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实验一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性质和保存方法.

(2)掌握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过氧化苯甲酰、氯仿、甲醇。

仪器:烧杯、布氏漏斗、玻璃棒、纱布、滴管、量筒。

三、实验装置(手画的)

(一)快速过滤(二)慢慢滴入(三)冷抽滤

四、实验原理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3~106 摄氏度,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易燃烧,受撞击、热、摩擦是会爆炸。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要进行精制,通常采用重结晶法,在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会爆炸,注意控制温

度。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溶解度(g/100ml)溶剂溶解度(g/100ml)石油醚0.5 丙酮14.6

甲醇 1.0 苯16.4

乙醇 1.5 氯仿31.6

甲苯11.0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现象分析

(1)室温下在100ml 烧杯中加入5gBPO 和20ml 氯仿,慢慢搅拌,使之溶解。粉末溶解,溶液呈乳白色。BPO 溶解

于氯仿中,

杂质不溶

于氯仿

(2)溶液过滤;滤液直接滴入50ml 甲醇中。过滤后溶液呈无色;溶液静置有白色针状晶体析出。不溶杂质

被除去;

BPO 在甲

醇中的溶

解度比在

氯仿中的

小的多,

BPO 析出

(3) 将上一步骤的溶液用布氏漏斗抽滤,用甲醇5ml 洗1 次,抽干。湿产品为白色针状;抽滤瓶中有白色晶体颗粒;烧杯壁上

有白色附着物。

被抽滤到

瓶中的滤

液含有

BPO,随条

件的改变,

时间的推

移,仍会析

出少量BPO

晶体;烧杯

上残留的

液体当甲

醇挥发后

溶解在其

中的BPO

粘在烧杯

壁上

(4)将所得产品

转移至作业纸包

好,记下姓名学

号。

六、产率:0.9/5*100%=18%

七、问题讨论

(1)为什么BPO 需要精制?

答:BPO 做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BPO 的纯度、量的多少对聚合物

的聚合度和分子量有决定性影响,而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要进行精制。

(2)本实验重结晶中为什么用甲醇和氯仿?

答:重结晶方法有:蒸发冷却、蒸发溶剂、换不同的溶剂。本实验采用第三种。BPO 在氯仿中溶解度相对较大、甲醇中较小,BPO 溶解在氯仿中后,再将溶液滴入甲醇中,由于BPO 在氯仿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因此可以使BPO 析出。而选用其他的溶剂没有选用甲醇和氯仿这两种有效,如丙酮和乙醚对BPO有诱发分解作用,使BPO 失去其引发剂的作用,故不适合作重结晶的溶剂。(3)除杂质为什么用常压过滤不用抽滤?

答:由于氯仿挥发很快,如果采用抽滤,氯仿挥发的更快,产品会析出,吸附在杂质中。

(4)过滤速度是慢好还是快好?

答:快好。由于氯仿挥发很快,如果慢过滤的话,氯仿挥发掉,BPO 析出吸附在玻璃棒,烧杯壁上级纱布上,不易被分离出来,使最终的产率下降,不仅如此,有些产品还会与杂质混在一起,不能起到很好的分离杂志的效果。因此,在过滤的时候应该快些。

(5)为什么要滤液滴到甲醇中,反过来行吗?

答:由于BPO 在氯仿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甲醇中的溶解度,用滤液滴到甲醇中,此时甲醇的量多,而氯仿的量很少,有利于BPO 从氯仿中析出;反过来,用甲醇滴滤液,BPO 也可以析出,但在刚开始的时候,甲醇滴到滤液中,甲醇的量很少,无法使BPO 从氯仿中析

出,当加入的甲醇的量增加到一定的量时,此时由于时间长氯仿挥发得多和甲醇的量多,从而使BPO 从氯仿中析出,用这种方法时间过长,不利于晶体的成型,结成的晶形不是很理想,在滤液滴到甲醇中的时候,应慢慢滴加,这样有利于晶体的析出,而且在滴加的过程中不能用玻棒搅拌,若用玻棒搅拌,会破坏晶体的晶形,使其不能形成针状晶体。

(6)为什么放冰箱长出的晶体比较长?

答:冰箱温度低,BPO 溶解度下降,可供结晶的核心比较多,分子更易定向排列,形成较长的晶体。

(7)产率低的原因?

答:用氯仿作溶剂溶解BPO时,由于不能采用加热的方法促进溶解速度和溶解程度,而只能稍微摇动烧杯,致使有少量BPO未溶解,这些未溶解的BPO混在杂质中,在过滤时被除去而损失;在过虑时,因为氯仿易挥发,以致溶解在其中的BPO被析出,黏附在漏斗和烧杯壁上而使产品的产量下降;在冷却结晶的过程中,由于甲醇的挥发带走了少量的BPO使其粘附在杯壁上而损失;在抽率过程中,还有少量的BPO 溶解在未挥发的氯仿中不能沉淀析出,使得在抽滤时有少量BPO透过滤纸进入滤液而损失。

(8)较其他组,我组析出晶体的速度慢,析出的晶体颗粒较小,较少。原因分析:

答:主要原因:BPO溶解液过滤后,在将滤液滴入甲醇中的一步中滴加滤液的速度过快。BPO析出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氯仿加入过快,

