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原文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版adminecnu的《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一、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接管

二、按照“苏联模式”实施院系调整

三、院系调整及“苏联模式”的长期后果

【注释】

1952年6月至9月[1],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了服务于集权体制的“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这些措施虽然能缓

解当时的技术人才短缺,但也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走了很长的弯路。目前,中国虽然正试图通过增设院系与合并院校来重新改造这种“苏联式”高等教育系统,但并未反思50年前高校院系调整政

策的深刻教训。本文试图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缘起、过程与后果,以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之镜鉴。

一、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接管

早在中共建政之前的“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新解放区的不断开辟,1948年7月3日中

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及新区学校教育的指示”。该文件提出:“对于

原有学校要维持其存在,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所谓要维持其存在,就是

每到一处,要保护学校及各种文化设备,不要损坏”,“所谓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

改良,就是在开始时只做可以做到的事,例如取消反动的政治课程、公民读本及国民党的训导制度。其余则一概仍旧。教员中只去掉极少数分子,其余一概争取继续工作”。[2]

解放军占领大中城市后,立即由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接管当地的高等

院校。1948年12月15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市海淀地区,次年1月10日中共北平市“军管会”

派出“军代表”正式接管了清华大学。“军代表”先召开学校负责人及教员、学生、工警

代表会,宣布接管方针和政策,征询他们的意见,接着召开师生员工全体大会,宣布正式接管。接管后,学校的业务和员工的生活即由“军代表”管理,“军管会”提供师生员工

的生活维持费和维持校务的必要经费;同时也变更了部份课程设置,废除了“国民党党义”、“六法全书”等课程,增添了马列主义课程。1949年6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公布了“

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了“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职权,从此北平市所

有被接管的高等学校都移交给“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3]上海解放前夕,中共的接

管人员集中于江苏省丹阳地区,为准备接管高等学校,专门成立了“高等教育处”,专司

调查高校情况并制定方案。接管人员进城后先号召复校上课,同时召开各种座谈会,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他们于1949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6月24日接管复旦大学,6月25日接

管同济大学,至6月底完成了交接工作。从7月到12月接管人员在各高校组织了校务委员会

,绝大多数学校添设了政治课,还把发给学生的“临时救济金”改名为“人民助学金”。1950年3月11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正式成立,从此上海高校均移归该部管理。[4]全国各地高校的接管程序与沪京两地基本相同。

二、按照“苏联模式”实施院系调整

1949年10月以后,中央政府颁布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

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5]按中央政府的解释,当时的

大学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不算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也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对专

业人才的迫切需要,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6 ]。

同年12月,中央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确定

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的高校改造方针,并且认为,

由于老解放区高等干部教育是农村环境与战争环境的产物,因此“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

设的先进经验”[7],“应该特别着重于政治教育和技术教育”[8]。当时,中国政府缺少

办学经验,非常倚重苏联专家的帮助,在1950年代中国的高等院校共聘请了861名苏联教育

专家,直接参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造和建设,而中国派往苏联的留学生和进修教师亦高达9,106人。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政府在1950年树立了两个按照苏联经验实行“教学改革”的“

样板”:其一是文科的中国人民大学,另一个是理工科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学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模式管理。政府为中国人民大学确定的办学方针是,“教学与实际

联系,苏联经验与与中国情况结合”,并且在该校投入重金,为全国高校培养马列主义政

治理论课的师资,同时大批培训“调干生”,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一所学校的经费就占教

育部全部预算的20%[9]。

1950年6月1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我

们要在统一的方针下,按照必要和可能,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10]。同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有

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在这个问题上

,拖延时间不愿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11]此后,中央政府教育部针对各地、各校有关

合并、调整院校的请示报告,逐步提出了院系调整的一些具体原则,如“各系科之分设,

主要应视其设备及师资等项条件是否足够而定”,“今后开设新学系,必须日趋专门化”

,“学校中原有系组向专门化方面发展,是符合建设需要的”。[12]

中共建国之初就已在小范围内零星组织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1949年底,北京大学和

南开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1950年下半年,南京大学法学院的边政系被取消,该校社会学系并入政治系;安徽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和艺术系并入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生物系海洋组并入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改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领导,后改称“第五军医大学”。

在“以苏联为师”和“向苏联一边倒”政策的影响下,1951年中国政府提出,要系统

地移植苏联的教育模式,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集权管理、高等教育国有体制和高度分工的专门教育体系来建构中国的高教制度。从此,中国政府开始对高等学校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将各校的招生人数、专业设置、人事任命、学籍管理以及课程设置等全部纳入政府的计划管理范围。各高等院校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由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大学生的政治学习及思想改造工作。与此同时,政府还逐步取消教会大学,并改造和限制私立大学。华东教育部以上海的私立大夏大学、私立光华大学为基础,筹建了公立的华东师范大学。1951年底全国20所教会大学全部改组完毕,其中11所被收归国有、改为公立大学(即辅仁大学、燕京大学、津沽大学、协和医学院、铭贤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华中大学、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华西协和大学),其他9所则维持私立,由中国人自办,政府予以补助(即东吴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岭南大学、求精商学院)。

