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行业现状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行业现状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崔小明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102550)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乙二醇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出现了过剩的态势,而我国乙二醇产品的自给率只有约28.0%,因此我国除进口乙二醇以及对现有乙二醇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以外,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我国乙二醇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

关键词:乙二醇生产消费市场

乙二醇(简称EG)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国内外大型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都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即加压水合法的工艺路线,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Shell、美国Halcon-SD以及美国UCC三家公司所垄断。近年来,随着聚酯纤维、聚酯塑料和防冻液等对乙二醇的旺盛需求,人们开始致力于乙

二醇新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Shell公司、UCC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等相继开发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制乙二醇生产技术;Halcon-SD、UCC、Dow化学、日本触媒化学以及三菱化学等公司相继开发了碳酸乙烯酯法制乙二醇生产技术;另外,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美国UCC以及日本宇部兴产等公司也开展了由合成气制乙二醇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被认为是今后乙二醇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1 世界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1,2]

1.1 生产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聚酯市场消费的急剧增长,世界乙二醇生产发展迅速。1993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9 600 kt/a,1996年增加到11 200 kt/a,2001年达到14 330 kt/a,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15 862 kt/a,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5 065 kt/a,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31.9%;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 576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9.9%;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 674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16.9%;日本的生产能力为925 kt/a,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8%;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的生产能力为4 059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25.6%,其他地区的生产能力为 1 563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9.9%。Dow化学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商,2003年生产能力达到2 195 kt/a,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3.8%;其次

是沙特阿拉伯的SABIC公司,生产能力为2 150 kt/a,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3.6%;再次是Shell公司,生产能力为1 040 k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 6.6%。2003年世界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

表1 2003年世界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

1.2 新建、扩建情况

在2007年以前,世界上有许多生产厂家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新建或扩建装置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地区。科威特Equate公司于2004年使其现有生产能力增加到620 kt/a,中国台湾南亚塑料公司计划于2006年在麦寮采用SD公司技术新建一套6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印度信赖工业公司计划于2005年新建一套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中国台湾省远东纺织公司子公司东方联合化学公司(OUCC)计划于2006年在高雄新建一套5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壳牌公司拟在新加坡新建一套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伊朗国家石化公司(NPC)公司计划在伊朗哈里格(Kharg)岛新建一套55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装置计划于2006年建成投产,印度石化公司(IPCL)计划新建一套5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泰国烯烃公司(TOC)计划于2006年第二季度新建一套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计划在延布将建设第8套乙二醇生产装置,这套600 kt/a的乙二醇生产装置是作为其子公司延布石化公司第3套800 kt/a乙烯装置的下游项目,装置预计于2007年建成投产;另外,SABIC的子公司朱拜勒联合石化公司(JUPC)将在朱拜勒建设625 kt/a的第7套乙二醇装置,作为产能1 000 kt/a乙烯装置的下游项目,装置计划于2005年底建成投产。上述两套乙二醇装置的相继建成,加上东方石化公司(萨比克与三菱化学等50/50的合资企业)在朱拜勒的乙二醇装置扩能,SABIC公

司的乙二醇总生产能力将从2003年的2 150 kt/a扩增至2007年的4 200 kt/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商。中国台湾人造纤维公司(CMFC)将采用Shell化学公司转让的Omega环氧乙烷/乙二醇技术工艺包,在高雄新建一套4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装置计划于2006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预计到2007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22 500 kt/a。

1.3 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2001年世界乙二醇的总消费量为12 514 kt,2002年总消费量为12 620 kt,2003年总消费量为14 200 kt,其中80.2%用于生产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聚酯膜和其他PET树脂),11.4%用于生产防冻剂,8.4%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包括胶乳表面涂层、不饱和聚酯及化工中间体)。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的总消费量将以年均 4.8%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6 160 kt,其中北美地区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8%,西欧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1.8%,中东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18.9%,亚洲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6.2%。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上世界乙二醇产需基本平衡,但北美和中东地区乙二醇生产能力的过剩。从全球乙二醇产需平衡看,中东地区、加拿大、美国仍将是世界乙二醇主要的出口地区和国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产量增加很快,严重过剩,已经超过北美地区而成为世界最大的乙二醇出

口地区。另外,从世界的消费趋势看,乙二醇用于聚酯生产的比例在逐年增长。

亚洲是世界乙二醇的主要消费地区,也是世界上乙二醇贸易量较大的地区,其消费量占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的50%以上,但该地区的产量却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消费,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随着亚洲地区大型乙二醇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亚洲地区乙二醇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随着亚洲聚酯工业的飞速发展,供需仍有很大的缺口,到2007年以后供需矛盾才会有所缓解。

1.3.1 美国

2002年美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为2 502 kt,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防冻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中用于生产防冻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28.7%,用于生产PET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2.0%,用于其他方面(包括胶乳表面涂料、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化学中间体等)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9.3%。在PET消费中,用于生产PET固体树脂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50.9%,用于生产PET纤维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37.0%,用于生产PET薄膜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6.8%,用于PET 片材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4.7%,用于PET工程塑料的消费量约占PET总消费量的0.6%。2002年,美国乙二醇的进口量约为363 kt,约占美国乙二醇总消费量的15%。产品主要来自加拿

