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上汽集团SWOT分析及技术战略建议

新时期上汽集团SWOT分析及技术战略建议

13图书情报

摘要:在全球能源紧缺成为常态的背景下,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区别于传统柴汽油动力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大众视野。能源转变带来了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迎来汽车行业的新时期。本文以上汽集团为样本,分析上汽集团在新时期下企业技术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试图提出若干技术战略建议,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上汽集团 SWOT分析汽车技术

引言

汽车产业围绕汽车安全性、节能环保持续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精益求精,汽车技术发展也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汽车底盘与车身、结构与材料、设计与制造工艺这五个方面是汽车行业技术革新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石油、煤炭等石化资源日益锐减,国际局势特别是海湾地区问题不可预测性,无法实现油气稳定持续供应,造成国际油气价格居高不下。此外,被誉为“拯救人类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民众关注的重大问题。2013年11月,超强台风“海燕”过境菲律宾,造成当地近5800名居民死亡。这一人间悲剧就被归咎于目前日益恶化的全球气候问题以及躲在背后这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为了顺眼时代潮流,全球汽车制造商也不断研发新技术,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法规,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汽车节能和安全标准,汽车朝着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并且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及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生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将汽车工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也是本文所着重强调的汽车行业的新时期

一、汽车行业技术发展迎来新时期

1680年,著名科学家牛顿曾经设想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的方案,但未能制成实物。1769年,一名叫N·J·居纽的法国人替牛顿实现了这个愿望,制造了一台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尽管这辆车的速度才4公里每小时,比人类步行快不了多少。人类在汽车能源的改进上从未停止过,从最初的蒸汽,到柴油汽油驱动,再到电力、混合动力,

汽车的形态让外行人一看还是一个铁皮盒子加四个轮子,而在内驱动力上的改变和进步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可再生能源在汽车制造中的研发和应用,又带来了发动机、动力系统、底盘与车身、结构与材料、设计与制造工艺等汽车硬件上的革命创新。

发动机技术发展方面,基于可再生能源为动力是新能源汽车最显著特点,因而在节能减排等环保问题上就传统汽车而言领先一大步。但又因可再生能源本身属性限制,如何提高发动机机械效率和热效率,是目前技术着重解决的问题。如玉柴YC6J、YC6L系列发动机、潍柴HPDI发动都是这这方面积极探索的先驱和实践者。

动力系统研发主要包括如氢能源、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走替代燃料的路线。采用生物燃料、煤基燃料、天燃气、醇醚类燃料等其它燃料来替代传统汽油、柴油的技术路线,部分技术已实现;另外一条就是走比较根本性或革命性的燃料系统变革:纯电驱动、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1]

底盘与车身技术方面,结合新能源汽车体型较轻的特点,应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发展控制算法软件和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提高汽车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智能化。

结构和材料技术方面,“新能源汽车由于肩负着节能、安全与环保的多重功能,其结构形式与传统燃油汽车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底盘结构上,总体是朝着专用底盘结构方向发展”。[2]

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方面将借鉴在飞机制造领域已经有40 多年的应用、发展和研究复合材料,不断学习、研究和提高,摆脱传统的简单计算机辅助设计,走向了协同设计、自动设计之路。

二、推进汽车行业向前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家汽车的成功会有很多因素,比方说产品质量、品牌美誉度、性价比等等。这是从微观角度而言。从宏观角度放眼这个汽车产业的话,带来整个行业巨变无外乎政策导向、受众市场、技术变革三方面内容。

“在新兴产业的孕育期,政府主导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主要机制。随着市场和技术不确定性程度的降低和新进入者的涌入,协同创新体系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是新兴产业从孕育期向市场导入期过渡的关键。”[3]汽车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推动这样的一个庞大产业的前进没有政府的支持,简直是寸步难行。中国作为全球市场中的新兴国家,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中的新生事物,唯有在国家主导下的企业积极参与,才能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向前发展。从2001 年的国家启动“863”计划电动

汽车研究专项其,我国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对于一个毫无汽车发展基础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一些关键领域诸如动力设备上领先与国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到,“比亚迪开发出的锂铁电池在技术和成本上已经领先于日本和美国的公司”。[4]

商品是为人所用的,否则是毫无价值的,作为马克思经典经济学原理,这句话为我们道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开拓经营一个具有购买力的市场对于一个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它也带来了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举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例子,“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2012 年中国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20 辆”。[5]2013年6月6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2000 万辆;再过10 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新的里程碑,新车产销量将达到美、欧之和,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世界第一,成为真正的汽车大国”。

