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的宇宙

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

象。

2、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

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

化。地球自转的周期为1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的交替出现。

4、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1光年约是9.5万亿千米。

5、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5颗亮星组成,形状像

字母“W”。

6、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狮子座;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天蝎座;冬季比较

显眼的星座是猎户座。

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的卫星数量最多,有62颗。地球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8、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9、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

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

1、原子钟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但它看起来最没有钟的样子。NISTF-1原子钟由170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器。

2、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3、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

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工作的。

4、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5、在同等条件下,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水钟在中国又叫“刻漏”、“漏壶”。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

6、1969年,第一快石英手表诞生。原理是处于电路之中的石英晶体,能产生频率稳定的振动。

7、生物钟现象:东方欲晓,公鸡打鸣。猪羊牛白天活动,而猫夜晚活跃。牵牛花大约凌晨4时打开喇叭。夜来香深夜飘香。病人周期性发病。

8、生物钟对人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科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会生病、衰老甚至死亡。因此,科学地认识生物钟,并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

1、人们从食物里获得热能,人们经常用“千卡”作为食物中的热能单位。每人每天大约需要8000多千焦的热能。1千卡=4.2千焦。

2、每天摄取足够的热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吸收过多的热能或消耗太少,会使热能在体内转化成脂肪积存下来,导致肥胖。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是为纪念瑞典天文学家摄耳修斯的贡献而确定的。

4、物体一般都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也有少数例外情况,比如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为水在0℃-4℃之间时,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5、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而不会从低温的物体传向高温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6、热传递的方式的有三种:传导、辐射、对流。

7、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有时要散热降温,有时要生热保温。

8、什么是温室效应?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地球散发热能的本领减弱,使地球大气温度缓慢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影响。A、土壤会出现荒漠化,导致粮食减产;B、冰川融化和海水体积遇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势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

9、为什么夏天人们用棉被来盖住雪糕,雪糕却不融化?

一是保温,防止冰糕的冷气跑掉。

二是隔热,防止外界的炎热空气进入里面,造成冰糕融化。

第四单元生命的旅程

1、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胎儿在子宫中慢慢长大。子宫里有一根脐带,它把妈妈身体中的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小宝宝。

3、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有些动物是胎生的,如哺乳类动物;有些动物是卵生的,如昆虫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4、通常将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0-3岁)、幼儿(3-6岁)、童年(6-12岁)、少年(12-15岁)、青年(15-28岁)、成年(28岁以上)

5、蝴蝶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

1、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结论“大地是球形的”。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由外到内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的活动造成的。

3、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的表面大约71%被海水覆盖,约29%是陆地。

4、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

5、雅丹地貌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先湖泊的底部,堆积着流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后来,由于湖水干涸,泥沙层露出地面。在强风、大雪和雨水的不断侵蚀下。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今天的雅丹地貌。

6、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

7、风化作用主要是温度、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

8、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9、能源矿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8种。煤是古代的植物变化成的。能源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利用。

10、孔雀石是金属矿产,用它可以炼铜;石膏是非金属矿产,粉笔就是用它做的。

11、岩石的硬度分10个等级,钻石最硬,硬度为10,云母最软,硬度为1。

12、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据说能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方位。第六单元开心游乐场

1、力是无处不在的。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作用都是力。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改变。地球对物体有向下的吸引力。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

2、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当外力消失后,它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3、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碍滑动的力,叫做摩擦力。它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两个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反之摩擦力就越大,物体越重,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摩擦力就越小。

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5、摩擦有益也有害。有时需要增大,有时需要减小。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例子

·鞋底和轮胎都有凹凸的条纹(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体操运动员或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手上要抹上碳酸镁粉(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

·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上装上防滑链(增大摩擦力)

·在自行车转动轴处加上润滑油(减小摩擦力)

·锁打不开了,加一点炭粉。(减小摩擦力)

5、轮船浮在水上,受到了浮力;火箭升空,是反冲力的作用;冲击平原是水力,水力也能发电,三峡水力发电站完工后,发的电能照亮半个中国。指南针能指南北,是磁力的作用。

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动力。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氧气。

2、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养着鱼和一些水草,一年过去了,小鱼还活得很好,这是为什么?

