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线性常差分方程基本知识

笔记:线性常差分方程基本知识
笔记:线性常差分方程基本知识

本材料是关于线性常差分方程基本知识的笔记,参考了两个文献:

1、《差分方程》【日】福田武雄著穆鸿基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9月第一版

2、《常差分方程》王联、王慕秋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一版

目录

第一节差分

第二节和分

第三节对步长及定义域的约定

第四节阶乘多项式与差分

第五节Bernoulli多项式与差分

第六节几个公式,例题

第七节n阶线性常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

第八节 Lagrange变易常数法

第九节解n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特征根方法

第十节常系数对称型线性方程的解

第十一节几种特殊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

第一节 差分

定义1.1: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D ,R D ?,R x ∈?,0≠?x ,D x ∈?有D x x ∈?+,定义算子?为

()()()x f x x f x f -?+=?

称x ?是x 的变化步长,()x f ?是()x f 在x 处的步长为x ?的一阶差分、阶差、有限差;D x ∈,函数()x f ?称为D 上的差分函数,简称差分;算子?是步长为x ?的差分算子。定义为

()()x x f x f ?+=E

称()x f E 是()x f 在x 处的步长为x ?的一阶位移;称函数()x f E 是D 上的位移函数,简称位移;算子E 是步长为x ?的位移算子。定义算子I 为

()()x f x f =I

称算子I 为恒等算子。称函数

()x

x f ??是D 上的差商函数,简称差商。

约定算子?与算子E 的步长相等。

注1.1:

大写希腊字母?、E 、I 的小写形式是δ、ε、ι,其英文单词形式是delta /`delt ?/ 、epsilon /ep`sail ?n/ 、 iota /ai`?ut ?/ 。

若D x ∈?,有D x x ∈?+,则N n ∈?,有D x n x ∈?+。

定理1.1:算子?、E 、I 有以下关系:

①()()()()()x f x f x f x f I -E =I -E =?,即I -E =?。 ②()()()()()x f x f x f x f I +?=I +?=E ,即I +?=E 。 ③()()()()x f x f E ?=?E ,即?E =E?。

定理1.2:算子?、E 是线性算子。对R b a ∈,,函数()x f 与()x g ,有以下等式

()()()()()x g b x f a x bg x af ?+?=+? ()()()()()x g b x f a x bg x af E +E =+E

定义1.2:设N n ∈,作递推定义

()()()x f x f x f =I =?0,()()()

x f x f n n ??=?+1

()()()x f x f x f =I =E 0,()()()

x f x f n n E E =E +1

称()x f n ?是()x f 在x 处的步长为x ?的n 阶差分;称()x f n E 是()x f 在x 处的步长为x ?的n 阶位移;称

n ?是步长为x ?的n 阶差分算子;称n E 是步长为x ?的n 阶位移算子。凡阶数大于1的差分与位移,称

为高阶差分与高阶位移。

注1.2:

N n m ∈?,,有()()()()

x f x f m n n m ?E =E ?。

定理1.3:N n ∈?,有

()()∑=-E ???

? ??-=

I -E =?n

i i

n i n

n

i n 01 ()∑

=-????

? ??=

I +?=E n

i i

n n

n

i n 0 其中,组合系数()!!i n i n i n -=???

? ??,n i ,,3,2,1,0 =.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定义1.3:设二元函数()y x f ,的定义域是D ,()D y x ∈?,,有()D y x x ∈?+,,R x ∈?,0≠?x ,记

()()()y x f y x x f y x f x ,,,-?+=?

称()y x f x ,?是()y x f ,在()y x ,处对x 的步长为x ?的一阶偏差分。

定理1.4:对函数()x f 与()x g ,有以下等式

()()()()()()()g f f g g f f g f g g f g f g f ??+??+???=??+E ??=??+E ??=??

g

g g f f g g f E ???-??=?

,其中g 与g E 不取零值。 证明:参考类似的求导公式的证明。

定理1.5(Leibniz 法则):对函数()x f 与()x g ,有

()(

)()()()()()∑∑----?E ?????

? ??=?E ?????

? ??=??n

i

i

n i

n n

i

i n i n n

f g i n g f i n g f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

定义1.4: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D ,若D x ∈?,()()()0=-?+=?x f x x f x f ,则称()x f 是D 上的以x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注1.3:

① 设()x p 是D 上的周期函数,对D 上的任意函数()x f ,按定理1.4,有()()()()()x f x p x f x p ??=??。 ② 设()x p 1与()x p 2是D 上的周期函数,R b a ∈,,则()()x bp x ap 21+也是D 上的周期函数。

定理 1.6: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D ,()x f 是D 上的周期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D x ∈?,

()()x f x f =E 。

推论1.6.1: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N ,1=?x ,则()x f 是N 上的周期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x f 是N 上的常值函数。

定理1.7:对D 上的函数()x f 与()x g ,若D x ∈?,()()x g x f ?=?,则()x f 与()x g 只相差D 上的一个周期函数。即存在D 上的周期函数()x p ,满足()()()x p x g x f +=。

第二节 和分

定义2.1:若D x ∈?,D 上的函数()x f 与()x F 有以下关系

()()x f x

x F =??,或,()()x x f x F ?=? 即,()x f 是()x F 在D 上的差商函数,则称()x F 是()x f 在D 上的步长为x ?的和分函数,简称和分。

注2.1:

设()x F 1与()x F 2是()x f 在D 上的任意两个和分,按定义,有()()()x x f x F x F ?=?=?21,按定理1.7,()x F 1与()x F 2只相差D 上的一个周期函数。所以,设()x F 是()x f 的一个和分,()x p 是D 上的任意一个周期函数,则()()x p x F +就代表()x f 在D 上的任意一个和分。

定义2.2:如上,记()()()x p x F x x f +=?∑,称()∑?x x f 是()x f 在D 上的步长为x ?的不定和分。

注2.2:

在文献1中,作者用符号“”表示和分。在文献2中,作者用“∑”表示和分。

定理2.1:对函数f ,g ,不定和分有以下性质 ①R b a ∈,,

()∑∑∑?+?=?+x g b x f a x bg af

②设p 是周期函数,∑∑?=?x f p x pf

③()()∑∑???E -?=???x f g g f x g f

定义2.3:设()x F 是()x f 在D 上的和分,()x p 是D 上的任意一个周期函数,则()()x p x F +就代表

()x f 的任意一个和分,D a ∈,N n ∈,D b x n a ∈=?+,记

()()()()()()()()()a F b F a p a F b p b F x x f b

a

-=+-+=?∑

()∑?b

a

x x f 是()x f 在[]b a ,上的步长为x ?的定和分。a 是定和分下限,b 是定和分上限。

约定

()()()()()a F b F a

b

x F a b x x f x x f b a

-==?=

?∑

注2.3:

①作为一个记号,在

()∑

?x x f ,

()∑

?b a

x x f ,

()a

b

x x f ∑

?中的x ?不能换成数值,也不能省略。

②按差商与和分的定义,有

()()()()()x x i a f x i a F x i a F x i a F ??+=?+-?++=?+?1, ,3,2,1,0=i ,

所以,

()()()()()

()()()()()()()∑

∑?+-=?=

?+=

??-+++?++=-?+=-=?x n a a

n i b

a

x

x f x i a f x x n a f x a f a f a F x n a F a F b F x x f 1

1 可见,定和分是有限求和运算。

③设Z t s ∈,,s ≤t ,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Z ,()x F 是()x f 的和分,步长1=?x ,则

()()()()()∑

+-==?=

-+=+=

10

1t s

s

t i t

s

i x x f s F t F i t f i f

可见,有限求和运算是定和分。

第三节 对步长及定义域的约定

记1?是步长等于1的差分算子,在D 上的差分()()()x f x x f x f -?+=?中作代换x y x ?=,记

()()()y g x y f x f =?=,有

()()()()n y g x n y f x n x f +=?+=?+

()()()()()()()y g y g y g x y f x y f x f 111?=-+=?+-?+=?

