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心理学美学

完形心理学美学
完形心理学美学

第二十章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如果说,注重心理学研究是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鲜明特点的话,那么,这一特点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因为该派美学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著名心理学家,而且更因为他们都十分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系列美学基本问题,并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自从上世纪下半叶费希纳开创了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法以来,效法者蜂起。影响之大,至今不绝。现代西方美学对审美经验的重视,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心理学美学构成了现代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异军突起,直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分析美学和艺术问题,成为本世纪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美学流派中的一个(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诞生在德国,作为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诞生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即针对以冯德(Wilhehn Wundt.1832--1920)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从心理化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各种心理复合体的构造,即分析研究构成各种心理复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原素构成心理复合体的方式和规律。格式塔心理学坚决反对这种把整体肢解开来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嘲笑构造主义心理学是“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是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相联系的。本世纪初,在物理学中,“场”这一概念的发展和“相对论”的创立,给予传统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念以沉重打击,构造主义心理学也就更显得陈腐落后了。在这一具体历史条件下,以维台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柯勒(耐蛾Kohler,1887一1967)、考夫卡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就以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引进现代物理学的“场”概念,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坚决反对元素分析,高度强调整体组织。它的一个核心论点便是“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另一个基本特点则是引用现代物理学中的“场”、“力”等重要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问题。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些基本特点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格式塔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它的含义“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①。实际上,格式塔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有机整体性。首先提出“格式塔性”(Gestal叩al菇t)概念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艾伦费尔斯(Qlristi锄咖Ehrenfels,1859---1932)①,他在1890年所写的<论格式塔性>一文中,根据康德的“知觉动作的完整性”概念和马赫的“客体的位移不会使知觉改变”的思想,通过对一组旋律的分析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旋律在知觉上的特性,不能由各个别音调的知觉特性在理论上相加而成。他强调指出,格式塔的知觉并不决定于具体的感觉元素,而是决定于感觉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全面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建立起一个别具一格的心理学美学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维台默、柯勒和考夫卡。在这三位心理学家中,只有考夫卡较为系统地研究过艺术心理学问题。而维台默在论述自己的心理学理论时,对于电影、音乐等艺术中包含的格式塔性问题略有涉及,柯勒也只是在问世于1938年的<价值在实际世界中的地位>一文中,在论及价值理论时谈到审美价值问题。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格式塔心

理学美学的创始人,主要是因为不论是在对艺术心理学的较为系统的研究中,还是在对审美价值等问题的偶尔涉猎中,他们都已自觉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美学问题,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是鲁道夫。阿恩海姆。他在现代西方美学史

1954年出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通过对视觉艺术的深入研究;系统地阐述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理论,从而使该书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扛鼎之作。

奥地利艺术理论家埃伦茨韦格和美国音乐学家迈耶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他们进一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艺术家的心理,推动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深入发展。而且,在他们两人的美学理论中,明显地具有融合其他流派美学观点的倾向。例如,埃伦茨韦格引进了精神分析学美学的某些重要观点,迈耶也致力于把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与信息论美学融合起来,从而拓展了该派美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考夫卡的“完形”理论

考夫卡是德国心理学家。他出生于柏林,曾就学于柏林大学。他和维台默、柯勒都曾受业于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司图姆夫(Cad Stumpf,1848--1936)。1909年。他以<节奏理论的实验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1911年至1924年,曾在德国基赞大学工作,19"24年移居美国,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斯密斯学院任访问教授。著有<心理发展原理>(1921年)、<知觉:格式塔学说引论>(1922年)、<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35年)等书。在美学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是<艺术心理学问题>(1940年)。

考夫卡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一个格式塔.(“完形”),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相互依存,处在一个有机结构的统一体中。他认为,“艺术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感染人们的。这意味着它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①。他要求艺术作品成为一种“优格式塔”。“一种优格式塔应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不仅使自己的各部分组成一种层序统一,而且使这统一有自己独特性质。对一个优格式塔作任何改动势必改变它的性质,而如果这种变动属于次要的方面.这格式塔势必退化。”⑦也就是说,艺术作品作为一种“优格式塔”,对于它的局部的任何改变都将影响它作为整体的性质。这里,考夫卡对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他把它们明确区分为主要的部分和次要的部分。如果对主要部分作了改变,那么整体的性质都将被改变;而对次要部分的改变则会引起该格式塔的退化。可见,在考夫卡看来,作为一个优格式塔的艺术作品应当是尽善尽美的。事实上,考夫卡本人也是这样要求优秀艺术作品的,他指出:“如果对一支乐曲的任何音符盼变动都有损于它的美,那么这曲子就是完美无瑕的。”在一幅名画上改动任何线条、形状、颜色的任何一点,势必降低整个画的质量。”③显而易见,考夫卡的这些看法是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有机整体性的观点在美学上的具体运用。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有机统一而成的整体,这并不是考夫卡的独创。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已明确指出,诗“所摹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里面的事件要有紧密的组织,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动脱节。要是某一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引起显著的差异,那就不是整体中的有机部分”①。考夫卡把对艺术作品的有机整体性的要求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更为细致地分析了构成艺术作品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具有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发展了亚氏的有机整体观点:

考夫卡还进一步考察了艺术作品的性质。他认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艺术作品具有要求性。他赞同柯勒的观点,认为各种事实可以分为“中性的事实”和具有要求的事实。当某人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他所体验到的自我就不是一个“中性的事实”,而是一个“具有要求的事实”。艺术作品也是“具有要求的事实”,因为艺术品总是向我们的自我发出要求。

