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程序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程序 1目的 验证能源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及标准的要求,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保持和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3.2 管理者代表 a) 全面负责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 b) 确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审核年度内审计划; c) 审核和批准每次的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 3.3 生产技术部 a)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并组织实施,协助审核组长编制审核实施计划; b)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展开; c)配合审核组长完成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3.4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每次的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编写内审报告;组织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3.5 内审员负责编制每次的审核检查表,具体实施审核工作,编写不符合报告,并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3.6 受审核部门负责按审核组的要求提供材料,确认不合格事实,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4 控制要求 4.1 年度内审计划 4.1.1 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年度审核方案,生产技术部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频次和方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要求覆盖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所有部门。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a)组织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相关方有重大能源投诉或不满时;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之前。 4.1.2 年度内审计划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b)受审部门和审核时间。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2015年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总体情况此次内审统一审核内容和方式,按部门分组审核。除体系条款符合性外,重点查找普遍性问题、监管漏洞、文件不适用项,主要采取抽样审核、评价实效,以全面检查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最大程度上评价分支体系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报告不再重复罗列各部门不符合点,而是重点描述代表性以及影响管理有效性的问题。随后各审核组分别出具详细的体系条款不符合报告单。报告所述问题,在各分支、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并非仅限于所提到的部门。限于内审的时间、方式、人员的差异,审核结果难以覆盖所有细节,存在不完整性的弊端。因此,各分支、部门都应对照同类问题自查整改,以改进管理、符合体系要求。 审核结果显示,各分支和部门职责清晰,公司具有稳定的体系文件更新、体系执行监管、问题汇总分析和纠预闭环机制;体系运行所需资源基本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得到识别,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公司三体系总体有效运行。但也存在部分执行、监管不到位的典型问题,涉及文件记录管理、服务和客户满意度的管控、文件的不适用项、项目评审和供方管理、设计开发的评审、体系文件的执行监管等等。 、各分支体系运行存在的不足: 除共性问题(下文详述)外,各分支须加强以下方面管理: 质管部:监管覆盖面不全,监督工作主要是任务性和选择性调查,对于体系文件执行情况、特定的过程和分支的监督,深度和常态化都不到位。审核中,各分支部门普遍存在体系文件不符合项。 **** 产品部:产品成熟稳定,质量损失较低,但须建立直发现场物资的质量管控和完整有效的厂外供方质量统计,以作为供方评定依据。 ** 产品部:质量检验方面,对于物资重要质量特性、检验规范的健全、实际执行情况三者的匹配度方面仍存在问题。审核抽样发现部分 A 类入厂物资检验规范不完整。过程检查方面,须明确流程卡填写规范并检查落实,审核发现后处理流程卡检查项漏填漏签、过程流程卡车间数据多次涂改现象。技术方面,须规范临时工艺的统计汇总和编号管理,使技术人员清晰了解工艺更改情况,及时换版。新产品进度有较多延期,须合理规划节点并监督考核执行力。 ** 产品部:产品部能清晰识别并重点调度产品和服务问题。从质量问题和损失来看,元件选型、工况适应性、设计合理性问题都长期存在、且重复出现。反映出设计开发各阶段缺乏评审验证,尤其是工况及环境适应性。