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小学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小学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小学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词义。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卢沟桥的狮子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描述方法。

3.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从石柱上雕刻的狮子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2.学会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学习观察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责任感。教具准备:

课件、词卡、田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创设氛围,课前互动

1.出示一幅卢沟桥的大图,师述:卢沟桥是一座举世的桥梁,到此游览的中外游客都会被卢沟桥的狮子深深地吸引住。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这座著名的卢沟桥,好吗?

2.播放多幅带有狮子的卢沟桥画面(伴随音乐,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从正面到侧面,用简要的话语指引学生欣赏卢沟桥)。

谁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眼前的卢沟桥。(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抓住最大的特点:狮子多。)

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了,好吗?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着重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板书:卢沟桥的狮子(边写边指导写“卢”:“卢”字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不要写成“户” )。

生齐读课题。咱们先来读读词语吧!

二.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

1.检查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长吼h ǒu 偎w ēi 依y ī 淘t áo 气 甚sh èn 至

大概g ài 挑ti ǎo 衅x ìn 建ji àn 筑z h ù 抗k àng 日

数s h u 不清 歇x i ē后语

联li án 拱g ǒng 石桥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y ì

(指名读,一个人读一行词语,字音不对的请小老师纠正;然后重点停留:指出多音字“挑”,另一个读音组词:挑水,理解本课“挑衅”的意思,注意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简笔画理解“联拱石桥”;最后简介“歇后语”的相关文化,明确文中开篇第一句歇后语的用意,突出卢沟桥的狮子多的特点,引起全文。)

2.初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课件提示读书要求)

生自由读文。

三.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生:写了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师相机板书: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师:三个词语出现在同一句话里,你们发现了吗?

生:第三自然段。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句子: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全班学生读句子。

师:卢沟桥的狮子真是很难数清楚。出示第一段文字,读悟“多”“数不清”,抓关键词语体会狮子多的特点。从歇后语、数据,要不仔细数是数不清楚的,仔细数,你们知道有多少只狮子呢?(增加课外资料补充,仔细数出来的具体数字是501只狮子,体会“多”)。

师:还因为什么“很难数清楚”呢?

生:是因为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个不一定答得出来,可以直指第二自然段。)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请同学们拿起铅笔,默读第二段,用横线画出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出示句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

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大小不一的狮子“真有意思” 。)

出示句子: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

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 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 ,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请同学们找到你最喜欢的狮子,自己和同桌一起读一读。

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狮子(结合图文进行不同形式品读、演读)。

(预设)

生1: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师:这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猜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生:捉迷藏。

师:也许他还会说什么呀?

生:它们好像在说:“你找不着我的,找不着我的。”

师:一边读一边想象,就能把课文读好。谁还想读?

生2: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老师发现你按得比较温柔,这是只温柔的狮子妈妈。

师:还喜欢读哪一句?继续。

生3: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师:出示词卡“偎依”——“依偎”,学生读词,师生配合演读体会。说说还知道那些类似于这样的词语,例如:来往——往来。

师:她用虚声读,好像怕吵醒了小狮子的梦,太有味道了。

生4: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

师:猜猜看,这是怎样的狮子?长长的吼叫,是怎么吼叫?狮子大王真威风!谁来吼一吼?一生表演狮子的动作,一生再读这句。

生5: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我觉得这是只喜欢安静的小狮子。

师:这些不动的石头狮子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力,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觉得这些狮子是有人情味的,是有灵气的,老师也忍不住想和同学们一起读读。

(PPT完整呈现排比句式)

有的

..蹲坐在石柱上,好像

..朝着远方长吼;

有的

..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

..低着头, 好像

有的

..正在熟睡;

..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有的

..在做有趣的游戏;

..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

还有的

..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你们发现没有,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都用了“有的......好像.......”句式。

师:意义相关结构相同的几个分句排列在一起,中间用分号隔开,这是排比句,达到加强语气的效果。

生2:我看到句子的前半部分是作者观察到的狮子的形态,后半部分是由此产生的联想。(分男女生合作读。)

师:这样边观察、边想象的句子让人读起来感到既生动又有趣。

师:这段话的最后出现了省略号,说明狮子的形态远远不止5种,你能不能帮作者再接着想下去?

