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83271

联系人:胡梦姝

联系电话:(0931)4585206、4585232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飞雁街100号510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730000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课复习范围和参考书

1. 传热学(902)

?复习范围:

传热的基本概念、方式、定律、各参量的物理意义,一维稳态导热的基本规律及计算,复合结构的导热计算,对流过程的特性物理量及其含义,基本的换热计算,辐射的基本定律、规划、常数及其应用,黑体、灰体的辐射换热,三种基本传热模式的基本复合计算。

?参考书目: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普通物理(906)

?复习范围:

力学:质点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相对论基础不作要求)。

热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多方过程不作要求)。

电场和磁场: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真空中恒定磁场,磁介质中的磁场,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电场的边值关系,基尔霍夫定律不作要求)。

振动和波动: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机械波和电磁波,波动光学(干涉条文的可见度,旋光现象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电子技术基础(908)

?复习范围: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作要求)。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83271 联系人:胡梦姝 联系电话:(0931)4585206、4585232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飞雁街100号510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730000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课复习范围和参考书 1. 传热学(902) ?复习范围: 传热的基本概念、方式、定律、各参量的物理意义,一维稳态导热的基本规律及计算,复合结构的导热计算,对流过程的特性物理量及其含义,基本的换热计算,辐射的基本定律、规划、常数及其应用,黑体、灰体的辐射换热,三种基本传热模式的基本复合计算。 ?参考书目: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普通物理(906) ?复习范围: 力学:质点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相对论基础不作要求)。 热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多方过程不作要求)。 电场和磁场: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真空中恒定磁场,磁介质中的磁场,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电场的边值关系,基尔霍夫定律不作要求)。 振动和波动: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机械波和电磁波,波动光学(干涉条文的可见度,旋光现象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电子技术基础(908) ?复习范围: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作要求)。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机制探索——以滨海新区为例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机制探索——以滨海新区为例 发表时间:2018-07-16T15:36:06.7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范杰 [导读]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城市实体空间的精华所在,着重体现城市的建设水平和环境,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宣传载体。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72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城市实体空间的精华所在,着重体现城市的建设水平和环境,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宣传载体。因此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对其管理机制的运行和完善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依法;体系建立 1城市规划相关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作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每个国家都有不相同的起因和相应的立法授权的方式,但相同的是规划行政权力都来自于立法授权。 1.1城市规划相关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体系是规划行政的依据,包括下列内容: 1、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 3、地方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规划行政规章 5、城市规划相关法规法律 6、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7、城市规划文本 1.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的相关法律地位以及成果表现 控制性详细规划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来更好的控制开发用地的性质、建设开发强度和公共空间,来作为行政管理的相关依据。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不同,因为它不仅仅需要有空间使用功能、还融入了工厂技术相关内容以及还要考虑空间环境如何更好的进行艺术处理。我们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规划、建筑设计等等工程之间短缺相应的衔接环节,致使城市内部空间环境产生了某些不良的东西,这就需要由城市设计来做。但是城市设计本身又不具备相对应的法律效力,这就造成在贯彻落实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困难。 1.3滨海新区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体制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对于项目设计、以及后期的建设就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开发商为了保障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切实的数据资料作为投资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对公共空间建设的明确要求,政府很难做到强制实施,因此,《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可以作为开发商投资决策的唯一的依据。 2因地制宜合理且灵活的组织模式 2.1加强多部门合作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新版将旧版中的“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这一规定进行了更改和拓展,拓展了参与决策城市规划的组织和部门,使得决策更公开透明,通过专家组的指导,也使决策和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其中也具体规定了“专家组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应该在什么阶段、什么内容上落实,进而从程序上、制度上和确保了城市规划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滨海新区,要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形成多元化管理监督模式,在对我们的城市发展监管中协调各方面利益,疏通各个环节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推进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城市建设环境。故而努力完善并将公共空间的相关设计构思付诸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存在价值。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对城市来说是一项集合了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系统工作,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各个方面的内容。 2.2合理且可行的管理组织模式 城市公共空间运作管理的组织模式,是将与城市公共空间有关的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大的建设管理当中来。它的组织与运作方式方法同样具有灵活性,凡是有助于公共空间在建设中变成现实的,就可以有多种组合模式的存在。 由于管理主体不同,我们大体上可以将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组织模式分为三类:政府组织模式、第三方组织模式和多方组织模式。 对于不同要求的地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组织的模式会相对不同,各有特色。通常,对于必须严格要求的城市中心区、古建筑保护区等,必须由政府面负责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实行严格全面的控制与引导;而对于那些以发展为主导目标的开发区域,可以较灵活的采用公私结合或者第三方组织的模式等等。 3如何健全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机制 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组织,对于城市和各项目都要有针对性组织管理方法的同时,也要具备对公共空间进行管理的组织方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且积极的管理大环境。 3.1完善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法律条文 法律法规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权利保障和制度基础,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但随着全体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关注度的提高,立法对于公共空间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一、国内国外拟定了关于城市和建筑的各种法律和执行标准,去实现公共空间规划与管治。 第二、我国目前在城市规划法规中存在那些问题。 1)城市规划法缺少对市民利益的相关维护。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8年研究生 入学考试 应用光学 (本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及草稿纸上无效)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通常把物、像空间符合 关系的像称为理想像,把成像符合上述关系的光学系统称 为。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为:、 。 3.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三者的关系为。 4.节平面是指的一对共轭面。节平面与光轴 的交点叫做。 5.从光学角度看,与照相机的镜头、底片和光阑相对应的人眼结构 分别是:、和。 6.人眼有两类调节功能:和。 7.如果物体经过奇数个平面镜成像,则成像为;如果经过 偶数个平面镜成像,则成像。 8.屋脊面的作用就是在不改变光轴方向和主截面内成像方向的条件

