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912107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探测与调查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Exploration and Survey

学分:3.0 周学时:2.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技术导论、海洋实验技术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在海洋探测与调查中常用仪器及方法。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与测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多种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及应用,(3)海洋调查的主要原理方法、仪器设备,(4)海洋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survey in ocean. The curriculum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concepts on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2) working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ignal convers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3) main principles, apparatus, equipment for ocean hydrographic survey, (4) marine surve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海洋探测与调查技术是海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海洋调查方法两大方面内容。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

原理、特性、应用及发展方向。在工作中具有初步选用传感器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工程检测中的基本电路,传感器的信号调节电路。

海洋调查是用各种仪器设备直接或间接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及其它海洋状况进行观测和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海洋调查的原理方法、仪器设备及其数据基本处理等,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参加海洋调查工作的能力。

(二)可测量结果

1. 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概念,了解其发展历史和现状。

2. 理解并掌握基本名词术语、典型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测量单位和国际单位制等

3. 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分类,及各自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典型应用等。

4. 了解传感器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作用,如何合理选用传感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5. 掌握海洋调查仪器基本工作原理

6. 熟悉海洋调查仪器操作

7. 学会海洋测量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8. 阅读相关文献,完成教学实验,并主动开展课后拓展学习与研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注:以上结果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课程作业、考试以及课外实验等环节测量。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授课方式:

a.教师讲授:教师参照教材,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与讲解;

b.课后阅读和团队合作: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以小组的形式安排进行课后延伸阅读学习。

c.课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d.考试及学期考核。

课程要求:

学生在上课前应做好预习工作,对下堂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自己先做好初步的学习阅读,做好思想准备。在课堂中,学生应紧跟任课教师的思路,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与课

堂互动。课后,学生应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及其他任务,对课堂教授的内容加以巩固和消化。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应主动通过请教同学老师、上网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进行解决。同时,学生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内容的学习,应该主动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

期末闭卷考试占50%,实验占30%,课程作业占10%,出勤考评占10%。

四、教学安排

第一次: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课时(课堂讲授)主要内容: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本次课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与作用,接着引入测量技术名词与概念解释、测量系统与测量方式以及测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要求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概念,了解其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解并掌握基本名词术语、典型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测量单位和国际单位制等。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0.5 课时

2、测量技术名词与概念解释 1 课时

3、测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0.5 课时

第二次:测量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评定表示方法3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实验)

主要内容:

讲述测量数据处理与不确定度评定表示方法,深入讲解测量数据中粗大误差的判定和剔除、系统误差的发现和修正,要求掌握最小二乘法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方法,学会科学地处理测量数据。

1、测量数据中误差的概念及、分类及特点 1 课时

2、最小二乘法 1 课时

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方法 1 课时

4、实验:LabVIEW虚拟仪器的信号发生、处理、分析与结果输出 2课时

第三次:电阻式电容式传感器2课时(课堂讲授)主要内容:

电阻式传感器是把位移、力、压力、加速度、扭矩等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与相应的测量电路组成的测力、测压、称重、测位移、加速度、扭矩等测量仪表是冶金、电力、交通、石化、商业、生物医学和国防等部门进行自动称重、过程检测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本次课详细介绍应变片电阻传感器,深入分析电阻转换电路与特性,同时介绍电容式传感器的相关特性,并介绍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与注意事项,要求掌握电阻式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此类传感器。

1、应变片电阻传感器原理及特性 1 课时

2、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1 课时

第四次:压电传感器3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实验)

主要内容:

压电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感器。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电介质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包括弯曲和伸缩形变)时,由于内部电荷的极化现象,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压电材料可分为压电单晶、压电多晶和有机压电材料。压电式传感器中用得最多的是属于压电多晶的各类压电陶瓷和压电单晶中的石英晶体。其他压电单晶还有适用于高温辐射环境的铌酸锂以及钽酸锂、镓酸锂、锗酸铋等。本次课讲解压电传感器的相关知识。首先介绍压电效应与压电方程,要求掌握基本原理。之后分析压电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以及介绍压电逆效应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1、压电效应和压电方程 1课时

2、压电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1课时

3、压电逆效应的应用 0.5课时

4、超声波传感器 0.5课时

3、实验:使用压电传感器进行振动测量 2课时

第五次:磁敏传感器 2课时(课堂讲授)主要内容:

