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耦合器参数的定义

定向耦合器参数的定义
定向耦合器参数的定义

有关定向耦合器参数的定义

(2007-03-30 13:12:36)

转载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四端口网络,

定向耦合器是无源和可逆网络。理论上,定向耦合器是无耗电路,而且其各个端口均应是匹配的。图1(b)定义了定向耦合器各端口的属性。当信号从端口1输入时,大部分信号从端口2直通输出,其中一小部分信号从端口3耦合出来,端口4通常接一个匹配负载。如果要将定向耦合器反过来使用,则端口1和2,端口3和4的属性要互换定义。

定向耦合器可以由同轴、波导、微带和带状线电路构成。通常,定向耦合器用于信号取样以进行测量和监测,信号分配及合成;此外,作为网络分析仪,天线分析仪和通过式(THRULINE)功率计等测试仪器的核心部件,定向耦合器所起的作用是正向和反射信号的取样。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尤其是作为信号合成和反射测量应用时。

2.各项指标的定义

如图1(b)所示,在理想情况下,当信号功率从端口1输入时,输出功率只应出现在端口2和端口3,而端口4是完全隔离的,没有功率输出。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总有一些功率会泄漏到端口4。设端口1的输入功率为P1,端口2,3和4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2,P3和P4,则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可以由耦合度,插入损耗,隔离度和方向性等四项指标来表征,单位均为dB。

请注意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有的指标均表示为正数,而在实际应用中,则是用负数来进行各种计算的。

耦合度:

耦合度表示从端口1输入的功率和被耦合到端口3部分的比值,表示为:耦合度(C)=10×log(P1P3)

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表示从端口1到端口2的能量损耗,表示为:插入损耗(IL)=10×log(P1P2)

请注意端口1的输入功率有一部分功率是被耦合到端口3的,所以应导入一个“耦合损耗”

的概念,下面是各种耦合度下的耦合损耗值:

耦合度耦合损耗

6dB1.200dB

10dB0.460dB

15dB0.140dB

20dB0.040dB

30dB0.004dB

通常所说的从端口1到端口2的插入损耗是传输损耗和耦合损耗之和。在定向耦合器的产品说明中通常会对此加以特别说明。

当定向耦合器用于测试和测量时,选取的耦合度比较小,如20dB或30dB甚至更小;而作为功率合成系统或者信号分配系统应用时,则会采用比较大的耦合度,如3dB,5dB和7dB等。

隔离度:

前面提到,在理想的定向耦合器中,端口4是没有功率输出的,而实际上总会有一些功率从这个端口泄漏出来,这就是隔离度的指标,表示为:隔离度(I)=10×log(P1P4)

方向性:

端口3的输出功率和端口4输出功率之间的比值定义为方向性,表示为:方向性(D)=10×log(P3P4)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耦合度,隔离度和方向性之间的关系为:

隔离度(I)=耦合度(C)+方向性(D)

耦合度是一项设计指标,是根据使用要求而选定的,通常为6,10,20和30dB,这样隔离度指标也随之而变化;而方向性则是一个常数。

在大部分定向耦合器的指标中,通常只标出方向性指标,隔离度指标可以根据耦合度计算出来。如:

耦合度(C)=30dB,

方向性(D)=25dB,

则隔离度(I)=30+25=55(dB)

常见的光电耦合电路及其应用分析

常见的光电耦合电路及其应用分析 光电耦合电路是设计中常用的将信号进行隔离和转换并再次利用的一种应用,它主要是将输入的电信号通过介质转换成光信号,再根据介质和电路的特性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实现“电-光-电”之间的转换。同时将由于电路之间由于电容/电感等元器件或电磁感应等造成的干扰基本上排除。可见光电耦合电路在各位的设计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电耦合器是将光电耦合电路进行了集成和封装后得到的ic产品,它把红外光发射器件和红外光接受器件以及信号处理电路等封装在同一管座内的器件。最常用的发光器件就是LED发光二极管了,当输入电信号加到输入端会导致LED发光,光接受器件接受LED的发光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 光电耦合电路结构独特,可有效抑噪声消除干扰、开关速度快、体积小、可替代变压器隔离等,并可以组成和应用到开光电路、逻辑电路、隔离耦合电路、高压稳压电路、继电器替代电路等,故小编整理和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光电耦合电路图,并对他们的应用需要和范围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掌握和应用这种电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图 工作流程为接通电源后: A、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电阻R数值大于Rl,电源电压Ec主要加在R上,F点电位很低,LED处于截止状态; B、电容充电电压增加导致F点电位逐渐增高,到达一定程度使LED导通发光,光敏三极管导通饱和,输出电压发生跃变使之接近电源电压;(即U0约=Ec) C、电容上存留电荷通过三极管、LED通路快速放电,并对其反向充电到达一定程度后导致LED截止及三极管截止???; D、电容再次通过电阻R和RL放电进行反向充电,LED发光光敏三极管再次饱和,如此循环形成振荡。 作用:多谐振荡器也叫自激多谐振荡器,它的作用是产生交流信号。将直流电变为交流

