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巨细胞病毒IgG

人类巨细胞病毒IgG
人类巨细胞病毒IgG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作业指导书

标题:人类巨细胞病毒病毒(IgG)(酶联免疫法)

修改记录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标题:人类巨细胞病毒IgG(酶联免疫法)版号:第 1 版页码1/2

1、目的

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人类巨细胞病毒(IgG).

2、范围

利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ELISA)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人类巨细胞病毒IgG 抗体,适用于人类巨细胞病毒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3、职责

检测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检测操作。

4、原理

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人类巨细胞病毒IgG抗体(HCMV-IgG),以纯化人类巨细胞病毒抗原包被酶联板。待检血清中的人类巨细胞病毒与包被抗原反应,再与酶标记鼠抗人IgG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体复合物。加底物TMB显色,在酶标仪上比色后根据吸光度(A值)判定有无人类巨细胞病毒IgG抗体的存在。

5、样本要求

5.1仅限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

5.2常规方法采集。

5.3血清:采血后,室温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再于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5.4血浆:采血后,样品与抗凝剂反复轻摇混匀,再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5.5如果样品没有在8小时内测定,应将其保存于2℃-8℃。如果样品不能在7天内测定,应将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分离, -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6.分析系统

6.1分析仪器:Thermo Mk3型酶标仪,检测波长450nm,参考波长630nm。

6.2 37℃恒温箱。

6.3 振荡器用于样品、试剂的混匀。

6.4 微量加样枪。

6.5 试剂准备:

试剂盒于冰箱保存,使用前应取出置37℃。

取试剂盒内洗涤液用蒸馏水作25倍稀释,置洗瓶中备用。

6.6 质控试剂:-20℃保存,溶解后随试剂一起冷藏,每天随样品一起检测并保存质控结果,每月一次质控小结,失控要有记录及纠正的结果。

7、分析步骤

7.1 样品编号:从5号开始编号。

7.2设阴、阳性对照各2孔,每孔加入阴性对照(或阳性对照)各100微升。

7.3每个标本待测孔加入样品稀释液100微升,再加入待测标本1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30分钟。

7.4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甩干,重复5次后拍干。

7.5每孔加酶标工作液10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60分钟。

7.6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甩干,重复5次后拍干。

7.7 每孔加显色剂A液,显色剂B液各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10分钟。

7.8 每孔加入终止液50微升,混匀。

7.9 选取相应的程序号,用酶标仪双波长比色。

8、计算

Cutoff值=0.10+阴性对照平均(NC)A450值(当阴性平均A450值小于0.05时,按0.05计算;当阴性平均A450值大于或等于0.05时按实际值计算)。

9、参照区间

9.1 阳性对照(PC)A450值大于0.30

9.2 阴性对照平均A450值小于0.08,如果质控室有效的,试验结果就是有效的。

9.3 结果判定:阴性结果:标本吸光度值<临界值为阴性。阳性结果:标本吸光度值≥临界值为阳性。

10.临床意义

阴性结果代表标本中未检测出HCMV-IgG抗体,阳性结果代表标本中检测出HCMV-IgG 抗体,HCMV-IgG抗体阳性是HCMV感染的重要指标。

11.注意事项

11.1 从冷藏环境中取出试剂盒应置37℃平衡30分钟后方可使用,余者应按前述方法保存和使用。在平衡试剂的同时,待测样品需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行测试。

11.2使用前试剂应摇匀。

11.3须确保样品加样量准确,如果加样量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建议使用微量移液器加所有组份;用滴瓶滴加时,应先弃去1~2滴,垂直匀速地滴加。避免在加样过程中,将液体接触到或溅到微孔边缘上。

11.4 封片不能重复使用。

11.5 结果判断须在反应终止后10分钟内完成。

11.6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11.7 本试剂盒应视为有传染物质,请按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规程处理。

12.支持性文件

12.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12.2 刘锡光,祁自柏等,病毒性肝炎实验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57