磁敏传感器是传感器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磁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其产品种类和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本次课介绍磁敏传感器相关原理与应用。首先概述磁场强度与磁敏传感器种类,之后逐一分析霍尔传感器、磁阻元件、磁阻抗元件等磁敏传感器,再简单介绍感应式磁电传感器的原理相关应用。

1、磁场强度与磁敏传感器分类 0.5课时

2、各种磁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1课时

3、磁敏传感器应用 0.5课时

第六次:光电传感器3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实验)

主要内容:

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本次课介绍光电传感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首先概述光的特性与种类,再逐一分析光电传感器元件,如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光电倍增管、CCD与CMOS等,之后学习红外传感器以及光电位置检测传感器的相关原理与应用。

1、概述:光的特性 0.5课时

2、光电传感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1.5课时

3、光电传感器应用 1课时

4、实验:光敏二极管的光电特性与伏安特性 2课时

第七次:温度测量技术 2课时(课堂讲授)主要内容:

本次课介绍温度检测技术的相关原理与应用。首先介绍温标的相关知识,熟悉各类温标,之后根据接触式、非接触式分类介绍各种温度检测装置与方法,要求掌握基本温度检测技术的相关方法与原理。

1、温标 0.5课时

2、接触式测温方法 1 课时

3、非接触式测温方法 0.5课时

第八次:压力与流量检测技术3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实验)

主要内容:

本次课介绍压力检测技术与流量检测技术相关原理与应用。首先介绍压力单位、压力表示方法、压力监测方法,然后介绍流量监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流量监测方法以及相关的检测设备。要求掌握相关检测设备的原理与基本监测方法。

1、压力单位和表示 0.5课时

2、压力检测方法 1课时

3、流量监测技术基本概念 0.5课时

4、流量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1课时

5、实验: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 2课时

第九次:海洋调查方法概论及温盐深测量方法 2课时(课堂讲授)主要内容:介绍海洋调查简史;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海洋调查的分类和内容;海洋调查的重要性重点:海洋调查的分类和内容。

第十次:海洋深度、温度、盐度测量原理及仪器 3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实验)

主要内容:

1深度测量目的和意义

2深度测量基本要求

3深度测量方法和资料订正

4海流观测方法

5水温观测的基本要求

6各种测温计简述

7表层水温测量

8深层水温测量

9温深盐仪(CTD)测温

10遥感测温

11盐度定义和演变

12盐度测量

13实验室海水盐度计操作

14温深盐仪(CTD)测盐

15 实验:温盐深及多参数水质测量实验(实验室海水测量)

第十一次:透明度、水色及海发光观测2课时(课堂讲授)

1透明度观测

2水色观测

3海发光观测

重点:透明度和水色观测。

第十二次:海流、海浪观测3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实验)

1海流观测方法

2海流计简介

3海流时间及误差分析

4直读式海流计使用

5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使用

6海流观测资料处理

7余流分析

8海浪基本要素

9测波方法简述

10目测海浪

11光学测波仪

12其它测波仪

13水色及透明度实验(实验)

第十三次:潮位观测/海洋气象/化学/生物/地质及声光调查介绍 2课时(课堂讲授)

1基本概念

2测站设置

3水准联测

4水尺观测潮位

5浮洞式水位仪

6其它验潮仪

7海洋气象观测

第十四次:海洋气象/化学/生物/地质及声光调查介绍3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实验)1海洋化学调查

2海洋生物调查

3海洋地质调查

4波浪、海流剖面观测实验(实验)

第十五次:海洋气象/化学/生物/地质及声光调查介绍2课时(课堂讲授)

海洋声光调查

第十六次:海洋调查数据分析处理 3课时(课堂讲授)+2课时(实验)

1海洋要素分布图

2海洋观测中的误差及其处理 3海洋资料的平滑和滤波

4常用的插值方法

5水样及底质采样实验(实验)附:时间表

五、参考教材及相关资料

1. 王俊杰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 谢志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贺立克,《自动控制技术》,科学出版社,2009。

4. 侍茂崇等,《海洋调查方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5. 方欣华等,《海洋随机资料分析》,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6. 国家技术监督局,海洋调查规范(各分册),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六、课程教学网站:

通过校内网络、课程公共邮箱等方式提供必要的课件和拓展阅读的资料链接等。

海洋探测

海洋探测 人类用科学方法进行海洋科学考察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大规模、系统地对世界海洋进行考察则仅有30年左右。现代海洋探测着重于海洋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探测石油资源的储量、分布和利用前景,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在海洋探测技术中,包括 (1)在海洋表面进行调查的科学考察船、月动浮标站; (2)在水下进行探测的各种潜水器; (3)在空中进行监测的飞机、卫星等。 科学考察船 海洋科学调查船担负着调杳海洋、研究海汁的责任,是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先锋。它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海面与高空气象、海洋水深与地貌、地球磁场、海流与潮汐、海水物理性质与海底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开藏等)、海水的化学成分、生物资源(水产品等)、海底地震等。其中极地考察和大洋调查等活动,为匹界各国科学家所瞩目。大型海洋调查船可对全球海洋进行综合调查,它的稳性和适航性能好,能够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袭击。船上的机电设备、导航设备、通讯系统等十分先进,燃料及各种生活用品的装载量大,能够长时间坚持在海上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这类船还具有优良的操纵性能和定位性能,以适应各种,海洋调查作业的需要。 海洋卫星 卫星技术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海洋卫星在几百千米高空能对海洋里许多现象进行观测。这是因为它有些特殊的本领。比如测量海水的温度,用的就是遥感技术。当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到达海面时,能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利用遥感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海面的温度及其特征。数据经电脑分析后,就可得到海面混度的情况,最后打印成一张海面温度分布图。由于几乎是同步观测后得到的数据,所以观测结果很真实 潜水器 潜水器既是深海探测的土具,又是进行水下工程的重要设备。潜水器可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

海洋技术概论题库

?绪论 ?什么是海与洋? 海与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生命的源泉? ?什么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什么海洋开发中需要发展海洋高技术?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章 ?概括现代立体化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的主要技术设备??说明“挑战者”号海洋科学者察船所取得的重大意义? ?阐述海洋调查船的主要特点? ?阐述海洋调查船的类型及用途? ?简述与调查船有关的技术及发展动向 ?海洋浮标的分类? ?海洋浮标的技术组成? ?海洋遥感技术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又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特点? ?遥感信息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遥感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有哪些? ?第二章 ?高压潜水和常压潜水各有什么优缺点? ?什么是常规潜水?什么是饱和潜水?

?什么是重潜水?什么是轻潜水? ?什么是载人潜水器?什么是无人潜水器? ?简述水下机器人及其作用? ?简述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无人无缆潜水器各有什么特点??简述潜水员的减压病? ?什么是水声技术?它包括哪些技术? ?什么是声纳系统?它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主动声纳、被动声纳工作原理? ?简述水声通讯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水下通讯设备有哪些? ?简述海洋声层技术? ?海洋仪器有哪几种分类方式?按照这些分类方式各分为哪几种? ?简述海洋仪器的发展特点? ?简述颠倒温度计工作原理? ?第3~4章 ?简述油气形成的主要阶段? ?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方法中的间接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海洋石油的储藏装置有哪些? ?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方法中的直接方法主要有哪些?取样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干酪根?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

《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课程导学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电大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汉语文员、卫生管理专业开设的选修课程,此课为省开课程,由省电大负责命题。 二.教学媒体、教学资源 1.本课程主要采用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为文字教材。 2.音像教材。配有8节IP课,它是对文字教材的内容的阐释与必要的补充,以加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各专业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音像教材,辅导学员学习。本课程电视课为9节,既可集体组织收看,也可学生回家收看。 3.网络资源。电大网上发布的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各章重难点辅导、复习要点,要求学员上网。 三.教学形式 1.自学与小组学习相结合 2.网上教学:以开放教育网站、电大在线、四川电大教学平台为媒介,通过网上讨论,E—mail信箱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教育的环境,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的网上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具体形式有: (1)网上辅导:在音像教材和文学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运用理论分析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网上答疑:主要通过E-mail信箱收集与解答问题。四川电大责任教师韦克难的信箱为: (3)网上讨论组:学生可以在讨论组里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教师会不定期地提出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或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 (4)电话答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电话与四川电大责任教师联系。 四川电大责任教师韦克难电话:028-。 (5)面授辅导。本课程应安排适当面授辅导。由辅导教师、针对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基本结构重难点问题及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面授辅导总教学时数以24课时为宜。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加强形成性过程考核,如平时作业、半期考试,根据四川电大要求,本课程安排4次平时作业。学员必须完成,并根据完成情况,评定平时成绩,无平时成绩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海底探测技术调研报告

海底探测技术调研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概论 课程学期12-13第1学期 课程教师广雪徐继尚马妍妍 学生专业2010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文波 学生学号 1 2012年12月02日

