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89069278.html,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作者:郝保伟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02期

【摘要】研究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工作的应有之义,对教师个体、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发展,乃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包括研究意识、研究理论知识、研究能力、研究伦理与规范等内容。提高教师研究素养,培养研究型教师,需要从多种途径入手。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研究素养思维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必然是一支重视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素养、具备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

一、研究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

第一,研究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育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教学的科学性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安排教育内容,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艺术性则体现在创造性、创新性,教育有法、法無定法。这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地对教与学、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教育教学的内外部环境等进行研究,以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开展研究或者工作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特征之一。

第二,研究素养是教师素养的基本内容。既然研究是教书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那么具备相应的研究素养,就成为教师素养的基本内容。同时,我国的相关政策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都在“专业能力”领域“反思与发展”维度方面,提出教师要“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研究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研究素养。

第三,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师工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克服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从而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指数。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89069278.html,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及养成路径 作者:郝保伟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02期 【摘要】研究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工作的应有之义,对教师个体、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发展,乃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养包括研究意识、研究理论知识、研究能力、研究伦理与规范等内容。提高教师研究素养,培养研究型教师,需要从多种途径入手。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研究素养思维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必然是一支重视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素养、具备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 一、研究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 第一,研究是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育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教学的科学性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安排教育内容,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艺术性则体现在创造性、创新性,教育有法、法無定法。这必然要求教师不断地对教与学、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教育教学的内外部环境等进行研究,以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开展研究或者工作与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特征之一。 第二,研究素养是教师素养的基本内容。既然研究是教书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那么具备相应的研究素养,就成为教师素养的基本内容。同时,我国的相关政策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都在“专业能力”领域“反思与发展”维度方面,提出教师要“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研究工作需要具备相应的研究素养。 第三,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师工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克服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从而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指数。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其培养方法

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其培养方法 1.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 作为育人的教师就更需要具备这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思想的教师。不管学的是哪国的语言,其目的都是为民族,为国家的繁荣富 强而服务。其次,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情操。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接受的是两种文明,应是具备两种文化中情操、人格的精化,并能使学生感染并学习之。我们不仅要敬业,更要爱业。教育事业平凡但又艰辛,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荣誉、金钱遥不 可及。为了这种成功,我们更需要积极探索的精神。因而,英语教 师必须具备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和意志,并为此百折不挠。 2.广专结合的文化素质和扎实精深的专业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小学英语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素质。主要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 教育科学知识等。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 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胜任当前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工作的。因此,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具备语言基本技能、英语 游戏组织技能、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技能、备课和写教案技能 等教学技能。只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才能准确地理解新课程,才能熟 练地掌握教材,才能适应并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加速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3.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以及“三个教会”素质 当我们谈到“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时,往往只强 调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而忽视其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的作用。事实上,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影响学生,还要通过 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还要具备“三个教会”素质:要教会做人即如何在“言”上引,“行”上导,从而使学生“亲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

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教师备课就是在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是对信息的再次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测试(简答)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测试(简答题) 五、简答题 1、课程的类型有哪些?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 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答:一是理解课程标准的性质与课程的基本理念,二 是理解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三是掌握内容标准。四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3.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答,一是,正确理解教材的特点。二是深入分析教材 内容。 4、什么是课程?简述其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 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更狭义的理解,课程特指某一门课程。广义的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课程是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第二,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第三,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5、陈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答,一是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二是教学目标 要力求明确,具体,可测。 6、组织性研究性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哪能些能力?答。一是创新教学设计能力。二是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三是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力四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的能力五是合作教学能力。 7、你认为一堂好课的特点应体现在哪些方面?(体现现代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体现教师的 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合作、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层次性、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体现教学过程的结构性、合理性、有序性、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体现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与鲜明性、体现教学目标达成效果、效率的显著性 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9、请简要谈谈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如何重建,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 促进学生的发展?答: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使教学研究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使广大教师学生有一种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考评内容和标准上,体现新课程的精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

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 教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体力量,其素质水平、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水平,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大潮铺天盖地、滚滚而来,这就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作为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才能培养和造就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千千万万个合格人才。笔者认为作人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从事教育劳动的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并愿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无私的奉献社会。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他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教育才能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为人师表,勤于进取,精通业务,甚至会误人子弟。 教师对教育的热爱,直接表现为对学生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可见,没有对学生的真正热爱,就不会对学生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发扬民主作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在育人的事业中,甘做“人梯”,甘当“蜡烛”,在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 二、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衡量教师素质的第一要义是教师责任感、事业心的强弱。在对家长、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他们都将有“责任感”作为优秀教师的第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育人应面向全体学生。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不能感情用事、厚此薄彼,学校教育中并不应存在被遗忘的“角落”。我们现行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的“包级制”,而学生的培养过程是“流水式”,一旦有不合格的学生出现,很难分清是哪位教师的责任,教师实际上是处于“无责任”的位置上,因此,教师的责任是立足现今、放眼未来。教师应对所授的知识负责,知识只有被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算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必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度负责的学生。 三、今天的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科学的教育思想包含正确的人才观、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教育观。

