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与磁感线教案(精)

磁场与磁感线教案(精)
磁场与磁感线教案(精)

磁场与磁感线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实验:将两块磁铁用一本书隔开,用一块控制另一块

教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吗?

学生:两块磁铁相互吸引

教师:大家很聪明,磁铁对于大家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也学习过相关内容,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能不能列举生活中应用磁的一些事例呢?

学生:磁悬浮列车,电磁炉,指南针,磁画板,核磁共振,极光……

教师:大家对生活很留心,我们来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一些磁现象及应用的一些图片。播放PPT展示图片

教师:其实对于磁,在我国古代就有了相关认识及应用,大家刚才所说的指南针,它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运用了磁极指示南北的特点;人们还运用磁石来治病,在《神农本草经》《忘怀录》《本草纲目》中都有介绍;除此之外对北极光、太阳黑子、磁偏角等自然现象都有大量记载。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磁进行学习。

二、磁场

教师:当两个磁体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它们遵循什么规律呢?

学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教师:回想一下刚才上课做过的实验,以及刚才展示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为什么磁体还未接触就产生了力?这与什么比较类似?

学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那么我们类比电荷,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场传递,我们假设磁体周围也存在类似电场的特殊物质,我们给它起名叫磁场,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来传递。

我现在这里有一些大头针,我用木块靠近大头针,大家观察大头针会发生什么现象,我再用磁铁靠近小磁针,大家再来观察大头针会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用木块靠近大头针没有任何现象,用磁铁靠近还未接触就吸引大头针。说明了磁铁周围确实存在着磁场,磁极通过磁场与磁极或者大头针发生相互作用。

教师:通过类比和实验,我们引入了磁场的概念,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教师:那大家在思考一个问题,小磁针静止时它会指示南北,我用手将它转到东西方向,它又会转回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小磁针收到一个南北方向的力,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

教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他与条形磁铁类似,它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磁体与正南北方向的夹角叫做磁偏角。

地球的磁场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大家阅读课本103页。

三、电流的磁场

教师:是否只有磁体周围才有磁场呢?

学生:电流周围也存在磁场

教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奥斯特实验:电流与磁针相互作用

电流与电流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么?(实验

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我们知道电流是运动的电荷产生的,所以运动的电荷周围也存在磁场。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磁场有什么性质?

学生: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或通电导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四、磁场的方向、磁感线

实验:取一个小磁针在条形磁铁周围不同位置摆放

说明:磁场具有方向,不同位置方向不同

教师:我们如何判定磁场的方向呢?

我们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我们如何来形象的描述磁场方向呢?

类比电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在磁场中我们也可以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即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有方向的假象曲线,在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那怎样画出磁感线呢?现实中我们没有那么多小磁针,我们可以利用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的性质,铁屑被磁化成若干小磁针,来显示磁感线的大体形状。

分组实验:现在大家手里都有油膜板,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条形磁铁磁感线的大体形状(ppt展示磁感线的形状

那大家还想知道哪些磁场的形状,根据手中的磁铁自行设计,并试着画出磁感线。

教师:了解了磁铁的磁场,那电流的磁场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典型的电流的磁场。

实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铁屑、小磁针。改变电流的方向,再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画出的磁感线,大家能不能妨碍西安什么规律

学生:安培定则(总结

教师:大家都很聪明,再早几百年安培定则就改名叫高二四班定则了

教师:如果把直导线完成环形,磁场又会发生则样的变化呢?大家可以运用安培定则先判断一下。实验演示

学生:总结出安培定则对环形电流的判断,轴线中心处磁场的方向

教师:螺线管的磁场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又怎样去进行判断呢?实验演示五、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教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有没有疑问,磁铁和电流都可以产生磁场,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呢?