(出示思考题)

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形态的狮子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有的(),好像();

有的(),好像();

还有的(),好像()。

(预设)

生:有的小狮子在玩皮球,好像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

生:有的小狮子抬头望着天,好像在尽情地沐浴着阳光。

生:有的小狮子趴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

生:有的大狮子在给小狮子舔肚皮,好像正在给小狮子洗澡。

生:还有的一群狮子亲热地挨在一起,好像在照全家福。

……

师:难怪说“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句话出现在哪儿?

生:这句话出现在第二段的开头。(齐读这句话“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师:(PPT出示第二段的文字)无论是大小不一的狮子还是形态各异的狮子,都是在说明“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生:“这些狮子真有意思”是第二段的中心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具体说明了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师:中心句可以放在一段话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段话的结尾。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背诵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

..()。

....(),甚至

...(),小的只有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

..

..低着头, 好像

..();有的

..蹲坐在石柱上,好像

();有的(

..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

..正在熟睡;有的

...),好像

后,好像

...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

..();还有的

师:我们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背下来了。

这些特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再次出示第三段句子: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

....,真是很难数清楚

.....。

....,形态各异

(齐声回读)

理解“形态各异”:师范写“异”,注意“异”的上面部分“巳”,“各异”在这里是指?为什么不是“形状各异”?(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说出,渗透词语习得方法。)

四.了解历史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我国人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师:这么多可爱的狮子,在和平、祥和的气氛当中,它们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都出自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之手。每一尊狮子都是栩栩如生,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记载着一段沉痛的历史。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交流“七七事变”时间、地点,挑衅的事由、结果。

师生共同交流:“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这就是“挑衅”)遭到

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人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全班一起读一读: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师:“七七事变”是我国人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五.总结

师: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说过: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齐读这句话)

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卢沟桥,欣赏了卢沟桥的狮子,还了解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真是收获不少!

下课!转身向全体听课的老师说:“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板书设计:

11.卢沟桥的狮子

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1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1 鄂教版

11 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读本课7个生字。 2.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难点:引导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歇、雕、厘”等7个生字,会写本课“卢联”的8个生字。 2.正确读写“卢沟桥、联拱石桥、石柱、厘米、专心、形态各异、大概、淘气、依偎、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一、揭示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第一幅挂图)【此处为课件2】

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培养观察能力)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第4四自然段〉 4.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会认字会写字,教师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①卢联柱厘米专异驻 歇吼偎概挑衅宛【此处为课件3】 ②课件展示会写字,教师重点指导会写字的书写。【此处为课件4】 “柱”的右半部分是“主”,不要丢掉一点,变成“王”; “异”的上半部分不是“己”,要把口封死。 (2)出示本课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此处为课件5】 卢沟桥、联拱石桥、石柱、厘米、专心、挑衅 形态各异、大概、淘气、依偎、抗日战争、驻扎、 (2)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从理解词语入手,加深对句的理解,培养语境解词的能力) ①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②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③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只知道什么样的语句是歇后语即可。出示歇后语【此处为课件6】 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此处为课件7】偎依:是说小狮子紧挨着大狮子,亲热地依靠。

部编小学语文一上小小的船教案

2 小小的船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韵文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本课教案设计意在通过创设情境,在观看夜空美景的情境中识字,把孩子们带入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来表达他们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课题:“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见过哪些船?教师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有“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2)导学: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3)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小船的可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4.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想知道些什么?5.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文本、美丽的图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小学语文教案:小小的船

小学语文教案: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学会5个生字。 3.能正确书写生字。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义、词义。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二)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和小船的关系;小孩和小船的关系。对句子中叠词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导入新课。