可见,1?可以代换?。为方便,约定所论差分与位移的步长都等于1。

从步长等于1的约定。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D ,记()()n r n x f =+,N n ∈,则函数()x r 的定义域是N ,有

()()()()010r r r x f -=?=?

()()()()∑∑

?=

=

+=

?-=-=+n

n i n i n x x

x x r i r i x f x x f 0

1

1

可见,()x r 的定义域是N 可以代换()x f 的定义域是D 。为方便,约定所论函数定义域为N 。

定理3.1: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N ,N n ∈,有

()()()()()0000f i n f f n f n

i i n n

n

=-????

? ??=

I +?=E =

定理3.2: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N ,N n k ∈,,1≤k ≤n ,有

()()()j f k j n f i n n f k

k

n j k i i ????? ?

?---+????? ??=∑

-=-=01

0110

定理3.3: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N ,N n k j ∈,,,1≤k ≤n ,j ≤k ,有

()()()∑

+-=-=????? ??----+????? ??-=?j

k n s k

k j i i i

s f j k s n f j i n n f 01

110

以上三个定理称为“离散的泰勒(Taylor )公式”,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第四节 阶乘多项式与差分

从第三节的约定。设R x ∈,n ≥1,有

()()

()

()122

1

1111----+?+++?+++=-+=?n n n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可见,算子?可以使多项式降次。若()x f 是n 次多项式(n ≥1),则()x f ?是1-n 次多项式,且

()01=?+x f n

定义4.1:N n ∈?,定义

当0=n ,记()10=x 当n ≥1,记()

()()()()∏=-=

+-??-?-?=n

i n i x n x x x x x

121

()

()

()()()()()

∏=--+=+-++=+=n

i n n i x x n x n x n x x

1

111

1

称这样定义的()0x ,()n x ,()n x -为阶乘幂函数。

定理4.1:设Z m ∈,则()()1-?=?m m x m x 证明:按定义计算。

推理4.1.1:设Z m ∈,1-≠m ,则(

)

()()x p x m

x x m m +=

?+∑11

例:

()()!121n n n n n =?-= ()()()()!

!

1n m m n m m m m n -=

+--=

()()()???

? ??=-=n m n m n m n m n n !!!

定义4.2:设R x ∈,N n ∈,令

()()()()()!!!

!11n x n x n n x x x n x n x n n -=+--==???

? ?? 称???

?

??n x 为第n 个二项函数。

()()()???

? ??-=-=?=???? ???-1!11!11n x x n x n n x n n ,n ≥1 ()x p n x x n x +???

?

??+=????? ??∑

1

定义4.3:设N n ∈,0a ,1a ,……,n a 为常数,且00≠a ,记

()()()()n n n n a x a x a x a x f ++++=--11110

称()x f 为n 次阶乘多项式,它是个n 次多项式。

注4.2:

()()()()()112211021----+++-+=?n n n n a x a x a n x na x f ,n ≥1

()()()()()()x p x a x a x a n x a n x x f n n n n ++++++=

?-+∑

1211102

1

111

定理4.2:设()()()()n n n n a x a x a x a x f ++++=--11110 ,00≠a ,则

()()()()()()()()()!

00!10!10!0111f x f x n f x n f x f n n n n +?++-?+?=--

即系数()()!

0i n f a i n i -?=-,n i ,,2,1,0 =

定义4.4:设N n ∈,Z i ∈,定义符号()i n s ,如下

若i <0,则()0,=i n s 若i >n ,则()0,=i n s

若0≤i ≤n ,则()

()∑=?=

n

i i

n x

i n s x 0

,

称()i n s ,为n 阶sterling 数。n 阶sterling 数至多1+n 个。若把n 看作参数,则()i n s ,就是i 的函数。按定义4.1,知()i n s ,的值都是整数。

定理4.3:设N n ∈,Z i ∈,有

()()()i n s n i n s i n s ,1,,1?--=+

证明:

()()()()()()()()()()()∑∑∑∑∑∑+=+=+=+===++=--=

--=-=-?=1

10

10

1

000

1,1,1,,1,,,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n x

i n s x i n ns i n s x

i n ns x i n s x

i n s n

x

i n s x n x x x

比较系数即得结论。

定义4.5:设N n ∈,Z i ∈,定义符号()i n ,σ如下

若i <0,则()0,=i n σ 若i >n ,则()0,=i n σ

若0≤i ≤n ,则()()∑=?=

n

i i

n

x i n x 0

称()i n ,σ为n 阶逆sterling 数。n 阶逆sterling 数至多1+n 个。若把n 看作参数,则()i n ,σ就是i 的函数。由前述定义易知,()i n ,σ的值都是整数。

注4.3:

()()()()

()∑

∑∑=--=???? ?

?-=

-+==?=

?n

i i n n

n

i n

i i n

x i n x x x

i n i x i n x 0110

11,,σσ,n ≥1

()()

(

)()()()()

()()x p x i i n x p i x i n x x i n x x n

i i n

i i i n

i i n

++=?

??

?

??++=?=

?∑

∑∑

=+=+=0

1010

1

,1,,σσσ,其中,()x p i ,

n i ,,2,1 =,()()()∑==

n

i i

x p i n x p 0

,σ都是周期函数。

定理4.4:设N n ∈,Z i ∈,有

()()()i n i i n i n ,1,,1σσσ+-=+

证明:

()()

()()

()()()

()()

()()()()

()()

∑∑∑∑∑∑+=+===+==++=

+-=+

=+-=?

=?=1

1

010

1

,1,1,,,,,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i i

n

n x i n x i n i i n x i n i x

i n i i x x i n x i n x x x x σσσσσσσ

比较系数即得结论。

由定义4.4,4.5,定理4.3,4.4知,只要计算出()0,0s ,()0,0σ,就可以用公式递推得到任意n 阶sterling 数和逆sterling 数。易知()()10,00,0==σs ,由这种递推关系容易看出,sterling 数和逆sterling 数都是整数。

定理4.5:N n ∈,Z j i ∈,且i ≥j ,j <n ,则

()()()()0,,,,=?=?∑∑==n

j

i n j

i j i i n s j i s i n σσ

证明:

()()

()()()()∑∑∑

∑∑=====???

?

??=???

? ??==

n

j j n j i n

i n j j n

i i n

x j i s i n x j i s i n x

i n x 0000,,,,,σσσ ()

()()()()()()()∑∑

=====???

?

??=

???