12.3 李金明,等。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7

12.4 人类巨细胞病毒(IgG)诊断试剂盒说明书

人巨细胞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 关键词:巨细胞内皮细胞北纳细胞网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可引起感染细胞肿大并出现巨大核内包涵体的病原体,自然界普遍存在,具有严格种属特异性,包括人、马、牛、猪、猫和鼠等CMV。感染人的巨细胞病毒称为人巨细胞病毒(HCMV),也称为人疱疹病毒5型(HHV-5)。 一、临床意义 HCMV在全球普遍流行,各年龄均易感,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无季节性流行规律。感染来自患者的唾液、尿液、乳汁、泪液、粪便、阴道分泌物、血液及精液,包括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和后天性感染。先天性感染指母体HCMV 通过血液经胎盘感染胎儿,围产期感染指母体HCMV通过产道或乳汁感染新生儿,后天性感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输血、器官移植等途径感染HCMV。10%~15%HCMV先天性感染胎儿在妊娠期和新生儿期出现宫内生长迟缓、黄疸、肝脾肿大、皮疹、心肌炎、肺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耳聋及脉络膜视网膜炎等表现。围产期感染者出生3~12周开始分泌或者排泄病毒,通常无临床表现。性接触是HCMV 后天感染的重要途径。 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HCMV后无显著临床表现,少数出现EBV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类似表现,包括持续2~3周的发热、乏力、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和轻症肝炎等。与其他人疱疹病毒一样,原发感染后HCMV会在宿主体内终身潜伏于内皮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多种组织细胞,当受到外界刺激,特别是免疫功能抑制时,潜伏的HCMV被激活开始复制。 二、生物学特性 HCMV病毒颗粒直径为120~200nm,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结构。最外层为病毒的脂质双层包膜,厚约10nm,现已知包膜含有至少10种病毒糖蛋白。包膜内为被膜,厚约50nm,含有至少14种病毒蛋白。被膜内为核衣壳,直径约100nm,由病毒壳体和包裹在内的病毒基因组组成。病毒壳体是由162个壳粒亚单位组成的对称20面体。最里面的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长220~240kb,由长片段L 段和短片段s段连接而成,含约200个开放阅读框,分为立即早期基因IE、早期基因E和晚期基因L。晚期基因UL83编码的磷蛋白65(pp65)是病毒被膜内的最主要成分,占被膜蛋白致密颗粒95%,具有丝氢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且高度保守。pp65表达与病毒复制呈明显的相关性,且在潜伏感染时表达量极低,

人类巨细胞病毒IgG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作业指导书 标题:人类巨细胞病毒病毒(IgG)(酶联免疫法) 修改记录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标题:人类巨细胞病毒IgG(酶联免疫法)版号:第 1 版页码1/2 1、目的 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人类巨细胞病毒(IgG). 2、范围 利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ELISA)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人类巨细胞病毒IgG 抗体,适用于人类巨细胞病毒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3、职责 检测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检测操作。 4、原理 采用酶联免疫间接法原理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人类巨细胞病毒IgG抗体(HCMV-IgG),以纯化人类巨细胞病毒抗原包被酶联板。待检血清中的人类巨细胞病毒与包被抗原反应,再与酶标记鼠抗人IgG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体复合物。加底物TMB显色,在酶标仪上比色后根据吸光度(A值)判定有无人类巨细胞病毒IgG抗体的存在。 5、样本要求 5.1仅限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 5.2常规方法采集。 5.3血清:采血后,室温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再于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5.4血浆:采血后,样品与抗凝剂反复轻摇混匀,再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5.5如果样品没有在8小时内测定,应将其保存于2℃-8℃。如果样品不能在7天内测定,应将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分离, -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6.分析系统 6.1分析仪器:Thermo Mk3型酶标仪,检测波长450nm,参考波长630nm。 6.2 37℃恒温箱。 6.3 振荡器用于样品、试剂的混匀。 6.4 微量加样枪。 6.5 试剂准备: 试剂盒于冰箱保存,使用前应取出置37℃。 取试剂盒内洗涤液用蒸馏水作25倍稀释,置洗瓶中备用。 6.6 质控试剂:-20℃保存,溶解后随试剂一起冷藏,每天随样品一起检测并保存质控结果,每月一次质控小结,失控要有记录及纠正的结果。

