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09级生科3班余振洋200900140156

一、【实验原理】

1.关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个环节,而进行药物的筛选首先离不开合理的筛选方法和系统。寻找选择性强、对实体瘤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摆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有大量的化合物(合成药、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待筛,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8O年代中期以前,普遍采用的筛选方法是以体内小鼠白血病/淋巴瘤模型P388和L1210为基础的 J,所有化合物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通过这种小鼠肿瘤模型的筛选。即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作为第一轮初筛,能通过第一轮初筛的化合物才能被允许进入第二轮筛选。这种方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一些在临床上有活性的药物将被筛选掉,无法保证所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都能通过筛选。鉴于以前的筛选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1985年之后以NCI为首的一些研究单位普遍开始采用针对疾病的筛选方法来代替针对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即放弃体内小鼠筛选,代之为体外代表各种常见实体瘤的人类肿瘤细胞株筛选。这种筛选系统是一种高通量的抗肿瘤筛选体系,其主要优势有两点:其一是多种细胞株初筛有可能筛选出对特殊的人类肿瘤或对特殊组织亚型有活性的物质;其二是这种体外筛选尤其适合于复杂天然产物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的证实,过去动物筛选需较大量的天然产物,而现在天然产物的需要量就大大减少,可以指导有效成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使得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更加便利。

2.关于筛选方法:

下面为现阶段较为普遍采用的一些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的实验原理。

1)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

端粒是染色体特殊结构,起着保护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性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返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末端。已发现在正常的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是阴性,而在人体恶性肿瘤组织和人的肿瘤细胞株中都表达了很高的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2)应用快速荧光素测定法筛选抗肿瘤药物

快速荧光素测定法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其原理为采用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对细胞的特定成份进行染色或标记。或通过细胞酶的作用使无荧光性的材料分解或转换为荧光材料,通过测定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出活细胞的量。现在普遍采用一种特殊的荧光染

FDAL1u(Fluoreseein diacetate),在正常情况下它不具有荧光,但当它加人到具有完整细胞膜的肿瘤细胞的营养液中时,由于细胞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FDA

水解释放出具有强烈荧光的荧光素。死亡的细胞由于其机能已受到抑制或破坏,FDA水解水平大大降低,这样通过测定培养液中荧光的强度,就能测定活细胞的数量,从而测定出药物对细胞的作用,推测其抗肿瘤的效果。

3)应用结晶紫染色测定法筛选抗肿瘤药物

结晶紫染色测定法是由Gillies等于1986年提出来的一种单层细胞培养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其原理是结晶紫染色可通过细胞的特定摄生法而选择性地被细胞核吸收,死亡的细胞几乎不吸收结晶紫染料。而被核(DNA)吸收的结晶紫又可为有机溶媒提取,通过测定提取液的光密度值(OD),就可测定活细胞的数量。近几年经过不断改进,结晶紫染色法已能适用于大量抗肿瘤药物的药敏测定,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特点。

4)应用噬菌体筛选抗肿瘤药物

已确证多种病毒能引起动物肿瘤,噬菌体是细菌的病毒,与肿瘤病毒相似,噬菌体的DNA也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随细菌DNA复制分裂并传至子代细菌,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可引起细菌部分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有些物质可使前噬菌体DNA从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脱落,复制合成并释放出完整的噬菌体,致使敏感的细菌感染裂解,这种作用称为诱导作用。有些有诱导作用的物质常同时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在研究肿瘤病毒一肿瘤细胞间关系时,常与溶原性噬菌体一溶原性细菌模型相比拟,同时启发人们用“诱导噬菌体作用”筛选抗肿瘤药物,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5)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相结合筛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

我国的传统医药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天然中药以其疗效广泛、确切、毒性低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从中药中提取抗肿瘤有效成份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确立一套筛选抗肿瘤中药有效成份的方法也就越来越有必要了。经过长时间的摸索,除以上所述的几种方法外,对具有抗肿瘤作用中药的筛选己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方法,现在一般采取的方法是选取几种肿瘤细胞系,以培养细胞为实验模型,用MTT实验、软琼脂等方法,在细胞水平检测中药提取物或单体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筛选出能够以较低浓度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的药物。在此基础上,以荷瘤小鼠为实验模型,在动物水平检测其在体抑瘤作用。

二、【试验方法】

1. 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端粒重复扩增法

1)端粒酶产物的扩增

取细胞酶提取液1 L分别加人TS引物0.36p,mol/L,dNTP501xmol,TaqDNA 多聚酶1 IU,CX引物0.28Ixmol/L,Mg¨ 1.5 mmol,在251xL反应液中进行PCR 扩增。扩增程序为在3O℃反应30 min,72~C30 S,然后在94℃变性30 S,55℃退火30s,72℃延伸30 S,进行3O个循环。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

用12%丙烯酰胺灌胶,胶聚合后,取扩增产物1025微升加人加样孔,以180V 的电压进行电泳2h左右。

3)银染显色

用1O%乙醇和0.5%冰醋酸固定聚丙烯凝胶35 min,然后加人硝酸银溶液(最终浓度为0.2%),在37℃水浴上振荡染5 min,用超纯水洗涤三次。再加人显色

液(30%的NaOH和0.1%的甲醛)振荡直至DNA条带出现,一般为20 min。最后将显色凝胶移至固定液中固定5 min。普通光源照像。

4)结果判断

由于端粒是由短DNA重复序列组成,而端粒酶的作用是维持端粒末端的长度,因此可以用PCR扩增产物间接反映端粒酶活性。即在DNA条带中显示出6bp的梯状条带,则判断端粒酶的活性依然存在为阳性。

恶性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应该是寻找到一种对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须,但又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物质。端粒酶就是一种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处于高表达活性,而在正常组织中却没有酶活性表达的特殊核糖核蛋白物质(除生殖和造血干细

胞外)。它在维持肿瘤细胞的高度增殖时,对端粒的缩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示端粒酶可能是恶性肿瘤组织的一个标志。

