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协议标准ppt
802.11介绍

802.11介绍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卡。
由于802.11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小组又标准详解802.11协议组是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学会(IEEE)为无线局域网络制定的标准。
虽然WI-FI使用了802.11的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物理层(PHY),但是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802.11a是802.11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1999年获得批准。
802.11a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5GHz,使用52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54Mb/s,这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吞吐量(20Mb/s)的要求。
目前正在开发中的版本是802.11ae—2012。
工作频段802.11采用2.4GHz和5GHz这两个ISM频段。
其中2.4GHz的ISM频段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
5GHz ISM 频段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加上高载波频率所带来了负面效果,使得802.11a的普及受到了限制,虽然它是协议组的第一个版本。
全家族*IEEE 802.11,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802.11a,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层补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体接入控制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IEEE 802.11d,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 IEEE802.11e,对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支持。
* IEEE 802.11f,基站的互连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销。
802.11协议标准ppt详解

物理层结构
物理层管理(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物理层管理与
MAC层管理相连,为物理层提供管理功能。
物理层汇聚子层(PLCP):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
汇聚(PLCP)子层通过物理层服务访问点(SAP)利用原语进行通信
。MAC发出指示后,PLCP就开始准备需要传输的媒体协议数据单元(
STA4 STA6
DS
BSS1
AP
DS
AP BSS2
DS(Distribution System):分布式系统
ESS
BSS1
Service set identify (SSID1)
ESS
属于同一VLAN的客户端
AP1 AP2
DS
Service set identify (SSID1)
BSS2
802.11e — QoS
802.11h —动态调整 802.11i —安全增强 802.11f — 漫游和切换 802.11s — mesh
IEEE802.11的工作方式及802.11网络 基本元素
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 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 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它的 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一个无线接 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 (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 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无线的终端可以是 802.11 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或者是在非 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例如802.11手机)。
802.11ac协议详解_蔡亿

MAC header
P1
P2
P3
MAC MPDU header (MAC Protocol Data Unit)
P1
MAC header
P2
MAC header
P3
A-MSDU
PHY Layer
A-MPDU
帧聚合
A-MSDU和A-MPDU的封装过程如上图所示。两种聚合都能提高封装效率, 但是A-MPDU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当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时,A-MSDU 需要对整个聚合的帧重传,而在A-MPDU中每个MPDU都有自己的MAC头, 发生错误时只需要对错误的数据包进行重传,而不需对对整个聚合帧进行重 传。这也是在实际中A-MPDU比A-MSDU用得更多的原因
信道化
如果大部分用户部署的还是最大40MHz的802.11n客户端会怎么样?部署 802.11ac是否意味着更少的信道和更多的干扰?