? ??==n

j j n j i n

i n j j n

i i

n x j i i n s x j i i n s x i n s x

0000,,,,,σσ 比较系数即得结论。

列举前5阶的sterling 数:

()10=x ()x x =1 ()x x x -=22 ()x x x x 23233+-= ()x x x x x 61162344-+-=

()x x x x x x 2450351023455+-+-=

所以

()10,0=s

()00,1=s ,()11,1=s

()00,2=s ,()11,2-=s ,()12,2=s

()00,3=s ,()21,3=s ,()32,3-=s ,()13,3=s

()00,4=s ,()61,4-=s ,()112,4=s ,()63,4-=s ,()14,4=s

()00,5=s ,()241,5=s ,()502,5-=s ,()353,5=s ,()104,5-=s ,()15,5=s

列举前5阶的逆sterling 数:

()00x x =

()11x x = ()()212x x x += ()()()32133x x x x ++= ()()()()4321467x x x x x +++=

()()()()()543215102515x x x x x x ++++=

所以

()10,0=σ

()00,1=σ,()11,1=σ

()00,2=σ,()11,2=σ,()12,2=σ

()00,3=σ,()11,3=σ,()32,3=σ,()13,3=σ

()00,4=σ,()11,4=σ,()72,4=σ,()63,4=σ,()14,4=σ

()00,5=σ,()11,5=σ,()152,5=σ,()253,5=σ,()104,5=σ,()15,5=s

第五节 Bernoulli 多项式与差分

(1)设N n ∈,()x B n 是R 上以x 为变元的一元n 次多项式。令()10=x B ,且当n ≥1时有

()1-?=?n n x n x B .

(2)设N n ∈,n ≥1,记()()∑

-=???

? ??=

1

0n i i n x B i n x U ,()1-?=n n x n x V . 若1=n ,则()()111==x V x U . 若n >1,则

()()∑

-=--=--=???? ?

?--=???? ??=

????

?

??=?1

111

111

011n i i n i i n i i n x i n n ix i n x B i n x U

()()

(

)∑

-=--=---???? ?

?--=???? ??-=-+=?=?1

11

2

01

1

1

1111n i i n i i n n n n x i n n x i n n x

x n x

n x V 所以()()x V x U n n ?=?.设n d 为任意常数,则

()()n n n d x V x U +=,N n ∈,n >1.

(3)在以上(1)与(2)的设定下,考虑以下三个条件

()

()x nB dx

x dB n n 1-=,N n ∈,n ≥1. ②()01

=?

dx x B n ,N n ∈,n ≥1.

③()()x V x U n n =,N n ∈,n ≥1. 现在证明这三个条件相互等价. 其一, ①?③

设①成立.当 N n ∈,n >1时,在()()n n n d x V x U +=两边求导,得到()()x V x U n n

'='.而 ()()()()x nU x B i n n x B i n x U n n i i n i i n 12

01

01--=-==????

?

?-='???? ??='∑

()()()x nV x n n x V n n n 121--=-='

故()()x V x U n n 11--=,01=-n d ,N n ∈,n >1,也就是()()x V x U n n =,N n ∈,n ≥1. 其二, ②?③

设②成立.令N n ∈,n ≥1,有

()()101

001

=???? ??=??

dx x B n dx x U n ,()11

110==?

?-dx nx dx x V n n

所以()()11

1

==?

?

dx x V dx x U n n .

在()()n n n d x V x U +=两边做[]1,0上的积分,得到

()()???+=1

01010dx d dx x V dx x U n n n

由此知0=n d .故()()x V x U n n =,N n ∈,n ≥1. 其三, ③?① 设③成立.则

()()∑

-=???

?

??++-=10111n i i n

n x B i n n x x B ,N n ∈,n ≥1. 这是个递推式.已经设定()10=x B ,推知()2

1

1-

=x x B ,则()()x B x B 01

='.由此用数学归纳法 ()()()()x nB x B i n n x n x B i n n nx x B n n i i n n i i n n

1201101

1111--=--=-=???

? ?????? ??-='????

??++-='∑

∑ 这就是①.

其四,③?② 设③成立.按前述

()11

00=?

dx x B ,()01

01=?

dx x B ,()()∑

?

?

?

-=???

? ??++-=101

01

01

0111n i i n

n dx x B i n n dx x dx x B 由此可以递推地得到()01

=?

dx x B n ,N n ∈,n ≥1.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条件①,②,③相互等价.

在(1)与(2)的设定下,满足(3)中条件①,②,③中任意一个的多项式()x B n ,N n ∈.称为Bernoulli 多项式.它们满足递推式

()10=x B ,()()∑

-=???

?

??++-=10111n i i n

n x B i n n x x B ,N n ∈,n ≥1. 前六个Bernoulli 多项式是

()10=x B ,()211-

=x x B ,()6

1

22+-=x x x B ,()x x x x B 2123233+-=,()30122344-+-=x x x x B , ()x x x x x B 6

1

35253455-+-=

Bernoulli 多项式()x B n 在0=x 处的值称为Bernoulli 数.记()0n n B B =,则

10=B ,∑

-=???

?

??++-=10111n i i n B i n n B ,N n ∈,n ≥1. 前十一个Bernoulli 数是

1=B ,1-

=B ,1

=B ,0=B ,1-=B ,0=B ,1=B ,0=B ,1-=B ,0=B ,

66

510=

B 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

012=+k B , ,3,2,1=k

设N n m ∈,,m ≥1,n ≥1,R a ∈,m a b +=.因为()1-?=?n n x n x B ,n ≥1,所以

()()x p x B n

x x n n +=

?∑

-1

1 按注2.3,有

()()()()∑

-=--+=-=?1

1

1

1m i n n n b a

n i a a B b B n x x

令3=n ,0=a ,1+=m b ,代入上式,得到

()()()()()()()()∑∑

=+=

++=??? ??+++-+=-+=?m

i m i

m m m m m m B m B x x 1

2

2

3331

2

1216

11211231310131

令4=n ,0=a ,1+=m b ,代入上式,得到

()()()()∑∑

=+=

+=-+=?m

i m i

m m B m B x x 1

3

2

2441

3

14

10141

第六节 几个公式,例题

公式 设R b a ∈,,()x p 为周期函数,约定步长1=?x . 6.1 ()a x f =,0=?a ,

()x p ax x a +=?∑ 6.2 ()ax x f =,a ax =?,

()

()x p x x a x ax +-=?∑

22

1

6.3 ()n ax x f =,参见注4.3.

6.4 ()???

?

??=n x x f ,参见注4.1.

6.5 ()x a x f =,1≠a ,()1-=?a a a x x ,

()x p a a x a x

x +-=

?∑

1

1 6.6 ()x xa x f =,1≠a ,()a x ax a xa x x +-=?,()x p a a x a a x xa

x x

+??

? ??---=

?∑111 6.7 ()()

()

m a x x f +=,参见定理4.1.

6.8 ()()b ax x f +=cos ,

()??

?

??++-=+?2sin 2sin 2cos a b ax a b ax

()()x p a b ax a x b ax +??? ??

-+=

?+∑

2sin 2

sin 21

cos ,πk a 2≠,Z k ∈. 6.9 ()()b ax x f +=sin , ()??? ?

?

-+=+?2cos 2sin

2sin a b ax a b ax

()()x p a b ax a x b ax +??? ??

-+-=

?+∑2cos 2

sin 21

sin ,πk a 2≠,Z k ∈. 6.10 ()()a x x f +=ln ,a x +>0,

()??? ?

?

++=+?a x a x 11ln ln

()()()x p a x x a x ++Γ=?+∑ln ln

其中,Γ表示Γ函数,()?∞

--=Γ1dx e x t x t ,有公式()()t t t Γ=+Γ1

例题

例1:求不定和分

()

∑?-x x x

23

4

解:()()()1232334x x x x x --=-,故()

()()()

()x p x x x x x x

+--=

?-∑23423

2

331414.