2.应用快速荧光素测定法筛选抗肿瘤药物

1)细胞培养

该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的不同种肿瘤细胞系,经0.25%胰酶加0.02% EDTA 消化后吹打,600—800rpm离心,稀释至细胞浓度为5×10 +/mE。每组3—4个平行孔,接种在微孔培养板中,对照组只加细胞不加药物。37℃5%CO,条件下培养。

2)药物敏感性实验

常规传代细胞待贴壁后,每孔加药,使药液终浓度为0.1ug/mL,0.5ug /mL,1ug/mL,5ug/mL,10ug/mL,放人培养箱中培养至最佳作用时间。

3)荧光素测定

培养至最佳作用时间的细胞移去培养液,用PBS缓冲液冲洗两遍,准确加入1.8mlM~LPBS缓冲液,随后加入200ulM~L含FDA的DMSO储备液(100ug/mL),使其终浓度为10ug/mL,摇匀后,37~C5%CO 条件下培养1h,用荧光分光光度仪RF 一540在激发光波长为485nm,发散光波长为538nm,狭缝为2nm,衰减为5(×16)的条件下测定每孔溶液的荧光强度值。

荧光素测定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的特点,其细胞测定范围宽、线性好,适用于大量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预试。

3.应用结晶紫染色测定法筛选抗肿瘤药物——结晶紫染色法

1)细胞培养

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系,经0.25%胰酶加0.02%EDTA消化后吹打,600—800 rpm离心,稀释至细胞浓度为5×10 爪/mL。每组4个平行孔,接种在微孔培养板上。空白孔只加营养液不加细胞,对照孔只加细胞不加药物。37℃ 5%CO 条件下培养。

2)药物敏感性实验

常规传代细胞待贴壁后,每孔加药液,使药液终浓度为0.1 g/mL,0.5 /mL,1 g/mL,5 g/mL,10 /mL等。放人培养箱培养至最佳作用时间。

3)结晶紫染色测定

至最佳作用时间的细胞用11%的戊二醛固定,摇20min,使细胞停止生长,达到实验结果的均一性。固定后的细胞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戊二醛液洗净。37~C

烘干。加入0.1%的结晶紫液对细胞染色。振摇30min,用蒸馏水洗涤,至剩余的结晶紫液冲洗干净。37~C烘干。加入10%的乙酸对细胞吸收的结晶紫进行提取,1 h后在波长为595nm处测定。

结晶紫染色测定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性高、重现性好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4.应用噬菌体筛选抗肿瘤药物——双层琼脂平板~纸片法

1)用pH7.4之2%固体琼脂倾注于平皿底部,厚为2mm,凝固后待用。

2)取100ml pH7.4之0.7%半固体营养琼脂,溶化后冷却至50~C,加入培养18h 并已稀释l0 之金色葡萄球菌75培养液4mL及培养18h未稀释之金色葡萄球菌47培养液4mL,混匀后,倾人平板上层,厚约1mm。

3)上层琼脂凝固后,用6mm直径之无菌圆形滤纸片1片,沾取待筛药物浸膏贴于平板上,另以争光霉素为阳性对照,于37℃中培养。

4)24h后观察结果,阳性结果:溶原性细菌释放多量成熟的嗜菌体,侵入指示菌体内繁殖,而使指示菌裂解,在滤纸片周围出现密集之噬斑。阴性结果:滤纸片周围与背景相同。

通过实验证明,具有诱导噬菌体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抗肿瘤作用,且用噬菌体一细菌间特性建立的筛选模型具有简便、迅速、适宜大量药品筛选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5.1细胞水平的筛选

1)MTT法。

细胞培养:肿瘤细胞用含10%热灭活的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于37℃,5%CO2及饱和湿度下培养。

药物处理:将中药单体或提取物分别溶于DMSO,作用于培养细胞体系。药物浓度在0.005至0.5(mg/mL)之间,等量DMSO作为阴性对照。培养体系中溶剂浓度不超过l%。培养24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

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针对药物单体,以几种肿瘤细胞系为实验模型,以MTT实验法分析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2)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首先制备底层琼脂,将其加入l2孔板中,每孔2mL室温放置1h以上,待其充分凝固。取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用含0.01%EDTA的0.25%胰蛋白酶进行消化,用培养基稀释成单细胞悬液,并调整浓度至1×10 个细胞/mL。然后取42~C预温的琼脂粉/培养基混合物1.2mL与0.8mL含有不同药物的细胞悬液迅速混匀,取l mL铺于底层琼脂之上,每个样品设3个复孔。置室温待其充分凝固后,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两周。在显微镜下观察集落形成情况并计数。集落计数方法:在镜下随机记数,每一孔中5个视野内的集落数(集落确定标准:4个细胞以上),计算各自总和,取3复孔的平均数做比较。

(3)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合成化合物或植物提取物纯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卯<10ug /mL,或植物粗提物的IC卯<20ug/mL,并且有细胞毒性的剂量依赖关系,且最高抑制效率达80%以上,则判定样品在体外对细胞有杀伤作用。

5.2 动物水平的筛选

(1)正常鼠。分三组,每组三只。药物溶于橄榄油,以腹腔注射方式给药,阴性对照组只注射橄榄油,试验组同时注射待筛选药物,200mg/kg体重,2天1次。观察给药后行为,为期4周。

(2)荷瘤鼠。将小鼠背部皮下接种2×10 H22小鼠肝实质瘤细胞,5—7天后可见成瘤。将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药物溶于橄榄油,腹腔注射给药,试验为期l0周。处死小鼠后,收取肿瘤标本,称量肿瘤重量。

(3)药物疗效评价标准。实体瘤的疗效以瘤重抑制百分率表示,即瘤重抑制率=(1一试验组瘤重/对照组瘤重)×100%,中药抑制率大于30%,合成药大于40%,且有统计学意义,重复3次,疗效稳定,则评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三、【讨论】

抗肿瘤药物筛选的趋势

如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已经由针对化合物的筛选体系转变为针对疾病的筛选体系,但目前所应用的筛选系统只适合于随机筛选,比较理想的筛选体系应该是以机理为基础的或针对机理的筛选系统。