在当时人们也存在着疑惑,法国学者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被大家广为接受。我们知道,原子内部电子不断的在绕着原子核运动,我们将电子的运动看作为环形电流——分子电流,相当于一个个小磁体,我们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它的磁极。一条铁棒为被磁化时,内部的分子电流是杂乱无章的,磁场相互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铁棒收到外界磁场的作用时,根子电流取向变得一致,对外显现磁性。因此当磁体受到高温和猛烈撞击时,分子电流变得杂乱无章,磁体失去磁性。

六、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磁场,以及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这与我们前面学习的电场非常类似。大家根据今天所学,来比较一下磁场与电场的异同。

七、练习

第三章--磁场及电磁感应

课题 ※第三章磁场及电磁感应 ※第一节磁场课型 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1.了解磁场及电流的磁场。 2.了解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 教学重点 1.磁场。 2.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 教学难点 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 学情分析 教学效果 教后记

新授课 A、新授课 ※第一节磁场 一、磁场 1.磁体 某些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 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常见的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和针形磁铁等都是人造磁体, 如下图所示。 3-2 常见人造磁铁 2.磁极 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 极。任何磁体都有一对磁极,一个叫南极,用S 表示;另一个叫北极,用N表示,如右图所示。 N极和S极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强度相等,不存在 独立的N极和S极。 当用一个条形磁铁靠近一个悬挂的小磁针(或条形磁铁)时,如下图所示。我们发现: 当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小磁针的N极时, 小磁针N极一端马上被排斥;当条形磁铁 的N极靠近小磁针的S极时,小磁针S极 一端立刻被条形磁铁吸引。说明磁极之间 存在相互作用力,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 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场 力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用手推门,门就会转动打开,这是因为力直接作用 于门。上述实验中,磁极之间存在的作用力并没有直接作用,到底是什么神密的物质使 得它们之间有力的作用呢?这种神密的物质就是磁场。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磁力就是通 过磁场传递的。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磁极在自己周围的空间里产生磁场, 磁场对它里面的磁极有磁场力的作用。 4.磁场方向 把小磁针放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可以看到小磁针受磁场力的作用。静止时它的两 极不再指向南北方向,而指向一个别的方向。在磁场中的不同点,小磁针静止时指的 方向一般并不相同。 这个现象说明,磁场是有方向性的。一般规定,在磁场中某点放一个能自由转动的 (展示磁 铁) (对照实 物形进行 说明) (演示) (讲解)

磁场与磁感线教案(精)

磁场与磁感线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实验:将两块磁铁用一本书隔开,用一块控制另一块 教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吗? 学生:两块磁铁相互吸引 教师:大家很聪明,磁铁对于大家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也学习过相关内容,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能不能列举生活中应用磁的一些事例呢? 学生:磁悬浮列车,电磁炉,指南针,磁画板,核磁共振,极光…… 教师:大家对生活很留心,我们来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一些磁现象及应用的一些图片。播放PPT展示图片 教师:其实对于磁,在我国古代就有了相关认识及应用,大家刚才所说的指南针,它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运用了磁极指示南北的特点;人们还运用磁石来治病,在《神农本草经》《忘怀录》《本草纲目》中都有介绍;除此之外对北极光、太阳黑子、磁偏角等自然现象都有大量记载。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磁进行学习。 二、磁场 教师:当两个磁体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它们遵循什么规律呢? 学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教师:回想一下刚才上课做过的实验,以及刚才展示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为什么磁体还未接触就产生了力?这与什么比较类似? 学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那么我们类比电荷,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场传递,我们假设磁体周围也存在类似电场的特殊物质,我们给它起名叫磁场,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磁场来传递。 我现在这里有一些大头针,我用木块靠近大头针,大家观察大头针会发生什么现象,我再用磁铁靠近小磁针,大家再来观察大头针会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用木块靠近大头针没有任何现象,用磁铁靠近还未接触就吸引大头针。说明了磁铁周围确实存在着磁场,磁极通过磁场与磁极或者大头针发生相互作用。 教师:通过类比和实验,我们引入了磁场的概念,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教师:那大家在思考一个问题,小磁针静止时它会指示南北,我用手将它转到东西方向,它又会转回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小磁针收到一个南北方向的力,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 教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他与条形磁铁类似,它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磁体与正南北方向的夹角叫做磁偏角。 地球的磁场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大家阅读课本103页。 三、电流的磁场 教师:是否只有磁体周围才有磁场呢? 学生:电流周围也存在磁场 教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奥斯特实验:电流与磁针相互作用 电流与电流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么?(实验