教你如何选择光电耦合器

我们以6N137为例:来说明怎样选择器件 6N137高速光电耦合器 6N137光耦合器是一款用于单通道的高速光耦合器,其内部有一个850 nm波长AlGaAs LED和一个集成检测器组成,其检测器由一个光敏二极管、高增益线性运放及一个肖特基钳位的集电极开路的三极管组成。具有温度、电流和电压补偿功能,高的输入输出隔离,LSTTL/TTL兼容,高速(典型为10MBd),5mA的极小输入电流。 特性: ①转换速率高达10MBit/s; ②摆率高达10kV/us; ③扇出系数为8; ④逻辑电平输出; ⑤集电极开路输出; 工作参数: 最大输入电流,低电平:250uA 最大输入电流,高电平:15mA 最大允许低电平电压(输出高):0.8v 最大允许高电平电压:Vcc 最大电源电压、输出:5.5V 扇出(TTL负载):8个(最多) 工作温度范围:-40°C to +85°C 典型应用:高速数字开关,马达控制系统和A/D转换等 6N137光耦合器的内部结构、管脚如图1所示。 6N137光耦合器的真值如表1所示: 6N137光耦合器的真值表 输入使能输出 H H L L H H H L H L L H H NC L L NC H 需要注意的是,在6N137光耦合器的电源管脚旁应有—个0.1uF的去耦电容。在选择电容类型时,应尽量选择高频特性好的电容器,如陶瓷电容或钽电容,并且尽量靠近6N137光耦合器的电源管脚;另外,输入使能管脚在芯片内部已有上拉电阻,无需再外接上拉电阻。 6N137光耦合器的使用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6N137光耦合器的第6脚Vo输出电路属于集电极开路电路,必须上拉一个电阻;第二是6N137光耦合器的第2脚和第3脚之间是一个LED,必须串接一个限流电阻。 ------------------------------------------------------------ 一、6N137原理及典型用法 6N137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信号从脚2和脚3输入,发光二极管发光,经片内光通道传到光敏二极管,反向偏置的光敏

耦合器型号与技术参数

耦合器型号与技术参数 招商项目:MOLS系列双级起动摩擦偶合器项目类别:机械设备招商区域:全国 项目简介:凡需变负荷运转的各种风机,水泵等设备均可采用偶合器实现变速运转,一般可节电1/5到1/3。本产品广泛应应用在煤炭、矿山、发电、钢铁、冶金、化工、水泥、港口、纺织、石油、食品、陶瓷机械,粮食加工等行业。我公司是 国内首家双级起动摩擦偶合器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

(1) 靠背轮(2) 机芯(3) 轴承(4) 偶合轮(5) 主动级摩擦块(6) 主动级离心块(7) 反馈级摩擦块(8) 反馈级离心块(9) 输出端轴套 本产品采用双级离心摩擦结构,主要由机芯、轴承、偶合轮、主动级摩擦块、主 动级离心块、反馈级离心块、反馈级摩擦块、输出端轴套等零部件组成。偶合器 外壳和零部件主体采用铸钢和灰铸铁,耐高温、耐腐蚀,适用于任何工作环境。 摩擦块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阻燃、抗静电、耐磨损、临界温度保护等特性, 在工作状态下性能稳定,传动效率高。

本产品采用双级离心摩擦结构,主要由机芯、轴承、偶合轮、主动级摩擦块、主动级离心块、反馈级离心块、反馈级摩擦块、输出端轴套等零部件组成。 偶合器外壳和零部件主体采用铸钢和灰铸铁,耐高温、耐腐蚀,适用于任何工作环境。摩擦块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阻燃、抗静电、耐磨损、临界温度保护等特性,在工作状态下性能稳定,传动效率高。 工作原理 电动机起动时,偶合器输入端机芯空载起动,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加,主动级离心块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主动级摩擦块外表面贴向偶合轮内壁,对偶合轮的压力逐渐增大,依靠摩擦力传递转矩,偶合轮开始转动,实现偶合器主动级起动。当偶合轮转速增至1100 r/min时,反馈级离心块被甩出,反馈级摩擦块外表面贴向机芯内壁,通过摩擦力矩反馈作用于机芯,实现偶合器反馈级起动。在主动级摩擦块和反馈级摩擦块摩擦力矩的共同作用下,偶合轮转速增至1480 r/min,工作机与电动机同步运转,整个起动过程柔性强,对负载冲击相对较小。产品在正常载荷下不打滑,不发热,没有功率损失,严重超载或成堵转工况时,负载力矩超过摩擦力矩,摩擦块打滑,实现对电机的过载保护功能。 以电动机为例,设备起动时,电动机的转速未达到需要的起动转速时处于空载起动的状态下,当电动机达到一定的转速范围后(如接近额定转速),机构中的离心机构开始工作,起动器开始与负载接通(接合时会有一定的响声,这是正常的),结合过程具有一定的柔性,对负载的冲击相对较小。 接合工作完成后,在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下,由于机构具有滑动功能,因此摩擦式机械软起动器还具有较好的减振功能,可在较大程度上过滤掉机构中产生的尖峰载荷,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产品在正常载荷下不打滑,不发热,无功率损失,

