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朔神大道运用论文

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朔神大道运用论文
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朔神大道运用论文

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朔神大道的运用摘要:改性沥青因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广泛应用于新建公路

和市政道路及旧路改造、维修中,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

abstract: modified asphalt has good practical performance, widely used in highway and municipal road and old road rebuilding, repai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gh grade highwa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modified asphalt mix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odified asphalt; mixing ratio;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45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一、前言现代公路和道路发生许多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

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普遍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要求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提高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提高耐磨耗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为使路面在大交通量下,仍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并延长使用寿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在沥青中添加各种聚合物或其它无机材料,制成分散均匀的改性沥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毕业论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III 引言............................................................. IV 1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1) 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1) 1.2选用合适的材料 (3) 1.2.1水泥 (3) 1.2.2粗骨料 (4) 1.2.3细骨料 (6) 1.2.4粉煤灰 (8) 1.2.5混凝土外加剂 (8) 1.3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9) 1.3.1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9) 1.4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9) 1.4.1初步计算配合比 (9) 1.4.2基本配合比 (10) 1.4.3试验室配合比 (11) 1.4.4施工配合比 (11) 1.5生产配合比的调整及施工中的控制 (12) 1.6混凝土的运输 (12) 1.7混凝土的浇筑 (13)

1.7.1一般要求 (13) 1.7.2墩台混凝土的浇筑 (15) 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调整 (18) 2.1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前的调整 (18) 2.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后的调整 (18) 3混凝土的成型于养护 (19) 3.1混凝土试块制作 (19) 3.1.1目的与适用围 (19) 3.1.2仪具与材料 (19) 3.1.3材料要求 (19) 3.1.4试验步骤 (20) 3.2养护 (20) 3.2.1设计依据 (20) 3.2.2简易混凝土标准养护室设计的共点 (20) 3.2.3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升温设施 (21) 3.2.4混凝土标准养护室降温设施 (21) 4混凝土的抗压试验 (23) 4.1实验步骤 (23) 4.2实验结果 (23) 4.3实验报告 (24) 5结论 (25) 谢词 (26)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制定了新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本文根据新《规范》的要求,提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生产设计和生产验证,分析了矿料间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情况的空隙率和稳定度,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并通过马歇尔实验,来加以检验。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生产配合比 一、前言 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关系到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保证路面的质量,从施工的全过程加以控制管理,尤其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足够重视、认真对待、精心研究、优化设计,最终达到经济、科学、可行、便于施工。如何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是道路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规范》规定采用三个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这三个阶段分别是: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的验证。该配比方法可以使配比过程程序化、深入化,有助于设计结果更符合生产需求,充分指导施工过程。 (一)目标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整个过程的开始,结合施工文件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计算矿料级配比,选择最佳状态的配合比。在计算过程中,通常使试配结果尽量靠近级配范围的中间值,根据《规范》中推荐的,结合实践经验固定一个最佳沥青含量的范围,设计出不同油石比的配置的5到6组材料试件,每组间隔是0.5%,然后分别进行马歇尔稳定度、空隙率、试件密度、流值、沥青最佳沥青用量oac,然后再按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件,做水稳定性检验和高温稳定性检验。最后,判定实验结果,如果达不到设计文件要求则另选材料、调整配合比或者采用其他方法继续做试验,直到符合要求,确定理想的目标配合比。 在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两个重要指标:混合料空隙率和稳定度。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是反映沥青路面泛油、松散、裂纹、车辙等病害的最重要指标,矿料间隙率是综合反映沥青混合料质量状况的核心指标,对沥青混合料设计、生产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这两个指标对调整混合料稳定性和耐久性特别重要, 下面是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并根据存在的不同的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空隙率低,稳定度低。当空隙率低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增加空隙率:首先,调整矿料的级配,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增加粗集料的比例,同时减小细集料的比例;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高于正常量,并且不能被矿料吸收时,可以适当的降低油