几种常见的磁场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几种常见的磁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磁感线。知道5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2、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是如何提出的,会利用安培假说解释有关的现象。 4、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 5、知道磁通量定义,知道Φ=BS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体会磁感线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由电流和磁铁都能产生磁场,提出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最后都归结为磁现象的电本质。 3、通过引入磁通量概念,使学生体会描述磁场规律的另一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对物理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感线方向,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的灵活应用即磁通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 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 教具 条形磁铁、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展示台、学生电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磁场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呢? 那么什么是磁感线?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有关磁感线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磁感线 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 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演示]在磁场中放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 一层细铁屑,细铁屑在磁场里被磁化成“小磁针”,轻敲玻

璃板使铁屑能在磁场作用下转动。 [现象]铁屑静止时有规则地排列起来,显示出磁感线的形状。如图3.3-1所示:[用投影片出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1)磁铁周围的磁感线 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北极出来,进入磁铁的南极。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是从南极到北极。 [用投影片出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如图3.3-2所示: (2)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 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都在跟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问题:直线电流的方向跟电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呢? [出示投影片]直线电流的方向和电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出示投影片]环形电流的磁场。如图3.3-3所示: (3)环形电流的磁感线 环形电流的方向跟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让

电磁感应教案

《电磁感应》章节复习教案 第二课时:电磁感应综合问题 课型:复习课 时间:2015/04/22 班级:高二(1)班 教者:许军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大小的计算。 2. 掌握解决电磁感应中电路问题,力学问题,能量问题,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及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力学问题,能量问题,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及思路的教学,使学生的解题能思路、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初步达到高考要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分析方法及思路 教学难点:1.电磁感应与电路问题综合中等效电路分析。 2.电磁感应与力学问题综合中受力截面图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二、导入教学,展示目标。 三、新课教学: (一)、电磁感应与电路知识的综合应用 用电路规律求解,主要1、解决电磁感应与电路问题的分析方法及思路。 (1)、确定电源: 首先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那一部分导体就是电源,其次利用 或 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利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 (2)、分析电路结构,画等效电路图。 (3)、利有欧姆定律,串并联规律等。 2、例题分析 {例1}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磁场宽度为d ,一正方形金属框连长为L,每边电阻 t n E ??Φ=θsin BLv E =

均为R ,金属框以速度V 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其平面始终一磁感线方向垂直,如图所示。则线圈进入磁场磁场过程中a 、b 两点间电压Uab= ;穿出磁场磁场过程中a 、b 两点间电压Uab= 。 {解题方法过程} 学生活动:画出线圈进入磁场和穿出磁场过程中 等效电路 师生活动:根据等效电路及电路知识确定线圈进 入磁场和穿出磁场过程中a 、b 两点间 电压Uab 答案:进入磁场过程:Uab=BLV/4 穿出磁场过程:Uab=3BLV/4 (二)、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 1、解决电磁感应与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及思路: 教师活动:展示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方框图,并讲解。 学生活动:看图理解。 2、例题分析 {例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cd 和ef ,水平放置且相距L ,在其左端各固定一个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三金属光滑圆环,两圆环面平行且竖直。在水平导轨和圆环上各有一根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杆,两金属杆与水平导轨、金属圆环形成闭合回路,两金属杆质量均为m 。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 3 mg 拉细杆a ,经很长一段时间后,杆b 恰好静止在圆环上某处,试求: (1)此时回路中的感应电流; (2)此时杆b 的位置距圆环最低点的高度。 {解题方法过程} 学生活动:1、分析a 杆最终运动状态。 2、据a 3、画b 杆受力截面图。 a d b c 电路分析 确定电源 (E ,r ) 感应电流确定导体所受的安培力 受力分析确定合外力 a v 与a 方向关运动状态分析 临界状态