大、沙特阿拉伯,其中来自加拿大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63.2%;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29.6 %;出口量约为527 kt,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加拿大和墨西哥,其中向亚洲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21.5%,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11.8%。预计今后几年,美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年均 4.1%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3 060 kt。近年来美国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见表2所示。

表2 近年来美国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 kt

年份PET固体

树脂聚酯纤

防冻剂聚酯薄

其他合计

2000 2001 2002 2007

691

760

790

1 159

692

568

574

748

730

726

717

703

98

101

106

114

321

320

315

337

2

532

2

475

2

502

3

061

2002-20078.0 5.5 -0.4 1.5 1.3 4.1

年均增长

率,%

1.3.2 西欧

2002年,西欧乙二醇的消费量为1 708 kt,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防冻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固体树脂以及聚酯纤维等。其中用于生产PET固体树脂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39.0%,用于生产聚酯纤维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1.5%,用于生产防冻剂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6.9%,用于聚酯薄膜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5.2%,用于生产其他PET树脂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3.8%,用于其他方面(包括胶乳表面涂料、醇酸树脂以及化学中间体等)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3.6%。西欧地区是世界乙二醇的净进口地区,2002年进口量约为472 kt,占美国乙二醇总消费量的27.6%。产品主要来自东欧(包括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沙特阿拉伯等,其中来自东欧的进口量为179 kt,占总进口量的37.9%;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约为156 kt,占总进口量的33.1%。预计今后几年,西欧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约 1.8%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 870 kt,近年来西欧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见表3所示。

表3 近年来西欧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kt/a

年份PET固体

树脂聚酯纤

防冻

聚酯薄

其他

PET

其他合计

2000 2001 2002 2007 606

634

666

778

370

361

368

403

273

268

273

288

87

91

87

89

64

64

65

65

226

227

232

248

1

626

1

652

1

708

1

870

2002-2007年

年均增长

率,%

3.2 1.8 -0.1 0.2 0 1.3 1.8

1.3.3 日本

2002年,日本乙二醇的消费量为614 kt,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防

冻剂、聚酯纤维等。其中用于生产聚酯纤维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42.0%,用于生产防冻剂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0.4%,用于生产

聚酯薄膜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11.9%,用于生产其他PET树脂

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4.5%,用于其他方面(包括胶乳表面涂

料、醇酸树脂以及化学中间体等)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1.2%。日本是世界乙二醇的净出口地区,2002年进口量只有40 kt,占日本乙二醇总消费量的 6.5%,产品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出口量为121 kt,占其产量的16.5%,产品主要出口到中国和韩国,其中出口到中国的量占总出口量的80.2%,出口到韩国的量占总出口量的12.4%。预计今后几年,日本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以年均 1.2%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总消费量将达到652 kt,近年来日本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见表4所示。

表 4 近年来日本乙二醇的消费现状及预测情况kt/a

年份聚酯纤

维其他

PET

聚酯薄

防冻剂其他合计

2000 2001 2002 2007 266

251

258

259

98

95

89

111

74

70

73

78

64

64

64

64

157

154

130

140

659

634

614

652

2002-2007年

年均增长

率,%

0.1 4.5 1.3 0 1.5 1.2

2 我国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3,4]

2.1 生产现状

我国乙二醇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开始采用的是传统的氯乙醇水解法,即利用氯乙醇与碱反应生成环氧乙烷,再由环氧乙烷水解制得乙二醇。此方法能耗大,产品纯度差,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适合大规模生产。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崛起,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75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首次引进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 公司)氧气直接氧化法技术,于1977年建成一套6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并于1998年扩产到80 kt/a。1974年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引进德国Huls公司空气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技术,建成一套44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1989年改用美国UCC公司纯氧氧化法专利生产技术。随后,上海石化、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扬子石化和北京东方化工厂等先后引进美国SD公司的纯氧氧化法生产技术建成乙二醇生产装置;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等先后引进美国Shell化学公司的纯氧氧化法生产技术建成乙二醇生产装置。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装置有10套,2004年总生产能力为1 116 kt/a,生产工艺全部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氧化法。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公司,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生产厂家有6家,生产能力合计为787 kt/a,占我国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

70.5%;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生产厂家有4家,生产能力合计为329

kt/a,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29.5%。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装置,生产能力

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26.9%;其次是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225 kt/a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20.2%。再次是中

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的159 kt/a生产装置,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

的14.2%。2004年我国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厂家见表5所示。

表5 2004年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 生产厂家名称生产能

技术来源备注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

份有限公司

80 SD氧气法1998年7月扩产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

司60 UCC氧气法原为Huls空气法,

1989年改为UCC氧气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

60 Shell氧气法2000年扩产

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

司159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2002年

扩产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40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

限公司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

300 SD氧气法1999年扩产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

225 SD氧气法2002年扩产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100 Shell氧气法1996年投产天津石油化工公司42 Shell氧气法1996年投产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

公司50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2002年

扩产

合计 1 116

随着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增加。1990

年我国乙二醇的产量只有284.2 kt,1995年增加到456.1 kt,1990-

1995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9.9%。2000年产量达到 907.5 kt,1995-

