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与将来

一、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

《汉书》记载: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段叙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生产场所、加温方式和种植作物,说明我国在汉代就有了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

(一)总结推广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阶段

建国初期,总结北京、济南、沈阳等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形成了以风障、阳畦等为主的保护地栽培体系。

(二)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推广普及阶段(50-80年代)

50年代中期,建成小拱棚用作蔬菜早熟栽培;

60年代,PVC(聚氯乙烯)代替玻璃成为主要覆盖材料。

1965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竹木骨架的塑料薄膜大棚,占地667 m2,生产早春

黄瓜,提前一个多月采收。

“六五期间”,研制装配式热镀锌钢管塑料大棚

连栋化、高大化、规模化发展

地膜覆盖推广(学习日本,1979年)

(三)日光温室和遮阳网、防虫网、避雨栽培普及推广阶段(80-90年代)80年代中期,大连和鞍山等农业科技工作者研发高效节能型的拱圆式塑料

日光温室及其栽培技术,在高纬度地区进行冬春茬黄瓜不加温栽培,实现1月上市,4月初结束。

80年代后期,遮阳网代替传统的芦帘荫棚覆盖生产夏秋季节栽培。(从冬季拓展到夏季)

随着环保意识增加,90年代开始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和避雨栽培。

(四)大型现代化温室引进与国产化发展时期(以90年代为主)

1995年,北京中以合作农场率先从以色列引进现代化大型塑料温室。

1996年,上海从荷兰引进15 hm2venlo型现代全自控温室。

之后从荷兰、以色列、美国、法国、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引进了175.4hm2现代温室。

现代温室的发展带来了工厂化穴盆育苗技术的发展。

无土栽培的兴起。

避雨栽培的日益增多(蔬菜育苗、高档夏菜和欧亚种葡萄栽培)。

二、我国当前设施园艺现状

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范围已经涉及到建筑、种植、管理、材料等等众多领域范畴,因此在园艺产品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涵盖的科学技术含量也是具有领先水平,从设施园艺的发展水平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在农业现代

化水平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是让人们感到满意。随着我国进入WTO 以后,我国的园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快速的发展到

世界水平。我国虽然在栽培园艺方面有着很古老的历史,但是新的温室栽培技术还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温室栽培技术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设施园艺的发展达到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为例就出现了大型的引进先进技术的大型联东温室,

还引进了成套的设备和栽培技术。通过数据统计,我国在2012 年就已经达到了172万hm2,预计到2-30 年我国将达到200 万hm2 以上。到时候将是世界第一的水平,其塑料棚与日光温室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面对充满挑战的21 世纪,今后设施园艺应从生物-环境-工程三方面,将单项技术进行综合配套、规范化和系统化。对国外的先进设施设备引进、消化、吸收。环境控制应向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我们的整体发展与需要校对出发,沿海城市需求量比北方需求量大,所以设施栽培出现区域化水平,相信随着北方的发展,将来的发展确实将是北方超过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 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 中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设施面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2.1 产业发展方面

近10 年来, 大量的温室制造及配件生产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各

种类型的温室和大多数的温室配件都基本能够实现国产化,不少温室配件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市场份额, 少数企业还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了一些

新产品。大量的农业示范园区在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控制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设施栽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无土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

的推广应用, 部分园区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科研方面

2.2.1 温室结构和设备研究

在完成对国外温室的消化吸收后, 近几年中国相继开发和推广了一些有自

己特色的温室类型。目前结构上比较先进的文洛型温室, 在全国许多地方的农业园区都可以见到。中国北方地区在连栋塑料温室的结构改进和日光温室的提高方面作了许多研究, 南方地区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对连栋塑料温室的结构改进

的同时,对单栋塑料大棚作了不少的研究。在温室专用设备和覆盖材料上也有一些研究,并有相应的产品。

2.2.2 温室作物模型和环境模型研究

中国的作物模型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大田作物方面的, 但由于大田作物与温

室作物在形态学上虽然有比较大的差异,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机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这些研究对温室作物模型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大田作物模型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的同时, 也部分地开始了温室作物模型方面的研究, 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凭借资金和

人才的优势也开始了相关的研究。不少科研院校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病虫害等环境因子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温室环境控制模型。2.2.3 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

在温室环境控制设备及技术方面, 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等在基于单片机应用条件下的工业现场控制总线技术、远程通信系统及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分布式网络控制技术、蓝牙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国产的温室控制系统开始在一

些农业园区中使用。

2.3 标准化方面

近年来中国温室行业在借鉴国外温室行业、总结国内温室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相继出台了一些温室行业标准。在栽培管理模式上, 也有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始启动。

三、世界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世界园艺设施的发展阶段

原始阶段:约2000多年前,我国使用透明度高的桐油纸做覆盖物,建造温室。古罗马是在地中挖成长壕或坑,上面覆盖透光性好的云母板,并使用铜的烟管进行加温,此时可以说是温室的原始阶段。

