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考点汇总

西方文化概论

一、爱琴文明:

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

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

壮阔的画面。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

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四、希腊悲剧: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

“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悲剧中人与命运的冲突没有善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冲突双方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相对于希腊人来说,“命运”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它是一种感性世界背后的抽象的本质或规律,它是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希腊人所难以企及的。这种“命运”主题的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

六、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文化后果。“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在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处于埃及和东方的托勒密和塞琉西王国继续推行“希腊化”政策,在东方推行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果。“希腊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双向文化交流的过程,把希腊与东方在文化上联系为一个相互融通的整体,一方面,希腊文化向东方渗透和扩张,另一方面,东方文化对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又进行着反向渗透,源于东方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和彼岸主义和宗教信仰渗透到了西方,改变着西方文化的面貌。

七、如何评价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精神?

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和扩展,但是从实质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由于政治的腐败、生活的腐朽、思想的衰竭,希腊文化在此时期开始从崇高向平庸和腐化堕落方向转化,政治上向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发展,神秘主义和彼岸性宗教精神也渗透到希腊精神之中。八、罗马英雄主义: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不惜牺牲生命的雄浑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九、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特点。共和其间,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帝国期间它与阴谋与贪婪联系在一起,为了私欲牺牲国家。

十、《民法大全》:

它是罗马查士丁尼时代编纂的罗马法的总汇,后来成为中世纪教会法的基本依据,它通过中世纪继续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十一、功利主义:

是整个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因此功利主义焕发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是悲壮、崇高和理想化的。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与物欲主义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贪婪、麻木、阴险的特征。十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包括什么?

从内容上看,罗马法涉及民法、商法、刑法等诸多领域。罗马的民法体系又分为人法、财产法和程序法等三个部分。

从法律规范的范围来看,罗马法又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汇。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一、论述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

1、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根源。

2、基督教自身的源头:两希

其一,希伯莱文化构成源头之一,因为希伯莱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

其二希腊文化构成源头之二,它为基督教提供的精神资源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主要差别在哪些方面?

1 、两者相同处:基督教继承和保留了犹太教的特点,相同之处在于圣教历史、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

2、两者的区别:

其一,犹太教侧重律法,基督教侧重信仰。

其二,在道德上,犹太教重视效果,基督教则重视动机。

其三,犹太教是一种具有此岸性和直观性的宗教,基督教则是一种具有彼岸性的唯灵主义宗教。

两者的差别所导致的后果:相互敌视。

三、修道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定义: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姿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

2、修道的内容:公元3世纪后半叶,真诚的基督徒的苦修苦行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折磨自己的肉体,独身,清贫,禁欲,沉思冥想。这种生活与罗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

3、修道之原因:由于进入教会的人员良莠不齐,导致教会道德每况愈下,真诚的基督徒想借助修道运动匡正这种不良风气。

4、对修道运动的评价:由于基督教强调原罪和与肉相对立的灵的境界,所以它倡导禁欲,这种禁欲给人的是痛苦的快感。

四、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

1、定义:它是罗马教会有目的地组织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是教皇命令组织的一场对异教的神圣远征。

2、原因:

其一,十字军东征对贫穷愚昧的基督徒具有诱惑力,因为,在远征中可以掠夺财富和被教皇赦罪。

其二,东征可以把欧洲从罪犯手中解放出来,让罪犯到异邦去犯罪。

其三,东征对国王、贵族和骑士有利可图,他们可以到东方去掠夺土地和资源。

其四,东征对罗马天主教会有利,因为东征可以收复圣地,可以让闹独立的君士坦丁堡回归罗马教会,可以向世俗政权显示教会的影响力。

由于东征对各方有利,所以,西欧社会各阶层在罗马教会的号召下展开对异教世界的劫掠活动。

四、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

1、定义:它是罗马教会有目的地组织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是教皇命令组织的一场对异教的神圣远征。

2、原因:

其一,十字军东征对贫穷愚昧的基督徒具有诱惑力,因为,在远征中可以掠夺财富和被教皇赦罪。

其二,东征可以把欧洲从罪犯手中解放出来,让罪犯到异邦去犯罪。

其三,东征对国王、贵族和骑士有利可图,他们可以到东方去掠夺土地和资源。

其四,东征对罗马天主教会有利,因为东征可以收复圣地,可以让闹独立的君士坦丁堡回归罗马教会,可以向世俗政权显示教会的影响力。

由于东征对各方有利,所以,西欧社会各阶层在罗马教会的号召下展开对异教世界的劫掠活动。

五、如何从中世纪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理解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1、骑士文学所表现的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骑士精神,这种精神是指忠诚、勇敢(行侠)、高尚、纯洁(护教)以及

