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农药残留检测及控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叫农药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药残留现状及种类

1.1 农药残留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农作物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2010年1 月25 日至2 月5 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豇豆产地收购价与销售批发价均出现大幅下滑。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常常被进口国当作借口阻挡在门外,不仅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或下降,引起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安全要求很高,从2000 年起,欧盟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颁布了更严格的标准,从2006 年5 月29 日开始,在日本市场流通的生鲜食品就适用肯定列表制度,一棵白菜要检测20个项目,最多的一种农产品要检测50个项目,合格后才能通关[1]。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的作用,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

残留极少量的农药,长期食用或接触这种带有残留农药的农副产品对人畜所产生的毒性,称之为残留毒性,简称残毒。有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需几年,甚至10 多年方能消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国家之一,历史记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当前我国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十分普遍且比较严重,几乎遍及各地各类作物,例如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等作物品种,都能普遍检出。下面以残留比较严重的蔬菜和水果为例,说明农药残留的现状。

蔬菜和水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却是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案例。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连作面积大幅度提高,温室、大棚等种植面积较快增长,这些都为病虫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水果的生长期越来越短,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蔬菜水果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一方面,目前农村基本上仍然以小面积家庭式种植为主,防治病虫害的手段和方法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种植户缺乏知识素养和整体意识,为了确保农产品收入的稳定,随着蔬菜、水果病虫害的逐渐加重以及超剂量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和范围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2]。

1.2 农药残留的种类

1.2.1 有机氯农药残留

有机氯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2cides,OPPs)具有高残留性。我国虽已停用很久,但有机氯农药杀虫效果好、价格低,所以部分发展中国家仍广泛应用。有机氯脂溶性强,不易水解和降解,非常稳定,聚集于人体脂肪,在自然和食物中能长期残留,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 年才能复原。果蔬、粮、谷、薯、茶、烟草都可残留有机氯,禽、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污染率高于植物性食物,而且不会因其贮藏、加工、烹调而减少,很容易进入人体积蓄[3]。

1.2.2 有机磷农药残留。

有机磷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2cides,OCPs)的发展较有机氯农药晚一些,是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农药品种。它具有品种多、防治对象多、应用范围广、使用方式多、在环境中降解快、残毒低等特点。我国有机磷农药使用已有近40 年的历史,已生产的品种近40个,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年产量均在1万t 以上。有机磷不稳定,挥发性强,在自然环境下容易分解,进入生物体内易被酶分

解,故不污染环境,在食物中残留时间也短,因此慢性中毒少,急性中毒多。有机磷是神经毒物,人们吃了施用有机磷农药的果蔬或茶叶、薯类、谷物等,可能发生肌肉震颤、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

1.2.3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carbamatepesticides)是继有机磷类农药之后发现的一种新型农药,也是我国目前使用量较大的杀虫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各种农作物。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西维因、呋喃丹和速灭威等。此类农药具有分解快、残留期短、低毒、高效和选择性强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品种相继被不同国家禁用或者限制使用,以及抗有机磷类农药的昆虫品种的日益增多,氨基甲酸酯类药的使用量正逐年增加[4]。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克服了有机氯类农药高残留和有机磷类农药的耐药性的缺点,具有分解快、残留期短等特点,但降解产物通常具有与母体化合物相同或更强的活性,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后,其代谢产物常常残留在土壤及水体中[5]。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人体的急性毒作用与有机磷类农药相似,抑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功能,造成组织内乙酰胆碱的蓄积而中毒[6] 。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开始关注此类农药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问题,研究较多的是西维因的致畸作用。据报道,该类农药对某些动物可表现出致畸性,例如狗在全部妊娠期每日摄入超过 3125mg/kg的西维因可导致畸胎,每日摄入量大于300mg/kg对小鼠也有致畸性。另外,在致癌作用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乙基氨基甲酸酯可引起小鼠和大鼠的肺肿瘤,但这类农药对人能否致癌尚未确定[7]。

1.2.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ethroidpesticides)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杀虫剂,常见的菊酯类农药有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该类农药是模拟天然菊酯的化学结构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大多以无色晶体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为较粘稠的液体[5],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生物降解性等特性。人类短期内接触大量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后,轻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重者表现为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肌肉跳动、甚至抽搐和昏迷等症状。由于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和贝类等水生动物毒性较大,一些国家已对其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对在农作物、食

品和环境基质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分析非常重要[8]。

2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 样品前处理技术

2.1.1 溶剂萃取(LLE)

液体样品最常用的萃取技术之一是溶剂萃取,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分配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的目的,通常又叫做液-液萃取。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和液-气萃取(溶液吸收)。现在的液-液萃取技术已经发展到连续萃取和逆流萃取,有利于处理含有低分配系数物质的样品;微萃取技术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和减少溶剂用量;萃取小柱技术模仿了传统的液-液萃取技术,而且使样品收集变得非常容易,同时避免了样品乳化问题;在线萃取和自动液-液萃取等方式能够减小人为误差,有利于处理大体积样品。

2.1.2 固相萃取(SPE)

固相萃取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使其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与液—液萃取等传统方法相比,固相萃取具有如下优点:高的回收率和富集倍数;使用的高纯有毒有机溶剂量很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分离富集方法;无相分离操作,易于收集分析物组分,能处理小体积试样;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应用固相萃取可以分析食品中有效成分或有害成分,以及环保水样中各种污染物等。

2.1.3 固相微萃取(SPME)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在固相萃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样品量少、无需萃取溶剂、适于分析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物质、重现性好等优点。影响固相微萃取灵敏度的因素很多,但萃取头涂层种类和厚度最为关键。SPME在食品与生物样品上应用日趋增加,如酱油中氯丙醇的检测和血液中有机氯化合物的检测等[9]。