1951年11月,中央政府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订了全国工学院院系调

整方案,而后教育部和中央政府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多次磋商,最后拟订了“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13],由政务院批准。该调整方案以华北、华东、中南

地区的工学院为重点。在北京市,清华大学改为多科性工业高等学校,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并入清华大学;保留北京大学为综合性大学,撤销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法三个学院及燕京大学的文、理、法各系并入北京大学。在天津市,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河北工学院合并到天津大学。此外,浙江大学改为多科性工业高等院校,之江大学的土木、机械两系并入浙大,浙江大学文学院并入之江大学;以南京大学工学院、金陵大学电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及杭州的之江大学建筑系合并组成独立的南京工学院;又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两个航空工程系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武汉大学水利系、南昌大学水利系和广西大学土木系水利组则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水科学院;武汉大学矿冶工程系、湖南大学矿冶系、广西大学矿冶系、南昌大学采矿系则合并为设在长沙的新建学校中南矿冶学院,在该校专设采煤系和钢铁冶炼系;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及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也合并为新-成立的华南

工学院;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工程专科则并入北京工业学院(即原华北大学工学院)。

随着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推进,亟需“大量的合格的各种专门人才,尤其是工业建设的

专门人才”[14]。上述“工学院调整方案”旨在集中相同学科的师资于一地,但工科院校

的数量所增有限,至1952年初,全国206所高校中工科院校仅为36所,约占17%,工科学生

在大学在校生中的比重也大致是这个水平[15],而且工科院校的水平不高,规模小,不能

培养配套齐全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

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16]的方针,提出了“及时培养供应各种建设事业(首先是工业)

所必需的高、中级干部和技术人才”的任务,为此决定增加高等学校95所,其中高等工学院50所,师范学院25所[17]。教育部拟定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仿照苏联高校模式,以华北、华东和东北三区为重点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这次

调整的特点是: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6月,京津地区开始了又一轮高校院系调整,华东、西南、东北等地随即跟进。

至1952年底,全国已有四分之三的院校实施了院系调整,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当时,教育部规定,以综合性大学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及师资,全国各大行政区最少有1所,但最多不超过4所;“少办或不办多科性的工学院,多办专-业性的工学院”;每个大行政区必须开办1至3所师范学院,以培养高中师资,各省可办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师资,师范学院设系应严格按照中学教育所需。[18]

根据这次的调整方案,仅保留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东北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为文理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重庆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则被定位为多科性高等工业院校。同时新设立以下院校: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组-合成立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校冶金系科及北京工业学院采矿、钢铁机械、天津大学采矿系金属组合并成立北京-钢铁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由北京农业大学机械系、北京机耕学校及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财经部份与中央财政学院各-系科合并成立中央财经学院;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政治、法律系与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成立北京政法学院;由原津沽大学师范学院、天津市教师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师范学院;由原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学院、东吴法学院的法律系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的政治系合并成立华-东政法学院;由原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等校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由原齐鲁大学药学系、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药学院;由原交通大学、同大学、震旦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的化工系合并成立华东化工学院;由原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水利系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由原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工业学院;由原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三校体育系科合并成立华东体育学院;由齐鲁大-学经济系与山东会计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山东财经学院;由江南大学农艺系与南通学院农科等校合并成立苏北农学院;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的矿冶系合并成立中南矿冶学院;由原重庆大学、贵州大学、川北大学的土木系合并成立重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由原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川北大学的化工系等系科合并组成四川化工工业学-院;由东北人民大学财政信

贷、会计统计两系与东北财政专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东北计划统计学院合并成立东北财经学院;由原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东北工学院地质系与山东大学地矿系合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由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与黑龙江省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合并成立东北林学院;由原复旦大学农学院移设沈阳农学院,并将东北水利专修科并入;由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两校畜牧兽医系合并成立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

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工科、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数量从此前的108所大幅度增加到149所,而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由调整前的51所减为21所[19];与1949年以前工科

、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在校生历史最高年份人数相比,1952年这4个科类的学生人数从

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几乎翻了一番,但政法类在校生却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

[20]。

此次院系调整除了合并重组高校系科,还根据计划经济和工业建设的需要设置新专业

,“新的专业的面则常比西方大学生主修的专业窄”[21];同时把民国时期大学内部的“ 校—→院—→系—→组”结构改变为苏联模式的“校—→系—→教研室(组)”。此外,

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撤销了辅仁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等校的校名,其系科并入当地其他院校(如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各系并入南京大学相关系科)。

三、院系调整及“苏联模式”的长期后果

1952年的院系调整固然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工科过于薄弱的痼疾,但其缺失不容轻忽。当时,中国政府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实况缺乏了解,将苏联的教育经验作泛政治化理解,甚至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混同起来,进而全面否定欧美国家以及民国