对罗曼谛克爱情的专注与高雅优美的言行,这种爱情副入了基督教的

唯灵主义思想,是一种圣洁的理想爱情模式。骑士

前身是统治者的军事仆从,由于十字军东征,骑士演变为一个独特

的阶层这一阶层居于贵族与平民之间。

2 、哥特式建筑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精神:唯灵主义

其一,哥特式建筑给人的感受就仿佛进入了灵的境界,让人谦卑,

让人有深沉悲切的忏悔的冲动。

其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纤巧华丽、怪诞夸张,它暗示着空灵幽邃

的天国理想,它给人的感受是觉得自己有罪,需要忏悔,

其三,它的功能是充当了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器,让精神超脱肉体上升到天国,

灵魂得到净化。

哥特式建筑的文化内含丰富,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标志性成就,既表现了

圣洁的理想,又表现了痛苦的现实,把唯灵主义理想与禁欲主义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净化人的灵魂,让人得到救赎。

六、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普遍虚伪?

1 、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指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

2、这种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痛苦的自我分裂,即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

理想与卑劣欲念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普遍的虚伪。这种自我分裂的具体存在形式

如以上帝的名义干罪恶的勾当,在自我折磨中体验心旷神怡的境界等。

3 、自我分裂给人一种被蹂躏的快感和异化的兴奋。如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表现出

一种痛苦的极乐感受。

4 、基督教文化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唯灵主义理想过于冰清玉洁,

其境界是作为人的教士所无法达到的,它与人性的欲望是矛盾的,二者构成了

一种奇特的二元分裂。这种分裂造成了基督徒心灵深处的痛苦。

六、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普遍虚伪?

1 、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指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

2、这种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痛苦的自我分裂,即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

理想与卑劣欲念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普遍的虚伪。这种自我分裂的具体存在形式

如以上帝的名义干罪恶的勾当,在自我折磨中体验心旷神怡的境界等。

3 、自我分裂给人一种被蹂躏的快感和异化的兴奋。如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表现出

一种痛苦的极乐感受。

4 、基督教文化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唯灵主义理想过于冰清玉洁,

其境界是作为人的教士所无法达到的,它与人性的欲望是矛盾的,二者构成了

一种奇特的二元分裂。这种分裂造成了基督徒心灵深处的痛苦。

一、宗教改革运动如何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

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历程。欧洲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都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它促成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因为最初发生的几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与宗教改革运动息息相关。

2 、它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生长,因为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教财还俗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3、它导致了宽容精神的出现,由于宗教改革所导致的宗教分裂的现实格局,在客观上为宽容精神的出现和壮大创造了条件,而宽容精神则成为培育西方现代科学与民主的温床,从而完成了西方文化由专制的基督教向自由民主的文化格局的转变。

宗教改革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它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构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欧洲现代化过程的历史前提之一,成为欧洲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

一、宗教改革运动如何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

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历程。欧洲现代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都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它促成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因为最初发生的几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与宗教改革运动息息相关。

2 、它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生长,因为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教财还俗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3、它导致了宽容精神的出现,由于宗教改革所导致的宗教分裂的现实格局,在客观上为宽容精神的出现和壮大创造了条件,而宽容精神则成为培育西方现代科学与民主的温床,从而完成了西方文化由专制的基督教向自由民主的文化格局的转变。

宗教改革在客观上开启了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它对于西方文化转型和近代欧洲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构成了西欧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欧洲现代化过程的历史前提之一,成为欧洲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

二、宗教宽容的历史意义何在?

1、宗教宽容出现在三十战争之后,由于基督教世界的分裂和教义纷争与教派冲突,

宗教宽容取代了宗教专制。

2 、宗教宽容所演化出来的一般性的宽容精神成为科学理性与民主思想赖以产生的

精神前提。

3 、宗教宽容促成了一种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气氛,这种自由宽容的气氛又培养了

人们关于信仰平等和自然权利的意识。

总之,宗教宽容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强大和世俗文化的繁荣。

三、15-16世纪西方航海活动的主要动机和历史后果是什么?

其主要动机除了觊觎东方的财富之外,还要传播罗马天主教的正统信仰。

其历史后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贸易和殖民侵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同时航海活动找到了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道。

四、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的主要区别何在?