然而,艺术作品与其他具有要求的事实又有本质的区别。当某人在烈日炎炎下长途跋涉,这时,他就会受到一杯泡沫四溢的啤酒的诱惑,这是一个“具有要求的事实”。因为这时的要求性的产生总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牵涉到自我,它涉及到啤酒与跋涉者的干渴之间的关系。然而一件艺术作品所固有的要求性却与此不同,它并不是满足主体的某种物质需要和欲望。其他的“具有要求的事实”即使只是对象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使主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例如,上述那杯啤酒,即使跋涉者只喝上一口,他的干渴也会得到缓解。他对于饮料的需要也会得到部分满足。艺术作品就不一样了。它的单独的一个部分并不能满足我们对它的欣赏要求,因为艺术品的魅力在于整体的结构特质之中。例如在绘画艺术中,我们可以显示出令人倾慕的美的、或者具有令人怜悯的悲痛的、或者使我们不寒而栗的愚昧而残忍的面孔,但是,“如果我们试图找出这些要求是从这些面孔的哪部分发出的,就会发现任何局部都不足以具有这些要求。我所试图描绘的特性存在于整个面部表情上”①。可见,考夫卡对艺术作品与其他“具有要求的事实”的区别所作的分析,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说明艺术作品的格式塔性,不仅它的结构是有机整体的,而且,对于欣赏者的魅力也就在于这种格式塔性。由此,考夫卡进一步得出结论:“由于艺术品的魅力来自它的结构,因此,对我们理解艺术心理学来说,最重要的就不是艺术品的结构所唤起的感情,而是这结构本身0”⑦他甚至认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即使欣赏者元动于衷,他仍能体验到艺术作品的存在,并成功地欣赏艺术作品。显然,在这里,考夫卡由于对艺术作品结构的高度强调而含蓄地否定了表现主义美学的核心观点。表现主义美学把情感的表现看作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并认为艺术欣赏也就是分亭荔术家所表现在作品中的情感。考夫卡否定情感对艺术欣赏的意义,认为可以无动于衷地欣赏艺术作品,显然违背了文艺欣赏中的一个基本事实,即艺术作品具有能感染人,打动人的情感。考夫卡的这一理论弱点在阿恩海姆那里得到了克服。阿恩海姆充分肯定艺术的表现性特征,并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加以解释,认为“造成表现性的基础是一种力的结构”③。相比而言,考夫卡的观点过于极端了。

考夫卡还对艺术创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从表面上看,艺术家在画一幅肖像画、谱写一首交响曲、设计一座教堂时,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实用的动机,例如,为了挣钱谋生,也可以为了与人竞争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等等,然而这些都是一些外在的动机,因为“这样的动机虽然能驱使艺术家从事创现作,但却不能指导他创作”①。艺术创作具有某种内在动机和要求,这完全不同于上述的那些外在的动机。在艺术创作中,是某种要求由于艺术样式、题材、主题、所运用的技巧等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例如,一幅水墨山水的创作,它就要求画家用两维空间进行创作,而且只能运用受所用媒介(墨、毛笔、宣纸)限制的艺术技巧进行创作。例如用毛笔的不同部位:笔尖、笔肚、笔根,不同笔锋:中锋、侧锋、逆锋和不同的墨色:浓、淡、枯、湿,就可以使画出的墨线和色块变化多端,具有不同的意趣,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表现效果。然而,考夫卡指出,艺术家在技艺上应当精益求精,“可是技巧还不是艺术”⑦。他举例说,一位钢琴演奏者的技巧可以极为高超,他的指法之娴熟可与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相匹敌,然而他可能只是一个“钢琴匠”,而不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艺术除了技巧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即对艺术作品内在要求的严格遵守。

谈到艺术创造,必然涉及到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首先,考夫卡认为,艺术与科学不同,在科学中,作为主体的自我只是一个“局外者”,因为在科学探讨所获得的知识模式或结构中,自我是没有地位的。在艺术中则不同,艺术涉及了艺术家自我的要求。艺术家创造的是一种新的现实,这个新的现实“主要是为了描述和表现他自己的世界的一隅,他在其中的位置,并使之永垂不朽”③。也就是说,艺术家使自我与世界交融,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这是一种所谓的“自我一世界”。“自我一世界关系变化无穷,在其中一端是包含着自我的世界,在另一端是被世界包围的自我。个别的艺术家、时代、流派,可以根据他们创作

中自我和世界的相对比重来加以区别。人们长期讨论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差异。”①从对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差别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考夫卡所涉及的实质上是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他既肯定了艺术创作要有现实基础,又看到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应该说,这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实践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考夫卡的美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自觉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艺术品的结构、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美学问题,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肯定了艺术所具有的创造性,较好地处理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这些都具有合理的因素。他的问题主要在于:由于过分强调艺术作品的格式塔性而完全否定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从而陷入了片面性。

第三节阿恩海姆的艺术美学

阿恩海姆(Ru如ⅡAmheim,l瓣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柯勒的追随者。曾就学于柏林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因不满希特勒的统治而移居美国,1946年加入美国籍。l肛1960年间曾任美国美学学会主席。阿恩海姆毕生从事教育和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三十年代,他主要致力于电影理论的研

①<当代美学>第415._14t6页。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德语:Gestalttheorie)理论,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中文名 格式塔外文名 Gestalt国家 奥地利及德国强调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意义 知觉的最终结果创始人 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1简介 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2产生 格式塔 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

勒。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 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 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 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

心理测试超准—25张图片辨别

[转] 心理学上诡异的23张图。。。有点意思2012-5-20 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女人和男人交往的... 1.这是一张静止的图片,你的心理压力越大,图片转动越快,而儿童看这幅图片一般是静止的。测试下您心理的压力。 2.下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 3.。【你能看到多少个人头?】0—4张:弱智;5—8张:一般人;9—11张:特别感性;11—13张:精神分裂。

4.密集恐惧症候群测试图!胆小的请慎点!

