良反应基本常识 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什么是药品不良事件? 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3.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4.什么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5.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哪几类? 目前,药品不良反应分类有很多种,这里仅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药理学分类。这种分类是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三类:A型反应、B 型反应和C型反应。A型反应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常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包

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

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抗癌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但是任何抗癌药物对人体都具有毒性,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无明显选择性,即在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并且直接影响心肝肾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对于增殖活跃、代谢旺盛的细胞如骨髓细胞、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生殖细胞的损伤尤为严重。由于抗癌药物具有各种特俗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局部毒副反应 化疗药物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发生于以下情况: (1)给药期间细胞毒性药物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 (2)细胞毒性药物由皮肤脉管系统渗出扩散至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称化学性蜂窝织炎; (3)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渗出性坏死。 根据化疗药物对周围组织损伤可将化疗药物分为三大类: (1)发疱性: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氮芥、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长春地辛。 (2)刺激性:外渗后可引起灼伤后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苷、鬼臼噻吩苷等。 (3)非发疱性:无明显发泡或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噻替哌、甲氨蝶呤、博来霉素、氟尿嘧啶、阿糖胞苷、顺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

药物外渗的原因 (1)解剖因素:年老体弱患者由于血管硬化等原因,使血管脆性增大,官腔变小,血流减慢,如果将药物注入这些静脉,可能使局部药物浓度升高,发生药物外渗。 (2)生理因素:静脉压升高时,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或静脉回流受阻,以及手术后上肢水肿如果将药物注入患肢静脉,则会增加药物外渗的危险性。 (3)药物因素:局部组织损伤与药物外渗量接触时间有关。如高浓度药物易引起组织损伤,为了减低局部药物浓度应该缓慢给药,但是延长药物时间又使药物与组织接触时间较长。因此,要根据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和是的药物浓度,并在短时间内给药。 (4)静脉注射部位:这是由护士控制的因素。应该避免在关节处、神经和肌腱较多的部位注射,选择该处的静脉给药,可能损伤神经和肌腱。 (5)医源性因素:少数护士缺乏注射抗肿瘤药物的经验,或者在发生药物外渗前后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应该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另外,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至关重要。 药物外渗的预防护士必须重视抗肿瘤药物外渗的预防,防止严重的药物外渗发生。 (1)化疗前应该识别和了解所输入药物的性质,对局部和静脉的刺激程度。 (2)输入化疗药物应该由受过专业的培训或取得化疗专科证书和护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GSP)

文件名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编码: 起草部门:质管中心版本号:分发部门: 起草人:日期:年月日行政[]运营[] 财务[]质管[]审核人:日期:年月日 物流[]电商[]批准人: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编写(修订)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 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保证该项工作有序、按时、准确完 成。 2依据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及公司 相关制度。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经营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处理、跟踪。 4职责 运营中心、质管中心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要求 5.1.1公司各部门在经营过程中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 应当及时向质管中心报告,由质管员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 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5.1.2公司各部门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 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的 资料。

