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产业化中实现生态化生产

如何在产业化中实现生态化生产
如何在产业化中实现生态化生产

中国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和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为保证,以打造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因素逐步统一协调,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

(一)发展生态产业,构造产业生态系统

生态产业是通过运用产业生态理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而发展起来的,以下将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例来探讨中国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1.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

根据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在生态农业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要加强农业的可持续能力建设,走现代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同时推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2,生态农业产业化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生态农业产业化按照场经规律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有机结合。其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针的指引下,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吸收各种农业发展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农业产业化技术手段,因地制宜的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开发优质高效、安全、无害农产品,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轨道。它是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把“农民(基地)+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大市场”三者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同时,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农业产业化不仅囊括了农业产业化的全部内涵,并赋予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2.1强调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生态化。即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提倡与产业多样化并存,尽管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为适应市场及生态环境风险,生态农业产业化应提倡产品生产与产业多样化,通过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控实现结构的“柔化”,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对外界经济环境(市场)风险的耐受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强调产业链条的有效对接,实现清洁生产。即要把整个区域的产品生产链条相互连接,形成原料到产品,废弃物变原料的产业交织网络,进行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发挥区域的整体功能。

2.3,更加注重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即在倡导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建立与规范环境友好的(双赢)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宏观调控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确保生态产业的生产效益最优化。

2.4,强调产品的品牌化,在注重健康安全化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基础上,倡导实行名优特品牌战略。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化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比重小,只占整个农业产值的10%。二是水平低,效益不高,处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面小。四是生态技术体系不完善……制约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3.1,建立环境与资源支持保护体系,夯实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要着力构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农业自然源保护与增殖的支撑体系。在教育和社会舆论层面上,加强引导,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公共行政层面上,要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防治、处罚力度,加强对生产基地所在地及周边区域综合治理,做到“源头控制、流域治理”,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乃至加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对生态农业持续发展项目给予税收、信贷等方面优惠。在宏观调控上要制定森林资源、水土资源、基本农业田保护规划、中低产田开发利用与土壤培肥规划,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发展计划,制订村镇生活污染,工业污染防治计划,并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能力。

3.2,遵循地域差异与生态适宜性原理,发展优势产业。从开发和保护生态资源优势出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优势。根据各农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扶持龙头企业,选择规模大、起点高、技术力量强的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骨干,鼓励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在投资上给予倾斜,扶持农业产业化的优势项目,开发优势商品基地建设。鼓励各种资金向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倾斜,加强产业发展工作的综合管理,加强对产业运行质量及各个环节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制订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环境监测与监控,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检查与市场准入制度。

3.3,完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精华与现代高新技术集成的技术体系,为进一度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包括生态农业评价指标、管理认证方法、环境友好技术、不同要素的时空优化组合技术、适宜物种的挑选与改良技术等各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的生产资料、生产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3.4,建立市场调控体系,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开展充分发挥市场的支持与调控作用,以更好地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开发。首先,要扶持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引导,重点培育对区域性生态产业有带动作用的批发市场,改善交通设施和市场基础设施,壮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集散农产品,形成价格的功能,强化其对生态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其次,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不遗余力地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优质农产品品牌,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再次,加强市场预测功能,避免出现农产品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协调,供需脱节的状况。要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通过适当的经济政

策倾斜,调整农产品价格,保护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3.5,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考评机制,保障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将它的构建与考评纳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首先要考核各级政府构建该体系的重视程度,将它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强有力的实施、考评、监督、领导机构和干部业绩考评的指标体系。其次要把生态与资源环境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要在经济稳步高效发展的同时,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的稳

定性。再次制定它的评估制度。认真组织专家、职能部门、社会各方力量代表共同组织研究和制定对于它的工程建设和区域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制度。

3.6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质量。重点抓好3个层次的服务,即抓好产业经济组织的内部服务,对农户自身难以办到的事情由各企业负责,使农户从传统的“小而全”生产方式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从事专业化生产。组织各涉农部门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供农户所需各种专业技术,开展专业服务,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农业发展的动力。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协会、研究会和中介组织等农民自我服务体系,开展有偿或互助性的自我服务。总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如何在产业化中实现生态化生产

中国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和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为保证,以打造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因素逐步统一协调,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 (一)发展生态产业,构造产业生态系统 生态产业是通过运用产业生态理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而发展起来的,以下将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例来探讨中国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1.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 根据生态农业的内涵及在生态农业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要加强农业的可持续能力建设,走现代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同时推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2,生态农业产业化是解决问题的出路生态农业产业化按照场经规律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有机结合。其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针的指引下,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吸收各种农业发展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农业产业化技术手段,因地制宜的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开发优质高效、安全、无害农产品,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轨道。它是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化,要把“农民(基地)+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大市场”三者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同时,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农业产业化不仅囊括了农业产业化的全部内涵,并赋予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2.1强调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生态化。即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提倡与产业多样化并存,尽管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为适应市场及生态环境风险,生态农业产业化应提倡产品生产与产业多样化,通过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控实现结构的“柔化”,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对外界经济环境(市场)风险的耐受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2,强调产业链条的有效对接,实现清洁生产。即要把整个区域的产品生产链条相互连接,形成原料到产品,废弃物变原料的产业交织网络,进行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发挥区域的整体功能。 2.3,更加注重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即在倡导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建立与规范环境友好的(双赢)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宏观调控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确保生态产业的生产效益最优化。 2.4,强调产品的品牌化,在注重健康安全化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基础上,倡导实行名优特品牌战略。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化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比重小,只占整个农业产值的10%。二是水平低,效益不高,处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三是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面小。四是生态技术体系不完善……制约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体预防、生态效率、环境战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一种高效的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很明显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但又是“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产业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也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R.Frosch 等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工业代谢是模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代谢功能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实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贝尔实验室的

