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

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
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

1.1.1 幂函数

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例如,当m = 3时,y=x3

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内总有定义。

1.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 >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若0

由于y=(1/a)-x=a-x,所以y=a x的图形与y=(1/a)x的图形是关于y轴对称的。

2.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y=a x的反函数,记作y=log 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正。

若0

1.1.3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

1.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的定义域都是区间(-∞ ,+∞),值域都是必区间[-1,1]。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都是以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都是奇函数。

2.反三角函数

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其图形都可由相应的三角函数的图形按反函数作图法的一般规则作出。

这四个反三角函数都是多值函数。但是,我们可以选取这些函数的单值支。

例如,把Arcsinx的值限制在闭区间[-,]上,称为反正弦函数的主值,并记作arcsinx。

这样,函数y = arcsinx就是定义在闭区间[-1,1]上的单值函数,且有。

1.2 数列极限的概念

设{}是一个数列,a是实数,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总存在一个正整数N,当n>N时都有,我们就称a是数列{}的极限,或者称数列{}收敛,且收敛于a,记为,a即为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几何解释:以a为极限就是对任意给定的开区间,第N项以后的一切数全

部落在这个区间内。

1.3 函数极限的概念

设函数f(x)在点附近(但可能除掉点本身)有定义,设A为一个定数,如果对任意各定,一定存在,使得当时,总有,我们就称A是函数f(x)在点的极限,记作,这时称f(x)在点极限存在,这里我们不要求f(x)在点有定义,所以才有。例如:,当x=1时,函数是没有定义的,但在x=1点函数的极限存在,为2。

1.4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是判断极限存在的重要准则之一,具体叙述如下:如果数列

满足条件,就称数列是单调增加的;反之则称为是单调减少的。

在前面的章节中曾证明:收敛的数列必有界。但也曾指出:有界的数列不一定收敛。现在这个准则表明:如果数列不仅有界,而且是单调的,则其极限必定存在。

对这一准则的直观说明是,对应与单调数列的点只可能向一个方向移动,所以只有两种可能情形:或者无

限趋近某一定点;或者沿数轴移向无穷远(因为不趋向于任何定点且递增,已符合趋向无穷的定义)。但现在数列又是有界的,这就意味着移向无穷远已经不可能,所以必有极限。

从这一准则出发,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应用。考虑数列,易证它是单调增加且有界(小于3),故可知这个数列极限存在,通常用字母e来表示它,即。可以证明,当x取实数而趋于或

时,函数的极限存在且都等于e,这个e是无理数,它的值是 e = 2.718281828459045…

1.5 柯西(Cauchy)极限存在准则

我们发现,有时候收敛数列不一定是单调的,因此,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准则只是数列收敛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的。当然,其中有界这一条件是必要的。下面叙述的柯西极限存在准则,它给出了数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

件。柯西(Cauchy)极限存在准则数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存在着这样的正整数N,使得当m>N,n>N时,就有。

必要性的证明设,若任意给定正数,则也是正数,于是由数列极限的定义,存在着正整数N,当n>N时,有;同样,当m>N时,也有。

因此,当m>N,n>N时,有

所以条件是必要的。充分性的证明从略。

这准则的几何意义表示,数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在数轴上一切具有足够大

号码的点,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柯西极限存在准则有时也叫做柯西审敛原理。

1.6 连续函数

1.6.1 定义:若函数f(x)在x0点的附近包括x0点本身有定义,并且,

则称f(x)在x0点连续,x0为f(x)的连续点。

1.6.2 充要条件:f(x)在x0点既是左连续又是右连续。

初等函数如三角、反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等都是在自定义区间内的连续函数。

1.6.3 三类不连续点:

(1)第一类不连续点:f(x0+0),f(x0-0)存在但不相等。

(2)第二类不连续点:f(x0+0),f(x0-0)中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3)第三类不连续点:f(x0+0),f(x0-0)存在且相等,但它不等于f(x0)或f(x)在x0点无定义。

1.7 一致连续性的概念及它与连续的不同

1.7.1 定义:对,可找到只与有关而与x无关的,使得对区间内任意两点x1,x2,当

时总有,就称f(x)在区间内一致连续。

1.7.2 与连续的比较:

(1)连续可对一点来讲,而一致连续必须以区间为对象。

(2)连续函数对于某一点x0,取决于x0和,而一致连续函数的只取决于,与x值无关。

(3)一致连续的函数必定连续。[例:函数y = 1/x,当x∈(0,1)时非一致连续,当x∈(C,1)时一致连续]

(4)康托定理:闭区间[a , b]上的连续函数f(x)一定在[a , b]上一致连续。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微分学是微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基本概念是导数与微分,其中导数反映出自变量的变化快慢程度,而微分则指明当自变量有微小变化时,函数大体上变化多少。

2.1 导数的概念

2.1.1 导数的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 0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取得增量x(点x0+x仍在该领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如果与之比当时的极限存在,则称函数在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为函数在点处的导数,记为,

即,也可记作。

导数的定义式也可取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和

导数的概念就是函数变化率这一概念的精确描述。

2.1.2 求导举例

例求函数(n为正整数)在处的导数

把以上结果中的换成得,即

更一般地,对于幂函数(为常数),有这就是幂函数的导数公式.

例求函数的导数

解即这就是说, 正弦函数的导数是余弦函数.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得

就是说,余弦函数的导数是负的正弦函数。

例求函数的导数.

解=

即这就是指数函数的导数公式,特殊地,当时,因,故有

例求函数的导数.

=作代换即得

这就是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特殊地,当时,由上式得自然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

2.1.3 导数的几何意义

由导数的定义可知:函数在点处的导数在几何上表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即,其中是切线的倾角.如下图:

例求等边双曲线y=1/x, 在点(1/2,2)处的切线的斜率,并写出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解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知道,所求切线的斜率为

由于,于是从而所求切线方程为即4x+y-4=0.

所求法线的斜率为k2-1/k1=1/4, 于是所求法线方程为2x-8y+15=0.

2.2 微分的概念

2.2.1 微分的定义设函数在某区间内有定义,及在这区间内,如果函数的增量

可表示为

其中A是不依赖于的常数,而是比高阶的无穷小,那末称函数在点是可微的,

而叫做函数在点相应于自变量增量的微分,记作,即

例求函数y=x2在x=1和x=3处的微分.

解函数在处的微分为在处的微分为

函数在任意点的微分,称为函数的微分,记作或,即

例如, 函数的微分为函数的微分为

通常把自变量的增量称为自变量的微分,记作dx,即.于是函数y=f(x)的微分又可记作dy=f’(x)dx, 从而有x=3就是说,函数的微分dy与自变量的微分dx之商等于该函数的导数.因此,导数也叫做”微商”.

2.2.2 微分的几何意义

设△y是曲线y=f(x)上的点的纵坐标的增量,dy是曲线的切线上的纵坐标的相应的增量,

当∣△x∣很小时, ∣△y-dy∣比∣△x∣小得多,因此在M点的邻近,我们可以用切线段来近似代替曲线段.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上一章里,从分析实际问题中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快慢出发,引出了导数的概念,并讨论了导数的计算方法。本章中,我们将应用导数来研究函数以及曲线的某些性态,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将介绍微分学的几个中值定理,他们是导数应用的理论基础

3.1 三个中值定理

3.1.1 罗尔定理

罗尔定理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 , 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相等,即f(a) = f(b),那么在(a,b)内至少有一点,使得函数f(x)在该点的导数等于零:。

3.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那么在(a,b)内至少有一点

,使等式(1)成立。

3.1.3 柯西中值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及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且F’(x)在(a,b)内的每一点处

均不为零,那么在(a,b)内至少有一点,使等式(2)成立。

3.2 洛必达法则

3.2.1.洛必达法则的概念.

定义:求待定型的方法(与此同时);定理:若f(x)与g(x)在(a,a+)上有定义,且f(x)= g(x)=0;

并且f’(x)与g’(x)在(a,a+)上存在. 0 且=A 则= =A,(A可以是).

证明思路: 补充定义x=a处f(x)=g(x)=0, 则[a,a+) 上==

即x时,x,于是=

3.2.2 定理推广:由证明过程显然定理条件x可推广到x, x,x。所以对于待定型,

可利用定理将分子、分母同时求导后再求极限。

注意事项: 1.对于同一算式的计算中,定理可以重复多次使用。2.当算式中出现Sin或Cos形式时,应慎重考虑是否符合洛必达法则条件中f’(x)与g’(x)的存在性。向其他待定型的推广。(下转化过程中描述引用的仅为记号.)