完全允许两个80MHz的802.11ac 无线接入点选择相同的80MHz信道带宽, 但是一个无线接入点将其20MHz主信道置于低40MHz,而另一个无线接 入点将其20MHz主信道置于高40MHz。这意味着与第一个无线接入点相 关联的802.11n的客户端能够向往常一样以20MHz或者40MHz传输,同时 ,关联到第二个无线接入点的802.11n客户端能够并行地以20或者40MHz 传输。对于802.11ac客户端,其具有整个可用的80MHz的可视性来调用超 高速模式,并在整个80MHz内传输。
信道化
11ac协议引入了80MHz带宽和160MHz带宽。在11n协议中,可以支持 20MHz和40MHz两种带宽。其中20MHz信道带宽的必选的,40MHz信 道是可选的。在11ac协议中,可以支持20MHz、40MHz、80MHz、 80+80MHz(不连续,非重叠)和160MHz,其中20MHz、40MHz、 80MHz是必选的,80+80MHz和160MHz是可选的。下图为北美频谱为 例,给出了11ac与11n以及11a的对比。需要说明的是160MHz的信道, 可以支持连续的2个80MHz的信道和不连续的连个80MHz的信道
IEEE802.11MAC层协议

CSMA/CA流程图
CSMA/CA与CSMA/CD的区别
CSMA/CD 当节点侦听到信道空闲时,立即发送数据 “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CSMA/CA 空闲 推迟DIFS时间后如果信道还是空闲,立即发送数据 忙碌(无论是最初监听到忙,还是在 DIFS 周期内监听到) 监听信道直到空闲时间达到DIFS时间间隔后再采用退 避算法随机回退,退避机制完成后才发送数据,这是 为了减少冲突的发生
扩展服务集ESS(Extended Service Set) 至少有两个无线基站工作在 BSS 结构模式 包含多个小区 两个 BSS 之间可使用不同的服务集标识
MAC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无线信道MAC层协议作用: 提供对共享无线介质的竞争使用和无竞争使 用,如何分配无线信道资源
字段简介:
Sequence Control:4位片段编号+12位顺序编号 作 用:重组帧片段以及丢弃重复帧; Frame Body:封装的是上层的数据单元,范围为 0~2312bytes,所以802.11MAC层帧的最大长度是 2346bytes。 FCS:校验和
4、评价网络性能的参数
CSMA/CA采用了载波监听机制、帧间间隔机制、随机 退避机制
载波监听机制
监听方式有两种 物理载波监听 从接收射频或天线信号检测信号能量或根据接收信号的质 量来估计信道的忙闲状态,取决于物理层使用的媒介和 调制方式 MAC层的虚拟载波监听 源站通知其他节点要占用信道的时间,其他节点在此段 时间内不发送数据,其他站不监听,但是效果好像监听 了一样,所以叫做虚拟载波监听
IEEE 802.11标准

《无线局域网技术》讲义第六讲 IEEE802.11物理层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 802工作组建立的标准在过去二十年内在局域网领域内独领风骚。
这些协议包括了802.3 Ethernet协议、802.5 Token Ring协议、802.3z 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
在1997年,经过了7年的工作以后,IEEE发布了802.11协议,这也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内的第一个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
在1999年9月,他们又提出了802.11b“High Rate”协议,用来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802.11b在802.11的1Mbps和2Mbps速率下又增加了5.5Mbps和11Mbps两个新的网络吞吐速率。
利用802.11b,移动用户能够获得同Ethernet一样的性能、网络吞吐率、可用性。
这个基于标准的技术使得管理员可以根据环境选择合适的局域网技术来构造自己的网络,满足他们的商业用户和其他用户的需求。
802.11协议主要工作在ISO协议的最低两层上,并在物理层上进行了一些改动,加入了高速数字传输的特性和连接的稳定性。
主要内容:1.802.11工作方式2.802.11物理层3.802.11b的增强物理层4.802.11数字链路层5.联合结构、蜂窝结构和漫游1、802.11工作方式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它的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
一个无线接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
无线的终端可以是802.11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的,或者是在非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例如802.11手机)。
2、802.11物理层在802.11最初定义的三个物理层包括了两个扩散频谱技术和一个红外传播规范,无线传输的频道定义在2.4GHz的ISM波段内,这个频段,在各个国际无线管理机构中,例如美国的USA,欧洲的ETSI和日本的MKK都是非注册使用频段。
80211协议

80211协议802.11协议是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无线传输技术。
它为无线设备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方式,允许用户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和其他设备。
下面将对802.11协议进行详细介绍。
802.11协议最初于1997年发布,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
它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的通信方式,通过无线传输数据,从而实现设备间的通信。
802.11协议的主要特点是无线、无线传输速度较快和可扩展性强。