人巨细胞病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10-16T11:04:20.5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7期作者:李维维[导读] 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本文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就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就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其致病机制一直备受关注,Fabrieant 等[1] 在1985年用鸟类疱疹病毒在火鸡体内诱发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第一次证明HCMV与As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H C M V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人巨细胞病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1.实验室检查与分子生物学证据 1.1 AS患者血清检测 许从峰等[2]对304例动脉硬化患者和164例非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血清抗CMV的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中CMV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82.2%和61.0%,P=0.02)。王凌燕等[3] 用ELISA方法对5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A组,及48例未合并冠心病组的(B组)血清人巨细胞病毒IgG、IgM 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A 组患者HCMV IgG、IgM 阳性率均明显高于B组。以上研究显示HCMV及其抗体在AS患者血清中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表明HCMV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2 AS患者动脉斑块检测 许从峰等[2] 对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组织标本和7例正常血管组织标本进行HCMV基因检测,显示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HCMV 基因出现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管组织(13/15和2/7,P=0.O1),此实验证明AS患者动脉斑块中HCMV的含量较正常水平高,HCMV感染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1.3 AS患者血管组织检测 陈瑞珍[4]等人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32例临床上AS患者的动脉血管组织以及32例患者的正常血管组织(22例取动脉,10例取大隐静脉)中HCMV DNA 序列,结果显示阳性分别为13/32及3/22,表明HCMV 感染与A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且HCMV DNA 主要见于内膜下平滑肌及中膜平滑肌.外膜组织及细胞外间质则少见,提示HCMV 感染血管组织后,在血管皮细胞核中增殖、复制,而后释放,自内膜逐渐向中膜肌层扩散。李心怡[5]等人对1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外周动脉标本,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定性及定位检测外周动脉中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及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杂交结果为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在1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外周动脉中均为阴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人巨细胞病毒抗原pp65在15例标本中14例为阳性表达,1例为阴性表达;人巨细胞病毒抗原IE1 72在15例标本中为阴性表达。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标本中存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证据2.流行病学证据 在80年代后期,Stanford大学医学院对301位心脏移植并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有91位患者发生HCMV感染,5年后,HCMV感染阳性组的患者有69%由于移植心脏加速出现了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移植失败,而无非HCMV感染组中这一比例为27%[6]。美国Minnesota观察研究了102位接受心脏移植并接受大量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移植术后2年有HCMV感染的患者有32%出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无HCMV感染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仅为10%。这些研究都表明HCMV可增加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综上可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和分子生物学证据都表明人巨细胞病毒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HCMV导致AS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 Fabrieant CG,fabrican tJ,Litre nta M M,eta1.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1978,148:335-40. [2] 许从峰,陈瑞珍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03,19:451-53. [3] 王凌燕,吴金等.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抗人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3:225-26. [4] 陈瑞珍,李武,杨英珍.原位杂交检测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人巨细胞病毒 D N A[J].中华医学杂志,1995,75:592-593. [5]李心怡,张宗泽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02,52:73-73. [6]Grattan M,Moreno-Cabral C,Starnes V,et al.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s assosiated with cardiac allograft rejec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J].JAMA,1989,261(24):3562-6

风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三项检查.docx

风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三项检查 目前调查孕妇中的感染主要通过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如何看懂检测报告单呢?抗体IgG阴性的临床意义:没有感染过这类病毒。或感染过,但没有产生抗体。 风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三项 检查内容:包括风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三项。 检查目的:60%~70%的女性都会感染上风疹病毒,一旦感染,特别是妊娠头三个月,会引起流产和胎儿畸形。 检查方法:静脉抽血 检查时间:孕前三个月 检查价格:全套240元左右,医院一般每星期做一次检测。(因各地物价差异,此价格仅供参考) 检查对象:所有育龄女性 检查内容分析: 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宫内感染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不尽相同。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可造成多脏器损害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可造成多脏器损害。 风疹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耳聋、白内障和先先性心脏病。 弓形虫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多侵害神经系统。 诊断方法 目前调查孕妇中的感染主要通过病毒抗体水平的检测,如何看懂检测报告单呢?抗体IgG阴性的临床意义:没有感染过这类病毒。或感染过,但没有产生抗体。 抗体IgM阴性的临床意义:没有活动性感染,但不排除潜在感染。