1.课题中说小小的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有什么不同?(表示这个船很小很小的意思) 2.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是怎样讲这个很小很小的船的。 (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了解小诗共有几句话。 1.出示卡片、读准字音。 t$u ji1n l! zu^ ji4n 两 头 尖 里 坐 看见 小小的星星月儿 2.认识多音节。 zh9zh! 一只小鸟只看见 3.这首小诗一共有几句话,分为几行?(一共有三句话,分为4行) (三)读课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出示蓝天月儿图。 (1)这一句说的是谁?(月儿)月儿什么形状?(弯弯的) ①“小小的船”是指谁说的?(指月儿)

②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呢?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呢?(启发学生把月儿和小船的形状联系起来理解,月儿是弯弯的,像一只弯弯的小船,写出月儿很可爱) (2)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3)理解词语。 ①指名读第1句。问:你们比一比,“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和“弯的月儿小的船”有什么不同?(“弯弯”比“弯”还弯,“小小”比“小”还小) ②这里“小小的船”是指月儿说的,为什么要说“小小的”呢?(让学生知道月亮离我们太远了) (4)朗读第1句,读出对月儿的爱。 2.读第2句,理解词义、句义。 (1)指名读第2句,思考问题,这句里“小小的船”和第1句里“小小的船”意思有没有不同?(这句里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指的是月儿,第1句指的是真的小船) (2)月儿的形状除了是弯的,还有什么特点?(两头尖)教师让学生看图,问:月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3.读第1、2句,让同学思考,这两句话讲的是什么? (这两句话讲了月儿的形状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一只小船) 指导朗读,“/”要停顿,加粗字读重音。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点尖。 4.学习第3句话,理解词义、句义。 (1)读第3句(三、四行)话。读通顺。 (2)理解句义、词义。 ①“我”指的谁?(坐在月儿上的小朋友) ②“我”真的坐在月儿上了吗?(这是“我”的想象) ③“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什么了?(星星和天)什么样的星星?(闪闪的星星)“闪闪”什么意思?(星光不停地一闪一闪的)你看见过“闪闪的星星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蓝蓝”是什么意思?(很蓝很蓝的意思)在什么时间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2017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2017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导语:《小小的船》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优美散文,下面是这篇课文的教案,欢迎参考! 课题2.小小的船 总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训练大胆想象的能力,理解“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受叠词的妙处,敢于表达,主动积累喜欢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2、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品读感悟,积累运用。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

《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船、弯、坐、只、看、见、闪、星、蓝”9个生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大胆想象的能力,理解“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受叠词的妙处,敢于表达,主动积累喜欢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7、7”事变的资料。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艺术班由老师查找)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 __,接着讲了 ,最后讲了 。其中重点写的是什么?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重点是写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重点段)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别人补充后一

卢沟桥的石狮到底有多少只

卢沟桥的石狮到底有多少只 人教版第九册课文《卢沟桥的狮子》在1997年5月第一次印刷时有这样一段话:“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是492只。”但在1998年2月第二次印刷时却将狮子的只数改成了“498只”。而两次印刷的第九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一直注明为“492只”。我在参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备课资料时,又发现不同说法,其中有这么一句:“在241根望柱上共有485只雕刻的石狮子……” 我想,文物工作者不是早就数清了卢沟桥上的石狮数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说法?我以现在课文中出现的“498'’只向学生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做法对吗?请令怡老师赐教! 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小学张光辉 张光辉老师颇有钻研精神,诚如他所发现的,卢沟桥上的石狮曾有485只、492只、498只的三种说法。但我还发现有第四种说法,说“现在卢沟桥的狮子是501只”。 1998年12月11日《扬子晚报》上刊有马建强先生的《卢沟桥石狮有多少》一文。文中说,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编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胜》中说:“北京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楚了,是485只。”江苏的《小学生语文学习》1998年7—8月份合刊上《闻名世界的卢沟桥》一文,根据1997年5月第一次印刷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卢沟桥的狮子》提供的数字,说是492只。后来有两位细心的小读者写信给《小学生语文学习》编辑部,说199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卢