PC817A光电耦合器

PC817A/B/C--- 电光耦合器 光耦特性与应用 1.概述 光耦合器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所以,它在长线传输信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 光耦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光耦合器是70年代发展起来产新型器件,现已广泛用于电气绝缘、电平转换、级间耦合、驱动电路、开关电路、斩波器、多谐振荡器、信号隔离、级间隔离、脉冲放大电路、数字仪表、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十几年来,新型光耦合器不断涌现,满足了各种光控制的要求。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计测仪器,精密仪器,工业用电子仪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信机、信号机和道路情报系统,电力机械等领域。这里侧重介绍该器件的工作特性,驱动和输出电路及部分实际应用电路。 近年来问世的线性光耦合器能够传输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模拟电流信号,使其应用领域大为拓宽。下面分别介绍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2. 光耦的性能及类型 用于传递模拟信号的光耦合器的发光器件为二极管、光接收器为光敏三极管。当有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便形成一个光源,该光源照射到光敏三极管表面上,使光敏三极管产生集电极电流,该电流的大小与光照的强弱,亦即流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大小成正比。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通过光信号来传输,因而两部分之间在电气上完全隔离,没有电信号的反馈和干扰,故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发光管和光敏管之间的耦合电容小(2pf左右)、耐压高(2.5KV左右),故共模抑制比很高。输入和输出间的电隔离度取决于两部分供电电源间的绝缘电阻。此外,因其输入电阻小(约10Ω),对高内阻源的噪声相当于被短接。因此,由光耦合器构成的模拟信号隔离电路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 事实上,光耦合器是一种由光电流控制的电流转移器件,其输出特性与普通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出特性相似,因而可以将其作为普通放大器直接构成模拟放大电路,并且输入与输出间可实现电隔离。然而,这类放大电路的工作稳定性较差,

定向耦合器参数的定义

有关定向耦合器参数的定义 (2007-03-30 13:12:36) 转载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四端口网络, 定向耦合器是无源和可逆网络。理论上,定向耦合器是无耗电路,而且其各个端口均应是匹配的。图1(b)定义了定向耦合器各端口的属性。当信号从端口1输入时,大部分信号从端口2直通输出,其中一小部分信号从端口3耦合出来,端口4通常接一个匹配负载。如果要将定向耦合器反过来使用,则端口1和2,端口3和4的属性要互换定义。 定向耦合器可以由同轴、波导、微带和带状线电路构成。通常,定向耦合器用于信号取样以进行测量和监测,信号分配及合成;此外,作为网络分析仪,天线分析仪和通过式(THRULINE)功率计等测试仪器的核心部件,定向耦合器所起的作用是正向和反射信号的取样。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尤其是作为信号合成和反射测量应用时。 2.各项指标的定义 如图1(b)所示,在理想情况下,当信号功率从端口1输入时,输出功率只应出现在端口2和端口3,而端口4是完全隔离的,没有功率输出。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总有一些功率会泄漏到端口4。设端口1的输入功率为P1,端口2,3和4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2,P3和P4,则定向耦合器的特性可以由耦合度,插入损耗,隔离度和方向性等四项指标来表征,单位均为dB。 请注意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有的指标均表示为正数,而在实际应用中,则是用负数来进行各种计算的。 耦合度: 耦合度表示从端口1输入的功率和被耦合到端口3部分的比值,表示为:耦合度(C)=10×log(P1P3) 插入损耗: 插入损耗表示从端口1到端口2的能量损耗,表示为:插入损耗(IL)=10×log(P1P2) 请注意端口1的输入功率有一部分功率是被耦合到端口3的,所以应导入一个“耦合损耗”

各种光电耦合器参数

常用参数 正向压降VF:二极管通过的正向电流为规定值时,正负极之间所产生的电压降。 正向电流IF:在被测管两端加一定的正向电压时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 反向电流IR:在被测管两端加规定反向工作电压VR时,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 反向击穿电压VBR::被测管通过的反向电流IR为规定值时,在两极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结电容CJ:在规定偏压下,被测管两端的电容值。 反向击穿电压V(BR)CEO:发光二极管开路,集电极电流IC为规定值,集电极与发射集间的电压降。 输出饱和压降VCE(sat):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IF和集电极电流IC为规定值时,并保持 IC/IF≤CTRmin时(CTRmin在被测管技术条件中规定)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降。 反向截止电流ICEO:发光二极管开路,集电极至发射极间的电压为规定值时,流过集电极的电流为反向截止电流。 电流传输比CTR:输出管的工作电压为规定值时,输出电流和发光二极管正向电流之比为电流传输比CTR。 脉冲上升时间tr、下降时间tf:光耦合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发光二极管输入规定电流IFP 的脉冲波,输出端管则输出相应的脉冲波,从输出脉冲前沿幅度的10%到90%,所需时间为脉冲上升时间tr。从输出脉冲后沿幅度的90%到10%,所需时间为脉冲下降时间tf。 传输延迟时间tPHL、tPLH:光耦合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发光二极管输入规定电流IFP的脉冲波,输出端管则输出相应的脉冲波,从输入脉冲前沿幅度的50%到输出脉冲电平下降到1.5V时所需时间为传输延迟时间tPHL。从输入脉冲后沿幅度的50%到输出脉冲电平上升到1.5V时所需时间为传输延迟时间tPLH。 入出间隔离电容CIO:光耦合器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容值。 入出间隔离电阻RIO:半导体光耦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 入出间隔离电压VIO:光耦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绝缘耐压值。 最大额定值 参数名称 符号 最大额定值 单位 V 反向电压 5 V R I 正向电流 50 mA

光电耦合器的发展及应用(精)

