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精品文档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

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 12 天装订 21600 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 360 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 本;②原计划 12 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 本;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

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 21600÷12= 1800(本)② 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 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 360)= 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

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

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 2160(本)②21600÷12=1800 (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 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

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

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

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

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

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

理问题)、画线段图(如行程问题)、演示,这样更

具体形象,表达清晰。

小学数学应用题分类解题-行程应用题

在行车、行船、行走时,按照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

的相依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

类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也叫行程问题。

行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速度、时间、距离之间

的数量关系:

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

按运动方向,行程问题可以分成三类:

1、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

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

3、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

1、相向运动问题

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是指地点不同、方向相

对所形成的一种行程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相向运

动而相遇。

解答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

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 540 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 3.6 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 80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2、两城市相距 138 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

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3 千米,乙每

小时行 12 千米,乙在行进中因修车候车耽误 1 小时,

然后继续行进,与甲相遇。求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

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同向而行,一快一慢,慢在前快在后,经过一定时间快的追上慢的,称为追及。

解答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差。基本公式有: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例1、甲乙两人在相距 12 千米的 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行 4 千米,乙骑车在后面,每小时速度是甲的 3 倍。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

12÷(4 ×3-4)=1.5小时

例2、一个通讯员骑摩托车追赶前面部队乘的汽车。汽车每小时行 48 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通讯员出发后 2 小时追上汽车。通讯员出发的时候和部

队乘的汽车相距多少千米?

要求距离差,需要知道速度差和追及时间。

距离差 =速度差×追及时间

(60- 48) ×2=24 千米

例 3、一个人从甲村步行去乙村,每分钟行80米。他出发以后 25 分钟,另一个人骑自行车追他,10 分钟追上。骑自行车的人每分钟行多少米?

要求“骑自行车的人每分钟行多少米”,需要知道

“两人的速度差”;要求“两人的速度差”需要知道

距离差和追及时间

80×25÷10+80=280 米

2、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

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是指地点相同或不同,

方向相反的一种行程问题。两个运动物体由于背向运

动而相离。

解答背向运动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

走的距离(速度和)。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例1、甲乙两车同时同地相反方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乙车乙车每小时快 5.5 千米。

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车从 AB两地的中点同时相背而

行。甲车以每小时 40 千米的速度行驶,到达 A

地后又以原来的速度立即返回,甲车到达 A 地

时,乙车离 B 地还有 40 千米。乙车加快速度继

续行驶,到达 B 地后也立即返回,又用了 7.5 小

时回到中点,这时甲车离中点还有 20 千米。乙

车加快速度后,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乙车在 7.5 小时内行驶了( 40×7.5+40+20)

千米的路程,这样可以求得乙车加快后的速

度。

(40×7.5+40+20)÷7.5 = 48(千米)

例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3 小时后

甲车在乙车前方 15 千米处;如果两车同时同

地背向而行, 2 小时后相距 150 千米。甲乙两

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根据“3小时后甲车在乙车前方 15 千米处”,可

求得两车的速度差;根据“两车同时同地背向

而行, 2 小时后相距 150 千米”,可求得两车的

速度和。从而求得甲乙两车的速度(和差问题)

(三)相遇问题

指两运动物体从两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运动。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是:相遇时间 =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和;

相隔距离(两物体运动时)=速度之和×相遇时间;

甲速 =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相遇时间-乙速

例1:两地相距 500 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 60 米,小明每分钟行 65 米,几

分钟相遇?

例2: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

开出,10 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 千米,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20﹪,求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例3: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 648 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4.5 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 80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习题:

1、A 、B 两地相距 380 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粗,原计划甲每小时行 36 千米,乙每小时行40 千米,但开车时,甲改变了速度,也以每小时 40 千米的速度行驶。这样相遇时乙车比原计划少走了多少千米?