近年来分子肿瘤学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令人感兴趣的途径。肿瘤基因于抗肿瘤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激酶及信号传导通路、DNA拓扑异构酶和微管蛋白等都是可供利用的抗肿瘤药物作用的新靶点。随着这些靶点在肿瘤细胞中作用的进一步阐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最终将由针对疾病的筛选过渡到针对机理的筛选。

开发药物新靶点、筛选新化合物在过去几十年药物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特别是微阵列技术、生物芯片技术、蛋白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组合化学等的应用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生物芯片技术、微阵列技术等将使新靶点的识别、新的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走向微量化、自动化、简单化。Peng等采用cDNA微阵列方法筛选得到了抗肿瘤化合物2一ME,该化合物能选择性杀死人白血病细胞而对正常淋巴细胞无损伤,并找到了其作用靶点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其作用机制为SOD受到抑制引起肿瘤细胞O 的过度积累,导致线粒体膜的损伤和细胞色素C的流失,从而引起了肿瘤细胞的调亡。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是分工越来越细、综合越来越强,药物的研发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足量的分子靶点,也可建立许多特殊的转染细胞供药物筛选之用,这无疑会大大促进针对机理的药物筛选和合理的药物设计。另外,以基因表达为靶点的反义寡聚核苷酸药物和核酶的合理设计和活性研究有可能发展新一代高特异性的化疗药物。因此,只有集中多学科优势,通力合作,各显其能,才能更加快速、准确的筛选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有效的抑制“肿瘤”这个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目前国内外关注的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和相应的新型抗肿瘤剂或手段有:1.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包括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3*-R 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细胞周期调控剂;2.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3.减少癌细胞脱落、粘附和基底膜降解:抗转移药;4.以端粒酶为

靶点:端粒酶抑制剂;5.针对肿瘤细胞耐药性:耐药逆转剂;6.促进恶性细胞向成熟分化:分化诱导剂;7.特异性杀伤癌细胞:(抗体或毒素)导向治疗;8.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肿瘤治疗增敏剂;9.提高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生物反应调节剂;10.针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治疗———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

参考文献:

[1] 梁世乐,元英进.抗癌药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1.

[2] Blackburn EH.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elomere[J].Nature,1991,350:569.

[3] 崔景荣,等.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的一种快速简易方法.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30(1):54—57.

[4] Joachim Lingner,Timo~y RH,Andrej S,et a1.Reverse tran2scriptase motifs in 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te·lomer~e[J].Science,1977,276(25):561.

[5] Greider CW,Blackburn EH.A~lomefic sequence in the RNA oftetrahymena telomerase required for te—lomefic repeat synthesis[J].Nature,1989,337:331.

[6] Counter CM,Hirte HW,Bacchetti s,et a1.Telomerase activity in human ovarian carcinoma[J].Proc NailAcad Sci USA,1994,91:2900.

[7] Kim NW,Piatyszek MA,Prowse KR,et a1.Specific association of human telomerase activity with immortalceUs in cancer[J].Science,1994,266:201 1.

[8] Morin GB.Is telomerase a universal cancer target[J].J Natl CancerInst,1995,87:859.

[9] Hiyamak H.Telomerase activity in samll ceU and non small celllung cancer[J].J Natl Cancer Inst,1995.87(12):895.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09级生科3班余振洋200900140156 一、【实验原理】 1.关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 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个环节,而进行药物的筛选首先离不开合理的筛选方法和系统。寻找选择性强、对实体瘤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摆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世界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有大量的化合物(合成药、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待筛,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8O年代中期以前,普遍采用的筛选方法是以体内小鼠白血病/淋巴瘤模型P388和L1210为基础的 J,所有化合物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通过这种小鼠肿瘤模型的筛选。即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作为第一轮初筛,能通过第一轮初筛的化合物才能被允许进入第二轮筛选。这种方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一些在临床上有活性的药物将被筛选掉,无法保证所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都能通过筛选。鉴于以前的筛选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1985年之后以NCI为首的一些研究单位普遍开始采用针对疾病的筛选方法来代替针对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即放弃体内小鼠筛选,代之为体外代表各种常见实体瘤的人类肿瘤细胞株筛选。这种筛选系统是一种高通量的抗肿瘤筛选体系,其主要优势有两点:其一是多种细胞株初筛有可能筛选出对特殊的人类肿瘤或对特殊组织亚型有活性的物质;其二是这种体外筛选尤其适合于复杂天然产物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的证实,过去动物筛选需较大量的天然产物,而现在天然产物的需要量就大大减少,可以指导有效成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使得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更加便利。 2.关于筛选方法: 下面为现阶段较为普遍采用的一些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的实验原理。 1)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 端粒是染色体特殊结构,起着保护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性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返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末端。已发现在正常的体细胞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是阴性,而在人体恶性肿瘤组织和人的肿瘤细胞株中都表达了很高的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2)应用快速荧光素测定法筛选抗肿瘤药物 快速荧光素测定法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其原理为采用一些特殊的荧光染料,对细胞的特定成份进行染色或标记。或通过细胞酶的作用使无荧光性的材料分解或转换为荧光材料,通过测定荧光强度从而测定出活细胞的量。现在普遍采用一种特殊的荧光染 FDAL1u(Fluoreseein diacetate),在正常情况下它不具有荧光,但当它加人到具有完整细胞膜的肿瘤细胞的营养液中时,由于细胞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FDA

早期药物筛选 CRO 行业专题报告

早期药物筛选CRO 行业 专题报告

目录 一、药筛平台是原研创新药物“种子孵化器”,产业链地位关键 (3) 二、从FDA 批准创新药数据看,FIC 药物数量占比52%,药筛行业成长性强 (5) 三、订单空间:药筛CRO 企业订单峰值可达到42 亿元以上 (8) (一)从新靶点发现和存量靶点的开发价值来看早期药物筛选市场空间 (8) (二)订单峰值=可承接筛选靶点数量*单价,订单空间可达到42亿元以上 (9) 四、估值:从海内外对比,探讨本土药筛CRO 高估值合理性 (11) (一)收入、利润:海外药筛CRO 收入利润规模不大,但却享有高估值 (11) (二)商业模式:服务变现+产品变现是药筛CRO 常见模式13 (三)平台价值属性:服务的强IP 属性创造向创新药产品变现可能性 (14) (四)客户结构:越来越多的MNCs 开始寻求药筛外包服务16 五、业务可拓展性+ IP 属性决定了药筛CRO 企业高溢价 (17) (一)早期药物筛选平台的IP 属性带来更大话语权 (18) (二)突破“数人头”模式:更高的人均创收、创利水平 (18) (三)早期药物筛选平台的业务可拓展性带来更丰富业绩兑现空间 (21)