在生态瓶内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而小鱼生长则需要吸收植物产生的氧气和养料,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粪便,供植物生长需要。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的宇宙 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 象。 2、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 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 化。地球自转的周期为1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的交替出现。 4、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1光年约是9.5万亿千米。 5、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5颗亮星组成,形状像 字母“W”。 6、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狮子座;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天蝎座;冬季比较 显眼的星座是猎户座。 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的卫星数量最多,有62颗。地球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8、火星和地球最为相似。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9、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 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 1、原子钟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但它看起来最没有钟的样子。NISTF-1原子钟由170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器。 2、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3、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 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摆钟就是利用摆的等时性原理工作的。 4、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5、在同等条件下,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水钟在中国又叫“刻漏”、“漏壶”。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 6、1969年,第一快石英手表诞生。原理是处于电路之中的石英晶体,能产生频率稳定的振动。 7、生物钟现象:东方欲晓,公鸡打鸣。猪羊牛白天活动,而猫夜晚活跃。牵牛花大约凌晨4时打开喇叭。夜来香深夜飘香。病人周期性发病。 8、生物钟对人体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科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会生病、衰老甚至死亡。因此,科学地认识生物钟,并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 1、人们从食物里获得热能,人们经常用“千卡”作为食物中的热能单位。每人每天大约需要8000多千焦的热能。1千卡=4.2千焦。 2、每天摄取足够的热能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吸收过多的热能或消耗太少,会使热能在体内转化成脂肪积存下来,导致肥胖。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是为纪念瑞典天文学家摄耳修斯的贡献而确定的。 4、物体一般都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也有少数例外情况,比如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为水在0℃-4℃之间时,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5、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而不会从低温的物体传向高温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6、热传递的方式的有三种:传导、辐射、对流。 7、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有时要散热降温,有时要生热保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最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的宇宙 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搜集整理资料时,对那些(),(),()或无关的资料,应筛选掉. 3、地球环绕着太阳转叫( ).地球公转方向与( )方向一致,即(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4、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年,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和(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 5、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年时间走过的距离.1光年约是( )千米. 6、秋夜比较显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它主要有5颗亮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7、春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 );夏天比较显眼的星座是();冬季比较显眼的星座是(). 8、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其中()有一道美丽的光环.()也叫“启明星”,”长庚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其中()的卫星数量最多,有62颗.地球

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四季的变化与()、()有关. 9、()和地球最为相似.火星的内部结构跟地球一样. 10、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这叫“地心说”.后来古希腊天文学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 1、()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2、()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3、我们共搜集了9种计时工具.按时间分2大类.第一类是古代钟,有日晷,沙漏,水运仪象台,水钟.第二类是机械钟,怀钟,机械摆钟,第三类是石英手表,第四类是原子钟. 4.它们是怎样计时的?日晷是利用太阳照射时,铁针投下的影子计时.机械钟是利用齿轮的转动来计时.摆钟是利用摆有规律的摆动来计时的.石英表是利用石英晶体有规律的震动来计时的. 5、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的实验室内.它是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6、摆往返一次为摆动一次;摆的快慢与()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摆线越(),摆动越慢.摆的快慢与()无关,与()无关. 7、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下册复习资料总汇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1 制作宇宙模型 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 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 难点: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参观、学习并质疑。教具:多媒体 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收集资料。 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 3.多媒体播放有关宇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二、课堂活动: (一)设计模型 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 (二)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月日小组

1、模型名称: 2、所需材料: 3、职责分工: 小组长资料员材料员计时 员 记录员质量员发言人 4、模型草图: 5、评价反馈 6、修改计划 同学们根据自己了解的宇宙,在心目中设计宇宙模型。 (三)根据自己的设计小组分工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制作模型 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 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质疑 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五、总结: 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 六、实践调查: 查阅有关宇宙的更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 2 修改模型 备课设想: 本课的主题是修改上一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宇宙模型,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编排的,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去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再观察再思考,并实验,去寻找各种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 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 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子版.doc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课题:制作宇宙模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心目屮的宇宙。 难点: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参观、学习并质疑。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 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学生h己收集资料。 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 3.多媒体播放有关宇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二、课堂活动: (一)、设计模型 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 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月日小组