时期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有益的学术传统,摒弃了本科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

办学主体也从过去的多元化改变成一元化。这种“苏联模式”的教育体制有以下明显缺失

第一,用技能训练替代现代教育模式。1952年的院系调整确立了高度一统化的教育模式,抹煞了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而分科过细的专门教育体系又使高校的专业变得相当狭窄,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影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融与发展,也阻断了培养大师级人才的可能性。现代教育与技能训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现代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断的人文资源。学生如果单有狭隘的专业知识和兴趣,也许可以被训练成“工匠”,但绝对出不了大师。人文主义熏陶与科学技术教育,和而不同;两者

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与逻辑和抽象思维皆功不可没。1949年以后中国虽然培养出

不少技术专家,但几乎未产生在世界科技与社会科学领域内堪称顶尖级的人才。这与1952 年院系调整造成“高等教育长期文理、理工分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割裂,给培养的

学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缺陷和知识面的偏颇”[22]是高度关联的。即便是在那21所号称综

合性大学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里,其实也仅仅剩下了文、理科,其他系科已被撤销。解放初期的南京大学有文、理、工、农、医、师范等7类42个系科,院系调整后仅保留

了文、理方面的13个系[23],这有限的系科又各自按照文、理科传统的学科分类组成系科和专业,不仅文理科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就连文科各系科之间以及理科各专业之间也缺乏

相互的渗透和交融。因此,院系调整后形成的所谓“综合大学(文理学科型)—多科型工

科大学—单科型专门学校”的高校设置模式,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

学的相互脱节和分离,影响了学科的更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妨碍了以后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之结合。[24]

第二,偏重工科,忽视理科,严重削弱政法、财经等人文社会学科。1947年中国高等

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而到

1962年则仅占0.46%。以政治学(PoliticalScience)为例,清朝末期京师大学堂开办不久,其所设的8个科目中就有“政治学科”,辛亥革命后相继建立的各高等院校也大都建立了政治学系;1948年全国约200所大学中有近50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以培养政治学人才,

这些系的课程设置中不仅有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国际政治、中国政治等政治学课程,也有行政学和操作性比较强的行政管理。那时中国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的教学与研究曾取得相当成绩,涌现出一批著名学者,出版了不少有价值的政治学与行政管理著作。1949年后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建设一个稳定的、高效能的、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按理说政治学逢此良机本应大有用武之地,然而1952年中国政府却模仿苏联模式,在院系调整过程中取消了大学中的政治学系科,也不允许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在政治学被取消、法学日渐式微之后,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悲剧,这

不能不令人深思。[25]至今中国仍然只将法律当作统治者手中的工具,宪政理念尚处于萌芽状态、远未进入治国理念,也与这次院系调整后政法教育的阙失有直接关系。

第三,“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体制导致中国整整几代人缺乏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给

现今国人道德精神的劣变埋下了根子。当时中国政府只从经济建设的短期需要出发,滋生了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大批工科专业技术人员,而与实用技能训练无关的重要系科则被连根拔掉,由此造成了人文精神(Humanism)的流失。学生在一种高度威权主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哲学的引导下被作为工具加以训练。例如,清华大学原是一所有着浓厚人文底蕴和文理工结合的一流综合性大学,上个世纪初在人文与科学方面曾经璀璨一时,群英荟萃,一大批光辉不朽的名字如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朱自清、胡适、王国维、顾毓秀、闻一多、金岳霖、张奚若、梁思成、冯友兰、潘光旦、曹禺、钱钟书、熊庆来、华罗庚等,为中国的学术研究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做出了辉煌贡献。但1950年代初政府只考虑到国家建设对培养工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取消了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和理科,大大影响了清华大学此后的发展。工科的发展与理科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没有理科知识作

为知识基础,工科不可能单科独进。北大的情况亦复如此。由于1952年院系调整造成的内伤,中国的清华与北大如今只能成为出国留学生的摇篮。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人都缺乏人文精神。中国的有识之士曾经呼吁关注这种阙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但“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制的不良影响还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期。

【注释】

[1] 陈文斌、林蕴晖等主编,《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第56页。

[2]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政策汇编》,1949年5月5日。

[3] 教育部档案,《1948——1949年长期卷》,卷12。

[4] 教育部档案,《1950年长期卷》,卷11。

[5] 翟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第17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4页。

[6] 出处同上。

[7]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684页。

[8] 出处同注[5],第5页。

[9] 成仿吾,《战火中的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159页。

[10]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73页。

[11]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94页。

[12] 教育部档案,《1950年院系调整卷》。

[13] 苏渭昌等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4、95页。

[14] “做好院系调整工作,有效地培养国家建设干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45页。

[15] 出处同注[7],第967页。

[16] 出处同注[14],第346页。

[17] “中央教育部党组六、七月份的综合报告”,《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55、356页。