沟桥的狮子》中的“狮子”又增至“498只”了,这是怎么回事? 《小学生语文学习》编辑部迅即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系,有关的责任编辑回答说,他们接到卢沟桥管委会提供的材料后便改为498只。接着,编辑部同志 又与卢沟桥管委会联系。经过一番周折。卢沟桥文物保管所的王忠祥先生在电话里告诉他们:现在卢沟桥的狮子是501只。因为经有关部门批准刚刚修复了原 被雷电劈毁了的3只狮子。 从485只──492只──498只,验证了北京人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 狮子──数不清。”尽管很多书上都说“早就数清楚了”,但长期以来实际上还是“数不清”。 我们要感谢两位细心的小读者──江苏省高邮市文游小学五(2)班邬可中同学和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小学四(7)班钱波同学,我们也感谢《小学生语文学习》编 辑部的同志,是他们的刨根问底精神才使我们真正弄清了卢沟桥的石狮有多少只。 不过,随着修复工作不断进展,卢沟桥的石狮数量还有可能增加。

小学语文教案:小小的船

小学语文教案:小小的船 2020年12月

教学目标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学会5个生字。 3.能正确书写生字。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义、词义。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二)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和小船的关系;小孩和小船的关系。对句子中叠词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导入新课。 1.课题中说小小的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有什么不同?(表示这个船很小很小的意思) 2.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是怎样讲这。 (1)这一句说的是谁?(月儿)月儿什么形状?(弯弯的) ①“小小的船”是指谁说的?(指月儿) ②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呢?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呢?(启发学生把月儿和小船的形状联系起来理解,月儿是弯弯的,像一只弯弯的小船,写出月儿很可爱)(2)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3)理解词语。 ①指名读第1句。问:你们比一比,“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和“弯的月儿小的船”有什么不同?(“弯弯”比“弯”还弯,“小小”比“小”还小) ②这里“小小的船”是指月儿说的,为什么要说“小小的”呢?(让学生知道月亮离我们太远了) (4)朗读第1句,读出对月儿的爱。 2.读第2句,理解词义、句义。 (1)指名读第2句,思考问题,这句里“小小的船”和第1句里“小小的船”意思有没有不同?(这句里公务员之

一年级上语文同步讲义-《小小的船》(有答案)部编版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看插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 正确识认运用本课生字。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唱一首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小小的船

请描述画面上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简析《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 7个生字:船、两、尖、看、见、闪、星 船[chuán] 笔划11 部首舟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撇、撇、横折钩、点、横、点、撇、横折折/横折弯、竖、横折、横 组词小船船桨船头 两[liǎng] 笔划7 部首一结构单一结构 笔顺横、竖、横折钩、撇、点、撇、点 组词两个两只两次 尖[jiān] 笔划6 部首小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竖、撇、点、横、撇、捺 组词尖头尖锐又细又尖 看[kànkān] 笔划9 部首目结构左上包围结构

小学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小学语文《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词义。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卢沟桥的狮子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描述方法。 3.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从石柱上雕刻的狮子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2.学会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学习观察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责任感。教具准备: 课件、词卡、田字格磁贴 教学过程: 创设氛围,课前互动 1.出示一幅卢沟桥的大图,师述:卢沟桥是一座举世的桥梁,到此游览的中外游客都会被卢沟桥的狮子深深地吸引住。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这座著名的卢沟桥,好吗?

2.播放多幅带有狮子的卢沟桥画面(伴随音乐,由远及近、从高到低、从正面到侧面,用简要的话语指引学生欣赏卢沟桥)。 谁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眼前的卢沟桥。(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抓住最大的特点:狮子多。) 同学们,咱们开始上课了,好吗?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着重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板书:卢沟桥的狮子(边写边指导写“卢”:“卢”字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不要写成“户” )。 生齐读课题。咱们先来读读词语吧! 二.扫清字词障碍,初读课文 1.检查词语,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 长吼h ǒu 偎w ēi 依y ī 淘t áo 气 甚sh èn 至 大概g ài 挑ti ǎo 衅x ìn 建ji àn 筑z h ù 抗k àng 日 数s h u 不清 歇x i ē后语 联li án 拱g ǒng 石桥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y ì (指名读,一个人读一行词语,字音不对的请小老师纠正;然后重点停留:指出多音字“挑”,另一个读音组词:挑水,理解本课“挑衅”的意思,注意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简笔画理解“联拱石桥”;最后简介“歇后语”的相关文化,明确文中开篇第一句歇后语的用意,突出卢沟桥的狮子多的特点,引起全文。) 2.初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小的船》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小小的船》教案及反思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配乐出示美丽的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月亮的形状: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2课《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读准“船”:“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都见过哪些船? (2)导学: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是一只可爱的小船,组织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4、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5、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先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横线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波浪线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3)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读几遍。 2、同桌互相检查读,当个小老师,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及时评价。 4、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5、教师检查练习朗读情况,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教案1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天、只、儿、两、见”5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小小的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诗画相配,内容生动,诗句优美,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的积累,很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本课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诗歌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像世界,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他们的画笔展示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