使得甲醇中氯仿的相对量很快增大,而BPO本来在氯仿中溶解度大。使得后面BPO晶体析出慢,析出晶体颗粒较小,较少。本质上与将甲醇滴到滤液中的情况相似。

次要原因:为了使BPO析出,我们又往烧杯中补加5-6ml的甲醇,殊不知,这并未使液体中氯仿的量减少,反而增大了甲醇的总量,一方面甲醇也可溶解少量BPO,另一方面,甲醇将溶液稀释,不利于BPO 结晶析出。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性质和保存方法; (2)掌握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3~106 摄氏度,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易燃烧,受撞击、热、摩擦是会爆炸。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要进行精制,通常采用重结晶法,在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会爆炸,注意控制温度。 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过氧化苯甲酰(2.5g)、氯仿(10mL)、甲醇(25+2.5mL)。 仪器:烧杯(100mL×2)、玻璃棒、布氏漏斗、漏斗、天平、棕色瓶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与现象分析 步骤(1): 室温下在100ml 烧杯中加入2.5gBPO 和10ml 氯仿,慢慢搅拌,使之溶解; 现象:[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现白色混浊状] 分析:[BPO极易溶于氯仿,但部分杂质不溶]

步骤(2): 用普通漏斗过滤溶液,滤液中直接滴入25ml 甲醇中,静置片刻后放入冰箱降温; 现象:[1、滤液为无色透明液体;2、加入甲醇后静置片刻,有白色针状晶体析出; 3、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析出大量晶体] 分析:[1、不容杂质被除去;2、甲醇和氯仿可以互溶,但甲醇对BPO的溶解度大概只有氯仿的3%,氯仿挥发后,开始析出晶体3、降温能降低BPO的溶解度,使之大量析出] 步骤(3): 将上一步骤的溶液用布氏漏斗抽滤,用2.5ml甲醇洗1 次,抽干; 现象:[抽滤后部分晶形被破坏,但绝大多数仍保留着较短的针状结构] 分析:[洗涤是为了使烧杯壁上因溶剂挥发而析出的少量晶体不至于浪费掉,造成产率下降] 步骤(4): 将所得产品烘干称重,并保存于棕色瓶中(实际操作为抽滤后保存于纸袋中) 分析:[BPO是强氧化剂,很不稳定。受热、见光、摩擦都易导致分解] 六、实验产物拍照 七、实验思考与讨论分析 (1)为什么BPO 需要精制? 答:BPO 做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BPO 的纯度、量的多少对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分子量有决定性影响,而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因为本身性质极不稳定,长期的放置后,会发生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一定要进行精制。 (2)本实验重结晶中为什么选择甲醇和氯仿?

高分子复习资料

1.在搅拌下依次向装有四氢呋喃的反应釜中加入0.2mol n-BuLi和20kg苯 乙烯。当单体聚合了一半时,向体系中加入1.8g H O,然后继续反应。假如用 2 水终止的和继续增长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均是1,试计算 (1)水终止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 (2)单体完全聚合后体系中全部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 (3)最后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 2. 有下列所示三成分组成的混合体系。 成分1:重量分数=0.5,分子量=l×104 成分2:重量分数=0.4,分子量=1 ×105。 成分3:重量分数=0.1,分子量=1×106 求:这个混合体系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 3.某一耐热性芳族聚酰胺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116。聚合物经水解后,得39.31%(质量百分数)?对苯二胺,59.81%(质量百分数)?对苯二甲酸,0.88%苯甲酸(质量百分数)。 试写出聚合物结构式和其水解反应式?计算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 4.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1.5%,p=0.995或0.999时聚酯 的聚合度多少? 5.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1.5%,p=0.995或0.999时聚酯的聚合度多少? 6.AA、BB、A3混合体系进行缩聚,NA0=NB0=3.0,A3中A基团数占混合物 中A总数( )的10%,试求p=0.970时的以及= 200时的p。

7.对苯二甲酸(1mol)和乙二醇(1mol)聚酯化反应体系中,共分出水18克,求产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反应程度,设平衡常数K=4。 8.要求制备数均分子量为16000的聚酰胺66,若转化率为99.5%时: (1)己二酸和己二胺的配比是多少?产物端基是什么? (2)如果是等摩尔的己二酸和己二胺进行聚合反应,当反应程度为99.5%时,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是多少? 9.由1mol丁二醇和1mol己二酸合成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酯, (1)两基团数完全相等,忽略端基对数均分子量的影响,求终止缩聚的反应程度P; (2)假定原始混合物中羟基的总浓度为2mol,其中1.0%为醋酸,无其它因素影响两基团数比,求获得同一数均聚合度时所需的反应程度。 10.某一耐热性芳族聚酰胺数均分子量为24990,聚合物经水解后,得38.91%wt对苯二胺,59.81%对苯二甲酸,0.88%苯甲酸。试写出分子式,计算聚合度和反应程度。 11.从对苯二甲酸(1mol)和乙二醇(1mol)聚酯化反应体系中,共分出水18克,求产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反应程度,设平衡常数K=4。 12.将邻苯二甲酸酐、季戊四醇、乙二醇一摩尔比为2.00:0.99:0.01进行缩聚, 试求:a.平均官能度 b.按Carothers法求凝胶点。 c.按统计法求凝胶点。 13.欲将1000g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2)用等物质量的乙二胺固化,试计算固化剂用量。并求此凝胶反应的凝胶点。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高 分 子 化 学 实 验 报 告 实验一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性质和保存方法. (2)掌握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过氧化苯甲酰、氯仿、甲醇。 仪器:烧杯、布氏漏斗、玻璃棒、纱布、滴管、量筒。 三、实验装置(手画的) (一)快速过滤(二)慢慢滴入(三)冷抽滤 四、实验原理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3~106 摄氏度,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易燃烧,受撞击、热、摩擦是会爆炸。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要进行精制,通常采用重结晶法,在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会爆炸,注意控制温

度。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 溶剂溶解度(g/100ml)溶剂溶解度(g/100ml)石油醚0.5 丙酮14.6 甲醇 1.0 苯16.4 乙醇 1.5 氯仿31.6 甲苯11.0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现象分析 (1)室温下在100ml 烧杯中加入5gBPO 和20ml 氯仿,慢慢搅拌,使之溶解。粉末溶解,溶液呈乳白色。BPO 溶解 于氯仿中, 杂质不溶 于氯仿 (2)溶液过滤;滤液直接滴入50ml 甲醇中。过滤后溶液呈无色;溶液静置有白色针状晶体析出。不溶杂质 被除去; BPO 在甲 醇中的溶 解度比在 氯仿中的 小的多, BPO 析出

