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分级管理

高血压的分级管理
高血压的分级管理

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和危险分层

一、定义和分级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进行以下分类: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mmHg)

类别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二、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分类的主要手段。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在上臂肱动脉部位测得血压值,需要经非同日的三次反复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至少有两次血压升高(2/3次),可诊断为高血压。注意区分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

通过整体心血管病危险性评估来确定治疗措施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宗旨,一旦确诊高血压,要首先进行临床评估,确定高血压病因、潜在危险大小及适宜的治疗措施等。

(一)分层依据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血压水平,还要根据患者并存的临床情况,如心脑血管病、肾病及糖尿病;靶器官损害,患者个人情况及经济条件以及其它危险因素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表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靶器官的损害

糖尿病

并存的临床情况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男性>55岁 ·女性>65岁 ·吸烟 ·血脂异常 TC ≥5.7m m ol /L (220m g /dL ) 或DL-C >3.6m m ol /L (140m g /dL ) 或HDL-C <1.0m m ol /L (40m g /dL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或肥胖

腹型肥胖*WC 男性≥85cm 女性≥80cm 肥胖 BMI≥28kg/m 2 缺乏体力活动

·高敏C 反应蛋白≥3mg/L 或C 反应蛋白≥10mg/L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LVMI 或X 线 ·动脉壁增厚

颈动脉超声IMT≥0.9mm 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超声表现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男性115-133μmol/L (1.3~1.5mg/dL) 女性107-124μmol/L (1.2~1.4mg/dL ) ·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30-300mg/24h 白蛋白/肌酐比:

男性≥22mg/g (2.5mg/mmol )

女性≥31mg/g (3.5mg/mmol )

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 ) 餐后血糖≥11.1mmol/L

(200mg/dL )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史 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

性>133μmol/L (1.5mg/dL ) 性>124μmol/L (1.4mg/dL )

蛋白尿(>300mg/24h )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注* TC :总胆固醇;LDC-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 :左室质量指

数;IMT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 :体重指数;WC :腰围。* 为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

(二)分层标准

按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并存临床情况等合并作用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档。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mmHg )

1级高血压 SBP140-159 或DBP90-99

2级高血压 SB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I 无其它危险因素 Ⅱ1-2个危险因素 Ⅲ≥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Ⅳ并存的临床情况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系统

高血压分类分级管理培训资料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已逐步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因此,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检出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一)血压测量 1.血压测量的重要性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

2.血压测量要点 (1)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如实记录血压数值。 (3)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 (4)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5)听诊以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五音为舒张压。(6)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 (7)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测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 , 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8)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二、有计划的测量成人血压 有计划的测量辖区内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 三、机会性筛查 a)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b)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 委会、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

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

高血压健康管理计划 08级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为了切实做好我市高血压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确保我市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计划:一目标任务 通过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计划,建立我市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加大对慢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干预的力度,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我市高血压发生和发展。 二高血压健康管理流程: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全市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健康体检: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开展35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高危人群筛查测量血压,让患者主动与卫生医疗单位联系测血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登记表。对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体格、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检查,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年检表。 2 风险性评估:包括健康危险因素、工作环境、性格特征、有无靶器官损害及遗传背景等。其中危险因素包括: ①行为危险因素:不健康的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吸烟和被动吸烟、酗酒等。 ②生物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超重。 3 健康指导(宣教)、干预措施(个性化方案)并监督执行。 ●大力宣传:通过电视、报纸、资料、板报、广播等方式广为宣传项目内容。 ●建立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搞好首诊登记工作。 ●开展慢性病健康体检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动员群众体检并填写健康体检登记 表。 ●建立档案:对在体检中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全部建立健康档案。 ●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慢性病重点区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咨询,检查和 治疗指导。 ●搞好试点:最少建立一个标准的“慢性病管理示范点,以点代面推动整体工 作。 4 追踪随访: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对已建档的高血压患者每年3次定期进行随访,并填写随访表入档。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彬县南玉子卫生院 高血压病