六、投资建议 (22) 七、风险提示 (23)

随着维亚生物和成都先导等早期药物发现CRO 企业登陆二级市场,资本市场开始关注早期药物筛选CRO 市场空间以及估值问题。本文从绝对估值角度估算了存量可药性靶点(针对小分子药物研发)对应的早期药物筛选市场空间,从市场空间角度对比分析了海外早期药物筛选CRO 企业Peptidream、Evotec 和Schrodinger 与本土早期药物筛选CRO 成都先导、维亚生物和药石科技的商业模式、人均创收/创利和估值水平,我们认为早期药物筛选CRO 企业高溢价来自于:业务可拓展性+IP 属性提升对客户议价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长远来看这些早期药物筛选CRO 企业仍然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一、药筛平台是原研创新药物“种子孵化器”,产业链地位关键 早期药物筛选技术平台是创新药物的“种子孵化器”。活性化合物(Active ingredient)专利是创新药申报专利中最核心最具价值的专利,活性化合物专利到期后仿制药才能上市,me-too 类创新药也需要详细分析“原研创新药”的核心化合物专利从而有效绕过其被专利保护的所有化合物结构式。因此可以看出早期药物筛选技术是原研创新药物研发的“种子孵化器”,奠定整个创新药活性化合物骨架。正如我们DEL 行业深度报告《从DEL 看药物筛选平台的商业路径选择—DNA 编码化合物库药物筛选技术行业深度报告》中总结的那样,目前HTS、FBDD、SBDD、DEL 等药物筛选技术奠定了整个原研创新药发展基础,未来也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高溢价服务变现和产品变现会成为这些早期药物发现平台型企业未来发展的两条路径。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 (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 (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 (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 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 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 试验方法 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SR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现已成为药物筛选者首选

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成为药物筛选者首选,多靶点美罗凯从中脱颖而出 众所周知,创新药物的研究在于药物的发现。但是,药物的发现则是不可控的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药物筛选是指对可能作为药用的物质进行初步药理活性的检测和试验。相比之下,偶然发现并不可靠,药物筛选才是药物研究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从一般药物筛选到高通量药物筛选 随着基因组,合成化学的高通量方法的出现,药物筛选者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新靶标或潜在的有效成分。而传统的药理实验方法,耗时长,劳动强度大,不能适应大量样品的同时筛选,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 在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下,大量分子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不断出现,并应用到药物筛选和研究中,使细胞分子筛选方法逐渐实现一物多筛和多物一筛,再配合先进的技术最后形成了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可以在同一时间对数以千万的样品进行检测,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体系运转的技术体系。它的实现,大幅度地缩短了新药发现的时间,提高筛选频率,增加高特异性高生物活性药物的发现率。

美罗凯——抗肿瘤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筛选出的多靶点抗癌产品 在癌症治疗上,中药在近些年来备受推崇,目前有多种植物的抗癌功效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但是,中药单纯地通过熬制,其有效成分并不能完全溶解到药汤中,也不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抗肿瘤效果微乎其微。只有对中药通过精确的分离和提纯,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正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尝试的技术保障。 拥有世界一流的中药活性组分及单体分离技术的美国克利夫兰癌症研究中心,以HER2、EGFR、STAT3、NF-kB、p53 和Wnt等信号转到关键分子为切入点,建立用于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白血病等抗肿瘤药物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 该平台筛选了本草纲目的400余种明确其有抗肿瘤功效的天然植物后,得到了一种天然多靶点抗肿瘤天然单体MCBM即美罗凯的主要成分。而MCBM是由紫苏、耳叶牛皮、杜仲雄花、狭基线纹香茶菜、青钱柳叶、茶树花等多种抗癌植物的提取物和纯净水共同组成。 MCBM通过作用于肿瘤信号转到网络中的多个靶点,把几种导致肿瘤的信号及时关闭,扼断肿瘤激活基因,从根部阻断肿瘤细胞传到信号。目前,美罗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在肺癌的一直效果上尤为显著。

菌种筛选方法 (2)

菌种筛选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 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 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

"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图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1) 纸片培养显色法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 2) 变色圈法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 3) 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标准操作规程概述: 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的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干扰大分子物质代谢、干扰微管系统、抑制拓扑异构酶等。 本操作规程包括与抗肿瘤药物申请临床试验和申请上市有关的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内容,其中着力强调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一方面为抗肿瘤药物的非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要求引导科学有序的研发过程,使国内此类药物的研发更趋规范和合理。 本操作规程仅代表目前对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具体药物的非临床研究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 建立一套包括抗肿瘤药物体内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和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以 及抗肿瘤药物安全性和作用新机制的研究。 ①有效性研究 抗肿瘤药物有效性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受试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强度、抗瘤谱等,为之后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试验中适应症、给药方案的选择提参考信息。 ②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1)估算 I 期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2)预测药物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3)预测药物毒性的性质、程度和可逆性;(4)为临床试验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研究计划: (a)小鼠急性毒性测试