高一物理教案 几种常见的磁场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教版] 第三章磁场 3.3 几种常见的磁场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磁感线。 2、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分布情况。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4、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是如何提出的。 5、会利用安培假说解释有关的现象。 6、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 7、知道磁通量定义,知道Φ=BS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体会磁感线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由电流和磁铁都能产生磁场,提出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最后都归结为磁现象的电本质。 3、通过引入磁通量概念,使学生体会描述磁场规律的另一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对物理探索的情感。 2、领悟物理探索的基本思路,培养科学的价值感。 ★教学重点 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感线方向,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的灵活应用即磁通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 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 条形磁铁、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展示台、学生电源★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磁场可以用什么来描述呢? 学生:磁场可以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 教师:那么什么是磁感线?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磁感线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磁感线 教师:什么是磁感线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所谓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演示]在磁场中放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细铁屑在磁场里被磁化成“小磁针”,轻敲玻璃板使铁屑能在磁场作用下转动。 [现象]铁屑静止时有规则地排列起来,显示出磁感线的形状。如图3.3-1所示: [用投影片出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如图所示:

2020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备课: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同步练习(第2课时)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备课:20.1磁现象磁场教案+同步练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教具准备 小磁针、条形磁体、玻璃板、铁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 【问题导引】: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 【实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 【问题导引】: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 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二、讲授新课 1.磁场 师: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来认识.磁场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我们就通过这种作用来研究磁场.在前面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利用了类似的方法? 生:电流使电灯发光,空气流动形成的风等. 【实验】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在中间放入一条形磁体,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并记录下来. 学生进行实验,发现小磁针静止时均指南北,在中间放一条形磁体,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

电工基础第四章磁场与电磁感应教(学)案

第四章 磁场和电磁感应 第一节 电流的磁效应 一、 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磁场传送的。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磁场力,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场的性质:磁场具有力的性质和能量性质。 3.磁场方向:在磁场中某点放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它N 极所指的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二、磁感线 1.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一系列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这些曲线称为磁感线。如图所示。 2.特点 (1) 磁感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其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2)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 极出来,绕到S 极;在磁体部,磁感线的方向由S 极指向N 极。 (3) 任意两条磁感线不相交。 说明:磁感线是为研究问题方便人为引入的假想曲线,实际上并不存在。 图5-2所示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形状。 3.匀强磁场 在磁场中某一区域,若磁场的大小方向都相同,这部分磁场称为匀强磁场。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一系列疏密均匀、相互平行的直线。 三、电流的磁场 1.电流的磁场 条形磁铁的磁感线 磁感线

直线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可用安培定则来判定,方法是:用右手握住导线,让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环形电流的磁场方向也可用安培定则来判定,方法是: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导线环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 螺线管通电后,磁场方向仍可用安培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就是螺线管部的磁感线方向。 2.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

物理教案:磁场 磁感线

物理教案:磁场磁感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的: 1、复习初中所学有关磁场知识(磁场的作用、磁感线) 2、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3、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4、理解安培定则(左手螺旋定则)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尝试、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老师讲解,弄清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感线分布情况

难点:理解安培定则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了解各种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理解安培定则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初中已学过磁场的有关知识: 磁铁有N、S两极,同名磁铁相互排斥,异名磁铁相互吸引 磁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铁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磁场是一种物质 磁场的强弱,磁场在各点的方向形象地用磁感线来表示 [回顾练习] 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所激发的磁场 [引导回忆] 磁感线有以下特点: 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各点磁场强