5.1.3质管中心质管员应当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记录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包装规格;客户名称、负责人、投诉人姓名和联系电话;使用不良反应药品的患者(姓名和联系方式、患者名称、年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过程;患者的用药情况等。 5.1.4质管中心质管员应当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 分析和评价,并及时上报质量负责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 应的重复发生。质管中心调查处理方法如下: (1)调查产品的购销渠道,核实物流在途情况、往来单位仓储情况,初步的临床用药情况并记录; (2)核查该产品的购、销、存记录,冷链药品的还应核实在途在库的温湿度监测情况,作为调查的凭证; (3)对于确定为公司销售的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需要召回的及时下达召回通知按照《药品召回管理制度》执行;(4)对于超出公司质管中心调查处理能力范畴的应及时报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并协助其进行相关调查处理。 5.2基础术语 5.2.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5.2.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5.2.3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10年1月19日 主讲人:刘明明 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调节胜利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正常用法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成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包括由于药品质量问题,并排除了有意或意外的用药过量或用药不当所致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1.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症状较轻,如麻黄碱用于止喘的同时出现中枢兴奋作用,一起失眠为其副作用。副作用一般对集体危害不大,病人尚可耐受,故只需适当对症处理。 2.毒性反应:各类药物毒性反应不同,一般随着剂量加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加重。如青霉素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洋地黄过量一起心律失常。用药时应注意避免毒性反应发生。 3.变态反应:指少数人对药物的特殊反应,也叫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并不易预知,过敏体质的病人易发生,首次用药很少发生,常在第二次或多次用药后出现。临床表现常见有药热、皮疹、哮喘等,严重时可引起休克。为预防药物过敏反应发生,应许文过敏史,一些药物用药前药做皮肤过敏试验,如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应禁用该药。 4.后遗效应:指听药后血药浓度已见降到值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而言,这种效应应可以很短暂,也可以较持久。如睡前服用长效巴比妥类安眠药,经过一夜,药物在体内虽已大部消除,但次晨起床后仍可有嗜睡、头脑不清醒、乏力等宿醉现象。有的后遗现象很严重而且持久,还能引起器官损害,如链霉素长期应用,停药后造成永久的神经性耳聋,便是严重的后遗效应。 5.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由于肠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抑制,不敏感细菌大量繁殖,可引起白色念珠菌或抗药葡萄球菌等继发感染发生。 6.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指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尤其在胎儿发育的头三个月内,最易受药物影响。如反应停在治疗早期妊娠反应后,引起胎儿四肢段小的畸形。 护理人员在病人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的不良反应,做好记录,并主动询问和检查有关症状,以便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药品不良反应(ADR)监察报告。 2.职责 综合部:负责收集、整理ADR的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估、分类。 负责组织讨论ADR处理方案(措施),以及方案(措施)的制订,提交审批。 负责ADR处理方案(措施)的具体实施、跟踪、监督、检查及所 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并将ADR报告给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质量部:负责组织对B型ADR进行生产过程及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调查。 3.内容 3.1.定义 3.1.1.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 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品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以及对生育力的影响等。根据药物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的关系,一般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 型和B型。 3.1.2.A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 3.1.3.B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具体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3.2.范围 3.2.1.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到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3.2.2.新药投产使用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3.2.3.疑为药品所引致的突变、癌变、畸形。