下,,从而达到物像相似的要求。 9.平行平板厚度为L,拆射率为n,则这块平行平板的相当空气层厚 度等于。 10.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称为。限制 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 11.渐晕是指的现象。利用渐晕 能。 12.孔径光阑在物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在像空间的共轭像称 为。 13.光度学中定义视见函数描述。 把对人眼最灵敏的波长nm的视见函数规定为1。 14.在色度学中,彩色有三种特性:、、。 15.常见的红外光学系统元件必须选用能透过红外波段的等 材料;红外信号接收器是能接收红外信号的光敏元件,常见红外光敏材料有。 16.红外系统的目标一般较远,辐射能量较弱,所以红外物镜应有 [较大,较小]的孔径,以收集较多的红外辐射。为了在探测元件上得到尽可能大的照度,物镜焦距应[较长,较短]。 17.在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中,冷屏具有定义视场角大小、限制 的作用,探测器的冷屏应尽可能与红外光学系统的匹配。 18.波像差是指。瑞利准则认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 作者简介:李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400000 李曦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 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 2.1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0.1概述 §10.2商业区 §10.3城市中心 §10.4城市广场 §10.5城市设计 §10.1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概念:可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交通 –商业交易 –表演 –展览 –体育竞赛 –运动健身 –消闲 –观光游览 –节日集会 –人际交往 –…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开放空间 ?街道 ?广场 ?停车场 ?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 ?公园 ?…… –专用空间