弱,磁感线在某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的方向,也是小磁针在该点的N 极指向 2、磁感线在空中不相交 3、磁铁外部磁感线方向是:N→S ※磁铁内部也有磁场,其磁感线方向:S→N 磁铁内部、外部磁感线条数一样多,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二、讲解新课 1、引入新课:磁铁能够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和磁有许多相似之处,电流是否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呢? [探究课题]研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器材:小磁针一个、电池一节、导线一根、橡皮擦一个(自备) 探究方式:分组研究、观察、讨论 现象:通电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实验 结论:电流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磁场,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教学设计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教学设计(2课时) 仙游侨中黄振汉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磁感线。 2、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分布情况。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体会磁感线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对物理探索的情感。 2、领悟物理探索的基本思路,培养科学的价值感。 [教学重点]:会用磁感线描述各种磁场。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安培定则判断磁感线方向,各种磁感线的各向视图 [教学器材]:条形磁铁、铁屑、玻璃板、通电螺线管/环行电流/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分布演示器、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展示台、学生电源 [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 [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小磁针、条形磁铁;铁屑;玻璃板;实物投影;通电螺线管/环行电流/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分布演示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些物体周围有磁场存在的? 我们的方法是用小磁针来检验.因为知道磁场对小磁针有作用。所以可以与用检验电荷检验电场存在一样,用小磁针来检验磁场的存在. 演示:检验磁场.方法:把小磁针放在磁场中被检验点A处,如果看到小磁针摆动后静止,磁针不再指向南北方向,而指向一个别的方向,说明A点有磁场.检验B点磁场会发现同样现象,说明B点也有磁场.同时可以发现A、B两点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也不相同,这说明小磁针在A、B处受磁场力方向不同,显然磁场是有方向的. 【新课内容】 1、磁场的方向:在电场中,电场方向是人们规定的,同理,人们也规定了磁场的方向.我 们规定: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测量磁场方向的方法是:将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入磁场中需测定的位置,当小磁针在该位置静止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板书:小磁针N极在磁场中静止时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同一小铁钉在离条形磁铁的磁极远近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磁力大小也不同,说明磁场也是有强弱的。一般来说,靠近磁极的地方磁场强。而不同的磁铁,其形成的磁场强弱和分布也不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形象到描绘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呢? 提示:——可以类比电场的描绘 2、磁感线:磁场强的地方密,弱的地方疏。用线的切线来表示磁场的方向。

大学物理习题册---磁场与电磁感应

一 选择题 (共36分) 1. (本题 3分)(2734) 两根平行的金属线载有沿同一方向流动的电流.这两根导线将: (A) 互相吸引. (B) 互相排斥. (C) 先排斥后吸引. (D) 先吸引后排斥. [ ] 2. (本题 3分)(2595) 有一N 匝细导线绕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线圈,边长为a ,通有电流I ,置于均匀 外磁场B v 中,当线圈平面的法向与外磁场同向时,该线圈所受的磁力矩M m 值为 (A) 2/32IB Na . (B) 4/32IB Na . (C) °60sin 32IB Na . (D) 0. [ ] 3. (本题 3分)(2657) 若一平面载流线圈在磁场中既不受力,也不受力矩作用,这说明: (A) 该磁场一定均匀,且线圈的磁矩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平行. (B) 该磁场一定不均匀,且线圈的磁矩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平行. (C) 该磁场一定均匀,且线圈的磁矩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垂直. (D) 该磁场一定不均匀,且线圈的磁矩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垂直. [ ] 4. (本题 3分)(2404) 一导体圆线圈在均匀磁场中运动,能使其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一种情况是 (A) 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平行. (B) 线圈绕自身直径轴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垂直. (C) 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 (D) 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并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 [ ] 5. (本题 3分)(5137) 尺寸相同的铁环与铜环所包围的面积中,通以相同变化率的磁通量,当不计环的自感时,环中 (A) 感应电动势不同. (B) 感应电动势相同,感应电流相同. (C) 感应电动势不同,感应电流相同. (D) 感应电动势相同,感应电流不同. [ ]