2000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4.8%。2002年我国乙二醇的产量为

906.1 kt,比2001年增长12.2%,2003年产量达到969.3 kt,比2002

年增长7.06%,1998-2003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5.3%。近年来

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的产量情况见表6所示。

表6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主要生产厂家产量情况

kt 生产厂家名称200020012002年2003年

年年

71.9 56.3 80.8 76.8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59.5 37.2 40.7 41.2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41.1 39.4 37.9 40.3

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109.8 117.4 137.8 171.1

49.9 42.0 46.0 43.1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

公司

233.9 195.5 196.3 180.2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

131.1 114.7 174.2 193.4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109.6 102.4 95.3 95.4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45.1 39.9 39.4 49.0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

45.9 50.2 43.9 59.5

2.2 拟建、扩建情况

由于目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消费,因而有多家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北京燕山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拟将现有的乙二醇生产能力扩建到300 kt/a装置,

预计2005年建成投产;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新建一套380 kt/a的乙二醇生产装置,预计2005年底建成投产,届时该公司的乙二醇生产能力将达到600 kt/a,成为我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家;南京扬巴公司拟新建1套3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计划2004年建成投产;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拟在南海新建一套32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预计2005年投产;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新建一套18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装置预计于2006年建成投产。另外,江苏省太仓拟新建一套6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宁波美国协和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拟新建一套12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新疆拟新建一套100 kt/a乙二醇生产装置;道化学天津乙烯项目拟新建一套300 kt/a乙二醇装置;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拟将现有的乙二醇生产能力扩建到200 kt/a。预计到2007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 2 400 kt/a,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

2.3 进出口情况

虽然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较快,但由于聚酯等工业的强劲需求,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根据海关统计,1995年我国乙二醇的进口量只有205.4 kt,2000年突破了1 000 kt,达到1 049.7 kt,1995-2000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8.58%;2002年进口量进一步增加到2 145.7 kt,进口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71.1%。2003年

我国乙二醇的进口量达到2 516.1 kt,比2002年增长17.3%,进口量占国内总消费量的65.8%,1998-2003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2.2%。进口产品主要来源于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其中来自加拿大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25.7%,沙特阿拉伯占20.6%,中国台湾占11.2%,美国占9.3%,韩国占8.8%,日本占8.6%。2004年1-7月份我国乙二醇的进口量达到1 966 kt,比2003年同期增长52.6%。在进口的同时,我国乙二醇也有少量的出口,2001年出口量为2.3 kt,2002年出口量为31.9 kt,2003年出口量为23.4 kt,2004年1-7月份出口量为14.8 kt,比2003年同期减少7.6%。

2.4 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不断增加。1990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只有315.5 kt,1995年增加到656.8 kt,1990-1995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5.8%;2000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 957.1 kt,1995-2000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4.40%;2002年表观消费量突破 3 000 kt,达到3 019.9 kt,成为世界上乙二醇消费量最多的国家,2003年表观消费量进一步增加到 3 462.0 kt,比2002年增长约14.64%,1998-2003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6.9%。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见表7所示。

表7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

kt 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

开工率,%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843.8

907.5

807.5

906.1

969.3

566.9

1 049.7

1 597.1

2 145.7

2 516.1

0.13

0.15

2.3

31.9

23.4

1 410.6

1 957.1

2 402.3

3 019.9

3 462.0

59.82

46.37

33.61

30.00

28.00

从表7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但国内自给率却不断下降。1998年我国乙二醇的国内自给率为71.2%,2002年下降到30.0%,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28.0%,表明我国乙二醇发展潜力还相当大。

目前,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等,2003年的消费结构为:83.8%用于生产聚酯产品,16.2%用于生产防冻液和其他产品。

近年来,我国PET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薄膜等)生产发展很快,2000年生产能力只有5 950 kt/a,2002年增加到11 020 kt/a,2003年生产厂家达到100多家,总生产能力达到约14 500 kt/a,主要的生产厂家有江苏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1

080 kt/a)、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400 kt/a)、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生产能力为387 kt/a)、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365 kt/a)、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350 kt/a)、厦门翔鹭纺纤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320 kt/a)、广东开平涤纶企业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300 kt/a)、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60 kt/a)、天津石化公司(生产能力为200 kt/a)以及洛阳石油化工公司(生产能力为200 kt/a)等。2003年我国PET聚酯产品的产量约为8 500 kt,共消费乙二醇约2 900 kt,消费量约占国内乙二醇总消费量的83.5%。预计到2007年我国PET聚酯生产能力将达到16 000 kt/a,需求总量可达到12 000 kt左右,届时聚酯行业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4 000 kt。我国聚酯消费中以瓶用聚酯增长最快,到2007年瓶用聚酯在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9%上升到13%,而纤用聚酯的比例将相应从目前的87%下降到83%,届时我国的聚酯生产将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但部分特殊用途聚酯仍需依赖进口。2007-2015年,我国聚酯的消费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年均增长率约为 5.6%,预计到2015年我国聚酯的消费量将达到约19 000 kt,届时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 6 370 kt。加上在防冻剂以及其他方面(包括生产乙二醛、乙二酸、醇酸树脂、二噁烷、1,3-二氧戊环、聚乙二醇、不饱和聚酯等)的消费量,预计到2007年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将达约4 600 kt,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约7 000 kt。这表明目前我国乙二醇仍