1. 可化为=,事实上可直接套用定理。

2. 0=0

3. -=-,通分以后=。

4.、、取对数0Ln0、Ln1、0Ln0、0、0。

3.3 泰勒公式及其误差图示来源:实践,常用导数进行近似运算.

由于时所以,因此

范围:在直接求f(x)困难,而在x附近x0处f(x0)与f’(x0)较易时应用.条件是x与x0充分接近,可达到一定的精度. 利用当为不同函数时.有常用近似公式如下:(|x|很小时)

Sinx x,tgx x,,,,Ln(1+x)x.

泰勒公式来源:上述公式在|x|很小时,于是即,p1=f(0)+f’(0)x

与f(x)在x=0处函数值相等,且一阶导数相等.为进一步提高精度欲使与

在二阶导数处也相等.于是,,.

得依此类推:

对于误差,有定理: 在x=0处有n+1阶连续导数,则上式误差(在x 与0 之间)

由定理:此式为在x=0 处的关于x 的泰勒展开公式.即:

公式推广:一般地在x=X0附近关于X0点的泰勒公式

注意:虽然泰勒公式是在x="附近"展开,但是事实上x可以取f(x)定义域内任意值,只不过若|x-|过大(即x离

过远)时,相应变大.即使用代替f(x)的误差变大.可是,无论如何泰勒公式总是成立的,当固定后,不

同的x将使发生变化,并使变化,从而影响对f(x)的近似精度.

3.4 函数图形描绘示例

定理:若f(x)在[a,b]上连续,(a,b)可导.则f(x)在[a,b]单调上升(或单调下降)的充分必要条件为(a,b)内

(或), 推论:若f(x)在[a,b]连续,(a,b)可导,且不变号, 则(或<0) 严格单调上升(下降). 定理(极值的必要条件):若x0为f(x)的极值点,那么x0只可能是f’(x)的零点或f(x)的不可导点.

定理(极值判别法):则, f()为极大值, , f()为极小值

若不存在,但f(x) 在与上可导

则若内,内则为极小点,反之为极大点

定义:若曲线在一点的一边为上凸,另一边为下凸,则称此点为拐点,显然拐点处

定义:若则称ax+b为f(x)的一条渐进线.

定义:若则称x=c为f(x)的一条垂直渐进线.

定理:若f(x)的一条渐进线为ax+b 则,

证明:由定义知即

所以即带回定义得

函数图象描述的基本步骤:

1.确定y=f(x)的定义域并讨论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等.

2.求出与及与不存在的各点.

3.由2的结果函数的上升,下降区间,及图形的上凸,下凸区间以及各极值点.

4.定出函数的渐近线.

5.描点作用.

3.5 曲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5.1 概念:来源:为了平衡曲线的弯曲程度。

平均曲率,这个定义描述了AB曲线上的平均弯曲程度。其中表示曲线段AB上切线变化的角度,△s为AB弧长。

例:对于圆,。所以:圆周的曲率为1/R,是常数。而直线上,所以,即直线“不弯曲”。

对于一个点,如A点,为精确刻画此点处曲线的弯曲程度,可令,即定义,

为了方便使用,一般令曲率为正数,即:。

3.5.2 计算公式的推导:

由于,所以要推导与ds的表示法,ds称为曲线弧长的微分(T5-28,P218)

因为,所以。令,同时用代替得

所以或

具体表示;

1、时,

2、时,

3、时,(令)

再推导,因为,所以,两边对x求导,得,推出。

下面将与ds代入公式中:,即为曲率的计算公式。

3.5.3 曲率半径:一般称为曲线在某一点的曲率半径。

几何意义(T5-29)如图为在该点做曲线的法线(在凹的一侧),在法线上取圆心,以ρ为半径做圆,则此圆称为该点处的曲率圆。曲率圆与该点有相同的曲率,切线及一阶、两阶稻树。

应用举例:求上任一点的曲率及曲率半径(T5-30)

解:由于:所以:,

3.6 方程的近似解法

3.6.1 应用前提:

方程f(x)=0,则f(x)应满足:(1)f(x)在[a,b]连续,f(a)与f(b)不同号。

(2)在(a,b)内连续且不变号。(3)在(a,b)内连续且不变号。

3.6.2 应用步骤:

首先:判断方程是否满足应用前提,先对端点a,b求f(a)、f(b),取与f n(x)同号的一点为起点。

过起点做f(x)的切线,交x轴与。然后:过(,)做的切线,交x轴与。

以次类推,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3.6.3 应用举例:

求:在[1,2]内的根,误差

解:令,有:

所以可应用上述方法,求得:

由于,所以误差范围内的近似解为

3.6.4 两点说明:

1.前提条件的作用:第一个条件显然是为了保证区间上解的存在性。

第二、第三个条件是为了保证各步迭代后,得到的交点仍落在区间上的

2.迭代公式:设第n步后的交点为,所以下一步过(,)做f(x)的切线,写出其方程就是:

,它与X轴交点为,这就是迭代公式。

第四章:不定积分

在第二章中,我们讨论了怎样求一个函数的导函数问题,本章将讨论他的反问题,即要求一个导函数的原函数,也就是求一个可导函数,使他的导函数等于已知函数。这是积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1.1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定义1 如果在区间I上,可导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即对任一x∈I,都有F’(x)= f(x)或dF(x)= f(x)dx,那末函数F(x)就称为f(x)(或f(x)dx)在区间I上的原函数。

例如,因(sin x)’=cos x,,故sin x是cos x的原函数。

那一个函数具备何种条件,才能保证它的原函数一定存在呢?简单的说就是,连续的函数一定有原函数。

下面还要说明两点。

第一,如果有,那么,对任意常数C,显然也有,即如果是的原函数,那F(x)+C也是f(x)的原函数。

第二,当C为任意常数时,表达式F(x)+C,就可以表示f(x)的任意一个原函数。也就是说,f(x)的全体原函数所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族。由以上两点说明,我们引入如下定义。

定义 2 在区间上,函数的带有任意常数项的原函数称为(或)在区间上的不定积分,

记作。其中记号称为积分号,称为被积函数,称为被积表达式,称为积分变量。由此定义及前面的说明可知,如果F(x)是f(x)在区间I上的一个原函数,那么F(x)+C就是f(x)的不定积分,

即。因而不定积分可以表示的任意一个原函数。

例 1 求. 解由于=,所以是的一个原函数。因此.

例2求.

解当时,由于=,所以是在内的一个原函数。因此,在内,当时,由于==,由上同理,在内,

将结果合并起来,可写作

4.1.2 不定积分的性质

根据不定积分的定义,可以推得它的如下两个性质:

性质1 函数的和的不定积分等于各个函数的不定积分的和,即.

性质2 求不定积分时,被积函数中不为零的常数因子可提到积分号外面来,即(k是常数,k≠0). 例 3 求. 解===

==

注意检验积分结果是否正确,只要对结果求导,看它的导数是否等于被积函数,相等时结果是正确的,否是错误的。

4.2 两类换元法及举例

利用基本积分表与积分的性质,所能计算的不定积分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来研究不定积分的求法.

把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反过来求不定积分,利用中间变量的代换,得到复合函数的积分法,称为换元积分法,简换元法. 换元法通常分成两类.

4.2.1 第一类换元法

定理1 设f(u)具有原函数, u =φ(x)可导, 则有换元公式

例1 求∫2cos2xdx.

解作变换u=2x,便有∫2cos2xdx =∫cos2x·2dx =∫cos2x·(2x)' dx =∫cos u du = sin u+C,

再以u=2x代入,即得∫2cos2xdx =sin 2x+C.

例2 求∫tan x dx.

解∫tan x dx =∫sin x /cos x dx. 因为-sin x dx = d cos x,所以如果设u=cos x,那么du=-sin xdx,即-du=sin xdx,

因此.

类似地可得∫cot x dx =ln|sin x|+C.在对变量代换比较熟练以后,就不一定写出中间变量u.

例3 求∫ch(x/a) dx. 解.

例4 求(a>0). 解.

下面求积分的例子,它们的被积函数中含有三角函数,在计算这种积分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一些三角恒等式.

例5 求∫sin3 x dx. 解∫sin3x dx =∫sin2x sinx dx=-∫(1-cos2x)d(cosx)=-∫d(cosx)+∫cos2xd(cosx)=-cosx+(1/3)cos3x+C.

例6 求∫cos2 x dx.

解.

类似地可得∫sin2 x dx=x/2-(sin2x)/4+C.

利用定理1来求不定积分,一般却比利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函数的导数要来的困难,因为其中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且如何适当的选择变量代换u=φ(x)没有一般途径可循,因此要掌握换元法,除熟悉一些典型的例子,需多练习. 4.2.2 第二类换元法

定理2 设x=ψ(x)是单调的、可导的函数, 并且ψ'(x)≠0. 又设f[ψ(t)]ψ'(t)具有原函数,则有换元公式

,其中(x)是x=ψ(t)的反函数.