802.11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向空中发送无线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传输到目标设备。
目标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
无线接入点充当一个连接无线设备和有线网络的桥梁,使无线设备能够访问互联网和其他网络资源。
802.11协议定义了不同的无线传输速率。
最初的802.11标准支持2 Mbps的最高速率,后来的改进版本增加了11 Mbps、54 Mbps、300 Mbps等不同的速率。
较高的速率意味着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使用户能够更快地下载和上传数据。
除了速率的改进,802.11协议还增加了许多功能和特性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802.11i标准引入了高级加密标准(AES)来更好地保护无线网络中的数据安全。
802.11ac标准引入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够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进一步提高无线传输速度和覆盖范围。
802.11协议是可扩展的,允许网络管理员根据需要扩展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通过增加无线接入点和优化无线网络的布局,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无线覆盖,并支持更多的无线设备连接。
然而,802.11协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使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因此受到环境和物理干扰的影响。
例如,墙壁、建筑物和其他无线设备可能会减弱无线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此外,由于广泛使用的无线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网络拥塞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802[1].11协议
![802[1].11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428554fd910ef12d2af9e70e.png)
7/16/2013
7/16/2013
互享的機密與證明文件
互享的機密為一串文數字,常被稱為WEP Key。證明文件 (Certificate)為證明使用者的另一種方法,亦可用於無線 網路,好比WEP Key。證明文件(亦為驗證用之文件)需先置 放於Client端。當使用者欲與無線網路驗證時,Client已經 有了驗證用之文件。兩種驗證傳統上都是以人工方式完成, 但市面已有專門主機能自動對許多設備更新WEP Key或證明 文件。圖10.14為AP之中,設定WEP Key之實例。例如AP以第 三個Key作Transmit,而Client以第1個Key作Transmit,則 彼此的第1與第3個Key必須相同。
7/16/2013
驗證與結合
WLAN的連接包括兩個步驟,第一步驟為驗證,第二步驟為 結合。如當Client與AP完成連線,則表示他完成了驗證與結 合兩個動作。注意此處的結合是指第2層(MAC)的結合(非IP 或Netbios層,故「網路芳鄰」看不到),而驗證只與PC卡 有關(因WEP Key或SSID等設定只與網卡有關),而非使用 者。這個觀念在WLAN的安全、除錯上都很重要。
7/16/2013
7/16/2013
主動式掃描 (Active Scanning)
主動式掃描為由Client發出一個Probe要求,當Client要做 主動式掃描時會發出此要求到網路上。這個要求會包含一個 SSID、或是廣播型SSID。假如是單一SSID的Probe,則SSID 相同的AP會回應。如Probe中的SSID屬於廣播型,則所有的 AP都會回應,如圖10.7。 發出Probe的目的是找尋WLAN。一旦發現適當的AP,此 Client可開始作驗證與結合動作。
7/16/2013
802.11协议标准详解[文字可编辑]
![802.11协议标准详解[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fc3109415f0e7cd184253673.png)
WLAN 协议——IEEE802.11
在实际使用上,通常会将WLAN和现有的有线网络结合,不但增 加原本网络的使用弹性,也可扩大无线网络的使用范围,目前最热门 的WLAN技术就是IEEE的802.11 及其相关标准。 ? IEEE 802.11(1997.6), 数据速率最高为1或2Mbps,
工作在2.4GHz频段或使用红外(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 IEEE 802.11a(1999),数据速率最高为54Mbps,
12个信道,最多8个互不重叠,工作在5GHz频段 ? IEEE 802.11b(1999.9),数据速率最高为11Mbps ,
11个信道,最多3个互不重叠,工作在2.4GHz频段(最常用) ? IEEE 802.11g(2003.6),数据速率最高为54Mbps,
WLAN
?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是指传输 范围在 100米左右的无线网络,可用于单一建筑 物或办公室之内,需要使用 WLAN的场合主要包 括:
(1) 不方便架设有线网络的环境; (2) 使用者时常需要移动位置; (3) 临时性的网络。
? 802.11WLAN 主要面向两种应用类型:
300Mbit/s,2007 )
IEEE802.11的工作方式