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

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可采用体积法测定。 随后,在马歇尔试验仪上,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得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与表8-23(现行规范)或8-24与表8-25(新规范稿)得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得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得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得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得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得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得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得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得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得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得要求,不得有过多得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得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得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得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得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得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得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得主要目得就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得差异,计算得到得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就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得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就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得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得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得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得用量(实践中大多就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得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与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得击实次数与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得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得密度,并计算试件得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与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得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得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率大于2%得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得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得沥青碎石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可采用体积法测定。 随后,在马歇尔试验仪上,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得马歇尔稳定度与流值。 3.最佳沥青用量得确定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20201212212632).docx

-+ 亚雪公路 G015 线至滑雪场段 C16 标段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编制单位亚雪公路C16标段项目经理部 负责人年月日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二 OO七年六月

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亚雪公路 G015线至滑雪场段,连接着绥满高速公路和亚布力滑雪 场,是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亚雪公路起于K4+500即亚布力管理所门 前,经景阳村、尚礼村、红房子村、青山村至青云滑雪场场部终点 K24+965,路线全长20.465km,原有公路为单幅两车道二级公路,原有 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改扩建工程C16 标段,承担全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任务,设计上加宽部分路面为 两层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厚6cm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上 面层为厚5cm改性沥青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旧路部分半幅 铺筑 AC-20 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将双向路拱找成单向路拱后, 用AC-16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全线平均厚度为 7.8cm。全线密级配中粒 式沥青混凝土 AC-20 设计用量为 12873 立方米,改性沥青密级配中粒式沥 青混凝土 AC-16 设计用量为 18000 立方米。 AC-20 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 凝土各种单质材料的选定、配合比的组成设计严执行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技术标准,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配合比设计,具体结果如下: 二、单质材料的技术指标 1、沥青 根据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下面层AC-20 密级配中粒式 沥青混凝土采用 110 号 A 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经过我们的对比 检测最终确定使用辽宁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H-110 沥

AC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K691+000沥青混凝土拌合厂) 工程名称: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二级公路路面工程 监理单位: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 施工桩号:K675+000—K705+000 报告日期:2005—7—6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前言 本工程位于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地处规范规定的寒区。施工段落K675+000-K705+000段,共计30公里。面层设计厚度5㎝,规格采用AC-13型。 二.原材料 .沥青 沥青由业主统购,为新疆克拉玛依生产的重交A-130A石油沥青。沥青进场后即进行了抽检,经检验沥青三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沥青质量试验结果 根据中国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统计资料显示,56034号区站(清水河地区)7天平均高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43℃。根据计算,该地区路面预计高温度T20㎜=℃,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T SURF=℃.该沥青经试验计算分析,属溶凝胶型沥青,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当量脆点距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尚有℃的差值,只能在配合比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沥青用量,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路面低温裂缝。 .粗集料 采用大型反击式联合破碎机破碎,破碎机生产三种矿料,S10碎石,S12碎石和S15石屑。10-15㎜碎石㎜筛上筛余量偏多,不符合S10规格,但不影响使用。5-10㎜碎石符合S12规格,0-5㎜石屑符合S15规格。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表2 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 按规范对碎石质量的检验结果如表3,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整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探讨

福建省龙岩至长汀(闽赣界)高速公路为国家重点公路干线厦门至昆明东部出海口的重要路段,地处福建西部,B2合同段起迄桩号YK37+905~YK70+470,全长32.813km(有新泉互通立交一处)。沿线桥隧较多,纵坡也多,桥隧总长达15.004km,占路线总长45.7%。设计路面结构为4cmAC-13C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16cmATB-25沥青稳定碎石下面层。 1 SBS改性沥青及原材料 1.1 SBS改性沥青 SBS改性沥青是在原有基质沥青(AH-70)的基础上,掺加2.5%、3.0%、4. 0%的SBS改性剂,改性后的沥青,与原沥青相比,其高温粘度增大,软化点升高。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明显提高。龙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的SBS改性沥青,其基质沥青为埃索(ESSO)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改性剂为热塑性橡胶共聚物。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要求见表1。 1.2 集料 龙长高速公路B2合同段沥青路面上面层粗集料采用辉绿岩,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968g/m3,洛杉矶磨耗率为11.8%,压碎值为9.2%,石料磨光值为4 6.3BPN;细集料包括人工砂、天然砂。沥青路面面层宜采用人工砂作为细集料,砂当量大于60%;细集料由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有适妥的颗粒组成,并与改性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天然砂由于质量变化大(大部分为中粗砂),形状较圆滑,与沥青的粘附性差,对沥青混合料影响较大。细集料分成2.36~4.75 mm和0~2.36mm两种规格,B2合同段,施工采用制砂机加工石灰岩,制砂过程中严格做好除尘,要求2.36~4.75mm的材料其0.075mm的通过率不大于5%;0~3mm材料0.075mm的通过率不大于15%。

