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规设计基础~

量规设计基础~
量规设计基础~

5.1 概述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零件时,只能判断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而不能测出零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数值。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验收效率高。

量规的形状与被检验工件的形状相反,其中检验孔的量规称为塞规,它由通规和止规组成,通规是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作用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止规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如图5-la)所示。检验轴的量规称为卡规,它的通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作用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止规是按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如图5-lb)所示。

用量规检验零件时,只有通规通过,止规不通过,被测件才合格。

图5-1光滑极限量规

量规按照用途分为:

1.工作量规

在零件制造过程中,生产工人检验工件时所使用的量规称为工作量规。通规用代号T表示,止规用代号Z表示。通常使用新的或者磨损较少的量规作为工作量规。

2.验收量规

检验人员或者用户代表验收工件时所用的量规称为验收量规。

验收量规不需要另行制造,一般选择磨损较多或者接近其磨损极限的工作量规作为验收量规。

3.校对量规

用于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称为校对量规,由于孔用工作量规使用通用计量器具检验,所以不需要校对量规。校对量规有以下几种:

校通一通(T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通规不合格。

校止一通(Z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止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止规不合格。

校通一损(TS)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是否达到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不通过轴用工作量规(通规),否则该通规已到或者超过磨损极限,不应该再使用。

5.2 量规尺寸及公差带

量规是专用量具,它的制造精度要求比被检验工件更高,但不能将量规工作尺寸正好加工到某一规定值,故对量规工作尺寸也要规定制造公差。

5.2.1 工作量规基本尺寸

工作量规中的通规是用来检验工件的作用尺寸是否超过最大实体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或者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工作量规中的止规是检验工件的实际尺寸是否超过最小实体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或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各种量规即以被检验的极限尺寸为基本尺寸。

5.2.2 工作量规公差带

通规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与工件相接触,不可避免地发生磨损而使尺寸发生变化,为使通规有一个合理的使用寿命,除规定量规的制造公差外,还必须对通规规定磨损公差和磨损极限。

止规由于不经常通过零件,磨损量少,所以只规定了制造公差。

1.制造公差国家标准规定

量规的公差带不得超越工件的公

差带。通规的制造公差带对称于Z

值(称为公差带位置要素),其允许

磨损量以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为

极限;止规的制造公差带是从工件

的最小实体尺寸算起,分布在尺寸

公差带之内。其公差带分布如图

5-2所示。

工作量规的制造公差T和通

规公差带位置要素Z是综合考虑

了量规的制造水平和一定的使用

寿命,按被检验零件的公差等级和

基本尺寸给定的。具体数值见表

5-1。

2.磨损极限通规的磨损极

限尺寸就是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

由图5-2所示的几何关系,可

以得出工作量规上、下偏差的计算

公式,见表5-2。图5-2量规公差带

3.验收量规公差带

表5-1 IT6—IT11级工作量规制造公差与位置要素值(单位:um)

工件基本尺寸/mm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TI6 T Z IT7 T Z IT8 T Z IT9 T Z IT10 T Z IT11 T Z

≤3 6 1 1 10 1.2 1.3 14 1.6 2 25 2 3 40 2.4 4 60 3 6 >3~6 8 1.2 1.4 12 1.4 2 18 2 2.6 30 2.4 4 48 3 5 75 4 8 >6~10 9 1.4 1.6 15 1.8 2.4 22 2.4 3.2 36 2.8 5 58 3.6 6 90 5 9 >10~18 11 1.6 2 18 2 2.8 27 2.8 4 43 3.4 6 70 4 8 110 6 11 >18~30 13 2 2.4 21 2.4 3.4 33 3.4 5 52 4 7 84 5 9 130 7 13 >30~50 16 2.4 2.8 25 3 4 39 4 6 62 5 8 100 6 11 160 8 16 >50~80 19 2.8 3.4 30 3.6 4.6 46 4.6 7 74 6 9 120 7 13 190 9 19 >80~120 22 3.2 3.8 35 4.2 5.4 54 5.4 8 87 7 10 140 8 15 220 10 22

在量规国家标准中,没有单独规定验收量规公差带,但规定了检验部门应该使用磨损较多的通规,用户代表应使用接近工件最大实体尺寸的通规以及接近工件最小实体尺寸的止规。

4.校对量规公差带

如前所述,只有轴用量规才有校对量规。

“校通一通”量规(TT)其作用是防止轴用通规尺寸过小,其公差带从通规的下偏差算起,向轴用通规公差带内分布。

“校止一通”量规(ZT)其作用是防止轴用止规尺寸过小,其公差带是从止规的下偏差起,向轴用止规公差带内分布。

“校通一损”量规(ST)其作用是防止通规在使用中超过磨损极限,其公差带是从通规的磨损极限起,向轴用通规公差带内分布。

校对量规的尺寸公差T P为工作量规尺寸T公差的一半,校对量规的形状公差应控制在其尺寸公差带内。

5.3 工作量规设计

5.3.1 量规设计的原则及其结构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应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即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在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其尺寸关系:对于孔:D M (D min) ≤D fe D a ≤D L (D max)

对于轴:d L (d min) ≤d a d fe≤d M (d max)

根据这一原则,通规应设计成全形的,即除其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外,其轴向长度还应与被检工件的长度相同。若通规不是全形规,会造成检验错误。