发展阶段: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等真正发展起来,尤其以荷兰、日本为首的国家发展迅速,而且附加设备增多起来。

飞跃阶段:70年代以后,大型钢架温室出现,自动控制室内环境条件已成现实,世界各国覆盖面积迅速增加,室内加温、换气等附加设备广泛运用,甚至出现了植物工厂,完全由人类控制作物生产。今后将向着节能、高效率、自动管理反向发展。

(二)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荷兰、日本、美国、以色列为代表)(1)设施面积较大,发展程度不同

世界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北美的加拿大、美国;西欧的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中东的以色列、土耳其;亚洲、大洋洲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猪瘟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摘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FSV)引起的急性、热性、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随着人们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疫苗的广泛应用,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又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死灰复燃之势。因此研究当前猪瘟的流行现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猪瘟的有关特点,希望能对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 关键词:猪瘟,流行现状,原因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1)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1)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1) (三)猪瘟流行病学 (2) 二、猪瘟的症状及病变 (2) (一)急性型 (2) (二)慢性型 (3) (三)迟发性型 (3) (四)病理变化 (3) 三、预防措施 (4) (一)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4) (二)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4) (三)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4) (四)改善饲养管理 (4) (五)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猪瘟 (4) 四、疫情处理 (5) (一)消毒 (5) (二)加强免疫监测 (5) (三)完善免疫计划 (5) (四)隔离、消毒 (5) 五、疫苗种类及处理方法 (5) (一)乳兔苗 (5) (二)细胞苗 (5) (三)淋脾苗 (6) 六、参考文献 (6)

引言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所引起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疾病,它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发病率达95~100%,主要特征是高热稽留、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广泛出血、坏死、梗塞等变化。本病遍布于世界各国,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瘟病毒是一个活体,它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因在体外继代或体内抗体压力下,而减弱其原有的毒性。反而减弱的毒力也可因在敏感个体继代感染后而增强或恢复原有的毒力。由于这种情况,当前猪瘟病毒已形成强毒、中间毒、弱毒型同时存在,初发地区强一点,常发地区弱一些。其中,强毒株不论猪的品种、年龄均可导致大多数猪发病和致死;中间毒株因自身抵抗力对感染有影响,发病后可能引起死亡,但也有从感染中康复的;弱毒株的感染,仅限于抵抗力弱的猪体,虽有点免疫性,但挡不住毒体入侵的发病猪,死不了,活不旺,也有长期带毒传播的,这类弱毒株只有对小猪或胎儿较易引起致病和死亡,它多发于免疫制度不健全,形成免疫紊乱,饲养管理不良的猪场或农村的猪群。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我国是猪瘟流行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猪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2004~2005年,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报告猪瘟疫情,发病135633头,死亡68771头,扑杀16320只。王先明等2006年报道,2001~2006年5月份以来,在东南及中南部分省份发生的猪高热病,尽管是多病原的引起的混合感染,但猪瘟病毒被公认为感染率偏高,孟长泽等对所在兽医院的猪瘟病例进行统计表明,从2003~2005三年中,猪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5%。张家峥等报道,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是猪瘟,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猪瘟仍对我国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 在我国,除香港、澳门外,其它3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都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地发生和发现过猪瘟的流行,在上述省、市地区的猪场均分离到猪瘟病毒。近5年来,从8个省、市的19个猪场采取15736份样品,检查猪瘟带毒情况,结果表明:带毒猪1822头,带毒率为4.61%~30.7%,平均为11.58%。据估计,我国每年因HC死亡的猪占病死猪的30%左右。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历史上,猪瘟发源于美国,类似猪瘟的报道大约在1810年田纳西州福莱克林,1887年报道的发生猪瘟的已有35个州,后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火车的问世对本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由于世界各国采取了消灭猪瘟的有力措施,许多国家、地区已宣布消灭该病,尤其我国50年代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自问世以来,猪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自19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猪瘟以来,猪瘟在世界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因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近20年来,不少国家