光电耦合器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半导体光电耦合器现已发展成为一类特殊的半导体隔离器件。它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隔离,并具有单向信号传输和容量连接等功能。文中介绍了光电耦合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最后给出了半导体电隔离耦合器件的多种应用电路实例。 关键词:发光器件光接收器件输入输出光电耦合器 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光 电子学的发展,一种 能有效地隔离噪音和 抑制干扰的新型半导 体器件——光电耦合 器于1966年问世了。 光电耦合器的优点是 体积小、寿命长、无 触点、抗干扰能力 强、能隔离噪音、工 作温度宽,输入输出之间电绝缘,单向传输信号及逻辑电路易连接等。光电耦合器按光接收器件可分为有硅光敏器件(光敏二极管、雪崩型光敏二极管、PIN 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光敏可控硅和光敏集成电路。把不同的发光器件和各种光接收器组合起来,就可构成几百个品种系列的光电耦合器,因而,该器件已成为一类独特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光敏二极管加放大器类的光电耦合器随着近年来信息处理的数字化、高速化以及仪器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其需求量不断增加。 1 光电耦合器的结构特点 光电耦合器的主要结构是把发光器件和光接收器件组装在一个密闭的管壳内,然后利用发光器件的管脚作输入端,而把光接收器的管脚作为输出端。当在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件发光。这样,光接收器件由于光敏效应而在光照后产生光电流并由输出端输出。从而实现了以“光”为媒介的电信号传输,而器件的输入和输出两端在电气上是绝缘的。这样就构成了一种中间通过光传输信号的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光电耦合器的封装形式一般有管形、双列直插式和光导纤维连接三种。图1是三种系列的光电耦合器电路图。 光电耦合的主要特点如下: ●输入和输出端之间绝缘,其绝缘电阻一般都大于10 10Ω,耐压一般可超过1kV,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kV以上。

光耦合器的作用及其电路

光耦合器的作用及其电路 摘要线性光耦合器是目前国际上正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光电隔离器件。文中介绍其性能特点、产品分类,以及它在单片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耦合器线性电流传输比通信单片开关电源 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普通光耦合器只能传输数字(开关)信号,不适合传输模拟信号。近年来问世的线性光耦合器能够传输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模拟电流信号,使其应用领域大为拓宽。 1 光耦合器的类型及性能特点 1.1 光耦合器的类型 光耦合器有双列直插式、管式、光导纤维式等多种封装形式,其种类达数十种。光耦合器的分类及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是8种典型产品的型号:(a)通用型(无基极引线); (b)通用型(有基极引线);(c)达林顿型;(d)高速型;(e)光集成电路;(f)光纤型;(g)光敏 晶闸管型;(h)光敏场效应管型。 1.2 光耦合器的性能特点 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单向传输信号,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它广泛用于电平转换、信号隔离、级间隔离、开关电路、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 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1.3 光耦合器的技术参数 主要有发光二极管正向压降VF、正向电流IF、电流传输比CTR、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的绝缘电阻、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V(BR)CEO、集电极-发射极饱和压降VCE(s at)。此外,在传输数字信号时还需考虑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延迟时间和存储时间等参数。 常用参数: 正向压降VF:二极管通过的正向电流为规定值时,正负极之间所产生的电压降。 正向电流IF:在被测管两端加一定的正向电压时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 反向电流IR:在被测管两端加规定反向工作电压VR时,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 反向击穿电压VBR::被测管通过的反向电流IR为规定值时,在两极间所产生的电压降。 结电容CJ:在规定偏压下,被测管两端的电容值。 反向击穿电压V(BR)CEO:发光二极管开路,集电极电流IC为规定值,集电极与发射集间 的电压降。 输出饱和压降VCE(sat):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IF和集电极电流IC为规定值时,并保持I C/IF≤CTRmin时(CTRmin在被测管技术条件中规定)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降。

液力耦合器讲义

液力耦合器 一、液力耦合器的名词解释 二、液力耦合器的工作过程 三、液力耦合器的油系统 四、勺管的调节原理 五、液力耦合器的运行知识 六、液力耦合器的特点 七、液力耦合器运转的注意事项 一、液力耦合器的名词解释 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联轴器,又称液力联轴器。 如图: 液力耦合器的泵轮和涡轮组成一个可使液体循环流动的密闭工作腔,泵轮装在输入轴上,涡轮装在输出轴上。动力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带动输入轴旋转时,液体被离心式泵轮甩出。这种高速液体进入涡轮后即推动涡轮旋转,将从泵轮获得的能量传递给输出轴。最后液体返回泵轮,形成周而复始的流动。 液力耦合器靠液体与泵轮、涡轮的叶片相互作用产生动量矩的变化来传递扭矩。它的输出扭矩等于输入扭矩减去摩擦力矩,所以它的输出扭矩恒小于输入扭矩。液力耦合器输入轴与输出轴间靠液体联系,工作构件间不存在刚性联接。 二、液力耦合器的工作过程 液力耦合器主要由泵轮、涡轮、转动外壳、主动轴及从动轴等

