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李店镇中心小学wxa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不善于观察;二是不善于表现。而观察是写作的源泉,是表现的基础,平时不具备观察能力,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作文时就难以写不出具体实在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做过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依我看,学生平时的观察常常是无母的、无意识的行为,其观察结果必然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针对这一现象,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区观察。具体办法是启发学生抓住自己接触某一事物的最初感受去观察。比如某一事物,使我们感到新鲜、高兴、气愤、感动、悲观……。其中必有原因,循着这条线索,认真地去看,仔细地去想,写出自己的所得。这样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的放矢”比“无动于衷”、无意识地去看,肯定要仔细,印象要深刻。

例如:我在上一次作文课时,要求同学们以《拔河》为题写一篇作文,大家都感到很为难,认为没什么好写的。

我没有急于让同学们写,只是问同学们,喜不喜欢拔河。这是,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很喜欢!拔河很有意思。”我接着引导大家说:“你们为什么喜欢拔河,并觉得它很有意思呢?”同学们一时回答不出。于是,我就把同学们带到操场上,请了几个学生当场表演,其他同学则都仔细认真地观察起来,然后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你看,

赵平多卖力,连累得通红。秦海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不动,真厉害!。肖祥的样子真有意思,身子如同一个犁尾巴;李初更像一个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的样子;甲队要输了,大个子张磊用力太迟与大家不一致,顶不住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有劲。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次拔河以后,有什么启发呢?”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集体的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同学们一个个都赞同他的观点,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我才对同学们说:“请同学们把你们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于是,同学们都回到教室里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了内容充实、有意思、有意义的作文。

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启发同学们抓住自己的最初感受,循着“感受”这一线索去看,是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解观察

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表达时爱犯笼统的毛病。依我看这主要观察不细致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采用分解观察的方法。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看,要把实物分解开来看。即对于静止的事物,要按照它的构成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对于变化的事物,要按其变化的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这样才能看细看全,变空洞为具体生动了。

比如:我在教学《一幅壮景》之前,曾出示过自制的《一幅壮景》

的挂图,让同学们把这个画面讲出来。结果,大多数同学都讲不全面,丢三拉四。后来,我启发学生用分解观察的方法把挂图分为房前、房左、房右、房后、房中五个部分进行观察,议一议,说一说,再描写。其结果与开始大不相同,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得较具体、较准确、较生动了。

观察景物如此,观察人也是一样,也要善于分解。比如,某人做生意赚了大钱,回到家后十分高兴。如果笼统地写高兴,就太空洞了。但是如果运用分解观察的方法观察后就不同了。他有哪些高兴的动作、高兴的神态、高兴的语言,这样具体的一写,我们的作文就具体生动了。

我认为,善于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对构成事物的各个方面,对构成细节的各个因素,加以分解进行观察,化笼统为细致,化模糊为清晰,这是克服观察粗糙,描写空洞的有效方法。

三、引导学生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观察

同学们在写作时常爱“粗枝大叶”,忽视细节,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观察时“看不细”或“没看细”。而事物的意义、人物的性格、事物的特点,又往往表现在细节上。让学生在观察中注意运用对照比较的观察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抓住特点和重点。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致于东扯西拉,说不到点子上,蜻蜓点水,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每一个人都有一张脸,一双眼,但却一人一样。“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即使是兄弟姐妹也有明显的区别,其他人

就更不用说了。利用对照比较观察的方法观察,可以使同学们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很多区别,像脸有大小、长短、美丑之分,身有高矮、胖瘦、老少之别。其他各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当然事物与事物之间,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都有差异。我们掌握了对照比较观察法,观察时就能抓住特点;写作时就能突出重点。只要同学们坚持下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观察事物,因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或者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也可用分解观察法把事物分解成若干方面或若干阶段,逐一观察后,再进行综合;亦可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用对照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找出其各自的特点。