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使现有装置开足马力,也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对乙二醇的强劲需求,每年仍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乙二醇产品,因此,乙二醇在我国开发前景广阔。

3 结论及发展建议

(1)目前,我国乙二醇产品自给率只有28.0%,产品的83.8%用于生产聚酯产品,16.2%用于生产防冻液以及其他产品。随着我国聚酯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乙二醇的消费量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07年我国乙二醇的消费量将达4 600 kt,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约7 000 kt。而在2007年以前,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虽然将达到约2 400 kt/a,但即使装置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届时仍将有约2 200 kt的缺口需要依靠进口来解决,因此,乙二醇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虽然我国乙二醇供不应求,但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了过剩的态势。由于北美等地需求相对不旺,其生产厂家很多将目光转向亚洲,竭力抢占我国乙二醇市场份额。除加拿大、美国和日本这些传统向我国出口乙二醇的国家外,沙特阿拉伯以其廉价的乙烯原料为基础生产的乙二醇,目前在我国市场的份额正在迅速增加。另外,我国台湾省多家企业也看好祖国大陆的市场,纷纷决定扩大生产能力。这样势必导致更多的产品流入我

行业现状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崔小明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102550)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乙二醇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出现了过剩的态势,而我国乙二醇产品的自给率只有约28.0%,因此我国除进口乙二醇以及对现有乙二醇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以外,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我国乙二醇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 关键词:乙二醇生产消费市场 乙二醇(简称EG)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国内外大型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都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即加压水合法的工艺路线,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Shell、美国Halcon-SD以及美国UCC三家公司所垄断。近年来,随着聚酯纤维、聚酯塑料和防冻液等对乙二醇的旺盛需求,人们开始致力于乙

二醇新合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Shell公司、UCC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等相继开发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制乙二醇生产技术;Halcon-SD、UCC、Dow化学、日本触媒化学以及三菱化学等公司相继开发了碳酸乙烯酯法制乙二醇生产技术;另外,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美国UCC以及日本宇部兴产等公司也开展了由合成气制乙二醇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被认为是今后乙二醇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1 世界乙二醇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1,2] 1.1 生产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聚酯市场消费的急剧增长,世界乙二醇生产发展迅速。1993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9 600 kt/a,1996年增加到11 200 kt/a,2001年达到14 330 kt/a,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15 862 kt/a,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5 065 kt/a,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31.9%;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 576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9.9%;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 674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16.9%;日本的生产能力为925 kt/a,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8%;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的生产能力为4 059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25.6%,其他地区的生产能力为 1 563 kt/a,占总生产能力的9.9%。Dow化学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商,2003年生产能力达到2 195 kt/a,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3.8%;其次

二乙二醇单丁醚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

二乙二醇单丁醚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 究报告 出版日期:2013-9-5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1)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基本原料和用途介绍 (1) 第二节:化工市场跌宕起伏,有机化工产品表现上佳 (2) 第三节:生物基有机化工产业正在兴起 (3) 第二部分:二乙二醇单丁醚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目录 (5)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编写资质 (9) 第一部分: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基本原料和用途介绍 有机化工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简称,又称有机合成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为基础原料,主要生产各种有机原料的工业。 基本有机化工的直接原料包括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丙烯、碳四以上脂肪烃、苯、甲苯、二乙二醇单丁醚、乙苯等。从原油、石油馏分或低碳烷烃的裂解气、炼厂气以及煤气,经过分离处理,可以制成用于不同目的的脂肪烃原料;从催化重整的重整汽油、烃类裂解的裂解汽油以及煤干馏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芳烃原料;适当的石油馏分也可直接用作某些产品的原料;由湿性天然气可以分离出甲烷以外的其他低碳烷烃;从煤气化和天然气、炼厂气、石油馏分或原油的蒸气转化或部分氧化可以制成合成气;由焦炭制得的碳化钙,或由天然气、石脑油裂解均能制得乙炔。此外,还可从农林副产品获得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品种繁多,按化学组成可分类如表。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很多物质含有两种以上的特定元素或两种以上的基团,它们常又按其主要特点划入某一类。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也可按所用原料分类: ①合成气系产品(见合成气)。 ②甲烷系产品(见甲烷)。