一、模型名称: 二、所需材料: 三、职责分工: 小组长资料员材料员计吋员 记录员质量员发言人 四、模型草图: 五、评价反馈 六、修改计划 同学们根据自己了解的宇宙,在心H屮设计宇宙模型。 (三)根据自己的设计小组分工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制作模型 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 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质疑 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存入时间问题提取时问 9月宇宙有多大? 9月3 口天空有多少个星座? 五、总结: 你从木节课屮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沉浮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 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6、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9、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11、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4、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15、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 18、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题附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中复习题 一、填空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2、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3、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4.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 5.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周边自然卫星最多的是(木星),(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8.(原子钟)是现在最为准确的计时工具。 9.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摆线越(长),摆动越慢。 10.在同等条件下的水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11.根据不同的工作方式,水钟可分为(记录漏水时间)(泄水型)和(记录注水时间)(受水型)两种。 12.水壶内水位较高时,水流得较快;水位较低时,水流得较慢,这影响了水钟的准确性。 13.为了减小误差,人们用(第三只水壶给漏壶加水)以保证漏壶水流的稳定。 14. 热总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向(低温)的物体,而不会从低温的物体传向高温的物体。 15. 物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也有少数例外情况,比如水在4℃时体积(最小),因为在4℃以下时,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16.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17.我们从(食物)里获得(热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人们常用(千卡)作为食物中热能的单位。 18.在地球上,冷水比热水(重)。 19.物体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 20、胎儿在(子宫)中慢慢长大。子宫里有一根脐带,它把妈妈身体中的(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小宝宝。 21.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在成长与变化着,每种生物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阶段,科学家们把这种阶段性的变化过程叫做(生命周期)或成长周期。 22.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要生长(九个多月)。 23.(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4.通常,人的成长阶段划分为婴儿(0-3岁),幼儿(3-6岁),童年(6-12岁),少年(12-15岁),青年(15-28岁),成年(28岁以上)。 25、一般认为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活动造成的。 26、风化作用主要是(温度)、(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 27、能源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等。(煤)是古代的植物变化成的。 28、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29、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据说能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方位。(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 30.(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的表面大约71%被海水覆盖,约29%是陆地。 31.(火山爆发),(地震),(风)等都可能引起地貌变化。 32.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碍滑动的力,叫做(摩擦力)。它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33.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 34.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氧气)。 二问答

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1、根有直根和须根;直根的特点:有明显主根和侧根,须根的特点:没有明显 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和长短相近,看上去像一把胡子;直根:白菜、大豆、蒲公英、芝麻,须根:稻、洋水仙。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深、广、 多。 3、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大豆、白菜等属于直根系,它们有 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玉米、水稻是须根系,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了许多像胡须一样的根。 4、植物根系生长特点与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 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能较好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吸收水分。 5、从根的顶端到生用根毛的一段,就是根尖。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分为根毛; 根毛的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分泌酸类物质、溶解土中不易溶解的养分。 6、植物茎的作用: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茎的形态:a、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b、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缠绕茎(自身缠绕)、攀援茎(卷须攀援)、匍匐茎。 茎的特点:有叶、节、芽。 7、为什么树怕剥皮:植物体叶子制造的养分要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切断树皮,养分运输通道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和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8、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的规律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吸收更多 阳光。 9、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 10、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除了要 进行呼吸之外,它们的叶片在阳光照射下,还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放出氧气。 11、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并放出二 氧化碳; 植物的绿叶可以把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和从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④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分为: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2、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 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生活中常见的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黄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 13、花各部分的作用:a) 花萼保护幼嫩的花蕾b) 花冠保护雄蕊和雌蕊c) 花 瓣:虫媒花花瓣鲜艳吸引昆虫传粉,风媒花花瓣很小或退化有利于接受花粉。 d)雄蕊:雄性生殖器官e) 雌蕊:雌性生殖器官f) 胚珠:发育成种子g) 子 房:发育成果实。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它是的一部分。 2.月亮绕着转.地球绕着公转,同时还。 3.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最小的是。离太阳最近的是,离太阳最远的是。的卫星数量最多,没有卫星。 4.地球的赤道直径是千米,自转周期是天,公转周期是年。 5.地球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6.在同等条件下的水流具有相对的,水钟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工作的。 7.植物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动力。 8.人们经常用作为食物的热能的单位。 9.一个压扁的乒乓球放在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 10.我们用铝壶烧水,水会沸腾,说明铝能够。 11. 人的正常体温是℃,℃是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12.冬天觉得受冷,人们常常把两只手来取暖。 13. 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4、制作冰激凌时,在冰水里放,会使冰水的温度更低。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太阳的周围,除地球外,还有八颗行星围绕太阳转动。() 2.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会受到空气对它的阻力。() 3.船在水面划过时,船与水之间没有摩擦力。() 4.一般的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住10个月。() 5.我们每天多吃少动是保持身体热能最好的办法。() 6.人穿衣服可以让身体暖和,说明衣服可以产生热能。() 7 .所有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工人叔叔在架电线时,通常会把电线拉得很直。() 9.木头比金属传热慢。() 10.地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气体急剧增加造成。()