“王朝国家”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西欧的主要国家形态,这种国家的根据不是共同的语言、地域、民族和文化,而是王室家庭的婚姻。其特点是并不存在固定的疆域和人民,一切随着王室的联姻和继承关系而不断发生变化。

民族国家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民众关于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其特点是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成为一个共同的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

五、自然神论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把上帝说成一个理性的创世者,把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理性范围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因此自然神论又被称为理性主义神学。

自然神论者通常把自然界与上帝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虽然从理论上说自然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但是上帝创世之后就不再干涉自然界的事务。

自然神坚持认为上帝是按照一种理性原则来创造世界的,自然的东西就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就是合乎上帝本性的东西。人们只需要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和秩序,就可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

四、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的主要区别何在?

“王朝国家”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西欧的主要国家形态,这种国家的根据不是共同的语言、地域、民族和文化,而是王室家庭的婚姻。其特点是并不存在固定的疆域和人民,一切随着王室的联姻和继承关系而不断发生变化。

民族国家产生的标志是普通民众关于一个政治统一体和文化统一体的心理认同。其特点是国家的疆域不再由于王室的联姻而发生转移和改变,国家成为一个共同的政治单元,成为民族的国家。

五、自然神论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把上帝说成一个理性的创世者,把一切神学教义尽可能地纳入理性范围内来加以解释,从而限制甚至根本取消启示的作用,因此自然神论又被称为理性主义神学。

自然神论者通常把自然界与上帝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世界,虽然从理论上说自然界是上帝的创造物,但是上帝创世之后就不再干涉自然界的事务。

自然神坚持认为上帝是按照一种理性原则来创造世界的,自然的东西就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就是合乎上帝本性的东西。人们只需要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和秩序,就可以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

六、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启蒙运动构成了17世纪悄悄展开的思想变革与18世纪

末叶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它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把宗教批判当做整个社会批判

的序曲。其锋芒不仅触及天主教会的虚伪、阴险、残暴

和教士们的腐败堕落,而且还深入到宗教愚昧的思想根源和宗教专制的政治基础。从结果上导致了自然神论甚至

无神论。

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和历史事实作为武器,揭穿了基督教信仰之上的神圣光环和宗教骟局,断定宗教都是欺骗和愚昧的结果。

六、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启蒙运动构成了17世纪悄悄展开的思想变革与18世纪

末叶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

它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把宗教批判当做整个社会批判

的序曲。其锋芒不仅触及天主教会的虚伪、阴险、残暴

和教士们的腐败堕落,而且还深入到宗教愚昧的思想根源和宗教专制的政治基础。从结果上导致了自然神论甚至

无神论。

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和历史事实作为武器,揭穿了基督教信仰之上的神圣光环和宗教骟局,断定宗教都是欺骗和愚昧的结果。七、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包括哪些基本观点?

在古罗马帝国,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或法理学基础。自然法学派是指17-18世纪西欧试图重新树立起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的权威,以自然法代替中世纪的神法作为国家权力和一切法律的最终根据的一些思想家。

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的假定前提是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处于无社会联系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不存在具体法律,但存在抽象的自然法。这种自然法是指人性、理性等。由于自然法会使人们利益之争的普遍战争状态,因此,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其他基本权利,人们通过签订契约而建立起国家。用君权民授代替君权神授。

社会契约论有几种不同观念:

其一是霍布斯要求人们订立契约放弃自己的所有权利,导致国家权力的绝对化,其二,洛克要求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仍然保留着自由、平等、人身安全特点是私有财产的权利。其三,卢梭进一步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八、如何认识现代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其一,进化论利在增强人的自信心,弊在为西方中心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二,现代物理学利在为人类征服自然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原子能),弊在为人类的自我毁灭也打开了方便之门。

其三,现代生物学利在为植物品种的改良、动物的驯化、生物医学的发展以及人类遗传疾病的治愈开辟了光辉的前景,弊在引发了严重的遗传学隐患和伦理学危机。

其四,电脑技术利在缩小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了生产率和生活质量,弊在扩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电脑病毒可导致生活、生产秩序的全面瘫痪。

其五,空间技术和能源技术利在为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活动范围和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征服手段,弊在造成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