[18] 教育部档案,《1952年院系调整卷》。

[19]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1999年,第1864页。

[20] 《中国教育年鉴》,1981年,第966页。

[21] R.麦克法夸儿、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8页。

[22] 周远清,“挑战重理轻文,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1期。

[23] 王德滋等主编,《南京大学百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9页。

[24] 出处同上。

[25] 赵宝煦,“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第三部分第九单元第4讲课后作业含解析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湖南娄底期末)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 B.《论十大关系》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论述社会主义建设”等信息可知,这段论述出自《论十大关系》。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也包括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故答案为B项。《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战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国民革命期间,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三项。 2.(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新中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 D.新中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答案 B 解析材料提及我国的科研活动开展狭窄,与资本主义的封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少,而原因就是建国初科技水平薄弱,故B项正确;新中国建国初,苏联对我国各项建设进行了援助,故C项错误;新中国初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无史实支撑,故D项错误。 3.(2018·豫南七校摸底)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原文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版adminecnu的《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全宗 一、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接管 二、按照“苏联模式”实施院系调整 三、院系调整及“苏联模式”的长期后果 【注释】 1952年6月至9月[1],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了服务于集权体制的“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这些措施虽然能缓 解当时的技术人才短缺,但也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走了很长的弯路。目前,中国虽然正试图通过增设院系与合并院校来重新改造这种“苏联式”高等教育系统,但并未反思50年前高校院系调整政 策的深刻教训。本文试图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缘起、过程与后果,以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之镜鉴。 一、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接管 早在中共建政之前的“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新解放区的不断开辟,1948年7月3日中 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及新区学校教育的指示”。该文件提出:“对于 原有学校要维持其存在,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所谓要维持其存在,就是 每到一处,要保护学校及各种文化设备,不要损坏”,“所谓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 改良,就是在开始时只做可以做到的事,例如取消反动的政治课程、公民读本及国民党的训导制度。其余则一概仍旧。教员中只去掉极少数分子,其余一概争取继续工作”。[2] 解放军占领大中城市后,立即由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接管当地的高等 院校。1948年12月15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市海淀地区,次年1月10日中共北平市“军管会” 派出“军代表”正式接管了清华大学。“军代表”先召开学校负责人及教员、学生、工警 代表会,宣布接管方针和政策,征询他们的意见,接着召开师生员工全体大会,宣布正式接管。接管后,学校的业务和员工的生活即由“军代表”管理,“军管会”提供师生员工 的生活维持费和维持校务的必要经费;同时也变更了部份课程设置,废除了“国民党党义”、“六法全书”等课程,增添了马列主义课程。1949年6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公布了“ 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了“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职权,从此北平市所 有被接管的高等学校都移交给“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3]上海解放前夕,中共的接 管人员集中于江苏省丹阳地区,为准备接管高等学校,专门成立了“高等教育处”,专司 调查高校情况并制定方案。接管人员进城后先号召复校上课,同时召开各种座谈会,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他们于1949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6月24日接管复旦大学,6月25日接

大学毕业生院系评语范例

大学毕业生院系评语范例 本文是关于大学毕业生院系评语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大学毕业生院系评语【热门篇】 1. 本专业最勤奋努力的学生之一,坚持早读、坚持晚自习,为了自己的目标默默地努力奋斗。学习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助学金奖励。 2. 善良、文静、认真、积极。专注于专业学习,这一年来专业素养提高很快。能为他人着 3. 想,凡事自己努力克服困难,积极乐观的面对各种困难。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断进步。本学期获得国家助学金奖励。 4. 善良、诚恳,认真。对于大学三年的时间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在学习中不断加深了对自己、对本专业的了解,从而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争龋 5. 脸上总带着微笑,对待学习对待生活也总是拥有一份好心情,不怕困难,不怕麻烦,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你的好心情能感染大家,大家都喜欢你。 6. 平静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微笑着面对各种困难,能与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和平相处,能够容纳别人的缺点。专业学习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优秀。 7. 认真而勇敢的女孩子。能够平静对待挫折,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难,积极面向将来。学习上积极主动,生活中与同学和睦相处,能为他人着想。 8. 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够迅速的投入到新专业的学习中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迅速的赶上了同学们的进度。生活态度积极,脸上常带有笑容,大学生活过得积极健康向上。 9. 待人和气,与人为善,与同学们关系融洽。对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能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能长时间的专注地进行思考和实验,专业学习学有所成,蓝球场上也有很棒的表现。 10. 善良、文静、认真、积极。专注于专业学习,这一年来专业素养提高很快。能为他人着想,凡事自己努力克服困难,积极乐观的面对各种困难。通过自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五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含解析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根据这一方针,我国对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革,逐渐形成了新的教育面貌。下列可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新的教育面貌”的是( ) A.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 B.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的指示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A项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B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2.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为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主要措施包括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等,因此简化汉字的出发点是A项。B项与“文化大革命”有关,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后,D项开始于1956年后。 3.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是把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工业人才的需要,故选B项。 4.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聘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C.“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可知,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教育严重脱离了实际,盲目求快、求多。故选C项。 5.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招收“工农兵学员”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6年前,A、B、C三项都是这段时间的教育成就,包含于D项中。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 )