图5-3为用通规检验轴的示例,轴的作用尺寸已经超过最大实体尺寸,为不合格件,通规应不通过,检验结果才是正确的,但是不全形的通规却能通过,造成误判。

止规用于检验工件的实际尺寸,理论上其形状应该为不全形(两点式),否则也会造成检验误差。止规形状不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图5-4所示,轴在y—y方向的实际尺寸已经超出最小实体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正确的检验情况是:止规在该位置上通过,从而判断出该轴不合格。但用全形止规检验时,因其他部位的阻挡,却通不过该轴,造成误判。所以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通规,其结构形式为全形规,而止规的结构则应为点状,即非全形规。

图5-3通规形状对检验的影响

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使用和制造,极限量规常偏离了上述原则。例如,为了使用已标准化的量规,标准通规的长度常常不等于工件的配合长度;对大尺寸的孔和的塞规(杆规和卡规)检验,以代替笨重的全形塞规。再比如,因环规通规不能检验正在顶尖上加工的工件及曲轴,而允许用卡规代替。对于止规,由于测量时,点接触易于磨损,故止规不得不

以小平面、圆柱面或者球面代替。检验小孔用的止规,为制造方便和增加刚度,常常采用全形塞规;检验薄壁工件时,为了防止两点状止规造成工件变形,也采用全形止规。

图5-4止规形状对检验的影响

为了尽量避免在使用中因偏离泰勒原则检验时造成的误差,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例如,使用非全形的通端塞规时,应在被检验孔的全长上,沿圆周的几个位置上检验;使用卡规时,应在被检验轴的配合长度内的几个部位,并围绕被检验轴圆周的几个位置上检验。

选用量规结构形式时,必须考虑工件的结构、大小、产量和验收效率等。图5-5列出了不同尺寸范围下的通规、止规的型式及应用范围。图5-5a)为孔用量规,图5-5b)为轴用量规。图5-6分别给出了几种常用的轴用、孔用量规的结构型式,供设计时使用,图5-6a)为轴用量规,图5-6b)、图5-6c)和图5-6d)为非全形孔用量规。

5.3.2 工作量规设计举例

光滑极限量规工作尺寸计算的一般步骤如下:

(1)按照极限与配合(GB/T1800.3─1998)确定孔、轴的上、下偏差。 (2)按照表5-1查出工作量规制造公差T 值和位置要素Z 值。按工作量规制造公差T ,确定工作量规形状公差。

(3)计算各种量规的极限偏差或工作尺寸,画出公差带图。

例5-1 设计检验Ф30H8/f'7○E 孔、轴用工作量规。

解:(1)确定量规的类型。参考图5-5,检验Φ30H8的孔用全形塞规,检验Φ30f7的轴用卡规。

(2)查表1-3、表1-5、表1-6得Φ30H8/f7孔、轴尺寸标注分别为Φ30H8(033

.00

+)、

Φ30ff7(020

.0041.0--)。

(3)计算各种量规的极限偏差: 1)Ф30H8孔用塞规

通规 上偏差=EI+Z+

2T

= (0+0.005+0.0017) mm= +0.0067mm 下偏差= EI+Z -2

T

=(0+0.005-0.0017)mm= +0.0033mm

图5-5 量规型式及尺寸应用范围

a)孔用量规型式和应用尺寸范围b)轴用量规型式和应用尺寸范围

图5-6 常用量规结构型式

磨损极限=EI=0

止规 上偏差=ES= +0.033mm

下偏差=ES -T= (+0.033-0.0034) mm= +0.0296mm 2)Ф30f7轴用卡规

通规 上偏差=es -Z+

2T

=(-0.020-0.0034+0.0012)mm= -0.0222mm 下偏差= es -Z -2

T

=(-0.020-0.0034-0.0012)mm = -0.0246mm

磨损极限=es= -0.020mm

止规 上偏差=ei+T= (-0.041+0.0024) mm= -0.0386mm 下偏差=ei= -0.041mm 将计算结果列于表5-3。

表5-3 量规工作尺寸计算 (单位:mm)

(4)绘制工作量规的公差带图(图5-7)。量规的标注方法如图5-8所示。

图5-7 孔、轴工作量规的公差带图

5.3.3 量规的其他技术要求

1.量规的材料

量规的材料可用淬硬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和硬质合金,也可在测量面上镀以耐磨材料。

图5-8 量规的标注方法

2.量规工作面硬度

量规测量表面的硬度对量规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其测量面的硬度应为HRC58―65。

3.量规的形位公差

量规的形位公差应控制在尺寸公差带内,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50%,考虑到制造和测量的困难,当量规尺寸公差小于0.001mm时,其形状公差仍取0.00lmm。

4.量规工作面的粗糙度

量规测量面的粗糙度主要从量规使用寿命、工件表面粗糙度以及量规制造的工艺水平考虑。一般量规工作面的粗糙度应比被检工件的粗糙度要求更严格些,量规测量面粗糙度要求可以参照表5-4选取。

工作量规

工件基本尺寸 /mm

≤120 >120~315 >315~500 Ra/μm

IT6级孔用量规≤0.025 ≤0.05 ≤0.1 IT6至IT9级轴用量规

IT6至IT9级孔用量规

≤0.05 ≤0.2 ≤0.2 IT10至IT12级孔、轴用量规≤0.1 ≤0.2 ≤0.4 IT13至IT16级孔、轴用量规≤0.2 ≤0.4 ≤0.4

本章小结

光滑极限量规是依照极限尺寸判断原则设计的量规,简称量规。检验孔用的量规称为塞规,检验轴用的量规称为环规或卡规。量规由通规(通端)和止规(止端)组成。通规和止规是成对使用的。检验时,通规通过被检轴、孔则表示工件的作用尺寸没有超出最大实体边界;而止规不通过,则说明该工件实际尺寸也正好没有超越最小实体尺寸,故零件合格。

根据用途不同,量规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三种。工作通规公差带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工作止规公差带只有制造公差。

习题五

5-l 光滑极限量规分几类?各有什么用途?为什么孔用工作量规没有校对量规?