2.1.4 微波萃取技术(SAE)

微波萃取技术是一种萃取速度快、试剂用量少、回收率高、灵敏以及易于自动控制的前处理技术。它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对物料中目标成分进行选择性萃

取。微波萃取是将样品放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样品杯中,加入萃取溶剂后将样品杯放入密封好、耐高压又不吸收微波能量的萃取罐中。由于萃取罐是密封的,当萃取溶剂加热时,由于萃取溶剂的挥发使罐内压力增加。压力的增加使得萃取溶剂的沸点也大大增加,这样就提高了萃取温度。同时,由于密封,萃取溶剂不会损失,也就减少了萃取溶剂的用量。微波加热过程中萃取温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萃取效率。

2.1.5 衍生化技术(derivatization)

衍生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中难于分析检测的目标化合物定量转化成另一易于分析检测的化合物,通过后者的分析检测对可疑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衍生化的目的有以下几点:将一些不适合某种分析技术的化合物转化成可以用该技术的衍生物;提高检测灵敏度;改变化合物的性能,改善灵敏度;有助于化合物结构的鉴定[10]。

2.2 检测方法

2.2.1 色谱法

2.2.1.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是一类分离分析方法,它是根据分析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并将分析物质的浓度转换成易被测量的电信号,然后送到记录仪记录下来的方法。由于其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且作为有机磷农药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目前已成为最典型、应用最广的分析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气相色谱应用于农药和药物残留分析以来,大大提高了农药和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水平。常用的检测器主要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 P D)、氮磷检测器(N P D)、电子捕获检测器(E C D)等[11]。

2.2.1.2 气相色谱-质谱法(G C-M S)

G C-F P D和G C-NP D法虽然以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但当遇到组分不明的干扰物与被测物的色谱峰相重叠或两者的保留时间非常接近时,则难以判断。而G C-M S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它既有气相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又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达到同时定性、定量的目的,在农药代谢物和降解物检测方面具有突出优点。李润岩[12]等用顶空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 S-S P M E-G C/M S)技术测定了草莓中二嗪农、倍硫磷、杀螟硫磷、乙基对硫磷和乙硫磷5种有机磷农药,优化了萃取条件和气质联用条件,检出限为5.2~10.7μg/kg,可以满足水果农残检测的要求,并拓展了此技术的应用范围。陈明[13]等建立了G C-M S测定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量在0.01~0.04 mg/L之间,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并建立了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在G C-M S上得到很好分离的分析方法,解决了只以保留时间定性时出现结果假阳性和保留时间重合的问题。

2.2.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是在高压条件下利用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的差别进行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法对于一些热不稳定、极性很强、分子量较大和离子型农药或代谢产物的检测有一定难度,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条件相对温和,在这些残留物的检测上就显示了其优越性。

2.2.1.4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 P L C-M S)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通过一种内喷射式和粒子流式接口技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联接起来的检测方法,其原理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类似。潘见[14]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菠菜中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表明,13种有机磷类农药的定量限均小于9.0μg/kg,显著低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限量。

2.2.1.5 毛细管电泳法(CE)

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eresis)具有分离效率高、快速、运行成本低、样品用量少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电泳毛细管色谱(MECC)非常适用于那些难以用传统的液相色谱法分离的农药残留分析,分离度好,检出限低。阙木旺[15]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KC)技术对氧乐果、乐果、敌百虫这三种有机磷农药进行分离,它们的检测限分别为0.11μg/ml、0.06μg/ml、0.1μg/ml,效果显著。

2.2.2免疫检测方法

免疫测定(Immunoassay, IA)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方法,该法应用范围极为普遍(任何生物只要能获得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即可用免

疫测定进行检测)。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的免疫分析技术主要有放射性免疫分析(R I A)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其中,ELISA发展较快,现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农药残留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美国化学会(A O A C)已经将免疫分析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同时列为农药残留分析的三大支柱技术。Yan Liu[16]等发现一种D12-B5单克隆抗体在检测甲基对硫磷、毒死蜱、倍硫磷、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并且检测效果良好。

2.2.2.1酶联免疫分析(ELISA)

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上作为一种试剂来检测标本中有无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的一种分析方法。加入某种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物,加入该酶的底物,酶催化底物生成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待检物的量有关,根据反应颜色的深浅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与标准曲线相比,即可得出样品中农药的含量。

Kim等人利用特异性最高的血清,建立了检测甲基对硫磷的间接竞争EL ISA,其IC50是614ng/mL,检测下限是012ng/mL;利用酶标试剂还建立了检测甲基对硫

磷的直接竞争EL ISA,其IC50是315ng/mL,检测下限是013ng/mL;除了在间接竞争EL ISA中与对硫磷和对氧磷以外,抗体对其他有机磷农药的交叉反应可忽略不计[17]。Brun等人建立并优化了检测毒死蜱的间接竞争EL ISA 和直接竞争EL ISA; 直接竞争EL ISA的检测限是013ng/L, IC50是271ng/L,动态范围为4–16 474ng/L; 间接竞争EL ISA 的检测限是0107ng/L, IC50是7ng/L,动态范围为014- 302ng/L;增强样品的回收率可达109%[18]。

Watanabe等人利用抗血清R23建立了检测杀螟硫磷的间接竞争EL ISA,在最佳条件下,定量检测的工作范围为1-9ng/mL,检测下限0.13ng/mL, IC50为