我对设施园艺的认识

我对设施园艺的认识 现代化园艺设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连续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率,高效、均衡地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它可以不受地点和气候的影响,四季稳定生产,在寒冷地带、沙漠地带,甚至在宇宙空间和地下空间也能提供新鲜的植物,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 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间 现在世界各国的设施园艺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像园艺强国的荷兰,以先进的鲜花生产著称于世,玻璃温室全部由计算机操作。其设施园艺生产具有以下特点: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一般一个农户只生产一种蔬菜,温室生产集中在西部冬暖夏凉的沿海地区,且运输方便,产品可迅速销运;实行无公害生产,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农药及激素的使用、营养液循环包括废弃物的再利用等,只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没有毒害的化学药品,使产品没有污染,生产过程也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荷兰的园艺设施产业通过利用最新技术,创造出最理想的环境和栽培方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整个生产、供应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完美的结合,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使其园艺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设施园艺栽培技术在日本得到普遍应用,如在鸟取县的沙漠地带进行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播种、间苗、运苗、灌水、喷药等作业的自动化、无人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灌水量、水温自动调节,CO2施肥自动调节,温室通风换气自动调节等。通过控制各种相应的操作设备来控制上述内容,以达到给作物创造最佳生长环境的目的。对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的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1)单因子控制。这是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进行单独控制的方法,其中主要是控制温度,其次是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或基质)的湿度。其局限性在于外界气候的变化随时影响到室内的小气候,靠人工指令随时进行相应改变是很难办到的。(2)多因素综合控制。这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因素的方法,将各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要求输入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余因素自动做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素,温度、湿度和CO2浓度为随变因素,使这4个主要环境因素随时处于最佳配合状态。 2.作业自动化温室设施栽培包括耕耘、育苗、定植、收获、包装等,作业种类多,像摘叶、防除、搬运等作业反复进行,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又由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等不良劳动环境,需要发展作业自动化。目前蔬菜、花卉和苗木生产的数量不断增加,育苗中移苗工作需要很多劳力,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在发达国家发明了机器人移苗机。机器人还能根据光反射和折射原理,准确地测定植物需水量,从而进行灌溉的控制。为此,一些发达国家也进行了与此相关联的种苗的特性、优质种苗的选择方法、间苗方法等基础技术的研

猪瘟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

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 摘要:猪瘟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典型猪瘟频发的大流行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日益严重,同时发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甚至一些免疫后的猪也会发病,母猪持续性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先天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现象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猪瘟流行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我国现阶段在规模化猪场或部分地区是可以实现猪瘟的净化。 关键词:猪瘟;流行病学现状;防控策略

前言 猪瘟又称经典猪瘟(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是由猪瘟病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CSFV的毒力除有强弱之分外,还有稳定性的变化,即CSFV毒力有易变的特性[1]。猪瘟病毒和牛腹泻-黏膜病病毒具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在血清学上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有交叉反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2002)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猪瘟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2]。 近30多年来,有不少国家先后采取消灭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国家已宣告消灭本病,如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英国、法国、新西兰、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等国家都消灭了猪瘟。有些国家已基本控制了该病。另有许多国家都正在逐渐实施猪瘟净化工程。近年来公布的资料显示,全世界现仍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猪瘟。主要分布在南美、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及亚洲国家,其中非洲3个、美洲13个、亚洲14个、欧洲20个[3]。 我国是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占全球比例接近50%,猪肉消费占国内肉类消费的60%。所以,本文对猪瘟相关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进行一个综述性的讨论,以对我国猪瘟净化提供依据。 1. 猪瘟的流行现状 1.1 流行范围更广 我国自2007 年实行CSF 强制免疫政策后,CSF 在我国的大规模暴发流行得到控制,这与我国CSF 免疫的范围广、密度高、强度大密切相关,大规模免疫接种使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率,但是在缺乏有效运输与市场检疫情况下仔猪的频繁交易和流动也导致了CSF 的流行范围更广。目前散发流行已经成为CSF 主要的流行形式,且流行规模较小、疫区显著减少、影响程度较轻、季节性不明显,但这种散发流行见于全国各地。 1.2 发病幼龄化

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现状及未来

生活中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未来摘要:人工智能一词于1956年提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本文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作简要的介绍和分析,重点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期我们对人工智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人工智能、应用、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且开始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研究的深入,也许我们正要进入一个人工智能时代。 1.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冷落。人工智能概念在1956年首次提出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显著的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通用问题s求解程序、LISP表处理语言等。但是由于消解法推理能力有限以及机器翻译等的失败,使人工智能走入了低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视问题求解的方法,而忽视了知识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 60年代末到70年代,专家系统出现,使人工智能研究出现新高潮。DENDRAL化学质谱分析系统、MY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PROSPECTIOR 探矿系统、Hearsay-II语音理解系统等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将人工智能引向了实用化。并且,1969年成立了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IJCAI)。 第三阶段: 80年代,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本在1982年开始了“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即“知识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KIPS”,其目的是使逻辑推理达到数值运算那么快。虽然此计划最终失败,但它的开展形成了一股研究人工智能的热潮。 第四阶段: 80年代末,神经网络飞速发展,。1987年,美国召开第一次神经网络国际会议,宣告了这一新学科的诞生。此后,各国在神经网络方面的投资逐渐增加,神经网络迅速发展起来。 第五阶段: 90年代,人工智能出现新的研究高潮。由于网络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连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开始由单个智能主体研究转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不仅研究基于同一目标的分布式问题求解,而且研究多个智能主体的多目标问题求解,将人工智能更面向实用。另外,由于Hopfield多层神经网络模型的提出,使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与应用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2.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个方面。 2.1“人机大战”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堪称经典的“人机大战”。 1985年,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棋王”卡斯帕罗夫在德国汉堡举行了一场人机车轮大战。他在5个小时内,以32∶0的完美比分击败了所有电脑公司祭出的硬件和象棋软件程序。然而11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96年“棋王”在与“深蓝”的比赛中第一次输了一盘;1997年,升级版的“湛蓝”在决定胜负的第六个回合中,只用了22步棋便迫使卡斯帕罗夫投子认输——这是“棋王”职业生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