联系,发挥想像,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教案,激发兴趣。 屏幕显示:配乐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小女孩儿张开双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用自己的话说说。 评: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案,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这一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2、揭示课题。 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小小的船》。 3、读课题。 看到课题,齐读,然后师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师再问: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看彩图,读课文找依据,释题:实际上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 评: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把

语文A版二年级上册卢沟桥的狮子WORD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能力目标: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情感目标: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自然段。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这个题目里有几个生字, “卢”“沟”“狮”是要会认的字,“桥”是要求会写的字。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记这几个字好? 早上已读了课文,谁知道“卢沟桥”在哪里?翻开书,请你找出那句话,读一读。理解“举世闻名”的意思。老师简单介绍卢沟桥:建于8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曾经说过,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丽的石桥。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卢沟桥还是写卢沟桥的狮子呢?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是写狮子的?谁找出来了?这句话有不懂的地方吗?看图:这些狮子是真的吗?但是刻得像真狮子一样,所以课文说“栩栩如生”。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关于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一句歇后语,是?板书:数不清。注意“数”是一个多音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知道什么是歇后语吗?

卢沟桥的狮子不容易数清楚,课文第三自然里有一句话写了,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学习三个生字,理解这两个词。 关于“数不清”的卢沟桥狮子,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288只大狮子,其余的小狮子都是在大狮子身上。 卢沟桥的狮子为什么数不清楚,你能根据这句话猜一猜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写了卢沟桥的狮子。请你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哪些是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哪些是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来。 2.学习“大小不一”。指名朗读。板书理解“甚至”,认读两个生字。练习说话。教室里的地板非常干净,甚至;今天小朋友们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甚至;小朋友把课文读得非常熟,甚至都能背下来了。 齐读这两句。能不能把大的读得更大,小的读得更小些?背诵这两句。 3.学习“形态各异”。听录音读课文,这一部分写了五种狮子的样子,请你分别找出来。 你最喜欢哪种样子,你就练习读哪句,要读到什么程度呢,要让我们听了你的读,就像看到那个狮子一样。 (1)这种石狮子我们见得最多,在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有两只这样威风凛凛的狮子。狮子吼叫起来可就了不得,你们学学狮子的吼叫。表演。再读。 (2)轻声读。板书“专心”,学习“专”字,共几笔,书空一遍。说话。表演“低着头,专心听”的样子。读这句要轻一点,不要影响倾听哦。 (3)“依在怀里”是什么样子,谁上台来和老师一起表演?是这样“依”的吗?看看他熟睡了没有?请你们全体读一读这句,看着小狮子熟睡的样子,该怎样读,知道了吧? (4)从这个“藏”字,你知道在做什么游戏?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可能在说什么?

