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伺服系统(DOC)

液压伺服系统(DOC)
液压伺服系统(DOC)

液压伺服系统

液压伺服系统是以高压液体作为驱动源的伺服系统,是使系统的输出量,如位移、速度或力等,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输出功率被大幅度地放大。液压伺服系统以其响应速度快、负载刚度大、控制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液压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

液压伺服系统无论多么复杂,都是由一些基本元件组成的。如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伺服系统,该图表示了各元件在系统中的位置和相互间的关系。

(1)外界能源—为了能用作用力很小的输入信号获得作用力很大的输出信号,就需要外加能源,这样就可以得到力或功率的放大作用。外界能源可以是机械的、电气的、液压的或它们的组合形式。

(2)液压伺服阀—用以接收输入信号,并控制执行元件的动作。它具有放大、比较等几种功能,如滑阀等。

(3)执行元件—接收伺服阀传来的信号,产生与输入信号相适应的输出信号,并作用于控制对象上,如液压缸等。

(4)反馈装置—将执行元件的输出信号反过来输入给伺服阀,以便消除原来的误差信号,它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5)控制对象—伺服系统所要操纵的对象,它的输出量即为系统的被调量(或被控制量),如机床的工作台、刀架等。

二、液压伺服系统的分类

液压伺服系统是由液压动力机构和反馈机构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分为机械液压伺服系统和电气液压伺服系统(简称电液伺服系统)两类。

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由电信号处理装置和液压动力机构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最常见的有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和电液力(或力矩)控制系统。

如图是一个典型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图中反馈电位器与指令电位器接成桥式电路。反馈电位器滑臂与控制对象相连,其作用是把控制对象位置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反馈电位器与指令电位器滑臂间的电位差(反映控制对象位置与指令位置的偏差)经放大器放大后,加于电液伺服阀转换为液压信号,以推动液压缸活塞,驱动控制对象向消除偏差方向运动。当偏差为零时,停止驱动,因而使控制对象的位置总是按指令电位器给定的规律变化。

电液伺服系统中常用的位置检测元件有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和差动变压器等。伺服放大器为伺服阀提供所需要的驱动电流。电液伺服阀的作用是将小功率的电信号转换为阀的运动,以控制流向液压动力机构的流量和压力。因此,电液伺服阀既是电液转换元件又是功率放大元件,它的性能对系统的特性影响很大,是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关键元件。液压动力机构由液压控制元件、执行机构和控制对象组成。液压控制元件常采用液压控制阀或伺服变量泵。常用的液压执行机构有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液压动力机构的动态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液伺服系统的性能。

为改善系统性能,电液伺服系统常采用串联滞后校正来提高低频增益,降低系统的稳态误差。此外,采用加速度或压力负反馈校正则是提高阻尼性能而又不降低效率的有效办法。

机械液压伺服系统

机械液压伺服系统是一种由液压动力机构和机械反馈机构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如图是一个典型的机械液压伺服系统。输入信号x操作伺服阀,把油液引入液压缸推动活塞,活塞的运动y反馈回来与输入x相减,直到使阀回到零位为止。输出y与输入x之间的传递特性可以近似为一常数。整个系统相当于一个比例控制器。为提高系统稳定性,常采用阻尼器来增加系统的阻尼特性,此外也可采用动压反馈校正装置。

液压伺服系统本质上是一种非线性控制系统。其非线性因素有:阀的压力流量特性,由库仑摩擦和阀的正重叠量引起的死区特性,由伺服阀控制窗口的形状引起的非线性增益,由传动间隙等因素造成的游隙非线性和饱和非线性特性等。其中以游隙非线性特性的影响最为严重,容易使系统产生自激振荡。

三、液压伺服系统的优缺点

液压伺服系统是从1950年开始出现的,几十年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各种技术领域里几乎都广泛的使用了液压控制。

优点:

(1)液压执行机构的动作快,换向迅速。就流量—速度的传递函数而言,基本上是一个固有频率很大的振荡环节,而且随着流量的加大和参数的最佳匹配可以使固有频率增大到和电液伺服阀的固有频率相比。电液伺服阀的固有频率一般在100HZ以上,因而液压执行机构的频率响应是很快的,而且易于高速启动、制动和换向。与机电系统执行机构相比,固有频率通常较高。

(2)液压执行机构的体积和重量远小于相同功率的机电执行机构的体积和重量。因为随着功率的增加液压执行机构(如阀、液压缸或马达)的体积和重量的增加远比机电执行机构增加的慢,这是因为前者主要靠增大液体流量和压力来增加功率,虽然动力机构的体积和重量也会因此增加一些,但却可以采用高强度和轻金属材料来减少体积和重量。

(3)液压执行机构传动平稳、抗干扰能力强,特别是低速性能好,而机电系统的传递平稳性较差,而且易受到电磁波等各种外干扰的影响。

(4)液压执行机构的调速范围广,功率增益高。

缺点:

(1)液压信号传递速度慢不易进行校正,而电信号则是按光速来传递信息,而且易于综合和校正。但是电液伺服系统由于在功率级以前采用了电信号,因而不存在这一缺点,而且在某种意义讲这种系统具备了电、液两类伺服的优点。

(2)液压伺服系统的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因而成本高。

(3)液体的体积弹性模数随温度和混入油中的空气含量而变。当温度变化时对系统性能有显着影响。与此相反,温度对气体的体积弹性模数影响很小,因此对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影响不大。温度对液体的粘度影响很大,低温时摩擦损失增大;高温时泄漏增加,并容易产生气穴现象。

(4)漏油是液压系统的弱点,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引发火灾。液压油易受污染,并可造成执行机构堵塞。

四、电气伺服技术系统类别

伺服系统如图所示,是具有反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它由位置检测部分误差放大部分、

执行部分及被控对象组成。

输入放大执行被控对象输出

放大器伺服驱动电机负荷

给定值被控量

伺服驱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通常根据伺服驱动机的种类来分类,有电气式、油压或电气—油压式三种。

伺服系统若按功能来分,则有计量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模拟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位置伺服和加速度伺服系统等。

电气式伺服系统根据电气信号可分为DC直流系统和AC交流伺服两类。AC交流伺服系统又有异步电机伺服系统和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两种。

五、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与普通他激直流电动机相同.(有换向器)

2.分类:电磁式(他激式);

永磁式,

3.电气原理图:如右图.其中(a)为电磁式(b)为永磁式.

4.参数:输出功率1-600W.