例2:求定和分

()()∑?+500

3

7x x

解:按注2.3,令0=a ,50=n ,50=b ,代入公式中,

()

()

()

()

()()()∑∑∑==+++=

+=

?+49

49

350

356777i i i i i i x x

这个和式比较复杂.换一种方法,先求()()

37+x 的和分,再计算定和分.

()()

()()()x p x x x ++=?+∑

4374

17 ()()()()()23698507574

1744500

3=-=?+∑

x x

例3:求和

∑-=?9

7

2

i i

i

解:按公式6.6,

()()x p x x x x x

+-=??∑222

按注2.3,()()()128

98192272210227271016

79

7

+

=--?--?=+-=

?-=+--=∑∑

i i i i

i i

第七节 n 阶线性常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

定义7.1:记

()()()()()()()()()x K x f x p x f x p n x f x p n x f x p n n =++++-+++-11110 (7.1)

也就是

()()()()()()()()()x K x f x p x f x p x f x p x f x p n n n n =+E ++E +E --1110

其中,()x p 0,()x p 1,……,()x p n ,()x K 都是自然数集上的函数.N x ∈?,()00≠x p 且()0≠x p n .称关于

()x f 的函数方程(7.1)为n 阶线性常差分方程,简称为n 阶线性方程或者n 阶方程. ()x p 0,()x p 1,……,()x p n 称为方程(7.1)的系数.下一方程

()()()()()()()()011110=++++-+++-x f x p x f x p n x f x p n x f x p n n (7.2)

称为方程(7.1)对应的n 阶齐次线性常差分方程,简称n 阶齐次方程.若方程(7.1)的系数都是常数,则称之为n 阶常系数线性常差分方程,简称n 阶常系数方程.

定义7.2:定义算子Λ如下

()()()I +E ++E +E =Λ--x p x p x p n n n n 111

其中,()x p 0,()x p 1,……,()x p n ,()x K 都是自然数集上的函数. N x ∈?,()0≠x p n .称方程

()()()()()()()()()x K x f x p x f x p x f x p x f x f n n n n =+E ++E +E =Λ--111 (7.3)

为n 阶线性常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

由于N x ∈?,()00≠x p ,故方程(7.1)与方程(7.3)是一样的.

定义7.3:n 阶方程()()x K x f =Λ,连同()0f ,()1f ,……,()1-n f 这n 个值称为该方程的初值问题.

定理7.1:一个n 阶方程的初值问题的解是唯一的. 证明:按(7.3),()()()()∑=-E

-=+n

i i

n i x f x p x K n x f 1

,这是个递推式,由此易知定理成立.

定义7.4:设有N 上的m 个函数()x f 1,()x f 2,……,()x f m ,将以下m m ?矩阵称为这m 个函数的Casorati 矩阵,记为()x c

()x c =()

()()()()()()

()()()()

()???????

?

???

??

???E E E E E E E E E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m m m m m m m 1

21112

22122121

定理7.2:若函数()x f 1,()x f 2,……,()x f m 线性相关,则其Casorati 矩阵的行列式()()x c det 是N 上的零值函数.即,N x ∈?, ()()0det =x c .

证明:因()x f 1,()x f 2,……,()x f m 线性相关,故存在02

1≠?????

???????=m c c c α,满足()0=?αx c ,因而其系数矩

阵的行列式为零.

推论7.2.1:若存在N k ∈,使得()x f 1,()x f 2,……,()x f m 的Casorati 矩阵的行列式()()x c det 在k 处的值不等于零,即()()0det ≠k c ,那么()x f 1,()x f 2,……,()x f m 线性无关.

注7.1:考虑函数

()??

?=≠=0,10,01x x x f , ()?

??=≠=2,12

,02x x x f 这两个函数显然线性无关,但对其Casorati 矩阵的行列式()()x c det ,有N x ∈?, ()()0det =x c . 所以, “()x f 1,()x f 2,……,()x f m 线性无关”不是“ N x ∈?, ()()0det ≠x c ”的充分条件; “N x ∈?,

()()0det =x c ”也不是“()x f 1,()x f 2,……,()x f m 线性相关”的充分条件.

定理7.3:设()x ?是n 阶齐次方程()0=Λx f 的一个解,那么, ()x ?是N 上的零值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s ∈?,()()()011=-+==+=n s s s ??? .

证明:由()0=Λx ?可得

()()()∑=-E

-

=E n

i i

n i n

x x p x 1

??,()()()

()()∑-=--E

-=1

1

n i i

n i n x x p x p x ??

其中()10=x p ,用这两个向前,向后的递推式,就可以证明本定理.

笔记:线性常差分方程基本知识

本材料是关于线性常差分方程基本知识的笔记,参考了两个文献: 1、《差分方程》【日】福田武雄著穆鸿基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9月第一版 2、《常差分方程》王联、王慕秋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一版

目录 第一节差分 第二节和分 第三节对步长及定义域的约定 第四节阶乘多项式与差分 第五节Bernoulli多项式与差分 第六节几个公式,例题 第七节n阶线性常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 第八节 Lagrange变易常数法 第九节解n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特征根方法 第十节常系数对称型线性方程的解 第十一节几种特殊常系数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

第一节 差分 定义1.1: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是D ,R D ?,R x ∈?,0≠?x ,D x ∈?有D x x ∈?+,定义算子?为 ()()()x f x x f x f -?+=? 称x ?是x 的变化步长,()x f ?是()x f 在x 处的步长为x ?的一阶差分、阶差、有限差;D x ∈,函数()x f ?称为D 上的差分函数,简称差分;算子?是步长为x ?的差分算子。定义为 ()()x x f x f ?+=E 称()x f E 是()x f 在x 处的步长为x ?的一阶位移;称函数()x f E 是D 上的位移函数,简称位移;算子E 是步长为x ?的位移算子。定义算子I 为 ()()x f x f =I 称算子I 为恒等算子。称函数 ()x x f ??是D 上的差商函数,简称差商。 约定算子?与算子E 的步长相等。 注1.1: 大写希腊字母?、E 、I 的小写形式是δ、ε、ι,其英文单词形式是delta /`delt ?/ 、epsilon /ep`sail ?n/ 、 iota /ai`?ut ?/ 。 若D x ∈?,有D x x ∈?+,则N n ∈?,有D x n x ∈?+。 定理1.1:算子?、E 、I 有以下关系: ①()()()()()x f x f x f x f I -E =I -E =?,即I -E =?。 ②()()()()()x f x f x f x f I +?=I +?=E ,即I +?=E 。 ③()()()()x f x f E ?=?E ,即?E =E?。 定理1.2:算子?、E 是线性算子。对R b a ∈,,函数()x f 与()x g ,有以下等式 ()()()()()x g b x f a x bg x af ?+?=+? ()()()()()x g b x f a x bg x af E +E =+E 定义1.2:设N n ∈,作递推定义 ()()()x f x f x f =I =?0,()()() x f x f n n ??=?+1