[6]每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中众多车企的出现,正是验证了汽车行业对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看重。 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2010年iphone4风靡全球;这款全触屏手机的出现预示着传统手机物理键盘走向衰亡,同时全触屏的用户操作增强了手机的娱乐性和操作性,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因而,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应用新技术的新产品的推出,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都将会掀起巨大的变革浪潮。从蒸汽汽车开始,到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这既是对变化着的时代环境的适应,也是企业争取更多消费者、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可行方式。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碳纤维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装备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带来汽车自重的降低,这将会使汽车油耗大大降低。电子点火技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3A系统等技术应用,汽车产业变得更加电子化、智能化。

三、新时期上汽集团的优势(S)和劣势(W)

据上汽集团官网介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达到110亿股。目前,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当年度762.3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九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

排名第103位,比上一年上升了27位”。[7]2012年1月9日,上汽集团正式完成整体上市,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新时期上汽集团的优势(S)

(1)上海国资委控股的汽车企业。据公司主页显示,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第一大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持股数8191449931元,占总股本74.30%,为国有法人股。[8]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特别是汽车这样受政策导向明显的产业来说,上汽集团可以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政策动向,摸透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公司战略,把握市场先机。

(2)完全继承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衣钵,技术积累较为深厚。上汽集团在完成整体上市之前,公司全称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追溯上汽历史,堪称辉煌。1955年12月,上海市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成立。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此后连续二十多年领导国内轿车市场。1995年9月1日,经过一系列改制,今天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诞生。从一个汽车修理和零配件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从乘用车到商用车全系列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在内、产业链完整的、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从器部件知道到整车组装,上汽业务涉及到汽车生产的各个领域,在60多年的发展中,从基础做起,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储备。

(3)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且后续投资巨大。早在2005年,上汽集团就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加强研发与合作。“2005年4月29日,由上汽集团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二甲醇(DME)汽车项目通过专家评审。”[9]当年10月,“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合同协议,进一步强化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合作”。[10]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陈志鑫在2012年北京车展上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上汽已投资20 亿元,而今后5 年还将继续投资60 亿元”。[11]“保证新能源投入的持续性,上汽甚至在做资本积累。2011年上海汽车集团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揭牌开业,首期注册资本5 亿元。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对汽车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和管理,其他股权投资等。”[12]

(二)新时期上汽集团的劣势(W)

(1)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作为国内汽车制造厂商的普遍问题,上汽集团也不例外。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刘小平在其撰写的关于自主品牌荣威SWOT中分析中提到,“研发能力弱,创新不足是自主品牌发展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表现为动力总成与关键电子化技术发展薄弱。据统计,在我国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中高

端车所需的自动变速器78%为进口产品”。[13]截止到2013年11月,上汽集团才推出3款新能源汽车,分别为荣威旗下的750、E50、550 Plug in。

(2)品牌美誉度不足,受累自主品牌低端定位的思维定势。由于国内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受限,国有自主品牌美誉度在消费者中普遍偏低。市场中时有发生的自主品牌召回事件,其中包括质量缺陷、安全问题等以及售后服务不完善等负面新闻经过大众媒介传播之后,在消费者中造成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在2013年胡润品牌榜中,共有长城汽车、东风、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福田7家车企上榜,上汽集团则榜上无名。

四、新时期上汽集团的机遇(O)与威胁(T)

(一)新时期上汽集团的机遇(O)

(1)受惠政策倾斜。随着“863”计划的深入开展,中国政府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资金投入巨大,上汽集团等车企都获得政府政策扶持。2013年3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公布《2013 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在400 多款候选车型的目录中,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产品占到绝大多数。抓住政府采购大单机会,结合上汽集团国有企业的天然优势,对于发展中的上汽集团来说是重大机遇,对企业长足发展起重要作用。

(2)拥有以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市场。上汽集团位于中国经济中心、远东明珠上海,倚靠长三角经济圈,辐射长江流域,市场巨大、潜力无限。除中国依然增长的汽车需求量之外,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活跃。2013年7月5日,上汽集团旗下的校车品牌上汽大通守护星登陆南美市场,“上汽大通已进入包括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新加坡等15 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海外市场”。[14]

(二)新时期上汽集团的威胁(T)

(1)来自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优秀代表的巨大挑战。“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充电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迅速控制了关系电动汽车成败的关键环节——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并已拥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和条件,能够开发更为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产品,实现性能的提升和普及应用。”[15]在工信部《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中,”除了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之外,其他4家车企的产品均为纯电动车,入选目录的混合动力车企仅有比亚迪一家。比亚迪在获得目录采购的同时,也可能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意味着其在混合动力新能源车销量方面或将领先于行业。”[16]而到目前,上汽集团只有3款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与比亚迪差距巨大。

(2)地方保护主义依旧盛行,拓宽市场仍有难度。“在江浙地区,通用、大众品牌的汽车产品的保有份额较大,东北则是一汽大众的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17]受制于无形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上汽集团在非长三角地区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对规模效应的形成产生重大阻力,成为抗衡其他竞争对手的一道障碍。同时,这也让上汽发展局限于长三角地区,无法充分分享中国众多人口带来的强大购买力。