一. 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在四十岁以上、性别、超重与肥胖、膳食高盐、低钾、低钙、吸烟、长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有高血压家族史等。 二. 原发性高血压症状: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等症状。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出现症状。 三. 高血压分级与分组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文山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袁川 理想血压<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 分组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级2级 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 Ⅱ1-2个危险因素中危组中危组极高危组 Ⅲ3个以上危险因素高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Ⅳ并存临床情极高危组极高危组极高危组 四.高血压的预防干预与治疗 (1).起居定时休息,合 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 以缓解大脑的疲劳状态,降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心率,舒张周围血管,可使血压下降。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应根据不同不同季节,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周围有条件的宜种些花草树木。 (2).饮食

最新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pdf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 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 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血压水平 1级2级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中高 1-2个危险因素中中极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高高极高危 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危险因素: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肌力分级:6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高血压个案

高血压个案护理 —|王某,女,60岁,高血压病史6年,一直服用心痛定(5mg/次、2次/日)控制血压,半月来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自行将心痛定次数增加为每日3次,仍不见好转,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现血 压150/95mmHg(服药后);查眼底显示视网膜动脉变细;血脂略高;血糖正常。无高血压家族史,经主管医师诊断为高血压,控制血压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降压方案不合理,应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并配合非药物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收入居家护理中心。 患者现已退休在家,平日喜欢高盐、高脂饮食,近日睡眠不规律、烦躁易怒,不爱运动,无烟酒嗜好,日常生活能力正常,喜欢看电视、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无宗教信仰。老伴杨先生,身体健康,他们住在一处普通居民小区,两居室有单独的洗手间及浴室,小区环境好。两位老人初中文化,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误以为可以自行调整服药量控制血压;由于此次的病情加重,使病人及家属对居家护理的期望较高,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他们有一个 35岁的女儿,已结婚生子,独立居住,节假日回家看望老人,家庭关 系融洽。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护理评估】 1.病史现病史、用药情况、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日常生活情况及心里社会史生活史、生活习惯、日常生活能力、兴趣爱好、认知及判断能力等。 3.家庭环境情况家庭成员的构成和数量、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居住条件及居住环境。 社会经济情况 4.资源使用情况社区资源、家庭资源 5.对疾病及居家护理的认识 【护理诊断】 1.疼痛与血压升高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血压增高致头晕、视力模糊 3.知识缺乏与缺乏原发性高血压饮食、药物治疗等方面知识有关 4.焦虑与血压控制不满意有关 5.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多、缺少运动有关 6.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我乡慢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南阳乡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项目,建立我乡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组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加大对慢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干预的力度,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我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项目内容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患者筛查: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开展35岁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监测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让患者主动与卫生医疗单位联系测血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登记表。 2、随访: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测量和评估;对用药、

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 3、健康检查: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体格、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检查,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年检表。 三、职责分工:我院公共卫生科负责本辖区项目的宣传,动员落实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指导村卫生所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患者发现、建档、随访管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 四、工作实施安排 ㈠、项目启动阶段:我院及村卫生所成立慢病管理领导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设置管理门诊、制度规范上墙。 2、召开全院高血压病健康项目启动会。 3、编制印发各种制度、表格及宣传材料。 4、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 ㈡、宣传筛查建档阶段

