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碳效率的多重路径及门槛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碳排放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

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碳排放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

重 要 途 径 。本 文 采 用 协 整 模 型检 验 了 19 94~20 09年 中 国环 境 规 制 、技 术 创 新 与 碳 排 放 量 之 间 的 长期 均 衡
关系。进行 了 Gagr rne 因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我 国的环境规制 强度、技 术创 新能力 与碳 排放 量之 间存 在 着稳定的 关联 关系。环境规 制 强度是技 术创新 的 Gagr 因,环境规 制 强度 是碳排 放量 的 G agr rne 原 r e 原 n
[ 中图分类号]F2 . [ 145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我 国 国民经 济 的迅速 发 展 ,能 源 消耗 和 环境 保 护 问题 1 3益重 要 ,特 别 是 碳排 放 问题 已经 成 为 社 会关 注 的焦点 。据统 计 ,从 19 90—20 的 1 03年 4 年间 ,我 国的能 源 消耗 增 长 占全 世界 的 2 % ,温 5 室气体 排放 量增 长 占全 世 界 的 比重为 3% 。预 计 4
行了分析 ,发现 s 2 o 与人均收人 的环境库茨涅茨 曲线呈 “ u型”曲线。Cla 等 (03 [通过 倒 Bns q 20 ) ] 2 对 1 个工业化 国家 16 19 6 90 98年的面板数据进 行分析 ,提出了 N型的环境库茨涅茨 曲线 ,并对
产 生 的原 因进 行 了解 释 。杨桂 元 ,李 璐 (0 t 2 1)3 1 ]
规 制强度 的提 高 而增 加 ,因此 ,用 污 染 治 理 的 投 资能够较 好地 反 映相 关 方 面 的 环境 规 制 强 度 。 不 同的经济 规模 下 ,相 同的 污染 治 理 投 资 的 意 义往
环境 规 制 、技术 创 新 与碳 排 放 量 之 间 的关 系 进行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2020年第23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0 No. 23doi: 10.3969/j.issn. 1000-7695.2020.23.031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域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郭卫香U2,孙慧K2(i.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2.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能否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采用SBM-DDF模型,测算2006—2017年 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T C P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 影响机理。

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T C P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省份多位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T C P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T C P的“本 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T C P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全要素碳生产率;中国中图分类号:X24; F0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 ( 2020 ) 23-0239-09 Research on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on 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 Based on Chinese Provinces Spatial Panel Data AnalysisGuo Weixiang1,2, Sun Hui1,2(1. Center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of Xinjiang;2. Xin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wheth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olicies can realize "double dividend"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uses the SBM-DDF model, by measuring panel data from china* s 30 provinces covering the year from 2006 to 2017, describes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 (TCP) in Chinese provinces, further clarifi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 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TCP. The results show that:(l)Am ong the provinces in China, theTC P has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mong which, the high—high agglomeration (H—H) province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developed eastern coastal areas, while the low-low agglomeration (L—L) provinces are mostly in the less develope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2)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an significand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CP, and the "local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CP is greater than the "neighborhood effect1'. (3) Technical innovation has some mediating effect i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CP.Key word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 China21世纪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枯竭、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 的事实,绿色增长已然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重要问 题[1]。

绿色悖论抑或倒逼减排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

绿色悖论抑或倒逼减排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

绿色悖论抑或倒逼减排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即“绿色悖论”与“倒逼减排”现象。

我们将概述环境规制的定义和目的,以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

接着,我们将深入讨论“绿色悖论”的内涵,即环境规制可能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倒逼减排”效应,即环境规制如何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全面揭示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我们将明确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差异。

结合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规制在不同情境下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理论层面,本文有助于深化对环境规制与碳排放关系的理解,丰富和发展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在现实层面,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政府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学术界的热议话题。

在探讨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中,绿色悖论与倒逼减排的观点并存,形成了对于环境规制效果的双重效应认识。

绿色悖论观点认为,环境规制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可能导致能源使用量的增加和碳排放的上升,即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负面效应。