例7求(a>0)

解求这个积分的困难在于有根式,但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公式sin2t+cos2t=1来化去根式.

设x=asint,-π/2

利用例6的结果得.

由于x=asint,-π/2

于是所求积分为.具体解题时要分析具体情况,选简捷的代换.

第五章:定积分

本章将讨论积分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定积分问题。我们先从几何与力学问题出发引进定积分的概念,再讨论他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关于定积分的应用,将在下一章讨论。

5.1 定积分概念

定义设函数f(x)在[a,b]上有界,在[a,b]中任意插入若干个分点,

把区间[a,b]分成n个小区间,设有常数I,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e ,总存在一个正数 d ,使得对于区间[a,b]的任何分法,不论在中怎样取法,只要,总有

成立,则称I是f(x)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记作。

接下来的问题是:函数f(x)在[a,b]上满足怎样的条件,f(x)在[a,b]上一定可积?以下给出两个充分条件。

定理1设f(x)在区间[a,b]上连续,则f(x)在[a,b]上可积。

定理2设f(x)在区间[a,b]上有界,且只有有限个间断点,则f(x)在[a,b]上可积。

对面积赋以正负号,在x轴上方的图形面积赋以正号,在x轴下方的图形面积赋以负号,则在一般情形下,定积

分的几何意义为:它是介于x轴、函数f(x)的图形及两条直线x = a、x = b之间的各部分面积的代数和。

5.2 牛顿-莱步尼兹公式及实例

定理如果函数F(x)是连续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一个原函数,则。(1)

证已知函数F(x)是连续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又根据前面的定理知道,积分上限的函数

也是f(x)的一个原函数。于是这两个原函数之差为某个常数(第四章第一节),

即。(2) 在上式中令x = a,得。又由F (x)的定义式及上节定积分的补充规定知F (a) = 0,因此,C = F(a)。以F(a)代入(2)式中的C,

以代入(2)式中的F (x),可得,在上式中令x = b,就得到所要证明的公式(1) .n

由积分性质知,(1)式对a>b的情形同样成立。为方便起见,以后把F(b) – F(a)记成。

公式(1)叫做牛顿(Newton)-莱步尼兹(Leibniz)公式,给定积分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也称为微积分基本公式。例1计算定积分。解。

例2计算。解。

例3计算。解。

例4计算正弦曲线y = sinx在[0,p ]上与x轴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解。例5求解易知这是一个型的未定式,我们利用洛必达法则来计算。

因此。

5.3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

在应用问题中常遇到要求定积分的数值,但f(x)的原函数根本不能普通的初等函数表示出来。例如

等,所以提出了积分的近似计算问题。

定积分近似计算公式的原理:求定积分就是求面积,近似计算公式是对面积的近似求法。此处介绍抛物线法

原理:实质上是用抛物线逼近曲线段,如图由此可推出

。此公式称为辛卜生公式。

近似计算方法很多,但实质上多是曲线逼近(见数值分析)。

5.4 广义积分的概念

5.4.1 无穷限的广义积分

定义1设函数f(x)在区间[a , +¥)上连续,取b>a,若极限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f(x)在无穷

区间[a , +¥ )上的广义积分,记作,即。(1)

这时也称广义积分收敛;若上述极限不存在,称为广义积分发散。

类似地,若极限存在,则称广义积分收敛。

设函数f(x)在区间(-¥ ,+¥ )上连续,如果广义积分和都收敛,则称上述两广义积分之和为函数f(x)在无穷区间(-¥ , +¥ )上的广义积分,记作,也称广义积分收敛;否则就称广义积分发散。上述广义积分统称为无穷限的广义积分。

例1证明广义积分(a>0)当p>1时收敛,当p£ 1时发散。

证当p = 1时,,当p1 1时,

因此,当p > 1时,这广义积分收敛,其值为;当p£ 1时,这广义积分发散。

5.4.2 无界函数的广义积分

现在我们把定积分推广到被积函数为无界函数的情形。

定义2设函数f(x)在(a,b]上连续,而在点a的右领域内无界,取,如果极限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f(x)在(a,b]上的广义积分,仍然记作,这时也称广义积分收敛。

类似地,设函数f(x)在[a,b]上除点c(a

例2证明广义积分当q < 1时收敛,当q≥1时发散。

证当q = 1时,,

当q≠1时,

因此,当q < 1时,这广义积分收敛,其值为(b-a)1-q/(1-q);当q≥1时,这广义积分发散。

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微分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通过坐标把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对应起来,把平面上的图形和方程对应起来,从而可以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空间解析几何也是按照类似的方法建立起来的。

7.1 几种常见曲线:

7.2 曲面方程

7.2.1 曲面方程的概念及一般方程如果曲面S与三元方程F(x, y, z)=0 (1),有下述关系:

1.曲面S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1);不在曲面S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1),

那末,方程(1)就叫做曲面S的方程,而曲面S就叫做方程(1)的图形。

7.2.2 平面方程的几种形式

一般形式:Ax+By+Cy+D=0,其中{A,B,C}是平面法向,A2+B2+C2≠0。

点法式方程:。截距式方程:。

三点式方程:已知平面过空间三点,,,则平面方程为

1.几种特殊的曲面方程

1.旋转曲面方程设平面曲线l : 绕z轴旋转,则旋转曲线方程为

2.柱面方程母线平行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为不完全的三元方程,如F(y, z)=0就表示母线平行与x轴,

准线为的柱面. 二次曲面方程(见第七章知识点3)

7.3 空间曲线

7.3.1 空间曲线一般方程

空间曲线可以看作两个曲面的交线。设F(x, y, z)=0 和G(x, y, z)=0是两个曲面的方程,它们的交线为C。因为曲

线C上的任何点的坐标应同时满足这两个曲面的方程,所以应满足方程组(1)

反过来,如果点M不在曲线C上,那末它不可能同时在两个曲面上,所以它的坐标不满足方程组(1)。因此,曲线C可以用方程组(1)来表示。方程组(1)叫做空间曲线C的一般方程。

1.为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

1.方程组表示怎样的曲线?

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表示母线平行于z轴的圆柱面,其准线是xOy面上的圆,圆心在原点O,半径为1。方程组中第二个方程表示一个母线平行于y轴的柱面,由于它的准线是zOx面上的直线,因此它是一个平面。方程组就表示上述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

2.方程组表示怎样的曲线?

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表示球心在坐标原点O ,半径为a的上半球面。第二个方程表示母线平行于z 轴的圆柱面,它的准线是xOy面上的圆,这圆的圆心在点(a/2,0),半径为a/2。方程组就表示上述半球面与圆柱面的交线。

7.3.2 空间曲线在坐标上的投影

设空间曲线C的一般方程为由上述方程组消去变量z,x,y后所得的方程分别为:

H( x , y )=0 R( y , z )=0 T( x , z )=0, 表示曲线C在xOy面上的投影,

表示曲线C在yOz面上的投影,表示曲线C在xOz面上的投影。

例已知两球面的方程为(a)和(b)

求它们的交线C在xOy面上的投影方程。

解先求包含交线C而母线平行于z轴的柱面方程。因此要由方程(a) , (b)消去z,为此可先从(a)式减去(b) 式并化简,得到y + z = 1,再以z = 1 –y 代入方程(a)或(b)即得所求的柱面方程为x2+2y2-2y=0

易看出,这是交线C关于xOy面的投影柱面方程,于是两球面的交线在xOy面上的投影方程是

注:在重积分和曲线积分的计算中,往往需要确定一个立体或曲面在坐标面上的投影,这时要利用投影柱面和投影曲线。

7.4 二次曲面

我们把三元二次方程所表示的曲面叫做二次曲面。为了了解三元方程F (x , y ,z )=0所表示得的曲面的形状,我们通常采用截痕法。即用坐标面和平行于坐标面的平面与曲线相截,考察其交线(即截痕)的形状,然后加以综合,从而了解曲面的全貌。同学们可试用截痕法考察下面的二次曲面。

7.4.1 椭球面方程所表示的曲面叫做椭球面。

7.4.2 抛物面方程(p 和q 同号)所表示的曲面叫做抛物面。

7.4.3 双曲抛物面方程(p 和q 同号)所表示的曲面叫做双曲抛物面。

7.4.4 双曲面方程所表示的曲面叫做单叶双曲面。

方程所表示的曲面叫做双叶双曲面。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往往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反映到数学上,就是一个变量依赖于几个变量的情形,这就提出了多元函数微分和积分的问题,本章将在一元微分的基础上,讨论二元及二元以上的多元函数的微分。