?运动场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一、构成要素 1、自然要素?a?a气候、地形、水体、植被等 2、人工要素?a?a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 环境绿化、水景、城市照明 环境设施和小品 3、人文要素?a?a交往环境、风俗习惯 二、造型要素 1、实质要素?a?a点、线、面、体、色彩、质感 2、虚质要素?a?a焦点、轴线、界面 尺度、光、时间 §10.2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市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集市贸易(零售和批发) ?市场、商店和商业街 ?商业区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内容: –现代城市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品零售为主体权及与它相配套的餐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和服务业的用房,如百货大楼、购物中心、专卖商店、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商业办公楼、旅馆、酒楼、剧院,歌舞厅、娱乐总会等。 ?分布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商业建筑分布形式: –沿街发展 –整个街坊 三、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 –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集中地。 ?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郑州市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城市规划0902 祝相科200917020215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者的城市形态理念直接决定了城市规划的效果,以致影响城市的总体布局、城市发展的综合效果、交通组织和城镇群的合理分布,甚至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质量、城市改造、城市合理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城市空间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城市的区域分析、定位研究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研究最终均要落实到空间上。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尤为重要。 有学者认为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城市结构表现为城市发展中的内在的动力支撑要素,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外部显性的状态和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只是城市结构的一部分,表达的是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为城市相互作用。城市结构实际上既决定了城市形态,也最终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也就是说,城市空间结构就是能够通过城市相互作用体现为城市形态的那部分城市结构。 其实,目前对城市形态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纵观学者们对城市形态的理解和表述,从横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式,物质方面主要指城市各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包括街道网的结构形式,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异、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和建筑环境以及中心城市和相邻城镇群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结构变化特征等;非物质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特色。从纵的方面来看,城市形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拼贴式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的汇合;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通过这种渐变,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续,又能不断地更新。不过每一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种反映时代特色的占主体的城市形态。 郑州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 郑州市的城市形态经历 了“块状发展一点轴延伸一组 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过程, 城市的内部填充主要发生于 老城区与京广铁路线之间,井 向南北方向蔓延。而近20年 则是组团分散-一体两翼的转 变。并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两翼“生长臂”的不断延长, 中心城区的中心功能尤其需 要不断强化才能满足两翼生 长的要求。

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姓名:马椿栋李伟锋郭颖 指导教师姓名:杨晓红 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10园林一班 论文完成日期:2011年9月30日

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椿栋李伟锋郭颖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环境每况愈下。创造生态的城市公共空间、享受高质量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已成为城市不同阶层居民的共同愿望.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生态以人为本作用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 improved quickly,but the urban environment goes bad.creating ecological city public space and enjoying high quality humanist urban lives has become a common desire for different class of city residents.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urban public space's 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city. [Key Words]city public space,ecological,humanist,function [引言]近些年,重庆市的经济迅速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但是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渴望绿色、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因此,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已成为城市不同阶层居民的共同愿望,这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文]城市公共空间是森林重庆建设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重庆生态城市构建中,城市公共空间是为数不多的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

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从局部地域看,这种差异更大。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域,平均每24.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镇;而苏北地区平均69.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镇分布更疏,如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每180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内蒙古的乌拉特草原22000多平方公里仅有一座海流图镇。 3.城镇网密度 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建国36年来,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向西转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东部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尤其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在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带的川、黔、滇、陕等省区和中部地带的“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的广大内地地区,相应建成我国的后方工业基地。据资料统计,共建成29000多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建设了一批城市和镇,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域城镇网密度,表现出我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结构日益均衡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从全国城镇网密度(表8-1)看,全国平均每1210.6平方公里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438.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1049.3平方公里和2531.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图8-2),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整个“三线”地区的城镇网密度几乎可与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各省区城镇网密度相伯仲。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

北京市空间结构分析

北京市空间结构分析 这次的北京之行让我收获颇多,特别是城市规划展上的北京总体规划让我眼前一亮,不禁仔细阅读起来。提起北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一环二环直至六环,很明显,这种“单中心”“摊大饼”的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在最近的总体规划(2004——2020)中,北京做出了巨大的空间结构调整,启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模式,希望能疏解北京市中心的人口压力,通过调整部分职能和实施旧城的有机更新,积极引导人口向边缘集团和新城转移。 然而,在2011年的今天看来,这套总体规划并不成功。在上个月召开的“北京市人口与产业发展规律及规划对策问题研究”专家研讨会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透露就说,2013年北京市将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局给出的理由是:总体规划到2020年实现的两大最主要指标——人口总量和人均GDP已经突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2万人,提前十年突破了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的目标,2009年已经达到。但是我想除了人口规模的突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已经突破才造成今日的重新编制。 对于这样的事情,对于规划者来说实在值得深思,那么,首先来看看当前的北京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的空间结构。