设施园艺的历史、现状与将来 一、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历史 《汉书》记载: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段叙述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生产场所、加温方式和种植作物,说明我国在汉代就有了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 (一)总结推广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阶段 建国初期,总结北京、济南、沈阳等传统保护地栽培技术,形成了以风障、阳畦等为主的保护地栽培体系。 (二)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推广普及阶段(50-80年代) 50年代中期,建成小拱棚用作蔬菜早熟栽培; 60年代,PVC(聚氯乙烯)代替玻璃成为主要覆盖材料。 1965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竹木骨架的塑料薄膜大棚,占地667 m2,生产早春 黄瓜,提前一个多月采收。 “六五期间”,研制装配式热镀锌钢管塑料大棚 连栋化、高大化、规模化发展 地膜覆盖推广(学习日本,1979年) (三)日光温室和遮阳网、防虫网、避雨栽培普及推广阶段(80-90年代)80年代中期,大连和鞍山等农业科技工作者研发高效节能型的拱圆式塑料 日光温室及其栽培技术,在高纬度地区进行冬春茬黄瓜不加温栽培,实现1月上市,4月初结束。 80年代后期,遮阳网代替传统的芦帘荫棚覆盖生产夏秋季节栽培。(从冬季拓展到夏季) 随着环保意识增加,90年代开始推广防虫网覆盖栽培和避雨栽培。 (四)大型现代化温室引进与国产化发展时期(以90年代为主) 1995年,北京中以合作农场率先从以色列引进现代化大型塑料温室。 1996年,上海从荷兰引进15 hm2venlo型现代全自控温室。 之后从荷兰、以色列、美国、法国、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引进了175.4hm2现代温室。 现代温室的发展带来了工厂化穴盆育苗技术的发展。 无土栽培的兴起。 避雨栽培的日益增多(蔬菜育苗、高档夏菜和欧亚种葡萄栽培)。 二、我国当前设施园艺现状 目前我国的设施园艺范围已经涉及到建筑、种植、管理、材料等等众多领域范畴,因此在园艺产品上也有了很大的创新,涵盖的科学技术含量也是具有领先水平,从设施园艺的发展水平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在农业现代 化水平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是让人们感到满意。随着我国进入WTO 以后,我国的园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快速的发展到 世界水平。我国虽然在栽培园艺方面有着很古老的历史,但是新的温室栽培技术还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温室栽培技术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设施园艺的发展达到了新的热潮,以北京为例就出现了大型的引进先进技术的大型联东温室,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制对策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制对策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2552817.html,资料来源:农帮网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疾病。典型的猪瘟临床上以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病变为特征。猪瘟病毒抵抗力不强,自然干燥条件下易死亡,对热敏感,370C经7—15天、500C经3天死亡,一般消毒剂如生石灰、草木灰、漂白粉、烧碱等能很快使其灭活。本病毒经兔等动物多代传递后,失去对猪的致病力。 1流行病学 本病仅发生于猪和野猪,各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目前我国猪瘟的流行在较大范围内以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猪瘟为主,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小猪,发病率与死亡率普遍较高,流行规模以局部为主,同一猪场中育肥猪与种猪的发病率低。母猪多呈隐性感染,部分母猪表现繁殖障碍,专家指出,隐性感染母猪是仔猪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个别地区仍然流行着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急性、典型性猪瘟。规模猪场免疫注射密度都较高,但仍有猪瘟发生,说明猪群免疫水平不高。当前我国猪瘟流行有如下特点: 1.1流行范围广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均有猪瘟发生。其中以中、东、南部的发生率较高。1.2散发流行发病年龄小,发病多见于3月龄以下,特别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日龄以内的仔猪,而育肥猪、种猪很少发病。 1.3病情复杂非典型猪瘟已是我国猪瘟的常见病型,发病率与死亡率已显著降低,临床与病理解剖不够典型,病程明显延长。种猪的持续感染和出生小猪的先天感染可能比较普遍,这种类型的感染往往外表健康,所以是引起猪瘟流行最危险的传染源,应受到高度重视。 1.4出现免疫失败养猪业主特别是规模养猪场十分重视猪瘟的免疫注射,但免疫猪群的免疫力低下却普遍存在,由于一般不进行抗体检测,这一问题通常被忽视,结果免疫猪群时有猪瘟发生,这就是免疫失败现象。 2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本文来自农帮网!养猪视频大全尽在农帮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a12552817.html, 2.1免疫剂量不当我国多年来规定猪瘟疫苗肌肉注射量为150个兔体发热单位,国外的疫苗是400个兔体发热单位。虽然150个兔体发热单位的疫苗可以使猪在感染猪瘟病毒后不发病,但所产生的低水平抗体不足以有效清除病毒感染,从而有可能使感染转入持续或潜伏阶段。 2.2持续感染和先天感染这2种感染形式均可导致免疫耐受,这可能是免疫力低下最重要的原因。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毒株可能发生持续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从而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这就是所谓的“母猪带毒综合征”。如产下的仔猪存活,它们将成为外表健康的先天感染仔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因为它们可排毒4~6个月,甚至终身排毒而不表现症状,对免疫注射也不产生免疫应答。