8.1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8.1.1 定义设函数f(x,y)在开区域(或闭区域)D内有定义,P0(x0,y0)是D的内点或边界点。如果对于任意给定

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δ,使得对于适合不等式的一切点P(x,y)∈D,

都有|f(x,y)-A|<ε成立,则称常数A为函数f(x,y)当x→x0,y→y0时的极限,记作

或f(x,y) →A (ρ→0),这里ρ=|PP0|。

例设(x2+y2≠0),求证。

因为,可见,对任何ε>0,取,

则当时,总有成立,所以。

我们必须注意,所谓二重极限存在,是指P(x,y)以任何方式趋于P0(x0,y0)时,函数都无限接近于A。

定义设函数f(x,y)在开区域(或闭区域)D内有定义,P0(x0,y0)是D的内点或边界点且P0∈D。

如果则称函数f(x,y)在点P0(x0,y0)连续。

8.1.2 性质

性质1(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在有界闭区域D上的多元连续函数,在D上一定有最小值和最大值。

性质2(介值定理)在有界闭区域D上的多元连续函数,如果在D上取得两个不同的函数值,则它在D上取得介于这两个值之间的任何值至少一次。

一切多元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域内是连续的。所谓定义区域,是指包含在定义域内的区域或闭区域。

由多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如果要求它在点P0处的极限,而该点又在此函数的定义区域内,则极限值就是函数

在该点的函数值,即。

8.2 偏导数的定义及计算法

8.2.1 定义设函数z=f(x,y)在点(x0,y0)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当y固定在y0而x在x0处有增量Δx时,相应的函数有增量f(x0+Δx,y0)-f(x0,y0),如果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z=f(x,y) 在点(x0,y0)处对x的偏导数,记作或f x(x0,y0)。

对于函数z=f(x,y),求时,只要把y暂时看作常量而对y求导。

例求z=x2sin2y的偏导数。解。

8.2.2 高阶偏导数定理如果函数z=f(x,y)的两个二阶混合偏导数在区域D内连续,那末在该区域内这两个二阶混合偏导数必相等。

8.3 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及实例

定理如果函数u=φ(t)及ψ(t)都在点t可导,函数z=f(u,v)在对应点(u,v)具有连续偏导数,则复合函数z=f[φ(t), ψ(t)]在点t可导,且其导数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例设z=eusinv,而u = xy,v = x+y。求。

8.4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8.4.1 一个方程的情形

隐函数存在定理1 设函数F(x,y)在点P(x0,y0)的某一邻域内具有连续的偏导数,且F(x0,y0)=0, F y(x0,y0) ≠ 0,则方程F(x,y) = 0在点(x0,y0)的某一邻域内恒能唯一确定一个单值连续且具有连续导数的函数y = f(x),它满足条

件y0 = f(x0),并有。上面公式就是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隐函数存在定理 2 设函数F(x,y,z)在点P(x0,y0,z0)的某一邻域内具有连续的偏导数,且F(x0,y0,z0) = 0, F z(x0,y0,z0) ≠ 0,则方程F(x,y,z) = 0在点(x0,y0,z0)的某一邻域内恒能唯一确定一个单值连续且具有连续导数的函数

z = f(x,y),它满足条件z0 = f(x0,y0),并有。

例设x2+y2+z2-4z = 0,求,

解设F(x,y,z)= x2+y2+z2-4z ,则F x = 2x,F z = 2z-4。应同上面公式,得。

再一次对x求偏导数,得。

二、方程组的情形

隐函数存在定理3 设F(x,y,u,v)、G(x,y,u,v)在点P(x0,y0,u0,v0)的某一邻域内具有对各个变量的连续偏导数,又F(x0,y0,u0,v0)= 0,G(x0,y0,u0,v0)= 0,且偏导数所组成的函数行列式(或称雅可比(Jacobi)式):

在点P(x0,y0,u0,v0)不等于零,则方程组F(x,y,u,v)= 0,G(x,y,u,v)= 0在点(x0,y0,u0,v0)的某一邻域内恒能唯一确定一组单值连续且具有连续导数的函数u = u(x,y),v = v(x,y),

它们满足条件u0 = u(x0,y0),v0 = v(x0,y0),并有

8.5 微分法在几何上的应用

8.5.1 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设空间曲线Г的参数方称为x=φ(t),y=ψ(t),z=ω(t),这里假定上式的三个函数都可导。

在曲线Г上取对应于t=t0的一点M(x0,y0,z0)。根据解析几何,可得曲线在点M处的切线方程为

切线的方向向量称为曲线的切向量。向量T={φ'(t0),ψ'(t0),ω'(t0)}就是曲线Г在点M处的一个切向量。通过点而与切线垂直的平面称为曲线Г在点M处的法平面,它是通过点M(x0,y0,z0)而以T为法向量的平面,因此这法平面的方程为φ'(t0)(x-x0)+ψ'(t0)(y-y0)+ω'(t0)(z-z0)= 0。

8.5.2 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设曲面Σ由方程F(x,y,z)= 0给出,M(x0,y0,z0)是曲面Σ上的一点,并设函数F(x,y,z)的偏导数在该点连续且不同时为零。则根据解析几何,可得曲面上通过点M的一切曲线在点M的切线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曲面Σ在点M的切平面。这切平面的方程是

F x(x0,y0,z0)(x-x0)+F y(x0,y0,z0)(y-y0)+F z(x0,y0,z0)(z-z0)= 0

通过点M(x0,y0,z0)而垂直于切平面的直线称为曲面在该点的法线。

法线方程是x=3垂直于曲面上切平面的向量称为曲面的法向量。

向量n = {F x(x0,y0,z0),F y(x0,y0,z0),F z(x0,y0,z0)}就是曲面Σ在点M处的一个法向量。8.6 多元函数极值的求法

8.6.1 多元函数的极值

二元函数的极值问题,一般可以利用偏导数来解决。

定理1(必要条件)设函数z = f(x,y)在点(x0,y0)具有偏导数,且在点(x0,y0)处有极值,

则它在该点的偏导数必然为零:f x(x0,y0) = 0,f y(x0,y0) = 0。

定理2(充分条件)设函数z = f(x,y)在点(x0,y0)的某领域内连续且有一阶及二阶连续偏导数,又f x(x0,y0) = 0,

f y(x0,y0) = 0,令f xx(x0,y0) = A,f xy(x0,y0) = B,f yy(x0,y0) = C,则f(x,y)在(x0,y0)处是否取得极值的条件如下:(1)AC-B2>0时具有极值,且当A<0时有极大值,当A>0时有极小值;

(2)AC-B2<0时没有极值;(3)AC-B2=0时可能有极值,也可能没有极值,还需另作讨论。

利用定理1、2,我们把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的函数z = f(x,y)的极值的求法叙述如下:

第一步解方程组f x(x,y) = 0,f y(x,y) = 0,求得一切实数解,即可求得一切驻点。

第二步对于每一个驻点(x0,y0),求出二阶偏导数的值A、B和C。

第三步定出AC-B2的符号,按定理2的结论判定f(x0,y0)是否是极值、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

8.6.2 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拉格朗日乘数法要找函数z = f(x,y)在附加条件φ(x,y) = 0下的可能极值点,可以先构成辅助函数F(x,y)= f(x,y)+λφ(x,y) ,其中λ为某一常数。求其对x与y的一阶偏导数,并使之为零,然后与方程φ(x,y) = 0联立起来:

有这方程组解出x,y及λ,则其中x,y就是函数f(x,y)在附加条件φ(x,y) = 0下的可能极值点的坐标。这方法还可以推广到自变量多于两个而条件多于一个的情形。

至于如何确定所求得的点是否极值点,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可根据问题本身的性质来判定。

第九章:重积分

本章和下一章是多元函数积分的内容。在一元函数积分学中,定积分是某种确定形式的和的极限。这种和的极限的概念推广到定义在区域、曲线、曲面上的多元函数的情形,得到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概念。

9.1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9.1.1 二重积分的概念

为引出二重积分的概念,我们先来讨论两个实际问题。

设有一平面薄片占有xOy面上的闭区域D,它在点(x,y)处的面密度为ρ(x,y),这里ρ(x,y)> 0且在D 上连续。现在要计算该薄片的质量M。

由于面密度ρ(x,y)是变量,薄片的质量不能直接用密度公式(M=ρS)来计算。但ρ(x,y)是连续的,利用积分的思想,把薄片分成许多小块后,只要小块所占的小闭区域D s i的直径很小,这些小块就可以近似地看

作均匀薄片。在D s i(这小闭区域的面积也记作D s i)上任取一点(x i,h i),则ρ(x i,h i)D s i (i = 1,2,…,n)可看作第i个小块的质量的近似值。通过求和,再令n个小区域的直径中的最大值(记作λ)