构件组成,见图8—10。液力耦合器和传动齿轮安装在一个箱体内,功率传输从电动机到液力耦合器,再传到泵上。泵轮装在与原动机轴相连的主动轴上(或第一级增速齿轮轴上),相当于离心泵的叶轮;涡轮装在与泵相连的从动轴上(或第二级增速齿轮轴上),相当于水轮机的叶轮,两轮彼此不接触,相互之间保持几毫米的轴向间隙,不能进行扭矩的直接传递。泵轮和涡轮的形状相似,尺寸相同,相向布置,合在一起很像汽车的车轮,分开时均为具有20~40片径向直叶片的叶轮,涡轮的片数一般比泵轮少1~4片,以避免产生共振。这种叶轮的后盖板及轮毂在轴面上形成两个对称的碗状投影,且与叶片共同组成沿圆周对称分布的几十个凹形流道,称为工作腔。每个工作腔的进、出口均沿轴向,且在叶轮同侧,运行时工作油就在两轮的凹形工作腔内循环流动。为防止工作油泄漏,一般在泵轮外缘还用螺栓连接旋转外壳,将涡轮密封在壳内。 泵轮和涡轮形成的工作油腔内的油自泵轮内侧引入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油腔外侧形成高速的油流,并冲向对面的涡轮叶片,驱动涡轮一同旋转。然后,工作油又沿涡轮叶片流向油腔内侧并逐渐减速,流回到泵轮内侧,构成一个油的循环流动圆,见图8—11。 图8 11液力稍合器中工作油循环 在涡轮和转动外壳的腔中,自泵轮和涡轮的间隙(或涡轮上开设的进油孔)流入的工作油随转动外壳和涡轮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形成油环。这样,工作油在泵轮内获得能量,又在涡轮里释放能量,完成了能量的传递。由于流体只能依靠压降在主、从动轮问流通,这就要求涡轮的转速低于泵轮的转速,即泵轮和涡轮之间必须有转速差。泵轮转速和涡轮转速之差与泵轮转速的比值,称为转

光耦的一些常用参数和使用技巧

光耦常用参数正向电流IF:在被测管两端加一定的正向电压时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 反向电流IR:在被测管两端加规定反向工作电压VR时,二极管中流过的电流。 反向击穿电压VBR::被测管通过的反向电流IR为规定值时,在两极间所产生的电压降。 结电容CJ:在规定偏压下,被测管两端的电容值。 反向击穿电压V(BR)CEO:发光二极管开路,集电极电流IC为规定值,集电极与发射集间的电压降。 输出饱和压降VCE(sat):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IF和集电极电流IC为规定值时,并保持 IC/IF≤CTRmin时(CTRmin在被测管技术条件中规定)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降。反向截止电流ICEO:发光二极管开路,集电极至发射极间的电压为规定值时,流过集电极的电流为反向截止电流。 电流传输比CTR:输出管的工作电压为规定值时,输出电流和发光二极管正向电流之比为电流传输比CTR。 脉冲上升时间tr、下降时间tf:光耦合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发光二极管输入规定电流IFP 的脉冲波,输出端管则输出相应的脉冲波,从输出脉冲前沿幅度的10%到90%,所需时间为脉冲上升时间tr。从输出脉冲后沿幅度的90%到10%,所需时间为脉冲下降时间tf。传输延迟时间tPHL、tPLH:光耦合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发光二极管输入规定电流IFP 的脉冲波,输出端管则输出相应的脉冲波,从输入脉冲前沿幅度的50%到输出脉冲电平下降到1.5V时所需时间为传输延迟时间tPHL。从输入脉冲后沿幅度的50%到输出脉冲电平上升到1.5V时所需时间为传输延迟时间tPLH。 入出间隔离电容CIO:光耦合器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容值。 入出间隔离电阻RIO:半导体光耦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 入出间隔离电压VIO:光耦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绝缘耐压值。 ---------------------------------------------------------------------------------------- 常用的器件。光电耦合器分为两种:一种为非线性光耦,另一种为线性光耦。 常用的4N系列光耦属于非线性光耦 常用的线性光耦是PC817A—C系列。 非线性光耦的电流传输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这类光耦适合于弄开关信号的传输,不适合于传输模拟量。 线性光耦的电流传输手特性曲线接进直线,并且小信号时性能较好,能以线性特性进行隔离控制。 开关电源中常用的光耦是线性光耦。如果使用非线性光耦,有可能使振荡波形变坏,严重时出现寄生振荡,使数千赫的振荡频率被数十到数百赫的低频振荡依次为号调制。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对彩电,彩显,VCD,DCD等等,将在图像画面上产生干扰。同时电源带负载能力下降。 在彩电,显示器等开关电源维修中如果光耦损坏,一定要用线性光耦代换。 常用的4脚线性光耦有PC817A----C。PC111 TLP521等常用的六脚线性光耦有: TLP632 TLP532 PC614 PC714 PS2031等。 常用的4N25 4N26 4N35 4N36是不适合用于开关电源中的,因为这4种光耦均属于非线

液力耦合器参数对照表

Y代表液力传动O代表耦合无级传动II代表一种标准型号Z代表含制动轮,450是耦合器工作腔直径。S为旋转方向顺时针。 型号Lmin D 输入端输出端 充水量 (L) 重量(不 包括 水)(kg) 最高转 速 (r/min) 过 载 系 数d1max H1max d2max H2max max. m in. YOX206A 210 ?254?2860 ?3055 0.8 0.4 10 1500 2~2.5 YOX206D 150 ?254?2860 ?3055 0.8 0.4 9.5 1500 2~ 2.5 YOX220 190 ?272?2860 ?3055 1.28 0.64 12 1500 2~2.5 YOX250 215 ?300?3880 ?3560 1.8 0.9 15 1500 2~2.5 YOX280A 246 ?345?3880 ?40100 2.8 1.4 18 1500 2~2.5 YOXD280 338 ?345?42110 ?40100 5.6 2.8 38 1500 2~2.5