③乙烯系产品(见乙烯)。 ④丙烯系产品(见丙烯)。 ⑤C4以上脂肪烃系产品(见碳四馏分;碳五馏分)。 ⑥乙炔系产品(见乙炔)。 ⑦芳烃系产品(见芳烃)。 从以上每一类原料出发,都可制得一系列产品。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用途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 ①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和其他高分子化工产品的原料,即聚合反应的单体; ②其他有机化学工业,包括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 ③按产品所具性质用于某些直接消费,例如用作溶剂、冷冻剂、防冻剂、载热体、气体吸收剂,以及直接用于医药的麻醉剂、消毒剂等。 由上可以看出基本有机化工的重要性,它是发展各种有机化学品生产的基础,是现代工业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化工市场跌宕起伏,有机化工产品表现上佳 2012年国内化工市场呈现剧烈震荡的走势,上半年2-5月高位盘整,6月底达到全年行情最低点,三季度随着“金九”的如期到来,市场逐渐反弹,四季度平淡收尾。在生意社监测的68个化工产品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29种,其中涨幅5%以上的商品共20种,涨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草甘膦(42.51%)、焦化苯(36.76%)、纯苯(35.13%);环比下降的商品共39种,其中跌幅5%以上的商品共34种,跌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盐酸(-65.62%)、六氟丙烯(-55.31%)、多晶硅(-48.26%)。 影响2012年国内化工市场整体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一、国际原油剧烈震荡,石化市场受到的影响加深,有机化工产品在6-7月份跟随国际原油的波动惊天逆转,市场人士的魄力也在6月底遭受重创,之后的两个季度,即使在“金九”经销商和下游客户拿货也相当谨慎。二、部分产品人为炒作因素较强,无机化工产品中的典型代表:钛白粉,多数厂家4-5月份超过60%的厂家频繁安排停车检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乙二醇行业上下游市场调研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乙二醇行业上下游市场调研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4877032.html, 1

目录 乙二醇行业上下游市场调研 (4) 第一节2016-2021年乙二醇原材料市场分析 (4) 一、乙二醇上游原材料构成 (4) 二、乙二醇上游原材料最新市场动态 (4) (二)煤炭 (4) 三、国内产销量 (5) (二)煤炭 (5) 四、原材料价格走势 (6) 1、低油价的影响 (7) (二)煤炭 (9) 五、主要供应企业供应量 (9) 六、产业政策 (10) (二)煤炭 (10) 第二节消费市场 (11) 一、乙二醇产品消费市场构成 (11) 二、乙二醇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11) 三、乙二醇产品下游市场相关政策 (11) 四、主要消费群体(企业)消费量 (12) 第三节潜在市场 (12) 一、乙二醇产品的现有潜在用户分析 (12) 二、乙二醇产品的潜在用户挖掘 (12) 1、地毯式搜索法 (13) 2、广告搜索法 (13) 3、中心开花法 (13) 2

4、连锁关系链法 (14) 第四节产业链运行分析 (14) 一、乙二醇产业环境分析 (14) 二、上下游关联度分析 (14) 第五节乙二醇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5) 一、技术 (15) 二、消费者对于产品特性要求新变化或趋势 (15) 三、整体市场前景预测 (15) 3

乙二醇行业上下游市场调研 第一节2016-2021年乙二醇原材料市场分析 一、乙二醇上游原材料构成 世界上乙二醇的主要生产方法分为石油法、煤炭法、天然气法,其中天然气法主要集中在中东和美国。目前,我国国内乙二醇供应呈现石油法为主煤炭法为辅的局面。所以我国乙二醇上原材料主要有石油和煤炭。 二、乙二醇上游原材料最新市场动态 (一)石油 2016年以来世界各地原油价格连涨数月月,因投资者押注全球供应过剩的状况正在逐步缓解。美国WTI9月原油期货价格周一(8月22日)收盘下跌1.71美元,跌幅3.52%,报46.81美元/桶,该合约已于北京时间周二凌晨2:30分到期。交投更活跃的次月合约美国WTI10月原油合约收跌1.72美元,跌幅3.33%,报47.39美元/桶。油价从上周触及的两个月高位回落,因担心中国燃料油出口急增、伊拉克和尼日利亚原油出口上升和美国活跃钻机数不断增加。另外,市场对于下个月产油国在会议上达成冻产协议的预期已经减弱。 美国方面,英国石油公司在印第安纳州Whiting日处理41.35万桶原油的炼厂恢复全面运作,为7月底以来首次,令成品油供应增加。 (二)煤炭 2016年以来,在推动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综合政策措施指导下,煤炭价格小幅回升,少数大型现代化煤矿经营状况开始出现好转迹象。但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煤炭经济低位运行的态势短期内也较难改变。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措施效果分析,煤炭市场企稳回升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但仍然存在着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4

二乙二醇项目可行性方案

二乙二醇项目 可行性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二乙二醇项目可行性方案说明 二乙二醇中文名:二乙二醇醚,英文名:Diethyleneglycol,别称:二甘醇,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10O3,分子量为106.12,外观为无色透明、无机械杂质的液体。主要用作溶剂,还可作树脂的增塑剂、烟草防干剂、纤维润滑剂和天然气的干燥剂等。 该二乙二醇项目计划总投资16860.8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755.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65%;流动资金4105.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35%。 达产年营业收入3370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723.36万元,税金及附加295.87万元,利润总额6980.64万元,利税总额8239.36万元,税后净利润5235.4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003.8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40%,投资利税率48.87%,投资回报率31.05%,全部投资回收期4.72年,提供就业职位734个。 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充分利用国家对项目产品生产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区位发展优势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有利条件,尽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