6ng/mL;抗血清R23对含有32甲基242硝基酚基团的扑灭松和32甲基242硝基酚具有很高的交叉反应,对其他复合物的交叉反应可忽略不计;在4种水样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杀螟硫磷后,与等体积的抗血清溶液混合,直接检测混合溶液中杀螟硫磷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5.9%,平均变异系数为10.9%[ 19]。Shim等人建立了一种检测苯硫磷的间接竞争ELISA,其IC50为516ng/mL,检测下限814ng/mL (以20% 抑制率计算) ;利用半抗原- 酶复合物建立了检测苯硫磷的直接EL ISA,

其IC50为516ng/mL,检测下限为0.19ng/mL (以20%抑制率计算) ;除了在直接EL ISA中对乙基对硫磷以外,抗体对其他有机磷农药的交叉反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增强样品中的苯硫磷回收率经间接ELISA测得为37%-164%[20]。

此外,农药的多残留免疫检测是针对一类农药同系物的共性结构来设计和合成通用半抗原,从而制备得到对于特定的一类(或其中几种)化合物都具有识别和检测能力的通用结构抗体,即具有广谱特异性( broad specificity)的抗体,利用抗体和抗原建立能检测农药多残留成分的EL ISA[21]。Alcocer等人使用反-4-磷酸2-丁烯酸( trans-4-phosphono-2-butenic acid, TPB)作为类属半抗原,制备了抗有机磷农药广谱特异性抗体;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优先结合含有不饱和二乙基2磷酸官能团的有机磷农药,对含有相同数量的硫代磷酸酯或二甲基官能团的有机磷农药的结合力弱于含有不饱和二乙基2磷酸官能团的有机磷农药;在间接竞争EL ISA中,将与抗体亲和力较低的包被抗原固定于EL ISA板的孔底时,检测限可以提高20倍,并讨论了TPB 作为一种类属半抗原的潜力[22]。

2.2.2.2荧光偏振免疫检测

EL ISA具有很多优势并且能直接检测样品,其检测限可与仪器分析方法的检测限相比,甚至更低,但EL ISA是一种非均相的检测方法,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分离游离的分析物与结合抗体的分析物,还需要多次的冲洗步骤。而均相免疫检测较为简单和快速,不需要分离和冲洗步骤。FP IA属于均相免疫检测,它是基于游离和结合物中荧光标记物的偏振程度差别来达到检测目的。在该技术中,游离的和标记的分析物竞争结合一种特异性的抗体。游离的分析物快速旋转,发射的光发生轻微程度的偏振;抗体2标记物复合物具有很高的分子质量( > 150 ku) ,因此,它旋转慢,导致其发射的荧光具有很高程度的偏振。游离的分析物与标记物添加至系统中竞争结合抗体,导致偏振程度降低和检测曲线的单调下降。通过与标准曲线对照,即可得出农药的含量[21]。

Kolosova等人在一种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检测甲基对硫磷的FP IA,检测甲基对硫磷浓度的动态变化范围为25-10 000μg/kg,检测限为15μg/kg;将蔬菜、水果和土壤样品的甲醇提取物稀释10倍用于分析,增强样品中的回收率为85% -110%;无需复杂的处理, FP IA即可用于食品和环境样品中甲基对硫磷的检测[23] 。

2.2.3酶抑制法

酶抑制技术(Enzyme Inhibition)是利用有机磷等类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用于分析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的技术。该法无须昂贵的仪器,操作简便快速,但灵敏度较差,重复性、回收率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速测卡、快速检测仪都是依据此技术研究开发的。Akkad R[24]等使用三种酯酶分析有机磷农药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2.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法(Biosensor)是利用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作为与能量转换器紧密配合的紧密部件, 能够对特定种类的化学物质或生物活性物质进行选择性和可逆响应的分析装置。Pogacnik[25]等用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作为敏感材料,做成了光热生物传感器,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测定,其结果与G C-M S检测结果一致。N o g u e[26]用一种固化了醛脱氢酶的酶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其最小检出量为9ng/kg,而传统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400ng/kg。

3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但随着各种农药的持续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依旧是引起广泛关注的课题。针对食品中农残的分析,SFE、MSPD等一些新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将受到青睐的同时,创建高效、简单、快速的色质联用为主的在线分析技术将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将向更快、更准、更环保的方向开发和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必将随之而不断提高,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会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各种食品中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雅宁.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分析及控制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10,6(3):354,356

[2]李翠.农药残留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71-172.

[3]姚健仁,郑永权,董丰收.理性认识化学农药[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6):1-5.

[4]程滢,陈军,薛锐. 高效液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定水中氨基甲酸酯[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 (4) : 148 - 149.

[5]陈宗保. 土壤中有机农药残留分析及有机磷农药降解行为研究[D ]. 南昌:南昌大学, 2006.

[6] 侯芳菲.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 , 2008 (2) : 32 - 35.

[7]崔伟伟,张强斌,朱先磊.农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暴露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 883 - 884, 889

[8]沈崇鈺,沈伟健,蒋原等.气象色谱-负化学原质谱联用法测定菊酯类农药[J]分析化学,2006(11):36-40.

[9]张志恒.农药残留检测与质量控制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9.156-159.

[10]吴艳艳.食品安全现状及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80

[11]李垚辛,董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2010,(4):13-15.

[12] 李润岩,原现瑞,李挥,等.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快速测定草莓中5种有机磷农药.食品科学,2009,30(14):191-193.

[13] 陈明,梁春穗,李少霞,等. 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测定的G C和G C-M S分析技术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83-85,142.

[14] 潘见,夏潇潇,杨毅,等. 菠菜中1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食品科学,2008,29(4):318-320.

[15]阙木旺. 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有机磷农药的研究.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0:129-134.