审核发现较多设计评审缺项;厂外问题的原因分析、责任落实、纠预措施的收集闭环主要由服务负责,力度不足,难以保证效果。尤其是出现争议时;变压** 等典型供方质量问题处理繁琐,供方缺乏有效的分析预防;其他方面,须整顿成品的上证把关和管理;落实供方质量的汇总统计和服务满意度的管控,以符合体系要求。 法务部:销售合同的评审记录和异常签批细致有效。对于回款情况有详细的统计、调度和分析。但须建立采购合同的评审、合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汇总;诉讼文件的制作规范。 人力资源部:对培训的执行监督到位,各部门培训计划得到有效执行。存在主要问题是因人员调整因素,培训历史记录存档混乱,难以提供外审符合性的证据。对于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培训类型监督不足。 审核中,部门培训未覆盖全员,安全、制度、技能培训不全的现象比较普遍。 安全设备部:因部门工作和体系符合性主要以记录形式体现,该部门记录繁杂,记录管理尤其重要。 审核中,部门记录管理问题较多,众多记录均存在内容漏洞、分类整理较乱、种类不全,追溯困难。与部门人员多次调整有一定关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有较多监管漏项。 物资管理部(含调度、供应):审核抽样所涉及的作业计划节点执行力、以及供货按期率都较低,尽管存在部分客观因素,但仍反映出对各环节非正常延期的管控力度不足。物资帐实管控措施执行到位,但仓储现场管理存在问题。 ** 公司:已基本健全各流程的程序文件,但存在以下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供方评价依据不完整; 外包合同及技术协议未建立评审指导文件,缺少评审;委外设计缺乏有效管控办法;分包合同的发票挂账和付款缺少制度约束;问题的纠正预防和闭环监管开展较差。 ** 公司:尚未建立体系文件,缺少外包合同的风险识别和管控要求。其他方面与** 公司存在问题基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质量管理体系2016年内部审核报告 一、内部审核的时间:2016年10月18~19日。 二、受审核部门: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行政人事部、质量部、市场营销部、技术部、 开发部、设备工程部、采购部、生产部、仓库。 三、内部审核组成员名单: 组长:XX 第一组:XXX、XXX、XXX、XXX 第二组:XXX、XXX、XXX、XXX 第三组:XXX、XXX、XXX、XXX 四、内部审核目的 1.检查和评价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要求,是否符合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验证对体系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2.检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是否在各部门有效展开并得到实施; 3.通过审核进一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 4.检查如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满意和与顾客沟通过程,增强满足顾客要求意识。 五、审核范围 XX公司XXX的生产和服务全过程涉及到的有关的部门和相关岗位。 六、审核依据 1.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2.公司所策划和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技术规范以及相关规定和准则; 3.公司提供产品所适用的法律法规; 4.必要时的相关产品销售合同和质量计划。 七、审核方式 1、与最高管理层人员座谈贯彻实施标准的“领导作用”情况 2、听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自己职责权限情况以及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体系运行状况; 3、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的安排,由审核小组分别到应所审的职能部门对其应实施标准的章节条款。对实施状态收集审核发现,审核应用抽样方法进行; 4、对各部门工作现场和生产岗位作业现场的环境适宜性,设备设施管理等状况进行检查。 八、内审首、末次会议参加人员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Q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单位:日期:年月日 要素名称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审核发现结论4.QHSE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1.询问如何运用过程方法建立实施保持QHSE管理体系。 2.是否对过程进行了删减,删减是否合理。 3.是否识别了外包过程,外包过程如何控制。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4.2.2 管理手册1.查证是否建立了包括管理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记录在内的QHSE体系文件。 2.查证QHSE体系文件是否覆盖并满足Q/SY 2.2标准全部条款的要求。 4.2.3 文件控制 4.2.3 文件控制1.询问负责人文件控制职责,与相关部门的接口关系是否清楚 2.查阅文件清单,抽查3-6份文件,查证: 2.1 发布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是否充分适宜? 2.2 文件是否保持清晰并易于识别(包括修订状态)? 2.3 核查发放范围及发放记录,是否使用场所得到了适用文件的 有效版本? 2.4 是否识别了与质量、环境和安全有关的全部外来文件