直流伺服电动机结构图

交流伺服电动机

(1)定子:

定子由硅钢片叠成;

在定子铁心的内圆表面嵌

有两套相差90度电角度的绕组:激磁绕组WF,控制绕组WC;

这两套绕组分别由两个电源供电.

(2)转子:

分为鼠笼型和杯型两种.

(1)鼠笼型转子作得细而长,转子导体采用高电阻率的材料.用于小功率的自动控制系统.产品型号SL系列.

(2)空心杯型转子作成薄壁圆筒形,放在内外定子之间.用于要求运行平滑的系统.产品型号SK系列

杯型转子伺服电动机结构图激磁绕组1;控制绕组2;内定子3;

外定子4;转子

六、应用及程序

namespace testmovecard

{

partial class丝杠运动控制

{

///

///必需的设计器变量。

///

private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ponentModel.IContainer components = null;

///

///清理所有正在使用的资源。

///

///如果应释放托管资源,为 true;否则为 false。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ispose(bool disposing)

{

if (disposing && (components != null))

{

components.Dispose();

}

base.Dispose(disposing);

}

#region Windows 窗体设计器生成的代码

///

///设计器支持所需的方法 - 不要

///使用代码编辑器修改此方法的内容。

///

private void InitializeComponent()

{

this.button_initcard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this.button_cardstop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this.button3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 = new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

this.button1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this.button2 = new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this.SuspendLayout();

//

// button_initcard

//

this.button_initcard.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Honeydew;

this.button_initcard.Font = new System.Drawing.Font("隶书", 14.25F, System.Drawing.FontStyle.Bold, System.Drawing.GraphicsUnit.Point, ((byte)(134)));

this.button_initcard.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93, 46);

this.button_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 = "button_initcard";

this.button_initcard.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113, 68);

this.button_initcard.TabIndex = 0;

this.button_initcard.Text = "运动控制卡初始化";

this.button_initcard.TextAlign = System.Drawing.ContentAlignment.MiddleLeft;

this.button_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eVisualStyleBackColor = false;

this.button_initcard.Click += new

System.EventHandler(this.button_initcard_Click);

//

// button_cardstop

//

this.button_cardstop.BackColor = System.Drawing.Color.Honeydew;

this.button_cardstop.Font = new System.Drawing.Font("宋体", 15.75F, System.Drawing.FontStyle.Regular, System.Drawing.GraphicsUnit.Point, ((byte)(134)));

this.button_cardstop.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93, 162);

this.button_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 = "button_cardstop";

this.button_cardstop.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113, 68);

this.button_cardstop.TabIndex = 1;

this.button_cardstop.Text = "停止";

this.button_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eVisualStyleBackColor = false;

this.button_cardstop.Click += new

System.EventHandler(this.button_cardstop_Click);

//

// button3

//

this.button3.Font = new System.Drawing.Font("楷体", 12F,

System.Drawing.FontStyle.Bold, System.Drawing.GraphicsUnit.Point, ((byte)(134)));

this.button3.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311, 27);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 = "button3";

this.button3.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147, 68);

this.button3.TabIndex = 2;

this.button3.Text = " X向运动控制";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eVisualStyleBackColor = true;

this.button3.Click += new System.EventHandler(this.button3_Click);

//

// label1_cardinit

//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AutoSize = true;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Font = new System.Drawing.Font("华文行楷", 12F, System.Drawing.FontStyle.Regular, System.Drawing.GraphicsUnit.Point, ((byte)(134)));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117, 27);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 = "label1_cardinit";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56, 17);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TabIndex = 3;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Text = "初始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Click += new

System.EventHandler(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_Click);

//

// button1

//

this.button1.Font = new System.Drawing.Font("楷体", 12F,

System.Drawing.FontStyle.Bold, System.Drawing.GraphicsUnit.Point, ((byte)(134)));

this.button1.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311, 110);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 = "button1";

this.button1.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147, 68);

this.button1.TabIndex = 2;

this.button1.Text = " Y向运动控制";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eVisualStyleBackColor = true;

this.button1.Click += new System.EventHandler(this.button1_Click);

//

// button2

//

this.button2.Font = new System.Drawing.Font("楷体", 12F,

System.Drawing.FontStyle.Bold, System.Drawing.GraphicsUnit.Point, ((byte)(134)));

this.button2.Location = new System.Drawing.Point(311, 194);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 = "button2";

this.button2.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147, 68);

this.button2.TabIndex = 2;

this.button2.Text = " Z向运动控制";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eVisualStyleBackColor = true;

this.button2.Click += new System.EventHandler(this.button2_Click);

//

// 丝杠运动控制

//

this.AutoScaleDimensions = new System.Drawing.SizeF(6F, 12F);

this.AutoScaleMode = System.Windows.Forms.AutoScaleMode.Font;

this.ClientSize = new System.Drawing.Size(509, 274);

this.Controls.Add(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1_cardinit);

this.Controls.Add(this.button2);

this.Controls.Add(this.button1);

this.Controls.Add(this.button3);

this.Controls.Add(this.button_cardstop);

this.Controls.Add(this.button_initcard);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 = "丝杠运动控制";

this.Text = "丝杠运动控制软件";

this.ResumeLayout(false);

this.PerformLayout();

}

#endregion

private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button_initcard;

private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button_cardstop;

private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button3;

private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bel label1_cardinit;

private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button1;

private System.Windows.Forms.Button button2;

}

}

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1.1 液压伺服系统工作原理 液压伺服系统以其响应速度快、负载刚度大、控制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通过使用电液伺服阀,将小功率的电信号转换为大功率的液压动力,从而实现了一些重型机械设备的伺服控制。 液压伺服系统是使系统的输出量,如位移、速度或力等,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输出功率被大幅度地放大。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由图1来说明。 图1所示为一个对管道流量进行连续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在大口径流体管道1中,阀板2的转角θ变化会产生节流作用而起到调节流量qT的作用。阀板转动由液压缸带动齿轮、齿条来实现。这个系统的输入量是电位器5的给定值x i。对应给定值x i,有一定的电压输给放大器7,放大器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加到伺服阀的电磁线圈上,使阀芯相应地产生一定的开口量x v。阀开口x v使液压油进入液压缸上腔,推动液压缸向下移动。液压缸下腔的油液则经伺服阀流回油箱。液压缸的向下移动,使齿轮、齿条带动阀板产生偏转。同时,液压缸活塞杆也带动电位器6的触点下移x p。当x p所对应的电压与x i所对应的电压相等时,两电压之差为零。这时,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亦为零,伺服阀关闭,液压缸带动的阀板停在相应的qT位置。 图1 管道流量(或静压力)的电液伺服系统 1—流体管道;2—阀板;3—齿轮、齿条;4—液压缸;5—给定电位器;6—流量传感电位器;7—放大器;8—电液伺服 阀 在控制系统中,将被控制对象的输出信号回输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给定值进行比较而形成偏差信号以产生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作用,这种控制形式称之为反馈控制。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符号相反,即总是形成差值,这种反馈称之为负反馈。用负反馈产生的偏差信号进行调节,是反馈控制的基本特征。而对图1所示的实例中,电位器6就是反馈装置,偏差信号就是给定信号电压与反馈信号电压在放大器输入端产生的△u。 图2 给出对应图1实例的方框图。控制系统常用方框图表示系统各元件之间的联系。上图方框中用文字表示了各元件,后面将介绍方框图采用数学公式的表达形式。 液压伺服系统的组成 液压伺服系统的组成 由上面举例可见,液压伺服系统是由以下一些基本元件组成;