5.【测测你是男是女,据说很准】有些男人,性格中有女人的特质;有些女人,性格中有男人的特质。测试一下,你是纯正的男人(或女人)吗?凡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质多一点。 6.这是一个jpg 格式的图片,是静止的一副图片,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大,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大。

7.看着这个图,眼睛绕图三周转,如果看到了心在动,说明半年之内你的感情生活发生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 8.【不能看到某个圆圈中的数字,就说明某方面潜伏问题】不见1:侵略性强。不见2:智力较低。不见3:生活放荡败坏。不见4:倾向暴力领导。不见5:可能轻易被同性吸引,有潜在的同性恋倾向。不见6:可能轻易会精神分裂,需要额外的关注。(ps:1是25,2是29,3是45,4是56,5是64,6是8。)

9.【你的心情怎么样?】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 10.【你认为A和B所在方格颜色相同吗?】据说全世界只有0.003%的人和photoshop能看出它

完形心理学美学

第二十章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如果说,注重心理学研究是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鲜明特点的话,那么,这一特点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因为该派美学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著名心理学家,而且更因为他们都十分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系列美学基本问题,并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自从上世纪下半叶费希纳开创了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法以来,效法者蜂起。影响之大,至今不绝。现代西方美学对审美经验的重视,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心理学美学构成了现代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异军突起,直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分析美学和艺术问题,成为本世纪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美学流派中的一个(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诞生在德国,作为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诞生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即针对以冯德(Wilhehn Wundt.1832--1920)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从心理化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各种心理复合体的构造,即分析研究构成各种心理复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原素构成心理复合体的方式和规律。格式塔心理学坚决反对这种把整体肢解开来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嘲笑构造主义心理学是“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是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相联系的。本世纪初,在物理学中,“场”这一概念的发展和“相对论”的创立,给予传统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念以沉重打击,构造主义心理学也就更显得陈腐落后了。在这一具体历史条件下,以维台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柯勒(耐蛾Kohler,1887一1967)、考夫卡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就以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引进现代物理学的“场”概念,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坚决反对元素分析,高度强调整体组织。它的一个核心论点便是“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另一个基本特点则是引用现代物理学中的“场”、“力”等重要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问题。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些基本特点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格式塔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它的含义“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①。实际上,格式塔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有机整体性。首先提出“格式塔性”(Gestal叩al菇t)概念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艾伦费尔斯(Qlristi锄咖Ehrenfels,1859---1932)①,他在1890年所写的<论格式塔性>一文中,根据康德的“知觉动作的完整性”概念和马赫的“客体的位移不会使知觉改变”的思想,通过对一组旋律的分析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旋律在知觉上的特性,不能由各个别音调的知觉特性在理论上相加而成。他强调指出,格式塔的知觉并不决定于具体的感觉元素,而是决定于感觉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全面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建立起一个别具一格的心理学美学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维台默、柯勒和考夫卡。在这三位心理学家中,只有考夫卡较为系统地研究过艺术心理学问题。而维台默在论述自己的心理学理论时,对于电影、音乐等艺术中包含的格式塔性问题略有涉及,柯勒也只是在问世于1938年的<价值在实际世界中的地位>一文中,在论及价值理论时谈到审美价值问题。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格式塔心

格式塔心理学与完形填空

格式塔心理学与完形填空图式要求 一、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与完形填空: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里储存着已有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图式),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和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已有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起作用。该理论还认为人们在感知不完整事物时,在内心深处总是倾向于将其补全,使之“完形”即一个完整体(图式);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而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它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而完形填空正是一种需要补全,使之完形的残缺语篇材料。因此,完形填空是一种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而设计的语篇综合测试形式。 完形填空是以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和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为 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测试(Integrative Test),即从语篇(Discourse)的水平上来测试考生综合 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完形填空的创始人威尔逊泰勒(Wilson Taylor)说:“完形填空并不直接涉及特定的意思。它只是反复地从两种语言模式的相似之处取样:一种是写的人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语言模式,另一种是反映读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的猜测语言模式。” 二、格式塔心理学予完形填空解题技巧的指导 众所周知,利用上下文(已有图式)推断空白未知信息(即建构新图式)是完形填空题的考查目的,所以借助文意的层层推进,可以准确预测情节发展和文意延伸,从而巧妙推断空白未知信息(新图式)。现以下面这篇完形填空题为例,介绍如何利用“预测法”巧解题。 1、以首段内容为依据预测情节发生 2、以情节发展为依据预测情节发展 3 以情节发展为依据预测文章结局 三、做好完形填空题必备的技能 1、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近几年来的完形填空题的阅读量逐年提高,阅读时间减少。考纲要求完形填空题篇幅为一段约200~250 单词的文章,不过自1998 年起高考完形填空在词数上都超 过260 个单词,答题时间由原来的18 分钟减少为15 分钟。这在阅读难度及速度上都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领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完形填空人为地设置了很多空格,使文章支离破碎、残缺不全,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考生必须跳过空格,快速领悟文章主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路连贯,理解不偏离文章中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是指根据文章的主旨,通过上下文暗示,对整篇文章、整个段落或整个意群的整体文义的把握。 3、排除错误干扰的能力 完形填空题干扰项的干扰一般与语法结构无太大关系,重在文意干扰。因此,只要把握了文意和具体的语境,排除错误的干扰项就会很容易。 4、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心理测试题】非常准的图片心理测试