三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10齐白石的画11卢沟桥的狮子鄂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一课一练10齐白石的画11卢沟桥 的狮子鄂教版 10 齐白石的画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ùmíng jīng lìmiáo huìbǎi xìng jīèlàzhúxīn xīn xiàng róng 【二】把以下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词中的意思,画〝√〞。 微〔〕足〔〕〔微:①细小,轻微;②衰落;③精深奥妙。〕欣〔〕〔〕荣〔荣:①草木茂盛;②兴盛;③光荣;④姓。〕【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以前画家从不画的东西蝗虫老鼠白菜玉米高粱稻麦 喇叭花蜡烛甚至扫把牛粪都一一进入他的画 2.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他画两只小鸡正在争夺一条蚯蚓。他画一群一群的蝌蚪,在水中游动。他画停在稻穗上的蝗虫,有绿色的翅翼,浅色的肚腹。他画的虾,身体还是透明的,仿佛要跳跃起来!如果没有童年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他是无法把这些画画得那样生动亲切的。 1.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争夺——〔〕游动——〔〕仿佛——〔〕 2.这段话里写了齐白石画中出现的小动物有。这些画中的小动物画得生动亲切,用一个成语形容那就是。 3.这段话中描述了齐白石作品中的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画出来,用心去读一读。 11 卢沟桥的狮子 【一】选一选,连一连。 diāo xiēhǒu lígài sh èn

歇雕厘吼甚概 【二】比一比,再组词。 挑〔〕导〔〕抗〔〕主〔〕桃〔〕异〔〕坑〔〕柱〔〕【三】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1.那就是有一座北京城西南石桥古老的卢沟桥举世闻名的 2. 很多地方习俗素有中国舞狮的 【四】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长吼;有的〔〕,好像专心听桥下的〔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还有小狮子大概〔〕,被大狮子〔〕······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 按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2. 这段话写了狮子 的特点。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

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人教版)

小小的船 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费品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拼音,还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学习也缺乏积极主动性。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月亮的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优美,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佳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入课文,让学生了解月亮船的来由,而后深入课文感觉“小小的船的可爱”,“我坐在里面的快乐”。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拓展其阅读的空间,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低年级阅读教学担负着识字、学词、学句、读文、积累语言等多重任务。而这节课则以阅读为主,在字、词、句的有机结合中升华阅读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小朋友们看见过怎样的月亮呢?(弯弯的、圆圆的、镰刀形的……)课件出示弯月、圆月的图片,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月亮。 3、揭题导入。美好的月亮,引起了人们奇妙的想象,有一个小姑娘,

第一课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第一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第一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学习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 2理解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时:(2时) 教学准备:(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 二、指导看图 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文,了解各段大意 自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 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2熟读文,理解文内容。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文。 二、读文分段 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 三、学习文 默读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长度、建筑年代) 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 )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4)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读文,了解段意。 (2)了解“七•七事变”。 四、总结文 说说喜欢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 2看图读文。 五、尝试背诵文第二自然段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卢沟桥的狮子_北京课改版

《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认读8个字。能够读写7个新词。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朗读课文,知道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非常有趣。为北京有这样著名的古建筑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非常有趣。同时为北京有这样的著名古建筑而感到自豪。 教学过程: 一、交流歇后语,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 生:数不清 师:这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 生:多。 师:对,很多很多。(板书:多)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曾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映示)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生: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师:您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了,世界上虽然有许多的桥,但是卢沟桥是最好的桥,很漂亮,很有价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马可波罗是世界上著名的旅行家,他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我们的骄傲。 师:这是我们北京人的骄傲! 生:说这座桥是独一无二的桥,是因为这座桥很有新意。 师:这就是说没有其他的桥可以和这座桥相比,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二、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就在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狮子,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尽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特点? 生: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特点。 师:请您把“大小不一”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去。 生:卢沟桥的狮子栩栩如生。 生:卢沟桥的狮子大的和小的有天壤之别,造型奇巧,各不一样。 师:您刚才说了,还有一个“形态各异”,请您也把它写上去。 师: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是怎样的大小不一呢?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找到课文,咱们一起来读。 生: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师:我觉得这个大的还不够大,小的还不够小,再来一次! 师:噢,原来大的这么大,小的这么小,卢沟桥的狮子有意思吧!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样,请同学们读下边的课文。你最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师:咱们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 生: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师:他说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你们说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的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 理解“挑衅”的意思。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课文原文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课文原文阅读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鄂教版第五册课文]11卢沟桥的狮子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语文A版第三册课文]15卢沟桥的狮子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有一座石头桥,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卢沟桥。它又叫狮子桥。桥两边的石柱上,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就像一个石狮子展览馆。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很不容易数清楚。民间有一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现在人们把这里的狮子数清了,总共有501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