5-2 光滑极限量规有何特点?如何判断工件的合格性?

5-3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是什么?并说明其含义。

5-4 量规的工作尺寸在工作图上如何标注?

5-5 设计检验Ф50H7/t6○E配合的孔、轴工作量规,并画出公差带图。

量规设计基础~

5.1 概述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零件时,只能判断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而不能测出零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数值。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验收效率高。 量规的形状与被检验工件的形状相反,其中检验孔的量规称为塞规,它由通规和止规组成,通规是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作用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止规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如图5-la)所示。检验轴的量规称为卡规,它的通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作用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止规是按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如图5-lb)所示。 用量规检验零件时,只有通规通过,止规不通过,被测件才合格。 图5-1光滑极限量规 量规按照用途分为: 1.工作量规 在零件制造过程中,生产工人检验工件时所使用的量规称为工作量规。通规用代号T表示,止规用代号Z表示。通常使用新的或者磨损较少的量规作为工作量规。 2.验收量规 检验人员或者用户代表验收工件时所用的量规称为验收量规。 验收量规不需要另行制造,一般选择磨损较多或者接近其磨损极限的工作量规作为验收量规。 3.校对量规 用于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称为校对量规,由于孔用工作量规使用通用计量器具检验,所以不需要校对量规。校对量规有以下几种: 校通一通(T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通规不合格。 校止一通(Z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止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止规不合格。 校通一损(TS)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是否达到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不通过轴用工作量规(通规),否则该通规已到或者超过磨损极限,不应该再使用。 5.2 量规尺寸及公差带 量规是专用量具,它的制造精度要求比被检验工件更高,但不能将量规工作尺寸正好加工到某一规定值,故对量规工作尺寸也要规定制造公差。 5.2.1 工作量规基本尺寸

信息化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2019年精选文档

信息化教学中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化教学评价需要发展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工具),包括量规、学习契约、X例展示、电子学档、概念图、评估表等。在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的实践运用中,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量规(rubric)工具展现出诸多优势。 量规也称为评价表或评分细则。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认为,量规是一个评分工具,能够明确描述每个准则的水平。[1]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主要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既可作为教师评价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工具。[2]焦建利教授认为,具有一系列评价标准、设置了质量优弱序列的量规可准确描述学生作业或学习表现的优劣程度。量规不同于标准化测试,其评分的标准公开化,较容易实现开放和共享功能,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学习过程的控制应该从教师逐渐向学生过渡,培养学生知识建构的心智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自我控制者,使他们具备批判的、联系的认知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学生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的前提下成长为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佳评价者。以强调学习者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为特色的建构主义评价强调目标比较自由的评价,主X将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并根据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和目标建构新的评价标准和测量工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米尔斯?加涅是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一定的教学条件支持下,学习者逐步进入某种持久的学习状态,形成一定的能力和倾向,这种能力或倾向要从外在的行为表现中进行观测。[3] 根据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评价模式,可以采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定量手段获取教学评估事实材料。运用量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表现性评价。影响教学绩效的因素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在定性评价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定量评价支撑的定性评价,这两种课堂绩效评价方法都能够有效发挥评价量规的导向作用、诊断作用以及鉴定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评价量规的指标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二、量规的特点 1.普适性 量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主观性的判断,更注重对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适用于信息收集与整理、探究性学习、学习成果汇报与展示、科学实验与试验、小组学习活动、课后复习与巩固等各种学习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2.系统性

教学设计评价量规评价表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学校:唐南小学授课教师:韩春苗评价人:______ 评价等 级 评价维度 优秀良好一般 评 分出勤 (10分) (8~10分)(5~7分)(0~4分) 满勤有缺课、迟到、早退缺课达1/3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60 分) 课题概述 (5分) (4~5分)(2~3分)(0~1分) 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有清 晰的说明 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 清晰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 及课的意图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思想 (10分) (8~10分)(5~7分)(0~4分)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 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没有体现或 比较陈旧 教学目 标分析 (10分) (8~10分)(5~7分)(0~4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 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 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 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 题相关性不大,与学 段学习总目标不一致 学习者特 征分析 (5分) (4~5分)(2~3分)(0~1分) 详细列出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 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 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有适当的介绍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信息或表述不清楚或 缺少许多 教学过 程设计 (20分) (16~20分)(10~15分)(0~10分)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丰富、多样,便 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体现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 段的能力要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 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教学策略要求明确,对师生 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作性 较强 教学策略目标与总目 标多处不一致,不能 有效实现总目标,形 式单一,任务描述和 对师生、支持的要求 不清楚,缺乏层次性 和差异性

量规设计

第6章光滑极限量规 6.1概述 检验光滑工件尺寸时,可用通用测量器具,也可使用极限量规。通用测量器具可以有具体的指示值,能直接测量出工件的尺寸,而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线的专用量具,它不能确定工件的实际尺寸,只能判断工件合格与否。因量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并且可以保证工件在生产中的互换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中。光滑极限量规的标准是GB/T 1957-2006。 光滑极限量规有塞规和卡规之分,无论塞规和卡规都有通规和止规,且它们成对使用。塞规是孔用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确定的,作用是防止孔的作用尺寸小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止规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如图6.1所示。 卡规是轴用量规,它的通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作用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止规是按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如图6.2所示。 图6.1塞规检验孔 图6.2环规检验轴