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C16标段AC-20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二OO七年六月

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连接着绥满高速公路和亚布力滑雪场,是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亚雪公路起于K4+500即亚布力管理所门前,经景阳村、尚礼村、红房子村、青山村至青云滑雪场场部终点K24+965,路线全长20.465km,原有公路为单幅两车道二级公路,原有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亚雪公路G015线至滑雪场段改扩建工程C16标段,承担全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任务,设计上加宽部分路面为两层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厚6cm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上面层为厚5cm改性沥青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旧路部分半幅铺筑AC-20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将双向路拱找成单向路拱后,用AC-16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全线平均厚度为7.8cm。全线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设计用量为12873立方米,改性沥青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设计用量为18000立方米。AC-20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各种单质材料的选定、配合比的组成设计严执行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技术标准,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及配合比设计,具体结果如下: 二、单质材料的技术指标 1、沥青 根据亚雪公路《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下面层AC-20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110号A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经过我们的对比检测最终确定使用辽宁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H-110沥

青,其技术指标如下: 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对照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辽宁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AH-110石油沥青其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2、粗集料 粗集料应选用锤式破碎机生产的机轧碎石,以保证骨料的质量。粗集料应具备良好的抗压、抗磨耗功能,整体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由于AC-20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因此粗集料使用10~20mm和5~10mm两种碎石。经过我们的对比检测最终确定使用亚布力镇虎峰石场出产的玄武岩反击破碎石,其技术指标如下: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摘要:介绍了采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同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并利用正交试验结果,采用综合平衡法分析水泥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对混凝土各项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的大流动度泵送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流动度泵送砼,粉煤灰,正交试验设计 大流动度砼以其优越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被广泛的用于泵送施工,在泉州晋石高速隧道二次衬砌中应用大流动度防水砼,最初设计的防水砼配合比为:水泥325 kg、水178 kg、砂767 kg、石1059 kg、粉煤灰71 kg、外加剂7.92 kg(萘系)。由于材料消耗量大,从而造成施工成本上升,减少企业利润空间。经过研究,决定采用掺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的技术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1原材料选用和技术性能 1)粉煤灰:厦门华金龙建材有限公司F类II级粉煤灰。 2)水泥:选用漳平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3)粗集料:选用当地华表山隧道洞渣加工的4.75~31.5mm合成级配碎石。经计算,掺配比例为16~31.5mm占30%、9.5~16mm占60%、4.75~9.5mm占10%,其中针片状含量5.9%、含泥量0.8%、压碎值10.8%。 4)细集料:选用华山砂场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68,中砂,Ⅱ区级配。含泥量1.6%。 5)外加剂:为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密实度和早期强度,选用湖北强达有限公司生产的QD高效减水剂,减水率≥ 25%。 2 试验方案 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较多,如混凝土的水胶比、粉煤灰掺率、水泥用量、粗集料的最大粒径、砂率、以及混凝土搅拌工艺和浇筑方法等。 2.1 因素与水平表 大流动度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和施工要求的均匀性、和易性及抗渗等级。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现状.经过初步分析计算,选择粉煤灰掺率、砂率及

AC-20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双永高速公路B3合同段AC-20C下面层目标配合比报告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双永高速公路B3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二○一一年十月