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化园艺设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连续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率,高效、均衡地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它可以不受地点和气候的影响,四季稳定生产,在寒冷地带、沙漠地带,甚至在宇宙空间和地下空间也能提供新鲜的植物,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一、设施园艺的发展方间现在世界各国的设施园艺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像园艺强国的荷兰,以先进的鲜花生产著称于世,玻璃温室全部由计算机操作。其设施园艺生产具有以下特点: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一般一个农户只生产一种蔬菜,温室生产集中在西部冬暖夏凉的沿海地区,且运输方便,产品可迅速销运;实行无公害生产,以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农药及激素的使用、营养液循环包括废弃物的再利用等,只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没有毒害的化学药品,使产品没有污染,生产过程也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荷兰的园艺设施产业通过利用最新技术,创造出最理想的环境和栽培方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使整个生产、供应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完美的结合,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使其园艺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设施园艺栽培技术在日本得到普遍应用,如在鸟取县的沙漠地带进行塑料大棚的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播种、间苗、运苗、灌水、喷药等作业的自动化、无人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生态环境因素控制自动化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灌水量、水温自动调节,CO2施肥自动调节,温室通风换气自动调节等。通过控制各种相应的操作设备来控制上述内容,以达到给作物创造最佳生长环境的目的。对环境影响因素采用的控制方法一般有两种:(1)单因子控制。这是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等进行单独控制的方法,其中主要是控制温度,其次是湿度,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或基质)的湿度。其局限性在于外界气候的变化随时影响到室内的小气候,靠人工指令随时进行相应改变是很难办到的。(2)多因素综合控制。这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利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因素的方法,将各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要求输入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其余因素自动做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素,

目前国内外猪瘟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目前国内外猪瘟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王在时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猪瘟(Hog Cholera, HC或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种瘟病毒属成员之一的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或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病。也是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最主要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国际兽疫局(OIE)将HC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目前HC分布于全世界许多国家,每年因发生HC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对HC防制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是全方位的,涉及HC的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生态学及综合防制技术等方方面面。下面本人就从事HC研究近20年的工作结果和所掌握的相关资料,围绕目前国内外HC流行现状,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防制对策,作简要的介绍和探讨。 一、目前国内外HC流行现状 自19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HC以来,HC在世界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因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近20年来,不少国家先后采取了以扑杀为主的HC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国家已经宣告消灭,有些国家已经基本控制,很少发生。至1992年,先后有美国、阿尔巴尼亚等24个国家与地区宣布消灭了HC。20世纪50年代以前,HC在我国的流行极为普通,损失巨大,50年代后期起,由于采取了以疫苗注射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HC的流行,但80年代后,HC在全世界范围内又有所抬头,1993年后,一些已宣布消灭了HC的国家和地区,如荷兰、瑞士、比利时、瑞典、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又先后出现HC的复发,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特性等均有所变化,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上述地区因HC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一)疾病的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近5年来仍发生HC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个。主要分布在非洲、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其中较严重的主要有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荷兰和英国。 在我国,除香港、澳门外,其它3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都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地发生和发现过HC的流行,在上述省、市地区的猪场均分离到HCV。近5年来,从8个省、市的19个猪场采取15736份样品,检查HC带毒情况,结果表明:带毒猪1822头,带毒率为4.61%~30.7%,平均为11.58%。据估计,我国每年因HC死亡的猪占病死猪的30%左右。 (二)流行病学变化 近年来HC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 1、HC的流行形式已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通常3-4年一个周期。 2、疫点增多,疫区缩小,多局限于所谓“HC不稳定地区”呈散发性流行或局限于某些地区、某些猪场,在形式上类似寄生虫病的疫源地,流行速度缓慢。