五、基于SWOT矩阵的新时期上汽集团技术战略分析

(一)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上汽集团作为国有企业,较国外企业、民营企业而言,拥有得天独厚的政府资源,对于政策导向也较为敏感。在当前政府倡导厉行节约的风气之下,上汽集团应当加快面向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争取政府大规模采购订单,力争在城市乘用车市场、农村农用车市场、政府公务车市场里头并进,实现多级增长。

(二)ST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电动电池核心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上汽集团除了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之外,较为快捷的方式是加强同相关高校、相关企业的合作。此外,上汽集团不能囿于长三角市场局限,可以若干重要城市为局部核心,形成块状发展,突破地方保护主义负面影响。

(三)W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虽然目前国家正在大张旗鼓进行公车改革,但是其市场容量依然可观。由于是面向政府部门这一特殊群体,入选公务用车的车型及品牌可以再较快时间内形成新的客户人群以及完成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上汽集团定要趁着公务用车采购的东风,实现自主品牌的“逆袭”。

(四)WT战略: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威胁。对于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缺席,上汽集团要积极谋划,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一支具备相当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拥有和重大突破。同时,建立一支能力强大的营销团队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一支优秀的营销团队,将一个优秀的产品,售卖到普通消费者手里,上汽集团才能实现全方位的高速发展。

六、小结

作为国内三大汽车制造厂商之一的上汽集团,有着较为长久的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经验。上汽集团作为超大型国有企业,依托政策红利,在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研发能自主品牌通病等问题上要努力克服、锐意进取。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研发产品时都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上汽集团要在当下密切的国际交往自

重,积极地走出去,积极地宣传自己。能否在广阔的中国消费市场以及海外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上汽集团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2]钟勇黄鼎键.浅谈汽车技术发展路线[J].机电技术,2012(2):6.

[3][4]刘刚.政府主导的协同创新陷阱及其演化——基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50.

[5][6]谌洁.论汽车市场新趋势——2013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高峰论坛在渝召开[N].中国工业报,2013-6-14(A04).

[7]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概况[OL].https://www.360docs.net/doc/0619504321.html,/chinese/gsgk/gsjj/index.sh -tml.

[8]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情况[OL].https://www.360docs.net/doc/0619504321.html,/chinese/tzzgx/jbqk/gdqk/20 -13/index.shtml.

[9][10]吴憩棠.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访上汽集团超前开发项目组孙振华专家[J].汽车与配件,2005(18):30.

[11][12]岳伟.上汽“十二五”再掷222亿重金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上汽已投资20亿元,而今后5年还将继续投资60亿元[N].证券日报,2012-5-11(D04).

[13][17]刘小平.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SWOT分析[J].上海汽车,2012(4):42.

[14]商车.全面赢取国内市场,借势出击远征海外——上汽大通携守护星校车登陆南美[N].商用汽车新闻,2013-7-22.

[15][16]刘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J].低碳世界,2012(3):44-45.

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法

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法 中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 内部 环境 因素 优势(strength)1、良好政策和投资环境: (1)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企业引进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产化,并提出了不低于40%的国产化率要求; (2)一些政策和规定引导零部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种类多元化生产等促进零部件企业的优化组合; (3)由于我国参与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外资在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投资的增加,国际许多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很多跨国公司还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并在国内设立采购机构或办事处,有些还在国内设立了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部件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 2、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优势 (1)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投资者来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一些附加值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组织,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提升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 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汽车消费能力的增强,必然会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3、国外著名大型零部件企业对我国企业全方位的持续带动效应 目前,列入世界500强的零部件制造厂商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和李尔等都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我国零部件企业与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和合资,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营经验,从低端的加工到高端的研发,实现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饰件等汽车主要零部件和模块方面全面发展。对于一些企业来说,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可以迅速提升发展速度和规模。因此,我国零部件企业处于以国内、国际市场和资源优化调配发展的前提下,直接进入世界零部件采购平台,采取一边发展和一边学习的模式,可以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且,在目前的国际化发展前提下,这种效应是具有持续性。 劣势(weakness) 1、市场培育滞后,限制了汽车消费的增长 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采取地区保护政策,限制使用非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人为分割市场。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阻碍了汽车需求的增长。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价格、经营机制、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 2、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 (1)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是处于小规模生产,即便是国内一