按照急性毒性测试的常规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突出的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参考给药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评价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给药剂量。 (b)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 根据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标准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接种肉瘤S180或肺癌H22瘤株,选择体外活性突出且急性毒性较低的化合物,设定合适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以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肿瘤生长抑制作为体内活性评价指标。 (c)专利保护范围内的化合物的继续合成 申请保护范围较大的专利,合成部分可能具有良好活性的新的化合物,拓展研究范围,发现活性更强的化合物,并申请新的发明专利。并可针对具体化合物申请从属专利,延长高活性化合物的保护期限。 (d)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广泛筛选 采用MTT法或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化合物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确定化合物在不同瘤株间抗肿瘤活性的选择性,为裸鼠模型实验提供依据。 (e)抗肿瘤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 根据抗肿瘤(f)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活性化合物作用机理特征,选用微管蛋白聚合等实验从分子水平确认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利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探讨化合物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途经,从细胞水平上阐明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根据抗肿瘤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采用裸小鼠皮下接种模型和/或原位移植瘤模型,以相对肿瘤增值率和生存时间为指标,确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g)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标准操作规程 概述: 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的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抑 制肿瘤细胞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干扰大分子物质代谢、干扰微管系统、抑制拓扑异构酶等。 本操作规程包括与抗肿瘤药物申请临床试验和申请上市有关的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的内容,其中着力强调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 验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一方面为抗肿瘤药物的非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要求引导科学有序的研发过程,使国内此类药物的研发更趋规范和合理。 本操作规程仅代表目前对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具体药物的非临床研究 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 建立一套包括抗肿瘤药物体内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和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以 及抗肿瘤药物安全性和作用新机制的研究。 ①有效性研究 抗肿瘤药物有效性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受试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强度、抗瘤谱等, 为之后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试验中适应症、给药方案的选择提参考信息。 ②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1)估算I期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2)预测药物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3)预测药物毒性的性质、程度和可逆性;(4)为临床试验方案的 制订提供参考。 研究计划: (a)小鼠急性毒性测试 按照急性毒性测试的常规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测定体

外抗肿瘤活性突出的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LD5o),参考给药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评价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给药剂量。 (b)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 根据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标准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接种肉瘤 S180或肺癌H22瘤株,选择体外活性突出且急性毒性较低的化合物,设定合适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以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肿瘤生长抑制作为体内活性评价指标。 (c)专利保护范围内的化合物的继续合成 申请保护范围较大的专利,合成部分可能具有良好活性的新的化合物,拓展研究范围, 发现活性更强的化合物,并申请新的发明专利。并可针对具体化合物申请从属专利,延长高活性化合物的保护期限。 采用MTT法或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化合物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确 定化合物在不同瘤株间抗肿瘤活性的选择性,为裸鼠模型实验提供依据。 (e)抗肿瘤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 根据抗肿瘤(f)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活性化合物作用机理特征,选用微管蛋白 聚合等实验从分子水平确认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利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探讨化合物对内 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途经,从细胞水平上阐明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根据抗肿瘤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采用裸小鼠皮下接种模型和/或原位移植瘤模型, 以相对肿瘤增值率和生存时间为指标,确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g )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选择在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中活性良好的化合物,开展动物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考查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性质。 (h)动物亚急性,长毒实验 根据抗肿瘤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测定动物亚急性、长毒性质,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 基本方法: ①小白鼠的灌胃法

飞速空号筛选平台V3.0使用说明

飞速空号筛选平台V3.0 [使用说明]

一.使用须知 1.软件介绍 飞速空号筛选平台专为企事业单位用户设计开发,众多独一无二的强势功能,软件简洁直观、易学易用,灵活的自定义设置更贴近用户需求;是由湘潭急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自主研发而成的,为企业提供专业号码筛选,空号检测的多功能平台。是国内最早开展空号检测业务的公司之一。空号检测自上市以来,秉承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宗旨,勇于探索和创新,在检测领域越做越强,获得了市场普遍的信任和青睐,目前已成长为空号检测业界中有较大市场份额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机构。 2.软件使用环境 ●操作系统: 2000/XP/2003/Vista/windows7 ●语言: 简体中文 ●网络: HTTP 协议; 端口: 80 ●浏览器: IE5.0及以上 1最新特性 飞速空号筛选平台网页版整合移动、联通、电信三网手机号码和座机号码,运用新一代通信技术,采用最前沿的界面风格,软件运行速度更快,效率更高;首创网页版,国内领先技术,更便捷。 ●功能一:手机空号检测 全网可检测,支持号段,文件导入等方式,分一代和二代检测,自动识别空号、错号、停机等无效号码; ●功能二:固话空号检测 批量检测,支持号段,文件导入等方式,自动识别空号、错号、停机等无效号码; ●功能三:SMS短信群发 支持长短信600字一条,彩信形式发送,非传统短信群发; ●功能四:实号对比检测 按实号量计费,支持号段,文件导入等多种方式检测,500万内数据,5分钟可测完; ●功能五:手机实号提取 可按全国、省、市区,运营商、号段、首尾提取数据,特有的乱序顺序获取数据; 靓号取,按开头号码,或者结尾号码提取; ●功能六:固话实号提取 自提取有效座机实号,补充数据库,可分全国、省、市区提取;

一、激酶筛选方案

激酶药物筛选简介 十年前当人类基因组刚刚发布的时候,在成千上万的蛋白 库中理论预测可能为激酶的蛋白大概500种以上。在已公认 的药物靶点中,蛋白激酶已成为药物筛选领域中第二大类药 物筛选靶点。 激酶包括蛋白激酶、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蛋白激酶是通 过共价调节的方式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其他蛋白上发挥功能 的,它们是激酶药筛靶点分子中的最大一类。蛋白激酶表达 和功能失调会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蛋白磷酸酶和磷酸二酯 酶则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在癌症、神经退 化、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 传统研究激酶、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实验方法有两 种:一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另一种是高特异性的抗体 标记;前者存在安全和废弃处理的问题,而后者则有昂贵和 费时的问题。激酶信号图 一、激酶筛选方案 Molecular Devices为激酶提供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现存问题,Molecular Devices推出了专利的 IMAP ?技术,一种基于磷酸基团检测的非放射性和均相分析方 法。IMAP技术不是基于特异抗体的技术,而是一种通用技术 平台,可应用于任何激酶、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检测。 酶反应混合体系是由以下两个组分组成: 1)荧光标记的底物+酶+反应buffer; 2)IMAP结合体系,特异结合磷酸化的底物,并终止酶反应。 底物与IMAP珠子的结合作用可以由荧光偏振(FP)和时间 分辨荧光共振(TR-FRET)来检测。 IMAP提供了一个应用于激酶、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筛选 的完整的实验体系,也成为了准确分析激酶、磷酸酶和磷酸 二酯酶的通用平台技术。 另外,为了帮助研究者来选择合适的激酶底物, Molecular Devices还开发了IMAP Substrate Finder Kits 可以快速准确地在384微孔板中检测一种或几种激酶相对于多种多肽底物的活性。IMAP ? Technology IMAP Reagent Kits