此外,科学技术在现代不仅成为巨大的生产力,而且还成为一种专制性的意识形态。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提及中华民族漫长5000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莫非中国近代那风云变幻的60十年,即1840年—1919年这段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文化领域哦的变革都在风起云涌,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引发的量变叠加产生了质变。这关键的60年不仅本身十分重要,更是对以后直至今天的中国历史都起着决定性影响。这短短的60年中,中华民族带给世人无数次叹息和惊喜。 龚书铎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便是用客观而冷静的口吻,细致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为中国进步在文化上所做的种种努力,看似平静的文字下,暗藏着这几十年中华民族的挣扎以及斗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大致了解一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的事迹以及中国近代文化各个方面的具体特征,给自己以前对这段时期不够完备的历史知识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许多思考。 首先在宏观方面,该书很好地向我展示了一个研究历史以及其他学科的角度。该书在前言中就提到,研究和撰述文化史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定义文化,因为广义文化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包,作者选择按照狭义文化来撰写。事实上,无论是何方面的历史研究,都需要事先为自己的研究核心下好定义。马克思·韦伯说过,研究不是停留在自在之物本身,而是我们去赋予其意义。社会科学如是,人文科学更应该如此。为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赋予准确阐释应该是研究的第一步。第二个问题是用什么体例来撰写该书。在面对整体综合和具体领域分门别类两种体例的选择时,作者选择了将它们结合起来。因为文化与社会政治和经济互相作用,文化自身各个具体领域也是互相影响渗透,需要有宏观的宗论,也需要具体领域的阐述来展示各个方面的特点。这样的布局,让读者既可以整体把握,又能深入各个不同层面,条理清晰。 同时,作者将文化史放在社会整个政治经济大背景下论述,接着再对文化各个细分领域各个击破,有学者评价其“宏观不空,微观不琐”。这也给我提供了一种研究新闻传播演变的思路。众所周知,新闻学,特别是传播学,都不是简单的可以独立研究的学科,它和其他各个学科的融合性很强,其中许多理论也是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学科借鉴或演化而来,因此,研究新闻传播的演变,必须要将其跟社会大背景,以及其他领域的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其次,这本书的几乎每一部分内容分析都一遍遍向我强调了,评价历史事实和人物需要

西方文化概论考点汇总

西方文化概论 一、爱琴文明: 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 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 壮阔的画面。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 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四、希腊悲剧: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 “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悲剧中人与命运的冲突没有善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冲突双方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相对于希腊人来说,“命运”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它是一种感性世界背后的抽象的本质或规律,它是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希腊人所难以企及的。这种“命运”主题的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 六、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文化后果。“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在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处于埃及和东方的托勒密和塞琉西王国继续推行“希腊化”政策,在东方推行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果。“希腊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双向文化交流的过程,把希腊与东方在文化上联系为一个相互融通的整体,一方面,希腊文化向东方渗透和扩张,另一方面,东方文化对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又进行着反向渗透,源于东方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和彼岸主义和宗教信仰渗透到了西方,改变着西方文化的面貌。 七、如何评价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精神? 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和扩展,但是从实质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由于政治的腐败、生活的腐朽、思想的衰竭,希腊文化在此时期开始从崇高向平庸和腐化堕落方向转化,政治上向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发展,神秘主义和彼岸性宗教精神也渗透到希腊精神之中。八、罗马英雄主义: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不惜牺牲生命的雄浑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九、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特点。共和其间,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帝国期间它与阴谋与贪婪联系在一起,为了私欲牺牲国家。 十、《民法大全》: 它是罗马查士丁尼时代编纂的罗马法的总汇,后来成为中世纪教会法的基本依据,它通过中世纪继续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十一、功利主义: 是整个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因此功利主义焕发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是悲壮、崇高和理想化的。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与物欲主义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贪婪、麻木、阴险的特征。十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包括什么?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 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2.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的起源、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恺撒与奥古斯都,理解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与原因。 第五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文化的特征 习题要点:希腊人与罗马人,罗马英雄主义,罗马的宗教,罗马法,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罗马世风的腐化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2.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理解与掌握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第六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早期发展 习题要点:基督教的“两希”传统,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基督教与罗马帝国,苦难的历程,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基督教与异教文化,修道运动,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蛮族 大入侵,蛮族的皈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2.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基督教的“两希”传统,理解与掌握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等要点。 第七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习题要点:封建制与庄园经济,修道院经济,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神圣” 与“世俗”,十字军东征,“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与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与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第八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 习题要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教会与大学,中世纪的哲学,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基督教唯灵主义与哥特式建筑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 第九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习题要点: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教会的堕落,宗教裁判所,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等的具体内容。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2.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第十章西方近现代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习题要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2.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理解与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基本情况。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讲授策略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及讲授策略 摘要:文化和语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又体现在语言中。对于中国高中学生来说,要学好英语,就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新教材更加丰富了英美等国家的地理、文化、历史背景知识,教师若能在教学中运用一定策略,合理讲授,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重要性;讲授策略 文化和语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又体现在语言中。对于中国高中学生来说,要学好英语,就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新改革实施后,新教材涵盖了更多的有关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知识,课文题材广泛,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传授词汇语法知识,还要教授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也才能更准确的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讲授的重要性 1.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 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各式各样,这里就包括一定的背景知识。如外研社选修三的module1,europe中