......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基本情况、市场调研预测、建设内容、项目选址、工程设计可行性分析、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环保和清洁生产说明、职业保护、风险性分析、节能方案分析、实施进度、投资计划、经济效益、项目评价结论等。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乙二醇项目 二乙二醇中文名:二乙二醇醚,英文名:Diethyleneglycol,别称:二甘醇,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10O3,分子量为106.12,外观为无色透明、无机械杂质的液体。主要用作溶剂,还可作树脂的增塑剂、烟草防干剂、纤维润滑剂和天然气的干燥剂等。 (二)项目选址 某某出口加工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5082.53平方米(折合约67.59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1.87%,建筑容积率1.1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7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8.72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乙二醇市场销售渠道及客户群研究(上海环盟)

乙二醇市场销售渠道及客户群研究

乙二醇市场销售渠道及客户群研究 (2) 第一节市场销售渠道结构 (2) 第二节各渠道形式及对比 (2) 一、各类渠道对乙二醇行业的影响 (2) 二、主要乙二醇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3) 第三节市场营销渠道建立策略 (3) 一、大客户直供销售渠道建立策略 (3) 二、网络经销渠道优化 (4) 三、渠道经销管理问题 (4) 第四节乙二醇主要客户群分析 (6) 一、客户群消费特征分析 (6) 二、客户群稳定性分析 (6) 三、客户群消费趋势 (6) 1

乙二醇市场销售渠道及客户群研究 第一节市场销售渠道结构 乙二醇并不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其销售模式主要有直销和经销。 第二节各渠道形式及对比 一、各类渠道对乙二醇行业的影响 1、直销渠道分析 乙二醇产品的用户相对集中、规模较大、数量较少,所以选择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渠道是比较合理的,与潜质的主要客户维持长久稳定作为渠道目标。近几年煤制乙二醇对现货市场的渗透,国外富裕产品的持续扩张,行业内企业应该高瞻远瞩,在资源不足时,有重点的加大自营贸易采购计划,将营销的侧重点放在有发展前途的客户身上,不计较短期的得失,注重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稳定销售渠道。 (1)以聚酯类用户为合约销售主渠道,建立用户信息台账,动态了解其开工、产销、效益等经营情况,关注产能增加计划,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前筹划资源安排,以合理的合约价格作为维系客户的主要手段。 (2)有序开发不饱和聚酯、防冻液等客户作为现货销售渠道,以提供资源保障作为维护主要手段。 (3)与有实力的经销商开展合作,利用其销售细微末端的客户和销售手段的灵活性,达到销售渠道的进一步延伸,实现产品增值。 2、分销渠道分析 乙二醇的用途除了聚酯原料(长丝、短纤、瓶片)外,还广泛用于防冻液以及粘合剂、聚氨酯、化学中间体、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这部分用户不像聚酯化纤产能过剩行业利润单薄,他们有比较高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而言有较宽裕的资金,而且地理分布比较分散。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化工销售各地区的公司,及其属下的各经营部和代表处(经销商)所组成的庞大 2

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问题、趋势、对策,正文内容就是按这样的顺 序写的) 一、2008年海南企业发展概况(正文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写企业发展概况,应是“产业”?)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1459.2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75元,同比增长8.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同比40.5%。全年15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共完成467.22亿元,同比增长61.0%,成为投资增长中的重要部分。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3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税收收入总额120.53亿元,同比37%。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85.3%,营业税增长35.1%,契税增长29.4%。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企业景气监测表明,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点;二季度为131.4,比上年同期和比一季度下降11.7点和5.7点,但仍处在高位景气区间;三季度为120.9,比上年同期和二季度下降22.3和10.6点;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全面走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和113.0,比三季度下降23.9和7.9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26.7点。(第一段可以考虑配几个图表说明?) (一)第一产业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全面增长,分别增长5.8%、3.1%、12.7%和9.8%(见图1)。全年种植粮食42.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瓜菜21.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水果17.12万公顷,下降0.4%;热带作物58.44万公顷,增长3.0%。特色优势农业有新的发展,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肉类、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0%。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DEG二乙二醇市场分析报告

2.6二乙二醇 二乙二醇英文名称Diethylene glycol,俗称二甘醇,CAS号:111-46-6。二乙二醇是无色无臭的粘稠液体;有吸湿性,无腐蚀性,相对密度 1.1184(20/20℃),折射率1.4475,沸点245℃。二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聚氨酯。 二乙二醇是环氧乙烷水合法生产乙二醇过程中的副产物,因此,其生产量会受乙二醇装置运行情况的制约。二乙二醇与乙二醇的生产量比例大约为1:10。 2.6.1世界供需分析及预测 全球范围内二乙二醇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目前全球二乙二醇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东、亚洲和北美地区,这3个地区生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8%、40%和14%。由于中东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伴随其乙二醇生产能力的增大,该地区二乙二醇生产能力将同步增大。 全球二乙二醇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亚太和北美地区,这两个地区消费二乙二醇的数量分别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5%和23%。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二乙二醇下游需求逐渐走强,世界二乙二醇的产能、产量及需求量都将呈上升趋势。 2013年世界各地区二乙二醇供需状况见表2.6-1。 表2.6-1 2013年世界各地区二乙二醇供需状况 2.6.1.1世界供应状况分析及预测