我想,如果同学们能普遍采用上述观察方法进行持之以恒的观察,“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问题也许就可以解决了。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的三种方法 李店镇中心小学wxa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不善于观察;二是不善于表现。而观察是写作的源泉,是表现的基础,平时不具备观察能力,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作文时就难以写不出具体实在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做过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依我看,学生平时的观察常常是无母的、无意识的行为,其观察结果必然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针对这一现象,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区观察。具体办法是启发学生抓住自己接触某一事物的最初感受去观察。比如某一事物,使我们感到新鲜、高兴、气愤、感动、悲观……。其中必有原因,循着这条线索,认真地去看,仔细地去想,写出自己的所得。这样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的放矢”比“无动于衷”、无意识地去看,肯定要仔细,印象要深刻。 例如:我在上一次作文课时,要求同学们以《拔河》为题写一篇作文,大家都感到很为难,认为没什么好写的。 我没有急于让同学们写,只是问同学们,喜不喜欢拔河。这是,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很喜欢!拔河很有意思。”我接着引导大家说:“你们为什么喜欢拔河,并觉得它很有意思呢?”同学们一时回答不出。于是,我就把同学们带到操场上,请了几个学生当场表演,其他同学则都仔细认真地观察起来,然后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你看,

赵平多卖力,连累得通红。秦海的两脚像生了根,一动不动,真厉害!。肖祥的样子真有意思,身子如同一个犁尾巴;李初更像一个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的样子;甲队要输了,大个子张磊用力太迟与大家不一致,顶不住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有劲。正当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次拔河以后,有什么启发呢?”同学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集体的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同学们一个个都赞同他的观点,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我才对同学们说:“请同学们把你们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于是,同学们都回到教室里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了内容充实、有意思、有意义的作文。 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启发同学们抓住自己的最初感受,循着“感受”这一线索去看,是一定能够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分解观察 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表达时爱犯笼统的毛病。依我看这主要观察不细致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采用分解观察的方法。也就是说,不能笼统地看,要把实物分解开来看。即对于静止的事物,要按照它的构成把它分解成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对于变化的事物,要按其变化的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看,然后再综合起来。这样才能看细看全,变空洞为具体生动了。 比如:我在教学《一幅壮景》之前,曾出示过自制的《一幅壮景》

《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学会观察》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兴趣。 2、通过观察事物,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把观察所得记叙、描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把观察所得记叙、描写下来,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动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礼物,谁能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东西?猜对有奖。 学生试猜。 师:(猜不出)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我们来一起倒数

“3、2、1”,揭晓谜底,桔子。 二、引导学生观察,掌握观察方法 1、师:你是怎么知道这是桔子的呢?你是如何观察出来的? 生:(预设)我看出来的。 师:他说的很好,用眼睛看是一种观察的方法,你还能运用哪些方法去观察呢?学生答,教师总结观察方式。 出示课件:眼(看) 耳(听) 手(摸) 鼻(闻) 嘴(尝) 2、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桔子的远方亲戚,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丑橘。 老师课堂上也带来一个让大家看看。通过我们刚才总结的观察方法,你想运用哪种观察方法去观察它呢? 眼(看):形状和颜色(全班一起观察) 生:看,它像一个小葫芦。 师:你说的真棒,想象力真丰富。他选择了用眼睛看的观察方法,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像一个葫芦,你们觉得它还像什么?用“有的...有的...”句式说一句话。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观察方法? 鼻(闻):清淡香甜(选择一组去闻)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专题: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本章内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聪明不聪明”来概括一个人的智力,而“聪明”顾名思义是耳聪目明之意,由此看来,聪明首先应当包括以感知为基础的观察力。欢迎进入本章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 观察力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而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是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展智力必备的心理品质。其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的有意性、选择性和目的性逐渐提高。初入学儿童的观察力往往不系统、没有目的,东看一下,西看一下。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渐提高,如二、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观察目的,排除外界事物和情绪、兴趣的干扰,有选择的感知客观事物。 (2)观察由笼统模糊向比较、分析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容易泛化,往往观察失去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而不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做精细的分析,容易忽视事物的某些细节。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的每一个细节,而导致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戴,混淆起来,不是漏笔画,就是添笔画,无法精确地把字写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训练,他们观察中比较、分析、综合事物的能力不断发展。 观察力可以帮助孩子得到周围世界的信息,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观事物,必须对其做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坎”是决然跨不进去的。观察力强了,就好像拥有一双慧眼,通过全面、精确的观察,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特点,这样构思作文,就会有说不完的话可写。(家长学校教材——河南省家庭教育用书p84) 案例 案例一:对于四(2)班学生李亮来说这又是一个痛苦的周末,因为语文老师又给他们布置了一篇《可爱的樱桃番茄》的作文。李亮平时是一个挺能说会道的孩子,可是不知为什么作文就是写不出来。发展到后来,一提起“作文”两个字,他的脑袋就立刻大了一倍。 星期五回到家,李亮先写其他作业,可是作文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于是他决定把作文留到明天去做。就这样,作文一直构思到星期天的中午还是没有写。 案例二:常听有些小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更有甚者抄袭成风,屡禁不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会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现象表现在写作上,其症结却是学生不会观察的结果。 案例分析 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观察中来,从生活中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孩子们却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正是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案例中的同学就是这样。