的一段对话: a: amy, you are from wales, aren’t you? b: that is right. and you are from england? a: no, i’m not. i’m from dublin. b: that’s in scotland, isn’t it? a: no, it’s in ireland. 在这段对话中,说话者之所以在对话中出现错误,就是因为对欧洲地域知识不了解。严格的讲england只是britain的一部分,scotland,welsh,irish都属于britain,他们有各自的首府,而我们通常所说的uk是指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如果学生掌握这一背景知识,就很容易掌握这段对话。 2.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的同外国人进行交流,就必须尽全面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打招呼,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上哪儿去?”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是这类招呼语不适合用于与西方人打招呼,他们以为你要邀请他们吃饭或干涉他们的个人生活,西方人的招呼用语很简单,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3.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方文化概论答案

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1)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与扩展,但从实际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希腊文化的雄浑壮丽、动人魂魄的悲剧时代结束了,接踵而至的是一个低吟浅唱、醉生梦死的平庸时代。? (2)思想上,希腊化时代产生了犬儒主义、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噶主义等各种哲学派别,各自主张不同甚至对立,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 (3)希腊化时期的一个闲着特点在于,希腊城邦文化所独具的那种和谐之美出现了裂痕,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原始同一被打破了,从而产生了明显的自我分裂和二元对立。其结果,一方面是疯狂放纵的物欲,另一方面悲观弃世的神秘,肉体与精神双方都陷入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之中,于是不得不转向东方文化的巨大阴影中去寻求解脱。? 罗马法内容及范围 内容包罗万象,凡属于今天的法律内容都已涉及到。 人法——民法、商法、刑法(与人利益有关的) 财产法——资产法、物权法、经济法 程序法——法律程序,法的本身,法之为法的根据。 使用范围: 公民法——针对公民、并非所有人都是公民,公民指罗马原来的国家本身的人,

有特权,外邦人、奴隶不是公民。卡里卡拉皇帝后来将公民范围扩张。 万民法——针对公民以外的外邦人的法律,常常受帝国版图扩张而不断变换情况。罗马法的意义和价值 是罗马留给后世西方文化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现代西方大陆法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罗马人忠实于法律,尽管他们暴力、野蛮、堕落,但讲原则,秩序。 2.如何从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理解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中世纪的骑士是一个居于贵族与平民间的社会团体,通常家室和血统来决定其身份。骑士的前身是蛮族统治者的军事仆从—武士,非常的粗野,后在加洛林王朝,武士在教会的教化下变为日益文雅的骑士。? 在基督教的唯灵主义的影响下,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那种忠诚、勇敢、高尚、纯洁的骑士精神正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基督教的骑士都胸怀崇高的宗教理想,不仅对世俗首领(国王)的忠诚,更有一种对天国首领(上帝)的虔诚。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新兴的骑士理想专注于罗曼谛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骑士的三大美德:武士的忠诚勇敢、基督徒的谦恭虔敬,以及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爱情,也是基督教努力培育和宣扬的骑士精神,这些对于近代法国上流社会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从法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中国文化概论 笔记2