药物筛选方法

药物筛选的方法 分子水平筛选 Microbead FCM联合筛选 原理:FCM(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一种可以对细胞或亚细胞结构进行快速测量的新型分析技术和分选技术,它可以根据穿过毛细管的细胞荧光强度或类型分离细胞。由于不同的分子与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受体或抗体结合,利用和细胞大小相似的Microbead作为固相载体取代细胞通过FCM,不同荧光标记的Microbead就被分离出来,于是靶分子或目标分子就很容易的被分离、纯化。 应用:Lanza等利用这项技术测定了患有脊髓发育不良综合症和急性骨髓源白血病病人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受体CR表达量的变化。 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RNA相互作用。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原理:它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的Protein A或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Agarose珠上的Protein A或G,若细胞中有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Protein A或G”,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又被分开。然后经免疫印迹或质谱检测目的蛋白。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与兴趣蛋白天然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结果可信度高。 应用:免疫共沉淀一般用于低丰度蛋白的富集和浓缩,为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MS质谱分析鉴定准备样品,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主要用于检测大分子和大分子相互作用。 放射免疫性检测(RIA)(与EIA,FIA相比灵敏度更高,但由于放射性元素,RIA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原理: (1)竞争结合分析:Ag(非标记抗原)+ Ab(特异性抗体) - AgAb *Ag(标记抗原)+ Ab(特异性抗体)- *AgAb (2)IRMA(免疫放射分析) 应用: (1)肿瘤相关抗原的测定:AFP,CEA,CA199,CA125,CA153,CA724,CYFRA211,PSA等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不仅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且易产生耐药性。而多肽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且分子量小、来源广泛,具有低毒性、易于穿透肿瘤细胞且不产生耐药性的优点。抗肿瘤活性肽可特异性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组织,与肿瘤生长转移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或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本文将从抗肿瘤多肽药物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关键词】多肽来源抗肿瘤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且中国占相当庞大的病例数。药物治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对此,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国内外医药研发的热点。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多肽合成技术的成熟,人们发现多肽类药物不仅毒性低、活性高、易于吸收,还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增强抗肿瘤作用,而且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因此,越来越多的多肽药物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一、抗肿瘤多肽的来源 1、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 天然活性多肽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内的一类生物活性肽,可经过特殊提取分离工艺直接得到。近年来,对某些多肽经修饰加工后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它们可针对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特异性杀伤、抑制肿瘤细胞,显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 1.1微生物源抗肿瘤多肽 微生物源抗肿瘤多肽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多肤,它们是非核糖体合成的抗菌肽,如多黏菌素(polymyxin)、杆菌肽(bacitracin)、短杆菌肽(gramicidin)等,主要是由细菌产生,并经结构修饰而获得,这类微生物产生的抗菌多肽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细菌抗菌肽又称细菌素,是最常见的一类抗菌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可分泌。细菌中已发现杆菌肽、短杆菌肽S、多黏菌素E和乳链菌肽(Nisin) 4种类型抗菌肽,能特异性杀死竞争菌,而对宿主自身无害。例如[1],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如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该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支原体、抗真菌活性和一定程度的抗细菌活性。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病毒、真菌和癌细胞等有杀灭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 1.2动物源抗肿瘤多肽 动物源多肽主要是指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昆虫中分离提取出来的抗肿瘤多肽。如,有些哺乳动物来源的抗肿瘤多肽对淋巴瘤细胞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免疫原性低;此外,还有Berge [2]等通过体内实验验证来源于牛科动物乳铁蛋白Lfcin B的9肽LTX-302 ( WKKWDipKKWK )的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其对淋巴瘤细胞A20具有抗肿瘤活性,IC50为16 μmol·L ̄1。 多数研究表明,从天蚕中分离出的天蚕素Cecropin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Cecropin A 和Cecropin B对膀胱癌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对所有膀胱癌细胞系的IC50为73.29~220.05 μmol·L ̄1,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破坏靶细胞膜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溶解和细胞破坏[3]。

抗肿瘤新药

抗肿瘤新药及抗肿瘤分子筛选模型综述 目前,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但抗肿瘤新 药研发是不断更新,有中药,也有西药。长期大量的临床证明 ,西医 西药治疗肿瘤虽然效果较好,但副作用较大。外科手术适用于某些局 部性肿瘤早期和中期的治疗,但多数病人靠手术治疗是不能防止肿瘤 的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放、化疗虽然有相当高的治愈率 ,但是常引起 如骨髓抑制、免疫低下等毒副反应,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化疗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正 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正要寻找抗肿瘤新药。 紫杉醇(paclitaxel )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 )植物的 树皮中提取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 它是一种新型的微管稳定剂,具有 独特抗癌活性。它在乳腺癌、肺癌、白血病、胃肠道癌及介入治疗后 的血管再狭窄等治疗上有令人鼓舞的疗效。紫杉醇由于资源匮乏和水 溶性低的问题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其基本结构由浆果赤霉素皿 (baccatin 皿)和连接其13位碳上一苯丙氨酸衍生物构成(图1)。 图 1 紫杉醇化学结构 Fig. 1 Stucture of paclitaxel (taxol) C-ISft 恻链