几种常见磁场--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10)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磁场可以用什么来描述呢? 那么什么是磁感线?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磁感线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磁感线 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 场方向。 [演示]在磁场中放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均匀地 撒一层细铁屑,细铁屑在磁场里被磁化成“小磁针”,轻 敲玻璃板使铁屑能在磁场作用下转动。 [现象]铁屑静止时有规则地排列起来,显示出磁感 线的形状。如图3.3-1所示: [用投影片出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 情况]如图所示: (1)磁铁周围的磁感线 磁铁外部的磁感线是从磁铁的北极出来,进入磁铁的南极。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是从南极到北极。 [用投影片出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如图3.3-2所示: (2)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 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都在跟 导线垂直的平面上。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直线电流的方向跟电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如何判断呢? [出示投影片]直线电流的方向和电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出示投影片]环形电流的磁场。如图3.3-3所示: (3)环形电流的磁感线 环形电流的方向跟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4)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如图3.3-4所示:[出示投影片] 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外部的磁感线相似,一端相当于南极,一端相当于北极。 内部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和螺线管的轴线平行,方向由南极指向北极,并和外部的磁感线连接,形成一些环绕电流的闭合曲线。 如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学生回忆得]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也可用安培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四指所指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问题:磁感线和电场线有何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 (1)电场线是电场的形象描述,而磁感线是磁场的形象描述 (2)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而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切线方向均表示方向 (4)疏密程度均表示大小 电流的磁场用途很广泛,如电磁起重机、电话、电动机、发电机以及在自动控制

磁感线 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

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 重要应用。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 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核试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经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的基本知识。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讨论法 【教学器材】 条形磁体、大磁针、蹄形磁铁、玻璃板、小磁针、铁屑、书写投影仪【教学过程】 1、磁场 (1)做一做:把小磁针放在桌面上,观察现象;把小磁针靠近条形磁铁,

再观察现象,看看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本第一段,明确什么是磁场,并把它写出来。 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想想做做:见课本P64(小组合作)并回答下列问题: A、 在条形磁体不同的地方,小磁针指示的方向相同吗? B、 磁场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2、磁感线 演示实验:磁场的方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 自学课本P64最后一段和P65第二段,完成下列练习 (1) 什么是磁感线? 仿照小磁针或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 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 画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感线。 (3) 观察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4) 课本想想议议(直接画在课本上) 【画磁感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1)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2)磁感线存在于磁体周围的整个空间里; (3)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能相交; (4)磁感线可以用虚线画,也可以用实线画,但必须有方向。 3.课堂练习 阅读“科学世界—动物罗盘”,哪些动物是靠磁场来辨别方向的? 【布置作业】

《磁场》

《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的应用。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 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磁场这个概念,是本章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磁感线是人类设计的用来描述磁场的,磁场的基本元素都用它表述出来了,这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明确引入磁感线的实际意义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磁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磁铁能吸引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上。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声、光、热想象的学习,过渡到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现象的学习,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学生对于转换法,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还很不熟悉,真正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本节内容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一是利用转换法,通过对放入磁场中的多个小磁针的受力情况来认识磁场;二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教学策略设计 由于学生最擅长的是形象思维,但是,对于物理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归纳总结,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过程。为了很好的帮学生将这两个思维过程进行衔接过渡,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对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回顾:空气流动形成的风使小树弯腰,电流通过白炽灯灯丝使其发光,让学生理解转换法的实质: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通过它对其它物质产生的效应,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的认识该种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认识它。 2、创设情景:磁铁使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变化,不同位置的指向不同。引导学生利用转换法来认识磁场的客观存在和磁场是有方向的。 3、对光线这种物理模型进行分析:用带箭头的射线来描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常见的点光源白炽灯为例,在黑板上画出白炽灯周围的光线分布情况,向四周发散,向学生说明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射线的疏密表示出了光的强弱,离白炽灯越远,射线越稀疏,光越弱,白炽灯周围本来没有带箭头的射线,这是为了研究光的性质,让人类的知识能够通过纸质的文字图片传承下去,根据光的现象和性质进行抽象,而人为的画上去的,这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光线。同样