四中国哲学 1 中国哲学的主要概念 (1)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哲学,西方文化的中心是宗教。 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总结,是对人类自身和大自然关系的思考。 (2)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A. 天和人的关系是相通而统一的。 (西周)“天命论” (春秋)子产“天人相通” (战国)孟子“天人同流” (汉)董仲舒“天人感应” (北宋)张戴“天人合一” B. 人道与天道即人世的道德原则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C. 人们行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注意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必须在道德上对得起客观世界。 [内圣外王]:人与社会的关系 A. 概念: “内圣”指人的修养成就。 “外王”指在社会上的功用。 “内圣外王”指在精神修炼,道德修养方面获得最高成就的人最有资格为王。 B. 途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C. 被中国历代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物几乎都按这种格式加以塑造。 2.诸子百家 (1)概念 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 诸子--前秦至汉初,建立独立思想,树立专门学说的代表人物。 百家--各个学派,在古代常常是混杂统称的。 根据司马迁的解释,诸子百家的出现,表明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在思考社会,自然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现象,都在找寻天下太平,人类生存的最好方式,立身之责,强国之策。 据《汉书.艺文志》载,号称“诸子百家”,实际上有代表性的是十家: 儒/ 道/ 墨/ 法/ 阴阳/ 农/ 名/ 兵/ 纵横/ 杂家 (2)儒家代表人及其主张: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主张 治国以礼:礼乐治国,以求国家大同小康 道德归仁:以仁,义教导民众;以仁爱思想统治国家。 述圣传文:继承发扬传统。 孔子 正名:具体的事物要符合为其限定的含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达”。 孔子认为,正名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功用 他在解释什么是为政之道时说,“政”来资“正”字,政就是要人们走正路。所以管理国家必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爱:(核心)《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 仁的主要意思是“爱”。《论语》中提出“道德上的君子和地位上的君子。”(五常:仁义礼智信) 天命:“天命”指天或上帝的命令。 “天”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 “天”有时可以作为有意志的能赏罚的人格神存在,也有自然含义,即不断运行的自然界。 “命”是支配社会生活的盲目的异己力量。 孔子尊天,但怀疑鬼神,他认为,因为祭神,所以神存在。对鬼神的最好办法是“敬而远之” 中庸:最高的道德。 “中”是“执两用中”,“中立不倚”。度量以取中,无过无不及。 “庸”指“不易”。 “中庸”与“和”有联系。容忍种种特殊成分,建立和谐秩序。和谐而不极端。 (辅导班教授特别指出:建立和谐社会自四中全会提出,经胡锦涛在中央党校讲话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两次升温,已在国人中取得广泛共识。说明新的领导班子已开始注重传统儒学在当代中国国情的结合。) 孟子 性善:(孟子的根本观念,一切议论的出发点) 人与生俱来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开端。

西方文化概论 期末试题

填空题 1.古罗马的最美的主管爱情的女神维纳斯源于希腊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 2.公元前450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个成文法,它是平民反 对贵族斗争取得的成果。 3.罗克起家的克马前三头同盟指靠镇压斯巴达克拉苏、凭借剿灭海盗和胜利 结束米特里达提战争的庞培和野心勃勃的没落贵族恺撒。 4.在临终之际,君士坦丁接受了基督教洗礼,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基督教 皇帝。 5.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了《米兰赦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 得了合法地位。 6.公元476年,摇摇欲坠了三个世纪的西罗马帝国终于在日耳曼族的冲击之 下彻底瓦解。 7.1054年在东西教会的大分裂和1071年塞尔柱突阙人对耶路撒冷的占领, 而它们的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 8.中世纪臭名昭著却又令人谈虎色变的宗教裁判所是基督教不宽容的暴虐态 度的“杰作”。 9.阿维农之囚是教会在中世纪所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和最难堪的耻辱,那段 时间教廷几乎沦为法国的一个行政机构。 10.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最终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而结束,这个和 约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欧洲人的宗教生活。 11.1618—1648的战争结束后,随着人们对教义纷争和宗派冲突的兴趣日益 淡薄,宗教宽容开始逐渐成为新的时代特征。

12.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从而证明整个世界,至少 是南半球,在海洋上是相通的。 13.古罗马执政官屋大维使罗马进行了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14.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家托勒密在其著作《天文学 大成》提出“地心说”理论。 15.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被称为西方中世纪文化和近代文化之间 的历史分水岭。 16.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第二次工业/产业革命而走向强 盛,英国垄断世界市场的霸主时代结束了。 17.16世纪,葡糖帝萄牙建立了强大的贸易帝国,主要包括南大西洋的蔗国和 印度洋的香料帝国。 18.重商主义是18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 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顺差所获得的财富。 19.公元18世纪后,势力均衡的国际政治格局使得罗马时代的恺撒帝国在近 代西方完全失去了再生的土壤。 20.“看不见的手”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著作《国富 论》提出的。 21.古罗马著名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以文学形式重新塑造了罗马 的历史,将罗马的起源与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英雄联系在一起。 22.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1000年时间里,基督教作为一种唯一的意识形态, 对塑造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 23.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是“小而全”的庄园。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完整版