3.2. 4.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3.2.5.非麻醉药品产品的药物依赖性。 3.2.6.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3.2.7.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3.3.原则 3.3.1.监测原则 新药投放市场的头5年内,综合部对药品安全有效性实行连续追踪。随 时收集所有可疑不良反应病例,并由有资历的专业人员(必要时外请专 家)对其进行评价,按季度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专业机构集中报告,对其中严重、罕见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须 用有效方式快速报告,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3.3.2.评价原则 3.3.2.1.用药在前,ADR在后,时间间隔合理; 3.3.2.2.综合考虑(病理状态;合并用药;并用疗法;并用医疗单位;病史; 家庭史;停药、降低剂量症状减轻或消失,再次接触出现同样反应; ADR即往史) 3.3.3.保密原则 3.3.3.1.原因:ADR不属于医疗事故,不作为医疗纠纷或诉讼依据。 3.3.3.2.原则:对ADR涉及的相关内容(患者、医生、医院、病例、药物及 生产厂家等)保密。 3.4.处理流程 3.4.1.各类不良反应信息均由综合部登记,进行初步评估、分类。 3.4.2.不良反应的处理 3.4.2.1.综合部要立即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如下工作。 ●有关人员应立即走访用户,按规定取样,必要时封样。向用户了解情况, 询问用药、发药复核情况和致使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实物或包装残盒。所有调查、取证,全部记录在案,不得遗漏。 ●详细审查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批留样检查记录、批销售记录,并立 即对留样样品进行全项检查,不得耽误。 ●质量部对从用户处取回的样品进行确认: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封口是否严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 发布日期:2016-05-26 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答: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2.什么是药品不良事件? 答: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品不良事件和药品不良反应含义不同。一般来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果关系已确定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因果关系尚未确定的反应。它在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中经常出现,此反应不能肯定是由该药引起的,尚需要进一步评估。 3.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4.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从总体上来说,药品的不良反应可能涉及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很相似,如表现为皮肤附件损害(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泌尿系统损害(血尿、肾功能异常等)、全身损害(过敏性休克、发热等)等。 5 .是不是所有的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答:是的。任何药品都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质量不合格的劣药、医务人员或患者自己用药不当,才会引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3-02-04T13:05:19.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韦玉 [导读] 不良反应是指输液与药物之间或加入输液的药物之间因理化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反应。 韦玉(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广西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82-02 药物不良反应(drug reaction,ADR)是指在药物的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1]。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反应,药物的致畸、致癌、致突变、药物依赖性、菌群失调等均属药品不良反应范畴。许多药物即使在质量检验合格、正常情况下,仍会发生不良反应,这与药品质量事故和医疗事故有本质的区别[2]。随着新药的广泛使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越来越多。护士作为药物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是静脉治疗的执行者,在其执行的药物配制、时间、剂量、用药观察以及ADR的发现、呈报和防治中,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安全和患者的健康,现就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1药物方面的原因主要受药理作用及药品质量、贮存条件、给药途径、药物剂量、连续用药时间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1.2机体方面的原因种族、性别、年龄、病理和营养状态、血型及个体差异等机体方面的原因,都能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率。 1.3给药方法的原因如滥用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可能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的减药或停药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如应用皮质激素后,停药或减药过快都会产生反跳现象。 1.4其他方面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还会受到饮食、嗜好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2 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2.1目前新药进入临床太快,许多新药的药物配伍结果在药物配伍表上不能及时体现,因此护士对新药说明书要详细阅读,以便及时提醒医生。特别是静脉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更加慎重,严格按说明使用溶媒,不能用其他溶液替代 [3],因为溶媒的改变,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不溶性微粒增加,导致ADR发生率增高。我科将常用药物说明书汇集成册,并不断添加新药说明书,方便护理人员的查找、学习。 2.2护士注射前要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对输液中易发生ADR的药物和人群建立警示性告知制度。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用药的情况和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有针对性的加强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ADR。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氯化钾、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要控制滴速,选择血管粗的部位,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妥善处理。 2.3有些毒性反应较轻,很难与副作用截然区别,如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眩晕、失眠、耳鸣等,用药后须加注意观察与区别。 2.4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对症护理:根据患者出现的ADR反应,给予对症护理。如输液时发生ADR,轻症过敏反应者,在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后,更换体液,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抗过敏治疗;较重的过敏反应者,在报告医生同时应立即给患者吸氧、并准备抢救药物及复苏物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5 过敏反应者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对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特异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磺胺药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对症处理。这类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反应的严重程度难以预料,要予以重视。 2.6 心理护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药疹,病人常常会感到瘙痒难忍,情绪会受很要大影响。故要求护士多与病人沟通,做好心理安慰,同时劝告病人避免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也可能会造成病人及病人家属对医疗的不信任态度,护士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3 小结 不良反应是指输液与药物之间或加入输液的药物之间因理化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反应。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既需要给患者安全、有效地治疗,温馨、舒适的护理,又要尽量避免或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医生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克钊,潘旭初,伊海峰.实用药事管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08. [2]郭代红.重视医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5(7):7. [3]李美杏.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45-146.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管理办法考试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考试题 (时间60分钟) 姓名:部门:时间:成绩: 一、填空 1.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__、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2.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___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3.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__、、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4.从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__、__、流行病学或者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 5.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__、完整、准确。 6.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___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7.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当及时对死亡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_____和卫生部。 8.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国家药品______报告;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的,应当通过纸质报表报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由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 9.药品经营企业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应当立即告知药品生产企业,同时迅速开展自查,必要时应当__的销售,并协助药品生产企业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10.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获知或者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当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填写______并报告。 二、不定性选择题 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_____起施行。( ) A. 2011年7月1日 B. 2011年9月1日 C. 2012年7月1日 D. 2012年10月1日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除通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以外还要履行其他主要职责__。( ) A与卫生部共同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规定和政策,并监督实施; B与卫生部联合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并发布相关信息; C对已确认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药品依法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D组织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与卫生部联合组织检查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3. 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__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的所有不良反应;满__年的,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 A. 1, 1 B. 3, 3 C 5, 5 D 8, 8 4. 药品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____。( ) A无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 B未按照要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报告、调查、评价和处理的; C不配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相关调查工作的。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知识 药物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另一些疾病。能够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很多,按其来源分类,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抗生素、生物制品、人工合成药、中成药等;如果按照药理作用分类,其几乎可以包括迄今为止临床应用中所有类别的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可侵及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等,以及致突变、癌变和畸形等。 药品不良反应具有自限性特点,发现早,处理及时,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自行恢复。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反应甚至影响到人体的组织器官功能,除停药外,还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和治疗。 了解和学习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监控意识,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概念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主要是指合格的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严格地讲,ADR主要是指常规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应包括超剂量给药、意外给药、蓄意给药、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滥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据此,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定必须具有以下三点:第一、药品必须是合格的。所谓合格药品,指的是符合我国《药品管理法》和国家药品标准并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品。假药、劣药产生的不良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畴。 第二、患者使用药品和医师指导用药必须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或没有违反药品的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误用、滥用药物所造成的后果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出乎事先预料。 以上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鉴定为ADR,这与由人为过失造成的药品纠纷不同。对ADR进行严格的界定,是正确诊断和救治由ADR引起的机体有害反应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区分ADR和其他形式的药品纠纷,以利于法律责任的认定。 (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1、按药理学分类 Rawlins等在1977年首先提出了一个简便的ADR分型方法,把不良反应分为两种类型,即A型和B型。 A型(增强型)反应指因某种药物正常的药理作用过强而引起的反应。这类反应可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预知,通常呈剂量依赖型,如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动过缓。A型反应较常见,一般可以预知,