上汽集团战略SWOT分析

上汽集团战略SWOT分析 一.上汽集团的优势(S) 1.上海国资委控股的汽车企业.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特别是汽车这 样受政策导向明显的产业来说.上汽集团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到 政策动向,摸透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公司战略,把握市场先机。 2.完全继承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衣钵,技术积累较为 深厚。追溯上汽历史,堪称辉煌,曾连续二十多年领导国内轿车 市场。从一个汽车修理和零配件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汽车全系 列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在内,产业链完整的国内销量最大的汽 车企业集团,上汽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储备丰厚. 3.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且后续投资巨大。早在2005年,上汽 集团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与高校及其他同类型企业合作研 发新能源汽车.截止2012年,上汽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方 面已投入20亿元,后续还将投入60亿元,以保证新能源投入的 持续性. 二.上汽集团的劣势(W) 1.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截止到2013年11 月,上汽集团才推出3款新能源汽车,分别为荣威旗下的750,E50,550 Plug in。 2.品牌美誉度不够,受累自主品牌低端定位的思维定式。因为国 内汽车起步较晚,且发展受限,国有自主品牌美誉度在消费者

中普遍偏低. 三.上汽集团的机遇(O) 1.受惠政策倾斜。随着“863”计划的深入开展,中国政府在“十 五”,“十一五",“十二五"中的资金投入巨大,上汽集团等汽 车企业都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扶持。这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是重大 机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拥有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市场。上汽集团 位于中国经济中心,倚靠长三角经济圈,辐射长江流域,市场 巨大,潜力无限.且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活跃。四.上汽集团面临的威胁(T) 1.来自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优秀代表的巨大挑战。比亚迪从发展 初期开始迅速控制了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并拥有实现大规模商 业化的技术和条件。而上汽集团目前只推出了3款新能源汽车, 与比亚迪差距巨大。 2.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拓宽市场仍有难度。在江浙地区,通用, 大众等品牌的汽车所占市场份额较大,东北则是一汽大众的产 品占据主要市场.由于无形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上汽集 团难以在长三角地区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对规模效应的形成 也有重大阻力。 基于SWOT模型的战略分析: 1.SO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上汽集团作为国有企业, 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在当前政府倡导厉行节约的风气之下,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论文写作与实践》课程论文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与贸易2011-2 学生姓名佚名 学号 2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佚名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已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上汽集团实际情况,并根据跨国经营战略的理论,描述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并根据PEST分析方法和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论证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可行性。最后,我们总结了上海汽车集团在国际化经营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规模经济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analysis Hou Dianlu Abstract:In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een in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auto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AIC, and based on the trans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theor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AIC, and according to the of are feasibility of the five force model and PEST analysis method and Michael Porter's demons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of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Finally, we sum.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faced in internationalized business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words: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ization; Operation strategy; Economies of scale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汽车工业是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最早开始全球化战略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汽车企业正调整发展战略并出台相应政策,我国汽车业也应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战略。在外国企业拓展我国市场的同时,我国汽车行业也积极实施“走出去”,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 上汽集团的国际化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在发展初期,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基础都较弱,为提高企业的竞争,以市场换技术被动国际化,然后在合作中不断扩大管理权的过程。1985 年,上汽集团(时称“上海汽车拖拉机联营公司”)与德国大众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正式成立。1997 年,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合资成立上海通用。此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开展了大规模的国产化运动,由此建立了相对完整、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这也为中国发展轿车工业奠定了基础。但在这一过程中,上汽集团对合资整车企业的管理控制力一直较弱,直到2003 年上半年才实现了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的对等管理权,到2009年12 月实现对上海通用的控股权。第二个阶段是以2000 年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标志,上汽集团开始走向主动全球化,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由于在被动国际化中虽然与国际汽车集团合作,但是技术研发方面受到很大控制,所以自主研发能力一直较弱。为了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主动国际化期初上汽主要是采用收购的方式,以期获取核心技术。在大量收购之后,上汽集团的技术研发得到了很大提高,开始发展自主品牌。 二、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只有全方位、深层次的参与国际资源竞争,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不足问题,这是关系国家经济长远的大事。技术革命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而出生了规模经济,技术革命和规模经济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生产处大批量产品。这种产业革命发展的结果,使得一个国家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生产力必须去国外寻找出路。 约翰.邓宁在1981年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对外投资额越大。其核心思想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倾向取决于一国的

SWOT分析方法的介绍

SWOT 分析方法的介绍 SWOT 分析法的原理 SWOT 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他的《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的分析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中被广泛运用。SWOT 分析法是英文单词Strengths (优势),Weaknesses (劣势),Opportunities (机会),Threats (威胁)的缩写。 安德鲁斯在他的《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了战略理论及其分析框架(TOWS 矩阵),TOWS 矩阵发展了SWOT 分析法,在TOWS 矩阵中(表1-1),以外部环境的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为一方,内部条件中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为另一方构建二维矩阵,共有4种组合,即S-O 战略,W-O 战略,S-T 战略,W-T 战略,这些战略可以用来帮助人们进行策略选择。 SWOT 分析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管理者仔细评估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第二步, 管理者使用第一步的评估结果将企业置于SWOT 矩阵的四象限(图1-1)之中。 无数环境机会 战胜劣势 增长 重组 多元化 重要内部劣势 重要内部优势 主要环境威胁 无数环境机会 图1-1 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矩阵