YOX320 304 ?388 ?48 110 ?45 110 5.2 2.6 28 1500 2~2.5 YOX340A 288 ?390 ?48 110 ?45 95 5.8 2.9 25 1500 2~2.5 YOX340B 288 ?390 ?48 110 ?38 95 5.8 2.9 35 1500 2~2.5 YOX360 310 ?420 ?55 110 ?55 110 7.1 3.55 49 1500 2~2.5 YOX360A 310 ?420 ?55 110 花键孔 42×2.5×16 7.1 3.55 49 1500 2~2.5 YOXD360 330 ?416 ?60 140 ?60 140 6.2 3.1 45 1500 2~2.5 YOX380 320 ?450 ?60 140 ?60 140 8.4 4.2 58 1500 2~2.5 YOX400 356 ?480 ?60 140 ?60 150 9.3 4.65 65 1500 2~2.5 YOX420 368 ?495 ?60 140 ?60 160 12 6 70 1500 2~2.5 YOX450 397 ?530 ?75 140 ?70 140 13 6.5 70 1500 2~2.5 YOX500 411 ?590 ?85 170 ?85 145 19.2 9.6 105 1500 2~2.5 YOX510 426 ?590 ?85 170 ?85 185 19 9.5 119 1500 2~2.5 YOX560 459 ?650 ?90 170 ?100 180 27 13.5 140 1500 2~2.5 TVA562 (YOX562) 449/471 ?634 ?100 170 ?110 170 30 15 131 1500 2~2.5 YOX600 474 ?695 ?90 170 ?100 180 36 18 160 1500 2~2.5 TVA650 536 ?740 ?125 225 ?130 200 46 23 219 1500 2~2.5 TVA750 603 ?842 ?140 245 ?150 240 68 34 332 1500 2~2.5 TVA866 682 ?978 ?160 280 ?160 265 111 55.5 470 1500 2~2.5 TOXSQ750 1380 ?842 ?110 210 轴 ?110 163 128 64 650 1500 2~2.5 YOX1000 722 ?1120 ?160 250 ?160 280 144 72 600 1000 2~2.5 YOX1150 830 ?1295 ?180 220 ?180 300 220 110 910 750 2~2.5 YOX1320 953 ?1485 ?200 240 ?200 350 328 164 1380 750 2~

定向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通用的微波/毫米波部件,可用于信号的隔离、分离和混合,如功率的监测、源输出功率稳幅、信号源隔离、传输和反射的扫频测试等。主要技术指标有方向性、驻波比、耦合度、插入损耗。 基本简介 定向耦合器是微波系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微波器件,它的本质是将微波信号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功率分配。 定向耦合器由传输线构成,同轴线、矩形波导、圆波导、带状线和微带线都可构成定向耦合器,所以从结构来看定向耦合器种类繁多,差异很大。但从它的耦合机理来看主要分为四种,即小孔耦合、平行耦合、分支耦合以及匹配双T。 定向耦合器是把两根传输线放置在足够近的位置使得一条线上的功率可以耦合到另一条线上的元件。它的两个输出端口的信号幅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一种应用特别广泛的耦合器是3dB 耦合器,这种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口输出信号的幅度是相等的。 在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几乎所有的微波设备都采用金属波导和同轴线电路,那个时候的定向耦合器也多为波导小孔耦合定向耦合器,其理论依据是Bethe小孔耦合理论,Cohn和Levy等人也做了很多贡献。 随着航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要求微波电路和系统做到小型化、轻量化和性能可靠,于是出现了带状线和微带线。随后由于微波电路与系统的需要有相继出现了鳍线、槽线、共面波导和共面带状线等微波集成传输线。这样就出现了各种传输线定向耦合器。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向耦合器由H. A. Wheeler在1944年设计实现,Wheeler使用了一对长为四分之一中心频率波长的圆柱来实现电场与磁场的能量相互耦合,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只能实现一个倍频程的带宽。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功率耦合(分配)元件。它是一种四端口元件,通常由称为直通线(主线)和耦合线(副线)的两段传输线组合而成。直通线和耦合线之间通过一定的耦合机制(例如缝隙、孔、耦合线段等)把直通线功率的一部分(或全部)耦合到耦合线中,并且要求功率在耦合线中只传向某一输出端口,另一端口则无功率输出。如果直通线中波的传播方向变为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则耦合线中功率的输出端口与无功率输出的端口也会随之改变,也就是说,功率的耦合(分配)是有方向的,因此称为定向耦合器(方向性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作为许多微波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系统之中。它可以被用来为温度补偿和幅度控制电路提供采样功率,可以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完成功率分配与合成;在平衡放大器中,它有助于获得良好的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VSWR);在平衡混合器和微波设备(例如,网络分析仪)中,它可以被用来采样入射和反射信号;在移动通信中,使用

光耦参数及资料

光电耦合器(光耦)参数及资料市场常见光耦内部图:

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是开关电源电路中常用的器件。光电耦合器分为两种:一种为非线性光耦,另一种为线性光耦。 常用的4N系列光耦属于非线性光耦 常用的线性光耦是PC817A—C系列。 非线性光耦的电流传输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这类光耦适合于弄开关信号的传输,不适合于传输模拟量。 线性光耦的电流传输手特性曲线接进直线,并且小信号时性能较好,能以线性特性进行隔离控制。 开关电源中常用的光耦是线性光耦。如果使用非线性光耦,有可能使振荡波形变坏,严重时出现寄生振荡,使数千赫的振荡频率被数十到数百赫的低频振荡依次为号调制。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对彩电,彩显,VCD,DCD等等,将在图像画面上产生干扰。同时电源带负载能力下降。 在彩电,显示器等开关电源维修中如果光耦损坏,一定要用线性光耦代换。 常用的4脚线性光耦有PC817A----C。PC111 TLP521等常用的六脚线性光耦有:TLP632 TLP532 PC614 PC714 PS2031等。 常用的4N25 4N26 4N35 4N36是不适合用于开关电源中的,因为这4种光耦均属于非线性光耦。 以下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速光藕型号:

100K bit/S: 6N138、6N139、PS8703 1M bit/S: 6N135、6N136、CNW135、CNW136、PS8601、PS8602、PS8701、PS9613、PS9713、CNW4502、HCPL-2503、HCPL-4502、HCPL-2530(双路)、HCPL-2531(双路) 10M bit/S: 6N137、PS9614、PS9714、PS9611、PS9715、HCPL-2601、HCPL-2611、HCPL-2630(双路)、HCPL-2631(双路) 光耦合器的增益被称为晶体管输出器件的电流传输比 (CTR),其定义是光电晶体管集电极电流与LED正向电流的比率(ICE/IF)。光电晶体管集电极电流与VCE有关,即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可控硅型光耦 还有一种光耦是可控硅型光耦。 例如:moc3063、IL420; 它们的主要指标是负载能力; 例如:moc3063的负载能力是100mA;IL420是300mA; 光耦的部分型号 型号规格性能说明 4N25 晶体管输出 4N25MC 晶体管输出 4N26 晶体管输出 4N27 晶体管输出 4N28 晶体管输出 4N29 达林顿输出 4N30 达林顿输出 4N31 达林顿输出 4N32 达林顿输出 4N33 达林顿输出 4N33MC 达林顿输出 4N35 达林顿输出 4N36 晶体管输出 4N37 晶体管输出 4N38 晶体管输出 4N39 可控硅输出 6N135 高速光耦晶体管输出 6N136 高速光耦晶体管输出 6N137 高速光耦晶体管输出 6N138 达林顿输出 6N139 达林顿输出 MOC3020 可控硅驱动输出

光电耦合器工作原理详细解说

光电耦合器工作原理详细解说 光电耦合器件简介 光电偶合器件(简称光耦)是把发光器件(如发光二极体)和光敏器件(如光敏三极管)组装在一起,通过光线实现耦合构成电—光和光—电的转换器件。光电耦合器分为很多种类,图1所示为常用的三极管型光电耦合器原理图。 当电信号送入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时,发光二极体通过电流而发光,光敏元件受到光照后产生电流,CE导通;当输入端无信号,发光二极体不亮,光敏三极管截止,CE不通。对于数位量,当输入为低电平“0”时,光敏三极管截止,输出为高电平“1”;当输入为高电平“1”时,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输出为低电平“ 0”。若基极有引出线则可满足温度补偿、检测调制要求。这种光耦合器性能较好,价格便宜,因而应用广泛。 图一最常用的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三极管接收型 4脚封装

图二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三极管接收型 6脚封装 图三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双发光二极管输入三极管接收型 4脚封装

图四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可控硅接收型 6脚封装

图五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双二极管接收型 6脚封装 光电耦合器之所以在传输信号的同时能有效地抑制尖脉冲和各种杂讯干扰,使通道上的信号杂讯比大为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很小,只有几百欧姆,而干扰源的阻抗较大,通常为105~106Ω。据分压原理可知,即使干扰电压的幅度较大,但馈送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杂讯电压会很小,只能形成很微弱的电流,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而不能使二极体发光,从而被抑制掉了。 (2)光电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没有电气联系,也没有共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极小,而绝缘电阻又很大,因此回路一边的各种干扰杂讯都很难通过光电耦合器馈送到另一边去,避免了共阻抗耦合的干扰信号的产生。 (3)光电耦合器可起到很好的安全保障作用,即使当外部设备出现故障,甚至输入信号线短接时,也不会损坏仪表。因为光耦合器件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可以承受几千伏的高压。 (4)光电耦合器的回应速度极快,其回应延迟时间只有10μs左右,适于对回应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光电隔离技术的应用 微机介面电路中的光电隔离 微机有多个输入埠,接收来自远处现场设备传来的状态信号,微机对这些信号处理后,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去执行相应的操作。在现场环境较恶劣时,会存在较大的杂讯干扰,若这些干扰随输入信号一起进入微机系统,会使控制准确性降低,产生误动作。因而,可在微机的输入和输出端,用光耦作介面,对信号及杂讯进行隔离。典型的光电耦合电路如图6所示。该电路主要应用在“A/D转换器”的数位信号输出,及由