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胞微管(Microtuble),通过与微管蛋白N端第31位氨基酸和第217~231位氨基酸结合,诱导和稳定微管蛋白聚 合,抑制其解聚,增加聚合程度,使维管束不能与微管组织中心相互连接,将细胞周期阻断于G/M期,导致有丝分裂异常或停止,阻止癌细胞增殖。生产紫杉醇的方法主要有4种:1.从植物紫杉树皮中提取2.半化学合成法3.植物细胞培养提取4.微生物培养提取。虽然紫杉醇具有独特抗癌活性但是也发现有副作用: a.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骨髓抑制,特别是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剂量限制性毒性。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往往表现很严重.b.神经毒性.表现为肢体麻木、触觉丧失、伴有疼痛性的感觉异常等 c.过敏反应。主要表现是呼吸急促、低血压. 个人认为该药物还是没有突破传统,只是着眼于细胞增殖,并无特色,制剂工艺往往采取原药研末等落后的加工方法,副作用较大-通病,且由于资源匮乏和水溶性低的问题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下面综述抗肿瘤分子筛选模型: 最近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以生物靶分子为基础进行抗肿瘤药物化合物的筛选模型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如何利用筛选模型快速、高效地寻找作用于特定靶标的药物,是目前药物研究的重要问题.过去的抗肿瘤药物大部分是考虑增殖,破坏增殖过程中必要的物质特别是DN为靶点,但最近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研究发现DNA G四 链体结构是一个基础分子被识别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 其作用机理是能够诱导使DN形成G-四链体结构或者是某些化合物与 G-四链体特异性结合之后稳定,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抗

空号检测平台的详细介绍

空号检测平台的详细介绍 一.平台简介: 诚达空号筛选平台是由湘潭急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自主研发而 成的,为企业提供专业号码筛选,空号检测的多功能平台。是国内最早开展空号检测业务 的公司之一。空号检测自上市以来,秉承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宗旨,勇于探索和创新, 在检测领域越做越强,获得了市场普遍的信任和青睐,目前已成长为空号检测业界中有较 大市场份额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机构。 第一代诚达空号筛选平台的筛选方式为西门子手机拨打检测,下载到的数据结果为可 用号码一个分类,检测结果最晚是隔天出来,如果平台上检测的数据不多,可能两三个小 时就用结果; 第二代诚达空号筛选平台是用最专业的语音检测设备,有专业机房和技术人员,二代的数 据结果为四个分类(正常号码,彩铃号码即打过去是音乐声,回铃号码即打去是嘟嘟声, 不可用号码即关机,停机等)前三个分类都为有效号码即实号。 二.平台功能: ●功能一:手机空号检测 全网可检测,支持号段,文件导入等方式,分一代和二代检测,自动识别空号、 错号、停机等无效号码; ●功能二:固话空号检测 批量检测,支持号段,文件导入等方式,自动识别空号、错号、停机等无效号码; ●功能三:SMS短信群发 支持长短信 600字一条,彩信形式发送,非传统短信群发; ●功能四:实号对比检测 按实号量计费,支持号段,文件导入等多种方式检测,500万内数据,5分钟可测 完; ●功能五:手机实号提取 可按全国、省、市区,运营商、号段、首尾提取数据,特有的乱序顺序获取数据; 靓号取,按开头号码,或者结尾号码提取; ●功能六:固话实号提取 自提取有效座机实号,补充数据库,可分全国、省、市区提取; ●功能七:号码魔方功能 电话号码排序、乱序、清除重复,分区域号码采集,号码整理采集的必备工具。三.平台特点: 1.网页平台随时随地检测

药物筛选

药物筛选 药物筛选是现代药物开发流程中检验和获取具有特定生理活性化合物的一个步骤,系指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手段从大量化合物或者新化合物中选择对某一特定作用靶点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的过程。药物筛选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化合物进行药理活性实验的过程,随着药物开发技术的发展,对新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实验从早期的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变为筛选性实验,即所谓的药物筛选。作为筛选,需要对不同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做横向比较,因此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案需具有标准化和定量化的特点。随着组合化学和计算化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合成和分离多种化合物,因而在现代新药开发流程中药物筛选逐渐成为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筛选模型: 筛选模型就是在药物筛选实验中所应用的药理实验模型,由于药物筛选要求实验方案有标准化和定量化的特征,因而在传统药理实验中常见的动物实验在药物筛选中较少应用,根据实验模型的不同,药物筛选可以分为生化水平的筛选和细胞水平的筛选。 生化水平的药物筛选用拟开发药物作用的靶点设计实验,一般而言这种作用靶点是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如酶和受体等,此外一些编码功能明确的DNA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药物作用的靶点。候选化合物与靶点混合后,可以通过酶连免疫、荧光显色、核磁共振等方法定量测定化合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从而成为筛选化合物的依据。 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是更接近生理条件的一种药物筛选模型,其模型是拟设计药物作用的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取所需细胞,将这些细胞与候选化合物相互作用,通过与生化水平筛选类似的检测技术测定化合物的作用能力,从而对化合物进行筛选。 生化水平的药物筛选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是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与靶酶的作用程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均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仅仅一道薄薄的细胞膜就能够阻挡住许多候选化合物成为药物的道路,因而生化水平的药物筛选不确定因素更多,误筛率更高。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更接近生理条件,筛选的准确率更高,但是需要建立细胞模型,操作更复杂,成本更高,数据之间的平行形较差,另外由于技术的限制,有些靶标还不能进行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 高通量筛选 高通量筛选最初是伴随组合化学而产生的一种药物筛选方式。1990年代末,组合化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获取新化合物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较少的步骤在短时间内同时合成大量化合物,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应运而生。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候选化合物完成筛选,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不仅仅应用于对组合化学库的化合物筛选,还更多地应用于对现有化合物库的筛选。目前世界各大药物生产商都建立有自己的化合物库和高通量筛选机构,对有潜力形成药物的化合物进行篦梳式的筛选。 一个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包括微量和半微量的药理实验模型、样品库管理系统、自动化的实验操作系统、高灵敏度检测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这些系统的运行保证了筛选体系能够并行操作搜索大量候选化合物。高通量筛选技术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医学、药学、计算科学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先进技术,成为当今药物开发的主要方式。完整的高通量筛选体系由于高度的整合和自动化,因而又被称作“药物筛选机器人系统”