抗体IgG阳性的临床意义:表明孕妇既往有过这种病毒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抗体IgM阳性的临床意义:表明孕妇近期有这种病毒的活动性感染。 一般认为孕妇的活动性感染与胎儿宫内感染有关,约40%的活动性感染容易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所以,孕期检查主要检查孕妇血中的IgM抗体。我国妇女中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人乳头瘤的感染率很高,既往感染率高达90%。据调查,孕妇中各种病原体的活动性感染约在3%~8%,但也有一些IgM 抗体不高的孕妇可能有潜在感染,也可能造成胎儿的宫内感染。 经过以上的分析,您可能清楚了,在化验单上,不是一看到有加号(+),就认为会造成胎儿的宫内感染。IgG抗体阳性,仅仅说明既往感染过这种病毒,或许对这种病毒有了免疫力了。IgG抗体阴性,说明孕妇也许没有感染过这种病原体,对其缺乏免疫力,应该接种疫苗,待产生免疫抗体后再怀孕。接种过一些病毒疫苗的妇女,会出现IgG抗体阳性。如接种过风疹疫苗的妇女会出现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妇女会出现乙肝抗体阳性。所以,要分清哪个是保护性抗体,哪个是非保护性抗体。 相关链接:孕前检查,你清楚了吗?一般体检代孕前检查?莫儿戏!孕前检查,男人查什么?

65-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核酸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荧光PCR法) 1.目的 规范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DNA(荧光PCR法)检测操作流程,准确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分析。 2.应用范围 使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 法)和PE GeneAmp 5700、ABI Prism 7000、ABI Prism 7700等仪器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 检测。 3.职责 由PCR实验室制定程序文件,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执行,实验室主管负责监督实施。4.内容 4.1 实验原理和临床应用 本品选取人巨细胞病毒珠(即人疱疹病毒5型)-AD169基因组中编码即刻早期转录调节蛋白的IE1基因的一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区为扩增靶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探针,扩增片段长度为86bp,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尿液、乳汁、血清或淋巴细胞样本中人巨细胞病毒DNA。 本品用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及HIV阳性/AIDS患者尿液、乳汁、血清或淋巴细胞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检测,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控,不用于血源筛查。本品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或排除病例的依据。 4.2标本采集 4.2.1 使用标本类型:尿液、乳汁、血清和淋巴细胞 4.2.2 标本采集;由合作单位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采集。 4.2.2.1 尿或乳汁:取晨尿或成熟乳1ml于1.5ml的无菌离心管中,离心取沉淀即为标本。标本可立即用于测试,也可保存于-20℃待测,保存期为6个月。 4.2.2.2 血清: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受检者静脉血1ml,注入无菌1.5mlEppendoff管,4℃静置过夜。吸取上层血清(注意勿带入红细胞)至另一无菌1.5mlEppendoff管中,即为血清标本。标本可立即用于测试(48小时以内),也可以保存于-20℃待测,保存期为6个月。

DC—SIGN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DC—SIGN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endritic cell specific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一种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属于C型凝集素超分子家族。DC-SIGN不仅能与细胞间黏附分子-2(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2 ,1-CAM-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3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ICAM-3)等结合,还能识别HIV、登革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从而参与了这些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学者发现DC-SIGN还与肿瘤的发生、免疫、易感性有关,也因此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对DC-SIGN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相关肿瘤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促进其诊疗进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肿瘤;研究进展 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异构的骨髓来源细胞,其通过表达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区分并特异地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从而参与到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1]。DCs表达的PRR主要有Toll样受体(TLR)、NOD样受体(NLR)和C型凝集素受体(CLR),其中具有Ca2+依赖性的CLR是一种能识别多聚糖抗原的模式识别受体[2J。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一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3 grab-bing non-integrin,DC -SIGN,也称CD209)就是DCs上特异的C型凝集素受体[3]。DC-SIGN和其他CLR -样,能识别多种病原体,包括HIV-1、HCV、巨细胞病毒、曼氏血吸虫、结核杆菌等[4]。DC-SIGN在这些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感染性疾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有研究发现DC-SIGN不仅与感染性疾病相关,还与肿瘤的发生、免疫及易感性有关。在设计DC靶向性疫苗时,DC-SIGN亦有可能作为一个特异性的受体靶点应用于抗肿瘤的治疗。因此,对DC-SIGN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相关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其临床诊疗奠定基础。本文将就DC-SIGN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DC-SIGN的结构及分布 DC-SIGN是包含有404个氨基酸的Ⅱ型跨膜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 kD 可分为3个不同的部分[5,61。1)胞质区:该区共有40个氨基酸残基,主要包括3个内化基序,一个二亮氨酸(Leu-Leu)基序,一个EEE (Glu-Glu-Glu)簇以及一个不完全的免疫受体酪氨酸基序(ITAM)[5]。3个基序分别负责胞质区内吞噬、转导、配体分子胞内运输等相关功能信号的接收;2)跨膜区:该区由18个氨基酸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蛋白锚定于细胞膜上,参与DC-SIGN的定位;3)胞质外区:该区域可分为两个部分,即颈结构域和碳水化合物识别域(carbohy-drale-recognition domain,CRD),颈结构域连接跨膜区与CRD,也叫铰链区[6] 。铰链区含多个重复序列,每个重复序列由2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及G型免疫球蛋白抗体亲合力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2 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及G型免疫球蛋白抗体亲合力检测试剂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及G型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亲合力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及IgG抗体亲合力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范围 弓形虫( Toxoplasma, TOXO ) 、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 , RV)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 CMV) 及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四种病原体,以缩写形式ToRCH命名。上述四种病原体已引起围

