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的锌系磷化处理

铝合金的锌系磷化处理
铝合金的锌系磷化处理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磷化加工处理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 (一) 工艺流程 1.上线检查→ 2.除油→ 3.水洗→ 4.除锈→ 5.水洗→ 6.中和→ 7.水 洗→8.表调→9.磷化→10.水洗→11.水洗→12.封闭处理→13.干燥 (二) 工艺说明 1.上线预检 1.1目的:保证成品的合格率,降低药剂的损耗,针对特殊工作分批处理,提高生产率。 1.2工艺要求 1.2.1装挂合理,利于清洗液流动、沥干。 2.2.2针对特殊工作宜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2.除油 2.1开槽:除油粉4%,碱性除油剂1-3% 2.1.1除油池温度控制在内45℃左右。 2.2除油槽浓度的检测 2.2.1全碱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纯水,滴入3滴酚酞批示剂,以0.1N H2S O4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刚刚裉去,计所用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槽液点数. 2.2.2除油工作液中全碱度的控制一般为25-35点,碱度在正常值时补充碱性除油剂即可. 2.3操作要求 Ⅰ.每日按处理数量添加,一般根据工件的油污情况进行添加,维持碱度,补充除油剂. Ⅱ.定期清理工作液表面浮油及其它杂物,防止油分子第二次吸附。 3.水洗 3.1目的: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及残留液。 3.2操作条件 流动清水100% 处理温度:常温 控制参数PH值=(酸洗后水洗)5-7,(除油后水洗)7-8 清洗水应该保持常溢状态。 4.酸洗 处理时间以锈腐蚀程度决定,以锈蚀除尽为止,酸槽酸度要求于400-600点之间,

补充硫、盐酸和酸性除油剂,特殊情况下(如夹缝工件处理)使用磷酸等有机酸进 行特殊处理。 酸槽酸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放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100ML摇匀,再取该溶液10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溴酚兰批示剂,用0.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消失为止,计所用的标准液毫升V×10就为酸槽的点数。(无容量瓶可直接取1ML槽液进行滴定) 5.表调 5.1目的5.11清除表面粗化效应,提高表面活性均一化: 5.1.2增加表面活性中心,提高磷化速度; 5.1.3细化晶体,提高磷化膜质量。 5.2工作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胶钛表调剂:2KG/吨 处理温度:常温 处理时间:1-2分钟 控制参数:PH值8-9 5.3每日用PH试纸检测PH值,控制参数在要求范围内。 使用的过程中,应配合搅拌,若工作液出现沉淀和黄色混浊,且补充仍不能获得理 想效果时,应更换槽液。 5.4一般每处理1000平方工件应补充0.5公斤表调剂,每5-7个工作日更新槽液。 6.磷化 6.1目的 Ⅰ.形成一层结晶连续均匀、致密的磷化膜,提供良好的防护底层; Ⅱ.为提供良好的涂装底层创造条件,增强涂层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 6.2工件液的配制与维护 6.2.1建槽(以一吨槽为例):向槽内注入八成清水,加入50-80公斤磷化液,再将1.5-2KG的中和剂溶解于10升水中,然后再加入槽内(注意加入时应缓慢及配合搅拌),加水至规定水位,确认酸度,调整游离酸到0.8点左右,处理前30分钟加入2KG促进剂(用水冲稀),搅匀。(注:在1吨磷化工作液中加入2KG左右中和剂可降低游离酸度1个点) 处理条件:总酸度:约25-45 游离酸度:0.2-1.2点 促进剂浓度:1.0-3.0点(10ML管测) 时间:6-15分钟左右 6.3参数测定: 总酸度总游离酸度促进剂浓度 ★总酸度: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到粉红色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总游离酸度: 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色消失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促进剂浓度:将U形管注满处理液(磷化工作液),加入1-2克氨基磺酸,迅速有拇

钢铁的磷化处理

钢铁的磷化处理-概述 1、钢铁磷化概念 在含有锌、铁、锰的磷酸盐溶液中,由于金属和溶液的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使钢铁表面形成一层附着良好的保护膜,这种方法称为钢铁磷化。 磷化膜具有微孔结构,在通常大气条件下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防锈能力,作用漆膜的底层,可以显著地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耐蚀性能。 磷化膜还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对熔融金属无附着力,并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能,磷化处理对钢制品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弹性、磁化等均无影响,仅疲劳强度略有下降。磷化膜形成过程中相应地伴随铁的溶解,因而磷化后钢制品的尺寸变化甚微,由于磷化具有这些良好的特性,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地采用。 2、磷化膜的分类 ①假转化膜是靠磷化液中本身含有的阳离子来成膜的,其膜是结晶型的,如RYY-8838#、RYY-6602#等。 ②转化膜是靠铁基体有限的腐蚀产生的铁离子来成膜的,加入碱金属离子不参与成膜,其膜为无定型的,如RYY-5501#。 3、磷化膜的组成和性质 ①组成分类:

②性质 A、提高钢铁表面和耐蚀性,吸附性,耐磨性; B、磷化膜的化学稳定性差单独使用必须经后处理; C、磷化后其基体金属的硬度,磁性等均保持不变,但对于高强度钢(强度≥1000N/mm2)磷化后必须进行除氢处理(130-200℃下处理1-4小时)。 D、不粘附熔融金属(Sn、Al、Zn) E、电绝缘性厚10微米,电阻约为5×109Ω F、脆性 ③磷酸铁与磷酸锌系比较 系列优点缺点反应类 型 磷酸铁系单液使用,用量 小,沉淀少,操作 简单 膜薄,防锈期 短,使用寿命短 沉积型 磷酸锌系防锈期长,皮膜均 匀细腻,使用寿命 长需加B剂,表调 过程,有沉淀 置换型 ④、磷化膜的用途; A、作防护装饰涂底层; B、作防腐蚀涂油底层; C、作冷加工润滑用磷化膜; D、减磨润滑用磷化膜; E、电绝缘用。 ⑤、磷化处理分类: 磷化处理有许多分类方法,工业生产上较通用的有如下几种: 1)按磷化液组成,以阳离子为主可分为:锌系、铁系和锰系三大类:2)按处理温度可分为①高温磷化(90-98℃);②中温磷化(50-70℃); ③低温磷化(20-35℃)。 3)按处理方式分: a、浸泡式磷化 按工艺流程,将工件顺序浸入磷化液槽中进行处理,大件可用吊挂式,小件用篮框盛装或用滚筒方式磷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温度可以较高。 b、喷淋法