有限差分法

利用有限差分法分析电磁场边界问题 在一个电磁系统中,电场和磁场的计算对于完成该系统的有效设计师极端重要的。例如,在系统中,用一种绝缘材料是导体相互隔离是,就要保证电场强度低于绝缘介质的击穿强度。在磁力开关中,所要求的磁场强弱,应能产生足够大的力来驱动开关。在发射系统中进行天线的有效设计时,关于天线周围介质中电磁场分布的知识显然有实质性的意义。 为了分析电磁场,我们可以从问题所涉及的数学公式入手。依据电磁系统的特性,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只能适合于描述静态和准静态(低频)运行条件下的情况。但是,在高频应用中,则必须在时域或频域中求解波动方程,以做到准确地预测电场和磁场,在任何情况下,满足边界条件的一个或多个偏微分方程的解,因此,计算电池系统内部和周围的电场和磁场都是必要的。 对电磁场理论而言,计算电磁场可以为其研究提供进行复杂的数值及解析运算的方法,手段和计算结果;而电磁场理论则为计算电磁场问题提供了电磁规律,数学方程,进而验证计算结果。常用的计算电磁场边值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其每一类又包含若干种方法,第一类是解析法;第二类是数值法。对于那些具有最简单的边界条件和几何形状规则的(如矩形、圆形等)问题,可用分离变量法和镜像法求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解析解(精确解),但是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往往由于边界条件过于复杂而无法求得解析解。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借助于数值法求解电磁场的数值解。 有限差分法,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方法。基本思想是把连续的定解区域用有限个离散点构成的网络来代替,这些离散点称作网格的节点;把连续定解区域上的连续变量的函数用在网格上定义的离散变量函数来近似;把原方程和定解条件中的微商用差商来近似,积分用积分和来近似,于是原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就近似地代之以代数方程组,即有限差分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然后再利用插值方法便可以从离散解得到定解问题在整个区域上的近似解。 差分运算的基本概念: 有限差分法是指用差分来近似取代微分,从而将微分方程离散成为差分方程组。于是求解边值问题即转换成为求解矩阵方程[5]。 对单元函数 ()x f而言,取变量x的一个增量x?=h,则函数()x f的增量可以表示为 ()x f? = ()h x f+-()x f 称为函数()x f 的差分或一阶差分。函数增量还经常表示为 ()x f? = ? ? ? ? ? + 2 h x f - ? ? ? ? ? - 2 h x f

第二章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流体流动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多种工程领域中,所有这些工程都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的支配。这章将首先介绍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和流体力学中几个重要守恒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最后介绍几种常用的商业软件。 2.1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2.1.1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组非常复杂,在考虑粘性作用时更是如此,如果不靠计算机,就只能对比较简单的情形或简化后的欧拉方程或N-S方程进行计算。20 世纪30~40 年代,对于复杂而又特别重要的流体力学问题,曾组织过人力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做数值计算,比如圆锥做超声速飞行时周围的无粘流场就从1943 年一直算到1947 年。 数学的发展,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以及流体力学各种计算方法的发明,使许多原来无法用理论分析求解的复杂流体力学问题有了求得数值解的可能性,这又促进了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并形成了"计算流体力学" 。 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在飞行器和其他涉及流体运动的课题中,经常采用电子计算机做数值模拟,这可以和物理实验相辅相成。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相互配合,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速度加快,并节省开支。数值计算方法最近发展很快,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复杂的流动现象,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利用流动规律来改造自然界。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类利用空气对运动中的机翼产生升力的机理发明了飞机。航空技术的发展强烈推动了流体力学的迅速发展。 流体运动的规律由一组控制方程描述。计算机没有发明前,流体力学家们在对方程经过大量简化后能够得到一些线形问题解读解。但实际的流动问题大都是复杂的强非线形问题,无法求得精确的解读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直接求解控制方程组的梦想逐步得到实现,从而催生了计算流体力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

第4章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 一 内容提要 1. 基本概念 一阶微分方程组:形如 ??? ????? ???===) ,,,,( ),,,,(),,,,(2121222111 n n n n n y y y x f dx dy y y y x f dx dy y y y x f dx dy ΛΛΛΛΛ (3.1) 的方程组,(其中n y y y ,,,21Λ是关于x 的未知函数)叫做一阶微分方程组。 若存在一组函数)(,),(),(21x y x y x y n Λ使得在[a,b]上有恒等式 ),,2,1))((,),(),(,() (21n i x y x y x y x f dx x dy n i i ΛΛ==成立,则 )(,),(),(21x y x y x y n Λ称为一阶微分方程组(3.1)的一个解 含有n 任意常数n C C C ,,,21Λ的解 ?????? ?===) ,,,,( ),,,,(),,,,(21321222111n n n n C C C x y C C C x y C C C x y ΛΛΛΛΛ??? 称为(3.1)通解。如果通解满方程组 ???????=Φ=Φ=Φ0 ),,,,,,,,( 0),,,,,,,,(0),,,,,,,,(21212121221211n n n n n n n C C C y y y x C C C y y y x C C C y y y x ΛΛΛΛΛΛΛΛ 则称这个方程组为(3.1)的通积分。 满足初始条件,)(,,)(,)(0020021001n n y x y y x y y x y ===Λ的解,叫做初值问题的解。

《常微分方程》课程大纲

《常微分方程》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常微分方程学时/学分:3/54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或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F n,欧氏空间R n,特征值与矩阵的对角化), 高等数学(多元微积分,无穷级数)。 面向对象:本科二年级或以上学生 教学目标:围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具体求解和实际应用三条主线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希望学生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具有一定的解题能力和处理相关应用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定性分析解的性态和定量近似求解等思想,并希望学生初步了解常微分方程的近代发展,为学习动力系统学科的近代内容和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常微分方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部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数字表示供参考的相应的学时数,第一个数为课堂教学时数,第二个数为习题课时数) 第一章基本概念(2,0)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微分方程,通解,线性与非线性,积分曲线,线素场(方

向场),定解问题等基本概念。本章教学重点解释常微分方程解的几何意义。 (二)教学内容: 1.由实际问题:质点运动即距离与时间关系(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人口总数发展趋势估计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导出微分方程。 2.基本概念(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阶,线性,非线性,解,定解问题,特解,通解等)。 3.一阶微分方程组的几何定义,线素场(方向场),积分曲线。 4.常微分方程所讨论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初等积分法(4,2)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初等变换法,积分因子法等初等解法。 本章教学重点对经典的几类方程介绍基本解法,勾通初等积分法与微积分学基本定理的关系。并通过习题课进行初步解题训练,提高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 1. 恰当方程(积分因子法); 2. 分离变量法 3.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常数变易法) 4. 初等变换法(齐次方程,伯努利方程,黎卡提方程)

(整理)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摘要:本文对常系数线性方程的各种解法进行分析和综合,举出了每个方法的例题,以便更好的掌握对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关键词:特征根法;常数变易法;待定系数法 Method for solving the system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Linear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near equations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of analysis and synthesis method, the method of each sample name,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of the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of the solution.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root ;Variation law ;The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 method 前言:常系数性微分方程因形式简单,应用广泛,解的性质及结构已研究的十分清楚,在常微分方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它的求解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是由于各种教材涉及的解法较多,较杂,我们一般不易掌握,即使掌握了各种解法,在具体应用时应采用哪种方法比较适宜,我们往往感到困难。本文通过对一般教材中涉及的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主要解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让我们能更好的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1.预备知识 复值函数与复值解 如果对于区间a t b ≤≤中的每一实数t ,有复值()()()z t t i t ?ψ=+与它对应,其中()t ?和()t ψ是在区间a t b ≤≤上定义的实函数,1i =-是虚数单位,我们就说在区间a t b ≤≤上给定了一个复值函数()z t .如果实函数()t ?,()t ψ当t 趋于 0t 时有极限,我们就称复值函数()z t 当t 趋于0t 时有极限,并且定义

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3)