海底探测技术调研报告 文波1摘要:人类用科学方法进行海洋科学考察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大规模、系统地对世界海洋进行考察则仅有30年左右。海底探测技术汇集了各科领域的最高技术成果,它包括了调查平台、海上定位、海底地形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海底取样、海底观测、遥感技术等几大类。一艘先进的海洋地质考察船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海底探测系统。本文主要总结现代海底探测技术以及其分类,国外海底探测技术的对比,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字:调查平台科学考察船海上定位海底地形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海底取样海底观测遥感技术 0引言 探索海底对人类而言是如此神秘而又诱人,只有发展了海底探测技术,这种渴望才能变成现实。人类对海底认识的每一次飞跃,都必然得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支持。回声探测技术的应用导致对海底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用于反潜作战的磁力仪改装成的海洋磁力仪之后,发展了海洋磁测技术,终于识别出洋中脊两侧互为镜像的线性地磁异常带,为海地扩找到了证据,吹响了地质学革命的号角;集现代石油钻探之大成及海洋定位与船舶稳定性于一体的深海钻探技术,全面证实了板块学说,保证了地学革命的成功;采用深海钻探技术和长柱状岩芯新技术,揭示了海洋沉积物中包含的丰富古海洋环境信息,导致了新兴的交叉学科----古海洋学的形成,成为世纪之交地球科学中最有活力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海洋地质调查和技术手段主要有:利用人造卫星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无线电导航系统来确定调查船或观测点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回声测深仪,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及旁测声纳测量水深和探测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网、抓斗、箱式采样器、自返式抓斗、柱状采样器和钻探等手段采取海底沉积物、岩石和锰结核等样品;用浅地层剖面仪测海底未固结浅地层的分布、厚度和结构特征。用地震、重力、磁力及地热等地球物理办法,探测海底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有的还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探查海底砂矿。 1 调查平台 包括科学考察船、HOV、AUV、ROV等,这里主要介绍科考船。 海洋科学调查船担负着调查海洋、研究海洋的责任,是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先锋。它调查的主 要容有海面与高空气象、 海洋水深与地貌、地球 磁场、海流与潮汐、海水 物理性质与海底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矿藏等)、海 水的化学成分、生 物资源(水产品 等)、海底地震等。其中极地考察和大洋调查等活动,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瞩目。大型海洋调查船可对全球海洋进行综合调查,它的稳性和适航性能好,能够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袭击。船上的机电设 备、导航设备、通讯 系统等十分先进,燃料 及各种生活用品的装载量大,能够长时间坚持在海上进行调 查研究。同时,这类船 还具有优良的操纵性 能和定位性能,以适应 各种海洋调查作业的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 :03232004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公共管理专科 本课程是本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科一体化教学阶段的必修课。本课 程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社会科学基本知 识、掌握信息管理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提高对社会的认 识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 本方法与社会调查的技巧,能独立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理论和操作两部 分。理论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确定了指导思想和方向;操作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具 体方法与技巧。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学时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1 1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1 1 第三章调查设计 2 2 第四章抽样 4 4 第五章测量 2 2 第六章问卷设计 2 2 第七章资料收集 2 2 第八章资料处理 6 6 第九章资料的统计分