如图1-1,如果企业有许多内部优势和很少内部劣势,而且有很多环境机会很少环境威胁,则企业将被置于SWOT矩阵的右上象限。 SWOT分析方法的优劣势 SWOT分析是说明性的,每一象限与多种不同战略相联系。例如,如果企业管理者确定公司有相当多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SWOT表明企业可以通过合并、收购和发展内部新业务机会来“增长”。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有内部劣势,但有外部机会,则SWOT建议企业通过合资、纵向一体化或不相关多元化“战胜劣势”。SWOT分析最大的优势是它的方便性,并且它能够让企业者确定自己的内部优劣势及外部机会和威胁,扩大决策者的思考能力。 但它也有许多劣势,最大的劣势就是它的主观性,判断企业的内部优劣势,或者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乐观的管理者与悲观的管理者的判断则会不同。另一个劣势是它的分析结果很难产生明晰的建议。事实上,在现实分析中,会有许多企业发现自己处在矩阵中心周围,内部的优劣势不明显,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也同样存在,如此就存在企业对自己的分析定位不明确的问题,若企业处在两维的交叉点,则企业不同决策者做出的决策的则可能产生很大的矛盾分歧。 建立SWOT分析矩阵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表现出了不同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一些特征,表1-2是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环境构建的SWOT分析矩阵。 表1-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SWOT分析矩阵

企业战略及对标管理的SWOT分析模型

企业战略及对标管理的SWOT分析模型 1. 背景 企业战略及对标管理是针对企业现状与未来规划进行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在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需要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进行战略及对标管理。SWOT分析是企业战略及对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快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会,应对威胁,进而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2. 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指的是企业在战略及对标管理中,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评估, 确定企业在可控因素(强项和弱项)和不可控因素(机会和威胁)方面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以便为企业制定合适的战略和对标管理计划提供指导。 在SWOT分析模型中,企业需要在四个维度上进行分析,包括:Strengths(强项)、Weaknesses(弱项)、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形成一 个四象限矩阵图。具体如下: SWOT分析模型矩阵图 SWOT分析模型矩阵图 2.1 Strengths(强项) Strengths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优势。通过列举企业的强项,可以更好地了解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优势,进而制定战略和对标管理计划。企业的强项可能包括: •优良的品牌口碑 •先进的技术与专利 •丰富的产品线 •高效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 •优秀的员工团队 •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等 2.2 Weaknesses(弱项) Weaknesses是指企业存在的劣势。通过列举企业的弱项,可以更好地了解企 业的问题所在,进而制定改进计划,扭转企业的不良局面。企业的弱项可能包括: •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 •投资不足,缺乏技术和专利 •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生产及供应链不稳定,交货周期长 •员工素质低下等 2.3 Opportunities(机会) Opportunities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机会。通过抓住机会,企业可以快速成长,实现增长目标。企业的机会可能包括: •新兴市场的潜力 •消费升级需求的提高 •竞争对手的衰退 •政策环境的调整等 2.4 Threats(威胁) Threats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威胁。通过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威胁, 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应对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企业的威胁可能包括:•竞争对手的增强 •宏观经济下行 •政策风险调整等 3. SWOT分析的有效性 SWOT分析模型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竞争优势 和劣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同时,还可以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和对标管理计划,使企业更加高效地运作。因此,SWOT分析模型是企业战略及对标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4. 结论 企业战略及对标管理的SWOT分析模型是一种方法学,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及环境的情况,抓住机遇,规避风险,为企业规划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在进行SWOT分析时,企业需要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DOC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全球生产要素进行配置,从国内经营走向国际化经营。上海汽车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成功将对其他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就显得十分必要。上海汽车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实力逐渐壮大,积极的开展国际化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国际化经营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其国际化之路依然存在缺乏海外营销渠道、经销商选择不合理、品牌定位不清晰、本土化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步伐。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分析上汽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宏观、微观环境、经营优势和不足,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期对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上汽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自主品牌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AIC Abstract:As the degre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epens, more and more foreign companies set up in various forms of organiza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configuration elements, from domestic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China's largest auto groups, success of 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ther companies will play a very good role in guiding operations, 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it is very necessary.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after several years of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trength gradually grow, and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ale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international road still exists a lack of overseas marketing channels, select dealers unreasonable, brand positioning is not clear, it is difficult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localization, which seriously hindered the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pace.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macro and micro environment, busines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SAIC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Keywords: SAIC, Internationalization, Business strategy, Independent brand