1.西方最早的文明形态:神话。 2.西方最早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创造线形文字。 3.最早的希腊人: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滋养了整个希腊。 爱琴文明简表: 前26c—前15c 优雅精巧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人) 前16c—前12c 粗犷豪迈的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 前12c—前8c 黑暗时代(多利亚人) 前8c—前4c 希腊城邦时代 4.英雄: 半人半神,神与人所生,神是理想化的人,因此英雄是理想化的人。在古希腊,人与自身区分而成为英雄,具有节制、正义、勇敢的美德。 5.希腊文明兴起的原因: 腓尼基字母传入;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 新兴家族的崛起,农业上以血缘为核心,商业上以契约为核心。 6.用公民和城邦相互解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民——城邦里享有一定政治权利并要尽一定政治责任和义务的组织者。 城邦——享有一定权利同时要尽一定责任的一定数量的公民共同体。 7.希腊城邦文化的中心:雅典。希腊化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 8.斯巴达采用的国家制度: 政治上: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中心。 经济上:定期分配土地。 生活上:原始共产主义制度。 9.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 前8c—前6c: 君主制:一个人统治,世袭制度,导致独裁、专政。 僭主制:利用民众的力量夺取政权。 民主制:民众协商的方式。 10.贝壳投票法:雅典。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 11.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会的意义: 希腊人自己有了记录时间的方法,有了纪元,从而有了编年史;表明了希腊人对美的崇尚;是希腊城邦文明的标志。 12.《神谱》作者:赫西俄德通过吟唱。 13.三代神王: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 14.诸神居住地:奥林匹斯山。 诸神南下在伯罗奔尼撒平原的奥林匹克祭祀。奥尔弗斯神秘祭。 《神谱》的文化意义: 第一,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例如:从原始的神“混沌”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着某种自然现象(海神、死神、天神等),这种自然的分化和演进过程一直延续。到宙斯这里,神才脱离了自然性而获得了社会性(农业女神、文艺女神、智慧女神等)。 第二,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希腊神王的更迭是通过自我否定的暴力方式实现的,以此来展现自身的“命运”。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一、写作思路 (一)基本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 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

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儒释道三教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哲学里有科学精神却没能继续发展的原因,从此亦可窥一斑。科学本身便是对自然的改造于利用,敬畏自然、缺乏思辨、没有改变的欲望,这些都对科学的出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经济上,儒家经济观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孔子《论语》中 求均、先富后教、不重视劳力技术、谋道不某食的主张,还是《孟子》轻视商人、有恒产则有恒心、劳心劳力之分,以及《礼记》中德为本、财为末、务本节用、为富不仁、庶民安则财用足、反聚财、量入为出的观点都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文化概论知识点整理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3000-前1450年,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图带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曾向希腊半岛、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和爱琴海诸岛进行文化辐射和殖民活动,并于埃及和地中该东岸地区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500-1100年,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迈锡尼文明是由一直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阿卡亚人所建立,因此迈锡尼文明实际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 二者对比:(1)迈锡尼文明不用于克里特文明的是迈锡尼本身充满好战气息因国防需要,宫殿建于山丘顶部,而艺术多作与军事有关的题材(2)文字:克里特文明:象形文字;迈锡尼文明:泥字版书(楔形文字的特点) 2.希腊神话的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以形态优美、谱系分明而著称,希腊神话的神谱不仅仅是神的家族史,同时也反映了希腊人的宇宙生成观和自然观,神的衍生和交替也就是自然过程的发生和演进。以内在的自我否定作为神系延续和发展的契机是希腊神话的一个基本特征。 希腊神话的影响: 希腊神话反映了希腊的文化渊源;反映了希腊的生活习俗与精神意趣;反映了希腊人对自己的历史溯源;反映了希腊的历史的重大事件 3.希腊城邦制:早期的一种国家类型,以古希腊国家最为典型。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特点:(1)小国寡民(2)多数以一个设防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区组成(3)具有一个小范围的,极端封闭的公民机制 4.希腊悲剧特点:(1)借用神话题材,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体,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图景和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2)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整个气氛较为悲壮,凸显出崇高庄严的风格(3)有固定的结构程式和表现形式(4)最突出的是神人同姓同性。希腊悲剧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以命运作为永恒的主题。希腊悲剧表现了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它揭示了潜藏在个体(英雄或神)意志背后的某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悲剧通过激起人们内心的怜悯和恐惧而导致情绪的净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体验到一种崇高的美感。 5.希腊喜剧特点:喜剧源于酒神庆典后街头白发的歌舞狂欢表演。与悲剧相比,喜剧更具有即兴性,况且喜剧往往显得散漫、粗俗,但却更加反映了普通民众真实的思想感情。 6.罗马与希腊文化的精神: 希腊文化:(1)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2)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3)喜好思想自由或自出思想(4)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5)笃信人本主义,重视人和人的自身价值(6)崇奉中庸精神 罗马文化的特征:(1)、英雄主义(2)、尚武精神(3)、享乐精神(4)、理性精神(5)、法律意识 7.基督教的两次分裂:东西分裂: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时,基督教也分为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两大支。公元7世纪末,罗马的拉丁教会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教会在礼仪和教义上的分歧加剧。1054年弥格耳分裂,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南北分裂:15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宗教改革)中,罗马公教分裂出信义宗(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基督教新教诞生 8.什么是十字军东征?原因和影响。 含义: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