现在的“两轴两带多中心”模式,对北京市的空间布局做了大的调整,改变原来“单中心”均质发展的状况,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来解决中心城过度聚集带来的诸多问题。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旨在完善传统城市中轴线与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保障首都职能和文化职能的发挥。两带:指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疏导新北京产业发展方向;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生态带”,创建宜居城市的生态屏障。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 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

城市设计对于处理中国城市公共性空间的作用

城市设计对于处理中国城市公共性空间的作用 ■ 黄健二■ Huang Jianer The Function of Urban Design Dealing With Public Space of Cities in China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市民生活的关联的说明,阐述了城市设计的意义及其与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和都市景观的关系,重点阐述了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及其设计方式。 [关键词] 公共性空间 生活景 城市文化 城市魅力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urban plan and urban design with the relation to civilian life, the essay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desig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public area and city view, with the emphasis on China’s urban public areas and their design patterns. [Key words] Public area, City view, Urban culture, Urban charm 一、前言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来检视,城市规划设计关系着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优劣。一个城市逐步迈入富裕时,首先追求的是个人衣食住行的质量,然后才会追求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这要由城市规划设计来处理。 从历史来看,中国对私领域空间的规划设计是非常讲究的,留下了不少精致豪宅和庭园,但对公领域的公共性空间(如道路、广场、市场以及都市景观等)并不重视。而如今,城市的公共性空间角色日益重要,关系着城市环境质量,而城市设计在处理公共性空间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市民生活 城市规划是做市民生活活动所需的土地规划,然后在土地上设计活动所需的空间设施,也就是将平面的土地设计成为立体的空间和设施。城市设计是其后续工作,共同创造出供市民生活的空间和设施。城市规划的对象包括公私部门的土地,而城市设计主要是公领域的空间,没有办法去设计私领域的空间,但可制定设计规范要求私领域的设计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主要是依土地利用计划并依相关法令管制其开发和使用。而在土地上的建筑行为,是依相关建筑法令来管制,由单一建筑集合成建筑群的都市景观是前述两者的相关法令所无法规范的。城市设计的另一功能是协调规范两者所形成的城市空间质量和景观。 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关系着市民生活是否便利、顺畅、舒适、安全、高效,以及是否拥有美好的城市景观。 三、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空间,此是市民共同使用的空间,亦是市民维持社会、经济活动关系的空间,使这空间内的活动更多样化和丰富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城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质量,创造城市特色和城市魅力,进而活化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所以近年来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 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空间内的实体物以及如何 作者单位:中国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市政暨环境规划学系所收稿日期:2010-12-28 供人使用,并考虑其所形成空间的相互关系事宜,最 终目的是要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和优美的都 市景观。城市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不应仅局限于实体 物的素材,也要涵盖地方人文社会、传统历史、风 土文化和自然,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当地特色的城 市空间和景观。 城市设计思考的原点应从市民的生活活动需 求开始,并兼顾市民中各年龄段和属性的特别需求, 如高龄者、幼者、青少年、妇女、身心障碍者等活 动需求和对应的空间设施的设计。 城市空间从属性上可分为:公共性空间——是 供公共使用或观赏的空间;私密性空间—不论 是公有或私有的土地,不开放供人使用且以高墙围 绕;半公共性空间—公有或私有的建筑基地内的 空地或庭院,开放供公共使用;可视透的公有或私 有建筑基地—以低矮围墙或栏杆围绕,不能进入 使用,只能看其基地内的庭院和建筑物。 四、中国城市空间 中国早期对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和管制不如欧美 各国严谨,可以说也没重视城市设计和要求城市生 活环境的概念,忽视城市公共空间和都市景观的重 要性和对市民的意义。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 长的同时急速地都市化,人口向都市集中的速度和 数量前所未有,是都市发展史上未曾有过的经验。 都市发展难以应付如此集中的人口,于是产生了很 多问题,而管理者和设计者时常以旧的思维来处理 新的都市问题,使都市的质量产生了一些落差,影 响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这三十年来,中国由落后贫穷发展到今日的进 步富裕,人民的生活也逐步迈入小康,追求本身衣 食住行的质量之后,也开始关心自己周边环境的品 质。在新开发的市街追求良好的环境质量比较容易。 但旧市街区因有其发展的历史和纹理,是对应过去 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城市空间,当时没有环境质量的 概念,都市公共空间大概只有道路的公共性空间和 私人产业的私人空间,不像今日有那么多种类的公 共空间(如公园、广场、水面、水滨等)。公共空间 的有与无、多与寡以及规划设计的好与坏,都影响 14