趋于零,取和的极限,便自然地得出薄片的质量M,即。

再设有一立体,它的底是xOy面上的闭区域D,它的侧面是以D的边界曲线为准线而母线平行于z轴的柱面,它的顶是曲面z = f(x,y),这里f(x,y)≥ 0且在D上连续。这种立体叫做曲顶柱体。

现在要计算上述曲顶柱体的体积V。

由于曲顶柱体的高f(x,y)是变量,它的体积不能直接用体积公式来计算。但仍可采用上面的思想方法,用一组曲线网把D分成n个小闭区域D s 1 ,D s 2,…,D s n,在每个D s i上任取一点(x i,h i),则f(x i,h i)D s i(i = 1,2,…,n)可看作以f(x i,h i)为高而底为D s i的平顶柱体的体积。

通过求和,取极限,便得出。

上面两个问题所要求的,都归结为同一形式的和的极限。在其他学科中,由许多物理量和几何量也可归结为这一形式的和的极限。因此我们要一般地研究这种和的极限,并抽象出下述二重积分的定义。

定义设f(x,y)是有界闭区域D上的有界函数。将闭区域D任意分成n个小闭区域D s 1 ,D s 2,…,D s n,其中D s i表示第i个小闭区域,也表示它的面积。在每个D s i上任取一点(x i,h i),作乘积f(x i,h i)D s i

(i= 1, 2, …, n,),并作和。如果当各小闭区域的直径中的最大值l 趋于零时,这和的极限总存

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f(x,y)在闭区域D上的二重积分,记作,即。其中f(x,y)叫做被积函数,f(x,y)ds 叫做被积表达式,ds 叫做面积元素,x与y叫做积分变量,D叫做

积分区域,叫做积分和。

在二重积分的定义中对闭区域D的划分是任意的,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网来划分D,那末除了包含边界点的一些小闭区域外,其余的小闭区域都是矩形闭区域。设矩形闭区域D s i的边长为D x j和D y k,则D s = D x j·D y k。因此在直角坐标系中,有时也把面积元素ds 记作dxdy,而把二重积分记作

其中dxdy叫做直角坐标系中的面积元素。这里我们要指出,当f(x,y)在闭区域D上连续时,

(*)式右端的和的极限必定存在,也就是说,函数f(x,y)在D上的二重积分必定存在。

9.1.2 二重积分的性质

二重积分与定积分有类似的性质:

性质1被积函数的常数因子可以提到二重积分号的外面,即(k为常数)。

性质2函数的和(或差)的二重积分等于各个函数的二重积分的和(或差)。

例如。

性质3如果闭区域D被有限条曲线分为有限个部分闭区域,则在D上的二重积分等于在各部分闭区域上的二重

积分的和。例如D分为两个闭区域D1与D2,则。

此性质表示二重积分对于积分区域具有可加性。

性质4如果在D上,f(x,y)= 1,s 为D的面积,则。

此性质的几何意义很明显,因为高为1的平顶柱体的体积在数值上就等于柱体的底面积。

性质5如果在D上,f(x,y)≤ j (x,y),则有不等式。特殊地,由于

- | f(x,y)| ≤ f(x,y)≤ | f(x,y)|,又有不等式。

性质6设M,m分别是f(x,y)在闭区域D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s 是D的面积,

则有。上述不等式是对二重积分估值的不等式。

性质7(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设函数f(x,y)在闭区域D上连续,s 是D的面积,则在D上至少存在一点(x ,h )使得下式成立:。

9.2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按照二重积分的定义来计算二重积分,对特别简单的被积函数和积分区域来说可行,但对一般的函数和积分区域来说,这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这里介绍一种方法,把二重积分化为两次单积分(即两次定积分)来计算。

9.2.1 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下面用几何的观点来讨论二重积分的计算问题。

在讨论中我们假定f(x,y)≥ 0。并设积分区域D可以用不等式j 1(x)≤ y ≤ j 2(x),a≤x≤b

来表示,其中函数j 1(x)、j 2(x)在区间[a,b] 上连续。

我们应用“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的方法,来计算这个曲顶柱体的体积。

为计算截面面积,在区间[a,b] 上任意取定一点x0,作平行于yOz面的平面x=x0。这平面截曲顶柱体所得截面是一个以区间[j 1(x0),j 2(x0)] 为底、曲线z = f(x0,y)为曲边的曲边梯形,所以这截面的面积为

一般的,过区间[a,b] 上任一点x且平行于yOz面的平面截曲顶柱体所得截面的面积为

,于是,得曲顶柱体的体积为。

这个体积也就是所求二重积分的值,从而有等式。(1)

上式右端的积分叫做先对y、后对x的二次积分。就是说,先把x看作常数,把f(x,y)只看作y的函数,并对y计算从j 1(x)到j 2(x)的定积分;然后把算得的结果(是x的函数)再对x计算在区间[a,b] 上的定积

分。这个先对y、后对x的二次积分也常记作。

因此,等式(1)也写成,(1’)

在上述讨论中,我们假定f(x,y)≥ 0,但实际上公式(1)的成立并不受此条件限制。

类似地,如果积分区域D可以用不等式ψ1(y)≤ x≤ ψ2(y),c≤y≤d

来表示,其中函数ψ1(y)、ψ2(y)在区间[c,d] 上连续,那末就有。上式右端的积分叫做先对x、后对y的二次积分,这个积分也常记作。

因此,等式(2)也写成,(2’)

这就是把二重积分化为先对x、后对y的二次积分的公式。

我们称图9-2-1所示的积分区域为X-型区域,图9-2-3所示的积分区域为Y-型区域。对不同的区域,可以应用不同的公式。如果积分区域D既不是X-型的,也不是Y-型的,我们可以把D分成几个部分,使每个部分是X-型区域或是Y-型区域。如果积分区域D既是X-型的,又是Y-型的,则由公式(1’)及(2’)就得

上式表明,这两个不同次序的二次积分相等,因为它们都等于同一个二重积分。

二重积分化为二次积分时,确定积分限是一个关键。而积分限是根据积分区域D的类型来确定的。

例1计算,其中D是由直线y = 1、x = 2及y = x所围成的闭区域。

解法1首先画出积分区域D。D是X-型的,D上的点的横坐标的变动范围是区间[1,2]。

在区间[1,2]上任意取定一个x值,则D上以这个x值为横坐标的点在一段直线上,这段直线平行于y轴,该线段上点的纵坐标从y = 1变到y = x。利用公式(1)得

解法2把积分区域D看成是Y-型的。同学们可作为练习,验证解出的答案是否与解法1的相一致。

对于较复杂的积分区域,在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时,为了计算简便,需要选择恰当的二次积分的次序。

这时,既要考虑积分区域D的形状,又要考虑被积函数f(x,y)的特性。

例2求量各底圆半径都等于R的直交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的体积。

解设这两个圆柱面的方程分别为x2 + y2 = R2及x2 + z2 = R2

利用立体关于坐标平面的对称性,只要算出它在第一卦限部分的体积V1,然后再乘以8就行了。

所求立体在第一卦限部分可以看成是一个曲顶柱体,它的底为,

如图9-2-5(b)所示。它的顶是柱面。于是,。利用公式(1)得

从而所求立体体积为。

9.2.2 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有些二重积分,积分区域D的边界曲线用极坐标方程来表示比较方便,且被积函数用极坐标变量r,θ比较简单。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利用极坐标来计算二重积分。

按二重积分的定义有,下面将推导出这个和的极限在极坐标系中的形式。假定从极点O出发且穿过闭区域D内部的射线与D的边界曲线相交不多于两点。我们用以极点为中心的一族同心圆:r=常数,以及从极点出发的一族射线:θ=常数,把D分成n个小闭区域[插图6]。除了包含边界点的一些小闭区域外,小闭区域的面积D s i可计算如下:

其中表示相邻两圆弧的半径的平均值。在这小闭区域内取圆周上的一点,该点的直角坐标设为x i,

h i,则由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之间的关系有。于是

,即。由于在直角坐标系中也常记作,所以上式又可写成

。(4)

这就是二重积分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极坐标的变换公式,其中rdrdθ就是极坐标系中的面积元素。