[16]Yan Liu, Yang Lou, Dan Xu, et al. Produc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forclass-specific determination of

O,O-dimethyl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and effect ofheterologouscoating antigens on immunoassay sensitivity.Microchemical Journal, 2009,93(1):36-42.

[17] Kim M J, Lee H S, ChungD H, et al1 Synthesis of hap2tens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and development of enzyme -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for parathion -methyl [ J ]1 Anal Chim Acta, 2003, 493: 47 – 621.

[18] Brun EM, Garcés - GarcíaM, Puchades R, et al1 High2ly sensitive enzyme -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chlorpyrifos1 App lication to olive oil analysis [ J ]1 J Agric Food Chem, 2005, 53 (24) : 9 352 - 9 3601.

[19] Watanabe E, Kanzaki Y, Tokumoto H, et al1 Enzym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based on a polyclonal antibod2y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insecticide fenitrothion1 Evalua2tion of antiserum and app 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water,samp les [ J ] 1 J Agric Food Chem, 2002, 50 ( 1) : 53 -581.

[20]Shim J Y, Kim Y A, Lee E H, et al1 Development of en2zyme -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for the organophos2phorus insecticide EPN [ J ] 1 J Agric Food Chem, 2008,56 (24) : 11 551 - 11 559.

[21]刘功良,陶嫦立,白卫东等. 有机磷农药的免疫检测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1):113-117.

[22] AlcocerM J C, Dillom P P, Manning B M, et al1 Use of phosphonic acid as a generic hap ten in the p roduction of broad specificity anti -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 antibody [ J ]. J .Agric 1 Food Chem, 2000, 48 ( 6) : 2 228 -2 233.

[23] Kolosova A Y, Park J H, Eremin S A, et al1 Fluores2 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based on a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arathion - methyl [ J ]1 J Agric Food Chem, 2003,51 (5) : 1 107 - 1 114.

[24]Akkad R, Schwack W. Multi-Enzyme Inhibition Assay for Detection of Insecticidal Organophosphates and Carbamates by High-Performance Thin-Layer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J P C-J O U R N A L O F P L A N A R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M O D E R N T L C , 2 0 0 8,

21(6):411-415.

[25]Lea Pogacnik, Mladen Franko. Detection of organophosphate and carbonate pesticides in vegetable samples by a photothermal biosensor.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3,18:1-9.

[26] Noguer T, Leca B, Jeanty G, et al . Biosensors based on enzyme inhibition : Detec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carbonate insecticides and dithiocarbamate fungicides. Field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1999,3(3):173-78.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食品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食品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在食品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立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监控尤为重要。近几年各国的许多机构和学者都很重视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检测技术微生物食品安全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testing Abstract:Food is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ood safety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food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refore, developing an rapid testing method of Microorganism in the food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food quality. In recente years, many institutes and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f food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is below. Key words:the testing techniques Microorganism food safety 1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三聚氰氨、苏丹红、漂白剂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对食品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因此,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食源性微生物的检测技术也趋向迅捷、准确、大通量的方向发展。以往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已经无法应对现代的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速度缓慢、检测精度不精确,因此,应当采取新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现代的检测技术包括色谱法与荧光分析法、阻抗法、放射测量法、ELISA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建立标准的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方法,推广标准化、检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还要很多工作要做[1]。 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特点 2.1 食品的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验 (1)细菌总数:又称菌落数,是判断食物和应用水污染的主要指标。这是一种可以为卫生学检验评价提供依据的方法。 (2)大肠杆菌:这种细菌主要是来自人们本身的粪便,所以对大肠杆菌的数量来检验食物或饮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答卷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课程号:B473L02900 2016年6月8日 试卷号: A 一、请简述农药残留的定义,以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和可能 的危害(10分)。 答:农药残留, 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 代谢物、 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绝大多数农户仅用农药进行防治,一旦认为防治效果不佳,就加大用药量,结果 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当有了抗药性的病虫害又在危害田间的蔬菜时,就施用更大的药量来防治。如此恶性循环,蔬菜的农药残留就会大大增加。更严重的是有的农户还违章在蔬菜上使用禁、限农药。对使用无公害农药的认识还不够 影响蔬菜质量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类农药, 在此类农药中又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即三个70%:使用 农药中70%的为杀虫剂;杀虫剂中70%的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中70%的为髙毒、剧毒、高残留农药。部分农户认为使药后马上见效的农药就是好农药,而低度的、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价格高、效果慢 二、请简介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一般程序,以及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特点(10分)。 答:一般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样品制备以及分析测定等程序 残留分析需分离和测定的物质是在ng(10-9g)、pg(10-12g)甚至fg(10-15g)水平,一次成功的分析需要有对许多参数的正确理解。例如提取和净化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残留分析人员对操作条件的正确选择和结合。②样品使用农药历史的知 性和样品种类的多样性,造成了分析过程的复杂性。③农药品种的不断增多,对农药多残留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适应性要求