非常准的图片心理测试 在最短时间内选出你喜欢的图片 测试结果: 1无忧无虑,顽皮,愉快的人 你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你的座右铭是:生命只能活一次,因此你尽量享受每一刻。你好奇心旺盛,对新事物抱有开

放的态度;你向往改变,讨厌束缚。你觉得身边的环境都不断在变,而且经常为你带来惊喜。 2独立,前卫,不受拘束 你追求自由及不受拘束,自我的生活。你的工作及消闲活动都与艺术有关。你对于自由的渴求有时候会使你做出令人出人意表的事。你的生活方式极具个人色彩;你永远不会盲目追逐潮流。相反地,你会根据自己的意思和信念去生活,就算是逆流而上也在所不惜。 3时常自我反省,敏感的思想家 你对于自己及四周的环境能够比一般人控制得更好更彻底。你讨厌表面化及肤浅的东西;你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跟别人闲谈,但你跟朋友的关系却非常深入,这令你的心境保持和谐安逸。不介意长时间独自一人,而且绝少会觉得沉闷。 4务实,头脑清醒,和谐 你作风自然,喜欢简单的东西。人们欣赏你脚踏实地,他们觉得你稳重,值得信赖。你能够给予身边的人安全感,你给人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你对于俗气的,花花绿绿的东西都不屑一顾,对

时装潮流抱着怀疑的态度;对于你来说,衣服必须是实用及大方得体的。 5专业,实事求事,自信 你掌管自己的生活,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多于相信命运的安排。你以实际,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你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抱有现实的睇法,并且能够应付自如。人们知道你可担重任,因此都放心把大量工作交给你处理。你那坚强的意志使你时刻都充满信心。未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你绝不罢休。 6温和,谨慎,无攻击性 你生性随和,但处事谨慎。你很容易认识朋友,但同时享受你的私人时间及独立生活。有时候,你会从人群中抽身而出,一个人静静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并自娱一番。你需要个人的空间,因此有时会隐匿于美梦当中,但你并不是一个爱孤独的人。你跟自己及这个世界都能够和睦共处,而你对现状亦非常满意。 7具分析力,可靠,自信 你对事物的灵敏度令你可以发现到旁人忽略了的东西。这些就是你的宝石,你喜欢发掘这些美好的东西。你的教养对于你的生活

用格式塔心理学来分析完型填空能力培养

用格式塔心理学来分析完型填空能力培养 用格式塔心理学来分析完型填空: 看了一下课程文本里的关于格式塔心理学的阅读材料,很有收获。做完形填空实质上就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方法,要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这种格式塔心理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做完形填空的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例如烘云托月或万绿丛中一点红。 图形-背景交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当一位听众在聚精会神地听报告,报告人的讲话就成了“图形”,周围人的议论便成了“背景”。而当这位听众在与旁人讲话时,那么他俩的谈话就成了“图形”,而报告人的发言则成了“背景”。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图形与背景关系的这类变化,不仅在知觉中起作用,而且在学习和思维中也起作用。 由此可见,把一个完整的图形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完形填空题不也是如此吗?空出的空可以看作图形,已有的文章可以看作背景,背景对图形有一定的烘托作用,我们要根据背景,也就是已有的文本来填空,同时图形和背景是交替的,相对而言的,就像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完型中相对于已有的文本来说要填的空也是背景,我们也要看看填上空以后已有的内容能不能与其和谐统一为一个整体。一篇完型就是一个整体,每一句、每一个空都是其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整体阅读与部分分析相结合,才能选出合适的词来填空,使完型成为一篇和谐的文章。 克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被迫困居在特内里费岛,便从事于黑猩猩学习的实验。他给黑猩猩布置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观察它们如何解决问题,取得目的物——香蕉。这种情境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动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动物和目的物之间则由实验者设置了障碍。动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和障碍物的关系,然后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取得食物。他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顿悟学习” 顿悟学习就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或利用手杖将香蕉拉到手,或把箱子重叠起来,跃登其上取得高悬于屋顶下的香蕉,或将目的物推向相反的方向,用迂回的方法达到目的。 做完型填空题实际上也是一种顿悟学习的过程。完型中挖出的空就好象是上文与下文之间的障碍,也是我们与完成文章这个目的之间的障碍,我们必须先观察整个情境,也就是把整篇文章先大体看一遍,领会整篇文章含义(目的物)与所挖的空(障碍)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克服障碍,选出合适的答案,完成通顺合理的文章。有时我们做完型也是会用迂回的办法,反复看文章,反复推敲,有时看完后文再返回前面去填空,领会了情境之后再去克服障碍。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完形法则 1. 相近(Proximity)。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2. 相似(Similarity)。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3. 封闭(Closure)。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4. 简单(Simplicity)。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完形学派