(3) 将上一步骤的溶液用布氏漏斗抽滤,用甲醇5ml 洗1 次,抽干。湿产品为白色针状;抽滤瓶中有白色晶体颗粒;烧杯壁上 有白色附着物。 被抽滤到 瓶中的滤 液含有 BPO,随条 件的改变, 时间的推 移,仍会析 出少量BPO 晶体;烧杯 上残留的 液体当甲 醇挥发后 溶解在其 中的BPO 粘在烧杯 壁上 (4)将所得产品 转移至作业纸包 好,记下姓名学 号。 六、产率:0.9/5*100%=18% 七、问题讨论 (1)为什么BPO 需要精制? 答:BPO 做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BPO 的纯度、量的多少对聚合物

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有什么作用

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有什么作用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其实它是一种药物,对治疗和解决寻常痤疮,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它本身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力,可以减少粉刺和痤疮对皮肤造成的损害,但是要注意过氧化苯甲酰凝胶这只能外用,避免触碰到眼睛或者是嘴唇这些部位。 ★一、简介 一种药品,治疗寻常痤疮的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水性凝胶、过氧化苯甲酰是氧化剂,具有杀菌作用,属角质溶解剂类。主要成份为过氧化苯甲酰,浓度分别是2.5%、5%和10%,凝胶基质由多库脂钠、依地酸二钠、卡波姆940、二氧化硅、丙二醇、帕罗萨姆182、氢氧化钠和纯水组成,以枸椽酸调节pH值。 ★二、主要成份

BENZIHEX AC2.5、BENZIHEX AC5和BENZIHEX AC10的主要成份为过氧化苯甲酰,浓度分别是2.5%、5%和10%,凝胶基质由多库脂钠、依地酸二钠、卡波姆940、二氧化硅、丙二醇、帕罗萨姆182,氢氧化钠和纯水组成,以枸椽酸调节pH值。 ★三、临床药理 过氧化苯甲酰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但认为主要是由于它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杀菌能力。另外,用过氧化苯甲酰治疗的病人表现出脂质和游离脂肪酸降低和轻度脱屑(干燥和脱皮)作用,同时粉刺和痤疮皮损减少。尽管已知过氧化苯甲酰经皮肤吸收后代谢成苯甲酸,然后从尿中以苯甲酸盐方式排泄,但对过氧化苯甲酰经皮吸收、代谢和排泄仍知之甚少。未见过氧化苯甲酰引起全身毒性的报告。 ★三、注意 概述:本品仅供外用。如果出现严重刺激反应立即停药并予

以适当治疗。症状消退后可重新恢复治疗,注意开始时用药次数要减少。本品不得用于眼睛周围或粘膜处。 病人用药须知:避免与眼睛、眼睑、唇和粘膜接触。如不慎接触,请用清水清洗。和有色物质接触(包括头发和织物)可能导致漂白或褪色现象发生。如出现严重刺激,应立即停药并向医师求教。可能含有的苯甲酸是过氧化苯甲酰的降解产物。

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如果您是十几岁的青少年,那么您肯定迫不及待想要摆脱痤疮的困扰。如果您是成年人,则不敢相信自己又有痤疮了。幸运的是,过去20年中痤疮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您不再需要忍受痤疮之苦了。 人的面部、胸部和后背皮肤中分布着成千上万的皮脂腺。事实上,面部中间每平方厘米有皮脂腺多达300个。这些皮脂腺的作用是产生油(皮脂)来润滑皮肤。皮脂腺产生的油通过细小的导管(滤泡)到达皮肤表面。 有时,皮脂、细菌和皮脂腺管内壁脱落的死亡皮肤细胞会堵塞皮脂腺管,从而形成痤疮。在本文中,您将全面了解痤疮:成因、治疗和预防。首先,让我们对痤疮有个整体认识。 定义 痤疮是一种皮肤病,外表上看,从隆起的小肿块到丘疹和大的囊肿都有。痤疮非常普遍,80%的人在一生的某一阶段都会患有某种痤疮。 成因 尽管关于痤疮的成因有好几种理论,但权威人士一般认为痤疮是青春期荷尔蒙变化的副产品。荷尔蒙(尤其是男性荷尔蒙睾酮)的产生,会增加并刺激皮肤中的皮脂腺产生皮脂(一种油性分泌物)。皮脂腺产生的多余油脂大部分可以通过毛囊离开皮肤。有时候,油会堵住这些管道,形成粉刺(堵塞的毛囊)。粉刺是造成痤疮最初肿块的原因。 如果粉刺开口于皮肤表面,就称为黑头粉刺。黑头里含有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细菌和皮肤表面聚积的皮肤组织。如果粉刺在皮肤表面闭合,则称为白头粉刺。堵塞的毛囊可能内部破裂,将里面的物质释放到周围组织中。这个过程会引起炎症反应,为痤疮创造条件。 细菌在痤疮形成中的作用还不明确。细菌的作用可能是使皮脂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释放有很大刺激性的化合物:脂肪酸。而这又可能引起炎症,使皮肤更容易受到感染。