最新食品安全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它涉及到资源配置与环境保护、需求的满足与社会福利的改善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同时期由于食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本章通过对食品安全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比较,以掌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脉络。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 食品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侧重食品数量安全(food Sedcurity)到侧重食品质量安全的转变过程。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机构举行的世界粮食会议上,将食品安全定义为:所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维持健康的生存所必需的足够食物。1983年,FAO前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将食品安全最终目标解释为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一国的食品供给数量能否满足人口的基本需要,并且更关注社会弱势人群(如穷人、妇女和儿童等)的食品可获得性,以避免和减少饥荒和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因而与缓解和消除贫困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题为《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文件中,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同意语,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对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其中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规制主体 食品安全规制的主体主要有规制机构、企业、用户(消费者)和非政府机构。针对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规制中的作用,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 May Aung(2004)在研究中表明,所有国家必须考虑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能够参加培训、决策以及国家食品安全系统的发展、调整和实施活动; AndrewFearne,JulieA.Caswell和Spence Henson(2007)的研究表明:根据各国食品安全形势、食品行业特征、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不同,各国对食品行业的规制模式也有很大差异。Geoffrey podger(2005)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大致形成了两种食品安全规制机构设立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模式和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由一个独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 食品安全规制方法 对于食品安全规制方法,RichardA. Merrin和JeffreyK. Francer(1999)认为食品安全规制除依靠市场主体建立在维护自身利益基础上的自律来规范外,更要依靠政府超经济的强制力量来规范。在食品安全的政府规制上,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适合本国,且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规制体系:横向规制体系以各种法律法规健全、组织执行机构配套、政府和企业逐步建立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预防性控制体系为特征;纵向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规制。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农药残留检测及控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叫农药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药残留现状及种类 1.1 农药残留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农作物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2010年1 月25 日至2 月5 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豇豆产地收购价与销售批发价均出现大幅下滑。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常常被进口国当作借口阻挡在门外,不仅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或下降,引起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安全要求很高,从2000 年起,欧盟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颁布了更严格的标准,从2006 年5 月29 日开始,在日本市场流通的生鲜食品就适用肯定列表制度,一棵白菜要检测20个项目,最多的一种农产品要检测50个项目,合格后才能通关[1]。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的作用,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 人类认识外界信息的80%来自于视觉,而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 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的最终目标就是使计算机像人一样,通过视觉观察和理解 世界,具有自主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个交叉学科,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点是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机器视觉是通过对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建立由图像或多维数据中获机器视觉简介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主要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再现于人类视觉有关的某些智能行为,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机器视觉是一项综合技术,其包括数字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控制、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传感器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协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1]。 机器视觉强调实用性,要能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并要有合理的性价比、通用的通讯接口、较高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较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其更强调的是实时性,要求高速度和高精度,且具有非接触性、实时性、自动化和智能 高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光源、光学成像系统、图像捕捉系统、图像采集与数字化模块、智能图像处理与决策模块以及控制执行模块。通过 CCD或CMOS摄像机将被测目标转换为图像信号,然后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并根据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将其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如面积、 数量、位置和长度等,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1]。 机器视觉一般都包括下面四个过程:

毕业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温度传感与温度过程控制研究 学院(系):里仁学院电气工程系 年级专业:07仪表2班 学生姓名:饶佳新 指导教师:程淑红 完成日期:2011.3.15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温度控制器属于信息技术的前沿尖端产品,尤其是温度控制器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数量日渐上升。温度控制器是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它根据用户所需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值来控制加热器运作,从而达到改变用户所需温度的目的。近百年来,温度控制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1)模拟、集成机械式温度控制器; (2) 电子式智能温度控制器。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控制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电子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现今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生产、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进入21世纪后,智能的温控系统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温控器和网络温控器、研制单片测温控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但是比起国外,我们仍处于起步晚,高度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自主研发产品少,缺乏核心技术是硬伤。就单片而言,以欧美和日韩的技术最为成熟,他们几乎霸占了智能市场,并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在技术方面不断的革新使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使之功能、精度、安全性等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使产品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打着交道。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化工、建材、

温湿度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 学号: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仓储温湿度报警系统的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班 学号 系(部)电气信息工程系 指导教师(职称)蒋威(讲师) 完成时间 2011年 3 月 1日

仓储温湿度报警系统的设计综述 摘要:为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仓库内温度与湿度的监测 工作,并及时报警提示。本文根据粮仓环境测试的特点,应用现代检测理论,对温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进行自动检测,并实现报警功能,首先介绍了粮仓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背景及现状,指出在控制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粮仓、单片机、监测、传感器 目前,关于这类监测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多,下面是关于 单片机自动监测的一些主要文献: 文献[1] 这本书从应用角度出发,精选了国内外最新流行的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一些有特色、功能很强的新型集成电路20多类100余种。内容涉及仪用放大器,运算放大器,隔离放大器,变送器,A/D、 D/A变换器, LED、LCD驱动器,看门狗定时器,UP电源监控器,数字电位器,闪烁存储器,实时时钟等器件。所优选的每一种器件除阐述其基本功能、电路特点、性能参数和管脚说明之外,更突出器件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电路。对智能仪器设计、数据采集、自动控制、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接口这部分设计具有很高的使用和参考价值。 文献[2] 这本书是"单片机应用技术丛书"中专门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 设计的一本著作。书中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80C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设计 中的实践经验,归纳出一整套应用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在内容安排上,不仅 有实现功能要求的应用程序设计步骤、子程序、监控程序及常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还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抗干扰设计和容错设计技术以及程序测试的正确思想方法。附录中向读者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程序设计样本和经过多年使用考验的定点运算子程序库与浮点运算子程序库的程序文本、注释及使用方法。对于本次设计主要参考的是应用程序设计步骤、子程序、监控程序及常用功能模块设计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 文献[3] 提出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构成和设计方法。详细地阐述 了应用系统的前向通道(传感器通道接口)、后向通道(伺服驱动、控制通道接 口)、人机对话通道和相互通道(单片机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的结构设计、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献综述 _张双琴(1)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依然有许多食品存在着安全隐患,而且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力度。食品安全可分为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数量安全、食品可持续安全,本次研究的主要是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下文出现的食品安全均指食品质量安全)。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部门都致力于要解决的问题,也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共同探讨的热点。其研究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食品安全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和治理策略等方面。 本文主要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解决食品安全的对策和有关学者的文献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发现和找出我国食品安全的研究找出我国在食品生产和监管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国家政府对食品安全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以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促使我们对食品不得不层层把关,选材,生产、包装、运输、储藏都要严格执行,所以不仅要从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去保证我国食品的安全,同时也要利用道德舆论的力量来监督和促使食品生产商生产合格、安全、放心的食品,以保证我国人民食品的安全。 三.国内食品安全理论著作和相关法律措施 从目前的检索来看,国内有关食品安全的著作相当丰富。在这些著作中,有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如《食品质量安全状况调查》﹔有关食品专业知识的如方玉媚著的《食品分析》(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1]、夏延斌的《食品添加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2],结合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性质、形状、毒性、使用方法、应用范围