沥青路面下面层AC-20C目标配合比报告 1、依据规范和要求 1.1、《双永高速路面设计图纸》;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混合料的类型及层位特点 2.1、沥青路面下面层混合料级配类型采用AC-20C型,属于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2.2、在路面结构温度分布中,下面层的温度最高,且下面层承受的剪应力最大,因此最容 易产生车辙病害;在兼顾水稳定性的同时,如何提高中面层抵抗车辙的能力,成为中面层配合比设计的重点。 3、原材料试验 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先决条件,为了满足气候环境与交通对路用性能的要求,必须做好原材料的选择。该配合比通过测试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等材料的性能和技术指标来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从而完成原材料的选择。 3.1、沥青 采用上海春宇实业有限公司的SBS改性沥青(I-D级),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实测指标与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SBS改性沥青(I-D级)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2、集料 集料是沥青混合料的关键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是决定混合料强度特性的最重要因素,它的颗粒形状不仅影响混合料的构架,也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与抗疲劳性能等材

料特性,此外,集料与沥青的粘附等级对混合料强度的形成也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优质的集料是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路用性能的重要保证。 3.2.1粗、细集料 采用顺发石料场反击式破碎机生产的碎石,规格为:一号料:9.5-19mm、二号料:4.75-9.5mm、三号料:0-4.75mm;粗、细集料所检各项指标与技术要求见表2。 表2 粗、细集料的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3、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本项目采用龙岩市东元矿粉有限公司生产的矿粉,所检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实测试验指标见表3: 表3 矿粉的试验指标与技术要求 3.4、抗剥落剂 用抗剥落剂可以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从而保证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水损害性。本项目在矿粉中掺入20% 消石灰及0.3%重庆海木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MR沥青抗剥落剂。并通过水煮法对其进行检验,粘附性有明显的改善。

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某工程引水隧洞地下水中SO42-总磷含量超标,对混凝土有强结晶型腐蚀和污染引水水体的风险。因此在混凝土施工前,对该引水隧洞混凝土进行抗硫酸盐侵蚀性试验。本文介绍了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影响,高抗硫酸盐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通过掺粉煤灰的方式对高抗硫酸盐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配合比设计;抗腐蚀性;高抗硫酸盐混凝土 1.引言 某工程引水隧洞附近有一些化工企业,其中某集团磷石膏渣场距引水隧洞约1km,而该洞段位于岩溶极发育区域,存在有机物渗透对工程及水质带来较大危害的风险。根据对该区段地表和地下水体抽样检测,地下水中SO42-总磷等含量超标,因此对该区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渗和防腐处理措施。故进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试验,以确保工程质量。 2.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 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作用非常复杂,其中包括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的侵蚀。受硫酸盐侵蚀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主要体现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侵蚀是由于混凝土组分本身带有的硫酸盐引起,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自身的性质包括水泥、活性掺合料和水胶比,施工质量水平等;外部侵蚀是环境中的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包括硫酸根离子浓度和环境PH值、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条件等。 3.原材料选用 3.1 水泥 水泥对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混凝土中的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易于受到硫酸盐的侵蚀生成石膏。如果混凝土中铝酸三钙过多,则易于生成过多的钙矾石,在侵蚀环境下导致膨胀破坏。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结合高抗硫酸盐水泥的特性,本次试验混凝土选用P?HSR 42.5高抗硫酸盐水泥。 依据GB748标准要求,对高抗硫酸盐水泥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比表面积、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铝酸三钙(C3A)含量、抗硫酸盐性等指标检测,试验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抗硫酸盐性14d≤0.04%。试验结果见表3.1。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 4.1 配合比基本参数选择试验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粉煤灰对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后期强度的贡献,以及对混凝土抗侵蚀的作用,选出粉煤灰的合理掺量,全面考虑合理的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可泵性的影响和耐久性抗侵蚀能力。通过对减水剂不同掺量下的混凝土性能试验,泵送剂的最优掺量为1.0%、对石子级配组合进行容重试验,并结合工程经验,选用二级配粒径为 5mm~20mm:20mm~40mm比例为45:55。 4.2 水胶比与强度关系 当混凝土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工序既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水胶比的大小。水胶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抗侵蚀能力就越强。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首先进行基准用水量与砂率试验,然后进行水胶比与强度关系试验,对水胶比与强度统计计算回归方程,利用设计强度等级计算配制强度,将配制强度带入回归方程