喷塑操作作业指导书

喷塑操作作业指导书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喷塑作业指导书 一、前期手工处理工艺 1.准备 (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酸、防油的劳保用品,备好操作所用的用具。 (2).领出符合技术要求的常温溶剂(除锈剂及磷化液)。 (3).配制除锈溶液(磷化溶液)。 A、按溶剂所要求与水的配比,将清水按比例置入相应的池中,除锈AT-106,磷化AT-102。 B、将溶剂加入池中并充分搅拌均匀。 C、检查磷化溶液的PH值达到要求。 (4).仍存有所使用的溶液,操作前应清除浮于溶体表面的油物几赃物,并随时检查,测量溶液的总量,如不够应及时补充等量的清水及溶剂。 (5).将清漂池注满清水,并保持益流状态,以做除锈及磷化后清洗之用。 (6).将需处理的工件运至工作场地,小件物品置于工艺筐内。 2.除锈 (1)处理工件完全浸泡在除锈溶液中,注意工件不能重叠,浸泡时间为15-20分钟。 (2)件从除锈槽取出后,用金属清洗剂擦拭表面残留的污物及酸液,如有微锈用600水砂纸将锈斑打磨干净,如工件受腐蚀严重,锈斑较多,可用锄锈剂锄锈。 (3)经以上处理后的工件置于清水溢流池中清洗,彻底去除浮油及残酸 3.磷化 (1).经除油、去锈、清洗后的工件即可进行磷化处理。将工件完全浸泡于磷化池中,磷化时间为10分钟,注意池中工件不能重叠。 (2).磷化后的工件须在清水溢流池清洗,以清除表面附着物几其它赃物。

(3).磷化和清洗后的工件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一般方式是在阳光下晒干或置于通风处晾干,有时可烘干,即在100℃的烘房内烘烤10分钟。 4.检验 经除油、磷化工艺处理后的工件,不应存在有油物及其它赃物,表面应呈现彩虹或蓝紫色,无黄锈斑。 二 .前期处理自动线工艺 (1)准备 清除池中表面杂物及油物,然后启动设备,观其加热及运转是否正常。 (2)工作‘ 清洗剂温度升至35-40℃,关闭四组加热管,仅留一组继续加热,烘箱温度升至100℃,流水线运行速度调至350转/分。将工件悬挂在生产线上,每个工件应使用两个挂钩,以免工件转动,打开喷淋开关,工件经清洗、磷化喷淋、钝化、烘烤后,取下。 (3)检验 工件清洗后应无油物、锈蚀、沙土等。(如工件锈蚀严重应专门进行除锈处理) (4)结束 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喷淋开关,烘箱电源开关,生产线开关和电源总闸。 三 .喷塑工艺 (1)检查 1.空气压缩机的压力应为0.3-0.5MPa,吹出的压缩空气应清洁、干燥; 2.静电发生器的喷粉室,传送带挂具均应保持良好接地; 3.静电发生器电源输入,输出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 4.喷枪嘴是否堵塞;注意不能以气枪对粉枪嘴部吹) 6.传送带是否有大量粉末剩余,气动带调校表不能超过70P.S.T;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磷化配方中的主要成分 1:新型磷化药剂的种类: 对于新型涂装前处理的磷化药剂来说,一般指的是低温磷化药剂和常温磷化药剂。这两大药剂还进一步分为亚硝酸盐药剂和非亚硝酸盐药剂或内含促进剂药剂和外加促进剂药剂。如果按配方是否含镍盐来分,还可以分为有镍和无镍两种药剂。概括的说,新型磷化药剂是指低温的亚硝酸盐含镍的磷化药剂,低温内含促进剂非镍磷化药剂,常温亚硝酸盐含镍药剂,常温内含促进剂无镍药剂。 2:新型磷化药剂的特点 A:磷化温度低,能源消耗少。这类磷化药剂主要是指磷化温度在35-55度的低温磷化药剂和冬天也不需要加温的常温磷化药剂。 B:低污染,低毒性。这类磷化药剂是指无亚硝酸盐的药剂。尤其是不含亚硝酸盐也不含镍的药剂。当然类似铬离子等污染中的成分也没有。 C:长寿命,低成本。这类药剂是使用寿命长,单耗少,综合成本低的磷化药剂。 D:可以满足新型涂装方式,即可以满足电泳涂装和静电喷涂等新型涂装方式的磷化药剂。 E:操作简便,管理简单。这类药剂的组分少,添加方便,管理简单。 3:新型磷化药剂的基本成分和作用 新型的磷化药剂成分要比普通的中温和高温磷化药剂组分要复杂的多,除了成膜物质外,通常含有促进剂,改性剂,降渣剂,添加剂等多种成分。 成膜物质