上汽通用五菱发展战略规划

上汽通用五菱发展战略规划 1企业简介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五菱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广西区政府授权经营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和专用汽车。五菱集团是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和信息化企业500 强之一;2002年,通过资产重组和深化改革,五菱集团实现了与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公司的“三方合作”,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促进了五菱汽车“十五”期间的飞速发展。三方合作使一个五菱变成两个五菱——有产品纽带、产权纽带和文化纽带相联系的两个五菱。 五菱集团在支持合资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通过实施战略性改革与重组,确立零部件、发动机和专用车为企业发展的三大主业。五菱集团主导产品及产能为:汽车前后桥、制动器总成、仪表板等年配套能力达60万台以上;汽车发动机年生产能力达80万台以上;微型专用车年生产能力达2.5万辆。 五菱集团通过整合与再创业,实现了新跨越;2006年五菱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合并58亿元,零部件、发动机和专用车三大主业高速发展,连续四年平均增长25%,高于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速度。“十一五”期间,五菱集团将以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推动零部件、发动机和专用车三大主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依托上汽通用五菱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形成内外结合的产业链,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持续发展;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集团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五菱集团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实力和优良品牌形象的、永续发展、国内一流的、国际化的汽车产业集团。 2外部环境分析 2.1 一般环境分析(PEST) 2.1.1.政治环境 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七部门推出《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目标是实现惠农强农,拉动消费带动生产。同时推出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下调等一系列政策,微车市场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迎来春天。 2010年多项产业优惠政策仍将得以延续。除小排量购置税减免5%调整为7.5%外,其他政策均实现了更大的优惠范围和程度。其中:汽车下乡范围将扩大至微卡、轻卡、微客、两轮或三轮摩托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六类产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单车补贴标准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试点城市预计将由13个扩大至20个,同时政府还将选择5个城市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2.1.2.经济环境 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超高速增长达6年之久,远远超过我国GDP 的增长速度,2008年超高速增长开始刹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2008年1~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低迷,我国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公司目前拥有帕萨特、波罗、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和Octavia明锐、Fabia晶锐、Superb昊锐等十大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等不同细分市场。 一、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1)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在2006年一季度,使得奇瑞等厂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其中二月份奇瑞的销量达到了两万多辆,在乘用车市场上首次超过一汽大众。对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政府等各种资源,在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优势。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汽车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一批国有和民营汽车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做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使中国汽车产业大开眼界。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墓础;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可以纵观全球整车、零部件制造巨头来选择合作伙伴,站在巨人的臂膀上高水平起步。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第二次重大的转型,让更节能、更环保的车型进人中国的家庭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各种与汽车消费相关的政策正在调整,这也正是国内汽车企业搞自主创新需要利用的后发优势。

波特五力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及SWOT分析上汽集团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及SWOT上汽集团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我国汽车市场的连续快速增长和总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经由2001年的4.3%提升到2004年的8.1%,2005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575万辆左右,中国已成为与日本相比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到8.7%。全球每年汽车销量的增量中我国占25%左右,2010年已成为世界汽车最多的国家,我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未来在中国将不断加强投入与合作力度,争取取得轿车市场10%的占有率,生产能力将实现从原有的四万辆达到40万辆的巨大转变,并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是丰田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地区。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丰田在海外主要的生产基地,丰田公司的总体市场目标是到2010~2012年在中国拥有10%的市场份额。本田汽车公司计划未来获得中国10%的市场份

汽车行业SWOT分析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是一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核心企业,是中国轿车制造业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开发、制造、销售乘用车及其配件。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FAW Car Co., Ltd.,简称“一汽轿车”,成立于1997年6月10日,同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800,注册资本金现已增至16.275亿元。 一汽轿车新址位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园区,于2004年7月建成投产,一期规划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建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由12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起步。 一汽轿车目前的主要产品有红旗HQ3、奔腾、Mazda6等轿车系列。 红旗是一汽的自主品牌、自有商标,诞生于1958年,2007年品牌价值达到60.67亿元,原有“旗舰”、“世纪星”和“明仕”等系列产品;HQ3是公司采取开放式自主开发模式,于2006年推出的红旗品牌全新产品,是我国第一款自主品牌的高端豪华轿车。 奔腾是一汽轿车2006年推出的自主品牌新产品,也是国内第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现已形成2.0L和2.3L两种排量、手动和手自动一体两种操纵方式的多品种系列产品。 Mazda6是一汽轿车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引进的世界知名品牌,2003年在一汽轿车投产并投放中国市场,至今已形成Mazda6四门三箱轿车、5HB轿跑车和W AGON 高性能多功能轿车等系列化产品。 是1997年经国家体改委体改生<1997>55号文批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独家发起,采用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10日成立。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6月1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股票代码为000800。 注册地址:长春市高新开发区蔚山路4888号。 法定代表人:竺延风。 注册资本:162,750万元人民币。 编辑本段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理念 企业使命为社会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为用户提供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轿车产品和服务。 核心价值观第一汽车,第一伙伴。 企业战略目标能够独立开发、生产、营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轿车产品;使红旗品牌成为世人喜爱的国际知名品牌。 企业经营基本理念做诚信、守法的企业公民;把满足用户的需要作为公司第一追求;创造最佳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回报社会;追求技术进步,不间断地向社会提供环保、安全、舒适、高品位的轿车产品;建立长期合作、协商共赢的共生链,形成良性生存的产业关系;为公司员工职业发展提供理想的人文环境;营造具有企业个性特征的企业文化。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荣誉(2007、2008年) ·2008年2月公司荣获“集团公司2007年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3月公司员工齐嵩宇、马凌学、于彬的《点焊机监控器》项目,获得吉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7月该项目获得第二届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9月获得2008年度中国发明家协会苏州国际发明家博览会银奖。 ·2008年3月6日在长春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98周年暨表彰大会上,长齿厂研究所工装设计室作为长春市“三八”红旗集体之一受到表彰。