汽车检测站设计文献综述

学院 文献综述 题目汽车检测站设计 姓名徐金权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学号 7 指导教师郭磊魁 日期2016年12月16日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设计 一、前言 汽车检测站是综合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对汽车实施不解体检测、诊断的。它具有现代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能在室检测出车辆的各种参数,并诊断出可能出现的故障,为全面、准确评价汽车的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提供依据。其重要意义在于,能提高维修效率,并对维修质量进行监管,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设计建造在汽车运输行业来说是一项投资比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何建好、管好汽车综合性能汽车检测站,这是摆在广大汽车运输行业科技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检测站的设计规划阶段,应着眼于国成熟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检测站将要面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变化,拿出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方案。

汽车检测站的发展历史 国外发展历程 早在5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60年代初期进入我国的汽车检测试验设备有美国的发动机分析仪、英国的发动机点火系故障诊断仪和汽车道路试验速度分析仪等,这些都是国外早期发展的汽车检测设备。60年代后期,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且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例如:非接触式车速仪、前照灯检测仪、车轮定位仪、排气分析仪等都是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设备。 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汽车管理、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使汽车检测制度化。 国发展历程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为满足汽车维修需要,当时交通部主持进行了发动机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点火正时灯等检测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快速的发展,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在单台检测设备研制成功的基础上,交通部自1980年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的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到2004年底,全国公路运输部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约1400余个。同时公安部门建成了数百个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站,部队,石油,冶金,外贸等系统和部分大专院校也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汽车检测站。因此,目前我国以基本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络。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维修企业使用的检测诊断设备也日益增多。汽车检测站的蓬勃发展,对保证在用汽车技术状况良好,监督维修质量,保障行车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残留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各种方法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的生长期已越来越短,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蔬菜的病虫害也越来越重,绝大部分蔬菜需要连续多次放药后才能成熟上市。农药污染较重的有叶类蔬菜,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污染比例最大。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农药的污染相对较小。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的建立,对农药残留的监测手段和检测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促进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使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朝着更加快速方便、灵敏可靠的方向发展,逐渐以农药残留专业检测机构的少量检测为中心,向现场检测及实验室的大量检测辐射翻。 1 仪器分析法 由于农药的活性成分大多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故多使用气相色(GC,)~41、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嘲和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HPLC—Ms)同等技术。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色质联用技术。因为色质联用特别适合于多种标样残留分析,所以国外把它也划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之列。大部分农药(如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残留可使用GC—MS检测昀,检出限一般为1~10 b~g/kg,但对分子量较大、极性或热不稳定性太强的农药及其化合物,GC-MS不适用,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HPLC-MS)和其他的方法来检测。 1.1 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法是1种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机制的样品制备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它根据液相分离、解析、浓缩等原理,使样品溶液混合物通过柱子后,样品中某一组分保留在柱中,选择合适的溶剂把保留在柱中的组分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SPE克服了液一液萃取技术及一般柱层析的缺点,具有高效、简便、快速、安全、重复性好、便于前处理自动化等特点。根据柱中填料大体可分为吸附型(如硅胶、大孔吸附树脂等)、分配型(c。,c 、苯基柱等)和离子交换型。1L.R_odriguez等人采用固相萃取法通过改变移动相中缓冲液的浓度、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类型对蔬菜中的木精、笨基苯酚、锑比灵和有机磷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9.2,缓冲液中含有4mmoUL硼酸和75mmol/L胆酸钠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 1.2 固相微萃取 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 1990年首创的一种无需溶剂的萃取技术,它是在固相萃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预处理技术。SPME技术由固相萃取技术(SPE)发展而来,对目标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性,并且有较高的灵敏度,

气体检测技术文献综述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指导老师:胡赤鹰 ndang/'word文档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自动化0701班林增辉 3061101271 一、背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环境问题已经成了重大的民生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群众健康。 环境监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气体检测是环境检测的重要部分,国内各大城市都相继建立了空气质量检测机构,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当地空气质量状况。而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如化工厂、煤矿、垃圾处理场,对气体的检测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气体的不可见性(大部分气体为无色)和扩散性,气体传感器是气体检测最基础的部分。气体传感器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气体检测仪表气体检测的目的是分析各种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或其中某一组分的含量。气体检测仪表一般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单元、

显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其中传感器是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气体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混合气体中待测气体组分的某一化学或物理性质比其他组分的有较大差别;或待测组分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来检测待测组分的含量。因此,气体成分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物理式、化学式和物理化学式等原理。 2.2 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传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气体特定成分检测出来,并将其转成适当信号,若与微机结合进行在线监控,会大大提高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自1962年日本研制出第一种可燃性气体传感器之后,气体传感器从理论到应用均得到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历次国际性传感器会议中与气体有关的传感器均为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有关传感器技术方面的会议召开过多次气体传感器方面报告均占30%以上,多着达40%,气敏元件和气体传感器已成为传感技术中的独立分支。 2.3 气体传感器分类 目前常用的气体传感器可分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热导式气体传感器、光学气体传感器等。 2.3.1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当传感器的表面氧化物吸附某些气体时,电导率将发生改变,利用改变的电导率来检测气体及其浓度。 从材料的应用范围、普及程度以及实用性来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成本低廉,在气体传感器中约占60%。它的缺点是稳定性较差,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每一种传感器的选择性都不是唯一的,输出参数也不能确定。因此,