A:磷酸二氢锌 新型磷化药剂的主要成分仍然是磷酸二氢锌,碱金属磷酸盐。磷酸二氢锌的制备一般用氧化锌和磷酸反应制得。制取1克的磷酸二氢锌约用锌0.28克磷酸0.8克。在锌系磷化液(粉)中,锌离子的含量对磷化膜的影响较大。一般的说,锌离子的含量高,可以形成更多的结晶核心,可以加速磷化反应。使磷化膜致密,光泽性好。但是锌离子含量过高,磷化膜结晶粗大,膜脆,挂灰,影响涂膜附着力。锌离子含量过低时,磷化膜薄,不利于磷化膜的形成。磷化时间延长。且磷化膜颜色发暗。根据磷化液中锌离子含量的不同,把锌系磷化液(粉)分为高锌,中锌,低锌。对于电泳涂装,主要采用含量在0.3-1.3克每升的低锌磷化液。对于镀锌钢铁工件的磷化主要采用含锌量在0.9-1.1克的低锌磷化液。 B:碱金属磷酸盐, 这类成膜物质主要在磷化液中。常用的碱金属磷酸盐包括碱金属一代磷酸盐,二代焦磷酸盐,多磷酸盐。它使磷酸与金属离子形成磷酸盐,构成磷化膜的成分。碱金属磷酸盐通常在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彩色磷化膜。碱金属磷酸盐所形成的磷化反应,产生的磷化沉渣少。槽液易于管理,使用成本低,但是由于磷化膜薄,耐蚀性较差。 C:磷酸 磷酸是与金属离子形成磷酸盐的成膜物质,其含量过多过少都直接影响磷化膜的质量。磷酸含量过高时,游离酸就会增加,磷化膜易返锈。磷酸含量过低时,槽液的稳定性就会降低,磷化沉渣就会增加。磷化膜发暗,多孔,甚至磷化不上。磷酸在磷化槽液中的含量一般为14-16克每升为宜。磷酸根和硝酸根的比值会直接影响磷化效果。 D:硝酸钙盐 作为成膜物质的硝酸钙盐主要在锌钙系磷化液(粉)中,它的制取一般用碳酸钙与硝酸反应,钙离子的加入,使磷化膜的结晶得到改善。并可以减少磷化前的表调工序。但是钙离子和锌离子的比值在磷化槽液中有个临界值的问题。当钙

磷化作业指导书

高温锰系磷化作业指导书 1、准备工作 1.1设备检查:磷化前对所用磷化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磷化设备是否完好,若有问题应及时排除。 1.2阅读工艺文件和生产指令:接到任务后,应仔细阅读工艺文件和生产指令,按照工艺流程进行作业按排,并保持工艺文件与生产指令的清洁和完整。 1.3原料准备:按照生产指令的要求,根据磷化产品数量的多少,准备相应的磷化原料,尽可能做到磷化原料不浪费。 1.4穿戴和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套和备件,准备磷化作业。 2、作业流程 2.1除油 根据工件表面油污的附着状况及油污的类型进行充分的除油处理。以目视水是否能完全润湿工件表面或用干净的卫生纸擦拭来检查油污是否处理干净,确保工件表面无油污。 2.2水洗 用清水冲洗除油后产品表面的遗留物。 2.3酸洗 因工件表面的氧化物等都会影响工件在磷化时磷化膜的形成和膜的附着能力,所以在工件磷化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酸洗,以完全露出金属基体颜色为酸洗合格。同时在酸洗时注意防止过腐蚀和氢脆现象的发生。 2.4水洗 工件在酸洗后必须再次进行彻底的水洗,以防止酸洗时挂留在工件表面的酸与二价铁离子带入磷化槽中使磷化液的总酸度和铁离子的上升,进而最终影响工件的磷化效果。 2.5表调 将表调剂按千分之三的比例用自来水配制,在常温下将工件放入表调剂溶液中1分钟即可。 2.6磷化 2.6.1磷化液的初次配槽。 a、初次配制时注入一定量的自来水于磷化槽内,按照1:8的比例加入西安南湖新材料研究所提供的RH-7G型高温锰系磷化液A剂于槽内并混合均匀。 b、总酸检测 1)取10ml槽液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稀释。 2)再加3-4滴酚酞指示剂,用0.1N NaOH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所耗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点数,并将检测数据记录在编号为DG/JL/ZL-023的《高温锰系磷化液检测记录表》中。 c、游离酸的检测 1)取10ml处理液到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稀释。 2)加3-4滴溴酚蓝(或甲基橙)指示剂,用0.1N NaOH标准溶液滴定,颜色从黄色到蓝紫色(甲基橙指示剂到橙色)为终点,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毫升数为

磷化工艺规范

本守则适用于钢铁制成零部件喷涂前的磷化处理。 1 材料 a.TG9881-A常温锌系磷化液; b. TG9881-C常温锌系磷化液 2 设备及工具 2.1.设备 a.0.5吨起重设备; b.溶液槽(防酸); 2.2 工具 a.磅称; b.装放工件用支架以及铁框; 2.3 防护用品 a.耐酸长靴; b.耐酸围裙; c.耐酸手套; d.耐酸袖套; e.口罩; f.平光眼镜。 3 工艺准备 3.1 溶液配方 a TG9881-A常温锌系磷化液为2.5%; b. TG9881-C常温锌系磷化液为0.25%; b.水,按脱脂槽容量的70%加水。 3.2 配制及调整:按磷化槽的容量计算好配方的各种用量,加入磷化槽中搅拌均匀。 4 工艺过程 4.1.经表面调整后的工件浸入磷化槽溶液中,工件离溶液不小于200mm,磷化时间5-20min, 并起落2-3次。 4.2 工件自磷化槽中取出,浸入清水槽,用流动水清洗1-2min。并起落2-3次。 4.3 干燥:用冷热风吹干、太阳晒干、烘干均可,最好是烘干。 5 质量检查 a. 磷酸盐皮膜重(厚)1.5-3.5g/m(1-4um); b. 耐硫酸铜点滴:≥15秒; c. 耐3%NacI 浸泡:≥1.5小时; d. 工件表面呈灰色到深灰色,膜层应结晶致密连续均匀; e. 允许轻微水迹,及焊接处结晶不均匀挂白现象。 6 日常管理: 每天检测一次,并按《涂装前处理工艺检测记录单》做好记录。每周打捞一次沉渣,每天上班前按每1000L补加TG9881-C0.3kg计量分次加入,每周分一至二次按处理计算补加补给TG9881-A或化检值计算补给量,总酸度上升1点;游离酸度上升0.2点。补加浓缩剂时最好能用清水稀释后再加入浴液中。 7 注意事项 7.1 工件置入槽中时应离槽底200mm以上。 7.2 磷化液一般使用期二年应重新建槽。 8 检测