2、小张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步行5 千米,小王从乙地到甲地,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1 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然后在离甲、乙两地中点 9 千米的地方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小斌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 千米,小明步行每小时行 5 千米。两人同时在某地沿同一条线路到30 千米

外的学校去上课。小斌到校后发现忘了带钥匙,就沿

原路回家去拿,在途中与小明相遇。问相遇时小明共

行了多少千米。

4、一辆客车从甲城开往乙城,8 小时到达;一辆货车从乙城开往甲城,10 小时到达。辆车同时由两城相向开出,6 小时后他们相距112 千米。甲乙两城间的公路长是多少千米?

5、在 400 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从起跑线出发,反向而跑,甲每秒跑 4 米,乙每秒跑 6 米,当他们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点时,他们在途中相遇了几次?

6、小明回家,距家门 300 米,妹妹和小狗一齐向他本来,王明和妹妹的速度都是每分钟 50 米,小狗的速度是每分钟 200 米,小狗遇到王明后用同样的速度不停地往返于王明与妹妹之间。当王明和妹妹相聚 10 米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7、甲、乙两地相距 880 千米小轿车从甲地出发, 2 小时后,大客车从乙地出发相向而行,又经过 4 小时两

车相遇。已知小轿车比大客车每小时多行 20 千米,问大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乙两城相距290 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城出发向

乙城驶去,每小时行 45 千米;一辆货车从乙城出发驶向甲城,每小时行 42 千米。辆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各自到达终点后休息一小时,然后立即返回。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后再次相遇一共花了多少小时?

9、佳佳从甲地向乙地走,彬彬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

当他两人各自到达终点时,又迅速返回。两人行走的

过程中,各自速度不变。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地 50 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地 19 米处。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10、甲乙两车分别从 A 、B 两地相向开出,速度比是7:11。两辆车第一次相遇后继续按原方向前进,各

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甲车离 B 地 80 千米。 A、B 间相距多少千米?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③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21600÷12=1800(本)②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360)=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2160(本)②21600÷12=1800(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操作部分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操作部分练习题 一、数对。 1、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 A(4, 8) B(1,4) C(6, 4) 2、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 A(4, 3) 、 B(10,3) C(12, 7) D(6,7) 二、轴对称图形。 1、将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来。 | 2、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图形。 L (1)(2) ~

三、平移。 (一)按要求画一画。1.(1)将△向上平移4格; (2)将小船向右平移7格。 2.将下列图形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5格。 ] (二)填一填。 1. 2. 平行四边形向( )平移了( )格。 电脑向( )平移了( )格。 … 3.

三角形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了()格。… 四、旋转。 1.按要求画一画。 (1)先根据下面的数对在下图中描出各点,并把各点依次连成一个封闭图形;(2)再画出这个图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 A(4,4) B(4,1) C(6,1) D(6,4) — 2.(1)画出图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2)画出图2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O ] 图形1 图形2 3.(1)画出图1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形。 (2)画出图2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形。

图1 图2 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画出图一中各图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2.画出图二中各图形按3:1放大后的图形。 < 图一图二 3.画出下列图形按1:4缩小后的图形。 4.(1)画出三角形按3:1放大得到三角形A; (2)将原三角按1:2缩小后得的三角形B。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6÷2÷2=4(厘米);16-1-1=14(天)

六年级数学操作题训练

六年级数学操作题专题训练 姓名:得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把 2、下图是一个以O点为圆心的圆请在图内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画出一条直径d,再画一条垂直于已画 直径的半径r。 3、先画一条线段,把这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再画出这个 三角形的一条高。 4、(1)下左图中,∠1=()°,∠2=()°。 (2)观察上右图,在括号内填字母,使等式成立。 5、作三角形BC边上的高h,并以 . B