伺服系统设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1、前言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内容 (1) 2、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及电路设计 (2) 2.1伺服系统基本原理及系统框图 (2) 2.2 伺服系统的模拟PD+数字前馈控制 (4) 2.3 伺服系统的程序 (6) 3、仿真波形图 (9) 结论 (12) 心得与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1、前言 1.1设计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设计内容 1、分析和设计具有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用绘图软件(matlab)画原理图还有波形图; 2、分析并理解具有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原理。

2、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及电路设计 2.1伺服系统基本原理及系统框图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控制原理: 以转台伺服系统为例,其控制结构如图2-1所示,其中r为框架参考角位置输入信号, 为输出角位置信号. 图2-1 转台伺服系统框图 伺服系统执行机构为典型的直流电动驱动机构,电机输出轴直接与负载-转动轴相连,为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速度和加速度性能,引入测速机信号作为系统的速度反馈,直接构成模拟式速度回路.由高精度圆感应同步器与数字变换装置构成数字式角位置伺服回路. 转台伺服系统单框的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框图如图2-2,图2-3和图2-4所示. 图2-2 伺服系统位置环框图 图2-3 伺服系统速度环框图

伺服三环结构框图及其控制模式

伺服三环结构框图及其控制模式 1、伺服三环框图 2、C为控制器,A+B是驱动器,伺服电机为执行原件,编码器为检测反馈元件; 3、A框到B框的蓝色信号线里,就是调节控制频率、电压的信号,速度环、电流环的调解器都是频率f 电压U调节器; 4、C框为控制器,相当PLC的作用,通过计数器知道伺服当前位置,并根据当期位置输出:启动、减速、匀速、减速、停车等指令; 5、A+B就是驱动器,相当变频器,通过调节频率f电压U,控制伺服的速度、电流和启动停止! 6、伺服电源线上的电流互感器表示电流检测原件,将检测结果回馈给电流环的输入端与给定电流比较,构成电流闭环; 7、编码器检测的脉冲频率数的微分,就是检测脉冲的频率,这个频率就是电机的转速的大小,反馈到速度环的输入端与给定速度比较,构成速度环; 8、编码器检测的脉冲数,表示电机的位移量,与给定指令脉冲数比较,确定判断伺服当前位置,相当于PLC里一个由计数器构成的逻辑判断功能,他不是一个自动控制PID闭环;

1、运动控制的三环; 2、变频器,即驱动器,有电流环和速度环; 3、控制器,即PLC,由计数器构成的位置环,该环不是PID闭环! 4、所谓速度环、电流环就是伺服电机调速电路的速度环、电流环,速度环控制期间,电机为硬特性;电流环控制期间电机呈软铁性! 5、所有伺服,伺服电机的控制就是一个“电机调速电路”,可以是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电路,也可以是直流电机的调速电路; 6、那么电机的启动、加速、匀速、减速、停车指令,由位置环产生,或者说由PLC构成的控制器产生; 1、这个图中,是说伺服指令脉冲数(位置)、指令脉冲频率(速度)给定的方式; 2、举例说电子凸轮给定方式、位置给定方式等; 3、所有伺服,不管他是什么型号,什么厂家、国家,伺服的速度环、电流环都在伺服电机的调速电路上! 4、如果是交流电机,肯定是在变频调速电路上!如果是直流电机肯定在直流调压调速电路上!

数控伺服液压机

数控伺服液压机 又称做为:伺服压装机,伺服数控液压机,伺服液压机,伺服压装机,伺服压铆机,伺服压接机,伺服压合机,伺服铜套压装机,伺服铜套压合机 一、数控伺服液压机产品说明: 1.该设备采用单柱式结构,伺服马达驱动滚珠丝杆,触摸屏显示; 2.该设备有以下功能: ①位置设定功能:1>上压头位置显示;2>压装可调行 程:0-200mm,可控数字显示实际压装行程,重复精度:±0.01mm;触摸屏显示精度:0.001mm; ②压力设定功能:1>显示压头压装压力;2>设定压头压力上限,压装压力大于上限压力时,上压头立即回程并报警;3>设定压头压 力下限,压装压力小于下限压力时,上压头立即回程并报警;4>压力显示:0-10000KG(或0-100000N均可),压力控制精度:在200-10000KG范围内为1‰, 500KG以下为5%,或更大; 3.电控装置: ①电器控制柜有供检查和维修用的照明灯,主要电器元件均采用国际或国内知名品牌; ②控制系统分手动、半自动单循环,2种操作方式;

③PLC采用日本三菱品牌,触摸屏为MCGS品牌,滚珠丝杆为台湾上银品牌,伺服马达和控制器为日本安川品牌,光电保护器为深圳同创品牌; 二、4.数控伺服液压机技术参数: 4.1设备精确可控压力:500-10000KG, 4.2压头运动时相对于下工作面的垂直精度: ≤0.02mm/100mm 4.3压装可调行程:0-200mm,可控,重复精度:±0.01mm 4.4压装压力显示:0-10000KG可调 4.5压装压力显示数值与实际压力误差: 1‰(在500-10000KG 范围内) 5.下压速度:快速160mm/s,探测速度:0.1-10mm/s, 压装速度:0.1-5mm/s 6.三种压装模式选择:?恒定压装速度,设定精确位置停止?恒定压装速度,设定精确压力停止?恒定压装速度,设定精确位移停止。 三、7.数控伺服液压机具有以下功能: A 在线压装质量判定:压装力与位移全过程曲线图可以显示在液晶显示触摸屏上;全过程控制可以在作业进行中的任意阶段自动判定产品是否合格,100%实时去除不良品,从而实现在线质量管理;