1952年的院系调整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个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我们用事实说话。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并入的之江大学工科一般,并入院系较少。 二、南京大学 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2)、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 3)、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组建为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入南京工学院。 农学院的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合并,组成南京林学院。 4)、医学院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 5)、法学院经济系调至复旦大学。 法学院的法律系和政治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 6)、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且并入复旦大学 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 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文理两院,并入的金陵大学实力较强,并入院系较多。 三、清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清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最全的院系意见范文

最全的院系意见范文 以下是精心为大家收集的最全的院系意见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表现一般,未得到任何奖励的学生 该生自入校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政治表现好;学习刻苦认真,专业知识过硬;为人诚恳,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该生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xxx同学:思想素质好,学习刻苦。政治立场坚定,求知欲望强,学习成绩优良,计算机通过了国家二级。为人随和热情,人际关系好。在担任班、院干部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适应能力强,团队精神强,能吃苦耐劳,能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 多次获奖的学生 该生自入校以来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政治上努力寻求发展,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学习刻苦认真,专业成绩优异,多次获__________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为人踏实守信,尊师敬长,团结同学,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该生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表现特别优异已入党的学生

该生在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积极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学习刻苦认真,专业知识过硬,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1/2/3)等奖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为人诚实守信,工作任劳任怨,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总之该生是一名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有特长的学生 该生自入校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思想和行动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刻苦认真,专业成绩优秀,尤其在 ________方面有特长,曾获_________奖励;为人诚实守信,有很强的责任心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尊师敬长团结同学;总之该生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对于班干部 ____同学在校期间,思想进步,努力进取;学习上认真刻苦,成绩优异,生活中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作为班干部,积极为同学服务,在老师与同学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是各个方面都优秀的合格毕业生,特此推荐! 表现特别优异已入党的学生 该生在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积极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学习刻苦认真,专业知识过硬,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1/2/3)等奖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为人诚实守信,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情况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情况 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随新中国解放,浙江大学进行一系列的院系调整,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浙江大学 1949年8月,停办法学院。 法学院的法律学系和史地学系的历史组停办,学生转院、系或转学。 史地学系的地理组改为地理学系,史地研究所改为地理研究所,均隶属理学院。 设在金华的英士大学并入浙大。 1949年9月南通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学生并入浙大。 1950年1月又有暨南大学人类学系并入浙大。 1952年2月,杭州之江大学的土木、机械两系并入浙大。 1952年调整后的浙江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 杭州大学 1952年,浙江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系部分教师,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以及解放后创办的俄文专科学校和设在浙大的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浙江师范学院,院址在原之江大学。1958年该院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浙江农业大学 1952年,浙江大学农学院独立成为浙江农学院,1960年扩建成浙江农业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浙江医科大学 195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定名为浙江医学院,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以广济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含上海医科大学) 1952年,浙江大学与原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及震旦大学七校化学系合并成今日复旦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数学系并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浙江大学生物系、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生物系。 浙江大学物理系并入复旦大学物理系。 1952年将浙江大学药学系的全部以及中法药学专修科、浙江医学院药学系的一部分与上海医学院药学专修科合并,1955年定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院,后又改称药学系,1986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 北京大学 1951年11月,浙江大学有关学科以及清华、燕京大学的文、法、理及辅仁大学有关学科并入北大。

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推荐意见汇总

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推荐意见 汇总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模板一:有特长的学生 该生自入校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思想和行动上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刻苦认真,专业成绩优秀,尤其在________方面有特长,曾获_________奖励;为人诚实守信,有很强的责任心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尊师敬长团结同学;总之该生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模板二:表现特别优异已入党的学生 该生在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积极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现已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学习刻苦认真,专业知识过硬,学习成绩优秀/良好,多次获(1/2/3)等奖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为人诚实守信,工作任劳任怨,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总之该生是一名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模板三:多次获奖的学生 该生自入校以来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政治上努力寻求发展,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 动;学习刻苦认真,专业成绩优异,多次获__________等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为人踏实守信,尊师敬长,团结同学,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该生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模板四:表现一般,未得到任何奖励的学生 该生自入校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政治表现好;学习刻苦认真,专业知识 过硬;为人诚恳,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该生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思想素质好,学习刻苦。政治立场坚定,求知欲望强,学习成绩优良,计算机通过了国家二级。为人随和热情,人际关系好。在担任班、院干部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适应能力强,团队精神强,能吃苦耐劳,能严格要求自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 该生在校期间,热爱祖国,政治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及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平时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该同学在思想上积极上进,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且不断努力。除了掌握一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该同学为人诚实友善,与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该生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热爱集体,学习刻苦认真,工作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能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勤奋诚实,为人踏实,乐于助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该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习自主性强,成绩优良,富有挑战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工作负责认真,有良好的领导组织及沟通协作精神,兴趣爱好广泛,心理素质好,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1 该生思想进步,关心国家要闻,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作为班干能积极主动的组织班级活动,并极力配合其他班干部完成各项工作安排。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2 该生思想进步,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自学日语语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做事认真负责,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3 该生思想进步,关心国家要闻,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自学相关专业课程,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做事认真负