高血压的分级管理

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和危险分层 一、定义和分级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进行以下分类: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mmHg) 类别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 120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和 或 或 或 或 或 和 <8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二、高血压的诊断方法 测量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分类的主要手段。临床上通常采用间接方法在上臂肱动脉部位测得血压值,需要经非同日的三次反复测量才能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至少有两次血压升高(2/3次),可诊断为高血压。注意区分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 通过整体心血管病危险性评估来确定治疗措施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宗旨,一旦确诊高血压,要首先进行临床评估,确定高血压病因、潜在危险大小及适宜的治疗措施等。 (一)分层依据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血压水平,还要根据患者并存的临床情况,如心脑血管病、肾病及糖尿病;靶器官损害,患者个人情况及经济条件以及其它危险因素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表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靶器官的损害 糖尿病 并存的临床情况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男性>55岁 ·女性>65岁 ·吸烟 ·血脂异常 TC ≥5.7m m ol /L (220m g /dL ) 或DL-C >3.6m m ol /L (140m g /dL ) 或HDL-C <1.0m m ol /L (40m g /dL )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或肥胖 腹型肥胖*WC 男性≥85cm 女性≥80cm 肥胖 BMI≥28kg/m 2 缺乏体力活动 ·高敏C 反应蛋白≥3mg/L 或C 反应蛋白≥10mg/L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LVMI 或X 线 ·动脉壁增厚 颈动脉超声IMT≥0.9mm 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超声表现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 男性115-133μmol/L (1.3~1.5mg/dL) 女性107-124μmol/L (1.2~1.4mg/dL ) ·微量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30-300mg/24h 白蛋白/肌酐比: 男性≥22mg/g (2.5mg/mmol ) 女性≥31mg/g (3.5mg/mmol ) 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 ) 餐后血糖≥11.1mmol/L (200mg/dL )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史 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 性>133μmol/L (1.5mg/dL ) 性>124μmol/L (1.4mg/dL ) 蛋白尿(>300mg/24h )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注* TC :总胆固醇;LDC-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 :左室质量指 数;IMT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 :体重指数;WC :腰围。* 为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 (二)分层标准 按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并存临床情况等合并作用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档。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mmHg ) 1级高血压 SBP140-159 或DBP90-99 2级高血压 SB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SBP≥180 或DBP≥110 I 无其它危险因素 Ⅱ1-2个危险因素 Ⅲ≥3个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Ⅳ并存的临床情况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高血压的干预措施

高血压的干预措施 一、目标 (一)积极开展辖区健康教育,提高辖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二)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筛查,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筛查和高血压早诊早治的比例。 (三)提高辖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压,高血脂和体重增长,提高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辖区高血压患者的检出 (一)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我院各科门诊对当年首诊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早期检出高血压患者。 (二)人群血压普查,以辖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高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三)健康体检:社区内单位组织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三、辖区高血压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高血压干预分为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高血压非药物干预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一)合理膳食: (1)限盐:提供定量盐勺,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2)限制饮酒: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增加食物中钾和钙的补充。 (5)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禽类。 (二)体育锻炼:

增加日常活动量(多步行、骑车、爬楼梯)。` 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三)控制体重: 监测体重变化,规律运动,减少食量,少吃肥肉, (四)戒烟: 帮助戒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创造戒烟环境,防治复吸。 (五)平衡心理: 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适当的建设和措施,使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 四、辖区高血压干预的工作措施: (一)每半年在高血压病人中举办一次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由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高血压防治知识,播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录象,重点强调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和血压监测的重要性等。 (二)设立辖区高血压健康宣传栏(每年4期),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重、心理平衡及戒烟知识。 (三)给每位高血压患者提供定量盐勺和戒烟戒酒药物等适宜技术。 (四)开展高血压病人管理及药物治疗 对每名高血压患者及时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高血压患者随访卡》并随时记录和更新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六、评价与考核 (一)高血压病人的发现 1、有社区高血压病人摸底调查方案。 2、有社区高血压病人登记表。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中国高血压有“三大”特点,即“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 ●“以社区健康促进并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手段 该做什么检查 根据现有证据,我国建议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需降至150mmHg以下,但并不是说,150mmHg 是最佳血压,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到140mmHg以下。 高血压的治疗不仅要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还要合理控制并存临床情况,治疗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预防和逆转靶器官不良重塑,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发病和和死亡。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 1老年人高血压 治疗原则: 1.老年患者的初始降压治疗应遵循一般原则,但应逐步降压,尤其在体质较弱的患者中。 2.应测量直立位血压,以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并评估降压治疗的体位效应。 3.许多患者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心血管情况,选择药物要非常慎重。 4.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难度大,许多老年患者需要两种或更多药物控制血压,老年人的收缩压目标为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2 妊娠高血压 1.治疗原则:①镇静防止抽搐。②积极降压。③终止妊娠。 2.降压药应用:当血压升高>170/110mmHg时,积极降压,以防中风及子痫发生。 紧急降压药物:硝苯地平:10mg含服,必要时再给药。拉贝洛尔:25~100mg加入5%葡萄糖20~40ml,静脉推注,15分钟后可重复。 缓慢降压药物:阿替洛尔:100mg,1次/日(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剂,有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的可能);甲基多巴:0.25~0.5mg,3次/日;肼苯达嗪:口服25~50mg,3次/日;依拉地平:2.5mg,2次/日。 (注意:钙拮抗剂不能与硫酸镁合用,潜在协同作用可致低血压) 3.孕期不宜使用的降压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或新生儿肾衰,亦可引起胎儿畸形。利尿剂: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使胎儿缺氧加重。先兆子痫妇女血容量减少,除非存在少尿情况,否则不宜使用利尿剂。 3 合并脑血管病 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获益主要来自于血压降低的本身,目标血压应<130/80mmHg,因此所有合理的药物治疗都可以采用。现有的证据表明,吲哒帕胺或培哚普利加吲哒帕胺长期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是有益的,可减少脑卒中再发危险。钙拮抗剂可降低脑卒中发生。 缺乏有关对急性卒中降低血压是否有益的证据,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卒中后临床情况稳定下(通常在事件发生后几天)才可开始。 4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极高,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和心力衰竭患者中证实,β-受体阻断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能明确预防心血管事件,延长寿命。这种效果与血压下降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 国外几项大规模试验研究也提示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断剂治疗冠心病事件两者相似。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其他降压药效果一样,在降低试验的联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衰和卒中)的比较中,与利尿剂的作用相当。钙拮抗剂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作用除了与降压有关外还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有关。 5 难治性高血压 指用3种以上足量降压药(其中必须包括1项利尿剂),血压仍未降至<140/90mmHg。 处理原则:在所有努力失败后,在进行严密观察下停用现有降压药,重新开始应用一种新的简单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6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除控制体重,限制盐量,积极降低血压外,ACEI有助于逆转左室肥厚或阻止肥厚加重。舒张期心力衰竭在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是常见的,并且预后不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加用β-受体阻断剂。除非有其他适应症(如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否则在舒张功能不全时不应使用洋地黄。 当发生收缩功能不全时,除降血压治疗外,利尿剂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洋地黄类药物虽然也可改善症状,减少因心衰而住院,但并不改善预后。如无禁忌证,应积极使用ACEI及β-受体阻断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不要使用具有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断剂。在重度心功能不全服用ACEI

糖尿病及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剖析

糖尿病及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健康管理111 方丹 201106090102

一、高血压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 (一)高血压的病因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有明确的起因的,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药物诱发性高血压等; 原发性高血压: 是没有明确特定的原因、由于遗传或/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综合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左右,是预防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重点。国内外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 高血压的病因,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一40%,生活习惯的比重占60%一70%。 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害 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各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其规律是北部、西部高,东部和南方低, 2002年全国调查表明:18一44岁、45一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分别为9%、29%、49%,即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一半为高血压患者。 北京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远高于女性,男性的并发症程度比女性严重,职业分布方面: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繁重、精神高度紧张及体力活动少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其中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人群患病率最高。 高血压的危害: 一般在开始几年或十几年没有明显症状, 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200万,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第一原因。 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造成很大威胁。 (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有高盐饮食、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 口服避孕药后血压均有所上升,避孕药促使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与避孕药中的激素有关。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通常是可逆的,且升高程度比较轻微,当停止服用避孕药半年左右,血压就能恢复正常。 (四)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管理 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管理应该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 限制钠盐摄入量 钠盐摄入过多主要通过提高血容量的方式,使血压升高; 每人每天钠盐摄人量减少4.6g可使收缩压降低4. 8mmHg,舒张压降低2. 5mrnHg; 限制钠盐摄入的方法有: 尽量少吃较咸的食品,如咸鱼、香肠、腌菜、咸鸭蛋等;改变烹调方法,减少烹调用盐和少用含盐的调料。 改变饮食习惯:吃面条时,面汤中含盐量很高(5一6克/大碗),如只吃面,将面汤剩下,可大幅度降低食盐的摄入量; 培养喝茶、喝粥的习惯,减少喝咸汤 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 新鲜蔬菜、瓜果富含钾、镁离子,在限制钠盐的同时,适量增加钾和镁的摄入量,能促进肾脏排钠,减少钠水在体内储留,起到预防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方案