电磁感应教案

课题:电磁感应现象 课型:新授课 说课人:王庆华 一、教材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材第六章第三节 的内容,它是电磁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本教材的重点内容。前面学了电场、电动势、电阻定律、全电路欧姆定律等有关内容后,对电流的产生进一步认识。对理解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 2、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教学重点:理解楞次定律中的“两个磁场”、“阻碍”所指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并较好地应用楞次定律 ?二、教法指导: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情景模 拟法 学法指导: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并用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几种感应电流的获得方法,建立了用统一物理量来描述感应电流产生的一般条件,请同学们 回想并回答: 1、这个物理量是什么? 2、这个感应电流产生的一般条件是什么? 导入:在这些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 同的,那么,它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又遵循什么规律 呢? 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个问题。 (三)、新授过程 1、借助上一节p162图6-24的实验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 的决定因素 让学生结合图6-25及图6-26阅读p164“实验探究” 部分,这期间,教师在黑板作图6-27中的(1)和(2)。 2、结合图6-27分析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的影响因素:(1)在分析前先指出“两个磁场”所指的内容: 在实验中有两个磁场:一是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二是线圈中流动的感应电流(相当于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 (2)指出:两个磁场的方向间有密切关系,遵循一定的规律 (3)分析这个遵循的规律: A、图(1)情形下:让学生特别注意“两个磁场”的方

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

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磁场和磁感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表示磁场及其方向。(二)教具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玻璃板,铁屑。(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当两磁极相互靠近时,其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两磁极相互靠近并未接触时,它们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呢?放在磁体附近的大头针并未接触磁体却能被磁体所吸引,磁体又是怎样作用于大头针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探索这类问题。2.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的存在请同学们将小磁针、条形磁体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进行下列实验:学生实验:首先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然后将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再拿开磁体,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提问:同学们刚才观察到什么现象? (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小磁针的指向都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拿开磁体,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的指向) 教师进一步提问:当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时,磁体周围的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说明小磁针都受到了磁力作用,这个力是磁体直接作用于小磁针的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小磁针没有直接接触磁体) 教师指出:由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磁体周围的空间一定存在着一种物质,磁体是通过这种物质对小磁针发生了磁力的作用,使它发生了偏转。科学家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板书:一、实验表明: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讲述:同学们也许会问:我们并没有看见磁场周围的磁场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紧接着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认识它? (根据空气流动形成的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认识它? (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 教师指出:同样,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提问: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把小磁针放入磁体周围的磁场中时,要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也是磁场作用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二、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2)研究磁场的方向提问:我们知道,力是有方向的。既然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都产生磁力的作用,那么磁场有没有方向呢?它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再观察一次前面的实验,提问:小磁针在磁场中是保持一定方向,还是上下、左右摆动,没有一定方向?这说明什么?(保持一定的方向,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 教师讲解并板书:三、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3)通过实验研究磁感线提问: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有没有办法把磁场及其方向更形象、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呢?讲述:我们知道,小磁针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我们可以在磁场中放上许许多多的小磁针,它们的分布情况和北极所指的方向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和方向。进一步提问:小磁场在磁场中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来做实验:(铁屑放入磁场中被磁化,每粒铁屑都变成了小磁针) 学生实验: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换用蹄形磁体再做一次,观察蹄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有什么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观察到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最后有规则地排列成一条条曲线。) 进一步提问:这个现象对我们直观地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有什么启示呢?师生讨论得出:因为铁屑的分布情况可以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所以我们可以仿照铁屑的分布情况,在磁体的周围画一些曲线,使任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该点小磁针北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九章电磁感应专题十一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象问题教案