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指人速度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变与优良观察品德养成.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是课外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否则缺乏计划性实际观察中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遗漏重点 3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不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无记忆目的或记忆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记忆效果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影响记忆的效果,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学习记忆应有计划,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与明确以便提高记忆效果,再次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机械记忆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记忆.如果将机械记忆的内容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人们即可对学习材料作表面加工也可以作精细加工理解材料的意义.研究表明理解越深保持就越好为了理解记忆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把它们概括二确切的叙述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储入长时记忆.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常见的组织方式是类别群集,即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编码是对信息的转换是只适合于记忆存储.如在长时记忆过程中可采取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质量加深个体对识记材料的理解使识记信息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不易遗忘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经过复习是不可能长久完全保持在记忆中的.克服遗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复习 3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合理进行复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有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两种。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复习

在习作中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表达

《神奇的胖大海》 ——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表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 2.以胖大海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胖大海的变化有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来。【教学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在看清楚的基础上,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 【教学难点】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清楚地写下来。 【教学流程】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明白是作文的重点和难点。平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方面写作方法的指导。这节作文指导课,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胖大海的不同形态,将自己观察中的发现按一定顺序,有条理说清楚和写清楚。很明显地凸显了今学期作文教学和教研的训练重点,使学生乐于习作。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请同学仔细观察课桌上的种子形态。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有用鼻子闻。 二、认真观察,充分想象。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胖大海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观察顺序,先看它的颜色、形状、大小,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最后再闻一

闻有什么味道。 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说说自己观察的结果,加入丰富的想象。 三、倒入热水,学生观察种子的变化。 引导孩子按照“开始、一会儿、又一会儿、最后”这样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进行观察和表述。 四、揭示种子是胖大海,作为一味中药,可以治疗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还能润喉清肺等,以此解除神秘。 五、学习观察日记的格式和写法 日记的格式: 第一行写观察的日期 日记题目:《神奇的胖大海》、《“胖大海”变胖了》等等 日记第二段:描写浸泡之前的样子 (提示词:橄榄球大小、棕褐色、深褐色、干干的、胖乎乎、 皱皱的、干扁扁、凹凸不平、草药味、中药味)日记第三段:描写浸泡之后的样子(样子、变化、作用及感想)日记结尾: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或悟出的道理。 (提示词:香甜甘美,回味无穷,神奇,名副其实,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等等)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指人速度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变与优良观察品德养成.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 会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是课外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否则缺乏计划性实际观察中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遗漏重点 3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不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 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无记忆目的或记忆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记忆效果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影响 记忆的效果,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学习记忆应有计划,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与明确以便提高记忆效果,再次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机械记忆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记忆.如果将机械记忆的内容人为地赋予其意义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人们即可对学习材料作表面加工也可以作精细加工理解材料的意义.研究表明理解越深保持就越好为了理解 记忆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观点论据以及逻辑标示出来然后把它们概括二确切的叙述出来这样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的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 效地储入长时记忆.对记忆材料可以用多种方式组织加工常见的组织方式 是类别群集,即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