浅谈城市私有公共空间

浅谈城市私有公共空间 浅谈城市私有公共空间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科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领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空间表现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私有的公共空间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主要的类型。文章试图对私有公共空间的演变过程、特征、生产机制等做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私有公共空间的管理及其对于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意义做一探讨。 关键词:私有公共空间;公共参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Abstract: City public space is a traditional research field of city sci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the space form of city public space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changes, private and public spaces began to appear, 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types of developed 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ivate space evolu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mechanism, make specific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private public space management 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public space system perfect sense to do a study. Key words: private and public space; public participation; city public spa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P4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与演变 1.1城市公共空间的界定与演变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学科的一个传统研究领域。一般而言,公共空间应该是由公共机构提供的、供所有社会成员共享和使用的城市空间(Madanipour,1996)。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含义和主要空间表现形式有了新的演变方向。首先是信息化的背景下,人与人的交流虚拟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9年招收攻读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9年招收攻读 欢迎各位有志奉献航天的青年报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下 简称五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五院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的骨干力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五院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已经形成了以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六大系列航天器,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发展。铸就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中国航天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报考条件 全国统考报考条件: 1.考生的学历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2.考生应为1995年1月1日后出生。 3.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推荐免试报考条件: 推荐免试生的具体要求见“关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9年预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__”。 二、报名 1.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信息确认、交费、照相相结合的方式,所有报考人员(含推荐免试生)都必须在 __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指定的网站进行报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报名点进行信息确认、交费和照相。 2.网上报名时须按照规定选择报名点,在京参加全国统一的考生须选择报名点为(1176)中国农业科学院。推荐免试生和在外埠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推荐或当地省(市、区)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城市空间结构

材料五: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并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经济因 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方法; 掌握分析城市功能区成因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城市,理解四大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学习思路: 为什么分→怎么划分→影响因素→如何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分析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⒉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其中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是重点兼难点。 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 播放歌曲《家住临沂》展示大美临沂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导入新课:读教材P44图2-3-1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回答: 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同时思考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 教师总结:在这些功能区中,其中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是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区。)

间 个 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组讨论交流并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住宅区集中成片;是城市中最基本,用地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呈片状或带状;一般分布在市区外围,并沿交通干线分布。(读图思考) 商业区大多呈团块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展示上海中心商务区图片,阅读第46页“知识窗”结合视频回答:1、“中心商务区”为什么叫中心商务区,而不叫中心商业区?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点? 提示:中心商务区兼有商业职能和服务职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检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单选题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2003~2013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功能用地发展不平衡。下图示意2003年和2013年长春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2003~2013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 ) A.1~2环B.2~3环 C.3~4环D.4环外 2.长春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 ) A.教育科研用地B.商业服务业用地 C.行政办公用地D.医疗卫生用地 解析:第1题,高等教育用地占地面积较大,一般选址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由图可知,2003年,2~3环和4环外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均较大;而到了2013年,2~3环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减小、4环外教育科研用地所占的比重增加,由此可以推断,2003~2013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4环外。第2题,对比2003年和2013年4环外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可以看出,商业服务业用地比重增加最多,说明商业服务业用地发展速度最快。 答案:1.D 2.B 下图为1996~2005年芜湖市就业人口与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据图可知,1996~2005年芜湖市居民的( ) A.平均交通通勤成本增加 B.平均工作时间延长 C.平均饮食生活成本提高 D.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4.与1996年相比,2005年芜湖市面积扩大最明显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交通用地 5.未来芜湖市将修建连接新芜区和鸠江区的地铁线路。地铁贯通后将最有利于提升新芜区的( )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职能 解析:第3题,图示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为负值,但居住人口却在增长;说明在当地居住,但到外区域就业的人口在增加,则平均通勤距离、时间要增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