一、代表人: 1. Gestalt 格式塔,部份的总和不等于整体。 2. 代表人物是F. Pals(培尔斯 1893-1970),1952成立完形机构,强调统整观念、 未竟事业。 二、评论:(一)优点:运用相当活泼,唤起无助案主的希望。 (二)缺点:忽略思考及人格特质。 前言及代表人物:完形治疗法是由十九世纪流行的存在主义与完形心理学导出的一派心理治疗法。存在主义注重人如何去经验(Experience)自己当前的存在,而完形心理学讨论人如何去“知觉(Awareness)“本身目前的存在,并认为“行为仍有组织的、统整的整体,而非特殊分离的部份“。完形治疗的始祖皮尔斯(Frederick S. Perls,1893-1970)取其精义以为:“有机体是一整体,具有统整的功能,身体、心理及心灵是同时存在的。“并兼采各种心理理论。完行至疗法为存在治疗的一种形式,强调人人皆须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肩负起自我成长的责任。它的基本假设是:人人都可有效地处理生活上的问题,谘商员(Therapist) ,只是协助当事人增进其自我知觉,自我感受(Feeling)与自我体验(Experience)现在的情况。此外,完形治疗法并从二分法来说明个体的知觉;健康的人其经验必能形成一有意义的整体,而不适应或失常的行为仍是心理历程中极端(Polarization)现象的表现,要解决该问题,需将极端或不和谐因素加以揭露,再经由面对是时与自我开放的过程,达到改变个人行为的目的。波尔斯于一八九三年八月八日生于柏林一中低阶层的犹太家庭。波尔斯早年在德国开始其生涯,于一九一六年得到了精神病学方面的医学学位(M.D.),同年加入德军。战后于一九二九年在法兰克福(Frankfurt)的古德斯坦

完形心理学在生活中的经典应用

完形心理学在生活中的经典应用 都说犹太人善于经商,坊间流传着很多犹太人经商的经典故事,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其中暗合了许多心理学的原理。现随便摘其中一个,以大家分享。 穷售货员费尔南多在星期五傍晚抵达一座小镇。他没钱买饭吃,更住不起旅馆,只好到犹太教会堂找执事,请他介绍一个能提供安息日食宿的家庭。 执事打开记事本,查了一下,对他说: “这个星期五,经过本镇的穷人特别多,每家都安排了客人,惟有开金银珠宝店的西梅尔家例外。只是他一向不肯收留客人。” “他会接纳我的。”费尔南多十分自信地说,转身来到西梅尔家门前。等西梅尔一开门,费尔南多神秘兮兮地把他拉到一旁,从大衣口袋里取出一个砖头大小的沉甸甸的小包,小声说: “砖头大小的黄金能卖多少钱呢?” 珠宝店老板眼睛一亮,可是,这时已经到了安息日,按照犹太教的规定不能再谈生意了。但老板又舍不得让这上门的大交易落入别人的手中,便连忙挽留费尔南多在他家住宿,到明天日落后再谈。 于是,在整个安息日,费尔南多受到盛情的款待。到星期六夜晚,可以做生意时,西梅尔满面笑容地催促费尔南多把“货”拿出来看看。 “我哪有什么金子?”费尔南多故作惊讶地说,“我不过想知道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而已。”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们天生倾向于去完成未完成的形式。拿一个有缺口的圆给人看,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回答你:“这是一个圆”。因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所知道的补回了这个缺口。对于未完成的事情,人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形成个人的意义。 其实,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只是他们自己所构建成的知觉经验罢了,人们通常将他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的经验,组织成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所谓的真实,只不过是他们将从外面世界里所获知的部份信息,赋予他们自己的意义而矣。 犹太人费尔南多设计了故事的前部份,利用人天生对未完成的情况形成个人的意义这一原理,让对方去完成,自己进行一些“合理”推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犹太人认为,谈判是人与人的较量。因此,谈判中了解人的心理是至关重要。 因此,心理学不但是治疗师要学的学问,在商业经营中,如果懂得心理学,那必然是如

心理学上准的诡异的测试图片

心理学上准的诡异的测试图 1. 测测你是男是女据说很准 有些男人,性格中有女人的特质;有些女人,性格中有男人的特质。测试一下,你是纯正的男人(或女人)吗?凡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质多一点。 2. 测你的单纯程度 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

测你的桃花运怎样 这是美国应用心理学教授卡拉文设计出来的图片,图片转动的快慢,取决于你内心视觉感官,图片转得越慢,你的桃花越旺。香港婚烟注册处曾以此作为告诫恋人适宜领证的测试,据说小孩子看这幅图片是不动的。转得太慢的暗爽一下,转得快的把男朋友和女朋友也拉来让TA看看。 4.

测你的情感是否顺利 看着这个图,眼睛绕图三周转,如果看到了心在动,说明半年之内你的感情生活发生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 5. 你认为A和B所在方格颜色相同吗? 据说全世界只有0.003%的人和photoshop能看出它们的颜色是相同的。

你的心情怎么样?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 7. 心理压力测试图 这是一张静止的图片,你的心理压力越大,图片转动越快,而儿童看这幅图片一般是静止的。测试下您心理的压力。

不能看到某个圆圈中的数字,就说明某方面潜伏问题 不见1:侵略性强。不见2:智力较低。不见3:生活放荡败坏。不见4:倾向暴力领导。不见5:可能轻易被同性吸引,有潜在的同性恋倾向。不见6:可能轻易会精神分裂,需要额外的关注。(ps:1是25,2是29,3是45,4是56,5是64,6是8。) 9.