设施园艺习题集

设施园艺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设施类型属于简易设施类型是_____________ 。 A.塑料大棚 B.风障畦 C.改良日光温室 D.现代化温室 2. 以下哪种设施类型更适合南方地区生态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 。 A.日光温室 B.改良日光温室 C.塑料大棚 3. 以下哪种设施类型更适合北方地区生态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 。 A.日光温室 B.改良日光温室 C.塑料大棚 4. 蚜虫对下列哪种地膜具有趋避性___________ 。 A.黑色地膜 B.蓝色地膜 C.白色地膜 D.银灰色地膜 5. 遮阳网属于以下哪种材料类型____________ 。 A.透明覆盖材料 B.半透明覆盖材料 C.不透明覆盖材料 6. 以下哪种地膜的除草效果最好? A.黑色地膜 B.蓝色地膜 C.白色地膜 D.银灰色地膜 7. 草帘属于哪种覆盖材料___________ 。 A .外覆盖材料 B.内覆盖材料 8. 根据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西瓜属于下列哪类植 物____________。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中生植物 9. 根据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兰花属于下列哪类植 物____________。 A.阳性植物 B.阴性植物 C.中生植物 10. 根据作物对温度的要求,番茄属于哪类植物______________ 。 A.耐寒植物 B.半耐寒植物 C.喜温植物 11. 根据作物对温度的要求,菠菜属于哪类植物______________ 。 A.耐寒植物 B.半耐寒植物 C.喜温植物 12. 一般连栋玻璃温室的屋面属于哪种类型_________ 。 A.屋脊连接型 B.拱园屋面型 13. 一般连栋塑料温室的屋面属于哪种类型_________ 。 A.屋脊连接型 B.拱园屋面型 14. 以下哪种措施不是降温措施________ 。 A.增加进入温室中的太阳辐射能 B.增大温室的潜热消耗 C.增大温室的通风换气量 15. 设施内的氨气来源于________ 。 A.燃煤 B.有毒的塑料薄膜 C.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一、简介 具有以工程手段控制局部气候环境为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统称为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包括农作物设施种植和畜、禽、水产设施养殖两大行业。前者称为设施种植,后者称为设施养殖,设施种植由于主要品种为高附加值的蔬菜、花卉、果树等产品,所以,通常又称为设施园艺。 设施园艺生产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程技术,包括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和机械装备,形成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和对形成的隔离环境进行人工环境调控,以实现动植物适宜生长发育要求的光、温、湿、气等局部环境条件并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二是生产工艺,就是与设施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作业技术和特定要求的生产品种和生产资料;三是生产管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管理。 设施园艺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生产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点,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高,而且在人工环境控制下不受地域、季节等自然条件的约束进行农业的周年生产,设施农业的发展彻底解决了我国蔬菜和肉、蛋、奶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矛盾。设施农业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是农业高科技密集的重要场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二、产业发展情况 (1)宏观政策驱动,整体快速发展 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给全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7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深入实施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加强行动,进一步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出台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随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指导下,2008年全国新增设施面积35万公顷,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334.7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78%;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68亿吨,占

人工智能与未来

人工智能与未来 摘要:5盘人机围棋大战,让“人工智能”这个时髦词汇飞入寻常百姓家,伴随这股热潮,国内互联网公司种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也不断涌现。最近这段时间,从智能客服、投资指导再到人脸识别,多项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联系的新应用与新服务先后浮出水面。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其实,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火热已经持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投资人工智能的机构数量已经高达48家,投资额为14.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1.4%、75.7%。预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91亿元。 不但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在人工智能上发力,上百家创业企业也开始渗透并构架起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形成产业链模型。目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已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能硬件等硬件产品层,智能客服、商业智能等软件与服务层,视觉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层,数据资源、计算平台等基础层。 但人工智能到底能做什么,又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解放枯燥劳动的“双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每一通电话,可以节约客服人员225秒的时间,以一个客服一天接听200通电话计算,人工智能可以为他节约3个小时。”网易七鱼产品总监段毓铮这样告诉记者。 4月12日,网易正式上线了自己的云客服产品“七鱼”,其中最重要的卖点之一就是取代传统客服的重复琐碎的枯燥劳动。“网易七鱼智能客服机器人可以同时响应百万级客户请求,大量的常见问题会被智能机器人准确解答,节省超过80%人工客服成本。”段毓铮如是说。 通过自我学习,完成对语音、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识别,从而“将鲜活的人从低效工作中解放出来”,的确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应用。

国外设施园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设施园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中国农机互联网 ?日期:2008-04-25 设施园艺是利用现代园艺保护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园艺植物生育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根据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生产优质、高产的蔬菜、花卉、水果、中药等同艺产品,以期获得理想经济效益的一种环境调控高效农业。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设施园艺的发展以生产优质产品为目标,其技术创新贯穿于相关的各个环节。设施园艺新技术日新月异,曰外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的没施同艺已具备了技术成套、没施设备完善、生产技术规范、质量保证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形成了设施制造、环控调控、生产资捌为一体的多功能体系,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园艺正朝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控制及作业精度,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作业者的舒适性及安全性。遥测技术、网络技术、控制局域网已逐渐应用于温室的管理与控制中,温室网络管理体系可将环境调控、灌溉系统或营养液的供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远程控制.