量规按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类: 1)工作量规工作量规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工件用的量规,它的通规和止规分别用代号“T”和“Z”表示。 2)验收量规验收量规量是检验部门或用户代表验收产品时使用的量规。 3)校对量规校对量规是校对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以检验其是否符合制造公差和在使用中是否达到磨损极限。 6.2量规设计 6.2.1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 单一要素的孔和轴遵守包容要求时,要求其被测要素的实体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而实际要素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从检验角度出发,在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规定了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它是光滑极限量规设计的重要依据,阐述如下:孔或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体外作用尺寸应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对于轴,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 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实际尺寸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对于轴,其实际尺寸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显而易见,作用尺寸由最大实体尺寸控制,而实际尺寸由最小实体尺寸控制,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应遵循这一原则。 6.2.2量规公差带设计 1. 工作量规 1)量规制造公差 量规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得多,但量规 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误差,因而 对量规规定了制造公差。通规在检验零件 时,要经常通过被检验零件,其工作表面会 逐渐磨损以至报废。为了使通规有一个合理 的使用寿命,还必须留有适当的磨损量。因 此通规公差由制造公差(T)和磨损公差两 部分组成。 止规由于不经常通过零件,磨损极少, 所以只规定了制造公差。 量规设计时,以被检验零件的极限尺寸作为量规的基本尺寸。 图6.3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图图6.3所示为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图。标准规定量规的公差带不得超越工件的公差带。 通规尺寸公差带的中心到工件最大实体尺寸之间的距离Z(称为公差带位置要素)体

量规及量规设计

量规及量规设计 在现代工业中,量测与检验已是十分普遍的工作项目。现场操作人员使用工作量规,品管检查人员合用检验量规检查成品,量规校正人员则参考量规来校正以上两种量规的准确性。 量规若依其构造与功能来区分,可以分成(1)固定量规、(2)指示量规、(3)组合量规等三大类。固定量规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此类量规多为标准品,由制造厂商大量生产,但有些时候工具设计人员为了某项特别的产品,也需要自行高等简单的量规使用。 指示量规十分复杂,可以批示出工件偏离基准尺寸的范围程度,而且可据此判定工件合格与否。组合量规则可以同时度量并检查工件数各部位的尺寸是否合与规定范围,外形复杂,价钱亦高。 由可知,量规并不具有量测工件尺寸的能力,它只能用来检验工件是否合与标准,与一般可量测尺寸的量具是不相同的。 量规简介 量的种类很多,按照功能区分,可分成固定量规、指示量规与组合量规三大类,简介如后。 固定量规 固定量规可以再区分成固定标准量规与固定极限量规二种。 固定标准量规主要是作为校准确使用,是一些测量仪器的参考标准。而固定极限量规是用来检查工件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尺寸之内,也是最常使用的检验量规。以下主要讨论着重在固定极限量规,固定标准量规则只有简单介绍。 环规 此种量规主要是量度圆柱直径,其外形为环状,如图4-1(a)图所示,一个是“能过”端另外一个为“不有过“端。工件直径必须比通过端小,且必须比不通过端大,尺寸方属合格。环规周围通常都有压花,以便于握持,而为了能明显区别通过与不通过,一般通过端较长,而且不通过端的外环有一凹槽,以供辨别。 塞规 塞规用来验孔的内径尺寸,有数种型式,可适合不同孔径的工件。如图4-2所示。 整体式塞规有双头式与阶级式两种,通过端较长,不通过端较短,并且刻有凹槽,以供识别,如图4-2

公差第5章 量规设计基础

第5章量规设计基础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理解泰勒原则的含义。 2.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种类。 3.掌握工作量规的设计方法。 5.1 概述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零件时,只能判断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而不能测出零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数值。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验收效率高。 量规的形状与被检验工件的形状相反,其中检验孔的量规称为塞规,它由通规和止规组成,通规是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作用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止规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如图5-la)所示。检验轴的量规称为卡规,它的通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作用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止规是按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如图5-lb)所示。 用量规检验零件时,只有通规通过,止规不通过,被测件才合格。 图5-1光滑极限量规 量规按照用途分为: 1.工作量规 在零件制造过程中,生产工人检验工件时所使用的量规称为工作量规。通规用代号T表示,止规用代号Z表示。通常使用新的或者磨损较少的量规作为工作量规。 2.验收量规 检验人员或者用户代表验收工件时所用的量规称为验收量规。 验收量规不需要另行制造,一般选择磨损较多或者接近其磨损极限的工作量规作为验收量规。 3.校对量规 用于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称为校对量规,由于孔用工作量规使用通用计量器具检验,所以不需要校对量规。校对量规有以下几种: 校通一通(T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通规不合格。 校止一通(Z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止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止规不合格。 校通一损(TS)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是否达到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不通过轴用工作量规(通规),否则该通规已到或者超过磨损极限,不应该再使用。 132