格式塔心理学与完形填空

格式塔心理学与完形填空 格式塔心理学与完形填空图式要求 一、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与完形填空: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里储存着已有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图式),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和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已有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起作用。该理论还认为人们在感知不完整事物时,在内心深处总是倾向于将其补全,使之“完形”即一个完整体(图式);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而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它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而完形填空正是一种需要补全,使之完形的残缺语篇材料。因此,完形填空是一种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而设计的语篇综合测试形式。 完形填空是以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和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测试(Integrative Test),即从语篇(Discourse)的水平上来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完形填空的创始人威尔逊泰勒(Wilson Taylor)说:“完形填空并不直接涉及特定的意思。它只是反复地从两种语言模式的相似之处取样:一种是写的人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语言模式,另一种是反映读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的猜测语言模式。” 二、格式塔心理学予完形填空解题技巧的指导 众所周知,利用上下文(已有图式)推断空白未知信息(即建构新图式)是完形填空题的考查目的,所以借助文意的层层推进,可以准确预测情节发展和文意延伸,从而巧妙推断空白未知信息(新图式)。现以下面这篇完形填空题为例,介绍如何利用“预测法”巧解题。 1、以首段内容为依据预测情节发生 2、以情节发展为依据预测情节发展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贡献和局限 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倡导者是德国的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他们于192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许多支持者,使完形心理学派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完形心理学派主张,研究心理现象的整体、形式或形状,音译为格式塔,意译为“完形”,他们以此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宣称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现的结构性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一、基本理论 1.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完形心理学家虽然反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但他们也承认“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完形心理学不否认意识,并且也宣称以行为为心理学的对象。考夫卡认为,如果我们从行为开始而为意识和心去找一个位置,却要比我们从心或意识出发而为行为去找一个位置更加容易。所以他主张要选择行为作为完形心理学的基石。 完形心理学从现象学的理论基础出发,主要是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为其研究对象的。苛勒把直接经验和意识视为同义语,并主张用直接经验一词取代意识。 完形心理学认为,对直接经验的观察是一切科学的来源和基础。所谓直接经验,指一个人直接感知到的知识经验。它同物理世界有时是符合的,有时也不相符合。苛勒把直接经验又分为两种:一是客观经验,指可共证的经验,即彼此可取的一致的客观经验,它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一是主观经验,指不可共证的经验,即别人不能直接经验的自我觉察和感受,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物理学只研究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而心理学则既要研究主观经验又要研究客观经验。心理学和物理学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物理学可以采用客观的研究法和量的测量,至于心理学则须满足于质的研究和推测。所以,心理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就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相互印证,不能像华生行为主义那样漠视意识或经验的功能。 考夫卡和苛勒一样,亦坚持以基于直接经验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也很赞赏托尔曼的观点,反对研究分子行为,主张研究整体行为。由于分子行为产生于机体内部,整体行为产生于一种环境之中,因而他把环境又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两种。地理环境就是外界的现实环境,行为环境就是心中意识到的环境。考夫卡认为,行为既产生于行为环境,又受行为环境的调节。考夫卡从完形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场的概念,由行为和环境又演化出一系列所谓“心理学的场”,如物理场、环境场等,考夫卡明确规定,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就是说,心理学不仅要研究行为,而且还要研究包括自我和环境在内的心理物理场。 根据完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但完形学派反对行为学派那种排斥意识和直接经验而只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观察方法,也不赞成构造学派那种排斥事物的对象和意义而只强调感觉元素的内省分析法。 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在考夫卡看来,有两种观

心理测试图片——23张神奇图片测试你的心理素质

23张神奇图片测试你的心理素质 1.这是一张静止的图片,你的心理压力越大,图片转动越快,而儿童看这幅图片一般是静止的。测试下您心理的压力。 2.下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 3.【你能看到多少个人头?】 0—4张:弱智;5—8张:一般人;9—11张:特别感性;11—13张:精神分裂。

4.密集恐惧症候群测试图!胆小的请慎点!

5.【测测你是男是女,据说很准】有些男人,性格中有女人的特质;有些女人,性格中有男人的特质。测试一下,你是纯正的男人(或女人)吗?凡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质多一点。 6.这是一个jpg 格式的图片,是静止的一副图片,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大,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大。 7.看着这个图,眼睛绕图三周转,如果看到了心在动,说明半年之内你的感情生活发生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

【不能看到某个圆圈中的数字,就说明某方面潜伏问题】

不见1:侵略性强。 不见2:智力较低。 不见3:生活放荡败坏。 不见4:倾向暴力领导。 不见5:可能轻易被同性吸引,有潜在的同性恋倾向。 不见6:可能轻易会精神分裂,需要额外的关注。 (ps:1是25,2是29,3是45,4是56,5是64,6是8。) 9.【你的心情怎么样?】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 10.【你认为A和B所在方格颜色相同吗?】据说全世界只有0.003%的人和photoshop能看出它们的颜色是相同的。