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报告书-2015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验项目: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实验班级: 学号,姓名:, 总页数:11 指导教师:李益林刘涵章实验时间:2015.3. ~2015-7. 机电学院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

目录 目录 (2)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3) 1.CB—B10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3)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3) 3.思考题 (4)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测试 (5) 一、叶片泵测试与计算 (5) 二、画P—Q特性曲线图 (5) 实验三液压阀拆装 (6) 实验四溢流阀性能测试 (7) 一、溢流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7) 二、画启闭特性曲线图 (7) 实验五节流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8)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8) 实验六调速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9)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9) 画负载特性曲线图 (10) 实验七基本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 (10) 1.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标出各种液压元件的名称。 (10) 2.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完成填充。 (11) 3.液压元件图形符号描述传动系统示意图。 (11)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1.CB—B10 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1)计算齿轮轴齿数:Z = 个。 2)测量齿顶圆直径D= mm. 3)测量齿轮齿宽: B = mm,CM. 4)计算齿轮模数:m = D / ( Z+ 2 ) = mm,CM. 标准模数m : 数值计算后,应向下面标准模数值靠近取值(mm)。 5)当转速n= 1450 r/min 的电机,泵的容积效率取ηv= 85% 时,计算齿轮泵排量 V = 2π·Z·m2 ·B (mL/r)(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6)因为实际齿槽容积比齿轮体积稍大一些,通常取V = 6.66Zm2 B 7)计算齿轮泵流量q v = 6.66·Z·m2·B· n·ηv·10-3 (L/min) (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1)YB1-10双作用叶片泵铭牌参数: 额定压力= Map ,额定转速= 转/分, 排量= 毫升/转。 2)测量定子内表面大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3)测量定子内表面小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4)测量定子宽度:B = mm,CM。 5)测量叶片厚度:δ = mm,CM。 6)计算叶片数: Z = 片。 7)叶片倾角:θ= 13 度。 8)叶片泵转速:n = r/min。(取>1000 ~<1450 ) 9)叶片泵工作区环形体积:V1 = 2π(R2 - r2)B 10)叶片所占容积:V2 = 2·[(R - r)/cosθ]·B·δ·Z 11)双作用叶片泵理论排量V t = V1- V2(mL/r),即

运动伺服三环控制系统

伺服电机三环控制系统 运动伺服一般都是三环控制系统,从内到外依次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 1、首先电流环:电流环的输入是速度环PID调节后的那个输出,我们称为“电流环给定”吧,然后呢就是电流环的这个给定和“电流环的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电流环内做PID 调节输出给电机,“电流环的输出”就是电机的每相的相电流,“电流环的反馈”不是编码器的反馈而是在驱动器内部安装在每相的霍尔元件(磁场感应变为电流电压信号)反馈给电流环 的。 2、速度环:速度环的输入就是位置环PID调节后的输出以及位置设定的前馈值,我们称为“速度设定”,这个“速度设定”和“速度环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速度环做PID调节(主要是比例增益和积分处理)后输出就是上面讲到的“电流环的给定”。速度环的反馈来自于编码器的反馈后的值经过“速度运算器”得到的。 3、位置环:位置环的输入就是外部的脉冲(通常情况下,直接写数据到驱动器地址的伺服例外),外部的脉冲经过平滑滤波处理和电子齿轮计算后作为“位置环的设定”,设定和来自编码器反馈的脉冲信号经过偏差计数器的计算后的数值在经过位置环的PID调节(比例增益调节,无积分微分环节)后输出和位置给定的前馈信号的合值就构成了上面讲的速度 环的给定。位置环的反馈也来自于编码器。 编码器安装于伺服电机尾部,它和电流环没有任何联系,他采样来自于电机的转动而不是电机电流,和电流环的输入、输出、反馈没有任何联系。而电流环是在驱动器内部形成的,即使没有电机,只要在每相上安装模拟负载(例如电灯泡)电流环就能形成反馈工作。 谈谈PID各自对差值调节对系统的影响: 1、单独的P(比例)就是将差值进行成比例的运算,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差调节,有

液压伺服系统(DOC)

液压伺服系统 液压伺服系统是以高压液体作为驱动源的伺服系统,是使系统的输出量,如位移、速度或力等,能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输出功率被大幅度地放大。液压伺服系统以其响应速度快、负载刚度大、控制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液压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 液压伺服系统无论多么复杂,都是由一些基本元件组成的。如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伺服系统,该图表示了各元件在系统中的位置和相互间的关系。 (1)外界能源—为了能用作用力很小的输入信号获得作用力很大的输出信号,就需要外加能源,这样就可以得到力或功率的放大作用。外界能源可以是机械的、电气的、液压的或它们的组合形式。 (2)液压伺服阀—用以接收输入信号,并控制执行元件的动作。它具有放大、比较等几种功能,如滑阀等。 (3)执行元件—接收伺服阀传来的信号,产生与输入信号相适应的输出信号,并作用于控制对象上,如液压缸等。 (4)反馈装置—将执行元件的输出信号反过来输入给伺服阀,以便消除原来的误差信号,它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5)控制对象—伺服系统所要操纵的对象,它的输出量即为系统的被调量(或被控制量),如机床的工作台、刀架等。 二、液压伺服系统的分类 液压伺服系统是由液压动力机构和反馈机构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分为机械液压伺服系统和电气液压伺服系统(简称电液伺服系统)两类。 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由电信号处理装置和液压动力机构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最常见的有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和电液力(或力矩)控制系统。 如图是一个典型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图中反馈电位器与指令电位器接成桥式电路。反馈电位器滑臂与控制对象相连,其作用是把控制对象位置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化。反馈电位器与指令电位器滑臂间的电位差(反映控制对象位置与指令位置的偏差)经放大器放大后,加于电液伺服阀转换为液压信号,以推动液压缸活塞,驱动控制对象向消除偏差方向运动。当偏差为零时,停止驱动,因而使控制对象的位置总是按指令电位器给定的规律变化。 电液伺服系统中常用的位置检测元件有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和差动变压器等。伺服放大器为伺服阀提供所需要的驱动电流。电液伺服阀的作用是将小功率的电信号转换为阀的运动,以控制流向液压动力机构的流量和压力。因此,电液伺服阀既是电液转换元件又是功率放大元件,它的性能对系统的特性影响很大,是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关键元件。液压动力机构由液压控制元件、执行机构和控制对象组成。液压控制元件常采用液压控制阀或伺服变量泵。常用的液压执行机构有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液压动力机构的动态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液伺服系统的性能。 为改善系统性能,电液伺服系统常采用串联滞后校正来提高低频增益,降低系统的稳态误差。此外,采用加速度或压力负反馈校正则是提高阻尼性能而又不降低效率的有效办法。