《学会观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doc

《学会观察》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以标志为载体,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 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 2?能有意识地将思考与观察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小组观察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找不同”游戏。 师: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不同。观察两幅图,你能快速找到其中的几处不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后交流。 师点评:你们观察时注意到了细节的不同。 2.PPT出示“树脸图”。 整体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局部,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点评:看来每个人各有智慧的眼睛。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获得的

知识和经验80%以上来自观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标志的世 界学习观察吧。 二、观察米奇,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1.出示米奇文具盒。 师问:观察一下,这是什么牌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米奇头像。 师:这就是米奇产品的标志。米奇是一只老鼠的名字,为什 么用它的头像做公司的标志呢?这和风靡世界的动画明星米奇有关,你们看,米奇来了。 3.PPT出示米奇图片,指着米奇问:你觉得它怎样?用一两 个词语说说你的印象。(可爱、滑稽、夸张等) 点评:这是你观察后的整体印象。 4.师:有了整体印象,我们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想一想,以 前你是如何观察事物的?例如,美术课上老师是如何让你观察的,作文课上,老师也告诉我们哪些观察的秘诀? 学生交流,小结。(老师都告诉我们观察要有顺序,才能做 到全面观察,不遗漏。) 5.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面对米奇,我们该如何有顺序地观 察呢? 指名说。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有顺序地观察,三分钟后,各小组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全面、最细致、最有顺序。填写好观察

心理活动课 学会观察

一、课题:学会观察 二、设计思想: 科学家贝弗里奇说过:“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索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为重要。”观察是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基础。小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探求欲,但由于注意力的不稳定性等因素,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仅停留在表象上,不能挖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深层内涵,而且容易对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视而不见。本课针对以上这些特点,帮助学生体会观察的乐趣,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三、活动目标: 1、使学生明白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的兴趣。 2、初步掌握观察要全面、仔细、多角度的方法,知道观察生活要用心。 四、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 2、游戏图片。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区: 1、师:(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生:一双眼睛。 师: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可是同样的事情,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你们相信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2、摁手印游戏 教师讲游戏规则: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仔细看老师的动作,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做,看看谁和老师做的一样。 开始游戏:老师伸出食指,沾一下印油,再把手指摁在白纸上按住,(在摁手印的过程中,教师把食指换成了中指。)教师摁在纸上不动。 师:看清楚老师的动作了吗?请同学们学老师的样子摁手印。 师:我们一起抬起手,纸上会有什么?

生:一个红手印。 教师抬起手,白纸上也没有。有的同学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有的学生没有。 师:为什么老师白纸上没有红印,请和老师做的一样的同学说一说。 生:老师在印手印的时候将食指换成了中指。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同样的看,有些同学就观察到了,有些同学没有观察到,为什么呢?请没有观察到的同学不要着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去观察。(揭示课题学会观察) (二)明理区: 1、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观察,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特别会观察的好朋友,你们快来看看他是谁? (出示课件,请一名同学讲故事) 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2、教师提问: 师:听了鲁班的故事,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 预设:生:鲁班正是通过仔细的观察才发明了锯。 生:如果他没有仔细观察,我们现在就不能用上这么方便的工具了。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常会碰见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满纸空话,言之无物的现象。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没有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只有源于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联想或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理智而生动。在此我想就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谈谈几点浅薄的见解。 第一,观察要有顺序。应教会学生常见的观察顺序。否则,写出的文章将杂乱无章。顺序观察又可分四种: (1)按时间顺序。诸如事物四季、早晚的变化。(2)按空间转换的顺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取一个观察点观察,有时也可变化立足点。(3)按内容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等。(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比如:指导写一件玩具。我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句子表达外,还十分重视学生观察的顺序性。写玩具的外形特点,一般可从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其中局部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电动玩具哈巴狗。问学生:“这只玩具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神气、美丽、帅呆了、酷毙了、可爱极了”等是学生的答案。这就是“整体”。接着我又问:“老师也认为这只玩具狗可爱极了,但可爱在哪里呢?这就要