探析完形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1979969.html, 探析完形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徐耀华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10期 摘要: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受不仅仅只是看到的真实世界的一部分,还有想象出来的想象世界的那部分,纯粹的感觉在现实世界中是很少的,感觉和知觉总是联系在一起,因为视觉与思维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与个体的人生经历和心理感受有关,尽管每个人的心理感受不尽相同,但是人们对大部分的事物却有着相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思维与视觉经验相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完形;整体;知觉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39-02 一、完形心理的理论起源 完形心理学是探讨人类对于图像的认知反应的一种学科,它是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了解并掌握完形心理学,对于从事设计活动的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是最基本的技能。在讨论完形心理学的意义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完形心理学的发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完形”即“整体”的意思,在德文中“整体”的译音为“格式塔”(Gestal t),所以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起源于德国,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维台默、考夫卡和苟勒。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对知觉所进行的一整套心理学研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理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苛勒声称:“在德文里,‘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含义为‘形式’或‘形状’, 即描绘物体的性质。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它还具有作为某种被分离 的具体个体和独实体的这样一含义。” 二、完形心理学与工业设计的现实意义 完形心理学的部分原理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理论和研究述及了这样一个观念,即人们的审美观对整体与和谐具有一种基本的要 求。简单地说,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也就是说,我们先“看见”一个构图的整体,然后才“看见”组成这一构图整体的各个部分。其实,人们所感知

最准的15道心理测试

最准的15道心理测试 看15张图,结果准的让人尖叫! 看透你的内心,被誉为世界上最诡异的15张图。 01. 这是一张静止的图片,你的心理压力越大,图片转动越快,而儿童看这幅图片一般是静止的。测试下您心理的压力。 02. 下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 03. 你能看到多少个人头?0—4张:弱智;5—8张:一般人;9—11张:特别感性;11—13张:精神分裂。

04. 测测你是男是女,据说很准。有些男人,性格中有女人的特质;有些女人,性格中有男人的特质。测试一下,你是纯正的男人(或女人)吗?凡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质多一点。 05. 这是一张静态图片,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大,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大。

06. 你的心情怎么样?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 07. 第七届年度最佳幻觉比赛(Best illusion of the year contest)在美国佛罗里达评选出了冠军作品:爱的面具(Mask of Love),它的谜题是——面具中的人像,其实是一男一女在Kiss,你看出来了吗?

08. 心理测试:心理压力越大,黑色小点闪动得就越快,该死的小黑点还是安静点吧 09. 一张图片测试你的好色程度。60秒内,你能找到几只海豚?找到3只以下的童鞋读《知音》提高修养去吧!(这图很有趣。孩子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一群玩耍的海豚,但是成年人第一眼看到的却是“另一些东西”。画名为《海豚的爱》)你找到几只海豚?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本德视觉动作完形测验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本德视觉动作完形测 验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本德视觉动作完形测验”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本德视觉动作完形测 验 一译“本德视觉动作格式塔测验”,亦称“本德格式塔测验”、“本德完形测验”。 心理测验工具。 用于诊断个体知觉障碍和脑组织损伤以及各种类型的临床心理症状(如精神病、压抑等)。 美国神经病学家本德1938年编制,后经科皮兹(1960)、海英(1964)、赫特(1969)、沃尔曼(1974)等人陆续修订。 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 测验的项目由9张画有各种几何图案的图片构成,这些图案均来自韦特海默1923年格式塔研究的实验材料。 测验时,要求被试把呈现的几何图案复制一份,时间不限,画完为止。 然后,对照评分系统,对被试复制的图案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不能简单地认为被试复制图案时所犯的错误是缺少艺术才能,而应该认为他们存在一定的障碍。

可个别施测,也可集体施测。 测验最初是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原则选择给被试的几何图形,解释被试复制结果中存在的障碍。 对该测验结果的解释已不再强调格式塔心理学的原则,而更强调被试反应的系统差异。 实施时分为三步:(1)复制阶段,即要求被试依据主试呈现的标准刺激图形复制一个相同的图形。 (2)精细化阶段,即将被试复制的结果同标准刺激同时呈现给被试,要求他们看标准刺激图,看自己复制的图形哪里存在不完善之处,对其进行修改,使复制的图形达到“更好”。 (3)联想阶段,让被试看标准刺激图和自己修改后的复制图,告诉主试他首先想到了什么。 对被试反应结果的评定主要根据复制图形和联想结果。 该测验证明可以诊断感觉障碍、脑组织疾病、精神分裂症、狂郁症患者、精神变态、心理障碍等,以及用于诊断压抑、焦虑状态、各种适应问题和学习障碍等。 该测验因施测方法简便,在美国被广泛应用,不过其信度、效度受到质疑。 对使用者要求较高,使用者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并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德视觉动作完形测验图形

完形心理学治疗教学工作坊

完形心理学治疗教学工作坊 完形治疗为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实务上提供了概念和确实可行的方法与技术。 定义简述:任何以一个整体被经验的事物都可以是一个“完形”。 理论来源:第一精神分析;第二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第三完形心理学。 核心观点:第一相对于一些着眼在未知、甚或不可知的取向,完形心理学的看法是活在此时此地。第二只有当我们存在于与其他事情的关系中时,才可能真正地了解我们自己。这两个孪生的观点,当下的觉察及互动的场域,界定了完形治疗的主旨。 理论发展:完形治疗由许多概念和个人交织合作在一起而形成,1951年《完形治疗》一书的出版,是完形治疗清楚定义的理论与实务的代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心理治疗专业中最常被提及的,精神分析以外的另一种心理治疗的选择。完形治疗在注重以当下为中心的核心观点的同时,对于场域观念有更多的了解。承认治疗过程包括治疗室之外的环境,在治疗中治疗师更愿意承担一个更为主动而突显的角色,以及同样愿意去要求当事人在他/她自己的成长上面更为主动。这都反映了来自完形治疗的不同影响。 完形治疗师相信:当任何整体是一致、清楚、密合时,便更具有冲击力及生命力。完形治疗师视身/心为一体,而且把我们自己带入