而倒逼减排的观点则认为,环境规制将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环保和高效的生产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能源替代等途径降低碳排放,即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正面效应。

关于绿色悖论的研究,早期文献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对企业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上。

这些研究普遍认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可能导致企业减少研发投入,进而影响能源使用效率和碳排放。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绿色悖论的普遍性。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齐亚伟【摘要】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能源与二氧化碳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解框架中,测算了2001~2009年我国备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省际差异分别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10页(P137-146)【关键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SBM;方向性距离函数;GML;指数【作者】齐亚伟【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78~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在9%以上。

在盘点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时,我们发现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以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为特征,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诱发全球气候变暖及环境污染,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大打折扣。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碳排放量在短时间内也不能得到遏制。

能源耗竭和二氧化碳排放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为此,节能减排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国政府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运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通过分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为缓解经济高速增长与能源耗竭、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提供一些政策启示。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

一、引言近年来,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剧了对全球生命系统的冲击与威胁,气候问题也由此演变成一个受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全局性问题。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相继签署并实施,标志着一些具有国际共识的规制性措施正逐步应用到温室气体减排方面。

世界各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纷纷提出自主贡献目标,为实现“净零排放”、完成《巴黎协定》设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温控目标而努力。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首批缔约国,中国一直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与支持者。

在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了“30·60”目标。

2021年9月中【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及空间分异机理[摘要]通过对中国30个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再测算,围绕其时空格局特点与空间分异机理展开探讨,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东高西低”特征且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其中以北京为代表的12个地区处于最佳前沿面,余下18个地区则存在较大提高空间。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即存在增强且趋于稳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高—高集聚区与低—低集聚区包含的省份数量之和已占到省级行政区总数的73.33%,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亦存在明显的局部空间聚类现象。

城镇化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和财政支农力度是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且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增强关系。

具体到不同区域,东部地区的主导因子为财政支农力度,中部和西部地区则分别受农业发展水平、环境规制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空间分异;驱动因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031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GL189)[作者简介]田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WTO 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蕙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旅游经济、环境规制与入境旅游碳排放

旅游经济、环境规制与入境旅游碳排放

旅游经济、环境规制与入境旅游碳排放旅游经济、环境规制与入境旅游碳排放马继心,谢霞2,3,秦放鸣1(1.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2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3•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文章基于“自上而下”法对2001—2017年中国入境旅游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通过对IPAT模型和STIRPAT模型的扩展,构建了探究旅游经济、环境规制与入境旅游碳排放关系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并采用全国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旅游经济与入境旅游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二是环境规制与入境旅游碳排放呈负相关关系;三是旅游经济增长对入境旅游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大于环境规制的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强度增加并未通过抑制旅游经济的增长而减少入境旅游的碳排放。

并据研究结果提出环境规制强度需从宏观顶层设计;环境规制方法应多措并举;通过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实现对入境旅游碳排放的抑制;积极践行低碳旅游发展模式,走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经济;环境规制;入境旅游;碳排放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1)06-0099-05Tourism Economy,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of Inbound TourismMA Ji1,2,3,XIE Xia2,3,QIN Fang-ming1(1.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830046,China;2.School of Tourism,Xinjiang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830046,China;3.Key Laboratory of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Xinjiang'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Urumqi Xinjiang830046,China)Abstract:By extending the IPAT model and STIRPAT model,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ixed-effect regression mode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economy,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of inbound tourism,and conduc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the national panel data.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inbound tourism carbon emissions;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carbon emissions of inbound tourism;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on carbon emission of inbound tourism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The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does not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of inbound tourism by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tourism economy.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th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hould be designed from the macro top level,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imultaneously to control environment,the carbon emissions of inbound tourism can be restrained by adjust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the low-carbon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should be implemented actively.Key words:Tourism economy;Environmental regulation;Inbound tourism;Carbon emissions由能源消耗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基于HLM模型的FDI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HLM模型的FDI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研究