权威人士认为饮食对痤疮没有影响。单单改变饮食不能治愈痤疮;对某种食物的过敏反应也不会导致痤疮。然而,避开某些食物(尤其是巧克力和脂肪),似乎能改善某些痤疮。 成人患痤疮也很普遍。以下是一些危险因素: 激素。对于女性来说,怀孕、月经周期改变、更年期和避孕药都会造成荷尔蒙水平波动,从而导致痤疮发作。对于有些女性来说,低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可以改善痤疮病情;而对于另一些女性来说,只会加重痤疮。如果您的痤疮伴随月经不调,那您需要看医生,看这二者是否都由异常的荷尔蒙水平引起。 压力。皮肤科医生认为高度压力会影响荷尔蒙水平,从而导致痤疮发作。 化妆品。涂抹浓厚的含油化妆品会阻塞毛孔并引发痤疮。 职业环境。如果您是一个机械师,或在当地快餐连锁店的深油炸锅前工作,您的脸部就可能受到油气的侵袭,其中一些可能导致痤疮。工作场所的诸多化学物也可能导致痤疮。 某些药物。有些药物(如治疗癫痫的苯妥英钠和治疗躁郁症的锂)会导致痤疮。 症状 痤疮造成隆起的肿块,最常发生于面部、颈部、背部、胸部和肩部。严重的时候,还会形成充满脓液的囊包,破裂时会流出液体。这些肿块可能伴有疼痛和瘙痒。这些症状可能是痤疮,也可能是皮肤对化妆品或药物等物质起了其他反应。 由于青春期是痤疮发作的原因之一,因此这种病症常见于十几岁的青少年。

(完整版)高分子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1.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理由。 CH2=CHCl,CH2=CCl2,CH2=CHCN,CH2=C(CN)2,CH2=CHCH3,CH2=C(CH3)2,CH2=CHC5H6,CF2=CF2,CH2=C(CN)COOCH3,CH2=C(CH3)-CH=CH2 参考答案: 自由基聚合:CH2=CHCl,CH2=CCl2,CH2=C(CN)2,CH2=CHC5H6,CH2=C(CH3)-CH=CH2,CF2=CF2,CH2=C(CN)COOCH。 阴离子聚合:CH2=CHCN,CH2=C(CN)2,CH2=CHC5H6,CH2=C (CH3)-CH=CH2,CH2=C(CN)COOCH。 阳离子聚合:CH2=CHCH3,CH2=CHC5H6,CH2=C(CH3)-CH=CH2,CH2=C(CH3)2。 CH2=CHCl:适于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较弱。 CH2=CCl2:适于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 CH2=CHCN: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CH2=C(CN)2:适于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是强吸电子基团。

CH2=CHCH3:适于阳离子聚合,CH3是供电子基团,CH3是与双键有超共额轭效应。 CH2=C(CH3)2:适于阳离子聚合,CH3是供电子基团,CH3是与双键有超共轭效应。 CH2=CHC5H6和CH2=C(CH3)-CH=CH2:均可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π电子的容易极化和流动。CF2=CF2:适于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CH2=C(CN)COOCH:适合阴离子和自由基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并兼有共轭效应。 2.判别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CH2=C(C5H6)2,ClCH=CHCl,CH2=C(CH3)C2H5,CH3CH=CHCH3,CH2=C(CH3)COOCH3,CH2=CHOCOCH3,CH3 CH=CHCOCH3 参考答案: CH2=C(C5H6)2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取带基空间阻碍大,形成高分子键时张力也大,故只能形成二聚体。ClCH=CHCl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而取代基造成较大空间阻碍。 CH2=C(CH3)C2H5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由于双键电荷密度大不利于自由基进攻。 CH3CH=CHCH3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为阻

环烷酸腐蚀问题

常减压蒸馏装置 常减压装置是对原油一次加工的蒸馏装置,即将原油分馏成汽油、煤油、柴油、蜡油、渣油等组分的加工装置,常减压蒸馏是原油加工的第一步,并为以后的二次加工提供原料,所以常减压装置是炼油厂的“龙头”。 原油经换热,达到一定温度后,注水和破乳剂,进入电脱盐脱水罐,脱盐后的原油进入另一组换热器,与系统中高温热源换热后,进入常压炉(有的装置设有初馏塔或闪蒸塔,闪蒸出部分轻组分后再进入常压炉)。达到一定温度(370℃)后,经转油线进入常压分馏塔。在常压塔内将原油分馏成汽油、煤油、柴油,有时还有部分蜡油以及常压重油等组分。产品经必要的电化学精制后进入贮槽。常压重油经塔底泵送入减压塔加热炉加热(395℃)后,经转油线进入减压分馏塔,减压塔汽化段压力为80-100mm汞柱,有3-4个侧线,作为制造润滑油或二次加工的原料,塔底油可送往延迟焦化,氧化沥青或渣油加氢裂化等装置。 环烷酸腐蚀 环烷酸腐蚀产物溶于油,所以腐蚀的金属表面粗糙而光亮,呈沟槽状。1.2.1环烷酸 石油酸是石油中有机酸的总称,包括环烷酸、芳香族酸和脂肪酸等。环烷酸(RCOOH,R为环烷基)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饱和环状结构的酸及其同系物。环烷酸是石油中有机酸的主要组分,占石油中总酸量的95%以上,虽然这些酸在分 )nCOOH表示,式中R 子量上有显著差异(180—350℃),但它们的通式可用R(CH 2 通常指环戊基或环己基,n通常大于12,根据R和n值不同,在石油中分子结构不同的环烷酸达1500多种。较高分子量的环烷酸是由多个羧酸组成的混合物。环烷酸不溶于水,易溶于油品、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1.2.2环烷酸腐蚀影响因素 (1)酸值 一般以原油的酸值判断环烷酸的含量,原油的酸值大于g时,就能引起设备的腐蚀,酸值大于g为高酸值原油。 早年的研究认为,环烷酸腐蚀只是在酸值超过g时才成为问题。原油酸值低于g时,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设计只需考虑抗硫腐蚀。80年代,Cheron公司有人