AC-13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AC-13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K691+000沥青混凝土拌合厂) 工程名称: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二级公路路面工程 监理单位: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 施工桩号:K675+000—K705+000 报告日期:2005—7—6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前言 本工程位于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地处规范规定的寒区。施工段落K675+000-K705+000段,共计30公里。面层设计厚度5㎝,规格采用AC-13型。 二.原材料 2.1.沥青 沥青由业主统购,为新疆克拉玛依生产的重交A-130A石油沥青。沥青进场后即进行了抽检,经检验沥青三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沥青质量试验结果 技术指标A-130规范要求实测数据备注 针入度25℃,100ɡ,5s, (0.1㎜)120-140 126 实测 针入度指数PI -1.5-+1.0 -0.575 实测 延度15℃,5㎝/min (㎝)≥100 >100 实测 软化点T RAB (℃)≥40 42.9 实测 相对密度(g/㎝3)实测0.9782 实测 =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g)±0.8 -0.54 实测针入度比25℃(﹪)≥54 69.14 实测延度10℃(㎝)≥12 57.67 实测 根据中国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统计资料

显示,56034号区站(清水河地区)7天平均高 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43℃。根据计算,该地区路面预计高温度T 20㎜ =40.33℃,路面表面 预计低温度T SURF =-35.24℃.该沥青经试验计算分 析,属溶凝胶型沥青,当量软化点T 800 =43.37℃, 当量脆点T 1.2 =-21.3℃,当量脆点距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尚有13.94℃的差值,只能在配合比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沥青用量,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路面低温裂缝。 2.2.粗集料 采用大型反击式联合破碎机破碎,破碎机生产三种矿料,S10碎石,S12碎石和S15石屑。10-15㎜碎石13.2㎜筛上筛余量偏多,不符合S10规格,但不影响使用。5-10㎜碎石符合S12规格,0-5㎜石屑符合S15规格。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表2 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 材料 通过下列筛孔(㎜)百分率(﹪)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10-15㎜100 100 48.00 2.98 0.32 S10规格100 - 95-100 0-15 0-5 5-10㎜100 100 100 97.33 5.45 0.75 S12规格100 90-100 0-15 0-5 0-5㎜100 100 100 100 97.80 63.10 48.40 33.00 23.90 18.90 14.70 S15规格100 90-100 60-90 40-75 20-55 7-40 2-20 0-10

毕业设计论文: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目录引言 (1) 1.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2) 1.1 选用合适的材料. (3) 1.2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4) 1.3 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5) 1.4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5) 1.5 生产配合比的调整及施工中的控制. (10) 2.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调整. (10) 2.1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前的调整. (11) 2.2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后的调整. (11) 3.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效益及防治措施. (12) 4.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致谢 (14)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引言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配合比是以实验配合比为基础而确定的,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是确定了相应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后,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确定。混凝土配合设计要满足强度结构设计的等级要求,施工的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混凝土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到了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混凝土只所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的材料来源比较广泛,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等许多独特的技术性能。同时,关系到砼质量的材料也已成为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对其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做简要的浅谈。 1.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 1.1 选用合适的材料 1.1.1 水泥 水泥是决定混凝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起到粘结、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选用格外重要。水泥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水泥的品种繁多。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班级: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班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更进一步的掌握实际工程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设计任务 设计出满足强度,耐久性等要求的某国道跨线桥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50。 三、设计依据 《水泥与水泥混凝土》申爱琴.张登良主编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四、设计方法 (1)原材料 1、水泥 优先选取旋窑生产的P.O4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密 度33/100.3m kg c ?=ρ,强度富余系数13.1=c γ。 2、砂 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 2.6以上,选的砂为中砂 33' /1065.2m kg s ?=ρ,现场实测含水量为2%。 3、碎石 级配为5~25mm 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为2.8,压碎值为9.8,含泥量为0.3%,泥块含量为0.2%,碎石最大粒5.31max =d ,表观密度 33/1070.2m kg G ?=ρ,现场实测含水率1%。

(2)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0,cu f ) 查表1得MPa 0.6=σ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f k cu cu 87.590.6645.150645.1,0,=?+=+=σ 2.计算水灰比(w/c ) 1)计算水泥28天实际强度 MPa f f k ce c ce 0.485.4213.1,=?=?=γ 2)计算水灰比 查表2得:A=0.46,B=0.07. 36.00 .4807.046.087.590 .4846.0/0,=??+?= = +ce ABf cu ce f Af C W 3)耐久性校核 普通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表3