到个人的身体层面,正如我们对情绪的、精神的及认识的层面感兴趣一样。 课程设置:分四个单元完成,9月开课,总计22个课时。 一单元:完形治疗的理论二单元:诊断 三单元:治疗的各个阶段四单元:完形治疗的应用(案例分析) 参加教学工作坊的要求: 1)热爱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理论。 2)热衷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和沙盘游戏分析。 3)学习前需认真看完08版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 符合以上要求的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及心理学爱好者均可参加教学工作坊。 教学工作坊收费:600元/人(介绍新人参加均优惠300元/人) 绎芯分析心理学咨询研究所

心理学上诡异的32张图

心理学上诡异的32张图。。。有点意思 和心理学有关的图。。。真厉害啊。。。 1.这是一张静止的图片,你的心理压力越大,图片转动越快,而儿童看这幅图片一般是静止的。测 2.下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 3.。【你能看到多少个人头?】 0—4张:弱智;5—8张:一般人;9—11张:特别感性;11—

4.密集恐惧症候群测试图!胆小的请慎点!

5.【测测你是男是女,据说很准】有些男人,性格中有女人的特质;有些女人,性格中有男人的特质。测试一下 凡是第一眼看下图是鸭子的,就是男人特质多一点,凡是第一眼看到是兔子的,就是女人特 6.这是一个jpg 格式的图片,是静止的一副图片,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大,内

7.看着这个图,眼睛绕图三周转,如果看到了心在动,说明半年之内你的感情生活发生了一些比 8.【不能看到某个圆圈中的数字,就说明某方面潜伏问题】不见1:侵略性强。不见2:智力较低。不见3:生活导。不见5:可能轻易被同性吸引,有潜在的同性恋倾向。不见6:可能轻易会精神分裂,需要额外的关注。( 是56,5是64,6是8。)

9.【你的心情怎么样?】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

10.【你认为A和B所在方格颜色相同吗?】据说全世界只有0.003%的人和photoshop能看出它们 11.第七届年度最佳幻觉比赛(Best illusion of the year contest)在美国佛罗里达评选出了冠军作品:爱的 题是——面具中的人像,其实是一男一女在Kiss,你看出来了吗?

格式塔心理学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学科背景 社会背景: 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现象学的这一认识过程必须借助于人的直觉,所以现象学坚持只有人的直觉才能掌握对象的本质,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这对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具体指导。 科学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界产生了许多新发现,其中物理学的“场论”思想就是其中之一。科学家们把“场”定义为一种全新的结构,而不是把它看作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简单相加。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接受了这一思想,并希望用它来对心理现象和机制做出全新的解释。因此他们在自己的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新名词,如考夫卡提出了“行为场”“环境场”“物理场”“心理场”“心理物理场”等多个概念。 心理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还有其特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其中主要有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马赫认为感觉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基础,也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而这些感觉与其元素无关;物体的形式是可以独立于物体的属性的,可以单独被个体所经验。马赫的这些理论,尤其是反元素主义的观点,直接被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所吸收和利用。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马赫的理论,倡导研究事物的形、形质。形质学派的整体观是一种朴素的整体观。这种理论也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心理学十大门派

心理学十大学派综述 发布时间:2009-03-28 来源于: 心理学论坛作者: xinlixuer 共有2 人发表评论点击查看 [分享] [评 论] [收藏] 一、内容心理学派 1、发展背景及代表人物: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冯特一生治学严谨,论述丰硕。1865年,他出版的《人体生理学教本》》一书,曾得到与他同时代的恩格斯的肯定,而《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由于"内容"与"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兴盛了二三十年。 2、主要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在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3、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方法上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既然依赖于个体的直接经验

完形疗法

完形疗法 一、何谓完形 完形(Gestalt)是德国字,原意为形状、图形。完形一词、源自一群研究知觉的德国心理学家,他们发现,人类对事物的知觉并非根据此事物的各个分离的片断,而是以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为单位。因此,把各个部份或各个因素集合成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即为完形。 此外,就『形与景』的角度而言,能将目标物从周遭的背景环境中区辨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物上,明白的辨别出它与背景环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即形成『背景』与『形』的意思。 二、创始人Frits Perls 完形治疗学派为 Perls 所创立,Perls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也是心理学历史上首次成功地把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思想、技术结合为一体的人,并由此创造出完形治疗。 Perls 特别重视『身体感觉』或『身体语言』,在这之前的心理治疗,语言是『形』,身体『背景』, Perls 恰恰相反,语言『景』,身体『形』,他认为语言意识性高,容易撒谎,身体却是潜意识的。潜意识比意识更诚实,察觉『身体的感受或非语言的表现』,更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基于此完形治疗法主张放弃理性,去倾听身体的感觉。 完形治疗结合了东方禅宗思想和西方心理学思想,又称禅宗疗法,作为一门基础的治疗方法,其影响非常广泛。尤其完形疗法强调的自我觉察,是心理咨询师和心灵成长爱好者的基础工具。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完形治疗-即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是效果明显的一支学派,不论运用在个人自我成长、创伤治疗、人际关系的建立或是专业助人工作,都有令人称奇的功效。作为现代心理治疗领域内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完形疗法影响了众多心理治疗学派及相关领域,如:NLP,家庭治疗,艺术治疗,萨提尔(SATIR),超个人心理学,舞蹈治疗,企业教练团体咨询等。 三、理论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