产医学家和优生优育学家的关注,如何应用应基于大量的研究及相关学科的诊疗指南。 依免疫球蛋白重链抗原特异性不同,免疫球蛋白可分为G型免疫球蛋白(IgG)、M型免疫球蛋白(IgM)、A型免疫球蛋白(IgA)、E型免疫球蛋白(IgE)和D型免疫球蛋白(IgD)五种类型。ToRCH抗体检测试剂,主要检测的免疫球蛋白为ToRCH特异性IgG和IgM。在病原体感染的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原发性感染),特异性IgM抗体首先出现,但存在时间较短,通常为数周到数月。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常提示早期感染,可用于感染急性期的辅助判断。特异性IgG抗体,在免疫接种后、原发性感染及再次感染时都可检出,且较长时间存在。 在感染过程中特异性抗体对抗原亲合力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检测IgG抗体亲合力,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感染时间,可作为ToRCH 抗体检测的一种补充,高IgG抗体亲合力可辅助排除近期原发性感染。 不同类型的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在ToRCH病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及免疫状态的评估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相关的生产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该类产品的潜在风险,根据本指导原则的要求对该类试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验证。 ToRCH抗体检测试剂是指一类利用免疫学方法,如酶免疫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等,对人体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ToRCH特异性抗体进行体外定性和/或半定量和/或定量检测的试剂。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指标,可用于ToRCH感染辅助诊断及免疫状态的评估。IgG抗体亲合力检测试剂是一类对ToRCH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人血清和/或血浆样本中ToRCH特异性IgG亲合力进行体外定性检测的试剂,用于辅助判断感染时间,排除近期原发性感染。本类试剂尚不用作产前筛查。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进行首次注册申报和相关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巨细胞病毒如何治疗

巨细胞病毒如何治疗 【导读】尿道结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出现疾病后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因为这种疾病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所以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在出现尿道结节时,该怎么办呢? 尿道结节该怎么办 尿道结节很多人都知道,而且这种疾病会给患者的泌尿系统带来一定的伤害,所以在出现时,要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患者如果有尿道结节,该怎么办呢? 1、如果出现尿道炎症的刺激而导致的尿道结节,就需要进行抗感染的治疗,如果是因为尿道癌而引起的尿道结节,就需要进行手术来切除病灶,而且还需要结合放疗以及化疗。 2、如果患者出现的尿道结节比较严重,就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因为不切除就有可能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影响。 3、如果是由于尿道癌,在早期进行全尿道切除手术,就可以缓解这种疾病,如果肿瘤浸润到尿道的周围,就需要进行阴茎部分或者是全部的切除。 4、如果男性有尿道结节,而且这种疾病是因为尿道癌引起,患者就需要进行后尿道的改道术,如果女性的尿道有问题就需要进行膀胱以及尿道的切除术,而且要进行尿流的改道手术。 尿道结节的病因