责,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4 该生思想上进,热爱国家,诚实守信,个性乐观执着,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5 该生思想端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守时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刻苦钻研,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基础知识相对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作风,作息合理,能吃苦耐劳,关心班集体事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项集体活动。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6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虽未曾担任班委,但该同学都会及时完成班委分配的各项班级事务,并帮助班委组织开展各项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望其今后再接再厉,扬长避短,做到戒骄戒躁,不断完善自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基础检测和答案

高一历史 必修Ⅱ作业考试化 基础检测 十一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 不足的情况下,逐步推行计划经济,启动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实行计划经济是基于现实需要 B.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 D.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A.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 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4.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 个 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 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 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6.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 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7.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 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 D.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8.“秋季里来荷花香,棉枝长得树一样,棉桃炸开像罗帐,行人见了都赞扬,”这首歌谣体 现下面哪个时期的特色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信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58.2% 19.2% 7.6% 7.2% 命题: 审题: 做题: 时间: ----------------------------------------------------------------------------------------------------------------------------------------------------------------------

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

受损最大的是一些老牌院校,如中大武大厦大南大浙大,号称是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工科基本被剥离,文商管法医各科也大大受损,尤其是厦大,纯粹的有出无进。 其他老牌大学如河南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更是一蹶不振,至于各个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如岭南燕京圣约翰东吴等等,更是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蒙受损失,而中国也一夜之间冒出许多专科院校。院系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不过,以52年规模最大,时间最为一致,评价也比较容易统一,所以,我们尽量以52年的数据为准。这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情况暂时不考虑在内。 1952年的院系调整,各家都有个家的损失,各家都有个家的收益;究竟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我们用事实说话。为了还历史本源,我们且来看看各家的历史。如果有不确切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指正。 一、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评价: 七大学院只保留工学院,并入的之江大学工科一般,并入院系较少。

毕业生院系推荐意见

[标签:标题] 篇一: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院系推荐意见”模板 就业推荐表“院系推荐意见”模板 模板1:表现优秀已入党的学生 学号XXXXXXX 本人姓名 该同学热爱祖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一名中共党员(或者中共预备党员)。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秀(或者优良),曾获得……奖学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曾担任……干部,获得……(如XXX优秀干部、XXX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能胜任各类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计税报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等工作。 特此推荐! 注意: 一、“获奖学金”、“担任干部”和“获荣誉称号”这三种情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没有的情况不写(例如没有获奖学金的就不需要填写获奖学金情况)。二、如多次获奖学金、荣誉称号或曾担任多个干部,每种情况只挑选最重要的来写,每种情况不要超过三个。否则字数过多,推荐表填写意见的那一格将不能写下所有意见内容。 三、在模板中填写了“获奖学金”和“获荣誉称号”任意一种情况的,都必须在上交给班长的本人推荐意见word文档里插入相应的证书的图片(用手机拍摄能看清楚就行),以方便班长和其它班委审核这些情况的真实性。 四、“担任干部”的情况由班长和其它班委把关,防止本人填写虚假错误的担任干部情况。模板2:曾获奖的学生 学号XXXXXXX 本人姓名 该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优良,曾获得……奖学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曾担任……干部,获得……(如XXX优秀干部、XXX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能胜任各类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计税报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等工作。