C.Kumar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第三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以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或利润为生产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有灵敏的内外信息网络和专家网络,能适应市场及环境变化随时改变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工人不再是机器的奴隶,而是一专多能的产业过程的自觉设计者和调控者。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效益。生产产业建设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一场深刻的革命。 1生态工业 中世纪以来,人本主义思潮的泛滥,导致了以蒸汽机的诞生与利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摘要:文章依据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在新形势下和龙市要以休闲农业为载体,依托长白山特色优质资源,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边贸兴旺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 1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特色优势产业逐渐壮大 和龙市已形成了以有机大米、食药用菌、林下参种植、果蔬产业、辣白菜、特色畜牧业为主的高效农业。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8000万千克左右,以平岗绿洲为核心,以元池米业和众鑫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稻米产业资源,形成稻米生产加工产业联盟;以大阳参业生态园、兴林科技桑黄小镇、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养殖基地为龙头持续发展特色产业,食药用菌、林下参、北五味子、灵芝等发展态势良好。果蔬产业开启链式发展新模式,依托产能1亿千克果蔬冷藏保鲜基地建设,果蔬种植与加工进入紧密关联期;朝鲜族特色食品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以元池地窖辣白菜公司为依托,初步建成元池地窖辣白菜产业园,辐射带动若干个扶贫搬迁村开展传统地道的辣白菜生产;特色畜牧业发展良好,延边黄牛、雪貂、黑毛驴、珍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稳步推进畜牧高端产业园建设,22处养殖基地投入使用。 1.2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 坚持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围绕支柱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提升企业

品牌意识,积极指导企业创建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竞争力。做大做强地域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工作,获批筹建长白山冷泉大米品牌示范区、吉林省长白山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龙长白山冷泉大米”入选首批全国革命老区“一县一品”行动品牌;加快“长白山野山参”品牌建设,加大食用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畜牧业品牌,扩大“无抗肉”试点示范,重点培育雪貂、驴、森林猪、延边黄牛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目标,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效益好的优势产业,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近年来,和龙市围绕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10家、专业农场151家,涉及种植、养殖、农机、特产等各行各业,涌现出有机大米村、圆葱村、草编村、明太鱼加工村、乡村旅游村、特色畜牧业村等特色“一村一品”项目村,对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市政府的牵头下,组织成立了和龙市农林特产协会,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销售运行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展望.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XX县经济发展展望目前,建设“山水泉城、魅力邢襄”是XX市的发展主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这一大背景下,结合XX县经济发展的实际的情况,理顺我县“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思路是我们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这对“老冤家”,如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便是我们要攻克的课题。 XX县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县已基本形成了以旭阳焦化为代表的工业产业、以邢州枣业、浆水苹果为代表农业产业、以峡谷群地质公园为代表的旅游业,三大产业并驾齐驱的良好经济发展局面。在这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有我们需要警觉和改进的地方。如工业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农业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的问题;旅游产业无法形成鲜明品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十二五”期间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则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就是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保护,以生态开发推动经济发展。针对我县目前的发展状况,“生态产业化”主要是针对以农产品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就是将农产品生产规模化、企业

化,将旅游业发展规范化、品牌化;“产业生态化”主要是针对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使工业企业、不同产业形成类似与“自然生态链”的循环经济,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的生产方式。 一、产业生态化 (一)产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1、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大系统中,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活跃的因素。技术进步对于这个系统的发展起着复杂的作,工业技术研究和发展是服务于企 业、不断为市场或社会提供满足多种需求产品的过程。这种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往往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的目的,容易忽视环境的变化,因而产生了环境问题。而从目前的环境形势看,环境问题的解决还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由于生产技术的更新变化,污染物也层出不穷,如果污染治理技术和手段严重滞后,将会使污染问题积重难返,更加不可收拾。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工业技术领域需要转变观念和思路,从原来的服务于企业、追求最大利润,逐步转向服务于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 当前技术创新活动应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紧密联系,企业的技术进步是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而清洁生产使企业的技术改造更具针对性,并使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原有的企业管理注重生产管理,重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管理模式在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建议(精)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 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建议 中共***市委、市政府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城乡等值化发展、绿化攻坚、新农居改造、农业标准化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使我市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的关键时期。如何巩固发展农村三十年改革发展的成果,快速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正是应时之举。 一、建设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需要破解的难题 随着长期发展的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化肥、农药等超量施入农田,虽然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但也造成了有毒物质的长期积累,这些有毒物质进入作物和畜禽体内,最终损害的是人体健康。当前,一些集中建设的畜牧小区粪便的污染环境比比皆是,超量施入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不仅浪费严重,而且随着水土流失造成负氧化和氮超标,工业废弃物造成土壤的重金属超标,严重影响着粮菜瓜果品质,并造成环境的污染,由于多数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市场化水平和农产品商品化率低、效益低、污染率高,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表现在: (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全市人均土地1845平方米,人均耕地794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和全省人均少5462平方米、206.7平方米和740平方米、140平方米,人地矛盾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难以逆转。 (二水资源短缺。据最近完成的农业资源更新调查表明, ***市年人均水资源量为333立方米,为严重缺水地区,全市平均水年缺水约4.49亿立方米,偏枯水年缺水7.67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不足,致使浅层地下水超采和严重超采面积达4817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超采和严重超采区域面积达2497平方公里。水资源短缺与污染严重已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亮起了红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