差分方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1、差分方程:差分方程反映的是关于离散变量的取值与变化规律。通过建立一个或几个离散变量取值所满足的平衡关系,从而建立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就是针对要解决的目标,引入系统或过程中的离散变量,根据实际背景的规律、性质、平衡关系,建立离散变量所满足的平衡关系等式,从而建立差分方程。通过求出和分析方程的解,或者分析得到方程解的特别性质(平衡性、稳定性、渐近性、振动性、周期性等),从而把握这个离散变量的变化过程的规律,进一步再结合其他分析,得到原问题的解。 2、应用:差分方程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上,连续变量可以用离散变量来近似和逼近,从而微分方程模型就可以近似于某个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背景。在经济金融保险领域、生物种群的数量结构规律分析、疾病和病虫害的控制与防治、遗传规律的研究等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讲,只要牵涉到关于变量的规律、性质,就可以适当地用差分方程模型来表现与分析求解。 3、差分方程建模:在实际建立差分方程模型时,往往要将变化过程进行划分,划分成若干时段,根据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对每个时段引入相应的变量或向量,然后通过适当假设,根据事物系统的实际变化规律和数量相互关系,建立每两个相邻时段或几个相邻时段或者相隔某几个时段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运算关系(即用相应设定的变量进行四则运算或基本初等函数运算或取最运算等)等式(可以多个并且应当充分全面反映所有可能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差分方程。或者对事物系统进行划分,划分成若干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引入恰当的变量或向量,然后分析建立起子过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等式,从而建立起差分方程。在这里,过程时段或子系统的划分方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应当结合已有的信息和分析条件,从多种可选方式中挑选易于分析、针对性强的划分,同时,对划分后的时段或子过程,引入哪些变量或向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仔细分析、选择,尽量扩大对过程或系统的数量感知范围,包括对已有的、已知的若干量进行结合运算、取最运算等处理方式,目的是建立起简洁、深刻、易于求解分析的差分方程。在后面我们所举的实际例子中,这方面的内容应当重点体会。

系数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特解表达式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三类常系数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特解表达式 作者:陈友朋, 钱明忠, 黄娟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江苏盐城,224051 刊名: 高等数学研究 英文刊名:STUDIES IN COLLEGE MATHEMATICS 年,卷(期):2009,12(4)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张建梅.孙志田.崔宁关于y″+py'+qy=Aeαx的特解[期刊论文]-高等数学研究 2005(03) 2.曾菊华.胡小英关于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表达式[期刊论文]-高等数学研究 2006(04) 3.Π Э 艾利斯哥尔兹.南开大学数学系编译中队.崔士英微分方程 1959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琳琳非齐次常系数常微分方程特解形式的一个推导-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 考虑n阶非齐次常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y(n)+Pn-1y(n-1)+…+p1y1+poy=f(x),当它的右端项f(x)=eλχPm(x)时,给出它的特解形式的推导. 2.期刊论文张学凌.王志伟求一类常微分方程特解的程序化方法-天中学刊2008,23(5) 通过对常微分方程常规解法的进一步探讨,推导出一类三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求特解的统一表达式,并通过C++语言编程,利用计算机直接输出结果,提高了求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3.期刊论文沈彻明.SHEN Che-ming求非齐次高阶常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特解的一般公式-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0,30(4) 本文提出了高阶常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第二类特征代数方程,并利用它获得了求非齐次方程的特解的一般公式. 4.期刊论文赵苏串一类常系数非齐次常微分方程的特解的求法-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6) 讨论了形如u+αu=f(x),u(4)+αu.+βu=f(x),其中f(x)=(sinωx)2k或(cosωx)2k(k∈Z+),ω≠0ε,α,β均为常数的特解的求法. 5.期刊论文龚东山.刘岳巍.贾筱景.GONG Dong-shan.LIU Yue-wei.JIA Xiao-jing计算一类常微分方程特解的新方法-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6) 目的 计算高阶常微分方程特解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常数变易法、拉普拉斯变换法、积分法等,它们的计算工作量一般较大,为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有必要探究另一种简便实用的新方法--特征函数法.方法 先定义该类高阶常微分方程的对应齐次方程的特征函数,再利用特征函数的导数,可得到非齐次项为特殊函数情形时方程的一个特解.结果 只需求出特征方程的根,就可得到该类高阶常微分方程的一个特解.结论 利用特征函数法可以得到一类常微分方程的一个特解,该方法使用简单,所得特解形式直观. 6.期刊论文龚东山.刘岳巍.牛富俊.GONG Dong-shan.LIU Yue-wei.NIU Fu-jun特征函数在高阶常微分方程特解计算中的应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4) 通过借助特征函数的导数,得到了非齐次项为特殊函数情形的一类高阶常微分方程的一个特解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运用该方法,还得到了非齐次项为常见情形时方程的一个特解. 7.期刊论文陈新一一类二阶常微分方程的特解 -高等数学研究2010,13(1) 研究一类二阶实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y″+py′+q=(a0+a1x)eαxsinβx的解法,应用叠加原理和Euler公式,将其化为二阶线性非齐次方程,并利用对应的特征方程给出了这一类方程特解的一般公式,简化这一类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 8.期刊论文张学凌二阶非齐次线性常微分方程特解的算法模型-许昌学院学报2003,22(2) 用迭代算法求二阶非齐次线性常微分方程y"+py'+qy=pn(x)eax=(AnXn+…+Aixi+…+Ao)eax的特解是一种新的尝试,借助C++BUILDER编译器成功地实现了该算法,较圆满地解决了此类微分方程求特解时实际计算上的问题. 9.期刊论文王欣欣.郑秉文用微分算子求常微分方程特解的注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 本文给出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最简特解的定义,论证了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最简特解的形式,同时给出了用微分算子求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最简特解的方法. 10.期刊论文陈新一.唐文玲.CHEN Xin-yi.TANG Wen-ling一类三阶常微分方程的特解公式-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 利用比较系数法,推导出三阶常系数微分方程y"'+py"+qy'+ry=(a0+a1x+a2x2)eλx的特解的一般公式.利用这个公式可直接得到此类微分方程的特解.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718677054.html,/Periodical_gdsxyj200904014.aspx 授权使用:中共汕尾市委党校(zgsw),授权号:0494467a-5728-47be-9cc4-9dcf0154b484 下载时间:2010年8月11日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着重讨论利用代数运算和微分运算来求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和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 关键词:复值函数与复值解;欧拉方程;比较系数法;拉普拉斯变换法 The Solution of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Abstract :The solutions of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And using the algebraic operation and differential operation to solv the general solution of homogeneous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d nonhomogeneous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are discussed emphatically. Key Words :complex flnction and complex answer; euler equation;the method of coefficients comparison; the method of laplace transformation. 前言 为了让我们更多的认识和计算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本文通过对复值函数和复值解以及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和欧拉函数的简单介绍,进而简单讨论了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以此来帮助我们解决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 1. 预备知识 1.1复值函数与复值解 如果对于区间a t b ≤≤中的每一个实数t ,有复数()()()z t t i t ?ψ=+与它对应,其中 ()t ?和()t ψ是在区间a t b ≤≤上定义的实函数,i =是虚数单位,我们就说在区间 a t b ≤≤上给定了一个复值函数()z t .如果实函数()t ?,()t ψ当t 趋于0t 时有极限,我们 就称复值函数()z t 当t 趋于0t 时有极限,并且定义 lim ()lim ()lim ()t t t t t t z t t t ?ψ→→→=+. 如果0 0lim ()()t t z t z t →=,我们就称()z t 在0t 连续.显然,()z t 在0t 连续相当于()t ?,()t ψ在0 t 连续.当()z t 在区间a t b ≤≤上每点都连续时,就称()z t 在区间a t b ≤≤上连续.如果极