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报告管理规程

发放部门: 1.目的:用于规范公司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上报等内容,以提高药品质量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3.定义 3.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3.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3.3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导致死亡;②危及生命;③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⑥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3.4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3.5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3.6 同一药品:指同一生产企业生产的同一药品名称、同一剂型、同一规格的药品。 3.7 药品重点监测:是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3.8 怀疑药品:是指患者使用的怀疑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药品。 3.9 并用药品:指发生此药品不良反应时患者除怀疑药品外的其他用药情况,包括患者自行购买的药品或中草药等。 3.10 用法用量:包括每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例如,5mg,口服,每日2 次。 4.职责 4.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4.2 质量部、销售部负责协助不良反应监测部完成需相关工作。 4.3 质量受权人负责所有上报文件的签批。 5.内容 5.1 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置 5.1.1 基本要求 5.1.1.1 在获知或者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当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不具备在线报告条件时,应当通过纸质报表报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由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代为在线报告。 5.1.1.2 出现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时,应当配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规定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规定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对本门店所经营药品的安全监管,严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工作的管理,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制定本制度。 2、依据: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现场检查指导原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门店所经营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监测的管理。 4、责任:质量管理人员、药品采购、销售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质量管理人员为门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负责人。 5.1.1报告范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为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5.2报告程序和要求: 5.2.1门店对所经营的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销售人员配合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本门店所经营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质量管理人员和门店质量负责人报告;质量管理人员应详细记录、调查确认后,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并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2.2门店如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可疑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必须在24小时以内,以快速有效方式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2.3本门店所经营的药品中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其他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和已载明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应当每季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集中报告。 5.2.4发现非本门店所经营药品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发现者可直接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3处理措施: 5.3.1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确认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就地封存;质量管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公司储运部门停止该批号药品发货。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3.2对已销售出去的部分药品由质量管理人员发文要求客户退回或就地封存,并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方法处理。 5.4本门店对发现可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而未报告的,或未按规定报送及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人员分别予以批评、警告,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并造成不良成果的,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5.5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5.6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怀疑而未确定的药品不良反应。 5.7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5.7.1导致死亡或威胁生命的; 5.7.2导致持续性的或明显的残疾或机能不全的; 5.7.3导致先天异常或分娩缺陷的。