患者在出现尿道结节疾病时,通常会有一定的病因,只有再找出病因进行治疗才可以有效的将疾病治愈。尿道结节具体的病因有哪些呢? 1、尿道结节出现,一般是因为尿道癌的出现而引起,但是也可能是因为排尿,性交,妊娠或者反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刺激导致尿道癌的发生。 2、如果患者有一些病史,比如肉阜,乳头状肿瘤,息肉有继发性的恶变现象,这都会导致癌症出现。特别是在出现尿道粘膜白斑,也有可能是癌变的前期。 3、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不良的习惯也会刺激尿道出现尿道结节的现象,因此患者如果有异常现象,就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这样才可以减轻疾病。 4、患者出现疾病,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这样才可以有效的缓解病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预防,就可以很好的减少疾病发生。同时也不会给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尿道结节的症状 患者在出现尿道结节通常会表现出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所以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尿道结节具体的症状有哪些呢? 1、患者有尿道结节一般都会有尿道炎的症状,患者的尿道会出现发痒现象,有时也会出现尿频,尿急以及排尿困难的一些症状。 2、男性如果出现尿道癌,表现出的症状是尿线变细,以及排尿困难,还有反复尿道出血或者是初血尿以及阴茎肿胀,男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健康,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这些症状。 3、女性如果出现尿道癌就会表现出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的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腰背疼痛,下腹疼痛,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疾病引起,因此,女性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的进行治疗,就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些症状。