一、国外设施园艺主要成就 近年来,国外设施园艺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环境因子的调控 创造适宜的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环境,使其生长良好,是设施园艺环境调控的主要目的和设施园艺的主要任务。环境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温湿度的自动调节、灌水水量、水温自动调节、co:施肥自动调节、温室通风换气自动凋节等。环境调控由单因子控制向多因子综合控制方向发展,主要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温室环境因子。它将作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的适宜环境条件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当某一环境因子发生改变时,其余因子自动作出相应修正或调整。一般以光照条件为始变因子,温度、湿度和co,浓度为随变因子,使这四个主要环境斟子随时处于最佳配合状态,创造作物最佳的生长环境。 2.作业自动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设施囝艺生产中控制投入成本显得十分重要。设施栽设蕊lj6。盟矿“。“培。p耕耘、育苗、定植、收获、包装等作业种类繁多,像摘叶、防病、搬运等作、世需要反复进行,要投人人量的劳动力。又南于设施内高温、高湿等不良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2552817.html, 非洲猪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石伟峰 来源:《新农业》2019年第04期 摘要:我国近期先后发生四起非洲猪瘟疫情,给民众造成了恐慌。非洲猪瘟并非人畜共患病,它仅感染猪,其特点为病程短、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本病一旦暴发,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特征、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控措施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特征;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 1 病原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可存在于多种细胞的细胞质中,尤 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病毒还可寄生在节肢动物钝缘蜱中,使其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非洲猪瘟病毒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病毒株的差异很大,有强毒株、中毒株和弱毒株之分,其中强毒株可引起死亡率高的急性非洲猪瘟。病毒耐低温,但对高温较敏感,55°C30分钟或60°C20分钟可将其破坏。对pH值耐受范围广,可以存活在pH值为4~13的酸碱范围内。对乙醚、氯仿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可将其灭活。在血液、粪便、组织和腌制品中可存活较长时间。 2 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为家猪和野猪,无品种、年龄、性别之分。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 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分布于病猪的各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淋巴结、脾脏和肾脏中含量最高。感染猪从潜伏期即开始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在外地引进带毒猪是本病暴发最常见的原因。病毒主要经猪的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吸血昆虫叮咬也可机械传播本病,其中病猪和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隐形带毒猪和康复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可长期向外界排毒。 3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因毒株、宿主、传播途径不同而有所差异,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5~9天,甚至更短。根据发病的缓和程度分为以下类型。 3.1 最急性型 病猪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 3.2 急性型

猪瘟的流行史和现状

猪瘟的流行史和现状 猪瘟的流行史和现状 摘要: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很高和小血管壁变性引起的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历经17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病和流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而且是世界性的。由频繁大规模发生流行和高度致死率,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区域性散发。本文就猪瘟的流行史和流行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猪瘟;流行史;现状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规模化猪场危害更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曾将之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之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目前该病流行于除北美和大洋洲以外的世界上各大洲和地区,呈世界性分布,但以下国家无猪瘟: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冰岛、爱尔兰、新西兰、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国家、瑞士和美国。近年来在一些原已宣布消灭猪瘟的欧洲国家(荷兰、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又相继复发。 1、猪瘟的起源与发现 关于猪瘟的起源国际上尚无统一认识。经典猪瘟起源于美国还是其他一些地方这一问题,仍然是一种推测。根据Hanson(1957)报道,猪瘟样疫病最早报道于田纳西州,大约在1810年,而报道较多的是认为该病于183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俄亥俄州。但有学者认为1810年美国田纳西州报道的类似猪霍乱样传染病就是猪瘟。有人认为1822年在法国,1833年在德国就有该病。但是也有报道认为该病首先于1862年发生在美国以外的英格兰,随后扩散到欧洲大(Fuchs,1968)。1899年南美,1900年南非报道了经典猪瘟。 Kernkamp对猪瘟被发现的历史作了综述。Salmon 和Smith 于1885年第一次诊断猪瘟为一种独立的病,但却错误地相信它是由他们称之为猪霍乱杆菌(Bacillus choleraesuis),如今命名之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所引起的。Deschweinitz和Derset于1903年纠正了这个错误,他们证明此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猪霍乱杆菌只在此病中起次要作用。 2、猪瘟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流行史 2.1 中国(不含台湾省) 我国何时开始有猪瘟,没有明确的记载。据1935年的调查报告,当时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猪瘟发生,经济损失巨大。 解放初期,猪瘟仍然广泛地流行于我国农村。但是由于推行了以预防为主的防疫方针,开展了群众性卫生防疫工作,研究制成了猪瘟结晶紫灭活疫苗和猪瘟兔化疫苗,实行了普遍的预防注射,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猪瘟已被基本控制。不少地区已基本消灭本病。 2.2 中国台湾 根据台湾的相关资料本病在民国前十五年(即1896年)即有发生记录。在台湾光复前后的时期甚为猖獗,政府于1946年6月用甲醛猪瘟疫苗防治。从1950年起开始用结晶紫猪