析——单变量分析 4 4 第十章资料的统计分析——双变量分析 6 6 第十一章SPSS基本应用 4 4 第十二章撰写调查报告 2 2 36 36 合计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有关知识, 讲解社会调查研究和方法技巧的重要性。结合实例,讲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与技巧。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议组织或模拟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 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概念、作用、类型和题材以及社会调查的一般程 序。 1、掌握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2、理解抽样调查和普遍调查的区别。 3、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学时 第一节社会调查的概念 一、现有的认识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作用 第三节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912107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探测与调查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Exploration and Survey 学分:3.0 周学时:2.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技术导论、海洋实验技术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在海洋探测与调查中常用仪器及方法。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与测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多种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及应用,(3)海洋调查的主要原理方法、仪器设备,(4)海洋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survey in ocean. The curriculum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concepts on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2) working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ignal convers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3) main principles, apparatus, equipment for ocean hydrographic survey, (4) marine surve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海洋探测与调查技术是海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海洋调查方法两大方面内容。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2004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专科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本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科一体化教学阶段的必修课。本课程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管理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社会调查的技巧,能独立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六)教学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理论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确定了指导思想和方向;操作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具体方法与技巧。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有关知识,讲解社会调查研究和方法技巧的重要性。结合实例,讲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与技巧。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议组织或模拟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概念、作用、类型和题材以及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掌握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2、理解抽样调查和普遍调查的区别。 3、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调查的概念 一、现有的认识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作用 第三节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 第四节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一、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 二、普遍调查的特点 三、抽样调查的概念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 第五节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发展简介 二、“传统的”和“现代的”社会调查 第六节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考核要求: 1、社会调查的概念 1.1现有的认识(了解) 1.2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2、社会调查的作用(理解) 3、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3.1社会调查的分类(掌握) 3.2社会调查的题材(掌握) 4、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1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了解) 4.2普遍调查的特点(了解)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什么就是海与洋?二者的根本区别就是什么? 海与洋就是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海就是各大洋的边缘区域,附属于各大洋。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按照海洋的深浅与海底起伏形态,海底地形大体上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与大洋中脊。水下特殊环境有何主要特点? 水下特殊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水中含氧量少 2、高压区域 3、黑暗世界 4、低温场所 5、动荡境地 6、水下通信困难 7、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什么就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海洋技术就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与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就是当代最重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几乎涉及当代所有的科学技术, 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海洋调查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与环境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与方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回顾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岸边原始开发阶段 对海洋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阶段 近代对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现代海洋调查与探测技术包括哪些内容,有何特点。 海面:调查船、浮标站 海下:水声技术、潜水技术、水下实验室 空间:飞机与卫星遥感 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调查探测网络 现代海洋调查与探测正在向海面、水下、空中与空间发展,出现立体化的调查趋势。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叫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按调查任务来分有哪些类型?海洋调查船有哪些主要特点? 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最基本的运载工具,就是专门从事海洋科学调查的船只。它就是运载海洋科学工作者亲临现场,应用专门仪器设备直接观察海洋,采集样品与研究海洋的工具。 按照调查任务: 1、综合调查船 2、专业调查船 3、特种海洋调查船 海洋调查船的主要特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课程编码:B0521077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3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18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高等数学C》、《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被公认为认识社会现象、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对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作了系统介绍的基础上,还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程序,从选择题目到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直至完成调查报告的全过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具有按照合理的社会调查技术和调查科学方法、程序来完成具体的社会调查项目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调查实训,使学生从理论上集中了解社会调查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脉络,从方法上熟悉各种调查方法和分析技巧,并着重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理念、勤奋务实的作风精神、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专业素质,并在以下教学目标上达到培养要求,认知目标——了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大致内容体系;能力目标——学会初步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基本原理和知识去认识、理解、调查、分析;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伦理。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概述 【教学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定义及其任务、功能、研究领域、理论指导、社会调查方法体系。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定义及其任务、功能、研究领域、理论指导、掌握社会调查方法体系,让学生对此门课程作一些思考。 【教学重难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定义及其任务、功能、研究领域。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教学内容】 1 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解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社会调查的流程和伦理。 【教学要求】 了解和理解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社会调查的流程和伦理。