公式(4)表明,要把二重积分中的变量从直角坐标变换为极坐标,只要把被积函数中的x、y分别换成rcosθ、

微积分笔记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1.1 函数 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 定义域: D(f), 值域: Z(f). 2.分段函数: ?? ?∈∈=2 1 ) ()(D x x g D x x f y 3.隐函数: F(x,y)= 0 4.反函数: y=f(x) → x=φ(y)=f -1(y) y=f -1 (x) 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 y=f -1(x), D(f -1)=Y, Z(f -1)=X 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 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 若f(x 1)≤f(x 2),则称f(x)在D 内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则称f(x)在D 内单调减少( ); 若f(x 1)<f(x 2),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减少( )。 2.函数的奇偶性:D(f)关于原点对称 奇函数:f(-x)=-f(x) 偶函数:f(-x)=f(x) 3.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函数:f(x+T)=f(x), x ∈(-∞,+∞) 周期:T ——最小的正数 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 ∈(a,b) ㈢ 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 , (c 为常数) 2.幂函数: y=x n , (n 为实数) 3.指数函数: y=a x , (a >0、a ≠1) 4.对数函数: y=log a x ,(a >0、a ≠1) 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y=arctan x, y=arccot x ㈣ 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1.复合函数: y=f(u) , u=φ(x) y=f[φ(x)] , x ∈X 2.初等函数: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和复合所构成的,并且能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 §1.2 极 限 一、 主要内容 ㈠极限的概念 1. 数列的极限: A y n n =∞ →lim 称数列{}n y 以常数A 为极限;或称数列{}n y 收敛于A. 定理: 若{}n y 的极限存在 ?{}n y 必定有界.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 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 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 sp 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 1.1.1 幂函数 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例如,当m = 3时,y=x3 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内总有定义。 1.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函数 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 >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若0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正。 若0N时都有,我们就称a是数列{}的极限,或者称数列{}收敛,且收敛于a,记为,a即为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几何解释:以a为极限就是对任意给定的开区间,第N项以后的一切数全 部落在这个区间内。 1.3 函数极限的概念 设函数f(x)在点附近(但可能除掉点本身)有定义,设A为一个定数,如果对任意各定,一定存在,使得当时,总有,我们就称A是函数f(x)在点的极限,记作,这时称f(x)在点极限存在,这里我们不要求f(x)在点有定义,所以才有。例如:,当x=1时,函数是没有定义的,但在x=1点函数的极限存在,为2。

高等数学积分公式大全

常 用 积 分 公 式 (一)含有ax b +的积分(0a ≠) 1.d x ax b +? =1 ln ax b C a ++ 2.()d ax b x μ+?=11 ()(1) ax b C a μμ++++(1μ≠-) 3.d x x ax b +? =21 (ln )ax b b ax b C a +-++ 4.2d x x ax b +? =22311()2()ln 2ax b b ax b b ax b C a ?? +-++++???? 5.d () x x ax b +?=1ln ax b C b x +-+ 6.2 d () x x ax b +?=21ln a ax b C bx b x +-++ 7.2d ()x x ax b +? =21(ln )b ax b C a ax b ++++ 8.22 d ()x x ax b +?=2 31(2ln )b ax b b ax b C a ax b +-+-++ 9.2 d ()x x ax b +? = 211ln ()ax b C b ax b b x +-++ 的积分 10.x C + 11.x ?=2 2(3215ax b C a -+ 12.x x ?=2223 2 (15128105a x abx b C a -+ 13.x =22 (23ax b C a - 14.2x =2223 2(34815a x abx b C a -+

15 . =(0) (0) C b C b ?+>< 16 . 2a b - 17 .x =b +18 .x =2a x -+ (三)含有22x a ±的积分 19.22d x x a +?=1arctan x C a a + 20.22d ()n x x a +?=2221222123d 2(1)()2(1)()n n x n x n a x a n a x a ---+-+-+? 21.22 d x x a -? =1ln 2x a C a x a -++ (四)含有2(0)ax b a +>的积分 22.2d x ax b +? =(0) (0) C b C b ?+>+< 23.2 d x x ax b +? =2 1ln 2ax b C a ++ 24.22d x x ax b +?=2d x b x a a ax b -+? 25.2d ()x x ax b +?=2 2 1ln 2x C b ax b ++ 26.22d ()x x ax b +? =21d a x bx b ax b --+?

高等数学微积分总结

积 分 整个高数课本,我们一共学习了不定积分,定积分,重积分(二重,三重),曲线积分(两类),曲面积分(两类).在此,我们对 积分总结,比较,以期同学们对积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一、不定积分 不定积分是微分的逆运算,其计算方法、各种技巧是我们后面各种积分计算的基础,希望同学们熟记积分公式,及各种 方法(两类换元,分部积分,有理函数积分等) 二、定积分 1.定义式: ()b a f x dx ? 2.定义域:一维区间,例如[,]a b 3.性质:见课本P 229-P 232 特殊:若 1f =,则()b a f x dx b a =-?,即区间长度. 4.积分技巧:奇偶对称性. 注意:定积分中积分变量可以任意替换即()()b b a a f x dx f y dy =? ?,而不定积分不具有这种性质. 5.积分方法:与不定积分的方法相同. 6.几何应用: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b a f x dx ? 表示以()f x 为顶与x 轴所夹区域面积的代数和(注意如()0f x <,则面积为负); 其他应用:如 ()f x 表示截面积,则积分为体积;平面弧长 (b a f x ? 等. 三、二重积分 1.定义式: (,)xy D f x y d σ ?? 2.定义域:二维平面区域 3.性质:见下册课本P 77 特殊: 若 1f =,则(,)xy D f x y dxdy S =?? ,即S 为xy D 的面积. 4.坐标系: ①直角坐标系: X 型区域,Y 型区域 ②极坐标系:适用范围为圆域或扇形区域,注意坐标转换后不要漏掉r ,积分时一般先确定θ的范围,再确定r 的范围. 5.积分技巧:奇偶对称性(见后),质心; 6.几何应用: 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若(,)0f x y ≥,则(,)xy D f x y dxdy ?? 表示以(,)f x y 为顶以xy D 为底的曲顶柱体体积; 其他应用:求曲面(,)z z x y =的面积xy D ?? 四、三重积分 1.定义式 (,,)f x y z dv Ω??? 2.定义域:三维空间区域; 3.性质:与二重积分类似; 特殊: 若 1f =,则(,,)f x y z dv V Ω =???,其中V 表示Ω的体积. 4.坐标系: ①直角坐标系:投影法,截面法(一般被积函数有一个自变量,而当该变量固定时所得截面 积易求时采用) ②柱坐标系:积分区域为柱形区域,锥形区域,抛物面所围区域时可采用; ③球坐标系:积分区域为球域或与球面相关的区域时,确定自变量范围时,先θ,后?,最后 r . 5.积分技巧:奇偶对称性,变量对称性(见后),质心等. 6.应用: (,,)f x y z 表示密度,则(,,)f x y z dv Ω ???为物体质量.(不考虑几何意义) 五、第一类曲线积分

高等数学笔记

第1章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一、区间、邻域 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建立数轴后: 建立某一实数集A与数轴上某一区间对应 区间:设有数a,b,a0),则称实数集{x|a?δ

a称为N(a,δ)的中心,δ>0称为邻域N(a,δ)的半径。 去心邻域:把N(a,δ)的中心点a去掉,称为点a的去心邻域,记为N(a^,δ)={x|0<|x?a|<δ}=N(a,δ)?{a} 注:其中,?{a}表示去掉由a这一个数组成的数集。 二、函数概念 例1. 设圆的半径为x(x>0),它的面积A=πx2,当x在(0,+∞)内任取一个数值(记为?x∈(0,+∞))时,由关系式A=πx2就可以确定A的对应数值。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a5921930.html,/ 例2. 设有半径为r的圆,作圆的内接正n边形,每一边对应的圆心角α=2πn,周长S n=n?2r sinπn,当边数n在自然数 集N(n≥3)任取一个数,通过关系式S n=2nr sinπn就有一个S n对应确定数值。 函数定义:设有数集X,Y,f是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对?x∈X,通过对应法则f都有唯一的y∈Y与x对应,记为x→f y,或f(x)=y,则称f为定义在X上的函数。 其中X称为f的定义域,常记为D f。 X——自变量,Y——因变量。 当X遍取X中的一切数时,那么与之对应的y值构成一个数集V f={y|y=f(x),x∈X},称V f为函数f的值域。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a5921930.html,/ 注意: (1)一个函数是由x,y的对应法则f与x的取值范围X所确定的。把“对应法则f”、“定义域”称为函数定义的两个要素。 例如,y=arcsin(x2+2)这个式子,由于x2+2>2,而只有当|x2+2|≤1时,arcsin才有意义,因此这个式子不构成函数关系。又例如,y=ln x2与y=2ln x不是同一个函数,因为定义域不同。而y=ln x2与y=2ln|x|是同一个函数,因为定义域相同。(2)函数的值域是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共同确定的。 (3)确定函数定义域时,注意:若函数有实际意义,需依据实际问题是否有意义来确定。 若函数不表示某实际问题,则定义域为自变量所能取得的使函数y=f(x)成立的一切实数所组成的数值。 函数的几何意义:设函数y=f(x)定义域为D f,?x∈D f,对应函数值y=f(x)在XOY平面上得到点(x,y),当x遍取D f中一切实数时,就得到点集P={(x,y)|y=f(x),x∈D f}。点集P称为函数y=f(x)的图形。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a5921930.html,/ 三、函数的几个简单性质 1. 函数的有界性 若?M>0,s.t.|f(x)|≤M,x∈I,则称y=f(x)在区间I上有界。否则称f(x)在I上无界。 注:s.t.是“使得,满足于”的意思,I表示某个区间。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 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a, b, c, d, e, f, g}. 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大学高等数学知识点