自我国进入了供给侧改革以来,高质量且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众多学者和大众讨论的话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引起的环境气候变化,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并且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无论是碳中和还是碳排放权交易,都是以我国的实际碳排放量为基础的,如何去正确判断并全面地理解各方面的资源经济因素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也就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更是处于研究的中心。

1 研究背景外资对于一国环境影响早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主要理论包括“污染避难所”和“技术外溢”,前者认为重污染企业会自动向环境规制程度较低的国家流动,从而使得环境规制较低的国家污染会变得更加严重;而后者是说,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较为先进,他们带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也比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更加清洁,而且还会带动发展中国家企业提升自身技术,会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

这两个主要理论也是相关研究的基础,而就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①面板门槛模型:邓荣荣等[1]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探寻了环境规制视角下FDI对碳排放的影响,发现FDI对我国的碳排放具有双门槛效应,即当区域采用的环境规制合理时,FDI会促进碳排放的降低,而当环境规制不合理时则会不利于减少碳排放;江心英等[2]同样利用门槛模型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北京、天津、上海的FDI对碳排放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在我国的其余区域,FDI均提高了碳排放。

②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杜凯旋[3]基于中国省际数据,采用了该模型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外资利用规模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但是不同区域的关系差异较大,其中西部的倒“U”型关系最为显著。

③ARDL模型:王政[4]利用“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数据,用ARDL模型证明了FDI与碳排放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且间接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环境的改进作用。

上述研究方法大部分将我国FDI作为直接的影响因素,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或面板数据等建立相关计量模型,或者将FDI作为间接的影响因素研究其与碳排放的关系,这些研究方法只能从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忽略了碳排放的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中国环境规制工具的区域碳减排效果及协同优化

中国环境规制工具的区域碳减排效果及协同优化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及启示
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环境规制工具在区域碳减排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减排效果存在差异。环 境规制工具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环境规制力度越大,碳排放强度越低。
启示
中国应继续加强环境规制工具的运用,以促进区域碳减排。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制定差异化的环境政策 ,以实现更高效的碳减排。
环境规制工具的区域碳减排效果实证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观察到环境规制工具对 区域碳减排的影响趋势和程度。例如,研究中国实施 空气污染控制政策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空间计量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工具实施效果,可以了 解哪些工具更有效,以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例如 ,对比不同省份实施碳税对碳排放的影响。
03
中国区域碳减排现状分析
中国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
详细描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主要源 于能源生产和工业过程,尤其是煤炭消费

A 总结词
中国碳排放总量大,以煤炭消费为 主导。
B
C
D
详细描述
中国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能源消费 结构中煤炭消费占比高,经济发展水平与 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
总结词
命令控制型工具可能面临技术可行性 和经济合理性的问题;经济激励型工 具可能存在市场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 等问题;自愿参与型工具则可能面临 企业或个人的环保意识不足和缺乏有 效监督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 环境规制工具的设计和实施方式,提 高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需 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提高企 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023-1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制对碳效率的多重路径及门槛模型研究
江三良;鹿才保
【期刊名称】《技术经济》
【年(卷),期】2023(42)1
【摘要】从结构升级及效率提升两大维度刻画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环境规制是如何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的。

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9个城市层面数据,采用非参数百分位自抽法,逐步回归法、Sobel检验和交互调节模型验证影响路径,并利用门槛模型探讨不同路径下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①环境规制促进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但存在区域异质性;②环境规制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升级提高碳排放效率,产业结构合理化及产业集聚“遮掩”了环境规制的激励作用;③环境规制对提升碳排放效率存在多种门槛效应和调节机制。

发挥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结构和效率的双重激励时,需注意不同路径的维度问题,以提高准度,把握力度。

【总页数】13页(P117-129)
【作者】江三良;鹿才保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7;F224;X24
【相关文献】
1.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溢出效应研究
2.要素积累、人力资本与农业环境效率间门槛效应研究——低碳约束下面板门槛模型检验
3.环境规制对中国物流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
4.环境规制强度影响能源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PSTR模型
5.要素积累、人力资本与农业环境效率间门槛效应研究——低碳约束下面板门槛模型检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