(包括法律法规),并对其进行了管理控制? 2.5 作废文件的回收记录,可否保证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 用?作废文件保留是否作了标识? 3.询问对文件评审、更新、再批准的规定,查l-3份更改文件, 核查规定执行情况。 4.2.4 记录控制 4.2.4 记录控制1.询问负责人记录控制职责,与相关部门的接口关系是否清楚。 2.询问是否形成了QHSE体系记录清单,是否包括了QHSE体系 要求的所有记录,否规定了各种记录的保存期限。 3.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各种类型的记录3-6份,核查标识情况, 填写是否清晰?是否易于识别? 4.询问对记录的收集、归档、检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记录 贮存条件是否适宜? 5.询问对记录借阅、复印、处置的管理。 4.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1.询问负责人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职责,与相关部门的接口关系是否清楚。 2.问主管部门建立了哪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渠道,获取的方式和频次,查询各获取渠是否满足要求。 3.查证是否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进行了评审,是否有适用法律法规清单,有无明显的漏项。 4.查如何将适用的法律法规传达到各部门和相关方,是否开展了必要的培训。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重庆长江黄金游轮有限公司发布 xx-02-25实施 xx-02-20发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YYN-CX12xx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程序1目的对Q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发现体系中的不合格,不断改进和提高QHSE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公司QHSE内部审核过程的控制。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指定内部审核组长。 3.2 内审组长负责组建内部审核组,编制.实施《内部审核计划》,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和审核批准《不符合报告》。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报告》,负责领导内部审核工作。 3.4 内审员具体负责内审工作,编制《内审检查表》和《不符合报告》。 3.5 各部门配合内审组做好内审工作。 3.6 稽核质监部负责保管内部审核的有关资料及记录。 4 程序4.1 审核方案的策划4.l.1 审核准则 a)在确定的范围内审核; b)保持客观性;