大学高等数学知识点整理 公式,用法合集 极限与连续 一. 数列函数: 1. 类型: (1)数列: *()n a f n =;*1()n n a f a += (2)初等函数: (3)分段函数: *0102()(),()x x f x F x x x f x ≤?=?>?; *0 ()(), x x f x F x x x a ≠?=?=?;* (4)复合(含f )函数: (),()y f u u x ?== (5)隐式(方程): (,)0F x y = (6)参式(数一,二): () ()x x t y y t =??=? (7)变限积分函数: ()(,)x a F x f x t dt = ? (8)级数和函数(数一,三): 0 (),n n n S x a x x ∞ ==∈Ω∑ 2. 特征(几何): (1)单调性与有界性(判别); (()f x 单调000,()(()())x x x f x f x ??--定号) (2)奇偶性与周期性(应用). 3. 反函数与直接函数: 1 1()()()y f x x f y y f x --=?=?= 二. 极限性质: 1. 类型: *lim n n a →∞;*lim ()x f x →∞ (含x →±∞);*0 lim ()x x f x →(含0x x ± →) 2. 无穷小与无穷大(注: 无穷量): 3. 未定型: 000,,1,,0,0,0∞ ∞∞-∞?∞∞∞ 4. 性质: *有界性, *保号性, *归并性 三. 常用结论: 11n n →, 1(0)1n a a >→, 1()max(,,)n n n n a b c a b c ++→, ()00! n a a n >→

高数微积分公式大全

微積分公式 sin x dx = -cos x + C cos x dx = sin x + C tan x dx = ln |sec x | + C cot x dx = ln |sin x | + C sec x dx = ln |sec x + tan x | + C csc x dx = ln |csc x – cot x | + C sin -1(-x) = -sin -1 x cos -1(-x) = - cos -1 x tan -1(-x) = -tan -1 x cot -1(-x) = - cot -1 x sec -1(-x) = - sec -1 x csc -1(-x) = - csc -1 x sin -1 x dx = x sin -1 x+21x -+C cos -1 x dx = x cos -1 x-21x -+C tan -1 x dx = x tan -1 x-?ln (1+x 2)+C cot -1 x dx = x cot -1 x+?ln (1+x 2)+C sec -1 x dx = x sec -1 x- ln |x+12-x |+C csc -1 x dx = x csc -1 x+ ln |x+12-x |+C sinh x dx = cosh x + C cosh x dx = sinh x + C tanh x dx = ln | cosh x |+ C coth x dx = ln | sinh x | + C sech x dx = -2tan -1 (e -x ) + C csch x dx = 2 ln | x x e e 211---+| + C d uv = u d v + v d u d uv = uv = u d v + v d u → u d v = uv - v d u cos 2θ-sin 2θ=cos2θ cos 2θ+ sin 2θ=1 cosh 2θ-sinh 2θ=1 cosh 2θ+sinh 2θ=cosh2θ sinh -1 x dx = x sinh -1 x-21x ++ C cosh -1 x dx = x cosh -1 x-12-x + C tanh -1 x dx = x tanh -1 x+ ? ln | 1-x 2|+ C coth -1 x dx = x coth -1 x- ? ln | 1-x 2|+ C sech -1 x dx = x sech -1 x- sin -1 x + C csch -1 x dx = x csch -1 x+ sinh -1 x + C a b c α β γ R

高等数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 代数运算与自然数 主要内容: 1、集合与映射的概念 2、映射及其运算 3、代数系统 4、自然数及其他相关定义 5、归纳法原理与反归纳法的运用 重点掌握 1、由A →B 的单映射σ的定义为:设2121,,,:a a A a A a B A ≠∈∈→若由σ,就推出)()21a a σσ≠(,则称σ为从A 到B 的单映射。 2、由A →B 的满映射σ的定义为:设B ran B A =→)(,:σσ若,则称σ为从A 到B 的满映射。 3、给出一个由整数集合Z 到自然数集合N 的双射:可考虑分段映射,即将定义域分为小于0、等于0、大于0的整数三部分分别给出其象 4、若集合|A|=n ,则集合A →A 的映射共有n n 种。 5、皮阿罗公理中没有前元的元素为1。 6、自然数a 与b 加法的定义中两个条件为①:'1a a =+②:)'('b a b a +=+. 7、自然数a 与b 相乘的定义中两个条件为: ①:a a =?1;②:a b a b a +?=?' 8、自然数a>b 的定义为:如果给定的两个自然数a 与b 存在一个数k,使得a=b+k ,则称a 大于b,b 小于a,记为a>b 或b

12、若A 是有限集合,则A →A 的不同映射个数为:||||A A 。 13、从整数集合Z 到自然数集合N 存在一个单映射。 14、若A 是有限集合,则不存在A 到其真子集合的单映射。 15、若A 为无限集合,则存在A 的真子集合B 使其与A 等价。 16、存在从自然数集合N 到整数集合Z 的一个满映射,但不是单映射。 可考虑将定义域分成奇数、偶数两部分,定义一个与n )1(-有关的映射 17、存在从自然数N 到整数集合Z 的双射。 可考虑分段映射 18、代数系统(+R ,?)与代数系统(R,+)是同构的,其中+R 表示正实数集合,R 表示实数集合,?与+就是通常的实数乘法与加法。 根据同构定义,只需找到一个从(+R ,?)到(R,+)的一一映射,例如lgx 就可以证明上述论述。 19、令+Q 为正有理数集合,若规定 2 b a b a +=⊕,ab b a =? 则: (1){+Q ,⊕}构成代数体系,但不满足结合律。 (2){+Q ,?}不构成代数体系,但满足结合律。 根据代数体系和结合律的定义可得上述论述成立。 20、若在实数集合中规定b a ⊕=a+b-a ×b ,其中+与×是通常的加法与乘法,则⊕满足结合律。 只需证明等式(b a ⊕)⊕c=)(c b a ⊕⊕成立 21、分别利用归纳法与反归纳法可以证明n 个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等于这n 个数的几何平均值。 归纳法根据定义易证,在运用反归纳法证明时可先证n=2,4,…,n 2都成立,假设命题对n=k 成立,令,...21k a a a S k k +++= 1 ...1211-+++=--k a a a S k k ,利用12111...---≥k k k a a a S 证之成立

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下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下>期末考试卷 学院: 专业: 行政班: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密封--------------------------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 的括号中,本大题分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1、设lim 0n n a →∞ =,则级数 1 n n a ∞ =∑( ); A.一定收敛,其和为零 B. 一定收敛,但和不一定为零 C. 一定发散 D.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2、已知两点(2,4,7),(4,6,4)A B -----,与A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 ); A. 623(, , )777 B. 623(, , )777- C. 623( ,, )777-- D. 623(, , )777-- 3、设3 2 ()x x y f t dt = ? ,则dy dx =( ); A. ()f x B. 32()()f x f x + C. 32()()f x f x - D.2323()2()x f x xf x - 4、若函数()f x 在(,)a b 内连续,则其原函数()F x ( ) A. 在(,)a b 内可导 B. 在(,)a b 内存在 C. 必为初等函数 D. 不一定存在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本大题分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1、级数1 1 n n n ∞ =+∑ 必定____________(填收敛或者发散)。 2、设平面20x By z -+-=通过点(0,1,0)P ,则B =___________ 。 3、定积分1 21sin x xdx -=?__________ _。 4、若当x a →时,()f x 和()g x 是等价无穷小,则2() lim () x a f x g x →=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 1、( 本小题7分 ) 求不定积分sin x xdx ? 2、( 本小题7分 ) 若()0)f x x x =+>,求2'()f x dx ?。

高数微积分公式大全 ()