过氧化(二)苯甲酰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二苯甲酰 化学品英文名称:benzoyl peroxide 企业名称:莱芜市莱城区永福化工厂 企业地址:莱芜市莱城区高庄办事处鄂庄村北 邮编:271100 电子邮件地址:lwyf666@https://www.360docs.net/doc/0d5975894.html, 传真号码:0634-6040398 企业应急电话:0634-6040206 技术说明书编码:LKX001---2007 生效日期:2011-12-20‘ 国家应急电话:0634-11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过氧化二苯甲酰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0. 过氧化二苯甲酰 73±2% 94-36-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5.2类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 健康危害:本品食入对呼吸道、喉、肺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遇热,磨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担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水或大量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的室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干燥状态下易燃,遇热,磨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引起爆炸性分解。 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合用助 催化剂和促进剂如二甲苯胺,胺类或金属烷酸盐接触会剧烈反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用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不得穿化纤服,建议穿防火毒服,消防靴,戴自给式呼吸器。 每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 触泄露物,小量泄露,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大量泄露, 用水湿润,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堆积建议操作人员戴自给式呼吸 器,穿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吸 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储存于通风、低温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温不宜超过30℃。包 装密封。禁止与还原剂、易燃物(硫、磷、酸、木炭等) 及其他有机物混贮,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 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CN110071324A】一种多功能有机凝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76295.8 (22)申请日 2019.04.08 (71)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72)发明人 丁书江 高国新 高伊扬 石磊  李召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200 代理人 徐文权 (51)Int.Cl. H01M 10/0525(2010.01) H01M 10/0565(2010.01) H01M 10/058(2010.01) C08F 283/06(2006.01) C08F 220/18(2006.01) C08F 220/20(2006.01)C08F 222/14(2006.01)C08F 218/00(2006.01)C08F 220/58(2006.01)C08F 220/2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多功能有机凝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 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有机凝胶在锂离 子电池中的应用,所述多功能有机凝胶的制备原 料包括:溶剂、单体、交联剂、电解质盐以及引发 剂,所述的溶剂和单体的体积比为1:5~5:1;所 述的交联剂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05%~10%;引 发剂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1%~10%,电解质盐 在所有原料的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0.1mol/L~ 5mol/L。由于多功能有机凝胶导电性已经接近电 解液的级别,本发明将多功能有机凝胶用于锂离 子电池的制备, 并且电池可以正常使用。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CN 110071324 A 2019.07.30 C N 110071324 A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过氧化苯甲酰的基本性质和保存方法; (2)掌握过氧化苯甲酰的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03~106 摄氏度,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和苯,易燃烧,受撞击、热、摩擦是会爆炸。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由于长期的保存部分分解了因此在用于聚合前要进行精制,通常采用重结晶法,在结晶过程中温度过高会爆炸,注意控制温度。 过氧化苯甲酰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过氧化苯甲酰(2.5g)、氯仿(10mL)、甲醇(25+2.5mL)。 仪器:烧杯(100mL×2)、玻璃棒、布氏漏斗、漏斗、天平、棕色瓶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步骤与现象分析 步骤(1): 室温下在100ml 烧杯中加入2.5gBPO 和10ml 氯仿,慢慢搅拌,使之溶解; 现象:[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现白色混浊状] 分析:[BPO极易溶于氯仿,但部分杂质不溶] 步骤(2): 用普通漏斗过滤溶液,滤液中直接滴入25ml 甲醇中,静置片刻后放入冰箱降温; 现象:[1、滤液为无色透明液体;2、加入甲醇后静置片刻,有白色针状晶体析出;3、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析出大量晶体] 分析:[1、不容杂质被除去;2、甲醇和氯仿可以互溶,但甲醇对BPO

的溶解度大概只有氯仿的3%,氯仿挥发后,开始析出晶体3、 降温能降低BPO的溶解度,使之大量析出] 步骤(3): 将上一步骤的溶液用布氏漏斗抽滤,用2.5ml甲醇洗1 次,抽干; 现象:[抽滤后部分晶形被破坏,但绝大多数仍保留着较短的针状结构] 分析:[洗涤是为了使烧杯壁上因溶剂挥发而析出的少量晶体不至于浪费掉,造成产率下降] 步骤(4): 将所得产品烘干称重,并保存于棕色瓶中(实际操作为抽滤后保存于纸袋中) 分析:[BPO是强氧化剂,很不稳定。受热、见光、摩擦都易导致分解] 六、实验产物拍照 七、实验思考与讨论分析 (1)为什么BPO 需要精制? 答:BPO 做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BPO 的纯度、量的多少对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分子量有决定性影响,而常用的过氧化苯甲酰因为本身性质

高分子化学自检试题

第一章绪论 1.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征? 2.能否用蒸馏的方法提纯高分子化合物?为什么? 3. 聚合度和分子量间有什么关系?计算中对不同聚合反应类型的聚合物应注意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4.如何用实验测定一未知单体的聚合反应是以逐步聚合还是连锁聚合机理进行的。5.试写出下列单体形成链状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 ①α-甲基苯乙烯 ②偏二氰基乙烯 ③α-氰基丙烯酸甲酯 ④双酚A+环氧氯丙烷 ⑤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⑥己二胺+己二酸 6. 写出下列各对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式,注意他们的区别。 ①①聚丙烯酸甲酯和聚醋酸乙烯 ②②聚己二酰己二胺和聚己内酰胺 ③③聚丙烯腈和聚甲基丙烯腈 7.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名称、单体和合成反应式。 CH2C CH3 COOCH3 (1) (2) (3) (4) (5) (6) CH2CH OH n n NH CH26NHOC CH28CO n CH2 C CH32=CHCH2 n NH CH25CO n C CH3 CH3 O C O O n 8.8.有下列所示三成分组成的混合体系: 成分1:重量分数=0.5,相对分子质量=1×104 成分2:重量分数=0.4,相对分子质量=1×105 成分3:重量分数=0.1,相对分子质量=1×106 求这个混合体系的数均分子质量和重均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宽度指数。 第二章逐步聚合 1.1.出并描述下列反应所形成的聚酯的结构,聚酯结构与反应物相对量有无关系。如有关系,请说明差别。