锌系磷化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锌系磷化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1、工件磷化后呈有蓝斑 现象:工件部分有紫蓝色点或斑 原因:a.表调槽PH值过低或老化失效 b.皮膜槽促进剂过高 c.皮膜槽游离酸过低 解决:a.添加表面调整剂或更新 b.调整促进剂在要求范围内 c.加皮膜剂或游离酸升值剂(磷酸) 2.涂装后表面粗糙 现象:工件涂装后表面不光滑 原因:a.皮膜太粗、皮膜太厚 b.粉体缘故 解决:a.提高酸比、降低游离酸 b解决粉体原因 3.皮膜不完全 现象:工件表面不完整,有间隙或有无皮膜区 原因:a.脱脂不干净、工件有油斑 b.材质本身不易化成(含有Zn、Al等元素)c.表调老化,PH值过低 d.酸比太高,皮膜化成较薄 解决:a.调整脱脂槽 b.认定钢材种类,尽量改善之 c.添加表调或更换表调 d.升高游离酸,调整酸比 4.脱脂不干净 现象:工件表面有分水、破水等现象(但镀锌、镀铝除外)烤干后有白色亮斑现象或有部分黄色亮斑 原因:a.浓度低于标准浓度范围 b.浓度高于标准浓度范围 c.水洗不干净,工件表面有残留脱脂液 解决:a.添加脱脂剂 b.稀释脱脂槽 c.更换水洗槽 5.表调失效 现象:表面未达到光滑、平整,皮膜化成比较粗糙,生成 不匀 原因:a.表调剂老化,PH值过低 b.表调时间过短 解决:a.添加表调剂或更换 b.延长表调时间 6.磷化液常见问题 a.全酸度过高或过低,对化成不易 b.(1)促进剂过高:生成膜后工件易生锈发黄,有时呈 现斑,沉淀较多,皮膜消耗量大。 (2)促进剂过低:化成不易,时间延长,工件烤干易发黄,有时呈黄斑。 C.酸比是否正常,与促进剂是否协调。 酸比高,促进剂低,反之亦然 7.水痕 现象:在垂直表面产生间隔断2-5mm条纹状的不均匀皮膜 原因:a.材质元素不均匀 b.皮膜浓度过低 c.皮膜化成至水洗槽,间隔太大d.

锌系磷化液制作原理与应用.

锌系磷化液制作原理与应用 一、磷化液的制造原料: 1.一般家庭式作坊所用原料: A.85%磷酸(液体+磷酸二氢锌(粉体+硝酸锌(粉体 B.85%磷酸(液体+40%~98%硝酸(液体+95%氧化锌(粉体或者锌渣或锌灰(固体 注:无效成分约30%。 2.国际标准使用原料: A.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99.7%氧化锌(粉体 B.85%磷酸(液体+68%硝酸(液体+99.99锌锭(金属 注:无效成分约10%。 二、磷化液的国际标准化学组成(总酸度为液体状态: A.磷酸(约20%+磷酸二氢锌(约35%+硝酸锌(约35%+磷酸锌(无效成分约10% B.磷酸(约20%+磷酸二氢锌(约45%+硝酸锌(约35% 注:按《化工产品物性辞典》解释 1.磷酸二氢锌为白色结晶或黏稠状液体,溶于水和酸,水溶液呈酸性。为磷化皮膜剂的主要成分,用于钢铁的防腐蚀。 2.磷酸锌为无色斜方结晶或白色微晶粉末,溶于无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磷酸;不溶于乙醇;水中几乎不溶,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减少。 三、磷化液的制作方法:

1.一般家庭式作坊: 使用瓷缸或塑料桶为反应容器,以人工木棒的搅拌操作。原料用水以井水或自来水。 2.国际标准: 使用不锈钢为反应容器,以机械不锈钢棒的搅拌操作。原料用水为纯水。 四、一般处理物为钢铁时,其反应机构如下: 1.化学反应(化 铁+磷酸(游离酸→磷酸二氢铁(铁分+氢气(气泡 (1 ↓↓ ↓〔促进剂〕↓〔促进剂〕 ↓└→水 (2 └→磷酸铁(淡黄色沉渣 (3 2.皮膜生成反应(成 磷酸二氢锌→磷酸锌(H皮膜+磷酸 (4 铁(离子+磷酸二氢锌→磷酸锌铁(P皮膜+磷酸 (5 〔说明〕钢铁表面与磷化处理液接触,钢铁表面发生溶解,表面附近的磷化处理液中的氢离子减少,PH值由3上升至4.6。其结果引起(4、(5式的化学反应,不溶性的磷酸锌(Hopeite、磷酸锌铁(Phosphophyllite结晶在钢铁表面析出,形成皮膜。 溶解出的铁离子一部分作为皮膜的构成成分被消耗掉,而一部分反应成为铁分留在磷化处理液中,使皮膜的化学生成反应很难顺利进行。为了把这种剩余的铁分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磷化加工处理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磷化 加工处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锌系磷化作业指导书 (一)工艺流程 (二)工艺说明 1.上线预检 1.1目的:保证成品的合格率,降低药剂的损耗,针对特殊工作分批处理,提高生产率。 1.2工艺要求 1.2.1装挂合理,利于清洗液流动、沥干。 2.2.2针对特殊工作宜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2.除油 2.1开槽:除油粉4%,碱性除油剂1-3% 2.1.1除油池温度控制在内45℃左右。 2.2除油槽浓度的检测 2.2.1全碱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纯水,滴入3滴酚酞批示剂,以0.1N H2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刚刚裉去,计所用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槽液点数. 2.2.2除油工作液中全碱度的控制一般为25-35点,碱度在正常值时补充碱性除油剂即可. 2.3操作要求 Ⅰ.每日按处理数量添加,一般根据工件的油污情况进行添加,维持碱度,补充除油剂. Ⅱ.定期清理工作液表面浮油及其它杂物,防止油分子第二次吸附。 3.水洗 3.1目的: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及残留液。 3.2操作条件 流动清水100% 处理温度:常温 控制参数PH值=(酸洗后水洗)5-7,(除油后水洗)7-8 清洗水应该保持常溢状态。 4.酸洗 处理时间以锈腐蚀程度决定,以锈蚀除尽为止,酸槽酸度要求于400-600点之间, 补充硫、盐酸和酸性除油剂,特殊情况下(如夹缝工件处理)使用磷酸等有机酸进行特殊处理。