伺服电机的三种控制方式

选购要点:伺服电机的三种控制方式 伺服电机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来控制的。具体采用什么控制方式要根据客户的要求以及满足何种运动功能来选择。接下来,松文机电为大家带来伺服电机的三种控制方式。 如果您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 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 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转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 如果上位控制器(在一个运动控制系统中“上位控制”和“执行机构”是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两个组成部分。“执行机构”部分一般不外乎:步进电机,伺服电机,以及直流电机等。它们作为执行机构,带动刀具或工件动作,我们称之为“四肢”;“上位控制”单元的四种方案:单片机系统,专业运动控制PLC,PC+运动控制卡,专用控制系统。“上位控制”是“指挥”执行机构动作的,我们也称之为“大脑”。 随着PC(Personal Computer)的发展和普及,采用PC+运动控制卡作为上位控制将是运动控制系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这种方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用于运动过程、运动轨迹都比较复杂,且柔性比较强的机器和设备。从用户使用的角度来看,基于PC机的运动控制卡主要是功能上的差别:硬件接口(输入/输出信号的种类、性能)和软件接口(运动控制函数库的功能函数)。按信号类型一般分为:数字卡和模拟卡。数字卡一般用于控制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模拟卡用于控制模拟式的伺服电机;数字卡可分为步进卡和伺服卡,步进卡的脉冲输出频率一般较低(几百K左右的频率),适用于控制步进电机;伺服卡的脉冲输出频率较高(可达几兆的频率),能够满足对伺服电机的控制。目前随着数字式伺服电机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卡逐渐成为运动控制卡的主流。)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用位置控制方式对上位控制器没有很高的要求。 就伺服驱动器的响应速度来看,转矩模式运算量最小,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

我司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概述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塑料制品行业对高速,高精密注塑机的需 求量与日剧增,而液压机高速,精密成型的保证,就是一必须拥有合 理而高刚性的锁模和射胶机构,二它必须拥有强劲的动力和反应灵敏 而精确的液控系统。其中,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使执行元件以一定的 精度自动地按照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动作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其 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按输出的物理量分类,有位置伺服系统, 速度伺服系统,力(或压力)伺服系统等;按控制信号分类,有机液 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气液伺服系统;按控制元件分类,有阀控 系统和泵控系统两大类。下面,我们讨论阀控伺服系统。阀控伺服系 统主要由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控制器和伺服阀等构成一个闭环 的系统,按系统的需求来分别做到或按序做到速度伺服控制,位置伺 服控制和压力伺服控制。最终,达到系统的要求和重复精度。 如图,传感器与控制卡(也可集成在塑机工控电脑中),伺服阀的有 机组合,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系统,随着系统工作情况要求的不同,来实现不同的伺服控制。在注射过程,注射到终点前,注射速度较为 重要,则此系统以速度闭环控制为主,控制器对位置传感器高频采样,测出活塞的瞬时速度与塑机电脑要求的速度对比,再发出调整后的信 号给伺服阀。最终,使活塞的运动速度达到塑机电脑要求的速度。进 入快到射胶终点,保压和熔胶背压阶段,这时压力较为重要,则此系 统以压力闭环控制为主,装在射胶油缸两侧的压力传感器传回的信号 起主要作用,控制卡将其与塑机电脑给出的压力信号对比,来调整给 伺服阀的信号,最终,使注射腔的压力值与设定值相同。在塑机电脑

没有发出任何指令的情况下,此时位置保持就比较重要,所以,系统 这时会主要进行位置闭环的控制。同理,在锁模油缸伺服控制的情形下,也是如此按顺序控制,锁模开始,快速移模可作速度闭环控制, 模具快合上时,切换到位置控制,有快速锁模到锁模油缸活塞停止的 位置之间的转换也是可控的,最后,模具合上时,切换的压力控制。 上述只是某种工艺要求下的伺服控制逻辑,随着不同的要求,控制的 逻辑,种类也都不尽相同,但是,其控制理念,是相同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精确,迅速的达到塑机电脑的指令要求和保证动作的重 复精度。 下面对伺服闭环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作简单介绍。 传感器 任何好的系统,都必须具有迅捷,准确的感知部件,只有及时,准确 的监测执行机构当前所处的状态,控制器才能主动地发出新的指令, 来调整执行机构的运动,使之接近控制电脑所要求的运动状态。因此,全方位的了解执行机构,是伺服系统的必备条件。主要由压力,位置 等传感器来共同构成准确,及时的跟踪监测系统。传感器的固有特性,包括线性,最大采样频率,抗干扰能力等都对准确,及时地感知有重 要影响。 伺服阀 伺服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起着信号转换,功率放大 及反馈等控制作用。常见的伺服阀有直动式阀(滑阀),射流管先导 级伺服比例阀喷嘴挡板阀伺服电磁阀等。下面简单介绍它们的结构原 理及特点。 *直动式阀 将一与所期望的阀芯位移成正比的电信号输入阀内放大电路,此信号 将转换成一个脉宽调制电流作用在线性马达上,力马达产生推力推动 阀芯产生一定的位移。同时激励器激励阀芯位移传感器产生一个与阀 芯实际位移成正比的电信号,解调后的阀芯位移信号与输入指令信号 进行比较,比较后得到的偏差信号将改变输入至力马达的电流大小; 直到阀芯位移达到所需值。阀芯位移的偏差信号为零。最后得到的阀

液压传动与控制实验报告

液阻特性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验证油液经细长孔、薄壁孔时的液阻特性指数α是否符合理论值; 2、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建立对于理论分析所获结论的信心,进而了解到油液流经任何形式的液阻都有符合理论值的液阻特性指数。深入地理解液阻特性,合理设计液压传动系统,对于提高系统效率、避免温升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验内容及说明 实验内容是:测定细长孔、薄壁孔的液阻特性,绘制压力流量—曲线。 说明如下: 油液流经被测液阻时产生的压力损失p ?和流量V q 之间有着如下关系: α V q R p ?=? 式中:α— 液阻特性指数; p ?— 液阻两端压差 R — 液阻,与通流面积、形状及油液性质和流态有关 细长孔:L = 285 mm ,d = 2 mm 薄壁孔:L = 0.3 mm ,d = 2.6 mm ,L ≤ d/2 分别令被测液阻通过流量V q 为2 L/min ,3 L/min ,或其它数值,测得相应的压差p ?,理论计算和简单的推导过程如下: αV11q R p ?=?, α V2 2q R p ?=?, αα V2 V121q q p p =??, 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