c)收集并分析与被审核的QHSE有关的足以对其下结论的证据; d)审核员不应有偏见和受其他有可能损害审核工作客观性的影响; e)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部门的工作; f)遵循独立.公正的准则。 4.1.2 审核范围 a)旅游运输及相关管理活动; b)公司各有关部门及所有场所。 4.1.3 审核频次通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内审,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增加内审频次: a)当合同要求或顾客要求时; b)当机构和职能有重大变化时; c)发生严重不合格时;顾客及相关方有严重投诉时;监督检查不合格时或有重大违规行为时; d)第三方审核认证或监督审核前; e)公司领导提出要求时。 4.1.4 内审目的通过开展内部审核,发现体系运行中的不合格,并通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QHSE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4.1.5 内审方法内审可以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也可滚动进行,审核全年应覆盖标准的全部条款.部门.区域及所有作业活动。

一体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一体化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审核时间: 2009年9月15日 被审核单位: xx华通公司第一工程处 一、审核目的 检查评价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为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认证作准备。 二、审核范围 公司第一工程处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及所属的相关场所、人员、活动、设施。 三、审核依据 1、GB/T 19001— 2008、GB/T28001— 2001、GB/T24001— 20042、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和相应的程序文件汇编(新一版)。 3、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等。 四、审核人员 组长: xx

综合管理小组: 鬲xxxxxx 工程管理小组: xxxxxx 经营管理小组: xxxx五、审核综述 本次审核于 2009年9月15上午由管理者代表刘朝文带队,一行8人分综合管理、工程管理、经营管理三个小组,依据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体系要素和相应的程序文件汇编(新一版)分别进行,共审核检查了第一工程处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的领导层、办公室、工程技术科、物资机械科、财务管理科和物业管理科等五个职能部门、设岗位和人员的工作情况。审核中肯定了各部门、岗位在体系运行中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明确的改进要求。 1、体系运行效果评价 本次审核是自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发布实施以来的第一次,通过交谈、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和记录等方式审核检查,审核组认为,第一工程处自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于 2009年5月9日发布开始进入试运行4个月以来,处领导及各部门和所有管理岗位人员比较重视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工作,能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宣传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对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基本原理、运行模式、管理体系文件和要求的培训,按照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各部门和各岗位位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管理职责,调整充实和完善各级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制和管理目标,在原有技术质量、安全标化、文明施工和成本资金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正将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各项新增要求,逐步融入对工程项目的标书编制、施工策划、资源配

0003-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CX-ISMS-0003-2015 版本:A/0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活动进行管理,以提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并有效运作的证据,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实施和管理。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 负责《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计划》的审批,任命审核组长,组织内部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确认,签发审核报告。 3.2 综合部 是公司内部信息安全体系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保存内审记录。 3.3 审核组组长职责 策划内部信息安全体系审核。 3.4 内部审核员职责 内审员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实施分工范围内的审核工作。 3.4 相关部门 按审核计划接受和配合内部审核,对本部门的不合格项负责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改进,并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4 程序 4.1 内部审核策划 4.1.1综合部每年年初根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审核过程和区域的状况、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进行策划,并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频次、时间、部门、过程及方法。 4.1.2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采用集中审核的方式进行安排,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最长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以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符合产品实现的策划安排,标准的要求以及所确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4.1.3《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每次正式审核前,任命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审核组长负责按年度计划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成员及分工、时间、部门、过程,审核人员不应审核本部门和自己的工作,审核员实施审核应确保客观性、公正性。 4.2 审核准备 4.2.1审核组提前3天将《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发给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做好受审准备工作,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收到《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当天与审核组长协商,调整审核日期,取得双方协商一致。 4.2.2内审组长 a)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并进行组内任务分工; b)组织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实施; c)代表审核组同受审核部门沟通; d)督促、指导内审员实施审核工作; e)编制《内部审核报告》; 4.3 内部审核员 a)配合协助内审组长的工作,并按计划实施审核; b)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 c)审核员应按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并做好记录。 d)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反馈给受审核部门进行确认,开具《不符合报告》:e)对纠正措施实施结果进行跟踪验证。 4.3.1 内部审核员必须是熟悉本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参加内部审核员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本公司人员。 4.3.2 内部审核员应来自于不同的部门,审核人员应与被审活动无直接责任,以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3.3 综合部选择符合内部审核条件的人员填写《内部审核员评定表》,并进行评定,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4.4 内部审核的实施 4.4.1首次会议