? 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 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 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它的 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一个无线接 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 (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 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无线的终端可以是 802.11 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或者是在非 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EE802.11系列协议标准的发展
在物理层或者MAC层进行调整的 802.11协议成员
PHY
802.11(1/2 Mbps)
MAC
802.11/11a/11b/11g MAC 802.11e — QoS
802.11b(5.5/11 Mbps)
802.11h —动态调整 802.11g(54 Mbps) 802.11a(54 Mbps) 802.11n(300 Mbps) 802.11i —安全增强 802.11f — 漫游和切换 802.11s — mesh
DS
BSS1
AP
DS
AP BSS2
DS(Distribution System):分布式系统
ESS
BSS1
Service set identify (SSID1)
属于同一VLAN的客户端
ESS
AP1
AP2
DS
Service set identify (SSID1)
BSS2
ESS(Extended Service Set):扩展服务集,采用相同的SSID 的多个BSS形成的更大规模的虚拟BSS。
物理层主要功能
1.载波帧听功能
物理层通过命令其物理媒体依赖(PMD)子层检查媒体状态来执行 载波侦听操作。 探测信号的到来(Detection of Incoming Signal):工作站的 PLCP持续地对媒体进行监听。当媒体忙时,PLCP将读取PLCP前同 步码和帧头,并试图同步接收器和数据率。 信道评价(Clear Channel Assessment):信道评价操作用于 检测无线媒体忙碌还是空闲。 · 如果媒体空闲,PLCP将发送一条状态字段表明为空闲的PHYCCA.indication原语到MAC层,使得MAC层可以考虑决定发送帧; · 如果媒体忙碌,PLCP将发送一条状态字段表明为忙碌的PHYCCA.indication原语到MAC层。从而MAC层就可以决定暂不能发送 帧。
IEEE802.11协议
IEEE802.11 协议标准
概述 IEEE802.11系列协议标准的发展 IEEE802.11的工作方式及802.11网络基本元素 IEEE802.11的物理层协议 IEEE802.11的MAC层协议 无线局域网(WLAN) IEEE802.11n
概述
802.11是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初制 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这也是在无线局域网领域 内的第一个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主要用于解决办公 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介入, 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 由于802.11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因此,IEEE小组又相继推出了802.11a和802.11b等 许多新标准。几者之间技术上的主要差别在于MAC子 层和物理层。
IEEE802.11的MAC层
802.11标准设计独特的MAC层。它通过协调功能(Coordination Function)来确定在基本服务集BSS中的移动站在什么时间能发 送数据或接受数据。802.11的MAC包括两个子层。
无争用服务(选用)
点协调功能PCF (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
IEEE 802.11标准的物理层扩充协议
IEEE 802.11a是对IEEE 802.11标准进行的物理层扩充,它彻底 地抛弃了前述的扩频思想。IEEE802.11a工作在5GHz 频段,物 理层速率可达54Mbit/s,传输层达25Mbit/s。采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扩频技术。可提供25Mb/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 的无线以太网帧结构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 IEEE 802.11b标准的物理层采用的是补码键控CCK( 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技术。在2.4GHz高速局域网标 准中采用CCK调制的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在提供高达11Mbit/s数 据传输速率的同时保持了与原有的1Mbit/s和2Mbit/s的无线局域 网的互操作性,即两者具有同样的射频带宽和分组结构。
IEEE802.11的工作方式及802.11网络 基本元素
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 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 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它的 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一个无线接 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 (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 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无线的终端可以是 802.11 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或者是在非 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例如802.11手机)。