第三章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 第四讲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1)

第四讲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4课时)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特征方程式, 特征根, 特征向量的概念, 掌 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基本解组的求法. 二、重点: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基本解组的求法. 三、难点: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特征方程式, 特征根, 特征向量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与提问式相结合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由定理3.6我们已知道,求线性齐次方程组(3.8)的通解问题,归结到求其基本解组. 但是对于一般的方程组(3.8),如何求出基本解组,至今尚无一般方法. 然而对于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组 dY AY dx = (3.20) 其中A 是n n ?实常数矩阵,借助于线性代数中的约当(Jordan)标准型理论或矩阵指数,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本节将介绍前一种方法,因为它比较直观. 由线性代数知识可知,对于任一n n ?矩阵A ,恒存在非奇异的n n ?矩阵T ,使矩阵 1T AT -成为约当标准型. 为此,对方程组(3.20)引入非奇异线性变换 Y TZ = (3.21) 其中()(,1,2,,),ij T t i j n == det 0T ≠,将方程组(3.20)化为 1dZ T ATZ dx -= (3.22) 我们知道,约当标准型1 T AT -的形式与矩阵A 的特征方程 11121212221 2 det()0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E a a a λ λλλ ---= =-

的根的情况有关. 上述方程也称为常系数齐次方程组(3.20)的特征方程式.它的根称为矩阵 A 的特征根.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一) 矩阵A 的特征根均是单根的情形. 设特征根为12,,,,n λλλ 这时 12 1 00 n T AT λλλ-????? ?=?????? 方程组(3.20)变为 11122 200n n n dz dx z dz z dx z dz dx λλλ?????????????? ????????= ???????????????? ?????? (3.23) 易见方程组(3.23)有n 个解 1110(),00x Z x e λ????????=???????? 220010(),,()0001n x x n Z x e Z x e λλ???????????? ????==???????????????? 把这n 个解代回变换(3.21)之中,便得到方程组(3.20)的n 个解 12()i i i i x x i i ni t t Y x e e T t λλ?? ????==?????? (1,2,,)i n =

非线性微分方程和稳定性

第六章 非线性微分方程和稳定性 6-1 对下列方程求出常数特解,并且画出方程经过()0,0x 的积分曲线的走向,从而判断各驻定解的稳定性;然后作变量替换,使非零驻定解对应于新的方程的零解。 1)+∞<<-∞>>+=02 ,0,0,x B A Bx Ax dt dx 2) ()()0,310≥--=x x x x dt dx 解 1)方程可化为 )( x B A Bx dt dx +=,则其常数特解为 B A x x - ==21,0,即为驻定解。 由于方程为分离变量方程(或迫努利方程),当B A x x - ≠≠,0时,分离变量得 Adt dx B A x x =? ????? ? ?+-11 方程的通解为 At Ce Bx A x =+ 利用初始条件()?? ? ? ?-≠≠=B A x x x x 000,00,得 0 0Bx A x C += ,故得原方程满足初始 条件的解为 ()0)(0≥? ?? ? ??++-= -t e B x A B A t x At (1) 由式(1)和方程右端的表达式,得出 当00>x 时,0>dt dx ,)(t x 递增, 又 B e B x A B B x A At →??? ? ??+->+-00 ,时,+∞→)(t x , 即)1ln( 10+= →B x A A t t 时,+∞→)(t x 。

当 ???????<-><+>-<>+<0 00,000 00 0 dt dx ,B A x , B x A dt dx ,B A x B x A x 时,有 ()+∞→- →t B A t x )( 所以解(1)的图像如图6-5所示。 图6-5 从解的图像可以看出: 解01=x 不稳定;解B A x -=2稳定。 利用变换B A x y +=,可将原方程化为 2 2 )()(By Ay B A y B B A y A dt dy +-=-+- = 所以原方程的驻定解B A x - =2对应于方程 2 By Ay dt dy +-= 的零解0=y 。 2)由()()031=--x x x ,求得常数解为 3,1,0321===x x x 。 因为()()()31,--=x x x x t f 在全平面上连续可微,故对任意初始点()00,x t ,解唯一存在,当0,0≥≥x t 时有

第六章 非线性微分方程

第六章 非线性微分方程 §6.1 稳定性 6.1.1 常微分方程组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本章讨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 n R Y Y t G dt dY ∈=),;( (6.1) 的解的性态. 设给定方程组(6.1)的初值条件为 , (6.2) 00)(Y t Y =考虑包含点),,,;(),(02010000n y y y t Y t L =的某区域 b Y Y a t t R ≤?≤?00,:. 在这里Y 的范数Y 定义为∑== n i i y Y 1 2 . 所谓在域上关于),(Y t G G Y 满足局部利普希 茨条件是指:对于G 内任一点,存在闭邻域,而于),(00Y t G R ?),(Y t G R 上关于Y 满足利普希茨条件,即存在常数,使得不等式 0>L Y Y L Y t G Y t G ?≤?~ );()~;( (6.3) 对所有R Y t Y t ∈),(),~ ,(成立. 称为利普希茨常数. L 存在唯一性定理 如果向量函数在域),(Y t G R 上连续,且关于Y 满足利普希茨条件,则方程组(6.1)存在唯一解),;(00Y t t Y ?=,它在区间h t t ≤?0上连续,而且 0000),;(Y Y t t =? 这里);(max ),, min(),(Y t G M M b a h G Y t ∈==. 解的延拓与连续定理 如果向量函数在域G 内连续,且关于),(Y t G Y 满足局部利普希茨条件,则方程组(6.1)的满足初值条件(6.2)的解),;(00Y t t Y ?=)),0t ((0G Y ∈可以延拓,或者延拓到(或);或者使点∞+∞?)),;(,(00Y t t t ?任意接近区域G 的边界. 而解 ),;(00Y t t ?作为的函数在它的存在范围内是连续的. 00,;Y t t 可微性定理 如果向量函数及 ),(Y t G ),,2,1,(n j i y G j i L ??在域内连续,那么方程组G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方法。基本思想是把连续的定解区域用有限个离散 点构成的网格来代替,这些离散点称作网格的节点;把连续定解区域上的连续变量的函 数用在网格上定义的离散变量函数来近似;把原方程和定解条件中的微商用差商来近似, 积分用积分和来近似,于是原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就近似地代之以代数方程组,即有限差 分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然后再利用插值方法便 可以从离散解得到定解问题在整个区域上的近似解。 有限差分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将定解区域作网格剖分;如何把原 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组以及如何解此代数方程组。此外为了保证计算过程的可行和 计算结果的正确,还需从理论上分析差分方程组的性态,包括解的唯一性、存在性和差分 格式的相容性、收敛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个微分方程建立的各种差分格式,为了有实用意义,一个基本要求是它们能够任意逼近微分方程,这就是相容性要求。另外,一个差分格 式是否有用,最终要看差分方程的精确解能否任意逼近微分方程的解,这就是收敛性的概念。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必须考虑,即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因为差分格式的计算过 程是逐层推进的,在计算第n+1层的近似值时要用到第n层的近似值,直到与初始值有关。前面各层若有舍入误差,必然影响到后面各层的值,如果误差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 差分格式的精确解的面貌完全被掩盖,这种格式是不稳定的,相反如果误差的传播是可以 控制的,就认为格式是稳定的。只有在这种情形,差分格式在实际计算中的近似解才可能 任意逼近差分方程的精确解。关于差分格式的构造一般有以下3种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 数值微分法,比如用差商代替微商等。另一方法叫积分插值法,因为在实际问题中得出的 微分方程常常反映物理上的某种守恒原理,一般可以通过积分形式来表示。此外还可以用 待定系数法构造一些精度较高的差分格式。 有限差分方法(FDM)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该方法 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有限差分法以Taylor 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 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 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 对于有限差分格式,从格式的精度来划分,有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从差分 的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和逆风格式。 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差分格式还可以分为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格式等。目 前常见的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差分格式。差分 方法主要适用于有结构网格,网格的步长一般根据实际地形的情况和柯朗稳定条件来决定。