三、选择:(每题3分共计15分) 1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的点,易于把门打开。 A 较远 B较近 C中间 D都一样 2自行车座的弹簧有( )的作用。 A美观 B稳固 C缓冲 D造型需要 3胶鞋底的花纹是为了人们穿着时()。 A美观大方 B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 4下列动物,出生时与父母都不像的是()。 A蝌蚪 B鸟 C虎 5某矿物不能用钥匙划得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得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A软 B较软 C教硬 四.简答题(共计17分,1,2题5分,3题7分) 1.哪些因素决定摆的快慢? 2.装满热水的玻璃杯放在冰箱里,为什么会碎呢? 3.举例说说那些动物是胎生的,那些动物是卵生的?(各4个)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和都有关。 构成的物体,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如果相同,的物体容易沉。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大越容易浮,它的也随之增大。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 和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越大,受到的也越

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时就;浮力重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0、当液体中溶解了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比的水的物体,在水中,比同体积的水的物体,在水中;比同体积的液体的物体,在液体中,比同体积的液体的物体,在液体中。 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 改变物体的沉浮。.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1、制作宇宙模型课型:时间: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 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难点: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法、学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参观、学习并质疑。 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收集资料。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 二、课堂活动: (一)、设计模型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月日小组 一、模型名称: 二、所需材料: 三、根据自己的设计小组分工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制作模型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 的建议。 四、质疑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序号存入时间问题提取时间 1 9月3日宇宙有多大? 2 9月3日天空有多少个星座? 五、总结: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 六、实践调查:查阅有关宇宙的更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 知识。 2 修改模型课后反思:本课的主题是修改上一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宇宙模型,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编排的,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去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再观察再思考,并实验,去寻找各种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影响 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_.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 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回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 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 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牛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牛物群落. 14、如果牛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牛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 、草T兔T鹰2、草T兔T蛇宀鹰 3 、草T蝗虫T鹰4、草T蝗虫T蛇T鹰 5 、草T鸟T蛇6、草T鸟一-蛇T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床堆满 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二 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 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 释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球在“变脸”》、《开心游乐场》等“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的主体,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研究身边的、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来学习科学。如:《时间的脚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等课题,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综合活动单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一系列学生爱参与、能参与的“做中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探究课题,独立设计验证并得出结论,亲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总结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开心游乐场》中,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各种各样力的存在后,揭示出力的简单特征,并能将力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在《热能考察之旅》中,教材提供了“搜集有关温度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产生热、制作冰激凌、研究冷热水之间的热传递”等活动。教材设计这些学习活动的目的是在重点培养“模型与解释”一级目标的同时,达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所用的方法等其他目 标。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个“探究的探究”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部分。学生通过对海尔蒙等人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剖析,和对自己在本学期“模型与解释”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知道建立模型不能随意的构建,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勤奋的工作、精密的推理、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元认知水平。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 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五年级现有5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有以下八个单元的内容: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走向两极。 每个单元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秋天考察计划”,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再经历六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学习,通过完整的“做中学”探究活动的锻炼,逐步学会能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学会准备活动材料,能小组商议活动规则,最终实现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制定出书面研究计划的的能力跨越;最后,结合第八单元走向两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前人计划和组织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注重反思自己本学期参与计划与组织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精密的组织和计划是成功的保证。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