专题十一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象问题 突破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1.对电源的理解: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就是电源,如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棒、有磁通量变化的线圈等,这种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对电路的理解:内电路是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线圈,外电路由电阻、电容等电学元件组成. 3.问题分类 (1)确定等效电源的正负极、感应电流的方向、电势高低、电容器极板的带电性质等问题. (2)根据闭合电路求解电路中的总电阻、路端电压、电功率等问题. (3)根据电磁感应的平均感应电动势求解电路中通过的电荷量. 考向1 电动势与路端电压的计算 [典例1]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金属环,其半径为a ,总电阻为2r (金属环粗细均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的匀强磁场垂直穿过环平面,环的最高点A 处用铰链连接长度为2a 、电阻为r 的导体棒AB ,AB 由水平位置紧贴环面摆下,当摆到竖直位置时,B 点的线速度为v ,则此时A 、B 两端的电压大小为( ) A.1 3B 0av B.1 6B 0av C.2 3 B 0av D.B 0av [解题指导] 当AB 棒摆到竖直位置时,画出等效电路图,明确A 、B 两端电压是路端电压而不是电源电动势. [解析] 棒摆到竖直位置时整根棒处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的长度为2a ,导体 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 0·2a ·v ,而v =v A +v B 2,得E =B 0·2a ·0+v 2 =B 0av . 外电路的总电阻R = r ·r r +r =r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 R +r ,得总电流I =2B 0av 3r .A 、B 两端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20.1 磁现象、磁场教案 景燕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2.掌握磁极的存在,属性,磁极间力的作用规律。 3.掌握磁场的存在,属性,理解磁感线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过程与方法: 1.选用奇妙故事——司南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磁学世界。 2.通过设问,导读,释疑,实验,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概念,发现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司南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欲望。 2.通过设问、导读、分析、释疑、实验等方法突显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解概念,发现规律。 3.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概念: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 2.磁极间力的作用规律,磁极的命名。 3.磁场的存在、显示、属性,磁感线对磁场的描述。 教学难点: 1.磁化的概念,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区别。 2.磁场的概念,磁场的显示和描述,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地磁场的分布。 3.磁感线的分布特点,磁场的方向与强弱。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电磁学的开篇,电磁学在整个初中物理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概念抽象,规律难得,面对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运用类比、经验、实验、画图等比较直观的方法,展示给学生,,以降低学生探究理解的学习难度。 学法指导: 根据设问,积极思考,自读教材,结合自己经验思考理解,在小组间交流心得,讲出疑难,共同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器材:条形磁铁、马蹄形磁体、指南针。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引入:

公元843年,一只帆船从浙江温州出发,穿越茫茫大海,日夜兼程,没有航标,没有明确航道,聪明的中国人用司南指示方向,司南就是罗盘,现代人叫指南针。 黑板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阅读教材。(三分钟) 一.磁现象 1.磁体: 2.磁性: 3.磁极: 4.磁化: 释疑小结:区别磁体与非磁体,看物体是否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上不同的点吸铁能力不同,最强的两个地方就是磁体的两极。磁化指物体利用磁铁或电流使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缝衣针在磁铁上沿一个方向磨几次,就被磁化,获得磁性)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 1.一把小刀,放在条形磁体两端,由条形磁体两端向中央靠近,观察小刀受力大小有无差别,说明什么?小 组讨论(磁极在磁体最突出的两个尖端)。 2.小磁针静止在桌面上时,观察指针总在南北方向(规定指针指北一极叫北极N,指南一极叫南极S) 3.取一样两块条形磁铁,异名磁极间(吸引),同名磁极间(排斥)。 练习: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其中的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没有别的器材,你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细心观察,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三.磁化 1.概念:物体通过磁体或电流获得磁性的过程。 2.磁性材料:能被磁化的物质。 永磁材料:钢磁性稳定,保持时间长。 软磁材料:铁磁性不稳定,保持时间短。 应用:磁带、磁卡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 四.磁场 问题:把小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磁针和磁体并未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1.磁场是什么?磁场有什么属性? 2. 磁场怎样反映? 3. 磁场怎样形象直观的描述? 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阅读教材。

-磁场教学设计

《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磁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的第二节内容。磁场是电磁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深刻认识它有利于理解“电与磁”的相互作用规律,对于初学者来说,磁场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又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本节所研究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可以通过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来认识它,这是一种“转换法”的应用。而通过用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每一个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来描述“磁场”则用到了“模型法”。利用表面看似无序的小磁针的指向,找到其本质——磁场有序的指向性,即磁场方向,这充分体现了“模型法”的长处。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对于磁现象,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已有接触,且他们的感性体验也较丰富,学习起来不困难。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是全新的内容,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这些内容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是学习的难点。磁场既是本章内容的核心,同时又是贯穿本章内容的主要线索。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和磁感线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四】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重点: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 【五】教法与学法 通过亲历“磁场”概念和磁感线的建立过程,使抽象内容具体化 【六】教学器材 磁体、铁屑、立体磁感线模型、透明薄玻璃板、多媒体课件、探究卷等。【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