虽然全球范围内二乙二醇与乙二醇的生产比例大约是1:10,但各地区有所不同,因为有的生产企业不会将二乙二醇单独提取出来销售;除此以外,壳牌公司开发的新的乙二醇生产工艺OMEGA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则不会副产二乙二醇。 世界前十位二乙二醇生产企业见表2.6-2。 表2.6-2 2013年二乙二醇世界主要生产企业概况 通常二乙二醇都是与乙二醇伴生而存在的,因此二乙二醇的新建拟建项目与乙二醇相同。 2014-2025年全球(不包括中国)主要的二乙二醇新建拟建项目情况见表2.6-3。 表2.6-3 2014-2025年国外主要的二乙二醇拟在建和扩建项目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

————————————————————————————————作者:————————————————————————————————日期: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企业管理论文 煤制乙二醇产业发展状况 引言 乙二醇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PET)、塑料、橡胶、聚酯漆、胶粘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以及炸药。也大量用作溶剂、润滑剂、增塑剂和防冻剂等。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本化工原料,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多元醇。 1煤制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即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 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1]。聚酯系列产品耗用的乙二醇占世界产量的大部分。第二大用途是用于生产防冻液及化工中间产品的原料等,55%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时结冰。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 2煤制乙二醇发展优势 2.1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 a、直接法: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此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

b、烯烃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合成气,经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该过程将煤制烯烃与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相结合,技术较为成熟,但成本相对较高。 c、草酸酯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 和H2,其中CO通过催化偶联合成及精制生产草酸酯,再经与H2进行加氢反应并通过精制后获得聚酯级乙二醇的过程。该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受到关注最高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通常所说的“煤制乙二醇”就是特指该工艺。 2.2成本现状 由表可得,当原油价格降至2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生产乙二醇的成本与石油路线相当。 当前世界石油制乙二醇的生产企业依然占主流。2011年~2012年期间,国内乙二醇各种生产工艺产能占比如下:石油制法为83%,生物质制法为12%,煤制法为5%,但在国际油价长期上升、煤价下跌的情况下,煤制乙二醇的远景更好。2013年~2015年,随着煤制乙二醇技术的逐渐成熟,企业将更加青睐这种制法。 2.3宏观经济政策现状

2018年中国乙二醇市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8年 中国乙二醇市场前景分析 一、乙二醇概述 1、产品性质 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 EG。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对动物人均有毒性。乙二醇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抗冻剂等。乙二醇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化工品。全球一半(中国90%)以上的乙二醇都用于中国的聚酯生产。随着国聚酯、化纤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乙二醇的主要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0%,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然而国乙二醇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年需大量进口。 2、乙二醇上游产业链的分析 从目前全球商业化生产路线来看,根据主要使用原料不同,乙二醇合成工艺分为三大类:煤头,气头,油头。 ●气头:乙烷→乙烯→乙二醇 ●油头:石脑油→乙烯→乙二醇 ●煤头:煤→ CO →乙二醇

油头路线和气头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用于合成乙烯的原料是天然气还是原油(石脑油裂解)。从全球来看,油头的石脑油裂解路线依然占据主要位臵,占比 65%左右,气头乙二醇主要集中在中东,占比 25%左右,国煤头乙二醇还在快速发展中,目前占比 5%,未来占比将会进一步提高。 3、乙二醇的主要用途: 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以及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炸药等,用途十分广泛。 乙二醇生产的涤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化纤品种,占世界化纤产量的80%以上,而世界化纤产量中的67%来自于中国,其中绝大多数是涤纶。中国的涤纶产销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布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制品。

根据统计,全球 2016 年聚酯需求占乙二醇下游需求的 85.3%,防冻剂需求占比达13.4%;由于中国是全球主要聚酯生产国,中国 2016 年聚酯需求占下游需求的 92.8%,防冻剂需求 2.8%。随着防冻剂等其他下游领域需求的发展,2020年预计全球聚酯占乙二醇下游需求占比 79.5%,防冻剂占比 10.2%。(图表如下:) 二、乙二醇价格的影响因素 1.国际原油走向,亚洲乙烯行情; 以石脑油生产乙二醇路线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广,但非常依赖石油资源,我国乙二醇生产路线主要以石脑油裂解制乙烯为主,石脑油是炼油的主要产品之一,因此石脑油的价格与原油价格密切相关,石脑油乙烯制的成本主要决定于油价。 2.宏观走向: 国际经济宏观景气及国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乙二醇原料及销售价格。 3.港口库存 港口库存的变化直接反应了下游聚酯工厂的生产需求和贸易商的投机需求,因此港口库存的走势和乙二醇价格的走势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4.终端产销率情况 5. 关联产品PTA市场走势

xx市二乙二醇行业行动计划

xx市二乙二醇行业行动计划 产业投资建设规划

二乙二醇中文名:二乙二醇醚,英文名:Diethyleneglycol,别称:二甘醇,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10O3,分子量为106.12, 外观为无色透明、无机械杂质的液体。主要用作溶剂,还可作树脂的 增塑剂、烟草防干剂、纤维润滑剂和天然气的干燥剂等。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 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方案,请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规划路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展理念,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坚持组织引导与市场主导并重,筑牢产 业发展基础与强化科技进步并重。 二、原则 1、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发展产业的首要资源,创新培养、引进 和使用人才机制,保障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 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业创新活力,夯实产业发展智力基础。