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总结报告2013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C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A u d i t S u m m a r y R e p o r t 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总结报告 1. Audit objectives 审核目的 The objectives of this audit were: 本次审核目的是: ?to confirm that the management system conforms with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udit standard; 确认管理体系符合审核标准的所有要求; ?to confirm that the organization has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the planned management system; 确认组织有效地策划并实施管理体系; ?to confirm that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the organization’s policy objectives. 确认管理体系能够达成组织的方针目标。 2. Scope of certification 认证范围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air-condition system for buses an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Provision installation technical support services of air-condition system for buses an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Provision after-sales services of air-condition system for buses an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管理程序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实施内部体系审核,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安排标准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活动。 3.职责 3.1由管理者代表任命一名审核员任内部体系审核组组长具体负责。 3.2公司内部体系审核组负责审核全部与质量管理有关的部门和活动。 3.3各有关部门负责配合做好审核工作,向审核组报告相关工作,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3.4技术质量部负责内部体系审核资料的发放、保存。 4.相关文件 4.1管理评审管理程序PX/QS2-05-2004 4.2记录的管理程序PX/QS2-02-2004 5.工作描述 5.1 审核员的管理 本公司的内部体系审核员应经过培训有“内部审核员证书”,有一定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方面的经验,有策划、组织、交流和领导能力,具备如政治、诚实、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容易接受新知识等的个人素质,并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部门) 。 5.2编制年度内部体系审核计划 由技术质量部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并报总经理审批后发放相关部门。年度审核计划应包括:审核目的、范围和审核预定的日期、审核频次、依据的文件。 正常情况下每年不少于1次,间隔12个月。遇下列情况必须适当增加审核: (1)总经理根据工作需要认为有必要进行时; (2)出现其它必须安排审核的情况时; (3)顾客提出要求时; (4)内部/外部不符合时。 5.3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准备 5.3.1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担任审核组长。 5.3.2由管理者代表和审核组长讨论后,选派具备资格且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的内审员组成审核组,并根据情况进行分工,组长负责本次的具体组织工作。 5.3.3审核组长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和区域的情况、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制定“内部审核工作计划”,审核工作计划应包括: a.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时间; b.依据的文件; c.审核部门的主要项目及时间安排; d.审核员分工; 5.3.4审核员接到“内部审核工作计划”后,准备审核文件:编制审核检查表。 5.3.5 审核组长提前通知受审核部门,下发“内部审核工作计划”。 5.3.6 受审核部门依据“内部审核工作计划”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若对审核时间安排或审核项目有异议,提前2天通知审核组,经协商后可以另行安排。 5.4 审核的实施 5.4.1首次会议:在审核组长主持下,召开全体受审核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首次会议,宣布审核的目的、方法、程序、日期安排及有关事项,做好记录到会人员签到。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2015年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一、总体情况 此次内审统一审核内容和方式,按部门分组审核。除体系条款符合性外,重点查找普遍性问题、监管漏洞、文件不适用项,主要采取抽样审核、评价实效,以全面检查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最大程度上评价分支体系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报告不再重复罗列各部门不符合点,而是重点描述代表性以及影响管理有效性的问题。随后各审核组分别出具详细的体系条款不符合报告单。报告所述问题,在各分支、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并非仅限于所提到的部门。限于内审的时间、方式、人员的差异,审核结果难以覆盖所有细节,存在不完整性的弊端。因此,各分支、部门都应对照同类问题自查整改,以改进管理、符合体系要求。 审核结果显示,各分支和部门职责清晰,公司具有稳定的体系文件更新、体系执行监管、问题汇总分析和纠预闭环机制;体系运行所需资源基本满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得到识别,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公司三体系总体有效运行。但也存在部分执行、监管不到位的典型问题,涉及文件记录管理、服务和客户满意度的管控、文件的不适用项、项目评审和供方管理、设计开发的评审、体系文件的执行监管等等。 二、各分支体系运行存在的不足: 除共性问题(下文详述)外,各分支须加强以下方面管理: ●质管部:监管覆盖面不全,监督工作主要是任务性和选择性调查,对于体系文件执行情况、特定的 过程和分支的监督,深度和常态化都不到位。审核中,各分支部门普遍存在体系文件不符合项。 ●****产品部:产品成熟稳定,质量损失较低,但须建立直发现场物资的质量管控和完整有效的厂外 供方质量统计,以作为供方评定依据。 ●**产品部:质量检验方面,对于物资重要质量特性、检验规范的健全、实际执行情况三者的匹配度 方面仍存在问题。审核抽样发现部分A类入厂物资检验规范不完整。过程检查方面,须明确流程卡填写规范并检查落实,审核发现后处理流程卡检查项漏填漏签、过程流程卡车间数据多次涂改现象。 技术方面,须规范临时工艺的统计汇总和编号管理,使技术人员清晰了解工艺更改情况,及时换版。 新产品进度有较多延期,须合理规划节点并监督考核执行力。 ●**产品部:产品部能清晰识别并重点调度产品和服务问题。从质量问题和损失来看,元件选型、工 况适应性、设计合理性问题都长期存在、且重复出现。反映出设计开发各阶段缺乏评审验证,尤其是工况及环境适应性。审核发现较多设计评审缺项;厂外问题的原因分析、责任落实、纠预措施的收集闭环主要由服务负责,力度不足,难以保证效果。尤其是出现争议时;变压**等典型供方质量问题处理繁琐,供方缺乏有效的分析预防;其他方面,须整顿成品的上证把关和管理;落实供方质量的汇总统计和服务满意度的管控,以符合体系要求。 ●法务部:销售合同的评审记录和异常签批细致有效。对于回款情况有详细的统计、调度和分析。但 须建立采购合同的评审、合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汇总;诉讼文件的制作规范。 ●人力资源部:对培训的执行监督到位,各部门培训计划得到有效执行。存在主要问题是因人员调整 因素,培训历史记录存档混乱,难以提供外审符合性的证据。对于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培训类型监督不足。审核中,部门培训未覆盖全员,安全、制度、技能培训不全的现象比较普遍。 ●安全设备部:因部门工作和体系符合性主要以记录形式体现,该部门记录繁杂,记录管理尤其重要。 审核中,部门记录管理问题较多,众多记录均存在内容漏洞、分类整理较乱、种类不全,追溯困难。 与部门人员多次调整有一定关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有较多监管漏项。 ●物资管理部(含调度、供应):审核抽样所涉及的作业计划节点执行力、以及供货按期率都较低,尽 管存在部分客观因素,但仍反映出对各环节非正常延期的管控力度不足。物资帐实管控措施执行到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7.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 7.1.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分为: (1)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也称第一方审核,是组织的自我审核。 (2) 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包括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是顾客对组织的审核,第三方审核是第三方性质的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组织的审核。 7.1.2 各类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区别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从审核的目的、审核方组成、审核依据、审核人员以及审核后的处理不同。表7-1列出了它们的区别。 表7-1 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区别