浅谈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

浅谈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很多科学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一个初步的解读,人工智能应用于工程是是目前工程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也将就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模拟逻辑、神经网络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电一体化;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AI发展前景;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统一 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譬如,IBM 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运用人工智能于1997年5月,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洛夫。人工智能用于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方向之一。这种智能主要通过控制技术加以设计和实现,即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控制系统来具体实现。 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控制、学习控制和分层递阶是目前人工智能研究主要的几个领域,它们各自发展,又相互渗透,走向结合。其中,前三个领域是目前机电一体系统实现智能化的较成熟的领域。 一,自从第一个专家系统于1968年问世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专家系统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已经从最初的应用于医疗、科技等领域,向财政、金融、保险、商业和法律方向扩展,下面就与机电一体化有关的应用予以探讨。 (1)在装配制造业的应用:产品的生产,总是用零件来构造的,将不同的零件一起装配成一种新产品,叫做配里任务。专家系统应用于装配制造方面可以取得 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 DEC公司的专家系统XCON,是应用于计算机配置的 第一个专家系统,现在每年为DEC公司盈利1。5亿美元 (2)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专家系统用于设备故障诊断,特别是针对大型的结构、复杂的故障诊断,可以尽快找到故障,大大缩短检修时间,有很多成功 的例子,比如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研制的GEN一AID专家系统,已经成功地应 用于诊断汽轮发动机的故障。IBM公司也曾经为其IBMATPC机配备了一个专家 系统,用来精确定位系统故障。 (3)在控制方面的应用:专家系统可以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方面发挥作用,在伺服控制、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以及其它控制领域,已取得了进展。在这方面成 功的例子如AT&T公司为控制机械手,研制出在单个芯片上实现的专家系统。 最早的芯片包括16条规则的ROM,控制器以及处理数据与规则的推理机。采 用2。5um线宽的CMOS工作,最初只使用了芯片面积的四分之一,改用1。 5um线宽后可容纳256条规则,建立规则时采用模糊逻辑,执行速度可达到 80000LISP,比常规专家系统快1000倍。尽管大型专家系统的造价是很昂贵的,

设施园艺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

设施园艺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 山东农业干部管理学院2007本农学袁东征当前,中国针对加入WTO而制定了全面的农村改革方案,提出了综合的农业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大抓农业,科教兴农的热潮,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像雨后春笋,全国遍地开花。“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这是唯一的一项农业产业示范工程项目,与电动汽车、小康住宅,高清晰度电视等高科技工业产业化项目并驾齐驱,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说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谓工厂化高效农业,主要内容就是指以蔬菜设施栽培为主的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开发。设施园艺是我国农业领域一个重要的方面,蔬菜、花卉、果品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施园艺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产品的附加值也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提到了“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这里面的“种”指的就是设施园艺,它与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极为密切,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大抓“菜篮子”工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一、我国设施园艺业发展的大好形势 设施园艺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因而科技含量高,所以设施园艺的发达程

度,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的很多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内容也是在搞设施园艺工程,说明了设施园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我国农业现代化高潮到来的大背景,使得我国的设施园艺事业得到迅速发展,表现在:1.全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近100万公顷(至2007年底),设施类型主要为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居世界第一位,比1981年增长了约220倍。在一些大中城市郊区,蔬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当地菜田总面积的10%以上,某些地区已接近3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80年代设施园艺主要是在“三北”地区发展,而现在正向南方迅速扩展,发展势头已超过北方,尤其在东南沿海经济发地区发展更为迅速。 2.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以节能为中心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北方广大地区大力推广与发展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在北纬40°左右的高寒地区生产出喜温果菜,更高纬地区可生产耐寒蔬菜,基本消灭了冬春蔬菜淡季;南方大力推广塑料拱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克服了夏季蔬菜育苗的难题,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蔬菜夏淡季。加上全国蔬菜大流通、大市场,全国各地蔬菜供应均衡稳定,丰富多彩,四季长青。人均蔬菜占有量高达240-250㎏/人.年,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中设施蔬菜人均占有量目前也达了33㎏/人.年,比1981年增长164倍,为“菜篮子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3.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园艺设施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