2、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政策引导,市场推动。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又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把各种要素引导到产业发展中来,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产业环境分析 二乙二醇中文名:二乙二醇醚,英文名:Diethyleneglycol,别称:二甘醇,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10O3,分子量为106.12,外观为无色透明、无机械杂质的液体。主要用作溶剂,还可作树脂的增塑剂、烟草防干剂、纤维润滑剂和天然气的干燥剂等。 近年来中国二乙二醇产量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二乙二醇产量为37.72万吨,较2017年增加了2.02万吨;2019年中国二乙二醇产量为39.79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2.07万吨。

全球乙二醇市场分析

煤制乙二醇现金流如何? 全球乙二醇市场分析 A、供需及产能分布 全球供需格局 近年来,随着全球聚酯产品市场消费急剧增长,乙二醇生产发展较迅速。2003年,全球乙二醇总生产能力只有1586.2万吨,2006年达到1879.73万吨,2009年进一步增加到2215.1万吨。2010年,随着中国以及中东地区多套新建或扩建乙二醇生产装置投产,生产能力又得到了很大提高,全球产能扩大至2467万吨。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乙二醇产能达到2951万吨,产量为249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4.5%,总消费量为2561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不过,对比全球供应及需求分布可以发现,亚洲与中东地区供需分配存在明显不平衡性。亚洲地区乙二醇总产能占全球总量50%左右,需求占比则达到80%以上;中东地区总产能占全球总量29%左右,需求占比仅为4%。因此,目前亚洲是全球乙二醇进口需求最大的地区,中东为最大的出口地区。 乙二醇生产装置上一轮集中投产出现在2009—2010年,近几年投产速度明显放缓,2011—2014年,全球乙二醇生产装置投产数量不多。2010年,全球乙二醇增速达到11%,随后2011—2014年增速均低于5%,2015年开始新产能投放速度加快,2015—2017年,全球投放市场的乙二醇产能累计达691万吨,其中煤制乙二醇为294万吨。近几年国际市场传统的石化线路的乙二醇产能投资明显放缓,预计相对集中的投放周期会在2018年以后出现。 从乙二醇区域分布来看,全球78%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以及中东地区,2016年,亚洲、中东地区产能分别为1855.7万吨、1086.1万吨;其次为北美地区,产能为498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13.3%;接下来是欧洲地区,产能为224.6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6%;南美产能为82.6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2.2%。 从全球乙二醇产能企业分布来看,由于生产技术和原料等方面限制,行业集中度较高。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球最大的乙二醇生产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拥有产能664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17.7%,装置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其次是陶氏化学,以359.5万吨的年产能位居全球第二,装置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美国、科威特;居于第三位的是中石化,产能在2016年达到324.4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筑产品以及与建筑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所有的服务活动,同时涉及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容,在WTO 中《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包含了建筑服务贸易的内容。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5月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三、我国建筑行业的质量标准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建筑业的基本工作方针。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每当出现建设高潮的时候,工程的质量就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虽是促使质量管理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但市场还有消极的一面,当它还处于发育阶段,会带来商品生产的盲目性,一些企业为利润所诱惑,容易忽视质量。现在有的建筑企业质量管理走下坡路,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低,质量管理名不符实。有的建筑企业故意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近年全国发生工程倒塌事故虽是个别的现象,但性质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认

二乙二醇项目申请报告

二乙二醇项目 申请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摘要 二乙二醇中文名:二乙二醇醚,英文名:Diethyleneglycol,别称:二甘醇,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4H10O3,分子量为106.12,外观为无色透明、无机械杂质的液体。主要用作溶剂,还可作树脂的增塑剂、烟草防干剂、纤维润滑剂和天然气的干燥剂等。 该二乙二醇项目计划总投资3227.9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42.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68%;流动资金785.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32%。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7487.00万元,总成本费用5847.25万元,税金及附加62.54万元,利润总额1639.75万元,利税总额1928.46万元,税后净利润1229.8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698.6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0.80%,投资利税率59.74%,投资回报率38.10%,全部投资回收期4.12年,提供就业职位105个。

二乙二醇项目申请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建设背景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投资建设方案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四章选址方案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九、选址综合评价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11-08-08 第07版:科学技术 作者:王利政来源:学习时报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出口全球第一。“十一五”以来我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标2010》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落后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到2007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6万亿元,达到60430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达到3813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差异大,产业地理集中度高。从高技术产业的五个行业看,2009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接近

一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规模位居第二,所占比重超过 1/4,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仅为2.2%。 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高技术产业呈现很高的地理集中度。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占比达到85.4%,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6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三个区域产值占全国的81.9%。其中广东、江苏两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全国产值的一半。但两省的规模变化又有所不同,“十一五”以来,广东占比从31.2%下降到28.4%,而江苏占比从18.0%上升到21.5%,这反映了加工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制造工业发展放缓,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向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R&D强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持续增长。2009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规模达到892.1亿元,占制造业R&D投入的1/4,同时产业R&D强度提高到1.48%,几乎是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0.75%)的2倍。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强度最高达到4.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强度最低,为0.64%,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有效发明专利占制造业1/3多,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发明专利是评价科技创新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也大幅增加,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4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