酸槽酸度的检测:取10ML工作液放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100ML摇匀,再取该溶液10ML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溴酚兰批示剂,用0.1N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消失为止,计所用的标准液毫升V×10就为酸槽的点数。(无容量瓶可直接取1ML槽液进行滴定) 5.表调 5.1目的5.11清除表面粗化效应,提高表面活性均一化: 5.1.2增加表面活性中心,提高磷化速度; 5.1.3细化晶体,提高磷化膜质量。 5.2工作液组成及操作条件 胶钛表调剂:2KG/吨 处理温度:常温 处理时间:1-2分钟 控制参数:PH值8-9 5.3每日用PH试纸检测PH值,控制参数在要求范围内。 使用的过程中,应配合搅拌,若工作液出现沉淀和黄色混浊,且补充仍不能获得理想效果时,应更换槽液。 5.4一般每处理1000平方工件应补充0.5公斤表调剂,每5-7个工作日更新槽液。 6.磷化 6.1目的 Ⅰ.形成一层结晶连续均匀、致密的磷化膜,提供良好的防护底层; Ⅱ.为提供良好的涂装底层创造条件,增强涂层的耐腐蚀性和附着力。 6.2工件液的配制与维护 6.2.1建槽(以一吨槽为例):向槽内注入八成清水,加入50-80公斤磷化液,再将1.5-2KG的中和剂溶解于10升水中,然后再加入槽内(注意加入时应缓慢及配合搅拌),加水至规定水位,确认酸度,调整游离酸到0.8点左右,处理前30分钟加入2KG促进剂(用水冲稀),搅匀。(注:在1吨磷化工作液中加入2KG左右中和剂可降低游离酸度1个点) 处理条件:总酸度:约25-45 游离酸度:0.2-1.2点 促进剂浓度:1.0-3.0点(10ML管测) 时间:6-15分钟左右 6.3参数测定: 总酸度总游离酸度促进剂浓度 ★总酸度: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到粉红色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总游离酸度: 取10毫升处理液于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再滴入3滴酚酞指示剂后,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黄色消失为止.计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促进剂浓度:将U形管注满处理液(磷化工作液),加入1-2克氨基磺酸,迅速有拇指堵上U形管口,倒转U形管,让氨基磺酸倒流到U形管另一端后,再倒转回来,观察U形管中所冒的气泡体积毫升即为促进剂浓度值.

锌系磷化工艺控制手册

锌系磷化工艺控制手册 、控制的重要性 常温磷化工艺的各种制剂虽具有许多独特优点,但由于生产过程中影响磷化的各种因素都处于动态,切不可忽视对其工艺管理和控制。切实做好管理工作,把槽液工艺指标控制在某一规定范围内,这对建立平稳的磷化工艺状态延长槽液使用寿命,稳定处理质量,降低制剂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艺流程 出水进水出水进水出水进水 工件运行方向各工序参数表 说明:工件除锈工序在线外完成或工件无锈时,可省略“五、六、七、八、九”工序。喷淋式或喷浸混合式的工艺流程,使用的脱脂粉会不同。 三、控制指标 1.预脱脂:游离碱度(FA ):25-40 点 2.主脱脂:游离碱度(FA ):25-40 点