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

中国大学分类研究最新进展我国学 2002-11-13 16:55:38 者提出新标准 我国1952年按照苏联的模式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后,建立了以专门学院为 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全国大学实行按学科分类,除少数大学保留 若干个学科外,大部分大学都只有一个学科,全国大学分为文理(也称综合)、工 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语言、财经、政法、艺术、体育、民族等12种类型。 同时,在国家创新体制方面,实行教学科研分离。高等学校只从事教学;中国科学 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则专事科学研究。以当今的眼光看待当时的院系调 整和教学科研分离,显然有不合理的因素。因此,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学逐渐向 科学研究、综合性方向发展。今天,许多大学已经成为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综合型、 多科型大学。 可是,1952年确定的以学科为主线条的大学分类标准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 严重滞后的分类标准已经难以真实地反映当前中国大学的属性。建立新的大学分类 标准已经提到日程,教育学者对此也已展开研究。 最新出版的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季刊)2002年第4期 刊登了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研究员撰写的文章:《再探大学分类》。文章针 对1978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学分类标准。 在新的分类标准中,大学的类型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 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 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 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的大小,现有大学分 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每个大学的类型由上述类和 型两部分组成,类在前型在后。 例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按科研规模,北大属于研究 型,故北京大学的类型是综合类研究型,简称综合研究型。再如:按各学科比例情 况,清华大学属于工学类,按科研规模,清华属于研究型,故清华大学的类型是工 学类研究型,简称工学研究型。 新的分类方法改变了过去单一模式的大学分类标准,从科研规模和学科比例两 方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中国大学的实际情况。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季刊)2002年第4期发表的《再探大学分类》全 文如下: 再探大学分类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 ──“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陈辉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一、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接管 二、按照“苏联模式”实施院系调整 三、院系调整及“苏联模式”的长期后果 【注释】 1952年6月至9月[1],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了服务于集权体制的“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这些措施虽然能缓解当时的技术人才短缺,但也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走了很长的弯路。目前,中国虽然正试图通过增设院系与合并院校来重新改造这种“苏联式”高等教育系统,但并未反思50年前高校院系调整政策的深刻教训。本文试图分析1952年院系调整的缘起、过程与后果,以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之镜鉴。 一、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对高等院校的接管 早在中共建政之前的“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新解放区的不断开辟,1948年7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争取和改造知识分子及新区学校教育的指示”。该文件提出:“对于原有学校要维持其存在,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所谓要维持其存在,就是每到一处,要保护学校及各种文化设备,不要损坏”,“所谓逐步地加以必要的与可能的改良,就是在开始时只做可以做到的事,例如取消反动的政治课程、公民读本及国民党的训导制度。其余则一概仍旧。教员中只去掉极少数分子,其余一概争取继续工作”。[2] 解放军占领大中城市后,立即由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接管当地的高等院校。1948年12月15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市海淀地区,次年1月10日中共北平市“军管会”派出“军代表”正式接管了清华大学。“军代表”先召开学校负责人及教员、学生、工警代表会,宣布接管方针和政策,征询他们的意见,接着召开师生员工全体大会,宣布正式接管。接管后,学校的业务和员工的生活即由“军代表”管理,“军管会”提供师生员工的生活维持费和维持校务的必要经费;同时也变更了部份课程设置,废除了“国民党党义”、“六法全书”等课程,增添了马列主义课程。1949年6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公布了“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了“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职权,从此北平市所有被接管的高等学校都移交给“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管理。[3]上海解放前夕,中共的接管人员集中于江苏省丹阳地区,为准备接管高等学校,专门成立了“高等教育处”,专司调查高校情况并制定方案。接管人员进城后先号召复校上课,同时召开各种座谈会,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他们于1949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学,6月24日接管复旦大学,6月25日接管同济大学,至6月底完成了交接工作。从7月到12月接管人员在各高校组织了校务委员会,绝大多数学校添设了政治课,还把发给学生的“临时救济金”改名为“人民助学金”。1950年3月11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正式成立,从此上海高校均移归该部管理。[4]全国各地高校的接管程序与沪京两地基本相同。

院系意见参考样本

院系意见参考样本(毕业高登表) 1、一般学生: 该生在校期间思想表现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党员的请注明:“是名中共党员”)。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接着结合他本人提交的材料写一些他的特长,不同的同学内容有所不同)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尊敬师长,热爱集体,是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2、学生干部: 该生在校期间思想表现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校期间曾担任XX干部,任职期间积极负责。(接着结合他本人提交的材料写一些他的特长,不同的同学内容有所不同)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尊敬师长,热爱集体,是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院系意见参考样本(推荐表) 1、一般学生: 该生在校期间思想表现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党员的请注明:“是名中共党员”)。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接着结合他本人提交的材料写一些他的特长,不同的同学内容有所不同)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尊敬师长,热爱集体,是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同意推荐就业。 2、学生干部: 该生在校期间思想表现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良,专业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校期间曾担任XX学生干部,任职期间积极负责。(接着结合他本人提交的材料写一些他的特长,不同学生内容有所不同)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尊敬师长,热爱集体,是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同意推荐就业。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传统优良,历史辉煌: 本系始创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历经110年的风风雨雨,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1903年开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屠寄、王舟瑶、李大钊、朱希祖、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寅恪、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受颐、陈垣、顾颉刚、范文澜、张星烺、刘崇鋐、冯家升、毛子水、劳干、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名师先后在此执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精华汇入本学科,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田余庆、罗荣渠、张广达、宿白、严文明等名师云集,再创辉煌。 学科齐全,师资强劲: 本系目前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1998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岗位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目前一大批占有广阔学术前沿的中年教师已成为主力,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教师中有过6位现任和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田余庆、何芳川、朱凤瀚、罗志田、钱乘旦、李剑鸣),4位北大文科资深教授,现有4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马克垚、阎步克、钱乘旦、李剑鸣),5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怎么写?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1 该生思想进步,关心国家要闻,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作为班干能积极主动的组织班级活动,并极力配合其他班干部完成各项工作安排。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2 该生思想进步,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自学日语语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做事认真负责,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3 该生思想进步,关心国家要闻,性格开朗,积极乐观,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做事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并自学相关专业课程,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做事认真负责,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4