Ac1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

沥青混凝土(AC-1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概述 1、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粗集料:碎石经试验其表观相对密度、吸水率、针片状含量、<0.075颗粒含量、磨耗值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3、细集料:粗石粉、石屑,经试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4、矿粉:经检验其表观密度、亲水系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5、沥青,沥青为齐鲁石化70#道路石油沥青。经检验其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等各项指标均规范要求。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 1、级配设计:对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分别进行了筛分,最终确定各矿料掺配比例为: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 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参照试验规程沥青参考用量,结合实际经验,按油石比0.5%变化,制作五组试件,即油石比分别为5.0%、5.5%、6.0%、6.5%、6.10%,每组试件四至五块,冷却12个小时后,测其密度、饱和度、空隙率等指标,然后经马歇尔试验测的稳定度、流值结果汇总下表: 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根据以上各项试验结果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密度、与油石比的关系曲线,最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5.75%。 三、室内配合比结论 根据上述试验,实验室建议的沥青目标配合比为: 矿料级配:5-10mm碎石:粗石粉:石屑:矿粉=30:25:40:5 最佳油石比:6.10%,最佳沥青用量5.75%。 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低水泥用量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摘要:混凝土配合比是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 程的实体和外观质量及混凝土成本,因此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何进行优化调整就显 得尤为必要。结合本人多年的混凝土配比经验总结,提出混凝土配合比在性能和 经济方面的优化,效果较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 1原材料的选用及试验方法 以下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以普通C30混凝土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在保证 质量的基础上,大比例掺加矿粉和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和改 善混凝土性能。 1.1原材料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性能指标见表1; 粉煤灰:粉煤灰采用南宁电厂生产的F类Ⅱ级粉煤灰,所检指标分别符合 JTG/TF50-2011《公路桥涵技术规范》,性能指标见表2; 矿渣粉:格润S95级矿渣粉,性能指标见表3; 细集料:Ⅱ区中砂,细度模数3.0,堆积密度为1520kg/m3; 粗集料:碎石,5~25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为1450kg/m3; 外加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18%~25%; 拌合水:饮用水。 表1 水泥性能指标 表2 粉煤灰性能指标 表3 矿粉性能指标 1.2配合比及试验结果 1.2.1用不同掺量的矿渣粉等量取代水泥与全部使用水泥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 验 试验采用的胶凝材料用量370kg/m3,水胶比固定为0.486,砂率固定为46%, 减水剂掺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0.25%,控制所有试配坍落度一致达到180±30mm,具体混凝土配合比见表4,试验结果对比见表5。 表4 基准配合比及掺矿粉混凝土配合比 表5 试验结果对比 1.2.2煤灰和矿渣粉按不同比例双掺时的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见表6、表7) 表6 双掺及单掺粉煤灰、矿粉混凝土配合比 表7 试验结果对比 2.试验结果分析 2.1矿渣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与未掺矿粉的混凝土相比,掺入矿粉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工作性,而这 种改善与表面特性和比表面积有关。这种表面特性使得水泥浆体之间形成光滑的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 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 (现行规范)或8 -24和表8-25 (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 2.36mm 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 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

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 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 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 数量不少于 4 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 总量1200g 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 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 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应采用蜡 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可采用体积法 测定。 随后,在马歇尔试验仪上,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 度和流值。 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要求