第一方审核,以质量手册所列范围为准。 第二方审核,以ISO9001标准为依据,但标准中所列的条款可以剪裁,这些都应在合

同中明确规定。 第三方审核,标准中所列条款一个也不能少,除非申请认证的组织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可以剪裁某些条款。 7.2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7.2.1 内审员的条件 内审员的注册不是强制性的,企业可以自己任命内审员,内审员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1) 教育程度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2) 培训 需接受有内审员培训资格的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3) 工作经历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至少有一年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经验。 (4) 个人素质 思路开阔,成熟,很强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看问题客观公正,坚持原则等。 (5) 基本能力 了解审核程序,方法和技巧;熟悉组织情况、管理体系文件;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等。

(6) 专业能力 对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技术熟练,了解作业过程、产品和服务。 7.2.2 内审员的个人素质 (1) 开放式思维。愿意考虑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2) 善于交往。与人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3) 觉察能力。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觉的应用。 (4) 反应能力。对外界的直觉反应能力。 (5) 执着。坚持不懈,不受外界干扰及追求目标的能力。 (6) 决定能力。基于逻辑推理和分析技能作出决定的能力。 (7) 自信。在与其他人开展有效交往时,坚持自身独立性的能力。 (8) 正直。真实、真诚、诚实、慎重。 (9) 合作的能力。 (10) 行政管理能力。保存记录、报告、策划、预算、人事管理等。 (11) 良好的心态,细心坦诚。 (12) 稳定的情绪。感情稳定、冷静、顽强、坚韧、工作为重。 (13) 良好品德。忠实可靠、积极、乐于助人。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一、目的:通过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价,证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及有效性,以满足质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保证药品、服务质量满足合同和顾客的要求。 二、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三、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四、职责:由公司质量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对本程序负责。 五、内容: 1、审核准备 (1)、由质管部提出:审核的目的、依据、范围、要点及方式(如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审核人员及分工(如审核内容分工、人员分工、责任人等);日程安排(如首末次会议时间等)。 (2)、审核以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依据。 (3)、成员组成:由公司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总经理担任组长,质管部、采购部、销售部、仓储部、办公室、生化部、财务部等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审核。 2、审核范围 (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包括质量体系审核、药品质量审核和服务质量审核。质量体系审核的对象主要是在实施GSP的过程中,影响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质量职能和相关场所。 (2)、保证每年年底对本年致力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和场所审核一次。 (3)、因药品质量原因而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组织专项内部质量审核。

(4)、服务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顾客投诉、新闻曝光,造成不良影响时,应进行专项内部质量审核。 (5)、GSP认证检查前应进行1-2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审核程序 (1)、公司质管部是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职能部门,在总经理和质量副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编制审核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审核活动; (2)、质量审核由公司质管部根据计划,组成审核组独立执行。审核组成员不参加与其有直接责任的项目审核; (3)、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由质管部发出不符合报告并下达《问题改进和措施跟踪记录》,责任部门按要求采取纠正措施; (4)、内部质量审核每年进行一次,由公司总经理主持; (5)、由公司质管部组织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正式下发,并将“审核计划”提前5个工作日发至被审核部门; (6)、由质管部编制具体审核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审核活动。审核前由公司质管部负责召集审核预备会、布置审核有关事项。 (7)、质管部编制检查表,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后,按检查表采用询问、查资料、看现场等方法,证实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并记录审核结果。 4、审核报告 (1)、审核报告由质管部负责编写; (2)、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审核目的、范围和依据;审核组成员、审核日期和受审核部门;综合评价;审核结论、审核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或改进意见,上次质量内审后采取纠正措施的跟踪及效果评价。 (3)、应对缺陷项编写不合格项目报告。 (4)、对质量内审的结果应作出明确的结论。 5、纠正措施:被审核部门要按照《问题改进和措施跟踪记录》所列纠正和预防措施组织整改。在5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并报公司质管部。逾期不能纠正的、完成部分项目整改的,应附详细说明及建议,等候质管部处理。 6、验证: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一、审核时间: 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日 二、审核目的: 1、验证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 2、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三、审核依据: 1、适用的法律法规 2、2010版《GMP实施指南》 3、程序文件 4、管理文件 四、本次审核的体系过程和覆盖范围 1、本次审核覆盖产品:镇咳宁糖浆,通脉颗粒。 2、本次审核涉及公司生产部(含车间)、技术中心、物流部、营销部、质 保部、设备部。 五、本次审核组的组成 审核组成员由刘文伟、张弘、苟文胜、马银霞、成春玲、董杰、谢小薇、许磊组成,由张弘、刘文伟担任本次审核组组长,内审员均参加了质量受权人和生产负责人专业机构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具备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能力,为体现标准对“内审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的规定,采取两组人对自己所在部门互查的方式进行。 六、审核过程 1、本次审核实施计划于2018年2月28日编制,并下发各相关部门和人 员。 2、3月1日上午按计划召开首次会议,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审核组长按程序宣布本次内审的目的和依据,宣读了内审实施计划和 时间安排。 3、3月1日上午准时按计划对各部门进行内审,并对检查情况做记录。3