V2V1 V2 V121lg lg lg q q q q p p ααα ==??, 则有:V2 V12 1 lg lg q q p p ??=α 三、实验系统原理图及实现方法 1、所需的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液阻特性实验系统原理图 这个系统需要在具体的实验平台上实现。 2、实验平台简介 实验平台是一套多功能液压实验系统,图2所示为薄壁孔液阻特性实验所用的液压实验平台照片,图中橙色细管部分为被测薄壁孔液阻装置,两端的压力表用于测量液阻两端压差。图3为该平台液压系统原理图照片,要实现薄壁孔液阻特性实验,需要调节实验平台面板上的一系列开关,本实验用液压泵2,打开针阀开关8(逆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关闭针阀开关9、10(顺时针旋转至极限位置)即可,用调速阀5进行调速,顺时针旋转调速阀手柄,流量增加,溢流阀3用于调定系统压力,瞬时针旋转溢流阀手柄,压力增加。

三环控制原理

三环控制原理 1、首先电流环:电流环的输入是速度环PID调节后的那个输出,我们称为“电流环给定”吧,然后呢就是电流环的这个给定和“电流环的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电流环内做PID调节输出给电机,“电流环的输出”就是电机的每相的相电流,“电流环的反馈”不是编码器的反馈而是在驱动器内部安装在每相的霍尔元件(磁场感应变为电流电压信号)反馈给电流环的。 2、速度环:速度环的输入就是位置环PID调节后的输出以及位置设定的前馈值,我们称为“速度设定”,这个“速度设定”和“速度环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速度环做PID调节(主要是比例增益和积分处理)后输出就是上面讲到的“电流环的给定”。速度环的反馈来自于编码器的反馈后的值经过“速度运算器”得到的。 3、位置环:位置环的输入就是外部的脉冲(通常情况下,直接写数据到驱动器地址的伺服例外),外部的脉冲经过平滑滤波处理和电子齿轮计算后作为“位置环的设定”,设定和来自编码器反馈的脉冲信号经过偏差计数器的计算后的数值在经过位置环的PID调节(比例增益调节,无积分微分环节)后输出和位置给定的前馈信号的合值就构成了上面讲的速度环的给定。位置环的反馈也来自于编码器。 编码器安装于伺服电机尾部,它和电流环没有任何联系,他采样来自于电机的转动而不是电机电流,和电流环的输入、输出、反馈没有任何联系。而电流环是在驱动器内部形成的,即使没有电机,只要在每相上安装模拟负载(例如电灯泡)电流环就能形成反馈工作。。。1、单独的P(比例)就是将差值进行成比例的运算,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差调节,有差的意义就是调节过程结束后,被调量不可能与设定值准确相等,它们之间一定有残差,残差具体值您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出。。。增加比例将会有效减小残差并增加系统响应,但容易导致系统激烈震荡甚至不稳定。。。 2、单独的I(积分)就是使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与差值信号成正比,大家不难理解,如果差值大,则积分环节的变化速度大,这个环节的正比常数的比例倒数我们在伺服系统里通常叫它为积分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越小意味着系统的变化速度越快,所以同样如果增大积分速度(也就是减小积分时间常数)将会降低控制系统的稳定程度,直到最后出现发散的震荡过程,。。。这个环节最大的好处就是被调量最后是没有残差的。。。 3、PI(比例积分)就是综合P和I的优点,利用P调节快速抵消干扰的影响,同时利用I调节消除残差。。。 4、单独的D(微分)就是根据差值的方向和大小进行调节的,调节器的输出与差值对于时间的导数成正比,微分环节只能起到辅助的调节作用,它可以与其他调节结合成PD和PID调节。。。它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被调节量(差值)的变化速度来进行调节,而不要等到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后才开始动作,其实就是赋予了调节器以某种程度上的预见性,可以增加系统对微小变化的响应特性。。。 5、PID综合作用可以使系统更加准确稳定的达到控制的期望。。。 伺服的电流环的PID常数一般都是在驱动器内部设定好的,操作使用者不需要更改。。。 速度环主要进行PI(比例和积分),比例就是增益,所以我们要对速度增益和速度积分时间常数进行合适的调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位置环主要进行P(比例)调节。。。对此我们只要设定位置环的比例增益就好了。。。 位置环、速度环的参数调节没有什么固定的数值,要根据外部负载的机械传动连接方式、负载的运动方式、负载惯量、对速度、加速度要求以及电机本身的转子惯量和输出惯量等等很多条件来决定,调节的简单方法是在根据外部负载的情况进行大体经验的范围内将增益参数从小往大调,积分时间常数从大往小调,以不出现震动超调的稳态值为最佳值进行设定。。。 当进行位置模式需要调节位置环时,最好先调节速度环(此时位置环的比例增益设定在经验值的最小值),调节速度环稳定后,在调节位置环增益,适量逐步增加,位置环的响应最好比速度环慢一点,不然也容易出现速度震荡。。。