海底探测技术重点

1、平均海平面:一段时间里水位高度观测结果平均值的平静的理想海面,为水深0米的基面。 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合的特殊重力等位面。可被想象成延伸至陆地且在任何地方皆与重力线方向垂直。 深度基准面:又称为高程基准面。是地面点高程或海底点水深的统一起算面,通常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般根据一个验潮站的潮汐资料所求得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国家高程基准面。我国是使用青岛验潮站多年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水面,作为中国高程基准面。优点是:陆地——近岸,测绘基面统一,测绘图中。地形相对高差与真实地形一致。缺点是:实际水深受潮汐、风浪等因素的影响,图示水深仅能作为航船参考使用。 理论深度基准面:为适应航海的需要,用于海图的深度基准面,是当地的理论最低潮面,短周期平均海平面。比国家高程基准低约2.4米。缺点:不能真实地反映地形高差;无法与陆地地形衔接 85国家高程基准: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28年)间19年的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水面,作为新的中国高程基准面。水准原点高程:72.260米 海洋地质调查:海洋地貌、海洋沉积和海底构造调查的统称 海洋调查技术分类: 海上定位、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海底钻探, 水下电视和摄影、深潜装置观测, 测深、旁侧声纳扫描、浅地层剖面测量, 海洋重磁测量、海洋地震电缆测量和海底地热流测量等 海洋调查平台的种类:调查船、AUV、ROV、浮标、潜标 地质调查(geological survey) 泛指一切以地质现象(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地貌等)为对象,以地质学及其相关科学为指导,以观察研究为基础的调查工作。 海底地质调查 底质取样技术:海底表层取样、海底浅表取样、海底钻探取样 原位测试技术:从获取的方式来看,包括重力测量、地热测量、放射性测量 海底监测技术 海底探测技术:重力测量、磁力测量、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海底声学探测)、地热测量、放射性测量 地震勘探技术:利用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性质的变化(速度、方向、强度)探知介质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声波勘探技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性质的变化(速度、方向、强度)探知介质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反射系数:反射波振幅与入射波振幅的比值, R>0 ---介质2的声阻抗>介质1的声阻抗 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相同R<0 ---介质2的声阻抗<介质1的声阻抗 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相反声波的扩散反射: 2211 2211 Ar RAi V V R V V ρρ ρρ = - = +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资料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什么是海与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海和洋是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是各大洋的边缘区域,附属于各大洋。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按照海洋的深浅和海底起伏形态,海底地形大体上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水下特殊环境有何主要特点? 水下特殊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水中含氧量少 2.高压区域 3.黑暗世界 4.低温场所 5.动荡境地 6.水下通信困难 7.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什么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海洋技术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和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是当代最重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几乎涉及当代所有的科学技术,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海洋调查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环境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和方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回顾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岸边原始开发阶段 对海洋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阶段 近代对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包括哪些内容,有何特点。 海面:调查船、浮标站 海下:水声技术、潜水技术、水下实验室 空间:飞机和卫星遥感 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调查探测网络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正在向海面、水下、空中和空间发展,出现立体化的调查趋势。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叫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按调查任务来分有哪些类型?海洋调查船有哪些主要特点?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说明 社会调查学是关于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具有方法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对于提高人们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以及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社会调查学科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注重各种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并选取实际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本门课程计划学时为51学时。 本大纲由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共同编写,由叶金国老师审核定稿。 课时分配表 推荐教材: Ⅰ.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Ⅱ.李莉,实用社会调查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Ⅲ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目录 第一章社会调查研究导论 第一节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作用 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第五节社会调查简史 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 第一节调查课题的类型 第二节选题的重要性 第三节选题的标准 第四节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节调查课题的明确化 第六节文献查阅与选题 第三章调查设计 第一节调查目的 第二节分析单位 第三节调查内容 第四节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 第四章抽样

第一节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第三节概率抽样方法 第四节非概率抽样方法 第五节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第五章测量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测量层次 第三节操作化 第四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第六章问卷设计 第一节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问卷设计的步骤 第四节提醒及答案的设计 第五节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第六节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第七节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第八节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第七章资料的收集 第一节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自填问卷法 第三节结构访问法 第四节资料收集要点提示

国内外海底探测技术调查报告

国内外海底探测技术调查报告 摘要:海底探测对人类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从之前的单一的探测到如今的多元化多方法的高科技探测,都表明各国对海洋的重视,而对于海洋的探测汇集了各个领域最高的技术成果。对于海底探测来讲:海底地形探测海底取样海底观测遥感技术是比较关键的几个方面,一般先进的海洋地质考察船就是一个综合的海底探测系统。 关键字:调查平台科学考察船海底地形探测海底取样海底测量 引言:探索海底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只有发展了海底探测技术,才能以此来从中获取我们能获得的利益。人类对海底认识的每一次飞跃,都必然得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支持。回声探测技术对于认识海底打开了新的一扇窗;海洋磁测技术,让人类终于识别出洋中脊两侧互为镜像的线性地磁异常带,为海地扩张找到了证据;深海钻探技术集现代石油钻探之大成,全面证实了板块学说,保证了地学革命的成功;采用深海钻探技术和长柱状岩芯新技术,揭示了海洋沉积物中包含的丰富古海洋环境信息,导致了新兴的交叉学科----古海洋学的形成,成为世纪之交地球科学中最有活力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海洋地质调查和技术手段主要有:利用人造卫星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无线电导航系统来确定调查船或观测点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回声测深仪,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及旁测声纳测量水深和探测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网、抓斗、箱式采样器、自返式抓斗、柱状采样器和钻探等手段采取海底沉积物、岩石和锰结核等样品;用浅地层剖面仪测海底未固结浅地层的分布、厚度和结构特征。用地震、重力、磁力及地热等地球物理办法,探测海底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有的还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探查海底砂矿。 1 海洋调查船 海洋科学调查船有着海上实验室,与海上调查平台等多种身份。海洋调查船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海面与高空气象、海洋水深与地貌、地球磁场、海流与潮汐、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调查研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人口学、文秘专业等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计划统计、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是: (1)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认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和其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事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通过理论教学、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理念--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 探究活动,科学性是其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科学精神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立命之本。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6学时) 1、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 2、 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 3、 社会调查的作用 4、 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社会调查类型 5、 社会调查的基本题材 6、 普遍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7、 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8、 传统调查与现代调查的差别 9、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难点: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早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6学时) 1、 调查课题的类型 2、 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 3、 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 4、 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 5、 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 6、 文献查阅与选题 本章重点:选题的标准 本章难点:如何在实际中选择恰当的调查题目;课题的明确化。 本章教学要求: 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本章的内容进行选题。 第三章调查设计 (4学时) 1、 不同调查目的的调查设计概念 2、 分析单位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3、 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的概念、特点及比较 4、 调查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掌握几种分析单位和两种经常犯的错误:层次谬误和 简化论 本章难点:层次谬误和简化论的辨别 本章教学要求:学会在实践中防止两种错误。 第四章抽样 (6学时) 1、 抽样的概念及基本术语 3、各章 节主要 知识点 与教学 要求:

海底探测技术教学大纲-曹立华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底探测技术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产品,实现海底信息获取的技术方法。该课程的讲授,可有效提高学生海洋调查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课程系统介绍了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作业程序和工作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底探测原理、海洋声学探测解译方法、探测解译范例剖析及方案设计3个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做好了探测方面的知识贮备。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获取海底信息的方法为主线,结合海洋地质知识,通过实际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以及作业方案的讨论与编制,使同学们将掌握的地质理论知识与探测方法联系起来,具备了其他实习和科研工作所需的探测方面的先期知识,再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际动手训练,可实现海底探测技术方法从理论到实际动手作业完整链条的教学训练。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海洋地质学、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后置课程:海洋地质调查与资料处理技术、海洋测绘与3S技术综合实习、多波束 - 5 -

处理软件实习、浅剖处理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调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掌握海洋声学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原则,培养学生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实际动手工作能力,满足后续教学和科研实习对学生探测方面的知识需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 (1)、了解海底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 (2)、掌握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提高海洋地质调查实际工作能力(3)、了解海底声学调查现场作业方法和工作程序,提高野外科考控制能力; (4)、初步掌握海底声学探测资料的处理和解译,提高地质考察科研和分析能力; (5)、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和工程勘察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提高解决海洋地质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海底探测技术课程计是一门涉及到测绘学、地质学、地理学、海洋学和地震设备的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合理的工作预算,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达到以上学习目的,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将包含较多课堂讨论和动手演练。 (2)收集实际工作资料,独立思考,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3)根据个人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制定实施方案(甚至标书),不断 - 5 -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教学大纲

《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应用》教学大纲第一章总论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经济调查的涵义和作用 2.了解我国社会经济调查的需求和发展 3.掌握社会经济调查学科的特点 【本章大纲】 第一节社会经济调查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市场经济与社会经济调查 第三节社会经济调查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经济调查的一般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经济调查的四个阶段 2.掌握测度的含义及其四个层次 3.了解社会经济调查的五种基本方法 【本章大纲】 第一节社会经济调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社会经济现象的测度 第三节社会经济调查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访问调查 【本章教学要求】

1. 掌握访问调查的类型、方式 2.掌握访问调查的程序和技巧 3.掌握调查员的素质要求和培训内容 4.学会应用访问调查中两种随机化回答模型 【本章大纲】 第一节访问调查的类型、方式和特点 第二节访问调查的程序和技巧 第三节调查员的挑选和培训 第四节访问调查中的随机化回答技术 第四章邮寄问卷调查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问卷的结构和调查程序 2.掌握问卷设计技术,包括问题的类型、询问方法、措词、顺序。 3.掌握处理无回答问题的几种方法. 4.了解问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章大纲】 第一节问卷的结构和调查程序 第二节问卷设计技术 第三节调查中的无回答问题 第四节邮寄问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五章电话调查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电话调查的特点和运用范围 2.掌握电话调查的问题设置和样本选取的方法 3.掌握电话调查的访谈技巧和记录技巧 【本章大纲】 第一节电话调查的意义、特点和运用 第二节电话调查中的问题设置和样本选取 第三节电话调查技巧 第六章观察实验调查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观察法调查的概念、类型和方案设计 2.了解观察法的优缺点,学会运用观察法调查 3.掌握实验法的概念、类型和程序 4.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本章大纲】 第一节观察法的概念、类型和方案设计 第二节观察法的优缺点和运用 第三节实验法的概念、类型和程序 第四节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五节对实验法的评价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什么是海与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海和洋是地球上广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是各大洋的边缘区域,附属于各大洋。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按照海洋的深浅和海底起伏形态,海底地形大体上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水下特殊环境有何主要特点? 水下特殊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水中含氧量少 2.高压区域 3.黑暗世界 4.低温场所 5.动荡境地 6.水下通信困难 7.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什么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容有哪些? 海洋技术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和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是当代最重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几乎涉及当代所有的科学技术,包括以下方面的容: 海洋调查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环境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和方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回顾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岸边原始开发阶段 对海洋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阶段 近代对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包括哪些容,有何特点。 海面:调查船、浮标站 海下:水声技术、潜水技术、水下实验室 空间:飞机和卫星遥感 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调查探测网络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正在向海面、水下、空中和空间发展,出现立体化的调查趋势。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容? 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叫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按调查任务来分有哪些类型?海洋调查船有哪些主要特点?