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方案 高血压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和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做好高血压的防控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要任务之一。防控高血压是一项具有广泛性、持续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系统工程和惠民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和社会和谐的大事。 一、目标: 1、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水平。 2、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筛查,提高高血压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比例。 3、提高社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血压,提高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高血压患者的筛出 1、人群血压普查,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 2、社区内单位组织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

三、社区高血压防控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高血压防治能力 (1)建立、理顺和协调好中心、服务站、医院三者的双向转诊关系,积极创造便捷的双向转诊条件,减少转诊环节,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2)邀请协作医院相关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进行技术“帮扶”或坐诊,或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高血压诊疗服务。 (3)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共同建立高血压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先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2、高血压的药物防控和非药物防控。 高血压的药物防控主要是依据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继发性高血压或是原发性高血压),综合其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给出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控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包括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1)增加日常活动量,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高血压控制

高血壓控制 1.生活習慣 (1)作息要規律:規律的生活是健康管理的基本工作。 (2)消除壓力:找出自已的興趣、保持好心情、出外踏青或旅遊。 2.運動333 每週運動至少3次,每次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 3.飲食習慣 鹽份使我們需要更多水份,額外的液體會增加血壓,增加心臟的負擔。 降低飽合脂肪攝取,可以減輕重量與降低膽固醇。 4.戒煙 吸煙會增加高血壓及心臟病的危險。 預防與控制 1.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遵守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切勿隨便服藥或隨便停藥。 2.避免濃茶、咖啡、煙、酒以免引起血壓升高。 3.適度的運動鬆弛緊張生活。 4.避免過度的疲勞和精神緊張,生氣憂慮或過度興奮。 5.配合良好的娛樂,保持精神的輕鬆愉快。 6.預防便秘,保持大腸通暢。 7.避免用太冷、太熱的水洗澡或浸浴過久。 8.過胖者,應減輕體重。因為肥胖的人發生高血壓時容易併發心臟病或腦中風。 飲食需知 1.少吃一口鹽,多活好幾年,高血壓的病人,每天鹽的攝取量不宜超過6公克。 2..只要健康不要胖,每餐不可吃得太飽,控制食量以維持理想體重。 3.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增加纖維質,促進胃腸的蠕動,保持大便通暢。 4.少吃動物油,烹飪時以黃豆油、沙拉油等植物油為宜,少吃肥肉。 5.限制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腦髓、動物內臟、蛋黃、海鮮、牛油等。

各項生活型態調整療法的內容及降血壓功效

DASH的飲食內容及特性 DASH的飲食原則,強調高鉀、高鈣、高鎂飲食,更富含纖維質及蛋白質。可降低收縮壓10 mmHg以上,功效相當於使用一種降壓藥物。

蔬菜及水果含鉀成份表

常見食物鈣含量表 減少鈉鹽攝取量 低鈉飲食是高血壓治療中重要且必須的一環,每一位高血壓患者都應確實實行。每日鈉的建議總攝取量不超過2.4克,即食鹽6克。 控制飲酒量 經常過量飲酒,會使血壓增高,及對高血壓的治療產生阻抗作用。