汽车行业SWOT分析

宏观分析 金融危机下,全世界经济衰退,也把全球汽车市场带进了一个低迷的时期。但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率先走出低谷,中国的汽车市场也在其间有不俗的表现。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11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但中国目前只能说是全球产销量第一,还没有成为全球汽车强国,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开发水平、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世界汽车强国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提高中国产品的价值水平,很有必要对中国汽车产业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以便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和中国产业调整的方向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优势(Strengths) 1、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国GDP 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汽车消费迅速增加,进而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2、政策鼓励汽车工业发展,且投资额不断增长。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一五计划,汽车工业要以大集团为主,并使其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发展,确定未来集团化、大者恒大的发展趋势。国务院对国家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中包括促进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汽车行业工业产值要占GDP 得的5% 以上,其中,中国汽车产业2001 年到2007 年汽车产业投资总额每年都以50% 的速度增长。见表一 3、低劳动成本优势。中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除对汽车产业投资在税收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外,低廉的人工成本也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可以从2009年中国大陆与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年均工资水平比较中看出来,2009 年,中国雇员工资为1.33 美元/小时,而美德日分别为34 美元/ 小时,40美元/ 小时.48 美元/ 小时,差别高达30 美元之多。 二、劣势(Weaknesses) 1、自主研发及品牌塑造能力不足。根据2010 年中国大陆前三大汽车集团上汽、一汽和东风集团,其对汽车研发投入金额与世界大厂通用、丰田及大众等相差颇大,以研发投入占营业额来看,国际大厂皆保有3% 以上的水平,而中国大陆最高的上汽集团也仅有2 % ,依产业特性大者恒大及技术密.集特性而言,自主研发能力相对不足。 2、规模效益仍远低于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尽管中国大陆汽车产业政策大力扶植三大汽车集团,且拥有了不错的增长幅度,但是与世界跨国公司如丰田,通用,福特和大众等汽车知

上汽集团战略分析

上汽集团战略分析 1、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目前“最大”的自主创新无疑就是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培育。在奇瑞、吉利等汽车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实现快速发展以后,以“三大”为代表的“国家队”也开始集体发力,纷纷高调宣布其自主品牌战略。其中,上汽公布的自主品牌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优势资源,高起点打造中国人拥有的国际汽车品牌”颇为引人瞩目。2006 年 10 月 12 日,上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在上汽自主品牌的发展思路中,“高起点”和“国际化”是其主题词。在其对外公布的海外营销网络与市场规划时间表中,2007 年,上汽将在英国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2008 年,进入英伦市 场;2009 年,拓展整个欧盟市场……从中可以看出上汽国际市场营销的决心和雄 心,但是,毕竟上汽的自主品牌刚刚起步,与跨国汽车公司相比,还存在种种不足。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我国加入 WTO 后,上汽面临着种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上汽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市场营销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SWOT)分析,为今后的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2009 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落实加入 WTO 的各项承诺,汽车整车关税已从下降到 25%。 2008 年的国际金融风暴,我国汽车产业不但没有被冲垮,反而在压力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更加清晰化。汽车产业的发展由“市场拉动型”向“市场拉动型”和“创新推动型”的双驱动转变,由满足国市场向出口和“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方向转变。中国汽车产业从已有开始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取得很大的成就。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现在规模也越来越大。以上汽集团为首的中国汽车企业正在日益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业越重要。 2010 年,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外汽车企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通用的轰然倒塌,让我们感叹如此一个被外界看好的企业,就这样倒了。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今天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需注意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一,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缺乏。第二,中国汽车企业品牌价值不高。第三,中国汽车企业自身管理和海外经营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第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依然滞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缓慢。在当前环境下,中国汽车企业既面临着机会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应努力,以我们所学,利用机会,面对挑战,提高自身,去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汽车行业的国际环境分析在经历了严重的全球衰退之后,全球经济在 2009 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复趋势。在先进经济体中,前所未有的公共干预已使经济活动稳定,甚至促使若干经济体恢复适度增长。在