(整理)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部分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以往活跃在B2B的电子商务平台,但近两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也促进冷链物流加入到了B2C的行列之中,伴随着京东、淘宝、1好店、亚马逊等纷纷推出生鲜产品业务,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热络一时,各方都瞄准了这片蓝海,2010年~2012年其市场增速120%,预计2015年,冷链宅配规模达40亿元。本文针对冷链物流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给予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办法。 本文根据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产生的物流断链、信息化、冷链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围绕“建立冷链物流联盟体系”、“实施园区化管理”、“设定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和“节约成本”,这四大方法,进行归纳与阐述。 编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1.冷链物流 (3)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3)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3) 1.3作用及重要性 (4) 2.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4) 3.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5) 3.1物流信息化问题 (5) 3.2冷链体系问题 (5) 3.3断链问题 (6) 4.解决方法 (6) 4.1建设“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6) 4.2建立“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 (7) 4.3“冷链物流园区化管理” (8) 4.4“节约成本” (9) 参考文献 (10)

冷链物流研究 【摘要】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冷藏冷冻食品再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在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虽然公认是宅配市场的一片新的“蓝海”,但却存在着系统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法制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与国外差距较大。本文总结了国内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 冷链物流联盟体系;断链;第三方;园区化;信息化 【正文】 1.冷链物流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杉品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等。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消费即: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 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运、物流信息) 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和定位文献综述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和定位文献综述 1.前言 1.1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人作为一种最典型的应用范围广、技术附加值高的数字控制装备,在现代先进生产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会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l 世纪日本创建机器人社会技术发展战略报告》指出,“机器人技术与信息技术一样,在强化产业竞争力方面是极为重要的战略高技术领域。培育未来机器人产业是支撑2l 世纪日本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战略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发工业机器人的初衷是为了使工人能够从单调重复作业、危险恶劣环境作业中解脱出来,但近些年来,工厂和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目的则更多地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因为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很长,大都在10 年以上,并且可以全天后不间断的保持连续、高效地工作状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进行焊接、装配、搬运、加工、喷涂、码垛等复杂作业。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研究技术的成熟和现代制造业对自动生产的需要,工业机器人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化的生产中。 现在机器人的价格相比过去已经下降很多,并且以后还会继续下降,但目前全世界范围的劳动力成本都有所上涨,个别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又很高,这就给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主要有机器人工作单元和机器人工作生产线这两种应用方式,并且在国外,机器人工作生产线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应用方式。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适应了现代制造业多品种、少批量的柔性生产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强劲生命力,已开发出多种面向汽车、电气机械等行业的自动化成套装备和生产线产品。在发达国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并且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像日本的FANUC、MOTOMAN,瑞典的ABB、德国的KUKA、意大利的COMAU 等都是国际上知名的被广泛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这些产品代表着当今世界工业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前期发展比较缓慢。当将被研发列入国家有关计划后,发展速度就明显加快。特别是在每次国家的五年规划和“863”计划的重点支持下,我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在机器人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科技成果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转化。以沈阳新松机器人为代表的国内机器人自主品牌已迅速崛起并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 机器人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控制等多个方面。在现代制造业中,伴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所能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机器人技术的内涵已变为“灵活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具有实在动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统。”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 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1.2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FMS(柔性加工)加工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灵活性和柔性使其成为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主要用于物料、工件的装卸、分捡和贮运。目前在全世界有数以百万的各种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机械制造、零件加工和装配及运输等领域,

基于LabVIEW温度数据采集文献综述

基于LabVIEW温度数据采集文献综述 摘要:本课题介绍了虚拟仪器概况及其发展背景;通过对虚拟仪器的学习和研究,运用软件工具,实现温度显示系统的模拟。实现系统软件设计思路是:利用LabVIEW中的各种控件,实现温度数据采集显示。利用虚拟仪器的优越性实现了基于操作系统下的交通终端服务系统的展示部分。 关键字:labVIEW,温度,数据采集 引言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的LabVIEW不仅是一个图形化编程语言,而且是一个广泛应用于虚拟测控系统的虚拟仪器平台,它与数据采集卡一起构成虚拟测试仪器,其测试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图形化的语言描述,组态容易,设计简单,广泛应用于测量与控制。 LabVIEW是虚拟仪器领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化编程开发平台[1] ,是目前国际上首推并应用最广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开发环境之一,主要应用于仪器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显示等领域,并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与传统程序语言不同,LabVIEW采用强大的图形化语言(G 语言)编程,面向测试工程师而非专业程序员,编程非常方便,人机交互界面直观友好,具有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和仪器控制能力等特点。使用LabVIEW 开发环境,用户可以创建32位的编译程序,从而为常规的数据采集、测试、测量等任务提供了更快的运行速度。LabVIEW是真正的编译器,用户可以创建独立的可执行文件,且该文件能够脱离开发环境而单独运行。 1.1虚拟仪器的优势 1.经济实惠 2.方便适用 3.提高测试效果 4.开放且灵活 远程虚拟仪器的优势在于不受地域限制,功能可由用户自己定义,且构建容易,所以使用面极为广泛,是科研、开发、测量、检测、计量、测控等领域不可多得的好工具,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可应用在高危险的区域进行在线的数据采集和检测[5]。使测量人员的工作不但摆脱了地理位置和条件的限制,还可以通过Intcrnet 把所采集到的数据自动地转送到另一台计算机进行评估。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首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的重点是农药使用。一是品种控制,二是安全间隔期的控制。其次,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检测的重点是农药残留(种植业产品)。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类别 1.农药残留的生物测定技术 利用指示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判断农药残留及其污染情况。 例如,可以用实验室养的敏感性家蝇为测定材料,以其接触待测样品后的中毒程度来表示该样品中的杀虫剂残留;以病菌生长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杀菌剂的残留,以玉米或其它指示植物根长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土壤中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等。该方法无需对样品前处理比较简单快速或无需进行前处理,但对指示生物要求较高,测定结果不能确定农药品种,并且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该方法可作为快速检验方法用于农产品引起中毒或在现场使用。 2.农药残留的理化检测 用于农药残留的化学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同位素标记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色质联用法等。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化学分析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如毛细管电脉仪技术(CZE,色质联用技术(GC-MS HPLC-MS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SFC,直接光谱分析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农药残留分析的灵敏度,简化分析步骤,提高了分析效率。但是,这些分析方法有的灵敏度不高,如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法等。有的需要昂贵的仪器,如色质联用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还有的需 - 1 - 要特殊的设备,如同位素标记法等。因此,目前,普遍采用的还是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它们具有简便、快速、灵敏以及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宽、耗资低等优点。(1 气相色谱法(GC 采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用于挥发性农药的检测,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快速和特点,是农药残留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用于农药残留