点A 为圆心,以高h 为半径画 一个圆。并画一条与高h 垂直 的对称轴。 6、以点O 为圆心,先画一个直径 为4厘米的半圆,再计算出这 个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7、下图是一条河,O 点是一个水塔,要想从水塔修一条水渠到河边,距离要最短,怎样修。请在图上(比例尺=1:5000)画出来。并量出它的图上长度是( )厘米(保留整厘米数),实际上这条水渠应修( )米。 · 8、在平行线内画出面积相等的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9、利用下图的两条边作底和高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量出底边和高的长度,算 出面积。(取整厘米数) 底( )厘米, 高( )厘米。 面积: 10、请在下图的方格中分别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每 . A 河 C

个小方格

的边长为1厘米) 11、下左图中,经过P 点作OA 的平行线,再经过P 点作OB 的垂线。 12、画出并量出上右图中A 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过直线上的B 点画出这条直 线的垂线,再过A 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3、求下面左下图中三角形的面积。要求:先在图中量出计算时需要的数据,在 图上标出来(取整厘米数)后再计算。 14、上右图中,(1)先画出AB 边上的高。(2)如果这个三角形是一块三角形菜地按 1∶600的比例尺缩小后的平面图,那么菜地的实际占地面积是( )。 A B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精品文档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 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 12 天装订 21600 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 360 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 本;②原计划 12 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 本;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 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 21600÷12= 1800(本)② 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 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 360)= 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 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 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 2160(本)②21600÷12=1800 (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 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 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 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 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 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 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真题 一、按规律填数。 1)64,48,40,36,34,( ) 2)8,15,10,13,12,11,( ) 3)1、4、5、8、9、( )、13、( )、( ) 4)2、4、5、10、11、( )、( ) 5)5,9,13,17,21,( ),( ) 二、等差数列 1.在等差数列3,12,21,30,39,48,…中912是第几个数? 2.求1至100内所有不能被5或9整除的整数和 3.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和,使这7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5,那么,第1个数与第6个数分别是多少? 4.把从1开始的所有奇数进行分组,其中每组的第一个数都等于此组中所有数的个数,如(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79),(81、……),求第5组中所有数的和 5.将自然数如下排列, 1 2 6 7 15 16 …

3 5 8 1 4 17 … 4 9 13 18 … 10 12 … 11 … … 在这样的排列下,数字排在第2行第1列,13排在第3行第3列,问:1993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三、平均数问题 1.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 2.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 3.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 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4.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 23, 26, 30, 33 A、B、C、D 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小题2分) 1.被除数是3320,商是150,余数是20,除数是()。 2.3998是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小的数是()。 3.有一个两位数,在它的某一位数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再和这个两位数相加,得数是20.9。这个两位数是() 4.填一个最小的自然数,使225×525×()积的末尾四位数字都是0。 5.在下面的式子中填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5×8+16÷4-2=20 6.从1、2、3、4、5、6、7、8、9九个数中,任取3个数组成一组,使它的平均数是5,有()种取法。 7.某地的邮政编码可用ABCCD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8,A与B的和等于2个D,A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邮政编码是()。 8.两个数之和是444,大数除以小数商11,且没有余数,大数是()。 9.把5、11、14、15、21、22六个数填入下面的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 10.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有1个数字,它们是1、2、3、4、5、6,而且每个相对面上两个数的和是7(1和6,2和5,3和4)。下图是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请填出空格内的数。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共10分,每小题2分) 11.大于0.9997而小于0.9999的小数只有0.9998。() 12.一张长方形彩纸长21厘米,宽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时纸的长是6厘米。() 13.一个箱子里放着几顶帽子,除2顶以外都是红的,除2顶以外都是蓝的,除2顶以外都是黄的。箱子中一共有3顶帽子。() 14.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3公顷。() 15.有铅笔180支,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不得少于7支,也不能多于25支,共有7种不同的分法。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每小题2分) 16.5÷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200位数字是()。 A、7 B、1 C、2 D、5