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育教学经验,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 1.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该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以中宣部、国家教委思政课设置新方案为依据,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进行教学,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在该课程实践中,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实践教学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政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学科相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它既进行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是一门国情教育的课程。它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坚定信仰的有效途径。并为学生树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形成以厚重为核心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掌握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的方法论搭建

海底探测技术

单波束(海底识别海底反射波强度,反射波振幅大小,振幅检测) 1.定义:一次发射只能获得1个水底水深数据的回声测量设备。 单波束:震源和接收(测深仪换能器)、记录仪(包括数字记录和模拟记录)2.测量时水深(H)=h+h1(吃水)——换能器入水深度 3.吃水 (1)静吃水 (2)动吃水:真正对测深产生影响的吃水。其值随船相对水体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4.校准后实测水深数据+潮位改正 (1)吃水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炮点深度;(2)波浪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地形(3)声速校准:H=H-h=(b/a-1)h+(1-b/a)c;(4)坡度修正 (1)潮位观测+实时潮位修正 5.水深测量的工作程序 (1)测深仪器的安装:要求是使动吃水与静吃水的数值基本吻合。 ①观察不同船速下测量船不同位置吃水变化;

②在变化最小处安装测声仪换能器。 (2)测深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1)测线布设的依据: ①垂直于水深等深线:垂直岸线,常理上,距海岸越远水深越大 ②垂直于构造线走向:板块构造形成的地质体基本平行海岸分布 垂直控制地形地貌地质体走向布设测线(可控制地形的连续变化) ③设计多条相互平行的、等间距测线时,测线间隔是图上1cm的实际距离 ④测线的名字应包括任务代号—测区—航次号—测线组名—测线名 ⑤检查测线:检查测线的方向垂直于主测线方向,检查测线的总长度是主测线总长度的5~10%。 ⑥测深精度:主测线与检测线间的测深之差。 在同一套工作系统下,30m以浅测深误差小于0.3m;30m以深测深误差小于水深的1%。 在另一套工作系统下(不同的人员、设备),测量误差可以为其两倍。 统计所有的交叉点水深差值,超限的点数小于15%,测绘合格 ⑦偏航距:最大偏航距离不能大于图上的2mm。 当比例尺允许的偏航距大于20m时,规定为20m以内! 2)位置确定:经纬度或平面坐标 3)验潮站布设的原则: 近岸水深测量(距岸20km以内),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1、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2、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3、潮汐性质基本相同。对于潮高差和潮时差变化较大的海区,除布设长期站或短期站外,也可在湾顶、河口外、水道口和无潮点处增设临时验潮站。 距岸20km以外采用预报潮位。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1--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服务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讲述怎样科学地认识社会现象、解释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目前社会变化迅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要掌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了解社会的需求,就要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现代社会调查已经成为了新闻、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所使用的工具,调查方法已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现实、做出科学决策所必不可少的、可靠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明了地介绍了各种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直到完成调查报告为止的整个社会调查过程。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前续课程为社会统计学原理、高等数学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理论学习,而且对各种调查方法还应深刻领会与积极实践。实践是掌握调查方法的最好学习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了大量与时下社会事实密切相关的社会调查实例,并安排了一些调查活动,同时还让同学模拟调查,自定调查课题,自己设计调查问卷等。 其次,要掌握本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树型知识结构图,并且明确各个知识点在其中的位置,以利于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利于知识记忆与提取。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对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要能做准确的介绍与把握; 3、增加案例实践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4、日常教学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作业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形式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