SWOT分析法及企业战略规划案例分析

SWOT分析法及企业战略规划案例分析 一、概念: SWOT模型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评估分析工具,通过对企业内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识别和测试企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以及存在的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从中识别必要的资源,将企业战略确立在优势发挥和劣势的消除的基础之上,形成不同的战略匹配。 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法)是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避免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它很有针对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单位的发展商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SWOT分析是把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等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订适合项目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在经营活动中,企业或项目的负责人要经常地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下列问题:我们的客户是谁?在哪里?产品是什么?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何应付市场上不断出现的变化?存在哪些威胁和竞争对手?会发生什么样的竞争?如何扬长避短地取得竞争的优势?怎样的改善自己?分析和明确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经营和竞争策略的过程.为企业的发展能与壮大提供战略性指导。 二、模型: 作为一种战略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还可分为四种战略: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他们的具体相互关系如模型所示:

企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企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本文将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SWOT分析,以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企业优势 企业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首先,企业在技术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体系和研发团队,能够稳步推进技术升级和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其次,企业管理体系健全,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能够满足企业运作的需求。第三,企业在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客户资源,能够有效地进行市场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第四,企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团队,能够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二、企业劣势 企业劣势是企业内外因素影响的结果,加强内部管理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都可以减少劣势的影响。首先,企业管理结构较为僵化,流程管理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导致产品滞后。其次,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过分依赖外部介入,职业发展空间逐年减少,导致人才流失增大。第三,受到行业竞争和市场规模受

限制的影响,企业在市场拓展方面存在困难。四,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在经营方面存在风险。 三、企业机会 机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从市场拓展、技术创新、财务管理等方面寻找。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企业应该加强自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拓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其次,当前政府政策环境优惠,企业可以在策略制定中充分利用。第三,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亲密关系和情感需求有所提高,企业可通过涉及这些方面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市场拓展。此外,企业可以选择发展新兴产业或扩大国际市场,更好地实现管理、效益等方面的提升。 四、企业威胁 企业威胁是企业的普遍现象,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首先,市场变化较为快速,新进入市场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竞争压力加大。其次,境内经济政策变动或外部世界环境气候等不可控因素也会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第三,在国内市场发展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拓展国际市场,但国际市场发展有着一定的风险和门槛,企业需保持谨慎态度。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SWOT分析为指导,立足于优势,依托技术和创新,完善管理,求得优化管理和发展的双

研发策略SWOT分析

研发策略SWOT分析 引言 本文旨在进行公司研发策略的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分析。通过对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制定有效的研发策略提供依据。 优势(Strengths) - 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 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设施和技术设备。 -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 具备快速研究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劣势(Weaknesses) - 研发流程不够高效,导致项目开发周期长。 - 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

- 研发团队间协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 技术更新速度缓慢,无法及时跟上市场变化。 机会(Opportunities) -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 技术创新不断推进,提供了许多新的发展机会。 - 具备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的机会。 - 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合作机会。 威胁(Threats) - 竞争对手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激烈。 - 法律法规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研发活动造成限制。 - 金融、经济等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研发资金以及市场需求。 - 技术泄露和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 结论

通过对公司研发策略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研发策略。在 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发团队的协作,提高研发效率;在机会的 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市场,加强技术创新;在弱势方面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以抓住机遇并规避威胁。 以上是对公司研发策略的SWOT分析的简要总结,希望能为 公司研发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管理学SWOT典型案例分析

上海汽车集团案例分析 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达到110亿股。目前,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上一年度672.54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八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30位,比2011年上升了21位。 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目前“最大”的自主创新无疑就是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培育。在奇瑞、吉利等汽车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实现快速发展以后,以“三大”为代表的“国家队”也开始集体发力,纷纷高调宣布其自主品牌战略。其中,上汽公布的自主品牌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高起点打造中国人拥有的国际汽车品牌”颇为引人瞩目。2006年10月12日,上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

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 战略与前景 1,全球化战略 1994年11月,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1995年7月,通过由上汽集团控制的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与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合资成立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997年5月,上海大众第80万辆车下线,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高层领导握手庆贺。 19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期间,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高层领导接受中央电视台《财富对话》特别节目的采访报道。 2,引进别克、帕萨特轿车 1997年3月24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在北京签署。李鹏总理和美国副总统戈尔出席签字仪式。 1997年6月12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等出席。列为1998年上海市“一号工程”的上海通用项目竣工。 1998年12月,首辆别克新世纪轿车下线。 1999年12月,首辆别克GL8公务商务旅行车下线。 2000年12月,首辆赛欧轿车下线。 3,建设现代轿车基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