2.2.乙二酰氯与乙二胺、己二胺中的哪一个反应能得到高聚物而不是环状物。3.3.解释下列名词: ①①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 ②②当量系数和过量分数 ③③平均官能度和凝胶点 ④④与 ⑤⑤线形缩聚和体型缩聚 4.4.为什么在缩聚反应中不用转化率而用反应程度描述反应过程? 5.5.将等摩尔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于280℃下进行缩聚反应,已知K为4.9。如达平衡时所得聚酯的为15,试问此时体系中残存小分子分数是多少? 5. 生产100g分子量为10 000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需要多少克(CH3)3SiCl(CH3)2SiCl2? 6.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主要原料为乙二醇、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试说明三种原料各起 什么作用,比例调整的原则。用苯乙烯固化的原理是什么?考虑室温固化使用何种引发体系? 7.7.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聚酰胺,分子量约为15000,反应程度为0.995,试计算两单 体原料比。产物的端基是什么?如需合成分子量为19000的聚合物,作同样的计算。 8.8.以HO(CH2)6COOH为原料合成聚酯。若反应过程中羧基的离解度一定,反应开始 时体系的PH为2。反应到某一时间后PH值变为4。问此时反应程度是多少? 9.9.在尼龙-6和尼龙-66生产中为什么要加入醋酸或己二酸控制分子量?在涤纶树脂生 产中为什么不加入分子量控制剂? 10.10.如果用过量2%mol的双酚A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可能得到的聚合物的最大 为多少? 11.11.用等物质量的二元酸和二元醇制备为100的聚酯: ①①要达到预期的分子量,反应程度应控制在多少? ②②若加入1%摩尔的甲醇,并要控制聚酯的为100,此时反应程度应为多少? 12.12.等摩尔的己二酸与己二胺混缩聚制备尼龙-66,在反应程度为0.995时要得到分子量 各为10000、19000和28000的聚合物,应各加醋酸多少? 13.13.用等摩尔的乙二醇和甘油与官能团等摩尔的对苯二甲酸缩聚: ①①求凝胶点。 ②②若投入75kg对苯二甲酸,出水量应控制在多少以下才不发生凝胶? 14.14.欲合成对苯二甲酸与季戊四醇、乙二醇的聚酯树脂,当摩尔配比为4:1:1时,求最 早出现凝胶化现象时的反应程度。 15.15.要合成分子链中由以下特征基团的聚合物,应选用哪类单体,并通过何种反应聚合 而成? ①①-NH-CO- ②②-NH-CO-O- ③③-NH-CO-HN- ④④-OCH2CH2- 15. 写出下列聚合物合成时所用的原料、合成反应式和聚合物的主要特性和用途。

环烷酸腐蚀问题

1.1 常减压蒸馏装置 常减压装置是对原油一次加工的蒸馏装置,即将原油分馏成汽油、煤油、柴油、蜡油、渣油等组分的加工装置,常减压蒸馏是原油加工的第一步,并为以后的二次加工提供原料,所以常减压装置是炼油厂的“龙头”。 原油经换热,达到一定温度后,注水和破乳剂,进入电脱盐脱水罐,脱盐后的原油进入另一组换热器,与系统中高温热源换热后,进入常压炉(有的装置设有初馏塔或闪蒸塔,闪蒸出部分轻组分后再进入常压炉)。达到一定温度(370℃)后,经转油线进入常压分馏塔。在常压塔内将原油分馏成汽油、煤油、柴油,有时还有部分蜡油以及常压重油等组分。产品经必要的电化学精制后进入贮槽。常压重油经塔底泵送入减压塔加热炉加热(395℃)后,经转油线进入减压分馏塔,减压塔汽化段压力为80-100mm汞柱,有3-4个侧线,作为制造润滑油或二次加工的原料,塔底油可送往延迟焦化,氧化沥青或渣油加氢裂化等装置。 1.2 环烷酸腐蚀 环烷酸腐蚀产物溶于油,所以腐蚀的金属表面粗糙而光亮,呈沟槽状。 1.2.1环烷酸 石油酸是石油中有机酸的总称,包括环烷酸、芳香族酸和脂肪酸等。环烷酸(RCOOH,R为环烷基)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饱和环状结构的酸及其同系物。环烷酸是石油中有机酸的主要组分,占石油中总酸量的95%以上,虽然这些酸在分子量上有显著差异(180—350℃),但它们的通式可用R(CH2)nCOOH表示,式中R通常指环戊基或环己基,n通常大于12,根据R和n值不同,在石油中分子结构不同的环烷酸达1500多种。较高分子量的环烷酸是由多个羧酸组成的混合物。环烷酸不溶于水,易溶于油品、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1.2.2环烷酸腐蚀影响因素 (1)酸值 一般以原油的酸值判断环烷酸的含量,原油的酸值大于0.5mgKOH/g时,就能引起设备的腐蚀,酸值大于1.0mgKOH/g为高酸值原油。 早年的研究认为,环烷酸腐蚀只是在酸值超过0.5mgKOH/g时才成为问题。原油酸值低于0.5mgKOH/g时,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设计只需考虑抗硫腐蚀。80