西方文化概论试题

“西方文化概论”试题汇编 一、填空: 1、绚丽多姿的希腊神话是不同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其中主要是( )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 2、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 )。 3.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 )和 ( )。 4、而对众神的源流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 )。 5.、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 )。 6、.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 俄狄浦斯王 )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7、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 的个性特征就是( )。 8、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 )。 9、西方的历史之父是( ),悲剧之父是( ),哲学之父是( )。 10、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 是( ); 1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12、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 13、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 )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 )战争。 14、罗马共和国末期,骑士集团结成了反对罗马元老院的“前三头同盟”,该同盟的缔结者是( )、( )和( ); 15、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是指( )、( )和 ( )之间的同盟。 16、公元313年,罗马皇帝( )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 )。 17、.基督教虽然脱胎于犹太教,但是二者在文化特点上却迥然而异,一般说来,犹太教拘泥于外在的( ),而基督教更侧重内在的( )。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文化概论》复习提纲以及答案

西方文化概论 第一章爱琴文化和希腊神话传说 一、米诺斯文明 Crete 克里特岛是米诺斯文明的发源地;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摇篮、起源之所在。 克诺索斯王宫————————迷宫 克里特人使用的文字————线形文字A 米诺斯文明史上古文明由西亚、北非向欧洲大陆传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古代希腊文化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二、迈锡尼文明 (1)迈锡尼文明的缔造者为阿卡亚人。 (2)爱琴文明包括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古代爱琴海 地区青铜文化的统称。 (3)迈锡尼人的文字————线形文字B (4)阿卡亚人对爱琴海地区的血与火的征服活动构成了希腊 英雄传说的历史愿望。《荷马史诗》征服true。 (5)迈锡尼走向衰落的关键因素:迈锡尼攻陷特洛伊。—— ————衰落。 三、荷马时代(黑暗时代)N (1)特洛伊战争之后,繁荣的爱琴文明彻底衰落了,希腊由此进入了荷马时代。所谓的荷马时代是指公元前1100年——前800年这一段时间,正是荷马史诗反应的时代,故被称为荷马时代。

(2)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构成。两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大的部分。 (3)《荷马史诗》并非出自于一人之手,是古希腊全民共同智慧的结晶。 (4)《伊利亚特》的线索:阿卡琉斯的愤怒。 (5)出自于特洛伊战争的成语典故:木马计传说古代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九年不下,后来用一计策,把一批勇士藏在一只特制的木马中,佯装撤退,扔下木马。 特洛伊人把木马当作战利品运进城内。夜里木马中的勇士出来打开城门,与攻城军队里应外合,占领了特洛伊城。后称潜入敌方内部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的办法为“木马计”。,阿卡琉斯之踵阿喀琉斯,是凡人泊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宝贝儿子。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金钟罩”,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遗憾的是,乖儿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全身留下了惟一一处“死穴”。后来,阿喀琉斯被赫克托尔弟弟帕里斯一箭射中了脚踝而死去。后人常以“阿喀琉斯之踵”譬喻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是再强大的英雄,他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 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脚跟,因是其唯一一个没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点。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被人射中致命,现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要害。。 (6)《荷马史诗》的意义 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文献价值 希腊神话 (1)希腊神话特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人性和神性。 人性:外貌、性格、七情六欲、弱点 神性:代表某一些超凡、超自然力量,控制自然、自然现象;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洪映萱 审核人:彭怡玢 编撰日期:2008年11月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西方文化概论》课内学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发展里程。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鉴别精华和糟粕,更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精华,屏弃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照搬。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另外,也可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西方美学”、“西方艺术史”、“科学发展史” 、“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交叉。 四、教材及媒体使用说明 文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6年版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 可观看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古希腊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五方面: (1)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2) 人文主义。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 (3) 理性主义. 希腊人是奔放的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 (4) 悲剧性。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 (5) 雄伟性.这点是上面一点的延续。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 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 (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直接原因) 宗教改革的出现的主要派别:路德教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第一,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发展. 第三,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形成新教派,出现新的宗教分布格局.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主要精神实质:人性的解放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8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①将世界市场连接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即世界市场联系之路;②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震撼;③世界各大洲的孤立状态被打破,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同时也带来罪恶殖民掠夺,加速西欧原始积累,而导致亚非拉的贫困落后,最终落后于西方,血与火的争夺。客观上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意义:对欧洲: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冲击封建统治及其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政权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充分准备。 对世界: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局限性:启蒙主义者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机械唯物主义,其社会史观也没跳出唯心主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