认真观察每一个部分,你想按什么样的顺序观察呢?”让学生思考后分组上台观察,然后指名说出。要求先说出自己的观察顺序再描述观察到的“可爱”。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充当“评委”。经过这样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写的段落都有条理了。第二,观察要抓住特点。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为了让学生能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我认为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也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例如写一个人的肖像时,学生总喜欢用“弯弯的柳叶眉”、“炯炯有神的眼睛”、“苹果似的脸蛋”、“樱桃小嘴”、“一笑就有两个酒窝”等,把所有人都美化了,造成了“千人一面”。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用《猜猜,他(她)是谁?》为题描写本班同学的外貌。我先请一男一女站在前面,再请一位学生给他们“画像”。结果把两个学生的外貌描述得差不多,分不出是男是女。其他同学都笑了。我说:“先别笑,可能请你们说也一样,现在我们把两位同学的五官进行对比,看看异同再说,好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再进行认真观察、描述。这次基本上抓住了不同人物特点,说出了那位男生是鸭蛋形的脸,微眯但有神的眼睛,而女生脸较长且瘦,眼睛乌溜溜的又圆又大。 第三,观察要细致入微。小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情细节很少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学会观察,学会描写》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 学会观察,学会描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善于发现事物特点。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幼小,生活阅历浅薄,对生活中的事物熟视无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我认为着眼点应放在“抓好起步,打牢基础”上,以片段写作为重点,不拔高,不降低,按照这次习作课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充分享受运用书面表达见闻、抒发情感的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细致描写。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先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隔物猜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用漂亮的袋子装着,猜一猜,它是什么?要想猜到这件礼物,就需要认真听,仔细想才能猜出来。 2.随机板书:教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下“看、听、说、想、写”几个字。 二、引导观察 1、师:刚才那名同学猜宝过程中小耳朵听得特别认真。所以他

很快地才出了宝物的名称。那么观察过程中还要: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仔细听、用手去感觉、用舌头去尝、用脑袋去思考等等,课件播放“观察法宝歌” 2、学生试读后齐读: 歌谣“观察法宝歌” 我有六件宝,观察少不了。 眼睛看得明,耳朵听得清; 鼻子闻气味,嘴巴尝滋味; 双手摸一摸,大脑细思考。 用好六件宝,奥妙全知道! 3.老师把宝贝拿到同学中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告诉学生可以用手去摸一摸,如果是食物还可以用嘴尝一尝,用鼻子嗅一嗅它的味道等。然后请孩子说说这件宝贝特征。比如: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外表等。 4、练习说话。课件出示练习内容。 三、联想火龙果的来历? 1、这么漂亮的火龙果你想知道它的来历吗? 2、多媒体出示火龙果的生长过程的小视频: 3、课件出示火龙果开花到结果的过程。 四、指导说话与写作 1、同桌讨论怎样把火龙果介绍给别人。。 2、课件出示范文《香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学会观察教案冀教版.doc