六年级数学操作题训练

六年级数学操作题专题训练 姓名: 得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把 2、下图是一个以O 点为圆心的圆请在图内 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画出一条直径d ,再画一条垂直于已画 直径的半径r 。 3、先画一条线段,把这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再画出这个三角形的 一条高。 4、(1)下左图中,∠1=( )°,∠2=( )°。 (2)观察上右图,在括号内填字母,使等式成立。 5、作三角形BC 边上的高h ,并以 点A 为圆心,以高h 为半径画 一个圆。并画一条与高h 垂直 的对称轴。 6、以点O 为圆心,先画一个直径 为4厘米的半圆,再计算出这 个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7、下图是一条河,O 点是一个水塔,要想从水塔修一条水渠到河边,距离要最短,怎样 修。请在图上(比例尺=1:5000)画出来。并量出它的图上长度是( )厘米(保留整厘米数),实际上这条水渠应修( )米。 · 8、在平行线内画出面积相等的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9、利用下图的两条边作底和高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量出底边和高的长度,算出面积。 (取整厘米数) 底( )厘米, 高( )厘米。 面积: 10、请在下图的方格中分别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小方 . . A 0 河 0A B

格的边长为1厘米) 11、下左图中,经过P 点作OA 的平行线,再经过P 点作OB 的垂线。 12、画出并量出上右图中A 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过直线上的B 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 再过A 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3、求下面左下图中三角形的面积。要求:先在图中量出计算时需要的数据,在图上标 出来(取整厘米数)后再计算。 14、 AB 边上的高。1∶600 。 15 (2)出来。(取整厘米数)(3) 路 公 16、上右图,如果从A 、B 两点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接通,要使这两条小路最短,应该怎样修?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17(1) 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 一个梯形。 (2)在所画梯形中最 大的角是度。 (3)根据相关的数据,梯形的面积是( )。 (4)你认为用图中的三角形和梯形还可拼成我们学过的( )。 A · ·B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25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智取火柴 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 例1桌子上放着60根火柴,甲、乙二人轮流每次取走1~3根。规定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如果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本题采用逆推法分析。获胜方在最后一次取走最后一根;往前逆推,在倒数第二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4根,此时无论对方取1,2或3根,获胜方都可以取走最后一根;再往前逆推,获胜方要想留给对方4根,在倒数第三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8根……由此可知,获胜方只要每次留给对方的都是4的倍数根,则必胜。现在桌上有60根火柴,甲先取,不可能留给乙4的倍数根,而甲每次取完后,乙再取都可以留给甲4的倍数根,所以在双方都采用最佳策略的情况下,乙必胜。 在例1中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对方4的倍数根,而不是5的倍数根或其它倍数根呢?关键在于规定每次只能取1~3根,1+3=4,在两人紧接着的两次取火柴中,后取的总能保证两人取的总数是4。利用这一特点,就能分析出谁采用最佳方法必胜,最佳方法是什么。由此出发,对于例1 的各种变化,都能分析出谁能获胜及获胜的方法。 例2在例1中将“每次取走1~3根”改为“每次取走1~6根”,其余不变,情形会怎样? 分析与解:由例1的分析知,只要始终留给对方(1+6=)7的倍数根火柴,就一定获胜。因为60÷7=8……4,所以只要甲第一次取走4根,剩下56根火柴是7的倍数,以后总留给乙7的倍数根火柴,甲必胜。 由例2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下(1+n)的倍数根火柴,谁将获胜。 例3将例1中“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改为“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输”,其余不变,情形又将如何?