克林霉素_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试验

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试验 杜光1,宗凯1,聂建军2,袁春平3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湖北武汉430030;2.河南省南阳医专附属医院药剂科,河南南阳473058;3.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广东顺德528303) [摘要] 目的:观察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对豚鼠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反应。方法:用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多次接触豚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观察皮肤刺激性;对豚鼠皮肤重复接触,观察过敏反应。结果: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对豚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无皮肤局部过敏反应和全身过敏反应。结论: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过敏性作用,具有良好的皮肤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皮肤刺激性;过敏反应 [中图分类号]R9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 5213(2007)1021484202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区,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为克林霉素磷酸酯与过氧苯甲酰制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寻常痤疮的治疗, [1]。现对该药对皮肤的刺激性与过敏反应进行试验观察。 1 材料 1.1 动物 健康白色豚鼠(300±50)g,♀♂各半(湖北省医学试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1920010)。 1.2 药物 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含12mg克林霉素磷酸酯,50mg过氧苯甲酰,武汉春天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20101,规格1g);2,42二硝基氯代苯(DNCB)。 2 方法与结果 2.1 皮肤刺激性试验 2.1.1 方法 取健康白色豚鼠12只,♀♂各半,按性别、体质量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即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分别在试验前24h用电动推剪将动物脊柱两侧去毛,去毛区约占体表面积的10%(约40cm2),24h后检查去毛区皮肤是否因去毛而受伤。完整皮肤组采用完好皮肤豚鼠;破损皮肤组采用砂纸将去毛消毒皮肤划破,以擦伤表皮、不伤真皮、轻度渗血为度,左右两侧皮肤的破损程度基本一致。在所有动物左侧去毛区按约每只1.0g涂布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右侧涂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qd,连续7d。最后一次涂抹24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物,并于1,24,48,72h至第7天肉眼观察皮肤红斑及水肿情况。 2.1.2 评价标准及试验结果 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中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进行评分[2],并计算平均值,按“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豚鼠皮肤刺激反应分值表 Tab1 The skin stimulus reaction of clindamycin2benzoyl peroxide gel in cavy 组别样品 刺激反应平均分值 1h2h48h72h4d5d6d7d 刺激性评价 完整皮肤组样品组00000000无刺激性生理盐水组00000000无刺激性破损皮肤组样品组00000000无刺激性生理盐水组00000000无刺激性 观察结果表明,涂药后完整皮肤组及破损皮肤组左、右侧皮肤未见明显红斑及水肿现象,涂药部位无色素沉着及出血点。 2.2 皮肤过敏试验 2.2.1 方法 取健康白色豚鼠30只,称重,于试验前24h 用电动推剪将动物脊柱左侧去毛(面积3cm×3cm)。观察24h,验证脱毛区无红斑、水肿、破损后,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第1组为样品组,第2组为阴性对照组,第3组为阳性对照组。样品组和阴性对照组按每只1.0g涂布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和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按每只0.2 mL分别均匀涂布1%DNCB于脱毛区左侧,各用纱布绷带固定,持续6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物,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各重复一次,共计3次。末次后第13天,将动物右侧去毛,方法及面积同左侧,次日,以左侧给药相同方法、剂量,于右侧脱毛区分别涂以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生理盐水、1%DNCB,6h后用温水清洗残留物,然后立即并于第24,48,72h后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 2.2.2 评价标准及试验结果 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中皮肤过敏反应程度的评分标准和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和皮肤致敏性评价[2],同时观察动物是否有哮喘,站立不稳或休克等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试验完后,称取体质量,结果见表2。 表2 克林霉素2过氧苯甲酰凝胶豚鼠过敏反应结果 Tab2 The allergic response of Clindamycin2Benzoyl perox2 ide G el in cavy  组别 动物数 /只 平均反应分值 0h24h48h72h 致敏率 /% 样品组1000000 阴性对照组1000000 阳性对照组105.06.54.03.0100 观察结果表明,样品组、阴性组动物在激发给药后的观察期内,皮肤反应正常,无红斑、水肿,致敏率为0%,按标准判定属于无致敏性物质,动物也无哮喘、站立不稳及休克等现象,各动物体质量增加明显;阳性组动物在各规定时间点,均表现有明显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反应率为100%,个别动物有哮喘现象。

苯甲酰氯的合成方法大全综述

苯甲酰氯的合成方法 摘要叙述了苯甲酰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介绍了实验室中合成苯甲酰氯和工业生产苯甲酰氯的方法,探讨了苯甲酸与三氯苄在三氯化铁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苯甲酰氯时影响苯甲酰氯产率的主要因素, 确定了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即:苯甲酸与三氯苄配比以1:1为最佳,反应温度控制在110℃左右时为宜,使用三氯化铁为催化剂苯甲酰氯的产率最高,催化剂的用量以0.25 % 为宜,反应时间以60分钟为最好。 关键词苯甲酰氯;合成;苯甲酸 Synthesis Methods of Benzoyl Chloride Abstract Describe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benzoyl chloride,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laboratory synthesis of benzoyl chloride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benzoyl chloride, discussed the main factors effecting benzoyl chloride production in reaction preparation of benzoyl chloride of benzoic acid and benzyl trichloride under the action of catalyst of ferric chloride, determine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that is:benzoic acid and benzyl trichloride ratio of 1:1 is the best, reac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at 110 degrees Celsius is appropriate, the rate of benzoyl chloride is highest when using ferric chloride as catalyst,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catalyst is 0.25 %, the reaction time is 60minutes for the best. Keywords Benzoyl chloride; Synthesis; Benzoic acid 1 前言 苯甲酰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地应用于农药、医药、香料和助剂等的合成中。苯甲酰氯还是重要的苯甲酰化和苄基化试剂。苯甲酰氯主要用于生产过氧化苯甲酰、二苯酮类化合物、苯甲酸苄酯等重要化工原料。 2 苯甲酰氯的物理性质 苯甲酰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熔点- 1. 0 ℃,沸点197. 2 ℃,相对密度 1. 2120 (20 ℃)。苯甲酰氯能够燃烧,遇水、氨水或乙醇逐渐分解成苯甲酸、苯甲酰胺或苯甲酸乙酯和盐酸。 3苯甲酰氯的化学性质 苯甲酰氯较脂肪族酰氯稳定,但由于其中含有较活泼的氯,故决定了其化学活泼性很强,主要用作苯甲酰化剂。苯甲酰氯可以发生水解作用、还原反应、胺化反应、酯化反应、缩合反应、氯化反应等化学反应。 4苯甲酰氯的实验室合成法 目前常用的合成苯甲酰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高分子化学试题合辑附答案