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物碱,文献报道该类生物碱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治疗皮肤鳞癌、皮肤基层细胞癌等[25,26]。 219 局部麻醉作用:以脊蛙足蹼、豚鼠皮丘、在体蛙坐骨神经丛及蛙、兔椎管等为实验材料的麻醉实验研究证明,不同浓度的菊叶三七水提醇沉液分别具有明显的表面、浸润及传导麻醉作用。椎管注射,脊髓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现象,有可逆性。其局麻作用强度随着浓度加大而成比例地增强,存在药物浓度2反应依赖关系[27]。 2110 其他作用:菊叶三七还具有明显的镇静、安定、催眠、抗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25]。在坦桑尼亚,Shambaa 部族孕妇服一种该属植物土三七根煎剂用以堕胎[28]。2111 毒理研究:该属很多植物中都含有吡咯啶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能使肝细胞RNA酶活性下降,RNA、DNA的合成能力下降,细胞不能完成有丝分裂,从而形成多核巨细胞,坏死与RNA合成减少DNA横向断裂有关[25]。以菊三七碱注射液对大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ip50mg/kg,隔日1次, 6次后动物全部死亡,镜检显示肝脏呈广泛急性坏死;在大鼠亚急性实验中肝脏出血、瘀血、变性坏死,并见肝小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菊三七碱剂量与实验持续时间对肝脏病变的程度有显著影响。大剂量短期使用主要引起广泛急性肝坏死,小剂量长期使用除引起肝坏死外,可引起肝小静脉和肝动脉周围组织增生[29]。也有部分该属植物毒性较低,如小鼠po灵菊七,其最大耐受量大于23016g/kg,相当于成人日用量的512倍,说明其毒性极小,口服安全[24]。 3 结语 菊科菊三七草属部分植物,在民间已经被作为药材使用,且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一方面应注意到该属很多植物中所存在的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对动物和人的肝毒性和致癌作用;另一方面应对除双稠吡咯啶生物碱以外的其他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今后应加大对该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工作为其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广东植物研究所1海南植物志[M]1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41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1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1第四 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 [3] 唐世蓉,吴余芬,方长森1菊叶三七抗疟成分的提取鉴定 [J]1中草药,1980,11(5):19321951 [4] Russell J,J ameset N,Mabry B,et al113C2NMR Spectros2 copy of pyrrolizidine alkaloids[J]1Phytochemist ry,1982, 21:43924451 [5] 袁珊琴,顾国明,魏同泰1菊叶三七生物碱成分研究[J]1药 学学报,1990,25(3):19121971 [6] Helmut W1Two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from Gy nura scan2 dens[J]1Phytochemist ry,1982,21(11:2767227681 [7] Erhard R,Alexandra E,Helmut W1Pyrrolizidine alkaloids from Gynura divaricata[J]1Planta Med,1996,62(4):3861 [8] Mat heson J R,Robins D J1Pyrrolizidine alkaloids from Gy2 nura sarmentosa[J]1Fitoterapia,1992,63(6):55725611 [9] Ferdinand B,Christa Z1Naturally occurring terpenoid deriv2 atives[J]1Phytochemist ry,1977,16:49424981 [10] Jong T T,Chou H,J u Y1An optically active chromanone from Gy nura f ormosana[J]1Phytochemist ry,1997,44(3): 55325541 [11] Lin W Y,Kuo Y H,Teng C M,et al1Anti2platelet aggrega2 tion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 s from t he rhizome of Gy nura j aponica[J]1Planta Med,2003(69):75727641 [12] 胡 勇,李维林,林厚文,等1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 分[J]1中国天然药物,2006,4(2):15621581 [13] 卓 敏,吕 寒,任冰如,等1红凤菜化学成分研究[J]1中 草药,2008,39(1):302321 [14] Lin W Y,Teng C M,Tsai I L,et al1Anti2platelet aggrega2 tion constituent s from Gy nura elli ptica[J]1Phytochemis2 t ry,2000,53(8):83328361 [15] Takahira M,K ondo Y,Kusano G,et al1Four new3a2hy2 droxy spirost252ene derivatives from Gy nura j aponica Makino [J]1Tet rahed ron L ett,1977,(41):3647236501 [16] 李丽梅,李维林,郭巧生,等1白背三七化学成分研究[J]1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1821191 [17] 孙凤英,刘晓秋,孙彤伟,等1菊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J]1中草药,1992,(2):10221041 [18] 张铭龙,刘文彬,李星元,等1菊三七生物碱的提取以及类 似物的药理活性比较[J]1吉林中医药,1998,4:352381 [19] 李成章1紫背三七止血作用的实验观察[J]1中药通报, 1985,10(9):42624291 [20] 刘贺之,庞 健,王增岭,等1菊三七与参三七对血小板超 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1药学学报,1982,17(11):80128031 [21] 林 菁,林建忠,李常春,等1红番苋水提物的抗炎作用 [J]1福建中医药,1996,27(2):232241 [22] Zhang X F,Tan B K1Effect s of an et hanolic extract of Gy2 nura p rocumbens on serum glucose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levels in normal and streptozotocin2induced diabetic rat s[J]1 S ingapore Med J,2000,41(1):92141 [23] 胡 勇,李维林,林厚文,等1白背三七地上部分降血糖作 用研究[J]1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552581 [24] 刘 莹,徐向进,陈明珠,等1灵菊七的急性毒性与降糖作 用研究[J]1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5):34023421 [25] 史清水,袁惠南1菊三七研究概况[J]1中草药,1991,22 (8):37723801 [26] 林启寿1中草药成分化学[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1 [27] 刘学韶,刘希智1菊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J]1中草药, 1987,18(6):212241 [28] 余国奠1东非的堕胎和利分娩药用植物[J]1中药通报, 1982,7(5):6281 [29] 刘宝庆,马晋渝,王旭东,等1菊三七碱对动物肝脏毒性的 实验研究[J]1中草药,1984,15(1):272291 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顾琳娜1,顾 昊23 (11湖州市药品检验所,浙江湖州 313000;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 100020) 摘 要: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发现许多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的发展,针对细胞和分子靶点的天然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 3收稿日期:2008208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