六年级数学操作题训练

六年级数学操作题训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年级数学操作题专题训练 姓名: 得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把 2、下图是一个以O 点为圆心的圆请在图内 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画出一条直径d ,再画一条垂直于已画 直径的半径r 。 3、先画一条线段,把这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再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高。 4、(1)下左图中,∠1=( )°,∠2=( )°。 (2)观察上右图,在括号内填字母,使等式成立。 5、作三角形BC 边上的高h ,并以 点A 为圆心,以高h 为半径画 一个圆。并画一条与高h 垂直 的对称轴。 6、以点O 为圆心,先画一个直径 为4厘米的半圆,再计算出这 个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 . A C

7、下图是一条河,O点是一个水塔,要想从水塔修一条水渠到河边,距离要最 短,怎样修。请在图上(比例尺=1:5000)画出来。并量出它的图上长度是()厘米(保留整厘米数),实际上这条水渠应修()米。 · 8、在平行线内画出面积相等的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9、利用下图的两条边作底和高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量出底边和高的长度,算 出面积。(取整厘米数) 底()厘米, 高()厘米。 面积: 10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 11、下左图中,经过P点作OA的平行线,再经过P点作OB的垂线。 河

12、画出并量出上右图中 A 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过直线上的 B 点画出这条直 线的垂线,再过A 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3、求下面左下图中三角形的面积。要求:先在图中量出计算时需要的数据, 在图上标出来(取整厘米数)后再计算。 14、上右图中,(1) 先画出AB 边上的高。(2)如果这个三角形是一块三角形菜 地按1∶600的比例尺缩小后的平面图,那么菜地的实际占地面积是( )。 15、下左图中,(1)画出梯形的高。(2)量出与求梯形面积有关条件的长度,并 在图上标出来。(取整厘米数)(3)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路 公 16、上右图,如果从A 、B 两点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接通,要使这两条小路最 短,应该怎样修?请你在图中画出来。 17、右图是一个长方形。 (1)在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 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2)在所画梯形中最大的角是 度。 (3)根据相关的数据,梯形的面积是( (4)你认为用图中的三角形和梯形还可拼成我们学过的( )。 A A · ·B 3cm

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综合练习题

能动英语——小学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综合练习题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艘轮船在途中相遇。两港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3.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的路程是 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小时? 4.忘欣和陆良两人同时从相距 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良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良后立即返回跑向王欣,遇到王欣后再立即跑向陆良,这样不断来回,直到两人相遇为止。狗共跑了多少米? 5.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后,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了多少千米? 6.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不变的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行,乙跑4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甲跑一周要6分钟,乙跑一周要多少分钟? 7.小明和小红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不变的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行,小红跑 6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明跑一周要8分钟,小红跑一周要多少分钟?

8.小明骑摩托车,小红骑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小红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5小时,小明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几小时? 9.甲、乙两人骑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少行1千米,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这样经过7小时就可以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行1千米,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少行1千米,则5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如果甲车每小时少行9千米,乙车每小时多行6千米,这样经过6小时后,两车已行路程是剩下路程的19倍。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题集 1.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2、学校买来3个篮球,共花了96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4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两种球的单价相差多少元 3、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 4、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 5、班里图书角有58本故事书、34本科普读物。要放在一个4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书? 6、李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李丽每小时做12只,王敏每小时做14只,做了3小时,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7、同学们参加爬山比赛,女同学分成了4组,每组有15人。参赛的男同学有76名,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 8、王大伯进县城卖了9只兔子,每只22元。还卖1只羊,得160元。(1)王大伯的兔子和羊一共卖了多少钱(2)王大伯用卖兔子和羊的钱买了4瓶农药,每瓶13元。王大伯还剩多少钱 9、一桶3Kg的油42元,一桶5Kg的油65元,哪种瓶装的油便宜? 10、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28元。(1)买4件上衣比4条裤子多花多少钱? (2)用150元钱买2套衣服,够吗? 11、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35米,第二根的长度比第一根的4倍多2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12、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3、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 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14、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15、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16、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 17、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 18、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 19、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20、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21、一台VCD要238元,一台扫描仪要458元,爸爸带了800元钱。够不够? 22、张大爷打了700斤鱼,上午卖出523斤,下午比上午少卖出394斤。(1)下午卖了多少斤? (2)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斤(3)还剩多少斤 23、小明和姐姐一道去书店,姐姐买一本《英语辞典》用去87元,小明买一本科技类的书用去24元。姐姐付给收银员1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4、要给一幅长30厘米,宽26厘米的画做画框。画框的周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开放探索实践操作题1