物理层结构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MAC Sublayer) 物理服务访问点 (PHY SAP)
物理层 (P L)
物理层汇聚子层 (PLCP Sublayer)
物理媒体依赖子层 (PMD Sublayer)
物理媒体依赖 服务访问点 (PMD SAP)
IEEE 802.11 物理(PHY)层结构图 IEEE 802.11 标准规定的物理层协议可以分为一般物理层管理和物理层汇聚过 程、物理媒体依赖两个子层(图中未示出物理层管理)。
Ad Hoc
STA
STA
STA STA
Ad Hoc构成一种特殊的无线网络应用模式,STA间可直接互相连接, 资源共享,而无需通过AP。
STA
IEEE802.11的物理层协议
IEEE802.11无线网络标准规定了3种物理层传输介质方 式。其中2种物理层传输介质工作方式在微波频段(根据 各国当地法规或规定不同,频段的具体定义也有所不 同),采用扩频传输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跳频序列 扩频传输技术(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传输技术 (DSSS)。另一种方式以光波段作为其物理层,也就是 利用红外线光波传输数据流。
扩频传输技术
跳频扩频(FHSS,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使用了传统的窄带数据传输技术,但传输 频率将发生周期性的切换。系统在一个扩频或宽波段 的信道上使用不同的中心频率,以预先安排好的顺序 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跳频。跳频现象可以使 FHSS系统避免受到信道内窄带噪音的干扰。 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系统则将要传输的数据流通过扩展码调 制而人为地扩展带宽,即使在传输波段中存在部分噪 声信号,接收机也可以无错误地接受数据。
IEEE802.11的MAC层协议
按照无线局域网(WLAN)的协议体系结构层次划分, MAC子层是位于物理(PHY)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 子层中间的一个层次,其主要目的是在LLC子层的支持 下为共享物理媒体提供访问控制以及执行寻址方式和帧 产生与帧识别。 IEEE 802.11 标准中,以CSMA/CA协议作为无线局域 网MAC协议的基础,主要用来支持异步业务,并称其为 分布式访问控制(分布协调功能)方式(DCF)。为了 使得系统也能够支持具有最大时延要求的一些同步或时 限业务,标准中还要求了MAC协议支持用户可选择的中 心网控(点协调功能)方式(PCF)。
争用服务(必须实现)
MAC层
分布协调功能DCF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CSMA/CD)
PHY层
分布式访问控制方式(DCF)
分布式访问控制方式(DCF)是IEEE 802.11标准规定的物 理层兼容的无线局域网中的工作站和访问点(AP)之间 共享无线媒体的主要访问控制协议。和IEEE 802.3 总线 式以太网的CSMA/CD MAC 协议类似,IEEE 802.11标 准规定无线局域网的分布式访问控制方式(DCF)使用具 有碰撞避免功能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CSMA/CA)协 议。
SSID
AP
STA
SSID=“marketing” SSID=“office”
STA
STA
SSID:Service Set ID 服务集识别码
BSS
AP
BSS2 BSS1
AP
STA5 STA1 STA2
STA4
STA6
STA3
STA(Station):任何的无线终端设备。 AP(Access Point):一种特殊的STA BSS(Basic Service Set):基本服务集
物理层主要功能
2.数据发送功能
如果前述的载波侦听出现媒体空闲状态,则物理层汇聚子层( PLCP)在接收到MAC层的PHY-TXSTART.request原语后便将PMD从 常规的检测接收模式转换到传输发送模式。同时,MAC层将与该请求 一道告知PLCP要发送数据的字节数(0-4095)和数据速率。然后, PMD通过无线发送器在20微秒内发射帧的前同步码。 发送器以1Mbit/s的速率发送前同步码和适配头,为接收器的收听 提供特定的通用数据速率。适配头的发送结束后,发送器将数据速率改 到适配头确认的速率。整个发送完成后,PLCP向MAC层发送一条 PHY-TXEND.confirm原语,关闭发送器,并将PMD电路转换到接收模 式。
红外线(IR)物理层
红外线( IR )物理层描述了一种在 850 到 950nM 波段 运行的调制类型,用于小型设备和低速率连接的数据 传输应用。这种红外线介质的基本数据速率是利用十 六进制脉冲位置调制(16PPM)的1Mbit/s速率和利用 四进制脉冲位置调制( 4PPM )的2Mbit/s 增强速率。 基于红外线设备的峰值功率被限定为2W。
物理层主要功能
3.数据接收功能
如果信道检测评价到媒体处在忙碌状态,同时有合法的即将到 来的前同步码,则物理层汇聚(PLCP)子层就开始监视该适配头。 当PMD检测到的信号能量超过85dBm,它就认为媒体忙碌。如果 PLCP子层检测到帧的适配头是无误的,它将向MAC层发送一条 PHY-RXSTART.indication原语,通知一个帧的到来。随同这个原语 一起发送的,还有帧适配头的一些信息。 PLCP根据PLCP服务数据单元(PSDU)适配头长度的值,来 设置字节计数器。计数器跟踪接收到的帧的字节数目,使PLCP知道 帧什么时间结束。 PLCP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通过PHY-DATA.Indication信息向 MAC层发送PSDU的字节。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后,向MAC层发送 PHY-RXEND.infication原语,声明帧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