药品不良反应系列知识问答

药品不良反应系列知识问答 ★药品不良反应应该由谁来报告?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根据这条规定,这些单位里的医师、药师、护士都有责任报告。★医务人员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 发现可疑不良反应一般应该停用可疑药物,对不良反应给以适当治疗并按规定及时向本院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的部门报告,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是多少? 百万人口报告率为-份。 ★是不是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不能这样认为。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情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具体的规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的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一个负责任的厂家,应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详细地告诉用药者,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消费者的投诉。 ★如何区别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差错、医疗事故? 是药品不良反应还是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看医生的处方是否符合药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用法、用量等要求。 具体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的鉴别和处理应按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 ★药品不良反应已经发生了,再去报告有什么意义? 及时报告已经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各种方式发布信息,限制、停止有关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避免同样

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甚至保护下一代的安全和健康。 ★为什么有的人原来对某种药品不过敏,后来却过敏了? 人体原来没有接触过某种药品,身体里没有对这种药品的抗体,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接触过这种药品后,身体里有了抗体,再遇到这种药品,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另外,有些人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辅料、添加剂过敏。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不同的辅料、添加剂,产品的杂质情况不同,也会出现“原来不过敏、后来过敏”的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多大? 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下: ()住院病人,%~%;()住院病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者,.%~.%;()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 ★药品不良反应为什么不可预言? 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及药品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等。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预言的原因。 (丁长玲) 氨茶碱致超敏反应例 患儿,男,系孕周难产早产儿,体重。因早产儿生活力低下,缺血缺氧性脑病于出生后半小时入住新生儿病房。入院后第二天晚上,

案例13--药品不良反应管理

案例13 药品不良反应管理 一、案例描述 评审标准4.15.6.1指出:医院要“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建立有效的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要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规定报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之中。 二、要点解析 1.各级医护人员知晓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包括报告流程、报告时限等。 2.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 3. 重点监测非预期(新发现)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各级医护人员掌握非预期(新发现)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4.熟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的处置流程,包括临床救治、做好医疗记//保存好相关药品、物品的留样,并对事件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最后由药学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必须如实记入病历中。 6.我院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措施。 7. 报告平台(统一平台还是按实际) 三、检查方法 (一)采样地点

药剂科、医务处、肿瘤科等临床药品不良反应高发科室。(二)采样内容 1.住院患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相应患者的病 历。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流程。 (三)具体方法 1.从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抽取数份住院患者的严重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肿瘤科),到相应病区(肿瘤科)查 阅该患者的住院病历,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是否如实记录 在病历中。 2.向医护人员询问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及该严重不良反应 处理情况,随机询问3~5名医师及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 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的知晓率。 3.到医务处查看医院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措 施及相应记录。 四、对应评审条款 1.6.4.1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按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开展临床试验。(不属不良反应范畴)? 3.5.2.1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不全属不良反应范畴) 4.5.2.6肿瘤化学治疗等特殊药物的规范使用。(不全属不良反应范畴)?(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处置预案,药学部门能提供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应急预案及程序 1 2020年4月19日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6、及时报告药剂科、护理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二)处理程序 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就地抢救→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药物→送检 临床治疗中一旦发现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原则上应立即停药,并立即值班医生,同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停药期间应观察患者,采取简易的处理方法。根据医嘱进行处理,情况严重者立即抢救。 2 2020年4月19日

如怀疑药品质量问题,应与药剂科联系,由药学人员、医护人员共同进行相关药物的封存工作。如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将撤下的输液器形成密闭状态,并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标明时间,冷藏备检。 临床科室发现不良反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时报告给药剂科不良反应监督员,并将未填齐项目填写完整。若不良反应症状仍未愈,药学人员将负责继续检测事件发展,并负责与病人沟通进行情况进展登记。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时限不良反应发生后各部门需在一周内上报至药剂科,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员及时到科室调查,并将发生情况按月向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严重不良反应,科室及时上报给药剂科,药品监测员在一周内在线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死亡病例最快速度及时上报。 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给予积极治疗,尽最大可能降低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向科室主任报告详细情况,按规定时限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将情况分别报告医务科及药剂科。药剂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病历讨论,究其不良反应与可疑药品的相关性,若与药品相关,分析是药品质量、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还是由于患者自身等原因造成,整理总结后通报全院。 药学人员有义务对医师及患者进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达和用药安全知识的宣传。 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