高血压社区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增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环境因素的不断恶化,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特别是老年人发病率也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受到大众的密切关注。 一、什么是高血压病、为什么要开展高血压社区管理、做点什么? 我们讲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的临床综合征,注意:以前讲是病,现在是综合征,说明它不单单是一个器官或者局限的病状,而是有涉及到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影响。主要损害的是全身细小动脉血管(像眼底、肾、心脏的冠状血管,脑血管和末梢循环等等)非同日(间隔7天左右)平静状态下测量3次血压均超过140/90,不管上压还是下压,有一个超过标准就可以诊断高血压。高血压不可怕,可怕就可怕在他的并发症(高血压本身不致病,关键是血压高了以后对小血管的损害,时间长了,血管变硬、变细、变脆了,波动一大,血管破了或塞住了,相应部位就出问题了),我们听到比较多的像脑梗塞、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很多就是高血压长时间不控制慢慢演变而来的,而且高血压病人很多都是没有症状的,无声无息很多人也比较容易忽视,但这恰恰就是他的可怕之处,可能有的人发现自己得了高血压已经是在有相关并发症出现时了。“无声杀手”并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看到了一方面高血压无声无息,不容易引起患者重视;另一方面,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的危害,脑卒中、冠心病发生后的高致残、致死,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正日益受到广大居民的关注。同时,由于高血压呈现爆发式增长,(统计数据)目前我们大医院的专科诊疗也日渐饱和,已经无法满足高血压的防治需要,正因为如此,高血压在社区的预防、治疗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社区管理同专科医院存在着区别,专科医院对疾病本身的药物控制,并发症的发现及治疗更加侧重,等着病人上门,属于被动式医疗服务,受众相对局限。社区高血压管理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发现及管理高血压患者,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健康指导(35岁首诊测血压,结合卫生平台及社区人员体检新检出血压异常者,肥胖、II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患者、明显家族史的),综合评估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对个案进行分类干预,以及提供药物治疗意见。同时,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受众人群庞大,也决定了它更多的是走出去、面对面、更细致、更丰富的主动式指导服务。 二、高血压有如此的危害,那我们如何治疗和控制好血压? 首先明确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完全可以在社区进行。社区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详细制定治疗方案。基药实行以来,社区中高血压药物还是比较全面,基本能保证大众需求。药物举例:而且社区配药更便捷,诊疗费优惠等 讲到治疗,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用什么药,在社区门诊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病人吃的高血压药不是医生开的,而是邻居朋友吃什么药,自己也吃什么药。其实这个是不对的,我们讲高血压用药要个体化,别人有效的药你吃了可能效果不好,别人吃了没什么反应你吃了可能会有不舒服。临床上常用高血压药分5类:类别、基药代表药物、适应患者、禁忌患者 我们在社区也经常听到一些患者关于用药方面的困惑和疑问,有的从别人那听来的,不知道对不对。举个例子:1得了高血压,即使很高也别急着吃药,会吃上瘾的,戒不掉的;2、刚开始吃药吃得差点的,不然以后吃其它的不管用的3、只吃一种药就够了,病情严重的才吃两三种。这些其实是患者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一些误区: 1、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尚无法治愈,需长期服药控制稳定血压,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谓的 长期规律用药,停药后就会又反复。 2、高血压药不分好坏,但临床还是建议尽可能选用长效、一般的降压药物,有点病人吃心痛定、 复方降压片,吃是可以吃的,但有的人容易忘记,应该吃3次的只吃1次,而且从医生角度来看,长期服用这类药不利于血压的稳定(打个比方:河流)像老年人比较适合长效药物如国产钙离子拮抗剂(施慧达、安内真)或利尿剂(寿比山、武都力)一天一次,费用在1元/天内。 即经济又方便 3、对大部分患者而言,恰当的联合用药产生的降低血压效果是单独治疗所获效果的两倍。 而且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抵消或减少单一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例如:施慧达(脚肿)+武都力(退肿),既更有效的降低了血压,也消除了施慧达引起的脚肿问题。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一、高血压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20~129 80~84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 ≥160 <90 二、中医药防治 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药 1、肝阳上亢型 表现:头痛、头晕、头胀,目赤口苦,烦躁易怒,有时失眠,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或弦滑。 方药:天麻钩藤饮龙胆泄肝汤