巨细胞病毒IgG亲和力检测

巨细胞病毒IgG亲和力检测:评估妊娠期感染风险 2011-01-23 09:06:18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 当孕期巨细胞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同时阳性,临床医生无法判断孕妇感染状态时,可以通过IgG抗体亲和力检测,以明确鉴别感染时期,评估胎儿CMV感染风险。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疱疹病毒,人体感染后,将终身携带CMV病毒。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非常广泛,正常成人的免疫系统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在中国约80%人群为巨细胞病毒血清学阳性。CMV通常为隐性感染,少数有临床症状。因此孕妇在孕期感染时,虽然对孕妇本身影响较小,但却会对胎儿产生严重危害。巨细胞病毒可通过先天性宫内感染、性接触感染以及围产期获得性感染等途径引起胎儿流产、死亡或畸形。对巨细胞病毒没有免疫力的孕妇,在孕期,尤其是孕早期的12周内,如果感染了巨细胞病毒感染,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发育,因为这段时间是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和器官形成的主要时期。 长久以来,让妇产科医生困惑的是,孕期巨细胞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评估胎儿感染的风险?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一些孕妇,仅仅因为检验结果显示IgM阳性,便终止了妊娠,给孕妇和其家庭造成了伤害。因此,孕期CMV感染的准确诊断和感染分期是产科医生面临的巨大的挑战之一。临床医生需要判断该感染是怀孕之前的既往感染的再次复发还是怀孕后出现的原发感染,如果是前者,则胎儿将有充分的母体免疫作为保护,则危害和风险较低。反之,如果是怀孕时的原发感染,则母体很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危害胎儿的正常发育。 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模式中可以看到,在出现病毒血症后不久,抗CMV IgM和IgG抗体几乎同时出现,IgM抗体在感染后约4至6个月达到峰值,然后抗体滴度开始下降,并最终转变为阴性。而IgG抗体水平则逐步升高达免疫水平。如果多年后再次妊娠,尽管该孕妇对CMV病毒已有保护性,IgG抗体阳性,但也会出现IgM血清学阳性的检测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妊娠期孕妇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抑制,导致CMV病毒的重新复制,出现IgM抗体阳性。而在CMV感染初期,人体免疫反应相对较弱,亲和力,即抗体与病毒的结合力低。随着感染的进程和时间的推移,免疫系统通过B淋巴细胞克隆选择,IgG抗体的与病毒的结合会逐步增强,即 IgG抗体亲和力会随时间升高(见图1)。检测IgG抗体与病毒的的结合强度可以帮助判断感染发生的时间和病程。 图1 CMV 感染的血清学模式图 因此,当孕期巨细胞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结果同时阳性,临床医生无法判断孕妇感染状态时,可以通过IgG抗体亲和力检测,以明确鉴别感染时期,评估胎儿CMV感染风险。 在对600名孕妇进行随访检测和科学统计后,澳大利亚威尔士亲王医院Munro教授推荐将CMV IgG抗体亲和力检测列入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的诊断流程中(见图2)。Munro教授建议,孕妇应接受敏感的IgM和IgG抗体检测,如果IgG和 IgM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则该孕妇没有免疫力,该孕妇需在孕期随访检测,以明确其血清学检测结果是否保持阴性。如果检测结果为IgG阳性/IgM阴性,则该孕妇具有免疫力,无需做进一步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IgG阴性/IgM阳性,则可能为原发感染的早期阶段,或者有可能是因类风湿因子对IgM抗体检测的干扰而导致的假阳性结果。建议患者三周后进行重新抽血化验。三周后,如果IgG检测结果转为阳性,则为原发感染。如果IgG检测结果仍为阴性,则原先的 IgM检测结果为假阳性。而对于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的孕妇,需要进行抗体亲和力检测。大部分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孕妇,约需4个月时间形成高亲和力抗体,如果该孕妇处于妊娠早期,IgG亲和力高,可以判断CMV感染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 巨细胞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巨细胞病毒鉴别诊断 巨细胞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应积极预防其发生。 巨细胞病毒生物学性状 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但比HSV大5%。本病毒对宿主或培养细胞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及在人纤维细胞中增殖。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初次分离培养需30~40天才出现细胞病变,其特点是细胞肿大变圆,核变大,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巨细胞病毒诊断 巨细胞病毒药品唾液、尿液、子宫颈分泌液等标本离心沉淀,将脱落细胞用姬姆萨染色镜检,检查巨大细胞及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可作初步诊断。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人胚肺纤维母细胞中,由于CMV生长周期长,细胞病变出现慢,为了快速诊断,可将培养24小时的感染细胞固定,用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MVDNA。用ELISA检测lgM抗体和lgG抗体,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IgG抗体可终身持续存在,lgM抗体与急性感染有关。不论是初次感染或复发感染,当病毒血症时,可用葡聚糖液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涂片,加CMV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或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分子杂交技术直接从尿液,各种分泌物中检测CMV抗原和DNA是既迅速又敏感,准确的方法。CMV感染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CMV感染的诊断依据详见CMV 感染诊断方案,临床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CMV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实验室操作从试剂选用至结果判定,都需保证质量。采用国际上尚未公认的新方法时,应与“金标准”病毒分离等结果对照,考核其可靠性。 2.在中国小儿中,原发感染大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此时又多呈产毒型感染状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趋向潜伏感染。但在患有其他疾病时,体内病毒又可被激活,呈现产毒型感染。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的内容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的内容 每个家庭都想要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所以准妈妈每个月都会去医院检查身体,并且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巨细胞病毒抗体igg就是一种在妊娠期间的病毒坑提,巨细胞病毒对孕妇和婴儿都有着比较大的危害,很容易造成先天性的畸形或者是智力低下。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可以引起先天性感染。妊娠期有原发性感染或复发性感染,CMV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临床表现为巨细胞包涵体病,病儿有肝脾肿大、黄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性贫血,少数呈先天性畸形,智力低下、神经肌肉运动障碍、耳聋、脉络视网膜炎等,重者流产或死胎。围生期感染症状较轻。儿童或成人感染是通过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输血感染可引起异嗜性和EB病毒抗体阴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及肝炎等。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器官移植、艾滋病等,可以引起潜伏的CMV激活,导致全身严重的CMV感染,表现为间质性肺炎、肝炎,并可导致死亡。此外,CMV还可能有致癌作用。其实验室检查有病毒分离、PCR和血清学试验。 巨细胞病毒igg显阳性,只能说明曾经感染过。这种抗体是不起保护作用的,只要是曾经感染过巨细胞病毒,人体内巨细胞

病毒抗体都会呈阳性反应。其原因是因为一旦感染过巨细胞病毒就是永久了,这种病毒是不能完全从人体内清除的,是永远存在的。 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抵抗力就会把它压住,影响不大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必进行治疗处理,但由于巨细胞病毒复发时多数是没有症状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定期复查了解。若复发时也可以尽早发现作出适当的治疗。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性病,对男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主要就是孕妇和孩子需要注意,巨细胞病毒抗体呈阳性的朋友们需要及时治疗,孕妇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身体,并且定期检查。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测定操作规程