设计的实现评价量规

设计的实现-评价量规 评价要素优秀较好一般 小组合作水平(20%)1、成员参与度高,成员都非常积极。 2、民主集中情况很好。通过交流 组员能清楚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 能非常清楚同伴对问题的看法。并 最终达成统一的看法。3、有领军人 物,能快速做出统一决策4、小组 合成果与预期成果非常接近 1、参与度高,但成员积极性一 般。2、民主集中情况好。通过 交流,成员之间基本了解各之 的看法,基本统一了观点3、有 领军人物,看重自己组的表现。 4、小组成果与预期成果基本接 近。 1、参与度一般,个别成员游 离与活动之外。2、民主集中 度一般,通过交流,成员间 部分的形成统一的观点。3、 有领军人物,但不很自信。 4、小组成果与预期成果 有一定距离。 对概念知识的掌握情况(30%)1、能很好的理解并通过活动解决提 出的问题。2、能通过个例概括归纳 出普遍意义上的数学概念。3、能很 好的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4、能 很好的通过对概念知识的反馈练 习。 1、能很好的理解并通过活动解 决提出的问题。2、能理解别人 概括归纳出来的普遍意义上的 数学概念。3、能把自己的理解 表达出来。4、基本能通过对概 念知识的反馈练习。 1、基本能理解并通过活动解 决提出的问题。2、对通过个 例概括归纳出普遍意义上的 数学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困 难。3、能把自己的理解表达 出来。4、对完成概念知识的 反馈练习还有一定困难。 对工具的使用掌 握程度(30%)能熟练使用工具并能制作模型 能通过自己努力使用工具制作 一些简单的模型能使用一些常用的工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认知(10%) 能通过反思,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 势与不足,比如与小组成员的沟通 交流水平,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迁 移能力。并能分析造成这些的原因。 能通过反思,大体知道自己的 优势与不足,并能大致分析造 成这些的原因。 大体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 足,对造成不足的原因不是 很清楚,也不太想去弄清楚。 学生自我提升的意愿与途径(10%) 非常强烈,并分析了提升的途径, 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有提升意愿,但紧迫感不强, 没有立即分析提升途径与制订 计划。 提升意愿不强,对原因分析 不足,不关心提升途径与计 划,得过且过。

量规设计

第6章 光滑极限量规 6.1 概 述 检验光滑工件尺寸时,可用通用测量器具,也可使用极限量规。通用测量器具可以有具体的指示值,能直接测量出工件的尺寸,而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线的专用量具,它不能确定工件的实际尺寸,只能判断工件合格与否。因量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并且可以保证工件在生产中的互换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中。光滑极限量规的标准是GB/T 1957-2006。 光滑极限量规有塞规和卡规之分,无论塞规和卡规都有通规和止规,且它们成对使用。塞规是孔用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确定的,作用是防止孔的作用尺寸小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止规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如图6.1所示。 卡规是轴用量规,它的通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作用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止规是按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小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如图6.2所示。 图6.1 塞规检验孔 图6.2 环规检验轴

量规按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类: 1)工作量规工作量规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工件用的量规,它的通规和止规分别用代号“T”和“Z”表示。 2)验收量规验收量规量是检验部门或用户代表验收产品时使用的量规。 3)校对量规校对量规是校对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以检验其是否符合制造公差和在使用中是否达到磨损极限。 6.2量规设计 6.2.1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 单一要素的孔和轴遵守包容要求时,要求其被测要素的实体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而实际要素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从检验角度出发,在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规定了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它是光滑极限量规设计的重要依据,阐述如下:孔或轴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体外作用尺寸应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对于轴,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 任何位置上的实际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小实体尺寸。即对于孔,其实际尺寸不大于最大极限尺寸;对于轴,其实际尺寸不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显而易见,作用尺寸由最大实体尺寸控制,而实际尺寸由最小实体尺寸控制,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应遵循这一原则。 6.2.2量规公差带设计Array 1. 工作量规 1)量规制造公差 量规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得多,但量规 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误差,因而 对量规规定了制造公差。通规在检验零件 时,要经常通过被检验零件,其工作表面会 逐渐磨损以至报废。为了使通规有一个合理 的使用寿命,还必须留有适当的磨损量。因 此通规公差由制造公差(T)和磨损公差两 部分组成。 止规由于不经常通过零件,磨损极少, 所以只规定了制造公差。 量规设计时,以被检验零件的极限尺寸作为量规的基本尺寸。 图6.3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图图6.3所示为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图。标准规定量规的公差带不得超越工件的公差带。 通规尺寸公差带的中心到工件最大实体尺寸之间的距离Z(称为公差带位置要素)体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规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规 对于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量规,可用于教师自查自省,也可用于教师互评。好的 评价量规会对教学及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 有 利于调整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 促进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科特点, 实施符合学生发 展水平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评价维度 标准 1 优( 15~20 分) 标准 2 良( 8~14 分) 标准 3 一般( 0~7 分) 教学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 思想 ( 20 分) 教学思想; 尊重学生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教学 思想 教学思想没有体现或比较陈旧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优( 15~20 分) 良( 8~14 分) 一般( 0~7 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 与学习课题相关; 学习 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 体现知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目标空洞, 和学习主题相关性不 大,与学段学习总目标不一致 分析 ( 20 分) 符合年段特征; 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 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 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能力的培养; 的培养;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优( 28~40 分)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 略; 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丰 良( 15~27 分) 一般( 0~14 分) 教学 过程 设计 ( 40 分) 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 种 智能,体现自主、合作、探 究的 学习方式; 各教学环节的操作描 述具体, 有清晰的目标说明; 各 教学策略体现了学习者特 征,有 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 围绕总 体 目标的实现展开; 教学策略内容和形 式丰富、多样, 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 智能; 教学策略要求明确, 对师生的 要求 比较具体、可操作性较强; 教学策略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 一致,不能有效实现总目标,形 式单一,任务描述和对师生、支 持的要求不清楚, 缺乏层次性和 差异性 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 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尊 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教学 优( 15~20 分) 良( 8~14 分) 一般( 0~7 分) 评价 ( 20 分) 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 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的观点; 提供了教学评价,且清晰明了 未提供教学评价, 方式不当 或采取的评价 0-35 一般 36-72 良 73-100 优