月3日下午全部审核过程结束。 七、不合格项统计与分析 此次内审、由于安排准备时间长,计划下发后又组织各部门自查自纠,许多不足之处已在内审前由各部门自行消化了,因此,此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共发现不合格项3项: 1、采购合同、委托书及质量保证协议等存在未签字盖红章的现象。 2、购入的中药材,每件包装上应有明显标签,注明品名、规格、数量、产地、采收(初加工)时间等信息。 3、包材库通脉颗粒复合膜货位卡中出入库信息填写不完整。 4、由于审核是采取抽样方式进行的,未查出问题的部门不代表自己的部门没有问题,也许其他部门查出的问题在你那个部门也有,所以未提出不符合项的部门也应该根据其他部门出现的问题对自己部门进行自查,确保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希望各部门加强自己部门所有人员的学习,做到有效的上传下达,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要求工作。希望各部门尽快采取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评价 通过此次内审,证实了我们的文件制度化体系是符合标准要求的,是可以同我公司现有的管理体系有机地融合,是切合实际的。 九、不合格项的整改和验证 本次审核的不合格项均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于2017年3月15日前由审核员全部验证完毕。 内审组长: 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日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规 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管理规定 一、定义:质量体系审核是质量审核的一部分,它的含义是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文件;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审查。 二、目的: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对公司的质量体系进行内部审核,验证其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且有效运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其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第90号令)。 四、适用范围:对本公司所涉及的质量体系要素、部门和活动的审核,也适用于对外包单位质保体系的审核和验证。包括过程和产品的质量审核。 五、责任:公司质量领导小组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六、内容: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在于审核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2、审核的内容: A、质量体系的审核:公司质量管理制度、部门和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档案记录报告的执行情况等; B、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包括所有机构人员学历、职称、培训、健康检查等; C、产品质量审核:审核首营品种的合法性(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的药品生产或者进口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以及产品的检验报告书; D、过程质量审核:包括产品的采购、收货与验收、储存与养护、销售、出库复核等; E、设施设备:包括营业场所、仓储设施设备。

3、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由质量领导小组负责,质量管理部门、办公室具体负责审核工作的实施。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小组的组成条件 A、审核人员应有代表性,办公室、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仓储部、销售部都必须有人员参加; B、审核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原则性,能按审核标准认真考核; C、审核人员熟悉经营业务和质量管理; D、审核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由质量领导小组任命。 5、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没念组织一次,一般在11~12月进行。 6、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事先编制审核计划和审核方案。 7、审核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药品和服务质量影响较大的环节,并结合阶段性工作中的重点环节进行审核。 8、审核时应深入调查研究,同受审核部门的有关人员讨论分析,找出不合格项,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9、审核小组将审核情况汇总,上报质量领导小组。审核结论转入管理评审。 10、质量领导小组根据汇报材料,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实施改进意见。依据公司奖惩规定进行奖惩。 1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执行本公司《质量体系内部评审程序》。

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通过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来评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安全管理活动是否持续满足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 1.2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2 定义和缩写 本程序采用公司《安全管理手册》的有关定义和缩写。 3职责 3.1 总经理对公司SMS的建立和实施进行决策,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3.2指定人员负责对安全管理体系年度内审工作计划、审核计划和内审报告的批准;负责选择或承担内审工作的审核组长以及对体系办公室选择内审员的审定;负责对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工作计划的实施,给予监督与指导,对体系的运行实施监控。 3.3 体系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安全管理体系年度内审工作计划;选择内审员,组建审核组;向被审核单位发出审核通知,协助审核组实施审核计划;发放审核报告;组织对制定出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审查,以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的跟踪验证;整理并归档全部内部审核记录。 3.4相关部门、船舶负责按照审核计划的要求,做好接受审核的准备工作;负责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和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提供不符合项验证的记录。 3.5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计划,指导内审员编制检查表和实施审核,主持首、末次会议,提交内审报告。 3.6内审员负责按照审核组长的要求编制检查表,按照内审计划,实施审核。 4 工作程序 4.1 年度审核的策划 4.1.1 体系办公室在每年初,对本年度内审进行策划,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年度工作计划,报指定人员审核、批准实施,1月底前下发至公司岸基部门和船舶; 4.1.2 所制定的年度内审工作计划,要确保在12个月内,对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公司最高领导层、相关部门、船舶,最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 4.1.3 体系办公室决定具体的审核方式;可以采取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也可分散到月进行;可以组成一个审核组进行审核,也可组成多个审核组同时进行,当对