小学六年级数学专题练习开放探索实践操作题1 1、“五一”长假期间,学校组织了30名优秀队员去公园游玩,由6名老师带领。公园入口处的“购 票须知”写道:“每人凭票进门。儿童、成人一律每张30元,40张开始可以享受团体20%优惠”。 买票时老师付给售票员1000元,你认为够了吗?请用数字知识来说明你的观点? 2、“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你看了这段 文字,有什么感想?请你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体会和设想。 3、.实际操作并计算。 (1)画一个长4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4、先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以它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再在图 中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 5、作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6.用圆规画圆,并计算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1)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圆。 (2)计算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7、甲圆柱体容器(r=5厘米,h=20是厘米)空的,乙长方体容器(a=1厘米0,b=10,厘米h=6. 28)厘米中水深6.28厘米,要将容器乙中的水全部倒入甲容器,这时水深多少厘米? 8、小红去买牙膏。同一品牌两种规格牙膏的售价情况如下:120克的,每支9元;160克的,每支11.2元。她买哪种规格的牙膏比较合算呢?为什么? 9、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小红每次刷牙都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这支牙膏可用36次。该品牌牙膏推出的新包装只是将出口处直径改为6毫米,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这样,这一支牙膏只能用多少次?计算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10、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所得应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的计算方法是: (1)稿酬不高于800元的不纳税; (2)稿酬高于800元但不超过4000元的,应交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的税款;

四年级数学 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21600÷12=1800(本)②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360)=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2160(本)②21600÷12=1800(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测试题及 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四年级奥数测试 1、按规律填数。(每空2分) (1)1,4,9,(),25,36,(),…… (2)1,1,2,3,5,8,(),21,…… (3)64,48,40,36,34,() (4)8,15,10,13,12,11,() 2、.在等差数列3,12,21,30,39,48,…中912是第()个数。 3、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和,使这7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5,那么,第1个数是()与第6个数是()。 4、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 5、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 6、□-○=9□+□+○+○=22□=()○=() 7、一个数减去8,乘以5,其结果是20,求这个数是()。 8、在算式A÷B=12……24中,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是()。 9、除数是20,增加100以后,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要扩大()倍。 10、有一根圆木长12米,如果要锯成每段3米,共要锯()次。 11、甲班与乙班共植树300棵,甲班植的棵数是乙班的5倍,甲班植树()棵。 12、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除法竖式成立。 13、用一只平底锅烙饼,锅上只能放两个饼,烙熟饼的一面需要2分钟,两面共需4分钟,现在需要烙熟三个饼,最少需要()分钟 14、父亲45岁,儿子23岁。()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 15、一只蜗牛在12米深的井底向上爬,每小时爬上3米后要滑下2米,这只蜗牛要()小时才能爬出井口。 16、锯一根10米长的木棒,每锯一段要2分钟。如果把这根木棒锯成相等的5段,一共要()分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行程问题应用题

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有理数的意义 1.有理数的分类 知识点:大于零的数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负数;如果一个正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那么加上“﹣”号后这个量就有了完全相反的意义;3,2 1 8,5.2也可写作+3,+21 8 ,+5.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或 2.数轴 知识点:数轴是数与图形结合的工具;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的三元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元素缺一不可,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的作用:1)形象地表示数(因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后会知道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2)通过数轴从图形上可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3)比较有理数的大小:a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b )正数都大于零,c )负数都小于零,d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相反数 知识点: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分别在原点的两边;规定:0的相反数是0。 4. 绝对值 知识点: 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有理数 有理数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非负数 零