现代液压机发展趋势

现代液压机发展趋势 液压机是一种利用液体静压力来加工各种材料的机械,它常用于压制工艺和压制成形工艺,如锻压、冲压、冷挤、校直、弯曲、翻边、薄板拉深、粉末冶金、压装等等。从1795年第一台水压机发明到现在,液压机经历了200多年的改进和创新,由于其具有加工工艺“万能性”,使得液压机广泛应用在国民生产的各行各业。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行业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液压机的市场竞争力,传统液压机必须克服油液泄漏、油温升高、传动精度低、能耗大等缺点,提高液压机的控制精度和效率,实现绿色液压机的设计和制造。 液压机的系统和整机结构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国内外液压机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在伺服控制技术、绿色节能技术、集成化技术、机液混合驱动技术、多工位液压机技术以及其他辅助技术等方面。 1伺服控制技术 伺服控制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精密驱动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伺服液压机就是将伺服控制技术与液压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压力机,它指的是主传动油泵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减少控制阀回路,调节主油泵完成对滑块精确控制。 图1为伺服液压机圆体,液压机的主油缸上腔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在液压机滑块处安装位移传感器。控制器根据压力反馈信号、位置反馈信号、压力给定信号、位置给定信号、速度给定信号等计算出伺服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液压泵的输出,以进行压力、速度、位置控制。伺服驱动液压机依靠调节伺服电机的转速,来控制液压机的压力、速度、位置等参数,取消了液压控制回路中的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等元件,简化了液压控制回路。伺服驱动液压机在滑块快降、滑块静止在上限位进行上下料时,伺服电机转速为零;滑块加压和回程时伺服电机的转速由设定速度确定;滑块在保压时伺服电机的转速仅弥补泵和系统的泄漏。传统液压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电机始终处于恒定转速。图2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传统液压机与伺服控制液压机电机转速的区别,图中①为滑块快降阶段,②为滑块加压工作阶段,③为保压阶段,④为滑块回程阶段,⑤为滑块静止时的上下料阶段。 图1伺服控制液压机原理图2 在工作过程中的转速区别 与传统液压机相比,伺服控制技术应用在液压机上主要有以下优点: 1.1 精度高 伺服电机主要靠脉冲来定位,每接受1个脉冲就会旋转1个脉冲对应的角度,单单考虑伺服电机其控制精度可以达到1/1024圈,结合相应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滑块任意位置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96363.html,/s/blog_71facf0001010n63.html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在液压传动和自动控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的发展,无论是电气或液压伺服系统,在所有的工业部门中都开始得到应用,并普遍地为人们所熟知起来。由于其具有结构紧凑、尺寸小、重量轻、出力大,刚性好,响应快,精度高等特点,因而在工业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点 现对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在设计和应用中体现的优缺点进行一下归纳和总结。同机电伺服系统、气动伺服系统相比较,液压伺服系统具有以下的突出特点,以致成为采用液压系统而不采用其他控制系统的主要原因: 1、重量比大 在同样功率的控制系统中,液压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这是因为对机电元件,例如电动机来说,由于受到激磁性材料饱和作用的限制,单位重量的设备所能输出的功率比较小。液压系统可以通过提高系统的压力来提高输出功率,这时只受到机械强度

和密封技术的限制。在典型的情况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功率比仅为16.8W/N,而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功率——重量比为 168W/N,是机电元件的10倍。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应用的液压马达是675W/N。直线运动的动力装置更加悬殊。 这个特点,在许多场合下,在采用液压伺服而不采用其他伺服系统的重要原因,也是直线运动系统控制系统中多用液压系统的重要原因。例如在航空、特别是导电、飞行器的控制中液压伺服系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的中远程导弹的控制系统都是采用液压控制系统。 2、力矩惯量比大 一般回转式液压马达的力矩惯量比是同容量电动机的10倍至20倍,一般液压马达为61x10Nm/Kgm2。力矩惯量比大,意味着液压系统能够产生大的加速度,也意味着时间常数小,响应速度快,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因为液压马达或者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一部分来克服负载,另一部分消耗在加速液压马达或者电动机本身的转子。所以一个执行元件是否能够产生所希望的加速度,能否给负载以足够的实际功率,主要受到它的力矩惯量比的限制。 这个特点也是许多场合下采用液压系统,而不是采用其他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因。例如火箭炮武器的防真系统中,要求平台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所 编 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二0 年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 2.弄清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拆装。 三、实验思考题 1.容积式泵工作的必要条件(泵工作三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困油现象?在结构上是如何解决的?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齿轮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叙述叶片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叙述柱塞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换向阀、压力阀、调速阀等。 2.弄清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先导式YF型溢流阀、调速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单向阀的拆装 2.换向阀的拆装 3.溢流阀的拆装 4.减压阀的拆装 5.顺序阀的拆装 6.节流阀的拆装 7.调速阀的拆装 三、实验思考题 1.对单向阀性能有那些要求? 2.对电磁换向阀性能有那些要求? 3.溢流阀有那些用途? 4.先导式溢流阀在工作中阀芯阻尼孔堵塞,会出现什么现象?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叙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叙述先导式YF型溢流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叙述调速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验三、液压泵容积效率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泵的主要性能,熟悉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测绘液压泵的性能曲线,掌握液压泵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器材 YZ-01(YZ-02)型液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 1台 泵站 1台 节流阀 1个 流量传感器 1个 溢流阀 1个 油管、压力表 若干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1. 液压泵的流量——压力特性 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输出流量,得出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p f q q =。 实验原理见图一。 实验中,压力由压力表4直接读出,各种压力时的流量由流量计7直接读出。实验中可使溢流阀5作为安全阀使用,调节其压力值为5MPa ,用节流阀6调节泵出口工作压力的大小,由流量计测得液压泵在不同压力下的实际输出流量。给定不同的出口压力,测出对应的输出流量,即可得出该泵的()p f q q =。 2. 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压力特性 测定液压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它的容积效率——压力的变化特性()p f V V =η。 因为:() 0) ()()(q q q q V 空载流量输出流量理论流量输出流量理= = η 所以:理q q V = η 由于:)(p f q q = 则:)()(p f q p f V q V ==理 η 式中:理论流量 理q :液压系统中,通常是以泵的空载流量来代替理论流量(或者 nv =理q ,n 为空载转速,v 为泵的排量) 。 实际流量q :不同工作压力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

液压伺服控制课后题答案大全(王春行版).

第二章 液压放大元件 习题 1. 有一零开口全周通油的四边滑阀,其直径m d 3 108-?=,径向间隙m r c 6105-?=,供油压力Pa p s 51070?=,采用10号航空液压油在40C ?工作,流量系数62.0=d C ,求阀的零位系数。s pa ??=-2104.1μ3/870m kg =ρ 解:对于全开口的阀,d W π= 由零开口四边滑阀零位系数 s m p w C K s d q /4.1870/107010814.362.02530=????=?=-ρ ()s p m r K a c c ??=???????=?=----/104.410 4.13210814.310514.3323 122 3620μπ m p K K r p C K a c q c s d p /1018.332110 02 0?== ?= πρ μ 2. 已知一正开口量m U 3 1005.0-?=的四边滑阀,在供油压力Pa p s 51070?=下测得零位泄漏流量min /5L q c =,求阀的三个零位系数。 解:正开口四边滑阀零位系数ρ s d q p w c k 20= s s d co p p wu c k ρ = ρ s d c p wu c q 2= s m q K c q /67.11005.060/1052 3 30 =??==--ν s a s c c p m p q K ?--?=???==/1095.51070260/10523125 30 m p K K K a c q p /1081.2110 00?==