3.除锈:总酸450-650 点4.表调:PH 8-9 5.磷化:总酸(TA):25-35 点游离酸(FA):0.7-1.8 点促进剂(AC ):2.5-4.0 四、脱脂目的 1.利用脱脂剂对油脂污物的皂化、湿润、乳化、渗透、卷离、分散和增溶等作用对其去除,以得到清洁表面以利于磷化与涂装。 2.配制方法 1000 升(1t)槽为例、先加入1/2槽左右清水、然后加入脱脂粉N281和脱脂剂T281各50Kg,边加边 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再加水至规定体积搅拌均匀即可。 3.管理措施脱脂槽处理工件后浓度会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测和添加,脱脂槽表面油污应及时排除,底部沉渣也要定期清除,另外,脱脂剂经大量处理工件后,槽液变黑污,脱脂力减弱,而呈老化状态,即使附加脱脂剂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此时应更新槽液。 4.检测方法 游离碱度(FA ):用移液管吸取10mlL 脱脂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用0.1N H2SO4 标准溶液滴定,由红色变为无色时为终点,所消耗滴定液体体积数即为游离碱度的点数。 五、脱脂后水洗 一般采用两道水洗,并且采用溢流水洗,为确保工件表面冲洗干净,水洗槽应定期更换清水,水洗槽PH 应保持在7-8 之间,水洗目的是清洗掉工件上残留脱脂液及其它污物,避免脱脂残液及污物影响磷化。 六、除锈 1 .工件有锈或油污较重需过酸洗,酸洗的时间随工件情况而定,一般为将锈除干净即可。可采用硫酸、盐酸、磷酸中的一种或混 合酸。 2.配制方法 1000 升(1t)槽为例、先加入1/2槽左右清水、然后加入计算量的酸,边加边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再加水至规定体积搅拌均匀即可。 3.管理措施除锈槽处理工件后浓度会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测和添加,长期使用后,除锈槽中金属离子会达到一定浓度,而呈老化状态,即使添加酸也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此时应更新槽液。 4.检测方法 总酸度(TA):用移液管吸取10ml工作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5滴,用0.1N NaOH标准 溶液滴定,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为终点,所消耗滴定液体体积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 七、酸洗后水洗酸洗后水洗一般用两道水洗,并且采用溢流水,其目的为除去残留工件上的酸液,水洗槽应定期更换清水,水洗槽PH 值保持在6-7 之间。 八、中和 酸洗后需中和,其目的为中和水洗未完全洗净的残留酸,槽液的PH值保持在9-12。 九、中和后水洗一般采用两道水洗,也可采用一道水洗,并且采用溢流水洗,为确保工件表面冲洗干净,水洗槽应定期更 换清水,水洗槽PH 应保持在7-8 之间,水洗目的是清洗掉工件上残留碱液及其它污物。 十、表面调整 1.表调目的可消除碱性脱脂或酸性除锈对金属表面晶格破坏而造成的磷化粗化效应,细化磷化膜,加速磷化膜形成。 2.配制方法 以1000 升(1t)槽为例,先加入2/3槽清水后,慢慢加入HG-10胶肽调整剂2Kg搅拌均匀,测定PH值符合规定指标即可。 3.管理措施 严格控制表调液PH值8-9,防止碱液、特别是酸液混入,平时每日少量添加,一般每周更换槽液一次。不够加表调,当表调添加量够而PH值仍偏低时,添加中和剂少量,使PH值调至正常范围。 十、磷化 1.磷化目的 金属与磷酸,磷酸盐和其它催化剂等配制成的磷化剂而发生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非金属的磷酸盐膜能显著提高金属工件涂装的附着力,成倍提高抗腐蚀力。 2.配制方法 以1000 升(1t)槽为例,先加入2/3槽清水后,加入RT-1磷化剂50Kg-80Kg左右搅拌,并添加G131 促进剂2-5Kg,加

钢铁的磷化处理

钢铁的磷化处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磷化处理技术。磷化是指金属在酸性磷酸盐溶液中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膜,以提高金属的耐蚀性和金属与涂层间的结合力。本文在介绍了中温、高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两种种磷化工艺和配方,针对工件在磷化处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改良实验。本文致力于研究一种性能全面的钢铁中温、高温磷化工艺,且通过对磷化膜的性能的检测,探讨了磷化液主要成分和磷化工艺条件对磷化膜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磷化液高温磷化中温磷化酸度 前言 钢铁零件在含有锰、铁、锌、钙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方法,叫做磷化处理(或磷酸盐处理). 由于反应生成的磷化膜和基体结合牢固,且有微孔结构,所以具有良好的吸 附性能,大量用做涂料底层。另外,磷化膜还有良好的润滑性,电绝缘性和耐蚀性,使其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船、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和家用电器等领域。我国磷化技术起步较晚,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在磷化技术的复配、机理研究等方面也获得了可喜的进步,从而大大提高了磷化膜的耐蚀性及漆膜的配套性。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磷化产品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即不但希望它性能 优良,更希望它能满足社会的环境要求、人们的健康要求及经济要求。所以,无毒环保、低成本,高性能就成为近些年磷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这些研究领域里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推出了大量的适于各 种材料的磷化配方。 钢铁的磷化用途很广,如防腐、油漆底层、冷加工润滑、减摩、电绝缘等。目前,用于生产的磷化处理方法有:高温、中温、低温的磷化处理,四合一磷化处理等.磷化的主要目的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作用。本实验主要对中温,高温磷化做了一系列研究。 基本原理 1、磷化的定义 将钢铁、铝、锌及镀锌钢板等在某些以酸式磷酸盐为主,同时含有多种复合添加剂的溶液中经过化学处理,在固体材料或零件的表面上生成一定厚度以磷酸盐为主要成分,难溶于水的覆盖层,这种化学处理工艺过程称为磷化。 2、磷化膜的外观及组成 (1)外观:磷化膜的厚度为5—20um,由于基体材料及磷化工艺的不同可由深灰到黑灰色,特殊工艺可实现纯黑色、红色及彩色 磷酸盐转化膜外观呈灰色或黑色,是有一系列大小不同的晶体所组成,在晶体的联结点上形成细小裂缝的多孔结构。经过填充、浸油或涂漆处理后,在大气

钢铁磷化实验报告

钢铁的磷化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钢铁磷化的原理与工艺,主要根据化学实验的结果,以及对成品的检测,阐述了这一机理,论证了磷化对钢铁表面的改性作用,得出了磷化对钢铁性能改进的重要性。 关键词:原理 工艺 除锈 磷化膜 引言 :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己有9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广泛应用时期。 磷化膜用作钢铁的防腐蚀保护膜,最早的可靠记载是英国Charles Ross 于1869年获得的专利(B.P.No.3119)。从此,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磷化处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磷化广泛应用于防蚀技术,金属冷变形加工工业。二战前后时期磷化处理技术重要改进主要有:低温磷化、各种控制磷化膜膜重的方法、连续钢带高速磷化。当前,磷化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围绕提高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省 能源进行。 一、 磷化原理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进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称为磷化。也就是说,磷化处理是在锰、铁、锌的磷酸二氢盐与磷酸组成的溶液中进行的。金属的磷酸二氢盐可用通式242)(PO H M 表示。在磷化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434 242)(PO H MHPO PO H M +↓→ 432434 )(3PO H PO M MHPO +→ 或者以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 - + +↓+↓→+H PO M MHPO PO H M 5)(342434 422 当金属与溶液接触时,在金属/溶液界面液层中+ 2M 离子浓度增高或+H 离子 浓度降低,都将促使以上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向生成难溶磷酸盐的方向移动。由于铁在磷酸里溶解,氢离子被中和同时放出氢气: ↑ +=++ + 222H Fe H Fe 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磷酸盐在金属表面沉积称为磷酸盐保护膜,因为它们就是在反应处生成的,所以与基体表面结合得很牢固。 从电化学的观点来看,磷化膜的形成可认为是微电池作用的结果。在微电池