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若a >0,则∣a ∣=a. 若a =0,则∣a ∣=0. 若a <0,则∣a ∣=﹣a ;绝对值越大的负数反而小;两个点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a -b ∣。 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②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 ;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多个有理数相加时,把符号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若有互为相反的数,可利用它们的和为0的特点。 2. 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 -b=a+(-b )。 注意:运算符号“+”加号、“-”减号与性质符号“+”正号、“-”负号统一与转化,如a -b 中的减号也可看成负号,看作a 与b 的相反数的和:a+(-b );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0减去一个数,应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运用减法法则统一成加法运算;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后,可以把“+”号省略,使算式变得更加简洁。 4. 有理数的乘法 知识点: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 (bc ) 乘法分配律:a (b+c )=ab+bc 5. 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数的倒数,即a ÷b= b a =a ·b 1 (b ≠0即0不能做除数)。 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小学数学四年级50道奥数题

1、某五个数的平均值为60,如果将其中一数改为80,这五个数的平均值为70,改的这个数应是多少? 2、30个同学平分一些练习本,后来又来了6人,大家重新分配,每人分得的练习本比原来少2本,这些练习本共有多少? 3、甲乙两位同学带着同样多的钱去买日记本,乙买了8本,剩下的钱全部借给了甲,刚好使甲买到了12本。回家后甲还给乙6元,问:日记本每本多少钱? 4、两个仓库共有10000千克大米,从每个仓库里取出同样多的大米,结果甲仓库里剩下3450千克,乙仓库里剩下4270千克,每个仓库原来有多少千克大米? 5、把一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减数、差加起来和是180,已知减数比差大26,被减数、减数和差各是多少? 6、一个数乘8后比原数多了84,原来的数是多少? 7、小明今年18岁,小强今年14岁,当两人岁数和是70岁时,两人各有多少岁? 8、小明在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37错写成273。这样商比原来多3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9、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320本,其中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倍,故事书有多少本? 10、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分4个,则多9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6个,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苹果? 1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以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36。原来的数是多少? 12、计算:⑴454十999×999十545 ⑵999十998十997十996十1000十1004十1003十1002十1001 1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 ()条线段()个长方形 14、要使上下两排的小猫一样多,应该怎样移? 15、按下面图形的排列情况,算出第24个图形是什么? (1)○○△□○○△□○○△□……第24个图形是() (2)☆◇◇△△☆◇◇△△☆◇◇△△……第24个图形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行程问题应用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行程问题应用题

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有理数的意义 1.有理数的分类 知识点:大于零的数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负数;如果一个正数表示一个事 32 1 8,5.2也可写作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或 2.数轴 知识点:数轴是数与图形结合的工具;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的三元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元素缺一不可,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的作用:1)形象地表示数(因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后会知道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2)通过数轴从图形上可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3)比较有理数的大小:a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b )正数都大于零,c )负数都小于零,d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相反数 知识点: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分别在原点的两边;规定:0的相反数是0。 4. 绝对值 知识点: 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绝对值的 整 分正 负正负 有 有正有 零 负有负整负分 零

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若a >0,则∣a ∣=a. 若a =0,则∣a ∣=0. 若a <0,则∣a ∣=﹣a ;绝对值越大的负数反而小;两个点a 与b 之间的距离为:∣a -b ∣。 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有理数的加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②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 ;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多个有理数相加时,把符号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若有互为相反的数,可利用它们的和为0的特点。 2. 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 -b=a+(-b )。 注意:运算符号“+”加号、“-”减号与性质符号“+”正号、“-”负号统一与转化,如a -b 中的减号也可看成负号,看作a 与b 的相反数的和:a+(-b );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0减去一个数,应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运用减法法则统一成加法运算;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后,可以把“+”号省略,使算式变得更加简洁。 4. 有理数的乘法 知识点: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 (bc ) 乘法分配律:a (b+c )=ab+bc 5. 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数的倒数,即a ÷b= b a =a ·b 1 (b ≠0即0不能做除数)。 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小学四年级奥数100题(附)