第二节学会观察 教材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本节课中以学生观察月季花为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观察花粉粒使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而显微镜的使用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又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是本节课的至点,涉及到的模仿临时装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中观察过很多生物,如蜗牛、鱼、昆虫、种子、花等,所以对花的结构有所了解,对观察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科学观察的内涵以及科学观察的方法可能了解的少一些。另外学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也没有做过临时装片,这方面能力是需要在课堂上进f步加强的。 设计理念 通过对“课件”显示内容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观察的意义,在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的基础上,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独立使用显微镜,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通过纠正其他同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观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性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⑴图片(可以是风景、动物或植物) ⑵课件(骆驼、骆驼刺、旗形树的图片。并配有解说,说明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⑶带花的月季枝条(4人1枝)、放大镜、显微镜、镶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按实 验组准备) 学生:⑴预习书第7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⑵花、白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一、引入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观察、描述图片内容。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内 容,从而引出观察的课题 通过观察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 境,我们会获得哪些信息呢?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科学“观察” 方法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 二、讲授新课 播放课件

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当下小学生写作文,空洞乏味、千篇一律的占很大的比重,真正能写出好文章的并不多。其实,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好基本知识外,关键在于发掘作文的素材,而作文的素材就源于现实生活。只要我们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就会发现很多有写作价值的素材。现结合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1细致用心 学生作文写得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事物细致用心的观察。细致用心就是观察事物时,不但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还要一边用脑去思考。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清晰的具体的而不是朦胧的笼统的认识;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逼真,走出千篇一律的俗套。 如《爬山虎的脚》,处处体现了作者对爬山虎观察的细致用心。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的叶——“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将不为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描写得形象具体。 学习这篇课文时,可带学生对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加深理解。在学习课文细致观察爬山虎的同时,让学生尝试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另一种植物,引导学生在观察时不要只看表面,还要摸清它的生长变化过程,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思考。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形象具体。 我曾布置学生写《我的妈妈》,很多学生不会作细致客观的观察,只会写“我的妈妈很慈祥”、“我的妈妈很勤劳”、“我的妈妈很关心我”之类空洞的句子,到底如何慈祥,如何勤劳,怎样关心我,写不出来。相反,同样写《我的妈妈》,有个学生则善于用心观察,从日常生活的细致处观察妈妈。他发现——“妈妈吃饭很奇怪:我喜欢吃肉,妈妈‘喜欢’吃菜;我专挑少骨多肉的鱼腩肉吃,妈妈专挑多骨的鱼头鱼尾吃;我吃菜专挑最嫩的芯部吃,妈妈专挑较老的吃……”他带着疑问继续进行分析思考,终于知道妈妈这样做是为了将好吃的留给其他人吃,并非饮食喜好与众不同。这个学生就因为善于用心捕捉“妈妈吃饭”这一虽不显眼却平凡见伟大的生活小节,将妈妈写活了。我以这个浅显例子启导学生,使学生更理解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这样分析之后,让学生再观察一次然后写《我的妈妈》,大部分学生都能用细节表达人物精神,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角度

1.简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简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1培养学生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生物的日常习惯。 1.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 1.3 学会对照实验的设置,形成对照观察的方法。 1.4 养成好问好学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去观察。 2.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试举例说明。 2.1 睡莲有长长的叶柄深入到泥里吸收养分; 2.2竹节虫的拟态可以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袭击; 3.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理学知识? 3.1 自学自我阅读; 3.2小组讨论; 3.3 咨询专家、老师、家长、朋友、同学等。 4.谈谈你对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认识。 《生物课程标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其价值取向出现了以下的变化: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侧重认知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由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走向指导课程实施与开发;由统一的、硬性的规定走向开放的、灵活的管理。 5.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5.1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 5.2作出一定的假设 5.3 学会设置对照试验 5.4 注意观察并记录对照组的不同的实验结果 5.5 分析并得出结论 6.请参照2010年吴江市初中实验考查卷编制下列实验考查卷:

一、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结构 观察蚕豆叶的组成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 实验材料:鲜蚕豆叶、马铃薯块茎、培养皿、刀片、毛笔、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摆脱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发展。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课程设计紧紧围绕自我发展的目标,让学生进行愉悦性、创造性的学习。 一、对比欣赏讨论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我们的课本,这里展示的有几幅画,有的是摄影作品,一幅是罗中立的油画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 老师提问举手的同学。 生:我喜欢摄影作品,因为它的色彩很鲜艳,很真实,在蓝天白云下显得特别漂亮。生:我也喜欢那几幅摄影照片,因为它很逼真,而那幅油画作品看起来颜色很暗。 生:我喜欢罗中立的油画,他画的父亲很生动,不象照片那么呆板,它是画家投入感情画成的。所以,我很喜欢。 师:好,刚才有几个同学说出了对几幅作品各自不同的看法,下面,老师做个调查,赞成前两位同学意见或者是和他们意见一致的请举手( 50 人的班级,有近 35 人举手)。师:同意后面这位同学看法的请举手(有不到 10 人举手)。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发表了自己对这几幅作品不同的看法,说明你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标准。其实,原作品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笔触上,和现在书中的印刷品悬殊很大。 反思:课前已经考虑到这个结果,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同学倾向于照片。老师的想象太过于简单,以为同学们肯定会喜欢罗中立的作品(那是大家的名作),结果恰恰出乎老师的意外,同学们却喜欢写真照片,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知识面和理解分析能力,过高的估计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二、逐步引导感知发现 打开课本仔细观察《小女孩》,《童年》,《矿工子弟》《父亲》这几幅画 师: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看到这几幅画能否想到人物的不同性格? 同学们自由的进行讨论,气氛热烈而活跃。 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进行了讨论,我提问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是凭知觉判断的。 生:我是自己估计的。 生:我是根据生活的实际经验判断的,也是据人物的五官进行判断的。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其实人们已经赋予了绘画不同的感情。 反思:该过程的设计,注重发现和引导,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教学过程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和探索,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肖像绘画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以及不同肖像画所赋予的不同感情。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开发创造潜能。但知识点有限,从点到面的拓展不够开放。 三、加深理解改变认识 师:我们现在再认真地观察一下课本上《小女孩》,看看它的脸型、五官有什么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观察

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观察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教学案例 土城镇通省小学:张立平 内容摘要: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观察,尝试点亮小灯泡、观察灯泡的结构、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并找出点亮小灯泡的规律、引申扩展。认识到在实验前或困惑时对事物本身进行必要的细致的观察,是成功的保证。不仅要点亮小灯泡,还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当学生们领悟到观察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一定的观察技能,将来独立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并能发现许多事物本身的奥秘,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的热情与愿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吸引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获得探究的乐趣。 关键词:讨论、交流、实验发现、创新。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一个用一、两根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的过程,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逐步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并学习一定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如何点亮小灯泡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能画出简单的线路,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2.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两根电线。 演示: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有一件小玩具,想不想看?出示玩具电筒,再看一看。(亮了)为什么会亮?(里面有小灯泡、电池……)观察内部,的确有小灯泡。 (二)新课 ★观察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1.谈话: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灯泡,你能将它点亮吗?(不行,还需要电池和电线)为什么?(电池里面有电,电线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得到电。)给你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你能将小灯泡点亮吗?试试看! 2.学生尝试着点亮小灯泡。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 4.启发:为什么都是用的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将小灯泡连接起来,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呢?点亮了小灯泡的同学为什么说不出来道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对小灯泡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有时候,深入细致地观察是实验成功的基础。5.分组观察:小灯泡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6.学生表述,教师小结并板书:小灯泡上用玻璃做的外壳叫玻璃泡,玻璃泡里面的金属丝叫做灯丝,玻璃泡下面是金属螺纹,最下面的小黑点叫做焊点。 7.讲述:如果我们把金属螺纹剥开(揭开挂图复合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陈妙琼 (本文于2006年9月参加厦门市作文教学论文比赛获得二等奖) 走近课改,我们不难看出,能力的培养,是新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观察力,是诸多能力之一。观察力,指的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意识有计划精确感知其特性,辨明相似现象和发现新异现象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科学史证明,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莆洛夫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人们认识事物始于观察,而作文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现事物表象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写好作文,有着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一、培养观察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对行为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色彩鲜艳的对象,最容易引起注意。教师可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旅游、参观、访问、实验、游戏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五年级上学期有这样一个作文题:记秋天的一处景物。在教学前,先组织一次郊游,带学生到田野里,数一数田里有多少种庄稼?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每种庄稼的颜色、形状、大小、长势各如何?人们在田里干什么?他们心情如何?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求学生捡落叶,比赛谁捡的落叶