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要求 一、原材料选用与技术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除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相应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1水泥 (1)桥梁工程用水泥:除桥梁基础混凝土(≦C30)可采用32.5级的符合硅酸盐水泥(P.C)配置以及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混凝土(C55及以上)可采用 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级Ⅱ型硅酸盐水泥(P. Ⅱ)配置外, 桥梁其他部位的混凝土(含C50预制T梁)均宜使用42.5级P.O水泥进行 配置。 (2)隧道工程用水泥:除隧道二次衬砌防水混凝土可使用32.5级P.C水泥外,隧道初喷支护、隧道路面混凝土均应使用42.5级P.O水泥。 1.2骨料 (1)粗骨料:桥涵、隧道工程混凝土用粗骨料一般采用5-10mm、5-20mm和5-25mm 三种公称粒级均可满足要求,对应粗骨料最大粒径(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分别为13.2mm、26.5mm和31.5mm。本工程所需碎石应采用4.75-9.5mm、9.5-19mm和19-26.5mm三种规格进行分级生产、采购、储存、掺配使用,合成级配应符合表1-1的要求。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 其中: 5-10mm碎石适用于隧道初喷支护混凝土 5-20mm碎石由4.75-9.5mm和9.5-19mm二种规格掺配,适用于预制T梁、预 制空心梁板、预应力连续箱梁等部位混凝土; 5-25mm碎石由4.75-9.5mm、9.5-19mm、19-26.5mm(方孔筛,没有特殊说明, 以下类同)三种规格掺配,适用于桥涵工程的灌注桩、承台、墩柱、盖梁、桥 台、桥面铺装、护栏、通道、涵洞等部位混凝土及隧道路面、二次衬砌等混凝 土。 为统一碎石生产规格,保证碎石生产质量,碎石料场初次生产或进行生产调整时,建议上述三种规格的碎石生产振动筛的配置宜分别为4mm、12mm、24mm、30mm(方孔筛晒孔边长)。最终晒网尺寸应以实际生产的碎石是否符合表1-2规格要求为准。

AC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1.AC-25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新疆通力股份有限公司) 碎石(18~31.5mm):21% 碎石(10~20mm):25% 碎石(5~10mm):18% 石屑:17%砂:14% 矿粉:5% 最佳油石比:3.4% 沥青砼密度:2.315 g/cm3 2.AC-25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新疆天通路桥工程建设有 限责任公司) 碎石(18~31.5mm):22% 碎石(10~20mm):18% 碎石(5~10mm):20% 石屑:19% 砂:16% 矿粉:5% 最佳油石比:3.5% 沥青砼密度:2.301 g/cm3 3.AC-2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新疆天通路桥工程建设有 限责任公司) 碎石(10~20mm):44% 碎石(5~10mm):17% 碎石(3~5mm):11% 碎石(0~3mm):7% 砂:16% 矿粉:5% 最佳油石比:4.2% 沥青砼密度:2.340 g/cm3 4.AC-13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新疆天通路桥工程建设有 限责任公司) 碎石(10~15mm):26% 碎石(5~10mm):23% 碎石(3~5mm):21% 碎石(0~3mm):8% 砂:16% 矿粉:6% 最佳油石比:5.0% 沥青砼密度:2.311 g/cm3 5.AC-2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GZ045线哈—梯段公路改 建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部 碎石(10~20mm):54% 碎石(5~10mm):12% 碎石(0~5mm):9% 砂:19% 矿粉:6%

最佳油石比:4.0% 沥青砼密度:2.362 g/cm3 6.AC-13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GZ045线哈—梯段公路改 建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部 碎石(10~15mm):27% 碎石(5~10mm):33% 碎石(0~5mm):13% 砂:20% 矿粉:7% 最佳油石比:4.9% 沥青砼密度:2.295 g/cm3 7.AC-20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矿料配比为:(中铁一局哈罗公路哈南段 项目部试验室) 碎石(10~20mm):36% 碎石(5~10mm):16% 水洗砂:24% 石屑:18% 矿粉:6% 最佳沥青用量:4.6% 沥青砼密度:2.366g/cm3 8.AC-20沥青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矿料配比为:(中铁一局哈罗公路哈南段 项目部试验室) 碎石(10~20mm):38% 碎石(5~10mm):23% 碎石(0~5mm):33% 矿粉:6% 最佳沥青用量:4.4% 沥青砼密度:2.418g/cm3 9.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如下:(GZ045线哈-梯公路改建工程) 三种规格掺配比例为: (0-4.75mm):30% (4.75-19mm):45% (19-31. 5mm):25% 水泥剂量为:4.0% 最大干密度为:2.37g/cm3最佳含水量为:5.3% 以上数据皆为参考,须根据施工情况进行试验确定各实际数据! 二00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