量规设计基础

量规设计基础 一、极限尺寸判断原则 单一要素的孔和轴遵守包容要求时,要求其被测要素的实体处处不超过最大实体边界,而实际要素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检验原则 依照极限尺寸判断原则设计的量规,称为光滑极限量规(简称量规)。检验孔用的量规称为塞规,检验轴用的量规叫环规或卡规。量规由通规(通端)和止规(止端)所组成。通规和止规是成对使用的。检验时,通规通过被检轴、孔则表示工件的作用尺寸没有超出最大实体边界。而止规不通过,则说明该工件实际尺寸也正好没有超越最小实体尺寸。故零件合格。 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 按用途分:工作量规、验收量规、校对量规 1工作量规——工人在加工中用它来测工件的。通端:T止端:Z 2验收量规——检验部门或用户来验收零件的。 3校对量规——用来校对轴用量规,以发现卡规是否已磨损或变形。 TT→校通—通量规(通过被测卡规的通端)防止尺寸过小 TS→校通—损量规(不通过被测卡规的通端)防止尺寸过大 ZT→校止—通量规(通过被测卡规的通端)防止尺寸过小 对于孔量规的校对一般用通用量仪来校对。 四、工作量规的设计 1工作量规的公差带 1)作量规基本尺寸的确定:各种量规是以被测工件的极限尺寸作为基本尺寸。 T=MMS :dmaxD Z=LMS :dminD

2)作量规的公差带 ① 制造公差——控制量规制造时产生的误差。 ② 磨损公差——规定有一个合理的寿命。 通端:制造、磨损止端:制造 国标规定两种方案:量规公差带以不超出工件极限尺寸为原则分布在尺寸公差带之内。 通规的制造公差带对称于Z值。 Z——制造公差带中心至被测工件MMS之间的距离,其允许磨损量以工件的MMS 为极限。 止规的制造公差带是以工件的LMS算起。 量规公差带中:大小要素——T ;位置要素——Z。其值见P93 表4-15 2验收量规的公差带 没有列出单独的公差带规定:检验部门应该使用磨损较多的通规;用户使用通规接近MMS,以及接近LMS的止规。 3校对量规的公差带 TT——从通规的下偏差计算起,向通规公差带内分布。 TS——从磨损极限算起向轴用公差带内分布 ZT——从止规的下偏差算起,向止规内分布。 Tp=1/2× T。校对量规的公差等于工作量规的一半。 4量规极限偏差的计算 一般步骤如下: ①定量规的基本尺寸 ②查出工件的基本偏差与标准公差 ③定量规的公差带大小T和位置Z ④计算各种量规的上、下偏差 ⑤最后画出公差带图 五、量规的主要技术要求

量规的设计

量规的设计 量规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量规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它可使课堂讨论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问题来进行。 教学量规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即以实践者科学地发现和解释事实为基础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课堂教学情境和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 好的量规首先要具有真实性。量规强调客观性与写实性,要求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进行记录,而不是杜撰、虚构与主观臆想。好的量规一定要有典型性。强调真实性不等于量规就是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事件的罗列与堆砌。教育实践是复杂的,任何单一的教育量规都不可能涉及教育科学的所有方面、所有环节,只能解决较为有限的问题。好的量规一定要有典型性。强调真实性不等于量规就是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事件的罗列与堆砌。教育实践是复杂的,任何单一的教育量规都不可能涉及教育科学的所有方面、所有环节,只能解决较为有限的问题。 量规制作的基本过程首先,教师应该在专家的引领下参与量规制作并且成为量规制作的主体。制作量规要有充足的量规素材。视频

量规的制作更需要现场指导及与技术人员的合作。明确目标,突出主题。教学量规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决策的智慧和能力,但就一个具体量规来说,还要有具体目标。主题的选择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困惑的事件相关。主题不明确,量规就流于末节,失去价值。 拟写量规拍摄计划(编写量规脚本)。尊重事实,适当加工。量规应围绕所遇到的焦点问题作真实描述,实际情况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要添枝加叶,也不要按主观意图随意删改。但也不是对有关问题仅仅作自然主义的描述,而是通过对量规素材的适当加工整理,把问题寓于情节之中。量规在运用于教学之前,应得到同行的确认。 量规可以是整节课,也可以是片断,应根据主题的需要决定。视频量规要求附原型(整节课的量规素材)。

量规的设计

量规的设计 (2013-03-14 16:13:01) 转载▼ 标签: 教育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 (2)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3)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时间: —月―日第_节班级______________ 科目 教学内容: 教师科学指导 评估 内容评估细则 1.手段优化: 恰当用好电 教仪器或直观教具。 2.创设情景: 精心设计问 题情境,导入清晰、过渡白 然、有吸引力,问题设置有 梯度,提问语言简洁。分得评估 值分内容 5施教者: 学生价值趋向 评估细则分得值分 1.情感情绪:

兴趣浓厚,10学得轻松、投入、乐于学习。 2.合作水平: 合作学习气氛活跃,小组讨论热烈,责任性强,参与率达100%,师生、学生关系和谐。10激发学生兴趣 3.示范示例: 做好示范,10 精心设计课例,分层推进, 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4.民主鼓励: 教态xx, 10 有激情,xx感情融洽。重 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开发, 有聆听学生发言的习惯,及 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5.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环 节严密,气氛活跃,小组合 作学习有序有效,实现白动 化。 6.规范训练: 课堂常规训

练频率高,针对性强,全员 参与收效大。10情感价值观 3.意志品质: 学习白信,10敢于质疑,敢于竞争,善于选择恰当方法和途径,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尊重他人: 注意力集中,10善于倾听他人意见,赏识他人长处。 培养学生习惯10 乙教师形象: 普通话流畅,10 表达准确、严谨,板书工整、 条理、清楚,教态亲切白然。 8.以学定教: 目标明确,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学法指 导,使学生会学。10个性价值观 5.全面细致地观察,批评10性地思考,选择性地记录,及时提出白己的见解。 6.学习习惯: 准备充分,10学习用品齐全,摆放有序,有良好的听、记、讨论、举手反馈等习惯。10导学方法策略9.教法科学: 重方法、重10 过程,提倡生生交流、生师

量规设计基础~讲课讲稿

量规设计基础~

5.1 概述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零件时,只能判断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而不能测出零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数值。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验收效率高。 量规的形状与被检验工件的形状相反,其中检验孔的量规称为塞规,它由通规和止规组成,通规是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作用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止规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如图5-la)所示。检验轴的量规称为卡规,它的通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 作用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止规是按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 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如图5-lb)所示。 用量规检验零件时,只有通规通过,止规不通过,被测件才合格。 图5-1光滑极限量规 量规按照用途分为: 1.工作量规

在零件制造过程中,生产工人检验工件时所使用的量规称为工作量规。通规用代号T表示,止规用代号Z表示。通常使用新的或者磨损较少的量规作为工作量规。 2.验收量规 检验人员或者用户代表验收工件时所用的量规称为验收量规。 验收量规不需要另行制造,一般选择磨损较多或者接近其磨损极限的工作量规作为验收量规。 3.校对量规 用于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称为校对量规,由于孔用工作量规使用通用计量器具检验,所以不需要校对量规。校对量规有以下几种: 校通一通(T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通规不合格。 校止一通(Z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止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止规不合格。 校通一损(TS)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是否达到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不通过轴用工作量规(通规),否则该通规已到或者超过磨损极限,不应该再使用。 5.2 量规尺寸及公差带 量规是专用量具,它的制造精度要求比被检验工件更高,但不能将量规工作尺寸正好加工到某一规定值,故对量规工作尺寸也要规定制造公差。 5.2.1 工作量规基本尺寸

设计一个教育教学评价量规

设计一个教学评价量规

————————————————————————————————作者:————————————————————————————————日期:

1.教学评价量规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教学评价量规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评价量规的要求有: 一、评价的项目:1、教学策略 2、教学资源 3、教师角色4、学生角色 5、技术应用 6、学习评价 二、评价的内容: 1、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 2、设计能够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教学活动,开发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 3、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4、信息加工的主体,通过质疑和探究、发现学习,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5、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研究性学习的 开发工具。 6、尝试检验多种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使用自评、互评工具,对其创作的技 术产品及其创作过程作出批判性的评价。 设计一个评价量规的方法 ①确定要教的所有内容; ②选择要评价的指标(选择那些重要的内容); ③为每一个指标设计如何分等级和描述评价标准(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对质量 的要求); ④设计一个表格,把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放进去; ⑤在开发初期与学生共享所设计的评价量规; ⑥使用评价量规。 (2)教学评价量规的要求 1、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水平来设计结构性分量。 2、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个结构分量的权重。 3、描述性语言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搜索”技能的评价量规表 评价标准和等级分数 优秀:16-20分良好:11-15分一般: 0-10分 评价结果 学习与交流 25分 优秀:在搜索过程中,和小组成员主动交流学习,很好的沟通,很好的完成任务。 良好:在搜索过程中,被动的和组员交流,跟组员有一定的沟通。 一般:在搜索过程中,没有和组员交流学习,没有沟通。 信息表达25分 优秀:对搜索回来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重新组织,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有一定的深度。 良好:对搜索回来的内容有一点加工处理,认同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 一般:只是复制了一些别人的内容,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 完成任务的情况 25分 优秀:快速的完整的获取所要的信息。 良好:一般的速度,基本获取所要的信息。 一般:搜索不到所有的信息。 搜索情况25分 优秀:能正确选用关键字,高效获取信息。 良好:能正确选用关键字,比较快的获取信息。 一般:没有能准确地使用关键字,搜索不到所有的信息。 教师评语:

量规设计基础~最新版

5. 1 概述 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零件时,只能判断 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而不能测出零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数值。其特点是: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验收效率高。 量规的形状与被检验工件的形状相反,其中检验孔的量规称为塞规,它由通规和止规组 成,通规是按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作用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止 规是按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孔的实际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如图5-la) 所示。检验轴的量规称为卡规,它的通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 作用尺寸大于其最大极限尺寸;止规是按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其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 尺寸小于其最小极限尺寸,如图5- lb)所示。 用量规检验零件时,只有通规通过,止规不通过,被测件才合格。 图5-1光滑极限量规 量规按照用途分为: 1 .工作量规 在零件制造过程中,生产工人检验工件时所使用的量规称为工作量规。通规用代号T表示,止规用代号Z表示。通常使用新的或者磨损较少的量规作为工作量规。 2.验收量规 检验人员或者用户代表验收工件时所用的量规称为验收量规。 验收量规不需要另行制造,一般选择磨损较多或者接近其磨损极限的工作量规作为验收量规。 3 .校对量规 用于检验轴用工作量规的量规称为校对量规,由于孔用工作量规使用通用计量器具检 验,所以不需要校对量规。校对量规有以下几种: 校通一通(T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通规不合格。 校止一通(ZT)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止规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通过,否则止规不合格。 校通一损(TS)是检验轴用工作量规通规是否达到磨损极限的校对量规。校对时,应该不通过轴用工作量规(通规),否则该通规已到或者超过磨损极限,不应该再使用。 5. 2 量规尺寸及公差带 量规是专用量具,它的制造精度要求比被检验工件更高,但不能将量规工作尺寸正好加工到某一规定值,故对量规工作尺寸也要规定制造公差。 5. 2. 1 工作量规基本尺寸

教学评价量规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的维度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教学设计方案(60分) 课题概述 (5分) 优(4~5分)良(2~3分)一般(0~1分) ●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 排有清晰的说明 ●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 性介绍清晰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及课 的意图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思想 (10分) 优(8~10分)良(5~7分)一般(0~4分)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 思想 ●尊重学生差异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教 学思想 教学思想没有体现 或比较陈旧 学习目标分 析 (10分) 优(8~10分)良(5~7分)一般(0~4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符合年段特征 ●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 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 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维目标 ●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 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 题相关性不大,与学 段学习总目标不一 致 学习者特征 分析 (5分) 优(4~5分)良(2~3分)一般(0~1分) ●详细列出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 信息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 础等 ●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有适当的 介绍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信息或表述不清楚 或缺少许多 教学过程设 计 (20分) 优(16~20分)良(10~15分)一般(0~10分)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富丰富、多 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体 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各教学环节的操作描述具体,有清 晰的目标说明 ●各教学策略体现了学习者特征,有 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 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尊重学生之 间的差异性 ●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 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 展开 ●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丰 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 的多种智能 ●教学策略要求明确,对师 生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 作性较强 教学策略目标与总 目标多处不一致,不 能有效实现总目标, 形式单一,任务描述 和对师生、支持的要 求不清楚,缺乏层次 性和差异性 教学评价(5 分) 优(4~5分)良(2~3分)一般(0~1分) ●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提供了教学评价,且清晰明了未提供教学评价,或

评价量规的设计

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在表现性评价或本真性评价中,利用量规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的评价都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 一、如何设计量规 一般量规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而且形式也可能是多种多样。 1.评价的主要指标的确定 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 (2)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3)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 2.设计评价指标的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结构分量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结构分量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有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结构分量,权重应该高一些。 3.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的语言。 另外,我们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如下面的研究性学习量规中,水平1中涉及到“信息收集”项,在水平2、3、4、也包括了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和水平2间的间距离应当和水平3和4水平间的距离相等。

二、评价量规的工具——元量规 量规设计的质量也是需要评价的。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用于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这样的量规就称为元量规。如下表就是一个元量规实例,它可以帮助我们整体衡量一个评价量规是否设计得当。

第6章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答案)

第6章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光滑极限量规是依据包容原则综合检验光滑工件的尺寸与形状的无刻度的检具。T 2、光滑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F 3、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F 4、检验孔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通规,检验轴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止规。F 5、塞规是检验孔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T 6、环规是检验轴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F 7、塞规中的止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F 8、用以检验工作量规的量规是校对量规。T 9、塞规的工作面应是全形的,卡规应是点状的。F 10、通规和止规公差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F 11、给出量规的磨损公差是为了增加量规的制造公差,使量规容易加工。F 12、规定位置要素Z是为了保证塞规有一定使用寿命。T 13、国家标准规定,工作量规采用内缩极限。T 14、安全裕度由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所决定。F 15、验收极限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减速去一个安全裕度A。F 二、简答题 1 试述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和分类。 答:作用在大批量生产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检验效率而采用量规,两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时可靠,并能保证互换性。因此,量规在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类: 按用途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合校对量规. 2 量规的通规和止规按工件的哪个实体尺寸制造?各控制工件的什么尺寸? 答:量规的通规按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制造; 量规的止规按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制造; 量规的通规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 量规的止规控制工件的实体尺寸。 3 用量规检测工件时,为什么总是成对使用?被检验工件合格的标志是什么? 答:通规和止规成对使用,才能判断孔或轴的尺寸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尺寸范围内。 被检验工件合格的标志时通规能通过,止规不能通过,反之不合格。 4为什么要制定泰勒原则,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由于工件存在形状误差,加工出来的孔或轴的实际形状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圆锥体,所以仅仅控制实体尺寸在极限尺寸范围内,还不能保证配合性质。为此,《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从工件验收的角度出发,对要求的孔和轴提出了极限尺寸判断原则,即:泰勒原则。 通规用来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总的测量面应是与孔或轴形状相对应的完整表面,{通常称全型量规},其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且长度等于配合长度。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它的测量面应是点状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小实体尺寸。 5 量规的通规除制造公差外,为什么要规定允许的最小磨损量与磨损极限? 答:因为通规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要通过工件会逐渐磨损,为了使通规具有一定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