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业企业全产业链模式文献综述

基于食品安全的农业企业全产业链模式文献综述 对国内外有关全产业链模式内涵以及其对食品安全控制、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全产业链理论也不断丰富。 标签:全产业链模式;食品安全;企业绩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企业面临着竞争全球化、食品安全问题严峻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情形,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龙头企业致力于提高与产业链上下游其他个体如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重视产业链管理以提高竞争优势(Simchi-Levi,Kaminsky,& Simchi-Levi,2007;Prajogo & Olhager,2012)。企业之间形成多种交易关系、组织形式对应不同的治理机制,不仅影响企业绩效更决定了最终产品质量属性。全产业链模式逐渐进入研究者与企业管理者视野,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1999-2015)输入“全产业链”进行搜索后得出4951条结果,并且99.4%文献出现在2009年(包括)之后,研究成果丰硕,进一步细分查询条件添加包含“食品”以及“农业”的共1242条,证明全产业链模式在农业领域受关注程度较高。 1全产业链模式的定义 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是国际食品巨头Bunge、Caigill、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Kraft等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率先实施,国内由中粮集团2009年首次提出进而被其他农业企业推广并实施的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链模式(马微微,2014;许益亮,李明炎,2013;赵英霞,2012),企业实施全产业链大多通过并购、控股等资本运作形式,纵向一体化将产业链分工打破,纵向整合,从育种、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贸易等一体化控制(吴凤超,2014),一条产业链上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等均由一个企业全程控制,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链条的整体可控,掌握话语权、定价权、主导权等,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模式。李韬(2013)同样将其看作一种战略模式即“企业将原料供应、生产和运输流通环节共同纳入企业组织内部进行管理”。因此全产业链模式的研究起点通常为纵向一体化。 2国内外研究成果 2.1国外研究 国外的理论体系比较完善,对产业链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早,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20世纪60年代后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纵向一体化出现是企业扩大规模,垄断竞争的关键,交易成本理论则认为企业是否进行纵向一体化战略主要取决于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比较,并对纵向一体化的类型有了更细致的分类,一类是出于生产连续性而实施的普通型纵向一体化;另一类是超越行业边界的特殊型纵向一体化。迈克尔波特(1985)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纵向

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检测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识别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机器视觉检测系统采用CCD照相机将被检测的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处理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特征,如面积、数量、位置,再根据预设的允许度和其他条件输出结果,包括尺寸、个数、合格/不合格、标识有无等,实现自动识别功能。机器视觉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70年代已形成几个重要研究分支:目标制导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并行运算、序列图像分析和运动参量求值、视觉知识的表示、视觉系统的知识库等。 关键词:机器视觉;CCD相机;图像处理;产品检测。

引言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它是一项综合技术,其中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电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技术、传感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等,机器视觉更强调实用性,要求能够适应工业生产中恶略的环境,要有通用的工业接口。电视摄像技术的成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视觉研究成为可能,它作为早期人工智能的一部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后来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外,机器视觉的应用普及主要体现在半导体及电子行业,机器视觉系统在产品检测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开始与90年代,目前国内机器视觉大多为外国品牌,不过随着机器视觉的应用,国内公司技术上已经逐渐成熟。与此同时,随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开始广泛出现。国内高校校、研究所和企业在这个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这都将促进工业检测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而且,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

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1.陈岩《基于ARM 的远程控制温控系统的设计》一个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无线寻呼网络接收POCSAG编码的控制命令字,同时利用DIMF信号发送器将要反馈的数据通过公用电话网络以DTMF编码传送回去,从而实现了一个功能完整的远程控制系统,弥补了以往远程控制系统的不足同。 2.金凯鹏胡即明《基于模糊PID 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针对实时温度控制对象,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是一套远程控制系统,并结合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利用其电路组成和设计原理,实现了对远程温度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功能.采集端主要实现温度采集、数码显示、温度设定、无线编码发射、加热开关控制等功能;监控部分主要实现无线解码接收、温度显示、报警等功能模块.本系统实现了实时控制与无线传输结合. 3.王晓员《基于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设计》针对目前许多塑料反应炉温度控制不准确的现状,进行了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的设计.采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820,TLC2543型号的12位开关电容运次逼近模数A/D转换器.成本低、可靠性高 4.王芳《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智能控制》温度控制系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