形大辩论最多,种类最多,颜色最多,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片叶子做成标本,夹藏在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者写生,或者抓昆虫做标本,或者做游戏。这样一来,学生兴致勃勃,边玩边观察,把教学任务寄于游戏之中,为上好作文课打下基础。 二、教给观察方法。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画,只供一日之需,授人以说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生动说明: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应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切实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观察力,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生学会观察。 1.观察目的要明确。 目的,是行为的方向,“有的才能放矢。”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即“看什么”,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围绕重点,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如上情境作文课《火烧纸锅》,在实验前,教师提出观察要求:(1)仔细观察实验者的动作、神态;(2)重点观察纸锅里的水和纸锅底在实验过程有什么变化;(3)观察观众的反应。这样,观察目的明确了,学生就能围绕目的仔细观察。通过类似的几次练习,学生形成了“观察要有目的”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观察力的提高。 2.观察顺序要掌握。 观察顺序,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观察要有顺序,讲的是“怎样看”的问题,常用的观察顺序有时间顺序法、空间方位顺序法、过程顺序法、物体结构顺序法等。一般说来,观察动植物采用物体结构顺序法,观察动物按从头—身子—尾—脚的顺序进行,观察植物拭安从主干—枝—叶—花—是实的顺序进行;观察景物采用空间方位顺序法,按从上—

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身边事物

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身边事物 “大宝,快帮忙把地上的香蕉皮捡起来,小朋友踩到会摔跤的。”我正在给女孩子梳头,忽然看见大宝脚边有块香蕉皮。 “老师,我捡起来,能加分吗?”大宝看着我说。 “什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捡起来,能给加分吗?”大宝重复说。 “你说呢?”我反问他。 “我觉的应该加,因为我做的是一件好事。”说完他高兴地捡起香蕉皮,投进了垃圾桶。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和小组的团体意识,我们班近期开展了“比一比,看一看”的活动。小朋友每天自己发现自己的进步,就能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一分,小组成员共同得到五分时,即可得到一朵小红花。为了加分,孩子们都在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 开始评分了,我将“大宝捡香蕉皮事件”做了介绍,对是否应该加这一分,让孩子们参与讨论: “应该加一分,他做的是一件好事。”齐齐说。 “不能加,因为他是让老师提醒才捡香蕉皮的。”乐乐说。 “应该加,反正香蕉皮是他捡起来的。”豆豆说。 “不能加,他不是听老师提醒就捡,还问老师给不给加分。”蕊蕊说。 “应该加!” “不能加!”

…… 究竟加不加呢?我又问“当事人”大宝,在孩子们争执时,大宝的表情在微妙地跟着变化,“你说呢?” “我……”刚开始大宝有些犹豫。然后又坚定地说:“我觉得不应该加。” 刚才坚持要加分的孩子都惊讶地看着大宝。“说说为什么?”我鼓励他说出原因。 “如果是我自己看到捡起来的,就应该加分,可我是为了加分才去捡起来的,就不应该加。” 我为大宝这番话鼓掌,孩子们也激动地鼓起掌来。 “我决定给大宝加一分。”孩子们又愣了。 “大宝能意识到主动做好事才能加分,所以老师决定给他加一分。你们同意吗?” 孩子们再次鼓起掌来。 从此以后,孩子们都渐渐变得乐于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能够及时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正如歌中唱的:“小桌子谁擦的,小椅子谁摆的,一排排手绢谁洗的,一件件好事谁做的,你不说来,我不说,幼儿园里好事多,好事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