酸洗磷化作业指导书

酸洗磷化作业指导书 1.0适用范围: 适用于酸洗磷化作业过程. 2.0材料准备 2.1材料数量:棒材,20-30根/次;盘材,1吨/次。 2.2材料表面处理 棒材:将材料表面的油污、污物擦拭干净备用; 盘材:将材料表面的灰尘、污物吹净备用。 2.3材料的防护: 化工材料:是否专人负责管理,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要防止丢失、损坏、污染、高温日晒、雨淋等。 金属材料:防止生锈,潮湿、磕碰、划伤等。 3.0设备及工装准备: 3.1天车:检查天车运行是否平稳,可靠,开关是否灵敏,电机是否正常、钢丝绳油污缠绕机其他影响安全使用的隐患; 3.2吊具及锁具:检查吊具索具是够牢固,有无裂纹、断裂、严重磨损、变形、紧固件松动等影响吊装安全的缺陷。 3.3电器及加热设备:空开、漏电保护器等电器件动作是否可靠、热电耦是否有效、精度是否合格、接地是否可靠、加热管的接线及工作是否可靠、三相电压及电流是否平衡。加热过程中池区周围要设有明显的防触电警示标示。 3.4水泵:工作是否正常,压力和出水量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防酸泵工作是否正常。 3.5水池:水池内的液面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漏液现象,托料架是否有明显变形或开裂,是否有影响使用的其他缺陷。 3.6环境:工作时是否通风良好,人员防护器具是否有效,是否在就近有干净的水源供人员防护清洗用水,停工时的水、酸、电的防护措施是否有效。以上工作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生产。 4.0操作步骤 4.1酸洗 4.1.1配制酸洗液 4.1.1.1酸洗液浓度要求一般为20﹪. 4.1.1.2在夏季可在18﹪,如果挥发严重,可适当加入酸雾抑制剂,如果腐蚀速度过快,可适当加入缓释剂。 4.1.1.3方池酸洗液底部至液面的最终高度为1.65~1.7米; 4.1.1.4长池酸洗液底部至液面的最终高度为0.45?0.5米; 4.1.1.5分别根据盐酸进货时的浓度确定在方池和长池中浓酸和清水的比例,盐酸浓度的测定方法见本节4.1.2。 4.1.2首次配制时:先将淸水注入酸洗池,达到需要的高度后,将浓盐酸注入

前处理作业指导书

前处理(磷化)作业指导书 REV :A01 文件编号: 一、 范围 用于指导材料为冷轧钢或镀锌钢板的工件喷涂前进行磷化处理,及规范磷化处理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适用于光荣机电(深圳)有限公司喷涂工场的作业指导及质量控制。 二、 工艺设备及流程 前处理设备包括脱脂、弱脱脂、水洗、酸洗、表面调整、磷化、热水洗、油水分离、磷化沉渣等11个槽子;还有供水系统、排污系统、抽风系统、燃烧机、排烟系统、输油系统、输送系统、操作电控柜等。完成除油、水洗、酸洗、表面调整、磷化等工序,各工序均采用浸渍作业,适用于钢件表面磷酸锌处理。此外,设有水份烘干炉,用于磷化处理后水份烘干,采用辊导输送机的辊子带动工件进出烘炉。 根据公司设备情况,前处理工艺流程为: (1) 冷轧钢板类 脱脂 (弱脱脂 )第1水洗 第2水洗 酸洗 第1水洗 表面调整 磷化 第3水洗 水份烘干 (2) 镀锌板类 脱脂 第1水洗 第2水洗 表面调整 磷化 第3水洗 热水洗水份烘干 三、 处理工艺表: 水份烘干炉的烘干温度设定为150℃±5℃,烘干时间:根据工件情况设定为15-30 分钟。对油水分离槽,控制温度为70-80℃。

四、操作规范 1.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前处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注意操作安全。详细参见《前处理操作规程》 2.操作前应按设备点检记录表点检设备,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担当或设备维修人员。 3.操作过程注意,用电葫芦起吊工件吊框要平稳,注意不能撞碰槽壁。 4.按零件批次记录水份烘炉温度和烘干时间,并保存以备查验。 5. 磷化后至喷涂的时间间隔不能大于24小时,若超过24小时,应重新磷化处理。 6. 磷化后待喷粉的零件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严禁赤手触摸。 8.对前处理槽液成份和药液浓度必须进行控制,使各槽液调整到控制范围,并作好槽液管理记录,对化验结果低于工艺规定值,必须补充化学处理剂。 各槽液控制工艺参数见上表:

锌系磷化液配方成分分析、技术研发、磷化机理及工艺流程

锌系磷化液成分分析、配方研发、磷化机理及工艺流程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锌系磷化液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锌系磷化液广泛应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金属表面脱漆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金属表面处理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磷化是金属材料防腐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给基体金属提供防腐蚀保护、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及在金属加工中起减摩润滑作用等。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化膜处理。工程上应用主要是钢铁件表面磷化,但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钢铁表面涂装前处理工艺指脱脂(除油)、除锈、表调、磷化。然而由于工件表面的状况不同,则生产工艺也有所不同,有的工艺中没有脱脂或没有除锈工序,有的工艺则没有表面调整工序,但磷化工序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在涂装处理过程中,如果不清除油脂、氧化皮和锈层,不进行磷化处理,直接进行涂漆和静电喷涂,就会使钢铁表面的涂层产生脱落,失去了涂装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金属加工业、薄板加工业、石油行业及汽车、自行车、高低压开关柜、防盗门、铁路等制造业普遍采用的是中、高温磷化,存在着操作不方便、能源和材料消耗大、调整频繁、成膜不均、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常温磷化已成为国际磷化行业的必然和研究课题。常温磷化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能