光耦简介及常见型号

常用光耦简介及常见型号 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是开关电源电路中常用的器件。光电耦合器分为两种:一种为非线性光耦,另一种为线性光耦。 常用的4N系列光耦属于非线性光耦 常用的线性光耦是PC817A—C系列。 非线性光耦的电流传输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这类光耦适合于弄开关信号的传输,不适合于传输模拟量。 线性光耦的电流传输手特性曲线接进直线,并且小信号时性能较好,能以线性特性进行隔离控制。 开关电源中常用的光耦是线性光耦。如果使用非线性光耦,有可能使振荡波形变坏,严重时出现寄生振荡,使数千赫的振荡频率被数十到数百赫的低频振荡依次为号调制。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对彩电,彩显,VCD,DCD等等,将在图像画面上产生干扰。同时电源带负载能力下降。 在彩电,显示器等开关电源维修中如果光耦损坏,一定要用线性光耦代换。 常用的4脚线性光耦有PC817A----C。PC111 TLP521等常用的六脚线性光耦有:TLP632 TLP532 PC614 PC714 PS2031等。 常用的4N25 4N26 4N35 4N36是不适合用于开关电源中的,因为这4种光耦均属于非线性光耦。 经查大量资料后,以下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速光藕型号: 100K bit/S: 6N138、6N139、PS8703 1M bit/S: 6N135、6N136、CNW135、CNW136、PS8601、PS8602、PS8701、PS9613、PS9713、CNW4502、HCPL-2503、HCPL-4502、HCPL-2530(双路)、HCPL-2531(双路) 10M bit/S: 6N137、PS9614、PS9714、PS9611、PS9715、HCPL-2601、HCPL-2611、HCPL-2630(双路)、HCPL-2631(双路) 光耦合器的增益被称为晶体管输出器件的电流传输比(CTR),其定义是光电晶体管集电极电流与LED正向电流的比率(ICE/IF)。光电晶体管集电极电流与VCE有关,即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可控硅型光耦 还有一种光耦是可控硅型光耦。 例如:moc3063、IL420; 它们的主要指标是负载能力; 例如:moc3063的负载能力是100mA;IL420是300mA; 光耦的部分型号 型号规格性能说明 4N25 晶体管输出 4N25MC 晶体管输出

常用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

常用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 常用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 时间: 2012-05-19 18:15:51 来源: 山阳维修网 光电耦合器结构及代换型号 时间: 2010-10-25 03:22:21 来源: 山阳维修网 光电耦合器在彩电控制电路中应用比较广泛,维修人员也常接触到光电耦合器。 笔者依据光电耦合器的特性,设计了一个方便的测试光电耦合器好坏的电路,如图1所示。该电路简单、准确,使用方便。 电路原理 当接通电源后,LED不发光,按下S2,LED会发光。调Rp,LED的发光强度会发生变化,说明光电耦合器是好的。实际制作时,可用面包板安装元器件和焊接。另外,若S2用轻触常开开关,S1用钮子开关,电池用纽扣电池AG3等,再加上集成块座可把该测试电路安装在一个小印板上,整个装置只相当于1/2火柴盒大小。 附:常见光电耦合器结构及代换型号见图2。光耦

合器(optical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在数字电路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各品牌光耦替代型号Fairchild NEC Part Nnmber TOSHIBA Par Number Lv PartNnmber

TOSHIBA Par Number Lv H11A617 TLP421 B PS2501-1 TLP421 A H11A817 TLP421

光电耦合器的简易测试方法和使用常识

光电耦合器的简易测试方法和使用常识 简易测试方法 由于光电耦合器的组成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在检测时应针对不同的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在检测普通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时,一般均参照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检测方法进行。对于光敏三极管输出型的光电耦合器,检测输出端时应参照光敏三极管的检测方法进行。 1.万用表检测法。 这里以MF50型指针式万用表和4脚PC817型光电耦合器为例,说明具体检测方法:首先,按照图1(a)所示,将指针式万用表置于“R×100”(或“R×1k”)电阻挡,红、黑表笔分别接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发光二极管的两个引脚。如果有一次表针指数为无穷大,但红、黑表笔互换后有几千至十几千欧姆的电阻值,则此时黑表笔所接的引脚即为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所接的引脚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 然后,按照图1(b)所示,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接入正向电压,将指针式万用表仍然置于“R×100”电阻挡,红、黑表笔分别接光电耦合器输出端的两个引脚。如果有一次表针指数为无穷大(或电阻值较大),但红、黑表笔互换后却有很小的电阻值(<100Ω),则此时黑表笔所接的引脚即为内部NPN型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引脚为发射极e。当切断输入端正向电压时,光敏三极管应截止,万用表指数应为无穷大。这样,不仅确定了4脚光电耦合器 PC817的引脚排列,而且还检测出它的光传输特性正常。如果检测时万用表指针始终不摆动,则说明光电耦合器已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光电耦合器中常用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较普通发光二极管要低,一般在1.3V以下,所以可以用指针式万用表的“R×100”电阻挡直接测量,并且图 1(b)中的电池G电压取1.5V(用1节5号电池)即可。还可用图1(a)所示的万用表接线直接取代图1(b)所示的输入端所接正向电压(即电阻器R和电池G),使测量更方便,只不过需要增加一块万用表。 至于多通道光电耦合器的检测,应首先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管脚判别出来,然后再确定对应的光敏三极管的管脚。对于在线路的光电耦合器,最好的检测方法是“比较法”,即拆下怀疑有问题的光电耦合器,用万用表测量其内部二极管、三极管的正向和反向电阻值,并与好的同型号光电耦合器对应脚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阻值相差较大,则说明被测光电耦合器已损坏。 2.鉴别器检测法。 笔者多年前曾根据光电耦合器的原理,设计制作了一个能够快速判断光电耦合器好坏的小巧鉴别器,其电路如图2所示。当将光电耦合器的输入、输出引脚分清极性后正确插入鉴别器的4个相应插孔内时,如果发光二极管VD1、VD2同步闪烁发光,则证明光电耦合器完好。如果VD1不闪烁发光,则说明光电耦合器内部发光管已开路;如果VD1闪烁发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