《高分子化学》课程试题 得分 一、基本概念(共15分,每小题3分) ⒋动力学链长 ⒌引发剂半衰期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 每空1 分,总计20分) ⒈自由聚合的方法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和悬浮聚合。 ⒉逐步聚合的方法有熔融缩聚、溶液缩聚、固相缩聚和界面缩聚。 ⒊聚氨酯大分子中有、、 和基团。 ⒋聚合反应按反应机理可分为连锁聚合、逐步聚合、 开环聚合和聚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四类。 ⒌聚合物按大分子主链的化学组成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无机聚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四类。 得分 三、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⒈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 ⒊什么叫自由基?自由基有几种类型?写出氯乙烯自由基聚合时链终止反应方程式。 四、(共5分,每题1分)选择正确答案填入( )中。 ⒈自由基共聚合可得到( 1 4 )共聚物。 ⑴无规共聚物⑵嵌段共聚物⑶接技共聚物⑷交替共聚物 ⒉为了得到立构规整的PP,丙烯可采用( 4 )聚合。 ⑴自由基聚合⑵阴离子聚合⑶阳离子聚合⑷配位聚合 ⒊工业上为了合成聚碳酸酯可采用( 1 2 )聚合方法。 ⑴熔融缩聚⑵界面缩聚⑶溶液缩聚⑷固相缩聚

⒋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化学反应是( 1 ) ⑴ PVAc的醇解⑵聚氨酯的扩链反应⑶高抗冲PS的制备⑷环氧树脂的固化 ⒌表征引发剂活性的参数是( 2 4 ) ⑴k p (⑵t1/2⑶k i⑷k d 五、计算题(共35分,根据题目要求计算下列各题) ⒈ (15分)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引发剂,60℃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已知:C (偶合终止系数)=0.15;D (歧化终止系数)=0.85; f =0.8; k p=3.67×102 L/ mol.s;k d =2.0×10-6 s-1; k t=9.30×106 L/ mol.s;c(I)=0.01 mol / L; C M=1.85×10-5;C I=2×10-2;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密度为0.937 g./ cm3; X。 计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平均聚合度 n 《高分子化学》课程试题 一、基本概念(共14分,5. 2分, 其余3分) ⒋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⒌引发剂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 每空1 分,总计20分) ⒈自由聚合的单体有、、和等。 ⒉单体可分为、和三大类。 ⒊表征乳化剂性能的指标是、和。 ⒋阴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有强碱、碱金属和碱金属配合物。 ⒌某些聚合物按大分子主链中含的特征基团可命名为聚酯、聚酰胺、和 聚醚聚合物等。 ⒍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交替共聚物、 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四类。

高分子化学2011复习试题

高分子化学复习题 选择填空,计算,简答,合成及反应式,名词解释,结构式及用途,公式推导 选择填空 ☆表征引发剂活性的参数是( ) ⑴ kp (⑵ t1/2 ⑶ ki ☆下列烯烃中不能进行自由基均聚的是() A)CH2=CCL2 B) CH2=CHCN C) CH2=CHCH3 ☆能自由基聚合的单体是()。 A) CH2=C(CN)2 B) CH2=CH-OCOCH3 C)CH2=C(CH3)2 ☆一般不发生诱导分解的引发剂是( ) A)过氧化苯甲酰 B)偶氮二异丁腈 C)过氧化氢异丙苯 ☆易发生热聚合的单体是( ) A)丙烯酸 B) 丙烯腈 C)苯乙烯 ☆欲在30度下进行苯乙烯的本体聚合反应,引发剂应选择( ) A)BPO B)过氧化氢 +FeSO4 C) BPO+二甲基苯胺 ☆聚合时主要以链转移方式终止的单体是( ) A)苯乙烯 B)甲基丙烯酸甲酯 C) 氯乙烯 ☆苯乙烯进行自由基溶液聚合,在( )溶剂中所得聚苯乙烯分子量最大 A) 四氯化碳 B) 苯 C) 乙苯 ☆单体是聚合物的最好良溶剂是( ) A)甲基丙烯酸甲酯 B) 苯乙烯 C) 丙烯腈

☆进行自由基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加速现象最早的是() A)苯乙烯 B)甲基丙烯酸甲酯 C) 氯乙烯 ☆()可溶于对应的单体中 A)聚氯乙烯 B) 聚丙烯腈 C) 聚苯乙烯 ☆偶合终止比歧化终止时聚合度分布() A)宽 B) 窄 C) 相同 ☆下列体系聚合时,发现有一个体系,聚合物的数均聚合度与引发剂用量无关,这是( ) A)氯乙烯+过氧化苯甲酰 B) 丙烯腈+偶氮二异丁腈 C) 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氧化苯甲酰+PhN(CH3)2 ☆工业生产中控制聚氯乙烯分子量的常用方法是( ) A)改变引发剂量 B)改变温度 C) 添加分子量调节剂 ☆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提高反应温度,聚合物分子量( ) A) 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自动加速效应会使分子量分布( ) A) 变宽 B) 变窄 C) 不变 ☆典型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呈1/2级关系,表明聚合反应机理为 ( ) A) 单基终止 B) 双基终止 C) 引发剂分解产生两个自由基 ☆在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加入少量苯乙烯,会发生()A)聚合反应加速; B)聚合反应停止;C)聚合反应速度不变 ☆( )共聚时,共聚物组成始终与单体组成一致; ( )共聚时,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无关 A) 交替共聚 B) 理想共聚 C) 恒比共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