中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2017年中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审核原因:企业变更了企业负责人, 审核目的:为确保公司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经公司研究决定,于二○一七年七月十五日对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核,现将审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检查与考核目的: 通过内部审核,评价本公司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并对本公司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做评价,找出不符合项,提出改进措施和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的预防措施,不断完善质量管理。 二、审核范围: 全公司所有部门及岗位 三、审核依据: 1、《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2、《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3、《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4、《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的通知》和相关法规、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5、公司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五、审核组成员 六、内审时间安排 2017年7月15日一天 上午:对需现场检查的项目进行检查,包括岗位人员的实际操作,现场提问等。 下午:对医疗器械的文件、制度、人员培训、购销存等记录进行检查。 七、审核结论 在公司领导的重视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使我们能在预定的1天时间内,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总的运行情况和现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内部审核工作。通过查阅资料,检查相关记录及表格、现场观察、抽查提问等方式,逐项查对,得出如下结论: (一)对公司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我们的审核是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公司有关制度等逐项进行抽样检查,得出以下结论:共56项经检查结果出现1项不合格。经审核组讨论并一致认为:公司目前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正常,是适宜有效的,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具体如下: 1、管理职责: (1)公司严格按许可证核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从事产品经营活动,无发现超范围经营的情况。 (2)公司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合理,各岗位人员职责清晰,责任明确,按照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和公司实施管理需要,建立了以总经理为首、质量负责人为辅的组织机构,下设质量管理部、储运部等,质量管理部能实施公司的质量方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管人员行使职权,对各岗位的质量职责及

(内部管理)IT内控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规定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境内单位 IT内控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规定(试行) ZXG140200-2007 1.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公司IT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有效监控IT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规定、标准、技术规范等的执行情况,实现IT内部控制的合规性,保证IT内控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持续有效,营造稳定、健康、有序的IT管理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与IT相关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主要针对公司层面IT系统有关的业务与管理。 2.相关部门 技术发展部、与IT业务相关的各部门。 3.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发展部负责组织根据本规定对IT相关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及IT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监控、审核与评价。 3.2 技术发展部领导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并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3.3 其他管理人员,包括相关部门IT系统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并按职责范围提供内控体系运行情况的信息和资料,形成书面材料向管理评审会议汇报。 3.4 内审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内审工作。 3.5 内审员负责协助内审组长完成内审工作。 3.6 受审核部门负责协助并积极配合内审工作。 4.管理内容与流程 4.1 IT内部审核 4.1.1 年度审核计划编制 4.1.1.1 每年第一季度,技术发展部组织人员完成《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的编制,并提交技术发展部领导批准。 4.1.1.2 “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要保证全年完成涉及IT体系中的全部要素和全部活动以及所有场所与部门。“年度IT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审核的要素; 2)受审核的部门; 3)审核的时间安排; 4)编制、审核、批准人签字等。 4.1.1.3 在下列情况下,可追加审核或增加审核频次: 1)IT系统有关的领导层、组织结构、人员、产品与服务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2)IT系统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因质量问题引起顾客重大投诉时。 4.1.2 审核的策划和准备 4.1.2.1 指定内审组长并组成内审组 1)每次审核前由技术发展部领导指定内审组长和内审员,组成内审组; 2)内审组成员在业务水平和管理经验等资格方面应符合内审要求,应经过相应的培训,熟悉IT内控体系文件,办事公道,并得到被审核部门的认可; 3)只要人力资源允许,内审组成员应与被审核的部门无直接责任,独立于被审核工作。 4.1.2.2 制订《IT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内审组长负责制订审核实施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的日程安排;内审小组的组成和分工;受审核部门相关的过程、活动及对应的管理制度条款和体系要求;其他需明确的事项和要求等。 内审组应提前三个工作日将计划发放到有关部门,以便确认计划安排。 4.1.2.3 内审员应根据任务分工编写《IT内审检查表》。 4.1.3 审核实施 4.1.3.1 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和审核组成员参加。 会议内容包括:明确审核的目的与范围、依据、要求和方法,介绍审核计划,解决计划中不明确的细节,建立联系渠道,落实具体安排,确定末次会议时间等;首次会议要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