2、阴虚阳亢型 表现: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燥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细而数。 方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汤加减。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代偿阶段。 3、阴阳两虚型 表现:头昏眼花,耳鸣心悸,腰酸腿软,步态不稳,口干咽燥,畏寒肢冷,失眠多梦,夜间多尿,阳痿滑精。舌质淡或红苔薄白, 脉象弦细。 方药:金贵肾气丸加减。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失代偿阶段。 4、风痰痹阻型 表现:手足麻木,拘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苔白腻,脉象弦滑。 方药:涤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病合并脑血栓形成。 5、气血上逆型 表现:突然昏扑,不省人事,牙关禁闭,两手握固,面红气粗,痰多,烦躁身热。苔黄燥或黄腻,脉象弦数有力。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二)、中药验方 天麻12克,钩藤15克,生地15克,地龙10克,大黄10克, 石决明15克,川穹10克,丹参10克,女贞子15克。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方案服务规范标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目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丁荣晶我国是高血压大国,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的危害不仅仅表现为血压的升高,如不予治疗,对心脏、脑、肾脏等都将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但高血压并不可怕,只要控制好血压,长期稳定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需要高血压患者学会管理自己的血压,了解高血压治疗曰标有助于自己控制血压。 1.没有合并症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没有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肾脏功能不全,年龄<65岁,建议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毫米汞柱,最好达到120/80毫米汞柱以下。日前有大量研究证实,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与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目前发现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u 型曲线,血压低于110/70毫米汞柱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所以血压控制不是越低越好,控制在适当范围最好。 2.有合并症的原发性高面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还有糖尿病或肾脏功能不全,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但对老年人或同唰合并严重冠心病、卒申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目前的研究发现,对这部分人群强化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荤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指的足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一般见于老年患者,年轻人很少出现此类型,这与人动脉弹性降低、动脉硬化有关。这一类型的高血压,主张将血压控制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舒张压已经过低(低于60毫米汞柱),而收缩压高于150毫米汞柱的患者,仍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至少将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不低于50毫米汞柱。很多老年患者因为舒张压低不敢用药,导致收缩压过高发生卒中,实在是本末倒置。 5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收缩压会增加,而舒张压会降低。60岁以上的高血压基本没有很高的舒张压。老年人多是因为收缩压过高导致脑中风,很少因为舒张压低导致脑中风。尤其在中国,老年人因脑中风死亡的比例是心肌梗死的10倍,控制收缩压尤其重要。因此老年患者收缩压高一定要用药物控制,而降压药物对正常或偏低的舒张压影响不大,收缩压很高而舒张压偏低的老年患者应用低剂量降压药物,不必担心舒张压过低。 4.单纯舒张期离血压患者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指的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的患者。控制目标是舒张压<90毫米汞柱。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主要治疗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减轻体重,辅以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单纯舒张压增高多是高血压病早期,多见于年轻人,近期预后较好。但这不代表轻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舒张压高同样可以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如果不正视,不给予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是可以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即收缩期、舒张期的血压均升高。治疗不及时的话,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因此其高血压的表现多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高反低。年轻人则不同,他们的高血压不少是收缩压不高,舒张压却异常的高。已有临床资料表明,舒张压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有密切关系。如果收缩压正常,舒张压高达105~110毫米汞柱的人与舒张压正常的人(在70~75毫米汞柱)比较,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可高出3~5倍。因此,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增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于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老年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强调收缩压达标即可,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耐受前提下,可逐步降压达标,避免过快降压。老年人加上长期高血压,存在脑动脉硬化,脑循环自身调节机制已经减弱,如果血压降低过快或血压过度降低都容易导致脑缺血中风的发生。 6.妊娠高血压患者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30- 140毫米汞柱,舒张压80~90毫米汞柱。治疗的策略、用药时间的长短及药物的选择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以及对血压升高所带来危害的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