怎样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

怎样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 在学校这个育人的摇篮里,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是爱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怎样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供大家阅读! 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在突出学科特点与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第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除了应该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外,还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关注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呈现方式的新颖。教学媒体设计要注意: (1)内容适切性, (2)目标达成性, (3)实施高效性。在教学策略设计中要关注情境创设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

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观念和认识不仅是教师认同、接纳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去重新审视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因为信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在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有所不同,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并促进教育的信息化,观念的变革必须先行。当前一些学校更重视技术培训而忽视观念建设的作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只有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才能实现观念转变推动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促进观念转变的良性发展。 在教学流程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的理解为基本目标的,这种教学十分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学习形态。这种学习形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整合过程的设计实际是知识探究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使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流畅,过程架构简洁、新颖。 信息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课程改革的推进日新月异,时代催生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时代呼唤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时代的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培养学生素养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在实施培训中必须注意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提高信息素质是对全社会教师的要求,只有面向全体,才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科研认识:搞科研太虚,听评课太滥,写论文太假(工作太痛苦) (1)科研的价值:能不能真正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只有真正做了你才能知道啊。 (2)科研的结果:科研是不是就是写论文? ----开花不结果是狂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科研的条件: A、缺乏氛围与机制:领导不够重视,评价体制改革不到位等。 ----当一切条件都成熟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搞科研了。科研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 B、缺少时间与精力:负担太重,杂事太多,家务更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就会有的。工作中首先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最高境界是把应该做的事儿当作喜欢做的事儿。 C、缺少合作机会:同事兴趣、态度不一致,相互推诿责任等。 ----首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只要是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当作职业)来做的人会相互合作的。 D、缺乏相关资料:缺少科研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理论资料和信息。 ----有限的资料充分利用,自己出资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E、缺乏专家的指导:专家指导太少,研究不能够深入等。 ----在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的勾通,在阅读科研书籍报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 (4)科研的形式:形式主义严重,虚假现象太多,研究的实效性太差。----科研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在科研的过程中体现科研的价值,让形式主义为我所用。 2、科研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适合搞科研 (1)科研理论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不会运用到课堂教学或课题研究中去----学会读书与积累,勇于尝试与实验。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必要性误区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

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课题申请书)

一、课题名称 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2014 年3 月30 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 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 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然而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不得不进入大家的视野,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所以,教师核心 素养的培养同样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切的问题。 教师核心素养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关键,是教育部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再产生。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 新、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提升个人素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 伐,一个越来越显著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结合时代的需要;如何以更有效、更积极、更主动的方式来培养;如何以教师核 心素养的发展来催化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从而为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成长, 社会的进步寻找有效的合理途径。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及途径进行有效的探讨、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 策。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进行适合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培训,如何引领 教师核心素养的快速提升,以思想理念提升教师自我内涵发展,以科学精神培

育教师追求个性卓越的文化自觉——系统变革教育文化生态建设的推进,一个 越来越核心的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师核心 素养的培养融合互动,让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当 中。“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涉及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的系统变 革。推进基础教育特色发展,核心就是要以科学的精神,培育一种持之以恒追 求卓越的文化自觉。”兰州市第27 中学校长如是说。为促进教育创新, 焦宪庆 加快“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成果的转化,扎实有效地推进兰州市科研兴教 工程,特向上级申请此课题。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社会调研、在校观察、实践反思,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再发展并没有太多的深 化研究及探讨。这对于本课题组成员而言,我们可以更广泛的进行探讨及思 考,调查与研究、反思与汲取、而且我们调查范围也很广,近些年人们也发现 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相互借鉴的去做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向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所谓“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即是对教师提出的严格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要求。当今中国,科技发展是先导,教育是基础,教师则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教师队伍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要为祖国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如何成为 一位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师,我们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究(一)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究(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不少学校在工作上走了不少弯路,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贻误教师队伍的建设。文章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探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内涵;评价标准;途径 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瞬息万变和信息量极剧增加的当今时代,当今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当我们的学习速度小于改革速度时,就意味着落后甚至于失败,快速把握信息的能力和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它们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教育资源的丰富,以及教育打破国别和地区的限制,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组织者和协调者。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为尽快地汲取营养,使自己进步更快,要求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看信息素养的含义:它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和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中国的教授何克抗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和信息优选;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和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换句话而言,教师“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一、目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一)技术能力水平欠缺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网络知识普遍比较抵,就老年教师队伍中有决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它去处理日常工作。网络知识严重缺乏,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由于过去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而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面不够广泛,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就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有很熟练的信息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上学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 (二)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 从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和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有部分老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甚至离开了这些就不知道怎么上课,艺术院校有些课程视频资料或者数字资料是相当大,有些老师上课就是一个电影片放到底,一个PPT反映到底,和学生没有任何的交流,进了电影院,放映的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睡的实在是“香”。关键的问题,一旦电脑不能启动,音响没有声音等一些简单故障他们都不能解决。 (三)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无论是培训教师还是他们工作中都要有硬件的支持。硬件设备的配置会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城市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是落后的,多数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网络速度的快慢和稳定性等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工作和上课需求。电子形式的教学文件便于存储传输和交流,现在已经被广泛采用。有一部分老师电脑甚至都不会用,对网络的利用更是一筹莫展,主要原因就是硬件设备滞后造成的。