血清抗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测定操作规程 1、检测目的 规范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检测实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2、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M抗体。 3、检测原理 采用捕获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样品中人类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微孔中预包被鼠抗人-IgM(u链),首先加入待检标本的血清或血浆样品后,样品中的IgM抗体都可被捕获,未结合的其他成份(包括特异的IgG抗体)将被洗涤除去;第二步,加入酶标记物,酶标记物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基因重组抗原HCMVrp52-65。被捕获的IgM中的HCMV-IgM会与辣根过氧化物标记的HCMV重组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洗去其他未结合物,最后用TMB底物显色。通过酶标仪检测吸光度(A值)从而判定样品中HCMV-IgM抗体的存在与否。 4、实验条件 (1)实验室应具有空调、离心机、加样水浴锅,酶标仪等设备。 (2)检验人员应经过操作前培训。 (3)用酶标仪测定。 5、操作程序 (1)样本采集。无抗凝静脉血2ml,当日不做的标本4℃保存,必要时,-20℃冻存。 (2)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一肌步骤如下:①取出已包被HCMV 抗原的微孔反应条板。稀释待测血清(血清1ul加稀释液200u1),加至微孔中,每孔100ul。将强阳性、弱阳性、阴性对照各100ul加至相应孔内。②37℃温育30分钟;弃去孔内液,每孔加200--300ul洗涤液,共洗5次。每次弃去孔内液体后均需在滤纸上拍于(下同)。③每孔加酶标记抗体100ul,37℃,30分钟。洗板同上。④加酶 底物/色原溶液(OPD/TMB),每孔100ul37℃,15分钟。⑤加终止液(2mo1/L H 2SO 4 ), 每孔50ul。于酶标仪上读取吸光度(A)值。 (3)结果判定:①阴性对照平均A值必须小于0 .2;弱阳性对照平均A值在0 .20~0 .65;弱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平均A值之比必须大于或等于2。符合以上3个条件,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偏高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偏高介绍 导语:虽说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古老的病毒,到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的研究时间,但是每一个人的感染率还是很高的。这种病毒感染后的具体表现是和感染者 虽说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古老的病毒,到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的研究时间,但是每一个人的感染率还是很高的。这种病毒感染后的具体表现是和感染者的体质、免疫力和年龄都有关系。如果孕妇感染了这种病毒,轻者影响宝宝的发育,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腹中胎儿死亡。 新生儿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在分娩过程中经过母亲产道时的接触而感染,或通过母乳喂养感染,还可通过多次输血感染。大多数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多无不良反应,但对早产儿和体弱儿有较大的危险,以神经肌肉受损为主要特点。幼儿与儿童感染后多无明显症状,偶见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和呼吸道疾病。青少年与成人感染多无症状,少数可出现发热、肝炎、全身淋巴结肿大或各种疹子,少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心肌炎、心包炎、神经炎、神经根炎、脑炎;细菌性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和视网膜炎。巨细胞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巨细胞病毒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 新生儿生命力还不是很旺盛,但是他们感染这种病毒的机率和成年人一样的。因此如果新生儿感染了这种病毒的话,那么能够治愈的概率是低之又低。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一定要多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确保他们是健康的。而且也要确保妈妈的健康,因为这种病毒也会通过母乳传染。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阳性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阳性 巨细胞这个名词相信我们做为非专业的人并了解,除非经历过否则也是不明白其中的事情,尤其是怀孕以后出现这种情况会使孕妇朋友造成担心,生怕这种疾病会对胎儿的健康产生影响,那么巨细胞病毒抗体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阳性是什么病 巨细胞病毒抗体igg阳性是风疹,风疹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日和前一日传染性最强。病人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离出病毒,因此这些物质理论上说均可以传播风疹。 1.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2.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特别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人员、家庭成员,或者引起婴儿室中传播。 3.孕妇早期感染风疹,风疹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胎儿被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风疹。 巨细胞病毒是什么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它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抗体阳性就是表明曾经感染过,但已经产生了抗体,没有表现症状,不产生致病性,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群对CMV普遍易感,成人CMV抗体阳性率90%以上,即90%以上人群感染过CMV,大多数为稳性感染,可成为潜伏感染。人群之间通过日常接触、性接触、输血及血液制品、胎盘、哺乳等方式传染。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它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通过以上的介绍是不是可以放心了呢,一般如果积极治疗不会影响胎儿,所以为了让自己心安,发现自己身体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去医院诊治,毕竟医生的专业是无庸置疑的,检查以后还能去掉自己的一块心病,对于孕妇来说疑心病重也会给胎儿带来小小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