3. 一零开口全周通油的四边滑阀,其直径m d 3 108-?=,供油压力Pa p s 510210?=,最大开口量m x m 30105.0-?=,求最大空载稳态液动力。 解:全开口的阀d W π= 最大空载液动力: 4.11310 5.010********.343.043.035300=???????=??=--?m s s x p W F 4. 有一阀控系统,阀为零开口四边滑阀,供油压力Pa p s 510210?=,系统稳定性要求阀的流量增益s m K q /072.22 0=,试设计计算滑阀的直径d 的最大开口量m x 0。计算时取流量系数62.0=d C ,油液密度3 /870m kg =ρ。 解:零开口四边滑阀的流量增益: 870 /1021014.362.0072.25 0????=??=d p W C K s d q ρ 故m d 3 1085.6-?= 全周开口滑阀不产生流量饱和条件 67max >v X W mm X om 32.0=

液压传动认识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2012液压传动实验报告内容] .docx

液压传动认识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2012液压传动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四、思考题实验报告作业 1.齿轮泵为什么不能输出高压油? 2.叶片泵与齿轮泵相比,有何特点? 实验二液压阀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阀的拆装可加深对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阀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阀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阀。 四、思考题实验报告作业 1.先导式溢流阀遥控口的作用是什么?远程调压和卸荷是怎样来实现的? 2.泄漏油口如果发生堵塞现象,减压阀能否减压工作?为什么?泄油口为什么要直接单独接回油箱? 3.试比较溢流阀、顺序阀、减压阀三种压力控制阀的异同。 实验三进油节流调速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节流调速回路的构成,掌握其回路的特点。 2.通过对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对比实验,了解二者速度-负载特性,综合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综合液压实验台、计时秒表一个、直尺一个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见讲解 四、思考题实验报告作业 1.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比较节流阀和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回路速度-负载特性 2.调速阀进出油口反接时,还能不能起到调速稳定性作用?为什么? 实验四液压传动系统回路设计与组装实验 综合型、设计型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验证和巩固课本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达到理论和实践、实践和科研的密切联系。

伺服三环控制介绍

运动伺服一般都是三环控制系统,从内到外依次是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 1、电流环:电流环的输入是速度环PID调节后的输出,称为“电流环给定”,“电流环给定”和“电流环反馈”两者的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电流环内做PID调节输出给电机,“电流环的输出”就是电机每相的相电流,“电流环反馈”不是编码器的反馈而是在驱动器内部安装在每相上的霍尔元件(磁场感应变为电流电压信号)的反馈信号。 2、速度环:速度环的输入就是位置环PID调节后的输出以及位置设定的前馈值,我们称为“速度设定”,这个“速度设定”和“速度环反馈”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在速度环做PID调节(主要是比例增益和积分处理)后输出就是上面讲到的“电流环的给定”。速度环的反馈来自于编码器的反馈后的值经过“速度运算器”得到的。 3、位置环:位置环的输入就是外部的脉冲(通常情况下,直接写数据到驱动器地址的伺服例外),外部的脉冲经过平滑滤波处理和电子齿轮计算后作为“位置环的设定”,设定和来自编码器反馈的脉冲信号经过偏差计数器的计算后的数值在经过位置环的PID调节(比例增益调节,无积分微分环节)后输出和位置给定的前馈信号的合值就构成了上面讲的速度环的给定。位置环的反馈也来自于编码器。编码器安装于伺服电机尾部,它和电流环没有任何联系,他采样来自于电机的转动而不是电机电流,和电流环的输入、输出、反馈没有任何联系。而电流环是在驱动器内部形成的,即使没有电机,只要在每相上安装模拟负载(例如电灯泡)电流环就能形成反馈工作。PID 各自对差值调节对系统的影响:1、单独的P(比例)就是将差值进行成比例的运算,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差调节,有差的意义就是调节过程结束后,被调量不可能与设定值准确相等,它们之间一定有残差,残差具体值您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出。增加比例将会有效减小残差并增加系统响应,但容易导致系统激烈震荡甚至不稳定。2、单独的I(积分)就是使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与差值信号成正比,大家不难理解,如果差值大,则积分环节的变化速度大,这个环节的正比常数的比例倒数我们在伺服系统里通常叫它为积分时间常数,积分时间常数越小意味着系统的变化速度越快,所以同样如果增大积分速度(也就是减小积分时间常数)将会降低控制系统的稳定程度,直到最后出现发散的震荡过程。这个环节最大的好处就是被调量最后是没有残差的。3、PI(比例积分)

伺服液压机

伺服液压机 又称做为:伺服压装机,伺服数控液压机,伺服液压机,伺服压装机,伺服压铆机,伺服压接机,伺服压合机,伺服铜套压装机,伺服铜套压合机 一、伺服液压机产品说明: 1.该设备采用单柱式结构,伺服马达驱动滚珠丝杆,触摸屏显示; 2.该设备有以下功能: ①位置设定功能:1>上压头位置显示;2>压装可调行 程:0-200mm,可控数字显示实际压装行程,重复精度:±0.01mm;触摸屏显示精度:0.001mm; ②压力设定功能:1>显示压头压装压力;2>设定压头压力上限,压装压力大于上限压力时,上压头立即回程并报警;3>设定压头压 力下限,压装压力小于下限压力时,上压头立即回程并报警;4>压力显示:0-10000KG(或0-100000N均可),压力控制精度:在200-10000KG范围内为1‰, 500KG以下为5%,或更大; 3.电控装置: ①电器控制柜有供检查和维修用的照明灯,主要电器元件均采用国际或国内知名品牌; ②控制系统分手动、半自动单循环,2种操作方式;

③PLC采用日本三菱品牌,触摸屏为MCGS品牌,滚珠丝杆为台湾上银品牌,伺服马达和控制器为日本安川品牌,光电保护器为深圳同创品牌; 二、4.伺服液压机技术参数: 4.1设备精确可控压力:500-10000KG, 4.2压头运动时相对于下工作面的垂直精度: ≤0.02mm/100mm 4.3压装可调行程:0-200mm,可控,重复精度:±0.01mm 4.4压装压力显示:0-10000KG可调 4.5压装压力显示数值与实际压力误差: 1‰(在500-10000KG 范围内) 5.下压速度:快速160mm/s,探测速度:0.1-10mm/s, 压装速度:0.1-5mm/s 6.三种压装模式选择:?恒定压装速度,设定精确位置停止?恒定压装速度,设定精确压力停止?恒定压装速度,设定精确位移停止。 三、7.伺服液压机具有以下功能: A 在线压装质量判定:压装力与位移全过程曲线图可以显示在液晶显示触摸屏上;全过程控制可以在作业进行中的任意阶段自动判定产品是否合格,100%实时去除不良品,从而实现在线质量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