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有限差分法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微分方程和积分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方法。基本思想是把连续的定解区域用有限个离散点构成的网格来代替,这些离散点称作网格的节点;把连续定解区域上的连续变量的函数用在网格上定义的离散变量函数来近似;把原方程和定解条件中的微商用差商来近似,积分用积分和来近似,于是原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就近似地代之以代数方程组,即有限差分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原问题在离散点上的近似解。然后再利用插值方法便可以从离散解得到定解问题在整个区域上的近似解。 有限差分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将定解区域作网格剖分;如何把原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组以及如何解此代数方程组。此外为了保证计算过程的可行和计算结果的正确,还需从理论上分析差分方程组的性态,包括解的唯一性、存在性和差分格式的相容性、收敛性和稳定性。对于一个微分方程建立的各种差分格式,为了有实用意义,一个基本要求是它们能够任意逼近微分方程,这就是相容性要求。另外,一个差分格式是否有用,最终要看差分方程的精确解能否任意逼近微分方程的解,这就是收敛性的概念。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必须考虑,即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因为差分格式的计算过程是逐层推进的,在计算第n+1层的近似值时要用到第n层的近似值,直到与初始值有关。前面各层若有舍入误差,必然影响到后面各层的值,如果误差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差分格式的精确解的面貌完全被掩盖,这种格式是不稳定的,相反如果误差的传播是可以控制的,就认为格式是稳定的。只有在这种情形,差分格式在实际计算中的近似解才可能任意逼近差分方程的精确解。关于差分格式的构造一般有以下3种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数值微分法,比如用差商代替微商等。另一方法叫积分插值法,因为在实际问题中得出的微分方程常常反映物理上的某种守恒原理,一般可以通过积分形式来表示。此外还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构造一些精度较高的差分格式。 有限差分方法(FDM)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分析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分析 【 摘要】在参考和总结了许多场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一些常系数微分方程的解的解法,并针对一类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已有结论给予证明,以解给予一些结论证明思路,以及一些实例,并向高阶推广。 【关键词 】常系数 线性 微分方程 结构 一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0=+ax dt dx , (1.1) 的求解 上式可以改写为 adt x dx -= , (1.2) 于是变量x 和t 被分离,再将两边积分得 c at x +-=ln , (1.3) 这里的c 为常数。又由对数的定义,上式可以变为 at ce x -= , (1.4) 其中c= , 因为x=0也是方程的解,因此c 可以是任意常数。 这里首先是将变量分离,然后再两边积分,从而求出方程的解。这便要方程式可以分离变量的,也就是变量分离方程。 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 )()(x Q y x P dx dy += , (2.1) 其中P (x ),Q(x)在考虑的区间上式连续函数,若Q (x )=0 ,上式就变为 y x P dx dy )(= , (2.2) 上式为一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还是变量分离方程我们可以参考上面变量分离方程的解法,先进行变量分离得到 dx x P y dy )(= , (2.3) 两边同时积分,得到 ? =dx x p ce y )( , (2.4) 这里c 是常数。 若Q (x )≠ 0 , 那么上式就变成了 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我们知道一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是一阶常微分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那么可以设想将一阶

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 ? =dx x p ce y )( , (2.5) 中的常数c 变易成为待定的函数c (x ),令 ?=dx x p e x c y )()( , (2.6) 微分之,就可以得到 ?+?=dx x p dx x p e x P x c e dx x dc dx dy )()()()()( , (2.7) 以(2.7),(2.6)代入2.1,得到 )()()()()()()()()(x Q e x c x p e x P x c e dx x dc dx x p dx x p dx x p +?=?+?,(2.8) 即 ?=-dx x p e x Q dx x dc )()() (, 积分后得到 c (x )=c dx e x Q dx x p +?? -)()( , (2.9) 这里c 是任意常数,将上式代入(2.6)得到方程(2.1)的通解 ))(()()(c dx e x Q e y dx x p dx x p +? ? =?- (2.91) 在上面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中,是将一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中的通解中的常数c 变成c(x) ,常数变易法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 感觉这个方法之所以用x 的未知函数u(x)替换任意常数C,是因为C 是任意的,C 与x 形成函数关系,要确定C,需要由初始条件确定,一个x,确定一个C,也就形成一对一或多对多的映射,也就是函数关系,而这里的C 是任意的,也就可以用一个未知的,也就是任意的函数u(x)来代替,进而求得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这种将常数变异为待定函数的方法,我们通常称为常数变易法。常数变易法实质也是一种变量变换的方法,通过变换(2.6可将方程(2.1)化为变量分离方程。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1)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 022=++qy dx dy p dx y d (3.1) 其中p 、q 是常数,我们知道,要求方程(3.1)的通解,只要求出其任意两个线性无关的特 解y 1,y 2就可以了,下面讨论这样两个特解的求法。 我们先分析方程(3.1)可能具有什么形式的特解,从方程的形式上来看,它的特点是22dx y d ,

常系数线性方程组基解矩阵的计算

常系数线性方程组基解矩阵的计算

常系数线性方程组基解矩阵的计算 董治军 (巢湖学院数学系,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微分方程组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不少问题都归结于它的求解问题,基解矩阵的存在和具体寻求是不同的两回事,一般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基解矩阵是无法通过积分得到的,但当系数矩阵是常数矩阵时,可以通过方法求出基解矩阵,这时可利用矩阵指数exp A t,给出基解矩阵的一般形式,本文针对应用最广泛的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结合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知识,讨论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基解矩阵的几个一般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常系数奇次线性微分方程组;基解矩阵;矩阵指数 Calculation of Basic solution Matrix of

Linear Homogeneous System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Zhijun Do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haohu College Anhui, Chaohu) Abstract: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s very extensive, when many problems are attributable to its solving problem, base solution matrix existence and specific seek is different things, general homogeneous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s not the base solution matrix by integral get, but when coefficient matrix is constant matrix, can pass out the base solution matrix method, then are available matrix exponential t, the general form base solution matrix,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ost widely us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l equations, linear algebra, discuss knowledge of homogeneous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of base solution matrix several general calculation method. Keyword: linear homogeneous system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matrix of basic solutions; matrix exponent 引言: 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求解历来是常微分方程的重点,根据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的结构理论,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求出对应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基解矩阵,本文主要讨论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 X ’=AX ★ 的基解矩阵的计算问题,这里A 是n n ?常数矩阵. 一.矩阵指数exp A 的定义和性质: 1.矩阵范数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对于n n ?矩阵A =ij a ???? n ×n 和n 维向量X =()1,...,T n X X 定义A 的范数为A =,1 n ij i j a =∑ ,X =1 n i i x =∑ 设A ,B 是n ×n 矩阵,x ,y 是n 维向量,易得下面两个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