高等数学微积分公式大全 一、基本导数公式 ⑴()0c '=⑵1x x μμμ-=⑶()sin cos x x '= ⑷()cos sin x x '=-⑸()2tan sec x x '=⑹()2cot csc x x '=- ⑺()sec sec tan x x x '=?⑻()csc csc cot x x x '=-? ⑼()x x e e '=⑽()ln x x a a a '=⑾()1ln x x '= ⑿()1 log ln x a x a '= ⒀( )arcsin x '=⒁( )arccos x '= ⒂()21arctan 1x x '= +⒃()2 1arccot 1x x '=-+⒄()1x '= ⒅ '=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三、高阶导数的运算法则 (1)()()()()()()()n n n u x v x u x v x ±=±????(2)()() () ()n n cu x cu x =???? (3)()() () ()n n n u ax b a u ax b +=+???? (4)()()() ()()()() n n n k k k n k u x v x c u x v x -=?=????∑ 四、基本初等函数的n 阶导数公式 (1)()()!n n x n =(2)()()n ax b n ax b e a e ++=?(3)()() ln n x x n a a a = (4)()()sin sin 2n n ax b a ax b n π??+=++??? ?????(5)()()cos cos 2n n ax b a ax b n π??+=++??? ???? ? (6)() () () 1 1! 1n n n n a n ax b ax b +???=- ? +?? +(7)()() () ()() 1 1! ln 1n n n n a n ax b ax b -?-+=-????+ 五、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⑴()0d c =⑵()1d x x dx μμμ-=⑶()sin cos d x xdx = ⑷()cos sin d x xdx =-⑸()2tan sec d x xdx =⑹()2cot csc d x xdx =- ⑺()sec sec tan d x x xdx =?⑻()csc csc cot d x x xdx =-?

《高等数学》读书笔记

类型课程学习名称:高等数学 1 时间:2006.7.7 体裁:说明文 知识内容与结构备注一.课程目录 1函数 2极限和连续 3一元函数的导数和微分 4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 5一元函数积分学 6多元函数微积分 二.知识层次分解2.3说明: 函数 1.预备知识 1)集合及其运算 1>概念 集合: 元素 2>绝对值及其基本性质

>区间和邻域 2.函数 3.基本特性 4.反函数 5.复合函数 6.初等数学 7.简单函数关系的建立 极限和连续 1数列极限 2数列级数的基本概念 3函数的极限 4极限的运算法则 5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6两个重要的极限 7函数的连续性和连续函数 8函数的间断点 一元函数的导数和微分 1导数的概念 2求导法则

基本求导公式 4高阶导数 5函数的微分 6导数和微分在经济学中的简单应用 微分中值定理和导数的应用 1微分中值定理 2洛必达法则 3 函数的单调性 4 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 5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一元函数积分学 1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 2基本积分公式 3换元积分法 4分部积分法 5微分方程初步 6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7 微积分基本公式 8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9 无穷限反常积分 10 定积分的应用

1空间解析几何 2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3偏导数 4全微分 5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6隐函数及其求导法则 7二元函数的极值 8二重积分 注: 1标识符:红色已领会理解橙色已弄懂粉色已记住绿色已会用蓝色已掌握 黑色增删修内容 2 说明:凡属课程都属说明文。要掌握其整体结构和层次内容和最后一层次 的说明内容的意思 3 步骤:1 填写结构 2 对照课程阅读,理解弄懂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 课程编号: 学分:4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地位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 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 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7、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0、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是数列、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映射概念

大学数学微积分第1章练习题

2018-2019 大学数学(B1) 练习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下列函数中不是基本初等函数的是…………………………………………( ) A. 反三角函数 B. 符号函数 C. 对数函数 D. 幂函数 2. 下列函数是无界函数的是……………………………………………………( ) A.x y sin = B.x y arctan = C.x y 1 sin = D.3x y = 3. 下列各组函数中相等的是……………………………………………………( ) A.2 ln )(,ln 2)(x x g x x f == B.0 )(,1)(x x g x f == C.1)(,11)(2-=-?+= x x g x x x f D.2)(|,|)(x x g x x f == 4. 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 A.)1ln()(2++=x x x f B.||)(x e x f = C.x x f cos )(= D.1 sin )1()(2--= x x x x f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界数列必定收敛 B. 收敛数列必定有界 C. 单调数列必定收敛 D. 收敛数列必定单调 6. 极限x x x x sin lim +∞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 7. 极限)21( lim 2 22n n n n n +++∞→ 的值为………………………………………( ) A .0 B .1 C .2 1 D .∞ 8. 极限x x x 10 ) 1(lim -→-的值为 ……………………………………………………( ) A .1 B .e - C .e 1 D .e 9. 极限x x x x 2)1( lim +∞ →的值为 ……………………………………………………( )

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11章 无穷级数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教学目的: 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与P 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3.掌握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会用根值判别法。 4.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5.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理解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并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会求一些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常数项级数的和。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掌握,sin ,cos x e x x ,ln(1)x +和(1)a α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 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11. 了解傅里叶级数的概念和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的狄利克雷定理,会将定义在[-l ,l]上的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会将定义在[0,l]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与余弦级数,会写出傅里叶级数的和的表达式。 教学重点 : 1、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正项级数收敛性的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和根值判别; 3、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4、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 5、,sin ,cos x e x x ,ln(1)x +和(1)a α +的麦克劳林展开式; 6、傅里叶级数。 教学难点: 1、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2、莱布尼茨判别法; 3、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4、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

高等数学(张宇)_-_笔记_PDF

目录 第一讲极限 一极限定义 (3) 二极限性质 (4) 三函数极限基本计算 (8) 四综合计算 (11) 五数列极限计算 (14) 六函数连续与间断 (16) 第二讲一元函数微积分 一概念 (17) 1. 导数 (18) 2. 微分 (20) 3. 不定积分 (21) 4. 定积分 (23) 5. 变限积分 (28) 6. 反常积分 (29) 二计算 (29) 1. 求导 (29) 2. 求积 (33) 三应用 (40) 1. 微分应用 (40) 2. 积分应用 (43) 四逻辑推理 (43) 1. 中值定理 (49) 2. 等式证明 (50) 3. 不等式证明 (51) 第三讲多元函数的微分学(公共部分) 一概念 (51) 1. 极限的存在性 (51) 2. 极限的连续性 (52) 3. 偏导数的存在性 (52) 4. 可微性 (53) 5. 偏导数的连续性 (54) 二计算 (54) 三应用 (56) 第四讲二重积分(公共部分)

一概念与性质 (59) 二计算 (60) 1. 基础题 (60) 2. 技术题 (61) 三综合计算 (62) 第五讲微分方程 一概念及其应用 (63) 二一阶方程的求解 (64) 三高阶方程的求解 (66) 第六讲无穷级数 一数项级数的判敛 (67) 二幂级数求收敛域 (69) 三展开与求和 (69) 四傅里叶级数 (71) 第七讲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基础知识 (73) 二应用 (75) 第八讲多元函数积分学 一三重积分 (76) 二第一型曲线、曲面积分 (78) 1. 一线 (78) 2. 一面 (79) 三第二型曲线、曲面积分 (80) 1. 二线 (81) 2. 二面 (83)

大学高等数学上考试题库及答案

《高数》试卷1(上) 一.选择题(将答案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函数中,是相同的函数的是( B ). (A )()()2ln 2ln f x x g x x == 和 (B )()||f x x = 和 ( )g x =(C )()f x x = 和 ( )2 g x = (D )()|| x f x x = 和 ()g x =1 2.函数() 00x f x a x ≠=?? =? 在0x =处连续,则a =( B ). (A )0 (B )1 4 (C )1 (D )2 3.曲线ln y x x =的平行于直线10x y -+=的切线方程为( A ). (A )1y x =- (B )(1)y x =-+ (C )()()ln 11y x x =-- (D )y x = 4.设函数()||f x x =,则函数在点0x =处( C ). (A )连续且可导 (B )连续且可微 (C )连续不可导 (D )不连续不可微 5.点0x =是函数4 y x =的( D ). (A )驻点但非极值点 (B )拐点 (C )驻点且是拐点 (D )驻点且是极值点 6.曲线1 || y x = 的渐近线情况是( C ). (A )只有水平渐近线 (B )只有垂直渐近线 (C )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垂直渐近线 (D )既无水平渐近线又无垂直渐近线 7. 211 f dx x x ??' ???? 的结果是( C ). (A )1f C x ?? -+ ??? (B )1f C x ?? --+ ??? (C )1f C x ??+ ??? (D )1f C x ?? -+ ??? 8. x x dx e e -+?的结果是( A ). (A )arctan x e C + (B )arctan x e C -+ (C )x x e e C --+ ( D )ln()x x e e C -++ 9.下列定积分为零的是( A ). (A )424arctan 1x dx x π π-+? (B )44 arcsin x x dx ππ-? (C )112x x e e dx --+? (D )()121sin x x x d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