源消耗,还可以解决操作不方便、材料消耗大、调整频繁、成膜不均、成本高等问题。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二、磷化机理 2.1磷化概念 磷化液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如zn(h2po4)2以及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加速剂主要起降低磷化温度和加快磷化速度的作用。作为化学加速剂用得最多的氧化剂如no3-、no2-、cio3-、h2o2等。磷化是金属与稀磷酸或酸性磷酸盐反应而形成磷酸盐保护膜的过程。 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 把金属放入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方法,叫做金属的磷酸盐处理。磷化膜层为微孔结构,与基体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润滑性、耐蚀性、不粘附熔融金属(sn、al、zn)性及较高的电绝缘性等。

生产作业指导书(0001)

生产作业指导书.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作业文件 生产作业指导书 01 —QC—09

A0 :编制:号版 2002 编制日期:审核: 年7日月252002 批准:生效日期:月年8日1 成都市第一预应力钢丝有限公司 一、钢丝生产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让生产操作人中清楚、明确、了解和掌握各工序及岗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确保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 2 适用范围 适用与本厂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工艺、技术、质量的控制。 3 职责

3.1技术部提供有生产中适用的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工装模具等相关文件,负责对工艺流程方案的制定。 3.2生产部提供相关的《生产作业指导书》及《生产命令单》。 3.3质管部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检验标准,与成品验收标准。 3.4各岗位人员按工艺流程,《生产指导书》严格执行。 4 工作程序 4.1组批投料操作过程 4.1.1组批投料的原则是根据《原料的材质书》,并经质管部检验确认无误的合格原料后,按同一批号或炉号钢号、规 格投料生产。 批号或炉号堆放等,班组长有责任检验原料的表面质量 4.1.2. 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生产部负责人。具体参照《生产命令单》与《生产投料单》。 4.1.3酸洗前的准备:破线,即剪断多余的打包带,只留有一根据绑腰线,使盘条均匀散开,并在绑腰线上挂上标牌。4.1.4酸洗—磷化—皂化。具体参照《酸洗、磷化、皂化操作过程》。 4.1.5皂化后钢丝的堆放:班组长负责对皂化后钢丝的堆放,应分钢号、批号或炉号、规格堆放,避免混钢混炉。

4.16钢丝拉拔前的准备:班组长负责选择润滑剂、模具等 拉丝用具。在收线架上应先挂上同一批号,规格的标识。 4.1.7拉拔至稳定化处理时的半成品,应注意收线架上的标牌是否与钢丝批号或炉号、钢号相符。 4.1.8班组长对投料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应做出及时处理,处理不了时立刻上报生产部负责人。 4.1.9质检员严格按照生产过程中的“三检一查”制度执行,不得随意折扣其检验次数。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进行检验,再挂上相应的标识,注明有强度、延伸等数据。不合格品参照《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4.1.10稳定化处理按同一批号或炉号、规格进行批量处一,处理前放线架上必须有原料厂家的标牌和质检员的检验标牌,方可投料。 酸洗、磷化、皂化操作过程:4.2. 工艺:酸洗—高压水冲洗—磷化—高压水冲洗—皂化—干燥4.2.1酸洗前的准备:班组长检验原料的批号或炉号、规格和表面质量等,如有异常情况,即使通知生产部负责人。 4.2.2剪断打包带,留有一根据绑腰线,绑腰线上必须挂上厂家的标识。 4.2.3酸洗:室温下,在盐酸池中浸泡15分钟左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用钢丝搅动酸池,以便加快酸洗速度,做到无

锌系磷化液配方成分分析、技术研发、磷化机理及工艺流程

锌系磷化液?成分分析、配方研发、磷化机理及?工艺流 程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锌系磷?化液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锌系磷化液?广泛应用于?金属表面处?理,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 ?破译技术,专业从事金?属表面脱漆?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 包服?务,为金属表面?处理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磷化是金属?材料防腐蚀?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给基体金属?提供防腐蚀?保护、用于喷漆前?打底、提高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及在金属加?工中起减摩?润滑作用等?。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化?膜处理。工程上应用?主要是钢铁?件表面磷化?,但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钢铁表面涂?装前处理工?艺指脱脂(除油)、除锈、表调、磷化。然而由于工?件表面的状?况不同,则生产工艺?也有所不同?,有的工艺中?没有脱脂或?没有除锈工?序,有的工艺则?没有表面调?整工序,但磷化工序?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在涂装处理?过程中,如果不清除?油脂、氧化皮和锈?层,不进行磷化?处

理,直接进行涂?漆和静电喷?涂,就会使钢铁?表面的涂层?产生脱落,失去了涂装?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的金?属加工业、薄板加工业?、石油行业及?汽车、自行车、高低压开关?柜、防盗门、铁路等制造?业普遍采用?的是中、高温磷化,存在着操作?不方便、能源和材料?消耗大、调整频繁、成膜不均、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常温磷化已?成为国际磷?化行业的必?然和研究课?题。常温磷化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解决?操作不方便?、材料消耗大?、调整频繁、成膜不均、成本高等问?题。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二、磷化机理 2.1磷化概念? 磷化液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盐,如zn(h2po4?)2以及适量?的游离磷酸?和加速剂等?。加速剂主要?起降低磷化?温度和加快?磷化速度的?作用。作为化学加?速剂用得最?多的氧化剂?如no3-、no2-、cio3-、h2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