实验小学四年级奥数100题 1、6辆大卡车5趟可以运走50吨沙,9辆小卡车4趟可以运走48吨沙。现在有大小卡车一共60辆,这些卡车一起运送3趟可以运走沙261吨。那么有多少辆大卡车? 答案:21辆 解析:3辆大卡车运一趟是50÷5÷2=5吨,3辆小卡车运一趟是48÷4÷3=4吨。那么这些车一次可以运261÷3=87吨。那么大卡车有:(87-20*4)÷(5-4)*3=21辆 2、某处楼梯一共有10级台阶,若每步走1级或2级台阶,8步正好走完。那么,走此楼梯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解析:28 解析:每步走1级或2级台阶,则每步必定要走1级,一共10级,所以还剩下10-8=2级,分给8步,有:8*7÷2=28 3、A和B两个同学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A每分钟行50米,B每分钟行60米,B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若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用了10分钟,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答案:550米 解析:两个人合走了2个全程,所以(50+60)×10÷2=550米4、君君和大伟早晨8点整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君君开车,速度每小时60千米;大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如果君君到底乙地后停留1小时立即返回,恰好在10点整遇到正在前往乙地的大伟。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答案:34千米 解析:二者的路程之和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5、在1989后面写一串数字,从第5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乘积的个位数字。这样得到一串数字:1,9,8,9,2,8,6,8,8,4,2……那么这串数字中,前2005个数字和是多少? 答案:12031 解析:先发现乘积个位数的规律,然后计算和 6、A、B两地相距4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5小时后甲在乙前方5千米处。问: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3千米 解析:设甲的速度是a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是b千米每小时,所以(a+b)*8=40从而得出a+b=5。 因为(a-b)*5=5,得出a-b=1。 根据和差公式a=(5+1)÷2=3 7、甲乙两人从相距24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30米,乙每分钟走50米,那么相遇时,乙比甲多走多少米? 答案:600米 解析:相遇的时间:2400÷(30+50)=30分钟 乙比甲多走:50*30-30*30=600米 8、某批货物若每次运90箱,则5次运完,运6次不够运;若每次运75箱,则7次运不完,8次又不够运。如每次运28箱,运若干次正

六年级数学毕业题型——操作题

六年级数学毕业题型——操作题 一、仔细画一画,算一算。 (1)在右面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AB。 (2)以线段AB为边画一个正方形。 (3)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 (4)画出这个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5)若从正方形中剪去这个最大的圆,求剩余部分的面积。 二、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在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求剪去圆后剩余部分的面积。 四、操作题。 ①把图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B。②以MN为对称轴画出图A的轴对称图形C。③把图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 五、操作题。 学校的操场是长方形,长80米,宽60米,动手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 六、操作题。 在下面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要求:要标明圆心。半径,直径,计算圆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七、操作题。画一个直径为6cm的半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六、操作题:(10分)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4个月水费统计图 (1)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多少元? (2)你估计C月是哪个月?理由是什么? (3)你预测小明家接下一个月的水费可能是多少元?说说你的理由。 一个圆柱形笔筒,底面直径2厘米,高2厘米,画出它的表面展开图。 六、操作题。(共10分)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直径4厘米)

六、操作题。(共10分) 学校正西方向500米是少年宫,少年宫正北方向300米是动物园,动物园东偏北30度距离400米处是医院。先确定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1)你选用恰当的比例尺是( : )。 (2)在下边的平面图中画出上述的地点。 六、画一画(10分) 过O 点画AC 的平行线,再过O 点画AB 的垂线。 六、操作题(共10分)求表面积 六、操作题:(10分) 一个圆柱形笔筒,底面半径1厘米,高2厘米, 1. 请你在下面画出它的表面展开图。 2. 计算这个笔筒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操作题:(10分) 1.一个长方形草坪,长50米,宽30米,用1 2000的比例尺画出这块草坪的平面图。 六、操作题(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