该生思想上进,热爱国家,诚实守信,个性乐观执着,有主见,不拘泥于常规,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待人真诚,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刻苦,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做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班集体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5 该生思想端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守时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刻苦钻研,学习目标明确,专业基础知识相对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作风,作息合理,能吃苦耐劳,关心班集体事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项集体活动。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6 该生思想进步,加人中国共产党后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性格开朗,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虽未曾担任班委,但该同学都会及时完成班委分配的各项班级事务,并帮助班委组织开展各项班集体活动,表现优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望其今后再接再厉,扬长避短,做到戒骄戒躁,不断完善自我。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7 该生思想端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守时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热爱班级,团结同学,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活动,拥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态度端正,思维灵活,接受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创新设计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院系意见8

1952年教育劫难

美国教育学家卡扎米亚斯说过这样一段话:“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时期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以此来形容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再合适不过了。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盘调整,将中国一举纳入苏联模式教育体系。 伴随着政权更迭而进行的这场教育体制改革,涉及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 教育模式全盘苏化 建国初期,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推进,中国亟需大量专业人才,尤其是工业建设的专门人才。 当时,中国政府缺少办学经验,非常倚重苏联专家的帮助。在“以苏联为师”和“向苏联一边倒”政策的影响下,1951年11月,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订工学院院系调整方案,揭开了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序幕。 “向苏联学习”,是这次院系调整的主方向。在苏联的教育理论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工作者,包括师范院校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册,逐章逐节地进行学习。国家还确定俄文为“第一外语”,清华大学首创的专业俄文阅读速成法被广泛推广,在全国高校掀起了学习俄文的热潮。

疑或批判。开始时,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对苏联的教育理论持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甚至在专家讲课的时候公开提出质疑。为此,他们在各大高校相继开展的“人人过关”、“个个洗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都受到批判。 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反对苏联式的灌输教育,认为这样会培养出一大批毫无判断力的青年,在学校学会了道听途说、鹦鹉学舌的本领,出了学校以后,就只能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据当时的清华学子回忆,“对潘光旦先生的全校大检查,好像有三四次,每次检查都达四个小时”,这位学生回忆了其中一次的场景:“在暗夜里,学生们席地坐在成府的马路上,人声如潮,灯光晃动,显得异常恐怖。” 后来,潘光旦被调到中央民族大学,写文章检讨《我为何仇美仇不起来》,继续进行思想改造。 社会学科全遭裁撤 这次大学院系调整的特点是: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另外,还根据计划经济和工业建设的需要设置新专业,“新的专业的面则常比西方大学生主修的专业要窄”。 据一位老教师回忆,当时决定学校哪个系哪个专业与谁谁合并,实施进度很快,扛起行李就出发,而且限期上课。不少学生都是在西北某大学入的学,却在东北某大学毕的业。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境内高等院校进行的整合和重组,目前为止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重建教育体系,于是将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并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习借鉴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且受其正反两方面影响。狭义的“院系调整”通常仅指第一次。第二次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决定回归到原有的教育体制上去,于是许多专门学院更名为大学,并将学院内部分科系扩建为学院,以完善大学的综合性。教育部也开始批准将部分高校并入原有的部分学校,或由若干学院合并而成立新的大学。 起因 1950年代初期,由于政治气候和实现工业化的压力,也由于苏联教育模式(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分别投资和管理的体制)与中国传统教育价值的某种相容性和一致性,新政权通过改造旧教育,重建教育体系,否定欧美式教育制度而移植苏联模式,院系调整即其产物。 方针 调整方针是撤去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的专门学院,建立独立的专门学院,以适应当时国家经济建设急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这使原来的综合性大学被拆分,若干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与其他院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或者调整出省(市)与外省(市)部分学校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学校。 内容 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例如现在北京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1]。又如,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合并武汉大学医学院,重新命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又如,整合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海洋学科而组建的山东海洋学院(现已发展成中国海洋大学)。另因教会大学违背马克思哲学唯物的原则,故教会大学如上海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等被瓦解并分配到其它院校内。 影响 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大幅增加。本次院系调整造成了诸多问题。许多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被停止和取消[1]。全国高校开始学习传播苏联式的灌输式教育,培养出的青年大多缺乏判断力[1]。高等学校从此丧失了教学自主权。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全部被裁撤[1]。原综合大学成了文理学校,与新建的学校,在本质上与原来高校的传承在实质上颇多差异,然而继承了原来校名的文理学校常以原来院校正宗继承人自居,造成了校友归属混乱不清等问题,亦造成学院传承彻底断裂,如清华大学现存的文、法学院与50年代前者已完全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