中小学教师如何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学教师如何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赵丽霞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程序,大体经历以下5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选择课题;第二个环节是申报课题,学校或教师要将自己待研究的课题以研究计划或方案的形式体现出来;第三个环节是课题立项;第四个环节是课题实施,根据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第五个环节是课题结题,按照研究方案确定的结题时间,组织一批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其中,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研究方案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课题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二、为什么要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研究方案具有以下5条价值: 1.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诀窍,是研究的隐型知识,因此,研究方案是重要的研究成果,只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 2.研究方案能清晰地描述出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此类课题研究正在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论证自己研究的起点和新意。 3.研究方案能使研究者整体把握研究的全过程,使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4.研究方案能规划研究的成果,并根据预期的成果来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法。 5.研究方案为研究结果的总结做好了准备。 从我们所接触到的课题研究方案来看,教师们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时,最经常出现的是研究方案的结构和内容问题,从而导致研究方案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很好地推进课题研究。研究方案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案缺少必要的组成部分,残缺不齐;研究方案的内容问题主要是指即使研究方案结构完整,但是研究方案的各部分撰写不符合要求。因此,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可以有效推进课题的研究进程,避免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少走弯路,减少教师的摸索之苦,引领教师尽快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因此,如何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是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研究的关键是设计好研究方案,而明确研究方案的构成要素则是设计好研究方案的前提。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基本上要有以下8个方面: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过程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

教师职业素养培养

教师 授课提纲: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二、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授课讲稿: PPT1 大家好,我是众学考研工作室的小老师吗,珍珍,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是教师,上一章节咱们主要介绍的是班主任,本章节呢,我们要明确三块内容,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教师的素养与提高,这些内容都不是非常难懂,也不是很杂乱,建议你们复习的时候可以多多结合教学实际,这样才能深入的了解本章的内容。 PPT2 本章我们将会从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教师的素养及其培养以及教师的培养与提高,三个部分进行讲解。 PPT3 首先第一部分就是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PPT4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在具

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工作、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同时关注学生的健康。在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内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 1、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 2、教育过程是复杂的。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 (二)强烈的示范性: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2、教师劳动和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3、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手段。 (三)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这种创造性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换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讲解学习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 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作用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做到:

一、走出教育科研误区 中小学教师上的一堂好课、潜心钻研而写成的一篇好教案、富于独创性的帮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进步、自编了一道好题将一个差班转化为优秀班、将一所学校转化为名校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和学校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对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鉴于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将这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还在影响、制约着我们。在大量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小学教师自身,甚至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领导都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远离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附件2 教育调查报告 (20 15 届)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11170212 姓名倪荣荣 实习学校诸暨牌头中学 指导教师刘智斌 完成时间:2014 年 11月 8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数学与应用数学倪荣荣11170212 摘要:进入21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规模化、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了解当前教师的素养现状,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得到有关当前教师素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素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培养教师素养的策略。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对策 一、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才素养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国人总体素质的过程。素质教育体系下,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学生才能尊敬你,信服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因此,如何整体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内容,积极探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必将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总体提高产生影响。但是,当今社会,教师的素质高低没有得到重视,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落后,内容陈旧,我们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经过调查,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 (一)教师职业精神的缺乏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

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学科素养考试初中语文试卷

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学科素养考试试卷 初中语文 一、名句默写(10分) 1.按要求默写下面的诗文名句。(10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2),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4),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7)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 ,。 (9)陈胜在贫穷时就渴望改变现状,却不被人理解,他叹息道:“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刘磊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和痛惜。缺少容忍,你的心胸就会狭隘,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自己生闷气,又何必呢?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我们这个以宽容为美德而著称的神州大地上,容忍就像串串美妙的音符,把人生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这让我们清醒地知道了一个真理:“容忍他人,等于善待自己!” 也许你觉得容忍是懦弱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回顾历史,那些不能容忍的人,往往落下自取灭亡的下场。蜀帝刘备因为关羽、张飞之死,失去了一向宽容的美德,而与昔日盟友吴国反目成仇,最后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命丧白帝城;庞涓因不能容忍孙膑的才智比自己略高一筹,而狠下毒计,但最后自己被孙膑杀得大败,拔剑自刎。可见容忍并不是丑弱,相反,如果你拥有容忍,说明你心胸开阔,不会斤斤计较,能够顾全大局。历史上也不乏其人:赵国的蔺相如与廉颇,原先是“仇人”,廉颇觉得自己功劳比蔺相如大,官却比他小,因此心中不平,而蔺相如处处容忍,以大局为重,最终使廉颇认识到自己的小肚鸡肠,和蔺相如化敌为友,于是历史上又多出了“将相如”和美谈;韩信,也许我们看到的是他辅佐刘邦创下霸业的辉煌,但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